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受控外国公司税制研究- 公管学院

更新时间:2024-05-09 08: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代码:10272 学 号:2010210190

美国“受控外国公司税制(

CFC)”研究培 养 院 系: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税收学 论 文 类 型: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作 者:沈方 指 导 老 师:朱为群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

完成日期:2012年5月10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沈方 日期: 2012 年 5 月 10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财经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有关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沈方 导师签名:

日期: 2012年 5月 10日 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摘要

20世纪初美国实行的“延迟纳税”制度致使大量跨国公司将利润转移到设立在避税港的公司,并通过对利润的不作分配或少作分配来达到获取税收利益的目的。因此美国于1962年通过《收入法案》,在《国内收入法典》(Internal Revenue Code)中添加F分部并规定:受控外国公司(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英文缩略为CFC)的利润中若有归属于美国股东的部分,即使当年不分配,也不汇回美国,也要视同当年分配股息,分别计入各美国股东名下,与其他所得一并缴纳美国所得税。

至今美国CFC税制已有50年的历史,其中经历多次变革与更新,但却始终坚持界定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延迟纳税。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制定CFC税制的国家均以美国F分部为立法基础,而我国也在2008年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五条中引进了CFC税制。但整体而言,我国CFC税制对延迟纳税的类型界定不完全,存在多处模糊。因此笔者将基于对美国《国内收入法典》F分部和相关文献的研读,将从CFC、美国股东、推定股利、适用例外等关键要件着手,试图对“美国政府如何界定延迟纳税”这一问题做出系统的分析与总结,旨在对我国的CFC立法和实践方面提供可鉴之处。

从整体结构上,本文可分为三部分:引言、正文、总结。第一章为引言,包括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六章为结束语,将以标题形式简明扼要地阐述笔者对美国CFC税制的研究总结以及对我国CFC税制的具体建议。正文主体内容主要分布在第二章至第五章。

第二章主要通过对美国各相关机构的文件与报告的研读来完整地梳理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从而初步分析:美国CFC税制因何原因而产生;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制定CFC税制达到何种目的;以及美国CFC税制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国际影响。

第三章主要分析美国CFC税制中的纳税主体。弄清认定CFC和美国股东标准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明确美国CFC税制是如何判断所有权。因此在深入分析CFC和美国股东的判断标准、判断依据和标准运用前,本章将涵盖三类判断所有权规则,即直接、间接和推定所有权规则。

摘要

第四章将重点分析美国CFC税制中的纳税客体,即F分部所得和投资于美国财产的盈余。F分部所得因其内涵范围广,可大体分为保险所得、外国基地公司所得、与国际联合抵制有关的所得、非法贿赂和回扣、源于与美国交恶国家的所得。其中外国基地公司所得又可分为四类。在本章中,笔者将以美国《国内收入法典》为基础,对以上各类所得进行具体介绍并辅以实例,最后对其做出系统评析。

第五章主要解决美国CFC税制在实践运用中遇到的两个问题:适用例外与重复征税。为了节约税收征管成本和不影响正常的对外投资,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一些适用除外条款来免除部分CFC和其所得项目受到税制约束。而针对重复征税问题,笔者提出了四类CFC的外国税收抵免问题,并总结美国政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供我国CFC税制的参考。

关键词:反避税 CFC 延迟纳税

Abstract

Abstract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ax Deferral implemented by the Unite States resulted in a large number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ransferring profits to companies established in tax havens and reaching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tax benefits by no or less profit allocation. In 1962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approval of the Revenue Act enacted Subpart F into the Internal Revenue Code and articulated that even when not assigned or not remitted back to the United States, profits attributable to U.S. shareholders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dividends in the same year and be included in the name of each U.S. shareholder together with other income subject to U.S. income tax .

So far U.S. CFC tax regime has a 50-year history, which goes through many changes and updates, but always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distinguishing acceptable and unacceptable tax deferral. Recently Subpart F has served as the legislative model for the CFC rules of most countries. And in 2008 China also enacted CFC rules into newly revised Corporation Income Tax Law Article 45. But an overall CFC rule of China defines incompletely on the type of tax deferral and there are many fuzz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study of U.S. Internal Revenue Code Subpart F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some key elements will be discussed including CFC, U.S. shareholder, constructive dividends and applicable exceptions. Aiming to offering the reference to China's CFC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a conclusion.

The paper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body and summary. The first chapter served as an introduction includes the background,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Chapter 6 succinct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made by the author and suggestions on Chinese CFC tax regime. The text of the main content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Chapter 2 to Chapter 5.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ocuments and reports from the relevant agencies in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Chapter 2 sorts out completely the legislative background of U.S. CFC tax regime. It then tries to analysis the reason that U.S. CFC tax regime arises from, the objectives that U.S. government wants to achieve and the international impart of U.S. tax regime during its development period.

Chapter 3 considers the subject in U.S. CFC tax regime. To clarify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FC and U.S. shareholder, the first question is that how to determine ownership in U.S. CFC tax regime. Therefore this chapter will cover three rules for determining ownership, namely, direct ownership rule, indirect ownership rule and constructive ownership rule before an in-depth analysis of CFC and U.S. shareholder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 such as their criteria content, criteria basis and criteria application.

Chapter 4 focuses on the object of U.S. CFC tax regime, including Subpart F Income and Investment of Earnings in United States Property. With a wide connotation range, Subpart F Income could equal the sum of certain insurance income, foreign base company income, an amount equal to illegal bribes and kickbacks the CFC pays and income derived from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boycotts, income from unruly countries in U.S. disfavor. And foreign base company income could also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above income with examples and make comments on them.

