英汉成语赏析

更新时间:2023-09-09 01: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英汉成语赏析

摘 要:成语以一种凝练的语言折射出文化的沉淀。成语既是一种结构固定、内涵丰富而深刻的语言现象,也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从欣赏和分析的视角学习英汉成语,品味中西文化的相近性与差异性可谓英语研学的点缀。

关键字:成语,文化,异同

Abstract: Idioms show culture sediment by some condensed language. It is not only a language phenomenon of fixed, deep and rich-intension construction but an embodiment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It will be an ornament for English researching to study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d to taste their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by appreciating and analyzing.

Key Words: idiom cultur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0. 引言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质, 是文化的一部分。成语是语言中的奇葩,折射出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甚至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对人生的看法。对英汉成语的研究、比较和欣赏,可以克服从我们的视角看待英语文化的狭隘和局限,以致从学习中得到砰然入心的快感。

汉语中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具有固定意义的简洁精辟且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在英语中成语定义为“An idiom is a phrase with a special meaning”(具有特殊意义的短语)。两种概念基本吻合。且它们都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语义的整体性,即一条成语所表达的是一个整体涵义。每一条成语的意思都不仅仅是所含词语意义的简单相加;另一特征是其结构的定型性,即成语的词序一般不能随意更改或颠倒,也不能随意增减或替代词汇。所以无论是在其外表形式,还是在其特殊的内在意义,成语都是民族语言文化的沉淀,都体现出浓缩了的语言韵味,简洁精辟,反映了各自文化的特质。成语是中西远古文化信息的传送。当我们潜心赏析英汉成语之时,俨然在翻阅中西文化的篇章,品尝大洋两岸色彩斑斓的文化沉淀。

1. 英汉成语的同源性写照着中西方文化似近的流程

语言反映文化,传承着各时期民族文化的风采。文化与语言共相呼应,不同文化及不同发展阶段均会展现在各自的语言中。成语是各种语言的经典印证,渗透着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流程。而各自互不相干的英汉语系成语的来源竟有相同相近的方式,不能不说人类文化脉息相连。

1.1 源于古代寓言故事

“blow hot and cold”出自《伊索寓言》,讲一个人冬夜在山林中迷路,碰到一个山林小神(satyr)领他回自己小屋。路上这人不断向手上呵气,山林小神问他干什么,他说手冷麻木了,呵气取暖。到家后,山林小神给他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粥,那人端到嘴边又吹气。山林小神问他又干什么,他回答说粥很烫,想把粥吹凉。山林小神对他说:“你嘴里的气既吹热又吹冷(blow hot and cold with the same breath),这样的人我不接待,你走吧。”此寓言原喻“避免与性情模棱两可的人交往”,现意:“动摇不定,反复无常”。而与之相近的汉语成语也有着远古的描述:“朝三暮四”出自《列子·黄帝》,有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告诉他们早上给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都很生气。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都高兴了。原来比喻用作诈术欺骗,后来也比喻反复无常。

1.2源于传说 英语成语“Leave no stone unturned” 相传公元前447年波斯奖军马多尼奥斯在希腊的普拉蒂亚兵败被杀后,留下一大批财宝在军帐里。底比斯的波利克拉特斯搜寻却一无所获,请示德尔斐神后知道要 “Leave no stone unturned\“翻转所有的石头\,最后找到了财宝。现借此比喻“想方设法”。汉语也有相似之说:“千方百计”。该语出自《朱子语类·论语一七》:“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

1.3源于历史典故

“Sword Damocles”(达摩克里斯的宝剑)出自古代希腊的一则历史故事:纪元前4世纪西西里岛上叙拉古的统治者狄奥尼修斯一世有个亲信叫达摩克里斯,他很羡慕帝王的豪华生活,常说:君王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人。狄奥尼修斯为了教训这个妄想君位者,在一次宴会上,要他坐在国王的宝座上,当他猛然

1

抬头,只见头顶上有一把用头发悬着的宝剑,随时都有刺到头顶的危险。他吓得战战兢兢,惶惶不安。由此便产生了“达摩克里斯的宝剑”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临头的危险或情况的危急。而汉语有“千钧一发”,出自《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两者如出一辙。

1.4源于神话

“Analthea's horn”阿玛尔忒亚(Amalthea),希腊祖籍中一神女,视宙斯Zeus为主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Jupiter的保姆。婴儿时宙斯由神女阿玛尔忒亚喂以羊乳,为了感恩,宙斯敲下一羊角送给她,许诺让羊角主人永远丰饶,汉译常为“丰饶的羊角”。汉语中诸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很多都来自于神话故事。

