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05 09: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为指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用好教材,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重视思想教育的渗透,强化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打好基础,平稳过渡,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已能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做到书写端正,作业有比较高的准确率,学生能在老师辅导下写比较通顺的片断。新的学期,根据新的学习任务与要求,教师要将把重点放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行为养成方面: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渗透好书写、作业、人格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培养,争取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三、《课标》要求

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2.有哪些对话主体?——学生: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文本:第一认识对象与对话伙伴;基本学习资源;优秀言语范型。

3.主要对话方式——与文本对话——自主阅读;与伙伴对话——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导读点拨。

4.四个重点学习项目——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5.对词句理解的要求——第一学段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6.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要求——第二学段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7.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要求学生从“表象”层面对课文思想感情进行把握。突出的基本思想是: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阅读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一学段是要求学生从“作品”的“意蕴”层面“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怀。

8.关于默读教学的要求——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所谓“初步学会”,就是要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不但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而且要提高阅读速度,“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关于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在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是比较宽松和自由的;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则比较规范和广泛,并且要求具有目的性和自主性。

10.关于朗读教学的要求——第一学段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使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教师要适当加大“教”的比重,重点在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上下功夫。第二学段学生的普通话已比较流利,教师要适当放手,逐步加大“用”的比例,引导学生在读中“用”,在“用”中学,努力做到以用促读,以用促学,既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朗读基本功,又要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11.关于阅读习惯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其区别是:第一学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护图书的习惯,主要增强学生对图书的兴趣与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好读书的习惯;第二学段重在培养学生读书看报和收藏

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习惯,主要解决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和有书读的问题;为落实“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奠定基础。

12.关于识字量的要求——第二学段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1000个,而且均是随课文识字,这就意味着识字在阅读课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小学中年级的阅读课应注重识字任务的落实,忽视识字教学的阅读课不是中年级的阅读课。

13.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14.苏教版教材编写理念——1)提倡乐于表达,自主写作:首先是教材提出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习作话题;其次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暗示了习作的范围和要求;再者是教材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题材不限,长短不拘,鼓励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是教材适当降低了起步阶段的难度,让学生对习作充满自信。2)注重在习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教材重视学生积极思考,迅速成文,以及修改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不过分看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训练;没有过多的禁忌和限制,鼓励学生能够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真情实感。3)注意读写、说写、课内外练习的结合:教材采取长线与短线并重,写话向习作平稳过渡,课堂习作与日常应用交互渗透的方式,实现了读写、说写、课内与课外习作的衔接与整合。4)注意相似话题的再现和提高。

15.第二学段习作课文的呈现方式——第二学段的习作是在第一学段写话基础上的发展。每册单设了8次习作练习。对每一次习作练习教材分别从“引发写作动机”、“写什么”、“怎样写”、“写成什么样子”等四个方面给予必要的暗示和引导。

四、具体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2.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74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48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汉语拼音

(1)句许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的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局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雨季完整,意思连贯。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初步对课文中不理想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请奖,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能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五、主要措施与打算

在日常教学中,要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努力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走轻负高质之路。抓习惯养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坚持把习惯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学习的一部分。学着积累运用。从说到写,读写结合,抓好习作起步教学,让学生乐意习作。教学的同时渗透方法,授人以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如平时的抄写可改成积累运用,让学生有所选择,在运用中巩固与加深理解;默写可改成根据要求写词语,变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师生共写日记,加强反馈交流,尤其要注意挖掘学生中的可利用教育资源,从学生的情感入手,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与信心。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重读写结合,循序渐进的进行作文教学:在教学中既要按照每次习作课的要求,切实指导学生领会有关习作知识与要领,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范文的语言,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借鉴的艺术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言语交际的实际进行表达训练,从而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平时,多鼓励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励他们竞争。语文不能急功近利,全靠平常功夫,语文老师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能鼠目寸光。

六、教改研究课题:

1.课题名称:让学生爱上习作

2.研究目标:

(1)从引导学生兴趣出发,追求儿童作文的生命,赋予作文新的活力和吸引力。

(2)每个学生都能爱作文,逐步会作文。

3.研究思路:

(1)在作文中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激发儿童的悟性,张扬儿童个性。

(2)以日记为着手点,在动笔中感受作文的乐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

【教材解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共有5页插图,分为“自主预习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两大部分。其中第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每一部分各有八幅插图。第一页上图是教师面带微笑,手执教鞭,给学生讲解预习要求。预习要求有两点:一是自渎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二是自学生字新词。下面一幅图是学生正在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第2、3页共有六幅彩图。左侧的三幅图告诉我们同学在自主读书,读到疑问处还在课本上圈圈画画,然后在小组交流中畅所欲言,预习得很认真。右侧的三幅图是同学在课堂和家里自主查阅资料,预习复习课文的情景。第4、5页有八幅图,第4页右上角的圆形图展现的是一位同学在认真写作业的情形,下面的一幅图展示了同学们书写的优秀作业。第5页的图中有的同学在写书面作业,有的在朗读课文,有的在听课文的录音,有的在合作完成课外剪贴报作业,有的在优秀作业展前流连,他们都非常认真。

【学情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第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八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六幅插图。第1页上面部分的图是老师执教鞭,给学生讲预习要求。黑板上老师板书了预习要求。第1页下面的一幅图是学生正在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自读课文。第2、3页共有六幅彩图。从其中的三幅彩图中可以看出全班同学有的在读书,有的在课本上画圈,预习的很认真。另外三幅图分别是老师课间巡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和学生在家里自觉预习课文的情形。第4、5页通版有六幅小图。其中左上角是一位老师教同学写毛笔字的情景,右下角是一位同学站立悬肘写毛笔字,另外四幅都是学生的书法作品,都是从右向左竖书的款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插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该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并结合平时教学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逐步养成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难点: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预习:

1.收集养成良好习惯的名人名言。

2.想想平时你是怎么预习课文的,将你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总结后写一写。

3.想想专心做作业有什么好处,马虎作业有什么坏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修改栏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培养

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课时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

难点: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交流预习收集的名人名言。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约·凯恩斯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

获命运。 ------萨克雷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培根

一、游戏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的习惯篇,那么你已经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贴,拼搭“成长塔”。

3.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今天老师就教大家一个好习惯。(自主预习复习)

4.预习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学好课文作必要的准备。

5.温故而知新,知识是会遗忘的,要想记住所学,要想记得牢固,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明确自主预习要求及重要性。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

①知道了三年级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②看懂了哪些图?有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情况说说什么是自主预习?预习有什么好处?

小结:是呀,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预习,你会发现你自己能学会和理解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而且能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样我们的自学本领就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头脑越用越活了。

三、指导课内预习。

1.夸夸图上同学。

再次看图②③④⑤,弄懂他们是怎样预习的?

①同学们,你们预习时,坐得真端正!读得真认真!

②你有不懂的问题轻声问老师,你真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③你们边读边圈圈点点,多专心哪!

④你们小组合作交流多热烈呀!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

2.指导预习第一课。

出示预习要求:

①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③再读课文,画出不懂词句,打上“?”。

教师提示:不懂的词句如何解决?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

②查字典。

③小组交流。

学生预习,教师行间巡视检查预习的效果。

3.评评身边同学。给“成长塔”添“基石”。

四、提出课外预习的要求。

过渡:预习课文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瞧,他们是怎样做的?看图⑥。

①查工具书。

②查相关资料。

六、明确复习要求及重要性。

1.预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那学过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31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