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至6月全国外语类学术期刊论文目录分类汇编
更新时间:2024-04-06 0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06年7月1日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06年1月至6月全国外语类学术期刊论文目录分类汇编
【字体:大 中 小】【日期:2006-7-9 16:13:47 来源: 编辑: 点击数:
】 【关 闭】
按:本资料由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资料室整理,分类列出2004年全国外语类权威学术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录,方便大家在论文写作时索引查询,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翻译理论研究
1.汉英互译的视点转换,易明华,《中国科技翻译》,2006. 1。 2.汉语主题句的对应式英译宋艺,《中国科技翻译》,2006.1。 3.汉语翻虚实转换,曾剑平,《中国科技翻译》,2006.1。 4. 俄汉科技翻译的几个难题,马菊红,《中国科技翻译》,2006.1。
5.日语科技翻译的的“汉字词”与“外来语”,曾绍琼,《中国科技翻译》,2006.1。 6. 医学英语论文比较句型 的应用,周英智,《中国科技翻译》,2006.1。 7.语境对翻译的作用,段梦敏,《中国科技翻译》,2006.1。 8.数字口译研究,黄建凤,《中国科技翻译》,2006.1。 9.德语公证合同的汉译,黎东良,《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0.经贸合同英语词法特征用其翻译,陈建平,《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1.PK用其翻译,熊兵,《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2.网络英语新闻的跨文化转换,饶梦华,《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3.从古藉英译分析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格小波,《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4.浅论缩译的原则方法,田传茂,《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5.美国总统与美语\总统\词,戴卫平,《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6.中西\茶\文化的内涵用翻译,杨静,《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7.\基于\的英译,安碧丽,《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8.美国高教育优导的原因,左连特,《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9.《翻译适应选择论》简评,蔡新乐,《中国科技翻译》,2006.1。 20.《20世纪中国翻译史》评述,贺爱军,《中国科技翻译》,2006.1。 21.《科学翻译学读介》,吴松林,《中国科技翻译》,2006.1。
22.译体中的\一体三环\从编篡《译学词典》谈译学体系,方梦之,《上海翻译》,2006.1 23.中国传统译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李林波,《上海翻译》,2006.1。 24.翻译目的论及其文本意识的弱化倾向,潘平亮,《上海翻译》,2006.1。 25.汉英/英汉翻译:理念与方法(下),郭建中,《上海翻译》,2006.1。 26.试论英语抽象名词及其汉译,傅敬民,《上海翻译》,2006.1。 27.澳门公共片牌示语言及其翻译,张美芳,《上海翻译》,2006.1。 28.营销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汉译技巧,莫莉莉,《上海翻译》,2006.1。
29.排偶修辞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美感功效,洪明,《上海翻译》,2006.1。 30.口译理论与日语口译教学的实践初探,王颀,《上海翻译》,2006.1。 31.英语新词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和译名统一问题,金其斌,《上海翻译》,2006.1。 32.解析MCDONALD’和MICNALKDIZATION,任瑞,《上海翻译》,2006.1。 33.创造性的不同称谓及其翻译,莫成凡,《上海翻译》,2006.1。 34.“瓷器”是怎样成为CHINA的?,周领顺,《上海翻译》,2006.1。 35.KIND 用法译评,吴春,《上海翻译》,2006.1。 36.书名译法二题,苗锋,《上海翻译》,2006.1。
37.政治笥 语翻译应当讲政治--对《反分裂国家法》英译的反思,张顺生,《上海翻》,2006.1 。
38.定静安虑 面而后有得--《黄帝内经》英语翻译随想,李照国,《上海翻译》,2006.1。 39.我们的英语水平真有那么高吗?,张庆路,《上海翻译》,2006.1。 40.近代上海翻译界的\美国流\,高黎平,《上海翻译》,2006.1。 41.目前所见的\纸老虎\的最早出处,崔山佳,《上海翻译》,2006.1。 42.职业道德与翻译资格,刘连娣,《上海翻译》,2006.1。 43.《口译研究入门》介评,汪宝荣,《上海翻译》,2006.1。 44.价值哲学与翻译批评学,吕俊,《外国语》,2006.1。 45.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陈历明,《外国语》,2006.1。 46.离散译者的文化史命,孙艺凤,《中国翻译》,2006.1。 47.解构与整合的比较研究,王斌,《中国翻译》,2006.1。
48.ON THE CARF OF TRANSLATION,GORAN MALMQVIST,《中国翻译》,2006.1。 49.解读NORN,林克难,《中国翻译》,2006.1。
50.文学翻译:一种诗意化意义上的探讨,曹山柯,《中国翻译》,2006.1。 51.意识形态对安徒生童话译介的操纵--以《卖火柴小女孩》中文译本为例,梁志坚,《中国翻译》,2006.1。
52.翻译专业硕士(MIT)的设置--翻译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仲伟合,《中国翻译》,2006.1。
53.跨学科语境中的翻译研究--2005年全国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综述,邓志辉,《中国翻译》,2006.1。
54.澳门翻译的历史与现关状,张美芳,《中国翻译》,2006.1。
55.关于翻译目的论相关问题的讨论--与无里斯蒂安诺德教授的四次网上交流,卞建华,《中国翻译》,2006.1。
56."五失本"乃佛经翻译之指导性原则--重读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曹明伦,《中国翻译》,2006.1。
57.语篇翻译观与汉译英的“正确、通顺和得体”,朱柏桐,《中国翻译》,2006.1。 58.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刘康龙,《中国翻译》,2006.1。
59.翻译出版对翻译学科建设的启示,许约,《中国翻译》,2006.1。
60.加强会业整合,服务全球化--浅谈商业翻译服务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仲善平,《中国翻译》,2006.1。
61.公共场所中文名称的结构与译名的规范,徐剑,《中国翻译》,2006.1。 62.文脉在胸译笔有神-TEM8(2005)英汉翻译评析,丁国旗,《中国翻译》,2006.1。 63.汉语语言心理对比与翻译--TEM8(2005)汉译英试卷评析,邵志洪,《中国翻译》,2006. 1。
64.英译汉:Crowds,蒋跃译注,《中国翻译》,2006.1。 65.翻译导读:\移植\模糊及其他,蒋跃,《中国翻译》,2006.1。 66.汉译英:茶蘼,刘士聪译注,《中国翻译》,2006.1。
67.翻译导读:写好英语句子--永远的基本功,刘士聪译注,《中国翻译》,2006.1。 68.就《努纳维克地区的第一名注册护士》译文与读者商榷,谷启楠,《中国翻译》,2006. 1。
69.论翻译中的主体间性,宋晓春,《外语学刊》,2006.1。
70.从接受理论中看古诗英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陶友兰,《外语学刊》,2006.1。 71.翻译的条件与翻译的标准-以林语堂《吾国吾民》为例,吴惠坚,《外语学刊》,2006.1。
72.20世纪末的翻译研究发展回顾与评述,温晋芳,《外语学刊》,2006.1。 73.简论翻译批评——《文学翻译批评论稿》序,杨自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1 。
74.《圣经》中文译本考,任东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75.哈提姆的互文性翻译理论:贡献与缺陷,王树槐、王群,《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1。
76.从翻译伦理透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唐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77.传统的断裂——围绕钱钟书先生“化境”理论的思考,崔永禄,《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78.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胡庚申,《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79.译者: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罗宾逊后理性主义理论观照下的译者研究,王丹阳,《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3 。
80.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贺学耘,《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81.译者主体性在俄文电影翻译中的体现,张连兄、车琳,《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82.玄奘译经的语言学考察——以《阿毗达磨俱舍论》梵汉对勘为例,王继红,《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83.《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女英雄与宿命主题解析,万正方、马艳彬,《山东外语教学》,2006.2。
84.雷克斯罗斯的诗歌翻译观,李永毅,《山东外语教学》,2006.2。
85.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试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解构与建构,陈宁,《山东外语教学》,2006.2 。
86.《最蓝的眼睛》中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憎恨,胡俊,《山东外语教学》,2006.2。 87.《日瓦戈医生》中的俄罗斯命运,胡凤华,《山东外语教学》,2006.2。 88. 从四方面比较三部汉英词典的译文,吴文字,《山东外语教学》,2006.2。 89.“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中的互文性翻译,孙桂英,《山东外语教学》,2006.2。 90.翻译文学史编写的可行性研究,唐海东 邬晓丽,《山东外语教学》,2006.2。 91.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李德凤 胡牧,《外国语》,2006.2。 92.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历史与进展——兼评《语料库翻译研究:理论、发现和应用》,刘敬国 陶友兰,《外国语》,2006.2。
93.从教学视角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曹明伦,《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94.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忠实性及译者主体性,刘芳,《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
95.论翻译中的对等层次,刘嘉,《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96.浅谈同声传译中的预测技巧,桑力攀、温晓龙,《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 97.目的与方法——对《尤利西斯》两个中译本的再思考,王振平、任东升,《外语研究》, 2006.1。
98.合流文化及译者的跨文化能力,唐德根、常圆,《外语研究》,2006.1。 99.从玄奘与哲罗姆的比较看中西翻译思想之差异,陈琳、张春柏,《外语研究》,2006.1 。 100. 句子层面翻译认知语言学视角,肖坤学,《外语研究》,2006.1。 101.翻译比喻衍生的译学思索,谭载喜,《中国翻译》,2006.2。
102. 现象翻译和实在的翻译——兼论翻译研究的若干新方向,郑海凌,《中国翻译》,2006 .2 。
103. 翻译规范与文本性——整合文本性翻译规范理初探,韩庆果,《中国翻译》,2006.2。 104. 中国新时期对英语意识流小说的译介,孙会军、孙致礼,《中国翻译》,2006.2。 105. 相似性:文学翻译的审美旨归——从丹?布朗小说的翻译实践看美学理念与翻译思维的互动 ,朱振武,《中国翻译》,2006.2。
106. 让马可波罗重回中国——论冯承钧及其所译中外文化交流典籍,江帆,《中国翻译》,2006 .2。
107. 道格拉斯?罗宾逊以人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思想评介,陈宏薇,《中国翻译》,2006.2。 108. 逐渐走向成熟的中国翻译研究——2005年中国译学研究述评,易林、田雨,《中国翻译》, 2006.2。
109. 多元系统论释疑——佐哈尔访谈录,黄德先,《中国翻译》,2006.2。 110. 从话语分析的角度重识口译人员的角色,任文、蒋莉华,《中国翻译》,2006.2。 111. 小议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郑玉琪、王晓冬,《中国翻译》,2006.2。 112.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对外宣传解说翻译失误分析,许明武、王明静,《中国翻
译》, 2006.2。
113. 关于翻译过程中理解与表达环节的个案分析——对第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汉译英参考译文的商榷,施佳胜,《中国翻译》,2006.2。
114. 面向中文学术专著的机器辅助翻译研究,柏晓静、俞士汶,《中国翻译》,2006.2。 115. 英译汉:Washington Goes to War(An excerpt)(David Brinkley),叶子南译,《中国翻译》,2006.2。
116. 翻译导读:译后散记,叶子南,《中国翻译》,2006.2。
117. 汉译英:星光夜视望远镜(钟玲),黄俊雄译,《中国翻译》,2006.2。 118. 翻译导读:有意则译——字字必译,黄俊雄,《中国翻译》,2006.2。 119. 汉英互译的视点转换,易明华,《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20. 汉语主题句的对应式英译,宋艺兵、李晓棣,《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21. 汉英翻译的虚实转换,曾剑平,《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22. 俄汉科技翻译的几个疑难问题,马菊红,《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23. 日语科技文献翻译的“汉字词”与“外来语”,曾绍琼,《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24. 医学英语论文比较句型的应用,周英智,《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25. 语境对翻译的作用,段梦敏,《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26. 数字口译探究,黄建凤,《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27. 德语公证合同的汉译,黎东良,《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28. 经贸合同英语词法特征及其翻译,陈建平,《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29. PK及其翻译,熊兵,《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30. 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跨文化转换,饶梦华,《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31. 从古籍英译分析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张小波、张映先,《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32. 浅论缩译的原则与方法,田传茂、黄忠廉,《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33. 美国总统与美语“总统”词,戴卫平、高艳红,《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34. 中西“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杨静,《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35. “基于”的英译,安碧丽、李金丽、黄炜、徐用吉,《中国科技翻译》,2006.1。 136. 美国高等教育优异的原因,[美]查克?M?韦斯特、左连凯译,《中国科技翻译》,2006.1 。