Chapter 5 is mainly to solve two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U.S. CFC tax regime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exceptions and double taxation. In order to save the cost of tax collection and not to affect normal foreign investment, U.S. government developed a number of applicable exclusions to exempt some CFCs and their income items. About the double taxation problem, this chapter also talks about four types of CFC's foreign tax credit issues, concludes the solution of U.S. government and then offers the reference to China's CFC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Key Words: Anti- Tax Avoidance CFC Tax Deferral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1

一、提出问题 ............................................................................................................... 1 二、研究意义 ............................................................................................................... 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5

一、研究方法 ............................................................................................................... 5 二、结构安排 ............................................................................................................... 6

第四节 论文的不足与创新 ............................................................................... 7

第二章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 9

第一节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原因 .................................................................. 9

一、“延迟纳税”的含义 ......................................................................................... 10 二、“延迟纳税”的实现因素 ................................................................................. 11 三、“延迟纳税”的危害 ......................................................................................... 12

第二节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目的 ................................................................ 13

一、防止“避税地”的滥用 ..................................................................................... 13 二、对被动所得征税 ................................................................................................. 13 三、保证税制公平 ..................................................................................................... 14

第三节 对美国CFC税制的概括总结 ............................................................ 14

一、立法早且影响广泛 ............................................................................................. 14 二、税制结构逻辑性强 ............................................................................................. 15

目录

三、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 15

第三章 美国CFC税制的纳税主体.................................................... 17

第一节 如何判断所有权 ................................................................................. 17

一、直接和间接所有规则 ......................................................................................... 17 二、推定所有规则 ..................................................................................................... 19

第二节 如何判定“美国股东”和CFC ......................................................... 24

一、“美国股东”和CFC的判断标准 .................................................................... 25 二、判断标准的依据 ................................................................................................. 26 三、判断标准的运用 ................................................................................................. 27

第三节 评析纳税主体的适用范围 ................................................................. 28

一、未规定适用地域范围 ......................................................................................... 29 二、控制主体的类型全面 ......................................................................................... 31 三、股权控制实质控制相结合 ................................................................................. 33 四、多种方式判断所有权 ......................................................................................... 34

第四章 美国CFC税制的纳税客体.................................................... 36

第一节 F分部所得 .......................................................................................... 36

一、外国基地公司所得 ............................................................................................. 37 二、保险所得 ............................................................................................................. 41 三、与政治因素相关的所得 ..................................................................................... 42

第二节 投资于美国财产的盈余 ..................................................................... 43

一、征税依据 ............................................................................................................. 43 二、“美国财产”的界定 ......................................................................................... 43

第三节 “推定股利”的计算............................................................................ 45 第四节 评析纳税客体的适用范围 ................................................................. 47

目录

一、交易法识别纳税所得 ......................................................................................... 47 二、纳税所得分类详细 ............................................................................................. 49 三、具体规定适用时间 ............................................................................................. 50 四、准确计算推定股利 ............................................................................................. 51

第五章 美国CFC税制的实践运用.................................................... 53

第一节 美国CFC税制的豁免规则 ................................................................ 53

一、E&P上限规则 .................................................................................................... 53 二、5-70规则 ............................................................................................................. 54 三、高税率国例外规则 ............................................................................................. 56 四、相同国家例外规则 ............................................................................................. 57 五、对我国CFC税制的借鉴 .................................................................................... 57

第二节 美国CFC税制与重复征税问题 ........................................................ 59

一、间接抵免的条件 ................................................................................................. 59 二、CFC的外国税收抵免问题 ................................................................................. 60 三、美国CFC税制与税收协定 ................................................................................ 61 四、对我国CFC税制的借鉴 .................................................................................... 62

第六章 总结 ......................................................................................... 64

第一节 对美国CFC税制的研究总结 ............................................................ 64 第二节 对我国CFC税制的具体建议 ............................................................ 65

参考文献 ................................................................................................. 68 致谢 ......................................................................................................... 71 个人简历 ................................................................................................. 72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提出问题

随着1999年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境外投资规模日渐扩大。根据商务部的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688.1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3172.1亿美元,13000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境外企业1.6万家,分布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覆盖率为72.8%,其中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这3个国家或地区聚集了当年近七成的流量。1这揭示了随着我国境外投资规模的扩大,居民企业和个人利用避税港进行逃避税收的活动也在日益增多。

因此早在2008年我国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就在其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中重点阐述了有关于反避税的8条规定,其中第45条提出“由居民企业,或者由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低于本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水平的国家(地区)的企业,并非由于合理的经营需要而对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的,上述利润中应归属于该居民企业的部分,应当计入该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在《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的基础上出台《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在第八章中对受控外国公司税制规则做出了进一步具体的适用规定。这表明我国开始引进并且逐步完善受控外国公司税制,防止纳税人通过在避税地建立受控外国公司规避或减少在国内的纳税义务。2

然而同OECD国家相比,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我国的CFC税制才处于起步阶段,法律规定不够细化具体,适用标准仍需斟酌商榷,并且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大量漏洞与模糊之处。例如朱焱生(2008)在《完善我国受控外国公司税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为了表达简略,下文提及“受控外国公司”、“受控外国公司税制”时将以其英文缩略形式“CFC”、“CFC税制”代替。

1

第一章 引言

制》中指出目前中国的CFC税制仅为框架性规定,在CFC的认定标准、适用地域范围和所得范围、所得的计算和归并方法、相关的重复征税以及豁免适用等均存在不足,缺乏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孙文婷(2010)《受控外国公司税制及豁免条款研究》指出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的CFC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涉及CFC豁免适用条款的立法。

由此可见,要想完善我国的CFC税制必须要从规则界定、适用范围、计算方法和豁免适用等多个层面对其加以改进与优化。面对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积极学习与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笔者为何要系统地、全面地对美国CFC税制进行研究的原因。

二、研究意义

从受控外国公司税制的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凭其健全的税制、规范的条款、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具体来说:

第一,中美两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排名前三位的经济体,两者所面临的经济、贸易环境均具有相似性,尤其在境外投资方面,两国均存在着巨大的海外经济利益。因此美国的受控外国公司税制对于我国具有可借鉴性。

第二,回顾历史,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创立受控外国公司税制的国家。早在1937年美国就有与受控外国公司相关的法律规定,并在1962年通过立法将CFC税制写入《国内收入法典》F分部。此后OECD国家均是以美国的立法框架为基础,建立本国的CFC税制。由此可见,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受控外国公司税制具有“鼻祖”之位,其立法过程和税制具体内容可以为中国政府深入认识受控外国公司税制提供历史之鉴。

第三,关注当下,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3289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名列前茅的资本输出量,遍及全球的跨国公司活动使美国格外关心国际反避税问题。在2011年4月举行的国际税务管理论坛上,来自美国的发言人也就该国受控外国公司税制的实践理念同与会者进行了分享。因此无论在政策的制定、规则的适用还是征管的操作上美国总是处于先驱者的地位,它的最新发展与动态可以为我们提供最前沿的视角。

2

第一章 引言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在反避税工作上起步晚、经验少,因此国内对于CFC税制的研究者便相对较少,大多数文献主要出现于2000年之后。而就围绕CFC税制这一主题的国内文献来看,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如下五类:

第一类文献主要撰写于2008年我国新《企业所得税》颁布之前,即我国尚未引入CFC税制时期,如陈新宇(2006)《为了“走出去”受控外国公司规则宜缓行》;张美红(2006)《建立我国CFC所得课税制度的构想》,(2007)《我国CFC立法必要性探析》;龚振中(2007)《CFC税收管理制度的国际借鉴及本土化构想》;蒋帅(2007)《受控外国公司立法比较研究》等文献主要探讨我国建立CFC税制的现实原因和必要性,并结合国际做法设计我国CFC的税收管理制度。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CFC税制,因此上述论文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已经相对降低。

第二类文献或从法学角度,或结合国际具体案例,探讨CFC税制作为国内的反避税规则与税收协定的兼容性问题。包括陈延忠(2006)《从CFC立法看国内反避税法与税收协定的相容性问题》;姚小磊(2008)《CFC立法与税收协定的兼容性问题研究》;林德木(2009)《CFC税制与双边税收条约兼容性问题及中国因应对策》;张卫彬(2009)《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关系探讨—以受控外国公司税制为视角》,《以英国Cadbury案为例分析受控外国公司税制》;张卫彬(2010)《双边税收协定与CFC税制关系探讨--兼谈<中国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58条》;邵朱励(2011)《从日本一判例看CFC立法与税收协定的兼容性》。上述文献均揭示出,随着CFC税制引入我国税收国内法,如何处理CFC税制同税收协定,即国内法同国际协定的兼容性问题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

第三类文献撰写于2008年及之后,重点对我国现行的CFC税制进行评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建议。包括吕东韬、韦伟(2008)《我国CFC税制立法探讨》;朱焱生(2008)《完善我国受控外国公司税制》;陈红彦(2008)《论我国受控外国公司制度中的征税对象》;周金荣(2008)《关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受控外国公司规制的探讨》;林德木(2009)《CFC税制评析与我国CFC税制的完善》;金戎(2009)《完善受控外国企业税制加强受控外国企业管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之“受控外国企业管理”》;宋兴义(2010)

3

第一章 引言

《我国CFC税制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周姗姗(2011)《简评我国CFC制度“积极所得豁免”的规定》等。随着2009年《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的颁布,部分上述文献中阐述的问题如CFC的界定、适用国家或地区的范围等概念性问题已经得到相应的解决,但是在纳税主体、纳税客体、适用例外、重复征税以及与税收协定的兼容性等问题上,我国CFC税制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四类文献主要介绍世界各国CFC税制,在此基础上或总结各国做法或进行两两对比,为我国CFC税制提供立法经验。包括雷超(2001)《受控外国公司税收法律制度研究》;葛夕良(2004)《意大利的CFC税收管理研究》;张文春,张飞飞(2005)《受控外国公司法律制度的比较与借鉴》;周鹰(2006)《瑞典转让定价税制及CFC规则简介》;陈钟(2007)《美国受控外国公司立法初探》;武礼彬(2007)《受控外国公司所得税制度的比较与借鉴》;谭灵淼(2008)《受控外国公司税制研究》;王亮华(2008)《国际税收中的受控外国公司税制》;张美红(2008)《美国CFC法律制度若干问题浅议--兼评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45条的相关规定》;张卫彬(2009)《美国和德国受控外国公司税制比较》;赵晋琳,叶香丽(2009)《受控外国公司法规的国际比较研究》;方祺江,邵朱励(2010)《刍议CFC税制的国际经验与借鉴》等。就从与美国CFC税制的关联度来看,上述文献中仅有1篇对美国CFC税制进行了阐述,2篇将美国CFC税制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其他文献仅在文章主体部分对美国CFC税制进行简单叙述。从整体来看,我国国内对美国CFC税制的介绍不够详实系统,有待完善。

第五类文献从CFC税制中的具体一点,如课税所得、豁免规定进行深入探讨,归纳观点,旨在对我国的立法和实践提出建议。包括邵朱励(2008)《从企业所得税角度谈CFC立法中“可归属所得”的界定》;孙文婷(2010)《受控外国公司税制及豁免条款研究》;周姗姗(2011)《简评我国CFC制度“积极所得豁免”的规定》。

通过以上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就国内对美国CFC税制的研究状况而言,主要有以下不足:

第一、研究主题相关度低、研究的系统性、完整性弱。自2000年以来仅有1篇文章,陈钟(2007)《美国受控外国公司立法初探》对美国CFC税制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析。多数文献由于写作主题的原因,对美国CFC税制仅在文章主体部分作为众多外国经验的一例进行简单介绍,不够详实具体。

4

第一章 引言

第二、对外文资料的研究较为匮乏。在系统研读国内可供参考的资料后,笔者发现,大多数文献并没有直接翻阅或引用外文一手资料,而是基于已有的中文论文、书籍来介绍美国的CFC税制。这容易导致对美国CFC税制下的具体内容发生理解偏差、对新变化不能及时把握。

第三,大多国内研究者在对美国CFC税制进行介绍时,倾向于仅阐述税制规则的内容,而忽略对美国建立CFC税制的立法原因与立法目的的解读。在笔者来看,如若不完整地回顾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展开细节研究,不了解立法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那么对税制规则的理解也将是片面的,狭隘的,进而就会影响实践的借鉴意义。

基于国内文献对外文资料的较少引用与借鉴,笔者愿克服此不足,力争扩大对美国一手资料的阅读量,增进对英文原文的理解。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的国外文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从美国财政部官方网站www.irs.ustreas.gov获取的数据文本资料,例如美国财政部在2000年发布的政策报告《通过美国CFC获得的延期收入》(英文原名为The Deferral of Income Earned Through U.S. 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s);2. 美国《国内收入法典》及其财政规章。3其中《国内收入法典》分标题A第1章第N分章第III部第F分部对CFC进行了完整系统的评定,是笔者主要参考的文献之一。3. 外国学者发表的论文与报告。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历史分析、观察法、举例分析、比较研究和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对美国CFC税制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梳理和解读,并据此为我国CFC税制的完善提供建议。

历史分析即在对美国CFC税制发展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发展过程,从

3

美国现行联邦税法的最重要来源是1986年修正后的《国内收入法典》。只要国会颁布了新的税收法律,这一修正就被收入《国内收入法典》。自从法典在1986年被全面革新后,几乎每年都被修正。财政规章是财政部对国内收入法典的有关规定的官方说明。财政规章只是执法的解释,它们在最终公布以前,需要经过集中的审议和公众的评审。

5

第一章 引言

中概括出美国CFC税制的政策目标。

观察评析法即通过阅读有关美国CFC税制的历史资料、司法判例和关注BNA举办的国际论坛热点资讯,从而发现:1. 美国政府如何界定受控外国公司税制中具体要件的概念,如CFC、“美国股东”、“推定股利”等术语;2. CFC税制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哪些适用例外的情况,遵循怎样的规则;3. 在当下对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和同税收协定相兼容的问题,美国CFC税制作出哪些规定与调整。笔者不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还会提出相应评析。

举例分析即将美国CFC税制中的具体规则,如所有权判断规则等,结合实例来讲解、运用,从而保证将美国CFC税制中的规则阐述得清晰到位。

比较研究即在全面把握美国CFC税制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CFC税制的立法背景、具体内容,包括CFC、纳税所得、纳税主体、避税港、豁免条款等逐一进行对比分析与解读,发现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结构安排

鉴于对国内研究现状的回顾,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充分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美国CFC税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CFC税制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因此除去本章对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方法、不足与创新等做出系统介绍,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将分布在第二章到第五章:

第二章主要通过对美国各相关机构的文件与报告的研读来完整地梳理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从而初步分析:美国CFC税制因何原因而产生;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制定CFC税制达到何种目的;以及美国CFC税制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国际影响。

第三章主要分析美国CFC税制中的纳税主体。弄清CFC和美国股东的认定标准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明确美国CFC税制是如何判断所有权。因此在深入分析CFC和美国股东的判断标准、判断依据和标准运用前,本章将涵盖三类判断所有权规则,即直接、间接和推定所有权规则。由于在三种判断所有权规则中,推定所有权规则最为特殊,因此本章也将根据其它的具体内容对其进行细分,并结合实例阐述各规则在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将重点分析美国CFC税制中的纳税客体,即F分部所得和投资于美国财产的盈余。F分部所得因其内涵范围广泛,可大体分为保险所得、外国基地

6

第一章 引言

公司所得、与国际联合抵制有关的所得、非法贿赂和回扣、源于与美国交恶国家的所得。其中外国基地公司所得又可分为四类。在本章中,笔者将以美国《国内收入法典》为基础,对以上各类所得进行具体介绍并辅以实例,最后对其做出系统地评析。

第五章主要解决美国CFC税制在实践运用中遇到的两个问题:适用例外与重复征税。为了节约税收征管成本和不影响正常的对外投资,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一些适用除外条款来免除对部分CFC和其所得项目的征税。概括而言主要有四类:E&P上限原则、5-70原则、高税率国例外规则、相同国家例外规则。而针对重复征税问题,笔者概括了四类CFC的外国税收抵免问题,并对美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做出总结,以此为我国CFC税制提供可鉴之处。

第六章作为全文的结束语,将以标题形式简明扼要地阐述笔者对美国CFC税制的研究总结。

第四节 论文的不足与创新

相较于前人对美国CFC税制的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三点: 首先,本文系统且全面地对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作出回顾,不仅指明CFC的立法原因——延迟纳税,同时也对延迟纳税的实现因素以及危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除此之外,本文还总结了美国政府制定CFC税制的立法目的,包括防止“避税地”的滥用、对被动所得征税、保证税制公平等。

第二,在分析美国CFC税制的适用要件时,本文注重对基础内容的介绍,从而为后续重点内容打下铺垫,以增进文章的易读性。例如在对“美国股东”进一步阐释前,笔者先将美国如何判断所有权的标准进行归纳总结并辅以具体实例,之后再逐一谈及界定“美国股东”的总体标准和个体标准;又如在谈及美国CFC税制可能面临的重复征税问题时,本文先对美国税法处理母子公司间的重复征税方法——间接抵免进行介绍,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美国CFC的外国税收抵免问题。

