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钠铌酸锶钡的性质与应用

更新时间:2023-09-27 08: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钾钠铌酸锶钡的性质与应用

一、晶体简介

四方钨青铜型结构的铌酸锶钡以其大的电光系数、热释电系数,高的光折变灵敏度以及良好的压电特性广泛地应用于电光调制器、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全息成像存储器等方面.。SBN晶体的纵向电光系数较大,而横向电光系数r51数值较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此外,由于SBN晶体具有非完全填充型的结构,晶体中只有5/6A空位被Sr2+、Ba2+填充,导致了其在强激光作用下容易引起相关器件的损伤。经过大量研究,人们发现在SBN晶体中掺杂适当的离子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横向电光系数。钾钠铌酸锶钡晶体(KNSBN),由于碱金属离子的填充,使晶体不仅具有较大的横向电光系数(其r51值可达到400pm/V),而且其抗激光损伤阈值能够达到600MW/cm2(4pps),这两个优良的特性使KNSBN晶体在大功率激光调制器、光开关等集成光学器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晶体生长

对KNSBN系列的晶体来讲,一般采用拉晶法培养晶体。该系列晶体的特点是导热系数非常小,如果温场设计不合理难以进行单晶生长,大直径晶体更是如此。所以,设计合理的温场是大直径晶体的生长关键。用于晶体生长的设备是DJL-400型中频感应加热系统,使用的铂坩埚尺寸为Φ(60~80)mm×(35~45)mm。为了创造一种合理的温场,我们将坩埚和后加热器做成特殊的形状,连同保温材料构成一种可调整的温场系统。经反复实验,适于大直径晶体生长的纵向静态温场如图1所示。比较典型的工艺参数是:晶体沿c轴提拉;每小时拉速3~6mm;晶体转速每分钟6~25转。用上述条件生长的晶体示于图2。比较典型的尺寸为:直径30~40mm,长度20~50mm。

结论分析表明:不同m值的晶体,其a、c两晶胞参数均随之变化,但它们

的c/a轴率比变化是很小的,约在0.5%nm之内。这一结果说明,不同m值的晶体,其结构基元框架没有发生大畸变,但是,这种微小的结构变化,仍能使晶体在宏观上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晶状态。实验已经证明:A位填充度对晶体的结晶形态有很大的影响。实验上证明,稀土离子进入SBN晶体的晶格中,主要占据点阵中的A1格位。 三、掺钒晶体光诱导吸收

掺钒使钾钠铌酸锶钡晶体在波长400~700nm之间产生了吸收带,并且随着掺钒量的增加,晶体在400~700nm波长范围的光吸收增大。

图2给出了测量光诱导吸收实验示意图。实验中,我们用扩束后的氩离子激光以(λ=457nm)作泵浦光,使其均匀照射到晶体样品;用低能He-Ne激光以(λ=633mm)作探测光,使其在垂直于泵浦光方向上,沿着晶体内表面通过晶体,并记录透射的变化。光诱导吸收系数α1定义为:

Ia和Ip分别为探测光和泵浦光的光强,d为探测光通过的晶体厚度(本实验中d=3.66mm)。

图3给出了在光强I=640mw/c㎡时,S1、S2、S3晶体样品在泵浦光打开时的光诱导吸收响应上升曲线。

图4给出了KNSBN:V晶体的稳态光诱导吸收系数随泵浦光强的关系。从图4中可以看出:稳态光诱导吸收系数随泵浦光强增加而增大,并最终趋于一饱和值。

稳态光诱导吸收系数与探测束偏振方向有关。探测束偏振方向平行于晶体c轴比探测束偏振方向垂直于晶体c轴的光诱导吸收要大得多,前者最大值可达0.55/cm,后者只有0.22/cm,其比值约为2.5。

光诱导吸收时间响应率定义为:光诱导吸收系数达到稳态光诱导吸收系数值的(1—1/e)时所需时间的倒数。图5给出了KNSBN:V晶体光诱导吸收时间响应率随着泵浦光强的变化关系。从图5中可以看出:随着泵浦光强的增加光诱导吸收时间响应率近线性地增加,亦即泵浦光强越强,晶体光诱导吸收时间越快。探测束光偏振对光诱导吸收时间响应率影响不是很大。探测束偏振方向平行于晶体c轴比探测束偏振方向垂直于晶体c轴的光诱导吸收时间响应率大,亦即探测束偏振方向平行于晶体c轴比探测束偏振方向垂直于晶体c轴的诱导吸收时间响应快。

四、晶体作为自泵浦相位共轭器件

掺铈钾钠铌酸锶钡(KNSBN)晶体已被用于多种波长实现自泵浦相位共轭。这些器件均被设计成正方或长方体,利用光散射效应及晶体棱角的全反射,形成有两个作用区的四波混频,产生相位共轭光。这类自泵浦相位共轭镜被统称为CAT PPCM,它很容易在BaTjO3晶体中实现,但在其他光折变晶体中(如SBN)却并非如此。我们在KNSBN晶体中的实验表明,并不是每一块晶体均可作为理想的CAT PPCM器件,而且这种器件响应较慢,限制了其应用。另一种自泵浦相位共

轭镜是利用了入射光束被晶体棱角全反射形成环形回路的单区作用,被称为RING PPCM,这种器件的特点是阈值低,响应快,但共轭光质量不及CAT PPCM。

图1(a)是利用外加反射镜形成RING PPCM的原理图。入射光束1经晶体后被M1、M2反射重新入射到晶体中并与光束1相交形成泵浦光束2。与泵浦光束1、2相向传播的光束3、4起源于散射光,当它们互为共轭光时,其形成的光栅叠加得到最强的耦合作用,产生相位共轭光输出。同理,我们可以将晶体加工成一定棱角,利用晶体内表面的全反射,形成上面所提及的环形回路,实现自泵浦相位共轭,如图1(b)。这种器件结构紧凑,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能,对周围环境如振动等要求也低。设计要求:(1)控制合理的光栅周期;(2)利用大的有效电光系数。

不同掺杂的KNSBN晶体,对不同波长及入射角度的响应不尽一致,设计RING PPCM时应先以实验及理论计算求得顶角αo,加工要求与CAT PPCM器件基本相同,应注意各面平行度,否则会使作用品减小,效率降低,且共轭光质量下降。从上面结果看,两种PPCM器件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实验要求选用。我们还可以考虑一块晶体同时作为RING及CAT PPCM,其方法是将作为CAT PPCM器件的晶体一直角顶角加工成αo的顶角,这样只要将晶体旋转90°,即可作为RING PPCM器件,这将大大提高晶体的利用率,并且可以在晶体组分、掺杂等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研究比较两种器件的特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44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