137. 国际翻译家联盟章程 ,邱举良; ,《中国科技翻译》,2006 .2。
138. 交互主体性:后现代翻译研究的出路,刘卫东,《中国科技翻译》,2006 .2。 139. 联合式合成词的中译英,彭月华,《中国科技翻译》,2006 .2。 140. 汉英翻译的迁移性冗余,尹洪山;胡刚,《中国科技翻译》,2006.2。 141. 超句意识、主位结构与汉译英主语的确定,成丽芳,《中国科技翻译》,2006.2。 142. 法律词语的英译,季益广,《中国科技翻译》,2006.2。
143. 论关联性信息与价值,周锰珍;曾利沙;,《中国科技翻译》,2006 .2。
144. 论国际商务口译的语言交际技巧,廖瑛,《中国科技翻译》,2006 .2。 145. WTO文本的句法特征及汉译,许颖欣;莫莉莉,《中国科技翻译》,2006 .2。 146. 论导游词英译,曾丹,《中国科技翻译》,2006.2。
147. 概念隐喻:实现科技英语语篇语体特征的有效途径,于建平,《中国科技翻译》,2006.2。
148. 英文新闻标题及其翻译策略,廖志勤,《中国科技翻译》,2006 .2。 149. 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英译,刘正兵,《中国科技翻译》,2006 .2。 150. 翻译中源语词典的选用,张锦文,《中国科技翻译》,2006.2。 151. “极其”结构的翻译,杨永春;徐显静,《中国科技翻译》,2006.2。 152. 英语有关“笑”的词汇,谭新星,《中国科技翻译》,2006 .2。 153. 汽车的未来,丹?尼尔;李鲁,《中国科技翻译》,2006.2。
154. 从对意义认识之嬗变看翻译研究之发展,林克难,《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155. 法律翻译理解之哲理——从法律诠释角度透视原文本的理解,宋雷,《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1。
156. 逻各斯(道)?异延?翻译,陈历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157. 女性身份?翻译行为?政治行为——对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反思,刘爱英,《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158. 从英译《红楼梦》看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冯晓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159. 标示语英译的语用失误探析,陈淑莹,《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160. 主位、主语和话题——论三者在英汉翻译中的关系及其相互转换,王俊华,《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
161. 国内实用文体翻译研究综述,王方路,《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62. 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及其语用翻译等值,滕延江,《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63. 《花样年华》的英文字幕翻译策略研究——兼谈中国影片对外译介,龙千红,《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64. 模因论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尹丕安,《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65. 地区对外宣传材料的特点及其翻译,安新奎,《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66. 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差异与融洽,曹瑞明,《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67. 词语翻译与语言规范化——几个用例的分析,黄长著,《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168. “白马非马”——现象翻译与实在翻译分离释证,郑海凌,《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1 。
169. 胡适译诗的平民化倾向,廖七一,《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170. 翻译与意识形态——《水浒传》英译本不同书名成因探析,李晶,《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
171. 关于翻译实践与翻译研究的互动关系——许钧教授访谈录,穆雷、许钧,《外语
与外语教学》,2006.1。
172. 对Lawrence Vcnuti异化翻译理论的再思考,马会娟,《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1 。
173. 从审美活动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看苏曼殊对拜伦诗的译介,卢晶晶、张德让,《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
174. 再谈口译的忠实,姜琳琳,《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75. 从关联城视角分析文化意象翻译中的文化亏损,李占喜、何自然,《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2。
176. 当代翻译研究的后现代特征,陈友良、申连云,《外语与外语教学》,高圣兵,《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
178.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移情作用刍议,潘卫民、钱妮娜,《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79. 口译中的文化特征与思维建构,付天海、刘颖,《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80. 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标准再论,司显柱,《外语教学》,2006.2。 181. 论语言象似性译观,姚雪椿,《外语教学》,2006.2。
182. 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赵湘,《外语教学》,2006.2。 183. 论汉语长句断句译法,伍小君,《外语教学》,2006.2。
184. 翻译的理解与表达--"第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简评,黎土旺,《外语教学》,2006.2 。
185. 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英汉/汉英翻译测试研究系列(三),穆雷,《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4。
186. 从《李立翁曲话》英译看汉语词典籍英译,朱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187. 从意义不确定论谈译本差异的永恒性,汤富华,《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188. 翻译文学史编写的可行性研究,唐海东;邬晓丽,《山东外语教学》,2006 .1。 189. 英语广告语篇特征与汉语广告语篇英译,王树槐;王群,《山东外语教学》,2006 .1。 190. 雷克斯罗斯的诗歌翻译观 ,李永毅,《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91. 从四方面比较三部汉英词典的译文,吴文子,《山东外语教学》,2006 .1。 192. “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中的互文性翻译,孙桂英,《山东外语教学》,2006 .1。 193. 《守望灯塔》,侯毅凌译,《外国文学》,2006 .1。 194. 《魔鬼情人》,陈榕译,《外国文学》,2006.1。
195. 从“文质之争”看佛经翻译的传统,张春柏;陈舒,《国外外语教学》,2006 .1。 196. 论异化与《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文化限定词的翻译,胡开宝,《外语教学》,2006 .1 。
197. 从“含蓄朦胧”到“显豁明晰”——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指归的散文英译研究,王洪涛,《外语教学》,2006.1 。
198. 试论中国古诗词的模糊性和可译性障碍,曹山柯;黄霏嫣,《外语教学》,2006 .1。 199. 也谈“归化”与“异化”,陈正发,《外语教学》,2006 .1。
200. 译本批评的方法,汤君,《外语教学》,2006 .1。
201. 英汉语指称照应对比与翻译,黄艳春;黄振定,《外语教学》,2006 .1。 202. 回归作者意义:翻译研究中的本文神秘主义批评,刘全福,《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 2。
203. 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中的建构思想对翻译研究的意义,董务刚,《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204. 从“硬译”透视鲁迅对中国文化转型的探索,张景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205. 建构的翻译学与翻译学的建构,王祖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206. 阐释学翻译研究反思,耿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 .2。 207. 从顺应性理论看创造性叛逆,江忠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 .2。 208. 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哲学诠释学的翻译观,朱健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2。
209. 论德里达的“确当的翻译”,金兵,《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2。 210. 化境的缺席与在场,朱鸿亮,《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211. 现代性观念在中国的建构过程与翻译关系,宋达,《外语学刊》,2006 .2。 212. “文化转向”核心问题与出路,曾文雄,《外语学刊》,2006.2。 213. 社科学术期刊关键词英译错误剖析,张晓校,《外语学刊》,2006 .3。 214. 论使用出声思维研究翻译过程 ,文军;孙三军,《外语学刊》,2006.3。 215. 超越二元对立的致思模式——当代译学格局之批判与反思,王洪涛,《外语学刊》,2006. 3。
216. 译介学中的新历史主义权力话语,朱安博,《外语学刊》,2006.3。 217. 从卡特福德到翻译规律的探讨——兼论语料库翻译研究的意义,范祥涛,《外语研究》 , 2006 .2。
218.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批评中的应用——以培根Of Studies的不同译本为例,许伟,《外语研究》,2006 .2。
219. 汉语多项定语的顺序及其在日汉翻译中的应用,徐敏光,《外语研究》,2006 .2。 220. 隐义显译与显义隐译及其认知解释,汪立荣,《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3。 221. 网络与文学翻译批评,许钧;高方,《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3。 222. 汉日平行语料库与翻译研究,曹大峰,《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223. 语际翻译的互文性研究 ,赵明,《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224. 试论模糊语言在翻译中的审美再现——从林语堂之英译《浮生六记》谈起 ,王少娣,《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225. 赞助人对译介活动的操纵,魏清光,《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26. 试论同声传译教学的思维和语言策略,林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 227. 新时期之初西方现代派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孙会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
228. 《神州集》翻译中的种族思想——《水手》与中国诗的比较研究,李春长,《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
229. 翻译中的逻辑检验与强行理解,周何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230. 关于日汉翻译史研究视阈重构的思考,王铁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31. 古本今译的历时阐释,葛校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外国文学研究
1.女人的交谈,瓦连京.拉斯普,《当代外国文学》,2006.1。 2.从罗得西来开来的火车,纳丁.戈迪默,《当代外国文学》,2006.1。 3.伊根诗选,德斯蒙德.伊根,《当代外国文学》,2006.1。
4.历史的回声-拜厄特《占有》之多重对话关系,程倩,《当代外国文学》,2006。 5.论《收藏家》的对话艺术特征,于建华,《当代外国文学》,2006。
6.创作内外的选择--戴维。 洛奇之《治疗》,张琼,《当代外国文学》,2006。 7.以语言摩魔镜烛照社会的丑陋与荒诞--埃尔弗里德。 耶利内克论,张春蕾,《当代外国文学》,2006。
8.论《家乡》与《唐老鸭》中“父与子”母题,蒲若西,《当代外国文学》,2006.1。 9.美国的猴王--论杰拉尔德.维兹诺与汤亭亭塑造的恶作剧形象,方红,《当代外国文学》,2006. 1。
10.三重主题及其完成:关于库切之《耻》,仵从巨,《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1.悖论的迷宫--评索尔.贝娄的《拉维尔斯坦》,祝平,《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2.评《拉维尔斯坦》的文化母题:寻找自我的民族家园,江宁康,《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3.丹.布朗小说的写作模式初探,刘玉波,《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4.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中对经典文本的戏拟,段丽君,《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5.《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新》简论--兼评拉斯普京年代的创作,赵杨,《当代外国文学》 ,2006.1。