第三,在文章主体章节,笔者以标题的形式评析美国CFC税制下的纳税主体、纳税客体、豁免规定、税收抵免等要件。在点评的过程中,笔者不仅对评析内容作出具体解释,同时也根据点评内容逐一提出对我国CFC税制相应内容的借鉴之处。

7

第一章 引言

但笔者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可能对美国相关制度的理解尚显浅透,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譬如缺乏运用计量模型对美国CFC税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等。并且囿于文章主题,对其他OECD国家CFC税制的具体内容仅是简单提及与对比,未能进行详细介绍。若发现本文的不足之处,敬请师长及同学们批评指正。

8

第二章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

第二章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

通常意义上,美国CFC税制(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 Regime)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62年,以美国《国内收入法典》(Internal Revenue Code,缩略为I.R.C)分标题A第1章第N分章第III部第F分部的颁布(简称为F分部)为标志。该分部首次提出受控外国公司(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缩略为CFC)的概念,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得到相应的增补与完善。如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美国CFC税制已然成为美国税法中最复杂的制度之一。

在对美国CFC税制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之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分析美国建立CFC税制的来龙去脉,即CFC税制的立法背景。为了弄清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美国CFC税制作为一种反避税工具,它因哪一种避税行为而产生;二、该避税行为如何产生,对美国政府带来怎样的影响;三、除了打击避税行为,美国政府还希望通过CFC税制达到何种目的。四、美国CFC税制有着怎样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本章将主要围绕以上四个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第一节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原因

在经济萧条和联邦财政赤字增大的压力下,1961年肯尼迪总统在就职后向国会提出《税法修正案》,建议就居民纳税人来源于发达国家的收入以及来源于建立在避税港的实体的收入全面取消延迟纳税。该提议由于影响到美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遭到政客、企业的强烈反对。在重点考虑了避税地滥用、对被动所得征税、税制的公平和效率、美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等几个主要因素后,美国国会接受总统的部分提议,通过《税法修正案》。尽管该法案并未全面取消递延纳税,但国会认为至少应适当限制“延迟纳税”,特别是居民公司利用避税地进行的“延迟纳税”。

1962年《国内收入法典》增加F分部条款,其基本征税思路如下:CFC利润归属于美国股东的部分,即使当年不分配,也不汇回美国,也要视同当年分配的股利,分别计入各股东名下,与其他所得一并缴纳美国所得税。以后此项

9

第二章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

利润真正作为股利分配时可以不再缴纳所得税,这一部分当年实际未分配而视同已分配的所得,在外国缴纳的所得税可以按规定获得抵免。同时,F分部对CFC及其适用地域等都作了严格定义,极大地限制了纳税人通过在避税地或低税国建立CFC累积利润的延迟纳税行为。

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建立CFC税制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取消美国居民纳税人的“延迟纳税”。那么“延迟纳税”是什么呢?

一、“延迟纳税”的含义

2011年税收管理国际论坛(Tax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Forum)举办了主题为“CFC税制下的所得税征收问题”的研讨会。讨论中美国学者Herman Bouma对“延迟纳税”作出简明解释:它是指美国股东未在当期就其控制的外国公司获得的当期所得纳税,而是直到这些所得作为利润分配给美国股东或美国股东出售外国公司的股权时,美国股东才就这些所得纳税。4

为了说明延迟纳税的问题,假定美国居民纳税人(母公司)拥有一家位于A国的控股公司(子公司)。某一纳税年度子公司获得500美元的所得且A国的所得税率为10%。纳税年度终了时,子公司将在外国缴纳50美元(500美元的10%)的所得税。如果子公司以股利的形式汇给美国母公司100美元,用剩下的350美元(500美元减去50美元的税,再减去100美元的股息)在外国进行利润累积或再投资,那么美国母公司必须就其获得的100美元股息向美国政府纳税,并且有资格要求对其子公司就这100美元已交过的外国所得税进行外国税收抵免。但是对于子公司在外国获得的,没有汇回母公司的350美元,美国母公司则无须向美国政府纳税。在此例中子公司留存的350美元收入没有在纳税年度终了时立即汇回美国,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汇回甚至不汇回,也就相当于美国母公司将获取所得并纳税的时间延后,这就是所谓的“延迟纳税”。

从短期来看,美国股东无需承担本土的任何纳税义务。因为它们对子公司具有控制权,可以通过管理安排将各纳税年度本应分配的外国公司利润累积在海外,从而制造一种美国股东在各个纳税年度内未从海外子公司获得收益的假象。即便在某一纳税年度,外国子公司将累积的利润汇回美国或美国母公司转售子公司的股份,从而美国母公司须就其获得的海外收益履行纳税义务。但从

4

Webb, Nicholas C, Esq, 2011, “Tax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Forum Discusses the Current Taxation of Income Under 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 Regimes”, Tax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40(8), PP459.