1.5 源于诗文、史书

英汉成语浩如烟海,源远流长,追本溯源大多数成语具有悠久历史。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孜孜不倦,有备无患,出自《尚书》;忧心如焚,战战兢兢,出自《诗经》;学而不厌,出自《论语》;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纸上谈兵,出自《史记》;肝脑涂地,出自《汉书》”。

英语也有许多成语来自《圣经》。如:to fall from grace (堕落犯罪)、at the last gasp (奄奄一息)、after one's heart (符合心意)、to castle pearls before a swine (明珠暗投)、Achilles' heel(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由历史典故形成的成语众多,它们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倘若知其本源方可用之自如,解其谜疑。

2. 英汉成语的相近性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流风意蕴 2.1 喻体异,喻义同

喻体不同,喻义相仿的中西成语比比皆是。如: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杀鹅取卵即汉语的杀鸡取卵)都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曾有一个乡下人,因为发财心切杀死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但其结果一无所获。现借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汉语中还有“竭泽而渔”,出自《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喻体不同,而涵义相近。

spend money like water,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即汉语的“挥金如土”。因为英国是岛国多以水为喻体,我们居大陆常以土作比喻。

还有如:“Love me love my dog,就等同汉语中的“爱屋及乌”;a flash in the pan,近似于昙花一现;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近似于风烛残年;at the end of one's rope ,近似于山穷水尽。

2.2 仿若雾里看花

英汉语言中都有些成语明明暗暗,远远近近,似懂非懂。如:“rain cats and dogs”源于北欧神话故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向往。猫对天气有很大影响,英国水手至今说:“猫尾巴藏大风”。据说驾暴风雨的巫士化为猫形。狗是风的信号,狗和狼都是暴风雨神奥丁的随从。在德国古画中,风被画成狗头和狼头。因此 ,猫被当作暴雨的象征,狗是伴随暴雨的强风,to rain cats and dogs就是to rain heavily/hard。其实就是类似于汉语的“倾盆大雨”。

2.3 生活写真

中西成语源于生活者颇多。生活环境是成语滋生的土壤,也是文化相斥的因由。中华大地盛产竹。便出现与竹有关的成语。“雨后春笋,势如破竹,功垂竹帛,揭竿而起,罄竹难书”等等。 英国人善航海,许多成语则与航海有关。如:“to sail under false color (欺世盗名),to sail before the wind (获得成功),to trim the sail to the wind (见风使舵)”等。如此成语无需疑问重重,亦无可厚非。只是源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但用于相近的生活总结。

2.4 历史如镜

一则故事承载一段历史,纪录大洋两岸曾经的战乱。印刻天涯若比的文化遗迹。 “burn one's boats(bridges)”此成语中的bridges为美国人所使用,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以此向士兵表明后路已断,不可能后退。现借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

2

心干到底”。

恰似汉语的\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表述了同样的意境。

2.5中西共赏

欣赏英汉成语仿佛共享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同义同喻同形的中西成语拉近了异域文化差距。如: an eye for an eye (以眼还眼);a tooth for a tooth (以牙还牙)、pour oil on the flame (火上加油)、fish in troubled water (混水摸鱼)、castles in the air (空中楼阁)、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赴汤蹈火)、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plain sailing ( 一帆风顺)、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 2.6 貌合神离

有些英语成语看起来与汉语某些成语相似,但意义却完全不同,不可望文生义。如:To move heaven and earth,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惊天动地’、“翻天覆地”。其实它只是表示“千方百计”、“不遗余力”的意思。To wash one's hand,很容易误解为“洗手不干”,其实,它却含有“断绝关系”,“推脱责任”的意思。Bark at (或bay)the moon和“蜀犬吠日”,这两个成语虽然设喻差不多,但情景和思路大不一样。前者是狗想吓唬月亮,而后者指狗见到太阳感到怪异而害怕;前者比喻“空嚷”、“做徒劳无益的事”,后者比喻“少见多怪”。

2.7 结构、修辞雷同 动词成语在汉语里频频出现,如:“横冲直撞、明来暗去、摸爬滚打、神魂颠倒”。英语中也屡见不鲜,如:“come down to earth (脚踏实地)、do one's best (竭尽所能)、fall flat (一败涂地)、get into a hot water (陷入困境)、give the game away (泄露内幕)、go native (入乡随俗)、hold one's ground (坚持己见)等”。

词汇重叠的汉语成语:“欣欣向荣、栩栩如生、头头是道、津津有味、生气勃勃、神采奕奕”等等。 英语成语:“neck and neck (并驾齐驱)、through and through (彻头彻尾)、shoulder to shoulder (齐心协力)”等等。

