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专题:大气(2013年高考地理精析图片高清版)

更新时间:2024-04-07 00: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地理一轮专题:大气(2013年高考地理精析(图片高清版)

【2012年高考题】

(2012浙江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2.根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 )

第2题表 德班气候资料(测站:29o50′S ,31o2′E 海拔5m)

月份 平均气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3.5 24.5 23.5 22.0 19.0 16.5 16.5 17.0 19.0 20.0 21.5 22.5 91 59 36 26 39 63 85 121 124 降雨量(mm) 118 128 113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答案】2.B 【解析】

2.根据表中气温和降雨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全年气温高,夏季多雨,可知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2012天津卷)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图5),回答8~9题。

8.据图5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9.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图5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

1

【答案】8.C 9.D 【解析】

8.该题关键是对四个季度和四季的区别,1-3月为第一季度,气温最低,③图符合,4-6月为第二季度,气温第二高,④图符合,7-9月为第三季度,气温最高,②图符合,10-12月为第四季度,①图符合。

9.图5中K城市位于印度半岛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多雨,D符合条件。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和气温的变化规律。

(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

【答案】C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出现了气旋活动,③地位于气旋东侧低压槽处,易形成暖锋,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天气系统的判读。

(2012江苏卷)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6.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答案】5.B 6.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天气系统、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

5.4月份夏季风从南方沿海开始登陆我国,往往与冬季风相遇形成锋面,引起降水。 6.图示暴雨地区位于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地区。

【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天气系统、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

(2012海南卷)21.(10分)图8海港城市基隆年降水量在3200毫米以上,年降水日数为214天,素有中国“雨港”之称。

3

根据图文资料,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 【答案】

冬半年:水汽充足;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5分) 夏半年:气温高,(受地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5分)

【解析】此题不难,根据提示“分别简述基隆冬、夏半年都多雨的原因”,抓住“分别”、“冬、夏半年”,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夏半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故多对流雨。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气候的成因。

(2012福建卷)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图3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5-7题。

4

5.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境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6.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 )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答案】5.C 6.A 7.B 【解析】

5.图中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说明甲比同纬度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大,这是由于甲处是东北平原,其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高。

6.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10℃积温,日照时数与年降水量、纬度有关,与地形类型无关,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等值线分布及其成因。

(2012全国大纲卷)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

5

10.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1.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答案】10.B 11.C 【解析】

10.根据题干信息“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24小时后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则可知甲地主要吹东南风。

11.30-48小时之间,根据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甲地在此期间处于低压控制,气流向中心幅合上升,夏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甲地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天气系统和风向的判断。

(2012北京卷)图3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

6.该游牧活动( )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答案】B

【解析】维多利亚湖附近虽在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形的抬升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这才有了迁移的路线。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夏季北迁,冬季南迁。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区,无雨林;该区域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受飓风的影响小。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热带草原游牧业的迁移规律。 7.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D

【解析】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是热带草原的湿季(南半球夏季),游牧活动的移动方向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甲位于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即7到12月期间,故最可能是D。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2012安徽卷)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图12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32-33题。

7

32.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33.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答案】32.D 33.C 【解析】

32.青海省东南边缘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主要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导致降水较多。 33.Ⅱ温度区包括柴达木盆地,地势相对较低,年平均气温最高,结合选项,则可知C符合条件。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012四川卷)表1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6-7题

表1

经纬度位置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天) 8

33°N,98°E -12.8 8.7 561.4 <0.2 6.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7.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答案】6.C 7.A

【解析】6. 33N为亚热带地区,如果是平原地区,冬季气温应大于0℃,而实际气温为-12.8℃,说明是海拔高引起的。

7.本区降水量较大,多年暴雨日数少,加上气温低,表明降水形式主要为降雪。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气候和自然灾害。

【2011年高考题】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0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答案】D

【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此时,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此时达到甲地上空附近,丙地上空等温线大致平行,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稳定,所以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

9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答案】B

【解析】正午前后(12时),即4小时后,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向东移动到乙地上空附近,乙地高考气温下降明显,乙地空气的水汽含量增加,因而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丙地此时大气较稳定,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北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 a→c→b→d B. b→c→d→a C. c→b→d→a D. d→a→c→b 【答案】C