16.《林中阳台》意象的隐喻魅力,游晓航,《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7.私人与公众的歌者--爱尔兰诗人伊根作品赏析,金文宁,《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8.裂缝中的意义--读《特吉昂廷》,袁德成,《当代外国文学》,2006.1。 19.当代美国实验小说家约翰.巴思在中国研究评述,蒋首超,《当代外国文学》,2006.1。 20.迎迓与拒纳: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世纪历险,钱林森,《当代外国文学》,2006.1。 21.亨利.米修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刘阳,《当代外国文学》,2006.1。 22.从独语到对话:维克多.谢阁兰与程抱一跨文化书写之异同,邹琰,《当代外国文学》,2006. 1。
23.达尼埃.佩纳克访谈录,许玉婷,《当代外国文学》,2006.1。 24.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访谈录,校莉莉,《当代外国文学》,2006.1。
25.“成功”道路上的“钻石风波”——《尤斯蒂斯钻石》的警示,殷企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6.《熊》的创作范式及福克纳对人类的焦虑,朱振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7.从乔伊斯文学观看他的显形概念,吕国庆,《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8.《麦田里的守望者》佛教禅学痕迹,普祥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9.《幸福》中柏莎的心路历程,王敏琴、杨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30.岁月的歌谣:《且听风吟》的时间主题研究,张昕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31.从东亚文化对看中朝日三国近代西学对应,李虎、金京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32.18世纪末19世纪初越南无名氏喃字作品之考察,阳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33.他山之石:俄国结构诗学,张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34.中国生态哲学对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建构意义刍议,时真妹,《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35.《典型的美国佬》中的房宅意象分析,蔡青、张洪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36.杂交主义与非殖民化进程中的文化两难,方红,《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37.诗歌语篇中的过度衔接、欠额衔接和反衔接,谢艳明,《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38.文学读者反应实验研究概述,高巍、 David S?Miall,《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39.失败的抗争者:《兔子,跑吧!》中兔子的人格与行为分析,索金梅、郝蕴志,《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40.传统道德的终结——现代化与德莱塞小说中的伦理思想,蒋道超,《外语研究》,2006.1。
41.《简?爱》的双层文本读解,王文惠,《外语研究》,2006.1。
42.“湖畔”与“田园”的诗风意蕴——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创作比较谈,泰莉莉,《外语研究》 ,2006.1。
43.罗马民主制度的政治隐喻——论《柯利奥兰纳新》对罗马民主制度的反思,张冲,《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44.莎士比亚早期戏据的症状阅读,肖四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45.新历史议与莎学研究,朱安博,《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46.莎剧中种族迫害范式对悲剧结局的驱动性,索娟娟、毛卓亮,《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47.所谓伊人——从塑造女性形象的意象看莎士比亚戏剧和中国古典戏剧,刘昊,《四
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48.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李伟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 1。
49.从《金罐》和《沙人》看霍夫曼二元对立的艺术观,冯亚琳,《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50.吉姆爷——伟大的艺术代码——论《圣经》对《吉姆爷》中吉姆的形象影响,容新芳、李晓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51.错乱的世界 错位的叙述——析《大大方方的输家》中的叙述层次,唐伟胜,《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52.走近自白派的“精神病院诗”,彭予,《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53.批判与展望:英美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的历史使命,刘英、李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1。
54.重读《房客》话女权——论海伦的离家出走,赵慧珍,《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55.恶的延宕——《黑暗之心》叙事技巧的“陌生化”,陈李萍,《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1。
56.《黄色墙纸》中的疯癫涵义,李靓,《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57.迷人的梦幻与失望的悲凉——福斯特《印度之行》解读,张秀芝,《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1。
58.危险的游戏还是丛林法则,李早霞,《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59.当代西方文化研究述略,陈开举,《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60.“和平的王国”——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诗歌与动物象征,胡家峦,《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
61.生活盛宴的局外人:《悲痛往事》和《伤逝》比较,王苹,《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62.从女主人公的性格矛盾《傲慢与偏见》的自我解构,梁晓晖,《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1。
63.弗里曼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初探,朱新福,《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64.整个世界源自于美——费特自然抒情诗的诗性特征,马卫红,《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65.走出乌托邦——西方悲剧衰亡之谜新探,何辉斌,《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66.新批评与诗歌解读,李屹,《外语教学》,2006.2。
67.《暄哗与骚动》与《罂粟之家》的比较,郑洁玲,《外语教学》,2006.2。 68.冯内格特小说中宗教思想探险微,洪增流 王莉莉,《外语教学》,2006.2。 69.邓恩诗歌意象研究--兼与李清照诗词意象比较,李正栓 杨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70.美国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刘英 王雪,《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4。
71.《澳洲森林里的仲夏正午》景物意象分析,刘志广,《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72.《我的安东妮亚》中的女英雄与宿命主题解析 ,万正方;马艳彬,《山东外语教学》,2006.1。
73.女人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试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解构与建构,陈宁,《山东外语教学》,2006.1。
74.《最蓝的眼睛》中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憎恨 ,胡俊,《山东外语教学》,2006.1。 75.《日瓦戈医生》中的俄罗斯命运,胡凤华,《山东外语教学》,2006.1。 76. 珍奈特.温特森:灯塔守望者之歌,侯毅凌,《外国文学》,2006.1。 77.从女性哥特主义传统解读伊丽莎白.鲍恩的《魔鬼情人》,陈榕,《外国文学》,2006.1。
78.爱默生的原子个人主义与公共之善,张世耘,《外国文学》,2006.1。 79.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以三部小说为例,曾艳兵,《外国文学》,2006.1。
80.论斯宾诺莎对辛格创作的影响,乔国强,《外国文学》,2006.1。
81.《漂泊者》对澳大利亚传统民族主义观念的挑战与超越,甘恢挺,《外国文学》,2006.1。
82.宽恕与和解的寓言,李茂增,《外国文学》,2006.1。
83.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后期的德里达、莫里森和他者,J?希利斯?米勒;王逢振,《外国文学》 ,2006.1。
84.作者和/或他者:一种拉康式的文学理论,马元龙,《外国文学》,2006.1。 85.再论启蒙,童明,《外国文学》,2006.1。
86.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再认识,吴元迈,《外国文学评论》,2006.1。 87.别林斯基与果戈理的书信论战,刘文飞,《外国文学评论》,2006.1。 88.俄罗斯文艺学的历史主义传统与创新,程正民,《外国文学评论》,2006.1。 89.泰戈尔“人格论”探析,侯传文,《外国文学评论》,2006 .1。
90.18世纪英国文化风习考——约瑟夫和范妮的菲尔丁,吕大年,《外国文学评论》,2006.1。
91.《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袁宪军,《外国文学评论》,2006.1。 92.《采坚果》的版本考辨与批评谱系,张旭春,《外国文学评论》,2006.1。 93.金钱+享乐=模范町人——《日本永代藏》的町人道德文明观建构,李均洋,《外国文学评论》, 2006.1。
94.与时间游戏,和死亡对话——评马丁?艾米斯的《伦敦场地》,王卫新,《外国文学评论》,2006.1。
95.艾丽斯?沃克的诗性书写——艾丽斯?沃克诗歌主题研究,王卓,《外国文学评论》,2006.1。
96.试析《老妇还乡》中的正义主题,廖峻,《外国文学评论》,2006.1。 97.在生与死之间:解读《英语教师》,王春景,《外国文学评论》,2006.1。 98.行走在麦比乌斯环上——论安部公房的《砂女》,王蔚,《外国文学评论》,2006.1。 99.论默多克小说《黑王子》中的形式与偶合无序问题,何伟文,《外国文学评论》,2006.1。
100.《寒冻》——贝恩哈德“笑艺术”的开端,韩瑞祥,《外国文学评论》,2006.1。 101. 贝克特英语批评的建构与发展,刘爱英,《外国文学评论》,2006.1。 102. 德尔班科:麦尔维尔研究新论问世,宁,《外国文学评论》,2006 .1。 103. 对美国文学经典的再审视,宁,《外国文学评论》,2006 .1。 104. “反高潮”的《印度之行》,空草,《外国文学评论》,2006.1。
105. 全国“19世纪俄罗斯文艺思潮与当代文艺学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关晶辉;马晓辉,《外国文学评论》,2006 .1。
106. “后战争时期的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杨亦军;欧震,《外国文学评论》,2006. 1。
107. 奥茨代表作《他们》对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贡献及对文学教学的启发,马兰梅,《国外外语教学》,2006.1。
108. 从心理描写分析《普鲁士军官》中人物的刻画,吕中舌;朱燕,《外语教学》,2006.1。 109. 谁是真正的受害者?——《瑞普?凡?温克尔》的女权主义解读,薛小惠,《外语教学》, 2006.1。
110. Aesthetics, Politics, and Art in American Novel,Emory Elliott,《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11. 威廉姆斯剧作中暴力的极致:强斯?维恩的阉割,徐静,《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12. 齐灵渥斯悲剧的后精神分析解读,张海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13. 《黑暗的心脏》的语言策略,张从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14. 论库切小说《耻》的后殖民主义话语特征,卫岭,《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15. 国外马洛研究综述,邓亚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16. 艾辛多夫自然诗的中国阐释,刘润芳,《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17. 生态批评的批评“生态”,朱桂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18.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自然,张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19. 俄罗斯思想的现代意义,朱达秋,《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20. 融入美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一瞥,陈才忆,《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21. 谁能破译《达?芬奇密码》?——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研究,刘珩,《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2。
122.中西文化心理对礼貌语及行为选择的影响,王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23. 异性恋小说,马丁?艾米斯;何楚;梅丽,《外国文学》,2006.2。
124. 颠覆性的后现代游戏——论马丁?艾米斯的“后现代招式”,张和龙,《外国文学》,2006. 2。
125. 舞者与躯体,阿尔弗雷德?德布林;丁君君,《外国文学》,2006.2。 126. 意志与躯体的抗衡游戏——论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舞者与躯体》,王炳钧,《外国文学》,2006.2。
127. 品特的探索真相之旅,何其莘,《外国文学》,2006.2。 128.《进步前哨》与“进步”话语,殷企平,《外国文学》,2006.2。
129. 从批判走向文化家园——评黄哲伦的剧作《金童》,汤卫根,《外国文学》,2006.2。 130. 性别?种族?阶级?空间——《莫德?玛莎》的内在空间拓展,申昌英,《外国文学》,2006.2。
131. 历史的循环——拜厄特小说《占有》的情节结构原型,程倩,《外国文学》,2006.2。 132. 权力话语的建构:论《第22条军规》中的性别隐喻,褚蓓娟,《外国文学》,2006.2。 13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特征探微,王改娣,《外国文学》,2006.2。 134. 无神时代的约伯——论库切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翟业军;刘永昶,《外国文学》, 2006.2。