10

第二章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

长期来看,美国母公司从设立外国子公司到真正获得分配股利而履行美国纳税义务的这段时期内,它实际上是将很早就应承担的税收义务往后延迟,从而能在一定期限内减轻公司税负。从货币时间价值的角度来看,美国母公司在延迟缴纳税款的这段时间内等同于从美国政府那里得到了一笔无息贷款。

二、“延迟纳税”的实现因素

居民纳税人利用延迟纳税来逃避税负绝非偶然之举,它的实现依靠着两点因素:一、美国税收制度的结构张力5,这为“延迟纳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行性;二,税收利益的驱动,这是美国居民纳税人采取“延迟纳税”行为的最直接原因。

(一)美国税收制度的结构张力

“延迟纳税”的实现是美国税法两个基本规则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全球所得征税规则(Worldwide Taxation Rule)和“公司面纱”规则(Corporate Veil Rule)。

1、全球所得征税规则

在对待所得税的征收问题上,美国政府兼用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原则与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原则。居民管辖权规则的核心是:居民纳税人需要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就其全球范围内的所得纳税,即全球所得征税规则;而非居民纳税人,则仅需就其来源于美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上述规则的运用为CFC的组建提供了可能。由于外国公司不属于美国居民,无需就其全球范围内的所得向美国纳税。因此美国居民纳税人为了逃避其境外所得负担的美国税收,便通过在海外建立公司,将其境外所得进行转移,从而使该外国公司变成进行“延期纳税”的载体。

2、“公司面纱”规则

“公司面纱”是美国公司法制度中的概念。它认为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拥有广泛的权利,并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负责。6美国税法制度也尊重这一规则,即承认公司享有独立的法人人格和独立的纳税实体资格。因此

5

Office of Tax Policy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2000, The Deferral of Income Earned Through U.S. 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s A Policy Study. 6

苗壮,2007:《美国公司法制度与判例》,法律出版社。

11

第二章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

对于公司的利润首先按其独立的纳税资格征收公司税,然后直到利润分配给股东时,才对股东就其获得的部分征税

“公司面纱”规则为美国居民纳税人进行延期纳税提供了结构框架。因为该规则将公司同股东分割开来,即只要外国公司不将利润汇回,美国居民纳税人通过外国公司赚得的收入就不必负担美国税收。

在上述两条规则的双重作用下,美国居民纳税人通过建立CFC进行“延迟纳税”成为可能。

(二)税收利益的驱动

二战后美国海外投资迅速扩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据统计,从1946年至1962年,美国的境外投资收益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150%。(1946年和1962年的比率分别为0.4和1.0)7。1960年,即美国引入CFC税制的前两年,按销售额统计,全球最大的20家跨国公司中有18家是美国公司,全球GDP的40%来源于美国8,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公司所得税法定税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法定最高公司所得税税率由1940年的24%,逐步上升到1952-1963年的52%,并且在二战后保持相对不变。因此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美国居民公司需要负担的公司所得税也越加沉重。

为了避免美国本土高税率带来的高税负,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跨国公司纷纷将利润转移到设立在避税港的公司,并通过对利润的不作分配或少作分配来达到获取税收利益的目的。从这些企业的角度来看,“延期纳税”的好处在于以下两点:首先“延迟纳税”给美国企业带来现值收益。假设折现率为10%,将一笔100美元的税款延迟5年缴纳,其支付时的税款现值仅为62元,相当于减少了38%的纳税义务。其次,在延迟纳税期内,外国公司将其本应分配而未分配的利润作为盈余借贷给美国母公司和其关联方,于是各关联方可以充分利用这笔尚未履行美国纳税义务的资本。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追逐税收利益的渴望促使美国居民纳税人进行延迟纳税。

三、“延迟纳税”的危害

尽管美国在20世纪初期实行的延迟纳税制度在刺激对外投资,扩大海外贸

78

1964, 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Transmitted to the Congress. 陈新宇,2006:《为了“走出去”受控外国公司规则宜缓行》,《涉外税务》第12期。

12

第二章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

易,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美国跨国公司在低税国或避税港设立基地公司,并将利润保留在低税国或避税地以逃避美国税收,结果造成美国本土税收的大量流失,减少了财政收入,甚至侵蚀国内税基,从而严重侵犯了美国的税收权益。

第二节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目的

本节主要阐述美国政府建立CFC税制的主要目的,这也是美国当局于1962年颁布F分部后希望达成的目标。它们包括防止“避税地”的滥用、对被动所得征收、保证税制公平等。

一、防止“避税地”的滥用

CFC的避税安排一般是跨国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降低整体税负的中心环节。跨国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单一或多重目的的受控外国公司实体,综合使用转让定价、资本弱化、滥用税收协定等手段将股东居住国的利润转移到设置在低税国或避税地的CFC,并通过对利润的不作分配或少作分配来逃避美国本土的纳税责任,获取不正当的税收利益。

因此为了防止居民纳税人向设在避税地或实施税收优惠的国家(地区)的外国公司转移或累积利润,美国政府通过界定可接受的延期纳税和不可接受的延期纳税,使得CFC税制只针对那些为了逃税、避税而设立的公司。

二、对被动所得征税

F分部旨在对将美国CFC的所有消极所得纳入美国所得税的征税范围,而不管该所得是否经由避税地获得。

根据1962年美国参众两院对消极所得征税的解释,“尽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保证在海外开展的积极的美国商贸活动同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一样须在平等的平台上竞争,但反对那些消极地接受投资所得的公司进行延期纳税。在此种情况下,税收的延期缴纳并不会对公司的竞争力造成影响。”9

9

Office of Tax Policy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2000, The Deferral of Income Earned Through U.S. 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s A Policy Study.