声韵复沓。即辅音或元音的重复现象。汉语:“开天辟地、蜻蜓点水、根深蒂固、从容不迫、未雨绸缪、虚无缥缈、蹉跎岁月”等。英语有:“with might and main (全力以赴)、black and blue (遍体鳞伤)”等。叠声使语音自然,和谐,悦耳铿锵。叠韵使语音婉转,美感如乐,这一成语修辞特色在双方都普遍存在。

明喻借喻。明喻、借喻这两种修辞方法在英、汉成语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语如:“光阴似箭、胆小如鼠、虽死犹生、浩如烟海”等等;英语中:“as firm as a rock (坚如磐石)、as light as a feather (轻如鸿毛)、as gentle as a lamb (驯如羔羊)、as free as air (自由自在)”等等。这中修辞给成语平添了几分生动和形象,达到言简意明,避免罗嗦的奇效。

交错语词。两种语系均有由反正高低互相矛盾的概念组成错落有致的成语,形成鲜明的对比。英语:“to move heaven and earth (竭尽全力)、to blow hot and cold (摇摆不定)、to play fast and loose (反复无常)”。汉语有:“转危为安、反败为胜、以少胜多、同床异梦”。

3. 英汉成语的云泥之别 3.1结构有异

汉语成语则以四字最多,在修辞上很优美匀称。英语成语结构不拘一格,常用缩略式或人名,地名,短语,句子等,短的可以一二字,长的可为句子。如:“cat?s paw”一个最简单的成语,出自法国拉丰丹的一则寓言故事。讲一只猴子利用猫为其从火中取栗子。常用来指被别人当作工具或爪牙利用的人。对应汉语是“假手于人”。出自《后汉书·吕布传》: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刘备,今可假手于术。”

又如较长的英语成语“to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意思是马已被盗,再关厩门无益了。应译为“贼去关门”,非常接近于“亡羊补牢”。再:“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2寓意冲突

成语透射出中西方信仰、爱好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警戒文化的相互排斥。有些成语相互都不好理解。如:“have the free-simple of May Fair”其汉译为“不受出身等限制无条件继承取得的不动产”,其中May Fair乃“伦敦西区贵族住宅区”,十八世纪时该地区每年五月均有集市,因而得名,我们即使是理解了也找不到对应的背景。

3

我国以狗为喻的成语皆为贬义。西方人很难理解。如:“狗血喷头”、“狼心狗肺”等。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对狗的态度跟中国人迥然不同,他们把狗视为人的伴侣和朋友,所以对狗一般不抱恶意,反而有爱怜之情,如:“to help a lame dog over a stile (助人于危难)、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to be top dog (居于高位)”等。

3.3无可比对

在没有对应或对等词情景中,文化感知或多或少对语义起影响作用。“all Dutch/Greek to me”其汉译为“一窍不通”,其中Dutch与Greek原为“荷兰语”和“希腊语”,用来比喻一点儿也不懂。“hammer and tongs”这条成语是用来形容某人过去一直是“精神抖擞”,也不能单从字面上将其理解成“锤子和钳子”,这种固定用法就不可把“tongs”(钳子)这一词用其它的同义词“pliers”或“pincers”来替代。

这些成语无论怎样解释,汉人也觉得牵强或陌生。而外国人理解“胸有成竹”、“气冲牛斗”、“刮目相看”、也会 惊诧不已,倍感文化间的差异。

4. 结语

一种文化对外界万物的注意与忽略,选择与舍弃通常是无意识的,对周围事物赋予的意义也各不相同,文化感知对语义所起的作用也有差异。然而中西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表层后面,依然存在着相同的深层关联。生命的网络、语言文化的脉息都有着各自的自然规律。从成语中正好可以多少窥探到两种文化间的某种联系和彼此多彩的语言文化寓意。所以对英、汉成语的赏析如同举起相互理解的火炬,穿越于语言隧道,寻找点滴斑斓的碎片,去体会文化沉淀的深刻意义,从而得到对语言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万平近:《林语堂论中西文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 Poyatos, F.New Perspectives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M]. London : Pergamon Press, 1983, [3] 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 牛津大学出版社1982 [4] 实用成语大辞典 巴蜀书社1999 7

[5] 新英汉成语词典 出版日期: 2004年7月上海辞书出版社

单位:辽西技师学院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 电工街23号 辽西技师学院 教务处 邮编:123000

邮箱:1428129894@qq.com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4k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