135. 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之思,范方俊,《外国文学》,2006.2。 136. 弗洛伊德与茨威格通信集,张玉书,《外国文学》,2006.2。 137.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终结,赵一凡,《外国文学》,2006.2。
138.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偏离现象阐释,薛玉凤,《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39. “拼图”中诞生的诗歌——梅利尔诗歌《迷失在翻译中》的互文性解读,王卓,《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40. 俄国语文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诗学倾向,凌建侯;岳建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41. 生命坚强如斯——《人的命运》与《活着》之比较,张少敏,《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2。
142.《星座》的叙事学分析,李先瑞,《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43. 横光利一《上海》中的魔幻世界,李雁南,《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44. “战士诗人”的和平心声——评缅甸著名诗人铁拉悉都的诗作,尹湘玲,《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45. 《老稼斋燕行日记》中的康熙形象--兼与同时期欧洲语境中的康熙形象比较,刘广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2。
146. 借鉴?整合?创造:西方文学批评的中国化道路——胡亚敏教授访谈录,李定清,《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47.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聂珍钊,《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48. 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王忠祥,《外国文学
研究》,2006 .2。
149.《荒凉山庄》阶级人物的道德伦理学分析,李增;龙瑞翠,《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50. 哥特小说中的伦理道德因素——以《修道士》为例,蒲若茜,《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51. 论普希金的文化归属,张铁夫,《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52. 关于《群魔》:一场被遗忘的论争,朱建刚,《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53. 从“摇摆”到“回归”——《静静的顿河》伦理审美意识形态辨析,傅星寰,《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54. 泰德?休斯诗歌中的道家思想倾向,区鉷;李子丹,《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55.《谢莉》:“进步”话语的解构和“通天塔”意象的建构,殷企平;陈艳华,《外国文学研究》 ,2006.2。
156. 维多利亚文化语境中矛盾意识的突显——评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欧阳美和;周香花,《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57.《间谍》的时间意义探讨,邓颖玲;朱誉,《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58. 诠释的不确定性——从《克拉丽莎》看对书信体小说的解读,李晖;钟鸣,《外国文学研究》 ,2006.2。
159. 不伦之恋:《无名的裘德》的叙事母题探析,吴卫华,《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60. 论朱科夫斯基及其诗歌(英文),查尔斯?伯恩斯坦,《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61. “石墙酒吧造反”前后同性恋文学在美国的演变,孙宏,《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62.《洛丽塔》:迷失在欲望与时间中的永恒悲剧,蔡莉莉,《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63.《殿堂》对话形式变异及其语用意义,王成宇,《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64. 跨文化语境中的外国文学教学研究,曾艳兵,《外国文学研究》,2006.2。 165. 罪恶与拯救:《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救赎思想,李树欣,《外语学刊》,2006.2。 166. 幽冥之中的孜孜求索——田纳西?威廉斯后期黑色喜剧的人性化探索,李英,《外语学刊》, 2006.2。
167. 论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化的美学精神——以骑士文学为中心,郭玉生,《外语学刊》,2006.3。
168. 疯癫在小说《牛奶与蜂蜜》中的文化符号意义,梁中贤,《外语学刊》,2006.3。 169. 缘由?对象?方法——新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三题,姚君伟,《外语研究》,2006.2。 170. 中国文学对《蜻蛉日记》的影响,宫海峰,《外语研究》,2006.2。 171. 语言偏离的诱惑,于建华,《外语研究》,2006.2。
172.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当代澳大利亚文学,彭青龙,《外国语》,2006.3。 173. 羊皮纸效应:A.S.拜厄特《水晶棺》中童话改写的痕迹,梁晓冬,《外国语》,2006.3。 174.“坏女孩”凯茜?埃克及其创作,李公昭,《外国文学》,2006.3。
175. 我的死亡我的生活,彼埃尔?保罗?帕索里尼著(节选),凯茜埃克;李公昭,《外国文学》 ,2006.3。
176. 被教化的身体——对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一篇致某科学院的报告》的文化学探讨,李明明 ,《外国文学》,2006.3。
177. 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弗朗茨卡夫卡;王炳钧,《外国文学》,2006.3。 178. “总有新东西”:《河湾》中的现代化主题,杜维平,《外国文学》,2006.3。 179. 《四首四重奏》中的自赎之路,洪增流;于元元,《外国文学》,2006.3。 180. 俄罗斯,你在这洪流中的何处?——对《夏伯阳与虚空》的解读,任明丽,《外国文学》, 2006.3。
181. 从男性个人主义到女性环境主义的嬗变——威拉?凯瑟小说《啊,拓荒者!》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周铭,《外国文学》,2006.3。
182. 规训权力与反抗权力——吉尔曼《黄色墙纸》的权力机制解析,洪流,《外国文学》,2006. 3。
183. 从《寂静的春天》看雷切尔?卡森的生态思想,朱先明;于冬云,《外国文学》,2006.3。
184. 剑桥批评传统的形成和衍变,曹莉,《外国文学》,2006.3。
185. 沉浸与游离——一种时间美学视野中的现代作家,刘志,《外国文学》,2006.3。 186. “Paralogism”由谁推断,如何展开?关于《诗学》第二十四章中的一个译注,杨俊蕾,《外国文学》,2006.3。
187. 通向英美叙事传统与后经典叙事理论的窗口——评《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唐伟胜;朱锦平 ,《外国文学》,2006.3。
188. 最后的极北杓鹬,弗雷德?博兹沃斯;石发林,《当代外国文学》,2006.2。 189. 伊拉克诗四首,邓娅?米凯尔;徐蕾,《当代外国文学》,2006.2。
190. 为了灵魂的纯洁——读辛格短篇小说有感,陆建德,《当代外国文学》,2006.2。 191. 历史与想象的结合——莫拉莱斯的英语小说创作,王守仁,《当代外国文学》,2006.2。
192. 《卡美拉》的神话品性与历史情结,王建平,《当代外国文学》,2006.2。 193. 巴特勒的困惑:对《性属困惑》的阿多诺式批判,李昀;万益,《当代外国文学》,2006. 2。
194. 解读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早期小说创作中的“自我指涉\现象,戴琳,《当代外国文学》 ,2006.2。
195. 颠覆的艺术——《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叙事结构与叙述声音,王晓英,《当代外国文学》 ,2006.2。
196. 紫色与妇女主义,王成宇,《当代外国文学》,2006.2。
197. 华裔身份建构中的破与立——陈耀光个案研究,赵文书,《当代外国文学》,2006.2。 198. 论希尼的“沼泽”系列诗歌,何宁,《当代外国文学》,2006.2。
199. 寄生、共生还是对抗?——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关系转变及当代英国“学院小说”,宋艳芳,《当代外国文学》,2006.2。
200. 莫里森的文化立场阐释,王玉括,《当代外国文学》,2006.2。
201. 从《孤独鸽》看美国西部小说的后现代转向,南方,《当代外国文学》,2006.2。 202. 巴特文论在中国的译介历程,张晓明,《当代外国文学》,2006.2。 203. “无”中生“有” “有\中求“特”——加拿大小说《两地孤栖》中民族文化的定位,李桂荣;董俊峰,《当代外国文学》,2006.2。
204. “笑与“贫穷”——论埃柯小说《玫瑰的名字》的主题 ,张琦,《当代外国文学》,2006. 2。
205. 追踪美丽线条——艾伦?霍林赫斯特访谈录,郭国良;艾伦?霍林赫斯,《当代外国文学》,2006.2。
206. 理论、文学及当今的文学研究——文森特?里奇访谈录,郝桂莲;赵丽华;文森特?里奇,《当代外国文学》,2006.2。
207. 圣艾克絮佩里的人生和创作轨迹,黄荭,《当代外国文学》,2006.2。 208. 话语结构学说视角下《沉默侍者》中的人物权势关系——H.Pinter戏剧文本的文体分析,司建国,《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0. 穿越历史长河的守望——肖洛霍夫与拉斯普京创作之比较研究,王丽丹,《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1. 独特的现代神话世界——从神话—原型批评解读尤多拉?威尔蒂的作品,郭立颖,《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212. 发展中的女性自我建构:凯特?肖邦的《觉醒》与陶丽丝?莱辛的《黑暗来临前的夏季》, 李晋,《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3. “道非道”:美国垮掉派诗人与佛禅,耿纪永,《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4. 品钦后现代小说对追寻叙事模式的创新,孙万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5. 学理透视:西方文论引介中的“问题意识”范畴,赵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6. 乔伊斯和鲁迅小说中的酒文化审美,王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7.《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父亲形象与及物性,余爱霞,《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218. 论普里什文随笔中的自然主题,杨素梅,《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9. 越南文学百年回眸,余富兆,《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20. 作为军国主义侵华理论家的福泽谕吉,王向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外语教学与研究
1.英语数字素养的研究型评价模式,张薇,《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3.结构建构框架下的外语阅读技能迁移研究,吴诗玉;王同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
4.西北民族地区外语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以甘肃省为例,姜秋霞;刘全国;李志强,《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
5.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作者身份,欧阳护华;唐适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2。
6.国外练习频次研究综述,周丹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7.外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及性别的关系,石运章;刘振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
8.语料库:值得教育技术学关注的新型学习资源,邢富坤,《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2 。
9.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学科建设,秦秀白,《外语界》,2006.1。
10.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戴炜栋 任庆梅,《外语界》,2006.1。 11.外语语音教学的回顾与现状---兼评Jazz Chants作为英语语音教学的手段,乐金马 韩天霖,《外语界》,2006 .1 。
12.二语词汇习得途径探究,寻明,《外语界》,2006.1。
13.二语词汇习得实证研究---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郭亚莉 周星,《外语界》,2006.1。 14.词块在外贸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势及产出性训练法,李太志,《外语界》,2006.1。 15.隐喻意识与外语词汇教学,龚玉苗,《外语界》,2006.1。
16.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周可荣 龚丽英,《外语界》,2006.1。
17.宁波诺丁汉大学第一学年基础阶段学前培训的地位和作用,陈素燕,《外语界》,2006.1 。
18.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沟通的媒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工作网站简介,贾国栋,《外语界》,2006.1。
19.作文网上评分信度的多面Rasch测量分析,王跃武等,《外语界》,2006.1。 20.《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次修订的思考与设想,董亚芬,《外语界》,2006.1。 21.欧洲:与英语语言文学相关的高等教育面面观(英文),安德鲁?帕金,《外国文学研究》, 2006.。
22.建构比较文学学科研究新范式,曹顺庆,《外国文学研究》,2006.2。 23.名词化在语体中的作用——基于小型语料库的一项分析,杨信彰,《外语电化教学》,2006. 2。
24.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研究,归樱,《外语电化教学》,2006.2。
25.构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李新民,《外语电化教学》,2006.2。 26.多媒体网络模式下动态的、发展的英语教学过程系统——教师导学和上机自学,赵燕霞;郝玫,《外语电化教学》,2006.2。
27.语言学研究手段现代化问题学术研讨会,吴云芳,《外语电化教学》,2006.2。 28.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写作模式探讨,黄勇;李庆明,《外语电化教学》,2006.2。