13

第二章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

三、保证税制公平

F分部的另一个基本目标就是保证各纳税主体间的税负公平。肯尼迪总统曾在其1961年向国会递交的相关提案中指出:延期纳税破坏了美国纳税主体间的税负公平。10

与条件相同的国内企业相比,境外投资企业常常利用延期纳税的手段以及在避税地建立基地公司规避本应缴纳的税款,逃避纳税义务。延期纳税使境外投资企业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来自美国政府的无息贷款,而在避税地建立基地公司则可以达到少纳税甚至不纳税的目的,这种现象造成了国内企业和境外投资企业之间的税收不公平。因此肯尼迪总统认为,取消延迟纳税将有利于实现各纳税主体间更广泛的公平。

第三节 对美国CFC税制的概括总结

一、立法早且影响广泛

早在1937年美国就颁布了第一条反延迟纳税的条款,即外国个人控股公司条款(Foreign Personal Holding Company,缩略为FPHC)。但由于FPHC条款涵盖范围较窄,仅针对美国自然人股东的消极所得,因此早在2004年它就已经被废止。 11

美国CFC税制虽然出现得稍迟一些,以1962年《国内收入法典》F分部的颁布为标志。但相比之下,它扩大了纳税主体“美国股东”的范围,不仅针对美国个人也包含实体。此外在50年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中,美国CFC税制不仅在国际上影响广泛,而且成为众多发达国家进行CFC立法的效仿对象。

例如,1972年德国以美国的F分部为原型建立CFC税制,以此来应对居民纳税人将特定类型的所得转移至避税地。同德国类似,法国也是以美国颁布F分部为动力于1980年制定CFC规则,对位于避税地或低税国的法国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利润征税。12

1011

同9 同4 12

发展至今,德法两国的CFC税制已具备自身特点,区别于美国的F分部。

14

第二章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

二、税制结构逻辑性强

美国CFC税制的逻辑性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CFC税制的规制结果同立法目的相吻合。根据2011年税收管理国际论坛的与会专家的意见:同欧洲国家CFC税制相比,美国CFC税制不仅影响更为深远,而且税制的内在逻辑也更为连贯。

在某种意义上,美国CFC税制带来的结果是:国内居民纳税人通过建立CFC而获得的当期所得进行被强制性地征税。换言之,美国政府通过运用CFC税制使美国股东本应在当期缴纳的税收及时缴纳,从而化解延迟纳税的问题。相比之下,部分欧洲国家设计的CFC税制将本不应由母国征税的所得纳入CFC税制的征税范围,缺乏合理性。13

其次,CFC税制的使用有步骤、有规律可循。具体如下:在使用CFC税制时,1.识别外国公司的美国股东是否满足控制条件;2.前一条件一旦满足,即可确定CFC,从而再接着界定纳税客体:包括F分部所得和投资于美国财产的盈余。需注意的是,在界定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适用例外规则的运用;3. 计算推定股利,即明确应纳入当年美国股东总收入中的海外收入。

整体来看,上述步骤简单明晰,顺序衔接。尽管在实施单个步骤的过程中还需进行其他认定工作,但以上三个步骤可以从整体上帮助美国税务当局、纳税人还有学习者了解CFC税制的使用流程。

三、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其积极效果也颇为显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部分海外投资企业会利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中潜在的漏洞,在避税地建立基地公司进行延期纳税来逃避纳税义务。这一举动不仅使我国海外税收流失日益增大,也造成了我国国内企业和海外投资企业之间的税收不公平。

1997年1月1 日起实施的《境外所得计征所得税暂行办法(修订)》对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所得如何课税做出了初步规范。根据第9条规定:纳税人来自境外的所得,不论是否汇回,均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

13

同4

15

第二章 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

细则》规定的纳税年度计算申报并缴纳所得税。由于该条规定粗略简单,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它不可算作严格意义上的CFC立法。

我国CFC税制真正立法应始于2008 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第45条。它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16-118 条、《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第76-84条共同勾勒了我国CFC税制的整体框架,包括“控制”标准的界定、CFC税制的适用地域、归属所得的计算、豁免规定和消除双重征税的措施等。我国政府制定上述CFC条款,是期望逐步达到取消我国海外投资企业延期纳税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内外投资税收不公平的现象。因此从制定CFC税制的背景来看,我国同美国具有相似之处。但相较于美国CFC税制,仔细考察我国的CFC规则,可以发现它们设计过于粗略,缺乏可操作性。从整体而言,主要有两大缺陷:一、未能有效区别对待非避税型CFC与避税型CFC;二、未区分CFC的积极所得和消极所得。基于上述评论,美国CFC税制对我国而言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后述章节不仅会对美国CFC税制的纳税主体、纳税客体、适用例外以及重复征税问题进行具体介绍与评析,而且还会通过对比其他OECD国家的CFC规则,总结美国CFC税制的独特经验,对我国CFC规则内的具体要件提出可行有效的修正建议。

16

第三章 美国CFC税制的纳税主体

第三章 美国CFC税制的纳税主体

在弄清美国CFC税制的立法背景后,明确何谓CFC就成为研究CFC税制的首要问题,即一家外国公司在满足何种条件下便可被认定为CFC。根据美国《国内收入法典》第957节(a)的规定:一家外国公司,在一个纳税年度中的任何一天,其美国股东拥有该公司50%以上的投票权或股份价值,则可被认定为CFC。

通过以上表述可以发现,CFC的界定涉及到以下三个问题:1、何谓“拥有”(Own),即美国税法将会运用哪些规则来判定“所有权”(Ownership);2、上述CFC定义表明,“美国股东”的界定直接关系到CFC的判定,因此成为“美国股东”需要满足哪些标准;3、为甚么对美国股东的投票权或股份价值限制在50%以上,其依据何在。因此本章将主要围绕上述三个问题展开讨论与评析。

第一节 如何判断所有权

所有权的判定规则主要用于反映外国公司的股权归属情况。简易实用的判定规则不仅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美国个人或实体对外国公司的控制程度,而且还可帮助美国税务机关快速找出“美国股东”。

根据《国内收入法典》第958条,美国主要运用三种规则判断所有权,即直接所有规则、间接所有规则和推定所有规则。

一、直接和间接所有规则

(一)“直接所有”和“间接所有”的概念

直接所有(Direct Ownership),顾名思义,即指单个美国人14直接持有外国公司的股份。但在统计单个美国人的持股时,除了需纳入其直接所有的外国公司股份,还不能忽略其间接所有的部分。