【解析】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是来自北方强冷空气迅速南下的过程,根据图中冷锋从北到南的先后顺序可知,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c→b→d→a。 11 据图6的四幅天气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答案】B

【解析】a图,武汉地区位于冷锋的锋后,大风、降温天气,b图,天津地区位于冷锋锋后,会大风降温,c图,北京地区位于远离冷锋的锋前区域,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会出现雷雨交加,d图,杭州地区位于冷锋的锋前,多晴朗天气。

(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11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基础知识以及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图中丙地位于闭合等值线600mm内,根据闭合等值线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判断丙地年蒸发量大于600mm,选项A错误;图幅南部地区三条年蒸发量等值线都是600mm,说明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先递增再递减,然后又递增,选项B错误。图中甲地区等值线分布密集,乙地区等值线分布稀疏,说明甲地区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选项C正确;我国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图中400mm等值线位置偏南,选项D错误。

6.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球疯狂 【答案】C

【解析】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时,华北地区正值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正值伏旱天气。

12

(2011年高考广东卷)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答案】C

【解析】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锋前气压急剧降低,常出现雷暴天气,锋前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锋后气温升高,常出现晴朗天气。

(2011年高考浙江卷)11. 读图7, 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个呈现多变的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①④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与应用。图(1)中的锋面气旋图左边有一准静止锋存在,右边为暖锋,应该为春季;图(2)中海洋上形成的是高压,陆地上形成的是低压,应该是夏季;图(3)中的锋面气旋图左边为冷锋,右边为暖锋,且亚欧大陆为强大的高压,应该为冬季;图(4)中的海洋上有气旋存在,台风活动频繁,应该为秋季。

(2011年高考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2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7-9题。

13

7.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

A.0.55 0.50 B. 0.30 0.50 C.0.55 0.35 D.0.30 0.35 【答案】B

【解析】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图中E地位于两条等值线中数值偏小的闭合等值线内,则E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25,0.45),F地则位于数值偏大的闭合等值线内,则F两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45,0.65),结合四个选项,B项满足条件。 8.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答案】A

【解析】E地气候风险度小于F地,E、F两地纬度位置接近,E地位于四川盆地内,F地位于武夷山区,根据题干信息“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可知F地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河网密度与之无关,结合选项可知,大气环流、地形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9.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

A.E B.F C.G D.H 【答案】D

【解析】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则纬度最高的H地原来相对气温低,所以H地气温变化小对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小。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4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变大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D

【解析】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说明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则推出该地区气温升高,即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A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冰川大量融化产生水量流入海洋,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海洋面积增大,但海岸线长度不一定增加,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总体不变。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略。读图回答5~6题。

15

5.图中M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答案】C

【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

6.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答案】D

【解析】产生图示降水区域处于低于槽的北侧,在该区域吹偏北风,与南侧的暖气流交汇形成冷锋。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0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据此回答19~20题。(双选)

16

19.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 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 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答案】AD

【解析】根据图中年干旱旬数等值线分布,可知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自洛阳向南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少,图中有闭合等值线则说明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20.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答案】AD

【解析】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处于山地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②地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量少,因而可知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与河流联系不大。

(2011年高考全国卷)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17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答案】

(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量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浙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湿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解析】

(1)图示黄麻产区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量来回答。 (2)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来回答,结合图中河流和等高线推出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结合题干的信息“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来分析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从原料、交通、劳动力、技术、工业基础等方面来回答。

18

(2011年高考安徽卷)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10分)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 【答案】

(1)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教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2)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滑坡、泥石流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解析】

(1)两地气温高低与纬度、天气、地形等有关,图示时间2006年9月3日20时,即为晚上8点,银川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教高,受高压控制,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19

所以银川气温低于成都。

(2)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特点,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成都的风向偏北风,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3)四川盆地边缘为山地,地势起伏大,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形成暴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野营遇此情况,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2010年高考题】

(2010上海卷)下图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客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气温在10℃时。1M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为10g,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升到40g,气温应达到( )

3

20

A.15℃ B.25℃ C.30℃ D.35℃

(2)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这些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测得一封闭实验箱 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是50%,如果受使实验箱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37.5%,箱内温度应调节为( )