29.基于任务教学法和网络技术的研究型高级英语课堂教学,刘采敏;楚向群,《外语电化教学》, 2006.2。
30.大学英语教师认知问题:个案研究,郑新民,《外语电化教学》,2006.2。 31.心理压力对口译解码过程的影响,龚龙生,《外语电化教学》,2006.2。 32.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研究,熊丽君;罗春霞,《外语电化教学》,2006.2。 33.论MI理论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彭石玉;何高大,《外语电化教学》,2006.2。 34.输出假说剖析,顾琦一,《外语学刊》,2006.2。
35.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研究——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林莉兰,《外语研究,2006.2。
36.重点大学与普通院校学生英语听力策略比较:个案研究,贺梦依;包克纪,《外语研究》,2006. 2。
37.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文秋芳,《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3。 38.中国学生对英语习语的理解:习语类型与二语水平的作用,吴旭东;陈斌;黄丽辉,《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3 。
39.中国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发展研究,谭晓晨,《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40.科学定位是推动高校协调发展的关键——兼论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教学型定位,吴友富,《外国语》,2006.3。
41.论英语全维交叉教学的模式和机理,许迎军;马永刚,《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
42.基础英语写作课三三教学法实践,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基础英语写作课程组,《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3。
43.口试先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探索,王世庆,《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
44.PETS5测试研究,刘宽平;丁娜;曹小燕,《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45.谈语言测试的结构效度,陈晓扣;李绍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46.英语词汇深度知识习得过程初探——一项基于词义与搭配的研究,谭晓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47.从补缺假设看外语听说读写,王初明,《外语学刊》,2006.1。
48.母语习得的整体论假说-语言习得理论的哲学思考,梁瑞清,《外语学刊》,2006.1。 49.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疑问句式使用的特征一项基于中外学习者语料库的对比研究,王立非、张岩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50.粤方言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疑问句语调特征,邱忠,《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
51.大学英语写作中元认知体验现象实证研究,吴红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2.元认知策略在TEM4中的运用及其与成绩的关系研究,袁凤识、肖德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3.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关联原则,金杰,《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4.基于英语专题学习网站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蒋丽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
55.时间限制对EFL作文成绩的影响,吴红云,《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56.从英语进行体的习得看标记理论的意义,刘建伟、蔡金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57.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倪传斌、延俊荣,《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58.影响中美学生抱怨话语严厉程度的因素分析,李萍、郑树棠、杨小虎,《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1。
59.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探索,李建华、李鲁平、钟玲等,《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60.中国文学关系与当前文学研究方法——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中西进教授访谈录,李俄宪,《外国文学研究》,2006.1。
61.Boys Should be Girls,Stanley Wells,《外国文学研究》,2006.1。 62.Cognition and Recognition:Hamlet's Power of Knowledge,Lingui Yang,《外国文学研究》 ,2006.1。
63.\Memory—Past and present,Douglas A?Brooks,《外国文学研究》,2006.1。 64.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几个问题,陆耀东,《外国文学研究》,2006.1。 65.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王松林,《外国文学研究》,2006.1。 66.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精神建构,李定清,《外国文学研究》,2006.1。 67.传记伦理及其现代转向,赵山奎,《外国文学研究》,2006.1。 68.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颜学军,《外国文学研究》,2006.1。
69.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曹山柯,《外国文学研究》,2006.1。
70.论蒲伯“温沙森林”中的“和谐”伦理思想,马弦,《外国文学研究》,2006.1。 71.《火车站男人》中的三个隐喻,杨金才、龚璇,《外国文学研究》,2006.1。 72.论劳伦斯小说的性伦理,张建佳、蒋家国,《外国文学研究》,2006.1。 73.程抱一的小说《天一言》中的三元命题,程平,《外国文学研究》,2006.1。 74.被封闭的女人——读勃朗宁的四首戏剧独白诗,许淑芳,《外国文学研究》,2006.1。 75.疯狂、暴力和死亡:福克纳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中隐喻的分析,梁晓冬,《外国文学研究》,2006.1。
76.鬼魂形象与身体铭刻政治:论莫里森《蒙爱的人》中复活的鬼魂形象,唐红梅,《外国文学研究》,2006.1。
77.论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1955”的布鲁斯特征,王晓英,《外国文学研究》,2006.1。 78.论哈罗德?阿克顿小说里的中国题材,葛桂录,《外国文学研究》,2006.1。 79.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对人的存在意义理解的异同,肖四新,《外国文学研究》,
2006.1。
80.犹太文化精神与中国文体精神相通的一个证明——《傻瓜吉姆佩尔》与《许三观卖血记》的比较 ,刘素娟、樊星,《外国文学研究》,2006.1。
81.以“父亲”的名义:论西方文学中的审父母题,杨经建,《外国文学研究》,2006.1。 82.美国越南战争文学研究综览及其走势,王海燕、甘文平,《外国文学研究》,2006.1。 83.对大学生英语口语中衔接机制运用的调查及对教学的启示,张德禄、矫艳,《山东外语教学》,2006.2。
84.制约我国ESP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罗娜,《山东外语教学》,2006.2。 85.关于大学生英语背诵的调查报告,何家宁,《山东外语教学》,2006.2。 86.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实验与思考,高艳,《山东外语教学》,2006.2。 87.汉英翻译课大班教学探讨,王晓农,《山东外语教学》,2006.2。 88.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意识”,石兴玲,《山东外语教学》,2006.2。 89.普通高师大学英语“主体先行”综合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郝涂根、王先荣,《山东外语教学》, 2006.2。
90.关于大学英语写作评反馈机制有效性的研究调查,冷文彦,《山东外语教学》,2006.2。 91.以形式为中心的二语教学研究述评,陈方,《山东外语教学》,2006.2。 92.注意力研究与任务设计,赵继政,《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93.Ellis基于任务的测试观,吴春红,《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94.国内汉英中介语研究述评,戴炜栋、蔡君梅,《外语研究》,2006.1。 95.外语阅读中的汉语思维,吴诗玉、王同顺,《外语研究》,2006.1。 96.外语学习的语用学综览与管见,冉永平,《外语研究》,2006.1。
97.中国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的缺失,申连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98.全球化浪潮下英语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应对性和完整性——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与研究,严轶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99.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学科建设,秦秀白,《外语界》,2006.1。
100.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戴炜栋、任庆梅,《外语界》,2006.1。 101.外语语言音教学的回顾与现状——兼评Jazz Chants作为英语语音教学的手段,乐金马、韩天霖,《外语界》,2006. 1。
102.二语词汇习得途径探究,寻明,《外语界》,2006.1。
103.二语词汇习得实证研究——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郭亚莉、周星,《外语界》,2006.1。 104.词块在外贸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势及产出性训练法,李太志,《外语界》,2006.1。 105.隐喻意识与外语词汇教学,龚玉苗,《外语界》,2006.1。
106.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周可荣、龚丽英,《外语界》,2006.1。
107.宁波诺丁汉大学第一学年基础阶段学前培训的地位和作用,陈素燕,《外语界》,2006.1 。
108.英语词汇学习面面观——答客问,桂诗春,《外语界》,2006.1。
109.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沟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工作网站简介,贾国栋,《外语界》,2006.1。
110.作文网上评分信度的多面Rasch测量分析,王跃武等,《外语界》,2006.1。 111.《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次修订的思考与设想,董亚芬,《外语界》,2006.1。 112.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熊丽君,《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
113.跨文化教学重要性及途径的新思考,王晓军,《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14.背诵强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龙献平、黄光大,《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
115.从外籍教师英语课透视我国大学教育的问题与弊端,胡晓琼、姜先行,《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16.外语学习者语法水平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惠亚玲,《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
117.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刘君栓,《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18.图式与语境——阅读教学研究的两个切人点之比较,张丽娜,《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19.浅谈大学英语的人性化教学策略,赵凌君,《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20.对英语课堂教学交互活动的认识与思考,吕飞飞,《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21.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袁小陆,《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22.宏观思维 在地行动——探索“通适性”教学研究的利器,杨永林,《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123.中学生英语高频词汇水平研究,马广惠,《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124.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系统观,贾正传、郭惠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125.威莉斯任务型学习模式评析,程可拉,《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26.基础阶段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及对教学的建议,陈大亮,《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
127.英语专业学生对课堂使用母语和目的语的矛盾心理,骆微微、程幼强,《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28.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倪传斌、刘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29.二语产生性词汇能力发展研究综述,邓联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30.语言的经济属性与ESP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何文贤,《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31.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武晓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32.国外EPA教学与研究,鞠玉梅,《外语教学》,2006.2。