14

此处及文后提到的“美国人”,并非仅指美国的自然人。根据美国《国内收入法典》第957节(c)的规定,“美国人”这一概念包含美国居民、公民、公司、国内合伙企业、国内公司、非外国信托与遗产。

17

第三章 美国CFC税制的纳税主体

间接所有(Indirect Ownership)是指单个美国人通过一个或多个外国实体(合伙、公司、遗产或信托)来持有一家外国公司的股份。譬如,一个美国合伙人、股东或受益人持有外国实体A x%的股份,而该外国实体A又持有另一外国公司B y%的股份,那么外国实体A的美国合伙人、股东或受益人将被美国法典视为间接地拥有外国公司B (x%×y%)的股份。15

(二)间接所有规则的举例

A公司是一家中国公司,B是一家日本合伙企业,它拥有A公司40%的股份。C公司是一家拥有B企业90%的股份的美国公司。D是一名美国公民,持有C公司9%的股份。

美国公民 9% C 美国公司 90% B 日本合伙企业 40% A 中国公司 根据上述规则,A公司对于美国公民D和美国公司C来说,是一家设立在中国的外国公司。若此时计算它们对A公司的间接所有权时,可以发现:1.对于美国公司C来说,它通过日本合伙企业B间接拥有A公司36%的股权(40%×90%);

2.对于美国公民D来说,它不存在间接拥有A公司股权的情况。原因在于:间接所有权的存在仅以外国实体为媒介,中间不可插入美国个人或实体。对于美国公民D来说,它与中国公司A之间不仅存在一个外国实体B,而且还存在一家美国公司C,因此它与中国公司A之间的间接所有关系被割裂。

以上计算反映了间接所有规则的一个重要特征,即间接所有权的计算必须止于第一个出现在所有权链条中的美国人。如图3.1中所示,在以中国公司A为起点的所有权链条中,美国公司C是第一个出现的美国人,因此间接所有权止于美国公司C,作为后继出现的美国公民D将不存在对A公司的间接所有关系。

15

I.R.C. §958(a) (2).

图3.1 间接所有示意图-1

18

第三章 美国CFC税制的纳税主体

(三)间接所有规则的不足

相较于直接所有规则,间接所有规则已经考虑到股份多层次持有的情形,但是仍有不足。以上例进行说明,假设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美国公民D增持美国公司C的股份达到80%,如下图所示:

D 图3.2 间接所有示意图-2

美国公民80% C 美国公司 90% B 日本合伙企业 40% A 中国公司 尽管美国公司的持股量增至80%,但是依据间接持有规则,美国公民D与中国公司A之间仍不能构成间接所有关系。但是根据图3.2,美国公民D凭借其持有80%的C公司股份,完全可以对该美国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再以美国公司C与中国公司A之前的间接所有关系为媒介,将影响传导至中国公司A。

此时,间接所有规则的局限性就一目了然:由于它必须以外国实体为媒介,因此就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所有权链条中那些较后出现的美国人对外国公司的控制程度。因此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就需要采用“推定所有规则”将分散的股权汇总计算。

二、推定所有规则

(一)“推定所有”的概念

为了防止人为分散股权情形的发生,即美国个人或实体通过在所有权链条中插入一个持股公司16来降低对外国公司的直接或间接持股水平,推定所有规则(Constructive Ownership)规定,将分散在与某股东有关联关系的个人或实体手中的股权汇总计算,从而作为该股东拥有的股权。

以上表述体现了一种“归属”(Attribution)的思路,即在假定美国纳税人和其关联方有着共同利益的前提下,该纳税人可以视为拥有其特定关联方的特

16

持股公司既可以为美国公司,也可为外国公司。

19

第三章 美国CFC税制的纳税主体

定股份。这种“归属”思路也正是推定所有规则的实现方式。

(二)“推定所有”的情形

在推定所有权的过程中,即如何进行“归属”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三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被推定对象、外国公司和它们两者之间的中介方17。被推定对象也可称为推定所有者(Constructive Owner),即外国公司的股权被推定由其所有。

结合《国内收入法典》第318节对推定所有规则的说明,可以发现上述三者间存在以下两种关系:一、线性关系:即被推定对象持有中介方股份,且中介方直接或间接持有外国公司股份;二、三角关系:中介方同时持有被推定对象和外国公司的股份。无论是哪一种关系,中介方处于被推定对象和外国公司之间,在推定所有规则中起到媒介作用。此外被推定对象若是自然人,他(她)也需根据其家庭成员的持股情况被进行推定。因此依据以上表述,“归属”将会分为以下三类情形18:

1、家庭成员间的归属(Attribution from Family Member)

它是指将自然人的家庭成员直接或间接所有的股份归属至该自然人。这里的家庭成员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外)孙子女。此处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推定所有规则不适用于家庭成员为非居民外国人的情况。二是不可重复推定归属,即推定所有规则只可作用一次。19例如,A 被推定拥有由其母亲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某外国公司的股份,那么A 的配偶就不能再被推定拥有上述股份。

2、线性关系下的归属

根据所有权链条里中介方的类型,线性关系下的归属又可分为以下两类: (1)源于透明实体的归属(Attribution form Transparent Entities): 根据美国法典,透明实体包括合伙企业、遗产、信托和S公司。源于透明实体的归属具体指代以下情形:合伙人、受益人或 S 公司股东直接或间接持有某一透明实体(如合伙企业、遗产、信托或 S 公司)X%的股份:

A. 当透明实体直接或间接拥有某一外国公司的股份超过50%时,假定持股比例为Y%,该透明实体的合伙人、受益人或 S 公司股东在上述外国公司的持

17

此处提及的“中介方”须区别于“关联方”。中介方是指那些联系被推定对象与外国公司的个人或实体,它可能为关联方,也可能为非关联方。 18

I.R.C. §318. 19

I.R.C. §318(a) (5) (B).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4a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