A.35℃ B.25℃ C.15℃ D.5℃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知,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手气温,其一般规律是( ) ①气温高,相对湿度小 ②气温低,相对湿度小 ③清晨相对湿度最大 ④午后相对湿度最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1)本题考查坐标图的判读技能,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纵坐标最大水汽量为40 g/m3时,对应横坐标温度为35℃。

(2)本题考查考生的地理计算能力。设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为X,30℃对应的最大水汽量,读图可知为30 g/m,由X/30=50%,可得x=15;若实验箱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37。5%,最大水汽量为15÷37.5%=40,最大水汽量40 g/m’对应的温度为35℃。 (3)本题考查湿度与气温的变化关系。气温越高,空气越干燥,湿度越小;午后湿度最小,清晨湿度最大。故选C。

【答案】(1)D (2)A (3)C

(2010江苏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问题。

3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解析】2010年3月以来的冰岛火山灰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

21

【答案】B

(2010山东卷)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问题。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解析】由题图,本题可以采用删除法进行选择。我们都知道,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错误。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显然选项D错误。我们又知道,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错误。 【答案】A

(2010北京卷)下图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22

由08时到20时,图中( )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解析】由题图,由08时到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A错误。而②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②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 ②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错误。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强趋势。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风力大,选项C正确。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容易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错误。 【答案】C

(2010广东卷)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 C.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 D.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 【解析】光热条件好,无霜期长。同一海拔高度,纬度越高光热条件越差;同一纬度,海拔越低光热条件越好;同一山地,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故选D 【答案】D

(2010四川卷)图2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合肥小于南宁 B. 株洲大于石家庄

C. 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23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解析】(1)关键是抓住图的变化趋势,图中显示城市的最大降温高度数值越大说明高度越大,在看其纬度变化会发现,整体上维度的地方降温高度偏大,具体地点需要具体分析。由此判断C是正确的,辽河平原在图中能代表的城市是沈阳,洞庭湖平原看以借鉴处于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

(2)据材料分析最大降温高度是连续3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平均值,再加上上题中分析的最大高度南北方向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答案】(1)C (2)B

(2010江苏卷)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7~8题。

图4

图5

(1)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区域气候类型的分布。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所覆盖的区域都在中低纬度,而大陆西岸比较宽,则主要因为22℃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暖流增温,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降温,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2)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气候类型应为热带雨林气候,而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这里需要具体区别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见下表

24

降水总量 雨季长短 降水集中程度 降水增减速度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最少月降水量 【答案】(1)C (2)B

热带季风气候 较多(1500-2000mm左右) 短(6-9四个月) 热带草原气候 较少(750-1000mm左右) 长(5-10六个月,北半球) 热带季风气候相比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更为集中于夏季,季节变化大 陡增陡减 仅分布在亚洲的南亚、东南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没有为零的月份 缓增缓减 南北半球均有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可能出现为零的月份 (2010江苏卷)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月和lO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月和1O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解析】中国雨带通常在3-5月份在南方登陆,6月份到达长江流域,7-8月份到达华北和东北,9月份南退,1月份完全退出大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10月初结束。期间7-8月份会受到副高控制,炎热干燥,6-10月份还会受到

25

台风影响。 【答案】C

(2010全国卷Ⅱ)图1是20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

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

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

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

【解析】(1)通过题干可以分析出我国沙尘暴发生地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它们的纬度范围是30°N~60°N之间,这个纬度范围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为西风带。 (2)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逆时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加上沙尘暴是冷锋活动的结果,故而选C。

(3)仔细观察图1会发现沙尘位于一个涡旋中,应该位于气旋之中,所以沙尘扬升,并且位于中心区。

【答案】(1)B (2)C (3)A

(2010新课标卷)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6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解析】此组题考查学生的区域定位和分析,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题对我国新疆部分地区去冬今春的雪灾这一热点进行了冷处理。

(1)由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位于额尔齐斯河谷底,我国新疆的阿勒地区,北面阿尔泰山阻挡了了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并且题干信息给出该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受西风影响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2)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反常的关注度,以及根据题干有效信息的推理能力,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说明洪灾来自大量冰雪融水,因而此前该地,,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题干信息给出了该区域5月初,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因此该地此时,为反气旋控制。 【答案】(1)C (2)D (3)C