133.试论"过度类推观"点与"过度类推"现象,罗立胜 张宵宵 王立军,《外语教学》,2006.2。
134.英语关系子句的习得研究,王改燕,《外语教学》,2006.2。
135.试论非专业研究生英语命题作文中的首要问题--理解提纲,杨党玲,《外语教学》,2006.2 。
136.模糊性语言在教学和交际中的表现,石平 朱晓靖,《外语教学》,2006.2。 137.外语课堂教学媒介语研究述评,周星 毛卫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138.中国学生法语元音学习中母语迁移的实验研究,高玉娟 石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
139.交际教学法问题之思考,张伊娜,《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140.TEM-4考试模式的改革趋势与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席秋香 蒋金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141.论过程写作法中的陷性过程,张省林,《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142.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林娟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143.以形式为中心的二语教学研究述评,陈方,《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44.对大学生英语口语中衔接机制运用的调查及对教学的启示,张德禄;矫艳,《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45.制约我国ESP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罗娜,《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46.关于大学生英语背诵的调查报告,何家宁,《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47.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实验与思考,高艳,《山东外语教学》,2006.1 。
148.汉英翻译课大班教学探讨,王晓农,《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49.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语言意识”,石兴玲,《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50.普通高师大学英语“主体先行”综合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郝涂根;王先荣,《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51.关于大学英语写作评改反馈机制有效性的研究调查,冷文彦,《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52.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全建强,《国外外语教学》,2006.1。
153.关于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观念、策略关系的一项实证研究,葛炳芳,《国外外语教学》,2006.1。
154.军校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周大军;桂力民,《国外外语教学》,2006.1。 155.汉语言专业欧美语言学课程CBI实验报告,徐德宽,《国外外语教学》,2006.1。 156.工作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设计原则,童红灯,《国外外语教学》,2006.1。 157.从日本STEP考试改革看中国CET考试改革,蔡基刚,《国外外语教学》,2006.1。 158.宏大叙事与技术精巧——再论“易得”文章利器的妙用,杨永林,《外语电化教学》,2006. 1。
159.优选论软件OTSOFT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蒋雪挺,《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60.ARS和TTS技术在外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夏晴,《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61.英语因特网语的形式与功能,辛斌;张雪梅,《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62.网络与汉英“网络俚语语盟”,殷燕,《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63.修辞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左海霞;姚喜明,《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64.东方正龙“零距离年终大型服务活动”圆满结束,严琦,《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65.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仇鑫奕,《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66.多媒体网络一体化外语教学实验报告,冯奇;郑晶,《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67.基于网络的口头陈述实验与研究,高燕红,《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68.网络辅助教学对不同英语技能的作用分析,郑佩芸,《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69.网络VOA资源及新闻听力教学,崔岭,《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70.CAI在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开发应用,张梅,《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71.外语口试的形式评析——面试、录音口试和机助测试,王保云,《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72.纸质教材和多媒体教材的语境比较及案例分析,陈一希,《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73.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环境的创建,余伟康,《外语电化教学》,2006.1。 174.流媒体技术在交互式外语教学网页中的应用,陆元明;郭丽,《外语电化教学》,2006.1 。
175.词汇知识和阅读关系的实证性研究,张学宾 邱天河,《外语教学》,2006.1。 176.近二十年口语测试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杨莉芳,《外语教学》,2006.1。 177.元认知策略在二语课堂阅读中的可教性实验研究,潘黎萍,《外语教学》,2006.1。 178. 聆听大洋彼岸的声音:外语教学改革 教师研究为本——Donald Freeman教授访谈录,郑新民,《外语界》,2006.3。
179.多元化下的共识:亚洲英语教学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北京Asia TEFL第3届年会述评,郑新民,《外国语》2006.2。
外语书刊评价
1.物莫非指-读王铭同志的新作《语言符号学》,刘永红,《外语学刊》,2006.1。 2.《俄罗斯当代语义学》笔谈,易绵竹,《外语学刊》,2006.1。
3.语言?认知?诗学——《认知诗学实践》(2003)评介,刘立华、刘世生,《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4.“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从《吴元迈文集》看吴先生的文论,刘景兰,《外国文学研究》,2006.1。
5.“他才不过86岁!”——读沈苏儒新作《信达雅漫谈——翻译的最高境界》有感,黄友义,《中国翻译》,2006.2。
6.凭史料说话 借文化分析——评孔慧怡博士的《重写翻译史》,耿强,《中国翻译》,2006.2。
7.《翻译适应选择论》简评,蔡新乐,《中国科技翻译》,2006.2。
8.《20世纪中国翻译史》评述,贺爱军、于应机,《中国科技翻译》,2006.2。 9.《科学翻译学》读介,吴松林,《中国科技翻译》,2006.2。
10.依存性句法分析——《依存和独立性句法》评介,张连文,《现代外语》,2006.1。 11.神经语言学研究的新阐释——《语言的神经科学——词汇和词序的大脑回路》评介,王慧莉、刘文宇,《现代外语》,2006.1。
12.句法语义关系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探索——《题元角色的句法实现》评介,林有苗,《现代外语》 ,2006.1。
13.口语测试的理论、设计、实施和研究——《二语口语测试》评述,徐海铭,《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14.博综约取 示人门径——《评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邵璐、周欣,《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5.《文化语境与语篇》序,黄国文,《外语教学》,2006.2。
16.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面貌刷新--第三版《功能语法引论》述评,李战子 施卫华,《外语教学》,2006.2。
17.关于西方叙事理论新进展的思考——评国际上首部《叙事理论指南》,申丹,《外国文学》 ,2006 .1
18.胡塞尔与现象学的初衷,赵一凡,《外国文学》,2006 .1。 19.保加利亚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张荣生,《外国文学》,2006 .1。
20.独特的研究视野 厚实的理论平台——《中国英语:中国英语教育史》介述,郑新民,《国外外语教学》,2006 .1 。
21.冲突与破解——约翰?契弗笔下的美国式家庭冲突透视,白凤欣,《外语教学》,2006 .1。
22.一部非“老生常谈”的“老生常谈”著作——评《翻译研究:理论?方法?评估》,王建国,《外语教学》,2006. 1。
23.句子理解:习惯和规则的整合》述评,姚岚,《外语教学》,2006. 1。 24.生成语法的全新论述——《更简句法》述评,周流溪;张连文,《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2 。
25.《优选论与语用学》述介,马秋武;贾媛,《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2。 26.作为研究方法的话语分析——评《话语分析》,成晓光,《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27.观念?方法?应用——《认知语言学》简评,黄缅,《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28.成长的终结?——解析福兰克?墨罗蒂的《世界的存在方式》,王炎,《外国文学》,2006 .2 。
29.美国语言教育技术鸟瞰——《技术和二语教育研究:现状和前瞻》评介,楚行军,《外语电化教学》,2006 .2。
30.从《想象俄罗斯》到《误读俄罗斯》:当代中国人人识俄国的新进展,吴云茜,《外
语学刊》, 2006. 2。
31.对第二语言习得和普遍语法研究的再认识——《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历史回顾》评析 ,贾冠杰,《外语学刊》, 2006 .2。
32.隐喻研究的划时代标志——莱考夫和约翰逊,王松鹤,《外语学刊》,2006. 3。 33.词汇触发:有关词汇和语言的新理论》评介,李力,《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34.认知语法的新发展——Taylor《认知语法》介绍,刘振聪,《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3 。
35.《翻译普遍规律是否存在?》评介,李德超,《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3。 36.无奈的哀鸣——评石黑一雄新作《千万别弃我而去》,朱叶;赵艳丽,《当代外国文学》,2006 .2。
37.书写当代印第安人生存困境的《爱之药》,高琳,《当代外国文学》,2006. 2。 38.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下的独特声音——评《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王理行,《当代外国文学》,2006 .2。
39.叩响翻译之门,探寻内部规律--龚光明《翻译思维学》评介,刘金龙,《中国翻译》,2006 .1 。
40.喜剧的必然和美学的逻辑——评苏晖的《西方喜剧美学的现代发展与变异》,陆扬,《外国文学研究》,2006.2。
41.基督教与西方文学传统的“全景式”解读——评刘建军的《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杨丽娟,《外国文学研究》 ,2006.2。
修辞研究
1.说“N”三题,郭熙,《修辞学习》,2006.1。
2.关于来自汉语词语的字母词的规范问题,钟志平,《修辞学习》,2006.1。 3.一种被忽视的外来语译法--“增意音译”,陆丙甫,《修辞学习》,2006.1。 4.Stakeholder:”股东”“利害关系人”“共同经营者”还是“合伙人”,蔡立子,《修辞学习》 ,2006.1。
5.从时间隐喻看隐喻的双重性,汪少华,《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6.论夸张的关联性,宋长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7.论篇章隐喻中博喻的结构类型和组篇特征,魏纪东,《国外外语教学》,2006.1。 8.暧昧的修辞,暧昧的柏拉图,李永毅,《外国文学》,2006.2。 9.语义层面与时间词语的管界,胡培安,《修辞学习》,2006.2。 10.对外汉语的语用修辞教学,陈光磊,《修辞学习》,2006.2。
11.呵护语言的家园——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论》评议,陈前瑞,《修辞学习》,2006.2。 12.语言和谐论,冯广艺,《修辞学习》,2006.2。
13.楼盘洋化名称的消极影响,郑献芹,《修辞学习》,2006.2。 14.“小姐”一词的语义流变,张昀,《修辞学习》,2006.2。
15.语体跨类组合语篇及其语篇特征探析,郑庆君,《修辞学习》,2006. 2。 16.独白语篇的对话性,张雪,《修辞学习》,2006.2。
17.话语凝缩:一种独具特色的汉语语用现象,吴思聪,《修辞学习》,2006.2。 18.“如果”句中的对比手法,高再兰,《修辞学习》,2006.2。 19.专名“借代”辨析,李国南,《修辞学习》,2006.2。
20.论汉语典型同语格的成因与理解,潘国英,《修辞学习》,2006.2。
21.对《对〈标点符号用法〉的一些意见》的意见——与顾金元先生商榷,岳方遂,《修辞学习》, 2006.2。
22.语境概念需要不断超越——兼评《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吴剑锋,《修辞学习》,2006. 2。
23.也谈贺敬之《回延安》的语音缺憾——兼与姚殿芳、潘兆明先生商榷,邱洪瑞,《修辞学习》, 2006. 2。
24.谈“目眦尽裂”中“裂”之字义,晏鸿鸣,《修辞学习》,2006.2。 25.网络词语构词探析,惠天罡,《修辞学习》,2006.2。 26.流行词“PK”分析,刘国柱,《修辞学习》,2006.2。 27.浅议“粉丝”,徐福坤,《修辞学习》,2006.2。
28.从“N”看汉语里的另一种字母词,李敏,《修辞学习》,2006.2。 29.说“负翁”,王振顶,《修辞学习》,2006.2。
30.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李铁范;张秋杭,《修辞学习》,2006.2。 31.从修辞手法看网络词语蕴含的价值取向,连晓霞,《修辞学习》,2006.2。 32.杭州方言儿缀的修辞功能,徐越,《修辞学习》,2006.2。
33.《三国演义》毛评中的互文批评举隅——以景物描写的评点为例,刘海燕;马春玲,《修辞学习》,2006.2。
34.由“许传玺事件”看语用价值在翻译中的处理原则,庄黎,《修辞学习》,2006.2。 35.汉语风格的存在状态和表述方式 ,丁金国,《修辞学习》,2006.3。 36.从福建冠豸山定音看我国地名读音规范化,商伟凡,《修辞学习》,2006.3。 37.纪念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开展50周年座谈会和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宇文,《修辞学习》,2006.3。