(2010四川卷)图4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

27

下列问题。

(1)图4所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A.寒潮 B.泥石流 C.凌汛 D.沙尘暴

(2)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图4所示的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 ) A.天津 B.昆明 C.新奥尔良 D.加尔各答

【解析】(1)据图分析图示气温最低在0以上不具备凌汛条件,一般少受寒潮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雨水比较充足少受沙尘影响,最容易诱发的是泥石流(降水集中时若地形较陡地表松散就容易发生)。(2)以温定带,最低温0以上为亚热带气候,锁定昆明和新奥尔良(天津是温带季风气候,加尔各答是热带季风气候),两城市不同的是潜水水位。图示潜水水位在5米左右,昆明在云贵高原上,新奥尔良在墨西哥沿岸,潜水水位浅说明是新奥尔良。

【答案】(1)B (2)C

(2010安徽卷)《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28

(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解析】(1)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多。(2)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答案】(1)D (2)C

(2010广东卷)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 )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甲地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25℃,最冷月平均气温为8℃,4~10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超过100m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冬冷夏凉,5~9月降水较多,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故选C. 【答案】C

(2010浙江卷)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29

(1)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

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2)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势 C.洋流 D.人类活动

【解析】(1)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子,意在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地纬度都在北纬30—40之间,冬季受盛行西风带南移影响,降水以冬雨为主。(2)本题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耶路撒冷在地中海沿岸,海拔低,冬季气温较高。而喀布尔地处山区,海拔高,冬季气温较低B。 【答案】(1)A (2)B

【2009年高考题】

(2009海南卷)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1~3题。1.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

30

2.图3中与甲

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答案】1.C 2.B 3.B 【解析】

1. 结合图中比例尺比较大的特点,同处沿海大陆东岸的甲乙两地降水差异大,唯有非地带性因素地形影响,甲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乙处背风坡,降水较少。

2.据图2分析,该甲地处南半球大陆东岸,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最冷月7月均温大于0℃即可确定。

3. 据该地年降水量约500mm可知,属于半湿润地区,属于草原带。

(2009四川卷)下图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4.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5.有关图示地区的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31

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地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6.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答案】4.D 5.A 6.B 【解析】

4.据图示,经度为西经,结合纬度36度可推知区域在北半球,为美国。从温度变化曲线的最低气温值看,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西经120°穿过美国西部海岸山脉,②地位于海岸山脉与科迪勒拉山系之间的盆地,受海洋影响小。

5.此季节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所以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南方,③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①地位于海洋,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从经度位置看,⑤地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气温日较差比④地低。

6.纬线穿过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带等商品谷物农业区,美国人口稠密区在东北部五大湖区与西部沿海,③到⑤位于密西西比河流域,林地少;⑤地以东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

(2009上海卷)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旅游逐渐流行起来。据研究,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0℃到22之间的地区,适合于作冬季避寒旅游的目的地。 7.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受副极地低气压的控制 B. 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 C. 东部沿海受到海流影响 D. 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 8.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A. 珠海、南昌 B. 南昌、贵阳 C. 贵阳、厦门 D. 厦门、珠海 【答案】7.B 8.D

【解析】7我国冬季偏冷的主要原因是:①正午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②受冬季风影响显著。与同纬度地区比较,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照时间相同。冷的主要原因是受受冬季风影响显著(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形成的) 8我国低纬沿海地区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

(2009上海卷)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

B.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D.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32

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 对流层、电离层 B. 平流层、电离层 C. 平流层、中问层 D. 对流层 【答案】B

【解析】平流层因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电离层因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而升温。热带风暴中心气压低,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其热带风暴近地面为顺时针辐合。

(2009上海文综)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

(2009广东文基)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答案】B

【解析】太阳黑子增多与全球各地区降水量变化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也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甚至出现异常,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如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而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对全球气候变化没有关系。

(2009广东文基)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答案】D

【解析】“露重见晴天”与大家熟悉的“十雾九晴”的理解一样。露是空气中水汽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夜间气温下降,越近地面冷却越快,形成与白天相反

33

的下冷上热的温度分布,当地面温度冷却到使贴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地面物体上开始观察到露滴生成。“露重见晴天”就是说早上多露,则说明夜间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即可知D项: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是正确的。

(2009安徽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疏松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疏松随纬度的变化”。完成13—14题

13.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14.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答案】13.D 14.B

【解析】13.之所以在高低纬度之间有热量的传输,是因为高低纬度间的有热量差异的存在,而热量差异的产生是由太阳辐射在全球的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也会引起热量的昼夜和季节差异。

14.大气环流也就是题支中的大气输送热量,大洋环流也就是题支中的海洋输送热量,而两者之和是总热量输送,可以很轻易的排除C、D两答案,根据全球洋流在大洋两侧寒暖流对称分布的规律,洋流对热量的输送并不如大气强烈,只有在低纬度地区,由于赤道暖流(尤其是墨西哥湾暖流)的势力较强,对热量的输送作用较为明显,因而曲线数值较高,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自较底纬度的西风带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在热量输送中占据主导地位。

(2009广东卷)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结合所学知

34

识,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12.C 13.B

【解析】12.图示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2600<甲<2700,2600<乙<2700,1900<丙<2000,故第12题选择C。

13物体释放辐射能力与其温度呈正相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故第13题选择B。

(2009广东理基)气旋和反气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各地反气旋的气流旋转方向不同 B.二者气流旋转运动的原因相同C.二者形成的天气现象相同 D.热带风暴是在赤道上形成的气旋【答案】B

【解析】反气旋的气流旋转方向在南北半球不相同,不能说明各地的都不同,也可能相同,气旋和反气旋旋转运动都是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的,原因是相同的,二者形成的天气现象不相同,气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多晴朗天气,赤道上由于地转偏向力为零,不会形成气旋,即选B。

(2009天津卷)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 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答案】C 【解析】台风形成源地相同,移动路径不一定相同,所以判断某次台风会经过哪些地区,需

35

要分析判断台风移动路径。 (2009上海卷)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A 【答案】

A

【解析】热带风暴中心气压低,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其热带风暴近地面为顺时针辐合。 (2009全国Ⅱ卷)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4-6题。

4. 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

A.800米

B.1500米

C.1800米

D.2100米

5.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

A.15℃

B.18℃

C.21℃

D.24℃

6.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

A.晴天转阴雨

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

D.阵风间暴雨

【答案】4.B 5.D 6.C

【解析】4.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求算公式:(N-1)×等高距≤H<(N+1)×等高距,即(1400米,1800米)。

5.由题目依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直接求算。

6.高压系统控制,水平方向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2009海南卷)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7~9题。

7.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36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8.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答案】7.C 8.B 9.B 【解析】

7.结合图中比例尺比较大的特点,同处沿海大陆东岸的甲乙两地降水差异大,唯有非地带性因素地形影响,甲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乙处背风坡,降水较少。

8.据图2分析,该甲地处南半球大陆东岸,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最冷月7月均温大于0℃即可确定。

9.据该地年降水量约500mm可知,属于半湿润地区,属于草原带。

(2009广东文基)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答案】B

【解析】太阳黑子增多与全球各地区降水量变化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也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甚至出现异常,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如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而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对全球气候变化没有关系。

(2009天津卷)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图)和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37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天气的空间变化

10.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

【答案】B

【解析】图中反映的是某时刻气压的空间分布等值线,a、b两地都位于相等的两条等压线之间,可以从总体等压线分布来推导变化规律,a、b之间处于气压过渡区域,从北向南,气压数值趋势为减小,到a、b之间位置达到一个极小值,之后又开始上升。

(2009广东卷)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与此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

A.快行冷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反气旋 【答案】B

【解析】此题难度较大,题干提供的信息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直接思考形成这种现象的天气系统是什么较难,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结合四个选择项来判断,一一排除,由于是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则A项快行冷锋不符合,在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出现,则暖锋也不符合,而反气旋多是晴天也不符,则就剩下B。

(2009浙江卷)读图,完成15—16题。

38

15.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温带海洋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 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6.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仅分布的北半球 B. ○2主要分布的赤道附近 C.○3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 ○4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答案】15.C 16.A 【解析】

15.由图得知①温带季风气候;②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③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气温——柱状图,降水——曲线图”错读为“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16.温带季风气候有且只有分布在亚欧大陆的东岸地区;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20°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的东岸;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

(2009广东卷)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显著。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题)

A.郊区人口减少 B.城市消耗能源增加 C.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减少 D.城乡局地环流增强 【答案】BC