38.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规划价值及其中的问题与对策,郭龙生,《修辞学习》2006.3。 39.《商务语言教程》(黎运汉著)出版,宇文,《修辞学习》,2006.3。
40.前沿性 开创性 奠基性——陈望道先生修辞论著阅读札记,马晓红,《修辞学习》,2006.3 。
41.修辞学和历史学的对话——复旦大学第二届修辞学沙龙综述,李秀明;缪俊,《修辞学习》 ,2006.3。 42.汉语时间指示的语用倾向,李军;蔡晓丽,《修辞学习》,2006.3。 43.认知图式与话语潜在意义的显化,郜峰,《修辞学习》,2006.3。 44.论得体原则与模糊语义的语用功能,黎千驹,《修辞学习》,2006.3。
45.“老+姓”称呼的语用功能浅析,陈流芳;曲卫国,《修辞学习》,2006. 3。 46.“女老公”和“美女老师”——上海地区中学生师生称谓语使用状况的调查,仓晓敏,《修辞学习》,2006.3 。
47. “外公外婆”也是“爷爷奶奶”——嘉兴市大学生亲属称谓语使用状况调查,徐晓菁,《修辞学习》,2006.3 。
48.关于汉语修辞史研究的几点思考,刁晏斌,《修辞学习》,2006 .3。 49.以和为美:中国古代文体的外部融合,朱玲;肖莉,《修辞学习》,2006. 3。 50.《古书疑义举例》中有关修辞的论述,陈满华,《修辞学习》,2006.3。 51.试论相似义的激活扩散,盛若菁,《修辞学习》,2006.3。 52.汉语惯用语隐喻的发生机制,王进,《修辞学习》,2006.3。
53.《金瓶梅词话》词语语用的吴越地方色彩——兼与崇本及校记的若干商榷,谭兰芳,《修辞学习》,2006.3。
54.汉语“狗”族语汇的贬义及其语用失误举例,周元琳,《修辞学习》,2006 .3。 55.谐音禁忌的文化心理透视,王苹,《修辞学习》,2006. 3。
56.无厘头、杀手、麻辣、下课、德比大战……——若干流行词语的语义探幽,谭汝为,《修辞学习》,2006.3。
57.爆竹升空:从“玉米、凉粉”等看新传媒时代新词语的创造与演化,马晓娜;乔刚,《修辞学习》,2006.3。
58.虚拟交往中的修辞变异,白晓明,《修辞学习》,2006.3。
59.神腴骨秀 情远辞丽———江淹诗赋修辞艺术浅述,郑虹霓,《修辞学习》,2006.3。 60.汉语数词的语词意义和修辞意义,汪如东,《修辞学习》,2006.3。 61.同音相犯与同音反复,何明延,《修辞学习》,2006.3。 62.标点符号的新兴形式,郭攀,《修辞学习》,2006.3。
语言与语言学研究
1.WHY LANGUAGE PREFER PROHIBITIVES,JOHAN VAN DER AUWEERA,《外国语》,2006.1。
2.主要语法功能的分配,熊仲儒,《外国语》,2006.1。 3.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控制与位移,李京廉,《外国语》,2006.1。
4.论博喻的非元功能对建构英语篇章隐喻的作用,魏纪东,《外国语》,2006.1。 5.默认语义学对语义学,语用学界面的研究及其评价,王树槐,《外国语》,2006.1。 6.哲学语境中语言认知的规约性与交际性问题,隋然,《外语学刊》,2006.1。 7.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中的普遍语用学——“哈贝马斯语言哲海陆空思想探幽”之一,韩红,《外语学刊》,2006.1。
8.本雅明的语言观,袁文彬,《外语学刊》,2006.1。
9.先秦与古希腊语言观的递进轨迹对比,李志强,《外语学刊》,2006.1。
10.语码转换研究中分析单位的确定,黄国文,《外语学刊》,2006.1。 11.地点介词短语的时间变体功能,魏本力,《外语学刊》,2006.1。 12.语言中的时间系统与时间定位,薛恩奎,《外语学刊》,2006.1。 13.语篇分析的进展与前沿,黄兴苗,《外语学刊》,2006.1。 14.会话语篇中指称阻碍的产生与修正,马文,《外语学刊》,2006.1。 15.英语投射型小句复合体的功能语言学分析,廖益清,《外语学刊》,2006.1。 16.语篇的信息类弄型,安利,《外语学刊》,2006.1。
17.再谈Wh-移位中的不对称(续),张连文,《外语学刊》,2006.1。
18.语法是“生成的”还是“合成的”?,石毓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19.国外英语时态研究综览,何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0.语用推理;逻辑的经验转向,江晓红、何自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1.过去完成时在意识流语篇中的空间构建功能,赵秀凤,《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2.兼语句的语义分类及其空语类的句法分布,杨大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
23.论“V+感觉N”结构的定语时态,傅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4.略论符号学分析的方法论实质,陈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25.符号域的空间结构——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研究视角,郑文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1。
26.《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辛斌,《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3。
27.论元控制谓词与非论元控制谓词的逻辑语义分析与计算,吴平,《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
28.言语行为理论在会话分析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项成东,《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
29.修辞与美学,牟晓鸣,《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30.中介语石化现象与中介语心理认知机制浅探,赵萱,《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31.溯因推理对幽默的解读,蒋景阳,《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32.认知语用在英语网文标题理解和汉译中的阐释力,张琦、姜淑萱,《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3。
33.及物性系统与深层象征意义——休斯《在路上》的文体分析,申丹,《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1。
34.低调陈述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鞠红、戴曼纯,《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35.英汉第三人称代词照应的单向性及其相关问题,王灿龙,《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36.试论汉语语汉研究中结构分析方法的萌芽,熊兵,《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37.论英语复合ewe lamb的合成原理,吴小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38.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学科:认知心理学观察,刘振聪,《山东外语教学》,2006.2。 39.英语广告语篇特征与汉语广告语篇英译,王树槐 王群,《山东外语教学》,2006.2。 40.语言礼貌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谢朝群 李冰芸,《山东外语教学》,2006.2。 41.语篇视角的语言表达——以“言语场景”为基础的认知构建模式,赵秀凤,《山东外语教学》, 2006.2。
42.论篇章距离对回指先行语可及性的影响,王军,《山东外语教学》,2006.2。 43.英汉元音语用功能的象似性阐释,詹全旺,《山东外语教学》,2006.2。 44.修辞性条件句的多视角研究,刘海燕,《山东外语教学》,2006.2。 45.认知语法中的背景设置概念,谢应光,《山东外语教学》,2006.2。 46.论俄语复合句类中的模糊现象,陶源,《山东外语教学》,2006.2。
47.Conditionals in English and FOPL,Barbara Abbott,《外国语》,2006.2 48.“成都小吃团”的认知解读,徐盛恒,《外国语》,2006.2。
49.再论汉语外来语言节可接受性的优选分析,张吉生,《外国语》,2006.2。 50.英汉运动事件框架表达对比与应用,邵志洪,《外国语》,2006.2。
51.海外汉语语用研究:现状及启示——言语行为系列研究之一,刘绍忠 廖凤荣,《外国语》 ,2006.2。
52.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文秋芳 刘润清,《外国语》,2006.2。 53.言语行为理论批判:传承与嬗变,刘振聪、杨莉芳,《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54.对刘尔顿时空隐喻的认知语言学分析,高佑梅,《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55.论奠基习语喻义的认知基础,宁全新,《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56.AP(A)结构中调核位置的语义阐释,化聪超,《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57.“人喝酒”与“酒喝人”——最简方案框架的汉英语动词句法差异比较,余祥越、黎金娥,《外语研究》,2006.1。
58.从逻辑配价看语言中的“零价动词”,周统权,《外语研究》,2006.1。
59.洛特曼文化创新机制的微观研究——转喻的符号学分析,蔡晖,《外语研究》,2006.1。 60.俄汉语“上、下”空间隐喻对称性考证,徐英平,《外语研究》,2006.1。 61.语用预设的元语用探析,魏在江,《外语研究》,2006.1。 62.语用误解与刻意曲解,刘艳秋,《外语研究》,2006.1。
63.“逛商场”和「ス-パ-をぶらぶらする」——谈汉日空间表达方式的异同,徐靖,《外语研究》 ,2006.1。
64.贸易日语文书的用语探析,潘秋凤,《外语研究》,2006.1。 65.范畴化及其认知模型,成军,《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66.从博喻的元功看其对建构英语篇章隐喻的作用,魏纪东,《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
67.否定的功能:篇章与语境,冯丽颖,《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68.关联理论对文学的解释力,易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69.“拐弯抹角”与“言语得体”,支永碧、吴延平,《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70.英汉语对比研究中的词素比较,张维友,《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71.英汉语形象性对比研究,伏春宇、杨炳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72.英语结构被动句汉译的流程与参数研究,徐剑,《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73.“自首”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王振华,《现代外语》,2006.1。 74.极性词语的梯级模型及补充,蒋勇、龚卫东,《现代外语》,2006.1。 75.大学校园英汉语码转换的形态句法特征,郭林花,《现代外语》,2006.1。 76.粤方言区日语学习者的塞间持阻时长研究,杨诎人,《现代外语》,2006.1。 77.非真实性话语研究评述,张淑玲、何自然,《现代外语》,2006.1。
78.外语学习者在外语使用中的隐性不地道现象——基于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证研究,姜孟, 《现代外语》,2006.1。
79.元语篇手段的使用与语篇质量相关度的实证研究,徐海铭、龚世莲,《现代外语》,2006. 1。
80.测试方法效应对听力理解成绩的影响作用——NMET和NMET2听力理解测试的对比分析,王永庆、曾用强,《现代外语》 ,2006.1。
81.TEM-4完型填空测试结构效度研究——答题过程分析法,陈晓扣、李绍山,《现代外语》, 2006.1。
82.结构方程模型及其语言测试中的应用,韩宝成,《现代外语》,2006.1。 83.语言测试之效理论发展五十年,李清华,《现代外语》,2006.1。 84.移位结构的功能解释,仇伟、张法科,《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85.转喻中转体选择的顺位性特征,段春云,《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86.词汇量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和词汇得策略研究,李广琴,《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
87.明示与隐含的对立——语言交际中的关联与模糊,刘建刚,《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
88.浅论语言顺应普遍性的基础,罗迪江,《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89.浅析参加者角色,马力,《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90.英语的情态手段与语篇类型,杨信彰,《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91.言语行为与对话语句,徐翁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92.语言符号任意性假说争议内因探析,陈建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93.对比语言学的目标与范围,潘文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94.论俄语新闻语篇的交际冲突,王金玲,《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95.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王霜梅,《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96.非连续依靠:间接许可和语法功能层界面,张连文,《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97.金字塔交际图——与王寅教授商榷,方碧月、张志江,《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
98.汉日成语对比研究,郑亨奎,《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99.功能修辞学研究的现状,孙汉军,《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00.联结主义引论,崔刚、姚平平,《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01.现在时表达将来时间意义时的情态隐喻特征,张易、彭宣维,《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02. 从话轮和话轮换的角度对英语自然会话和网络聊天室会话的比较,孙毅兵、何瑞华,《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
103. 俄语动词语义研究中的同质一异质范畴,李恒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104.从辅音的历时演变看音系的进化--译介Blevins的进化音系学,赵忠德,《外语教学》 ,2006.2。
105.Jackendoff概念语义学述评,刘晓林,《外语教学》,2006.2。 106.澳大利亚的词汇特色,张沉香,《外语教学》,2006.2。 107.简单句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思考,孟霞,《外语教学》,2006.2。 108.元语用分析调核提示预设成分,余玲丽,《外语教学》,2006.2。
109.试论美洲西班牙语特点及其社会语言学意义,魏晋慧,《外语教学》,2006.2。 110. 汉语反问句加强"施为用意"浅析,李捷,《外语教学》,2006.2。 111 英语连词AND及其并列句的语用功能分析,李丛禾,《外语教学》,2006.2。 112. 评价:英汉财经语域学术论文摘要篇宏观图式结构TC的生长点,张滟 祖大庆,《外语教学》,2006.2。