【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上海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郊区人口也在增加,城市消耗能源增加,建筑密度越来越大,单位面积增发耗热减少,从而导致市区气温升高,即选BC,城乡局地环流增强则有利于条件市区气温,使得市区最高气温降低,与题意不符。

39

【2008年高考题】

(2008广东卷)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1)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地位于80°N附近,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而非因为寒流流经;此处冰川广布,海上交通不便;该地受极地东风带控制,不是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2008广东卷)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B

【解析】房屋墙壁厚可以隔热保暖,门窗多层可以防风保温,也可以透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需要保暖和通风。

(2008广东卷)从全球看,大范围毛毛雨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

A.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B.中纬度、低海拔地区 C.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D.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40

【答案】B

【解析】做题时只要能联想到“梅雨”天气,就可轻松选出正确答案。

(2008广东卷)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 【答案】A

【解析】南北纬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属于无风带。40°—60°为中纬西风带,80°附近为极地东风带。

(2008广东卷)2008年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综合考虑各自然因素,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季节是( )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答案】AB

【解析】夏季珠峰冰雪融化容易导致雪崩,冬季气温低、风速大,这两个季节不适合攀登珠峰。4~5月和10月是两个过渡季节,天气晴朗温和,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黄金季节。

(2008广东卷)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如“-40mm/10a”表示年蒸发量10年间减少了40毫米。读图10,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图10 1956-2000年全国年蒸发量变化速率(mm/10a)空间分布图

(1)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

41

A.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 B.华北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C.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量呈增加趋势 D.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2)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呈正相关的是( )

①日照时数 ②相对湿度 ③风速 ④气温 ⑤空气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1)AD (2)AC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和图可以看出,西北地区年蒸发量变化最大值在-120 mm/10 a以上,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变化值都为负值。第(2)题,五个组合项中,只有“空气污染程度”与蒸发量没有直接的关系。地表湿度大,气温高,蒸发旺盛。日照时间长,风速大也利于水汽的蒸发。

(2008广东卷)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见表3。

表3 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辐射雾 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 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平流雾 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 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形成条件 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 ③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 ④有充足的凝结核。 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③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 m/s); ④大气稳定。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______雾。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______雾。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____雾。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 【答案】 (1)辐射

42

(2)平流 (3)辐射 (4)辐射雾

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解析】第(1)(2)题都比较简单,可以从表格资料中直接读出答案。“辐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平流雾四季皆可出现”,“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词句。第(3)题,夜空晴朗,风速较小,有利于地面辐射降温,使近地层原来不饱和的空气达到过饱和,雾就形成了。翌日,日出后,气温上升,过饱和状态逐渐结束,雾也就逐渐消散,天气晴好。所以“十雾九晴”中的雾绝大多数就是辐射雾。第(4)题,重庆正好处于盆地当中,四周群山包围,冷空气一般从上空而过,近地面层受的影响不大,湿度还是很重,在这种条件下极易形成平流雾,而且雾也不易散发。重庆工业和生活用煤多,空气中悬浮小颗粒多,易形成凝结核。

(2008海南卷)图5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完成(1)~(2)题。

(1)推测P地属于

A.草原区 B.森林区 C.都市区 D.农耕区 (2)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美国 B.法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根据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等值线图的分布可看出,中心地区解冻最早,四周地区解冻日期依次拖后,说明气温从中心向四周递减;四选项中只有都市区正确,因为

43

城市容易形成热岛效应。(城市规模越大,热岛效应越明显)。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4月份土壤表层才开始解冻,说明该地所处的纬度比较高,冬季寒冷(气温在0 ℃以下)的时间比较长;巴西位于热带,澳大利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法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气候,综合分析,只有美国有此可能。

(2008海南卷)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表3所示。完成(1)~(2)题。

表3

甲地 乙地 5月~10月 平均温(℃) 27 27 降水(mm) 1 650 890 11月~次年4月 平均温(℃) 25 26 降水(mm) 22 77 (1)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2)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两地全年平均气温都在25 ℃以上,可断定两地位于热带地区,两地降水量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都出现在5—10月份,即北半球的夏半年,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区。第(2)题,同一纬度的甲、乙两地东西之间相差500千米,而降水量却悬殊很大,可推断两地之间有山地的阻挡。

(2008江苏卷)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图9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44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 【答案】(1)BD (2)BC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副热带高压脊在长三角的南部(或东南部),此时长三角多盛行东南风,A项错误;台风从低纬度北上遇到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时,不能继续北上,只能在其南侧活动,B项正确;台湾海峡正好处在副高的控制之下,天气晴朗干燥,C项错误;图中副热带高压脊大致位于25°N附近,材料中的“雨带位于高压脊以北 5—8 个纬度”,说明华北地区不处于雨带范围之内,所以干燥少雨,D项正确。第(2)题,此图所示的雨带位于江淮地区,梅雨和秋雨最为恰当。冬末春初时节,锋面雨带尚未登陆我国大陆,所以A、D两项与副热带高压脊线出现的位置不符合。

(2008江苏卷)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答案】D

45

【解析】气温、降水和河湖水位的变化具有地域性,不足以说明全球变暖,而且全球变暖对气候的影响在各地的表现不尽相同。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说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

(2008江苏卷)图6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答案】(1)C (2)A (3)D

【解析】第(1)题,一般情况下,二分日时,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而图中的气压带都相应地向北移了,可以判断出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图中还显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40°N附近,大约向北移动了10°,说明此时可能是7月份。第(2)题,甲地大致位于10°S,此地盛行东南信风。第(3)题,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2008上海卷)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 【答案】D

46

【解析】图1显示的是山地迎风坡的降水过程,这种降水是受地形对气流阻挡抬升作用所致,所以属于地形雨。

(2008上海卷)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图3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答案】A

【解析】从图3看出,等温线从北向南递减,说明位于南半球;从等温线的数值看出,海洋上气温明显高于陆地,说明是当地的冬季,即南半球的7月份。

(2008全国Ⅱ)图4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答案】(1)B (2)B (3)A

47

【解析】第(1)题,太阳辐射是造成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题干中的“自南向北变化”说明太阳辐射对气温的直接影响。第(2)题,N地东部海域有日本暖流经过,沿岸增温、增湿,该地的花期提前。第(3)题,P、M、N位于同一纬度,但是P地位于内陆的山地丘陵上,其气温低于沿海地区的气温,造成山区花期滞后,这就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道理。

(2008四川卷)图1示意海平面两每条闭合等压线。读图1,回答(1)~(2)题。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予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大气 (1)A (2)C

【解析】本组题考查了天气系统的基础知识,由图可知该天气系统是气旋或反气旋,据第(1)题M地(东侧)是东南风,可知为气旋(低气压),而且风向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可判断是北半球。

第(2)题,促使台风移动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内力,另一种是外力。内力是台风本身所产生的力。因为台风本身是一团逆时针方向(北半球)旋转的空气,在旋转时,空气质点的移动方向,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向。这种偏向往往是台风向高纬度的一侧比向赤道的一侧来得大;就整个台风来说,产生了一个向高纬度的力,这就是内力。就是这个力促使台风向北移动。外力是台风周围的空气运动时对台风的推力。夏秋之际,太平洋上常有一

48

个独立的高气压(一般称它为副热带高气压),这个高气压四周的风向对台风的移动路径很有关系。台风发生在太平洋高气压的南部边缘,那里就劲吹东风,于是使台风向西行。内力

和外力合在一起,就促使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

【2007年高考题】

(2007广东卷)27.图13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从中可知此地区浓雾

A.主要发生在夏季 B.主要发生在秋、冬与春季 C.与月均温有关 D.与月均最低气温有关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仔细审图可以发现浓雾没有出现在夏季,浓雾出现频率与月均最低气温呈反比。

(2007广东卷)19.四季如春的“春城”最可能出现在

A.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B.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C.低纬度、低海拔地区 D.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答案】D

【解析】低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不太低,海拔高使夏季气温不会太高。也可以用“联想法”判断:我国昆明市被誉为“春城”,他位于纬度低的云贵高原上。

(2007广东卷)20.图10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49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等值线图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经纬网空间定位能力。甲地是塔里木盆地,乙地是青藏高原,地势高低导致了气温的差异。

(2007广东卷)25.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图12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火热干燥 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等地理基本能力。M是意大利的首都罗马,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3b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