113. 乔姆斯基形式句法推导过程的变迁,陈友良,《外语教学》,2006.2。 114. 施喻者的认知聚焦方式,王文斌,《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115. 表态性过去时及进行体礼貌功能的认知轨迹,袁晓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116. 语用学的界面--Verschueren “综观论”的一个基本问题,鲁苓,《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117. 小说话语的人际意义--试析“Blackmail”中人物的权势关系,管淑红 王雅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4。
118. 对比语言学的新发展,杨自俭,《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
119. 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学科:认知心理学观察,刘振聪,《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20. 语言礼貌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谢朝群;李冰芸,《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21. 语篇视角的语言表达——以“言语场景”为基础的认知构建模式,赵秀凤,《山东外语教学》 ,2006.1。
122. 论篇章距离对回指先行语可及性的影响,王军,《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23. 英汉元音语用功能的象似性阐释,詹全旺,《山东外语教学》,2006 .1。 124. 修辞性条件句的多视角研究,刘海燕,《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25.认知语法中的背景设置概念,谢应光,《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26.论俄语复合句分类中的模糊现象,陶源,《山东外语教学》,2006.1。
127. 话语类型概念探疑,李美霞;庞建荣,《外语教学》,2006.1。
128. 英语语感的认知阐释——内涵、心理机制及应用,王雪梅,《外语教学》,2006.1。 129. 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知机制,卢卫中;路云,《外语教学》,2006.1。 130. 诠释辛克莱的语篇结构观,赵永青;王琴,《外语教学》,2006.1。 131. 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许菊,《外语教学》,2006.1。
132. 语言输入与原型理论——关于情状体假设的解释,胡荣,《外语教学》,2006.1。 133. 惯用语认知机制及其词汇语义特征,陈明芳,《外语教学》,2006.1。 134. 英语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余莉;梁永刚,《外语教学》,2006.1。 135. 相邻与补足——成语形成的认知研究之一,徐盛桓,《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36. 语篇视点的认知分析,王正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137. 望之也隐,即之也缜——科学语言与隐喻的探讨,黄缅,《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 2。
138.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朱永生,《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139. 概念隐喻和语篇连贯,任绍曾,《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140. 左偏置结构频率统计与话题结构的显现,程丽霞,《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141. 语言模因现象探析,陈琳霞;何自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142. 当代英美词典编纂五十年综述,陆谷孙;王馥芳,《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143. 以问答问的语用机制,侯国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44. 指称转喻的回指照应机制,韩丹;许宁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45. 现代汉语中“子”的语法化分析,高航,《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46.“双言制”探幽,马继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47. 语言个性与修辞,孙汉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48. 汉俄语被动句语用功能和特征的对比分析,姜宏,《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
149. 阿普列相及其语义理论,于鑫,《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50. 语音变化对日语音读汉字构词的影响,邱根成;李福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
151. 社会称呼语的汉日对比,李淼,《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52. 源于法语的越语外来词,于在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53. 闽南方言与泰语中的汉语借词,吴圣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154. 英语词汇学习面面观---答客问,桂诗春,《外语界》,2006.1。
155. 外语多媒体课件开发之要素——《英国文学史》课件开发研究,曹进;靳琰,《外语电化教学》,2006.2。
156. Web语料库及其特征初探——与传统语料库的对比研究,邢富坤,《外语电化教学》,2006. 2。
157. COOL EDIT PRO软件在英语口语流利性测量中的应用,周爱洁;张弛,《外语电
化教学》, 2006.2。 158. 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实验分析,冯觉华;崔惠朴,《外语电化教学》,2006.2。
159. 多媒体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张虹蔚;王玉新,《外语电化教学》,2006.2。 160. 福柯的权力论与批评性语篇分析,辛斌,《外语学刊》,2006.2。 161. 话语权力的不平等关系:语用学与社会学研究,田海龙;张迈曾,《外语学刊》,2006.2 。
162. 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认识论,詹全旺,《外语学刊》,2006.2。 163. 超越解构:话语行为的社会符号性动机分析,张滟,《外语学刊》,2006.2。 164. 政治语篇中权力不对称性的批评性分析,项蕴华,《外语学刊》,2006.2。 165. 系词——人在语句中的存在家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二 ,李洪儒,《外语学刊》,2006.2。
166. 言语学猜想,钱冠连,《外语学刊》,2006.2。
167. 话语标记语意义的语用分析,王正元,《外语学刊》,2006.2。 168. 从外交语言看语用含糊,魏在江,《外语学刊》,2006.2。
169. 从Chomsky的最简方案探解“对字句”,王文斌,《外语学刊》,2006.2。 170. 俄语棱镜下的汉语体范畴,张家骅,《外语学刊》,2006.2。 171. 汉语的被动范畴“给”,熊仲儒,《外语学刊》,2006.2。 172. “的字词组”的句法分析,张念武,《外语学刊》,2006.2。
173. 论明达语言性及明达语言维度观——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一),王爱华,《外语学刊》,2006.3。
174. 论思维的语言操作三层次,刘利民,《外语学刊》,2006. 3。
175. “说不出”及其现象意义——西方语言哲学新问题研究系列之二,梁瑞清,《外语学刊》,2006.3。
176. 平凡人生———《王季愚传略》,刘伟,《外语学刊》,2006. 3。 177. 篇章内容的层次结构与人的世界,陈勇,《外语学刊》,2006. 3。 178. 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卢植,《外语学刊》,2006.3。 179. 认知视角下的派生词语义问题,孙淑芳,《外语学刊》,2006.3。
180. 以《老子》为语料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梅德明;高文成,《外语学刊》,2006.3。 181. 心理空间理论关照下的语篇分析认知图式解读,吴莉,《外语学刊》,2006.3。 182. 试论语言学术语的特点,郑述谱,《外语学刊》,2006.3。 183. 论国外术语学研究的新趋向,梁爱林,《外语学刊》,2006.3。 184. 言外行为与态度表达,韩大伟;尹铁超,《外语学刊》,2006.3。 185. 复述话语语用策略中的可证性分析,王天华,《外语学刊》,2006.3。 186. 插入语的语义介入,陈明芳,《外语学刊》,2006.3。
187. 基于语料库的“DO+限定词+V-ing”结构研究,徐宏亮,《外语学刊》,2006.3。 188. 中国法庭互动对话formulation现象研究,廖美珍,《外语研究》,2006.2。
189. 法官话语的权力支配,吕万英,《外语研究》,2006.2。
190. 法庭应答语信息过量的顺序性研究,徐章宏 李冰,《外语研究》,2006.2。 191. 法庭讯问中的模糊限制语引发的语用冲突及其对法庭审判的启示,毛凤凡,《外语研究》,2006.2。
192. 图形-背景空间概念及其在语言中的隐喻性表征,刘国辉,《外语研究》,2006.2。 193. 篇章词素语义整合,周小成,《外语研究》,2006.2。
194. 俄语广告的语言变体问题探讨,张相蕊,《外语研究》,2006. 2。
195. 基于双语库的双语词典编纂系统——CpsDict介绍与应用,李德俊,《外语研究》,2006.2 。
196. 《英汉大词典》之源起,陆谷孙;王馥芳,《外语研究》,2006.2。 197. 简评诸汉英词典,陈忠诚,《外语研究》,2006.2。
198. 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徐盛桓,《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199. 《易经》与认知语言学:语言体验观比较——四论语言的体验性,王寅,《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200. 英语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周启强;白解红,《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201. 论Such的词性归属,严华,《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202. A Contrastive Approach to Discourse Particles ——A Case Study of the Mandarin UFP Ne 呢,Chauncey C.Chu,《外国语》,2006.3。 203. 句法语义接口问题,陆俭明,《外国语》,2006.3。
204. 论形式和功能的统一是语法分析的根本基础——兼谈转换语法的一些发展,陆丙甫,《外国语》,2006.3。
205. 也谈结构与边界,刘晓林,《外国语》,2006.3。
206. 词典编纂中的“主体因素”,王馥芳;陆谷孙,《外国语》,2006.3。 207. 海德格尔:艺术与语言,赵一凡,《外国文学》,2006.3。
208. 试论对关联期待的放弃,熊学亮,《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09. 分句语法主语的择用原则分析——认知语言学对语法主语择用的看法,王寅;李弘,《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0. 原型理论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王子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1. 试析借词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社会功能,裘荣庆;白丽虹,《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
212. 从认知角度看英语写作中代词的使用,高原,《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3. 从格语法到框架网络,冯志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4. 句法学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陈立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5. 俄罗斯学者视野中的语义三角模式,郅友昌;孟霞,《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6. 试论篇章中话语的不同层面,王松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7. 现代俄语中的外语词,冯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8. 关于テ形接续的几个问题,马兰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19. 日语有对自动词与对应他动词可能形,欧阳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220. 英汉平行语料库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作用,李德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正在阅读:
2006年1月至6月全国外语类学术期刊论文目录分类汇编04-06
第二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07-12
2019年最新租房协议合同03-09
自然辨证法归纳12-13
1 什么是水的pH值?它有什么意义?07-23
日月广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09-15
2015-2020年中国显微整形器械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08-11
电力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02-25
原子物理学综合测试题05-3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论文目录
- 外语类
- 学术期刊
- 汇编
- 全国
- 分类
- 2006
- AD使用技巧
- 江苏省2013年栟茶中学高三数学考前赢分30天 第15天
- 水性环氧防腐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最新
- 亿以上数的读法
- 关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思考
- 分析化学试题1及答案
- 译林版六年级1-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组合机床毕业设计正文 精品
- 保证保险
- 2016年一级建造师备考:现场施工的100条小经验
- 20160422第四届“魅力之光”知识竞赛初赛题库(296旧+200新) -
- 浅析UPS的应用与维护2
-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一)
- 全国名校高三数学优质试题汇编(附详解)四
- 关于优秀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的问卷调查
-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与网络学习》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一及参考答
- 小孔成像实验报告
- 滚动直线导轨安装工艺指导书
- 科技馆社会实践报告(马原) - 图文
-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