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27 07: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单元:时 分 秒 课 题 秒的认识 课 型 新授 课时 1 时 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时、分、目标 秒的时间观念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重难点 难点: 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探究发现法 时钟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谈话导入:回想奥运会开幕式的倒计时。引出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钟面上的秒。 1
①、钟面上走的最快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 ②、体验1秒到底有多长?③、拨秒针。 2、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①、 如果秒针从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②、 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仔细户探索。 ③、 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一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①、 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②、 1分钟能做什么呢?(分组画画、写字体验1分钟) 4、小结: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第一题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时=60分 1分=60秒 作业设计
2
课 题 时、分、秒(练习课) 课 型 练习 课时 1 时 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教学 运用于生活的过程。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时间观念。 重点:充分体验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间单位间的重难点 关系,较熟练的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法:讲授法 学法:讲授法 口算卡片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过程。 教学过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一、复习时间单位及进率。 谁能说说我们认识的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3
板书:1时=60分 1分=60秒 同学们在课外进行了“1时、1分、1秒所能做的事情”的信息收集,把你收集的信息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要合理的安排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二、基本练习。(练习十四的题目) 第4题。让学生把认识时间和时间的计算结合起来,既要写出时刻,有要计算一段时间。 第5题。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第6题。估计时间,培养正确的时间观念。 第7题。由于课前让学生结合电视预告的方式进行调查,而且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喜欢什么节目就选取什么进行调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第8题。利用学生的作息表进行时间的综合应用。单独完成,集体订正。 第9题。联系自己的作息时间填一下,然后汇报讨论,看看谁的更合理。 三、拓展练习 (1)、(出示口算卡)口算 1分=( )秒 4时=( )分 5分=( )秒 (2)、在( )里填符号。 400分( )4时 10分( )1时 150秒( )2分
4
(3)、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4)、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 板书设计 时、分、秒(练习) 1时=60分 1分=60秒 作业设计
5
课 题 填一填,说一说 课 型 时间活动 课时 1 时 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重点:进一步巩固时间单位,熟悉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难点: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法:引导法 学法:合作法 时钟模型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教学过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一、说一说你的作息时间 6
(1)、猜一猜。 它最长又最短,它最快又最慢; 聪明者计划它,愚蠢者等待它; 勤奋者珍惜它,懒惰者浪费它。 你们能猜出它是什么吗?你们愿意成为谜语里的哪种人呢?(板书:时间的主人) (2)、你能说说你每天是怎么安排你的时间的吗? 像吃早餐,上学,放学...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以称为作息时间。 二、研究作息时间表 (1)、出示学校作息时间表。 为什么学校要制定作息时间包?生讨论交流。 (2)、仿照学校作息时间表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合理安排时间为原则,制作一张在家作息时间表,看看谁安排的时间合理,制作的表好看。 (3)、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 (4)、学生进一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三、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 (1)、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列出统计表后,进一步分析和讨论。请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
7
(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并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提醒大家睡眠时间要充足。 (3)、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四、课堂小结 “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在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板书设计 做时间的主人 作业设计
8
第二单元:万以内进位加法和减法(一) 课 题 万以内进位加法 课 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重 难 点 难点: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法: 教学方法 学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一、新课导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
10
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
11
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 题 第2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
12
课 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教学目标 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重 难 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教法: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3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
14
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 )=(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15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6
课 题 第3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课 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重点:、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重 难 点 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准备 教法: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一、新课导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口算。 53+6= 85-5= 67+9= 72-6= 20+40+3000= 900-700+80= 300+20+60= 17
80-60+200= 100+400+50= 900-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 480 520 790 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
18
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3 8 0 + 5 1 5 0 9 3 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 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19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 5 5 0 - 3 8 0 1 7 0 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0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21
课 题 第4课时 估算 课 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重 难 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教法: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
22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
23
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集体订正。
24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25
课 题 第5课时 整理和复习 课 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重 难 点 减几百几十 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6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27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
28
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第三单元:测量
29
课 题 课 型 米 的 认 识 新授 课时 1 时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 教学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目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重 难 重点:认识米,建立1 米的长度概念 点 教学 方法 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法: 学法: 教学 多媒体课件 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流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30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多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31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32
课 题 课 型 分 米 的 认 识 新授 课时 1 备课人 时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教学 目标 长度可用分米作单位。 过程与方法: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重 难 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点 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 教法: 方法 学法: 教学 多媒体课件 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3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34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35
课 题 课 型 千 米 的 认识 新授 课时 1 时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 教学目标 于1000米。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重 难 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难点: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法: 学法; 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课前预习: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36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37
课 题 千 米 的 认 识 课 型 复习 课时 1 时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 重 难 点 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法: 教学方法 学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学生预习练习题中的内容。)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 38
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三、 建立模型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师: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从百里路小学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刚好是100米的路程,同学们分小组走了走这100米的路程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课伊始就吸引学生的目光,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39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100米长度的表象基础上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二)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20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 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 全班交流汇报
(三)强化感知1千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学校周边的地图:从学校向右走,从校门口—麻行僧街—大榕树—百里东路—市二医大约1千米。从学校向左走,从校门口—一百超市——江心码头—江滨西路—郭公山—勤奋 水闸—现代概念大约1千米
师:其中第2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1分30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录象)。 四 、总结评价
40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 题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41
课 型 理念 教学 新授 课时 1 时间 节数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 难 重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点 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 教法: 方法 学法: 课件 准备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 42
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43
作业设计
44
课 题 课 型 吨 的 认 识 新授 课时 1 时间 节数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 难 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点 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 教法: 方法 学法: 教学 课件 准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 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45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3、结: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 4、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46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47
课 题 生活中的数学 课 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节数 7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重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重 难 点 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课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48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一、 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49
50
正在阅读:
第一单元数学教案12-27
LED 采购名录04-08
小型流动演出的灯光设计07-20
宝鬘论05-18
幼儿园年终评优 方案04-11
机电专业建设方案 - 图文06-08
观音湖下穿隧道建设项目申请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 - 图文10-01
9.3.2大气压强导学案08-2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数学教案
- 单元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 《毫米 分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 班主任工作会议主持词(第三届)
- 2015年第一季度经营分析会
- 人教版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25狐狸养鸡(二)》教学设计
- (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物理 第五章 交变电流 5.5 电能的输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2
- 短信平台WebService接口 - V1.0
- “强素质、严作风、建新功”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 扬州大学2006年“专转本”学生入学须知 - 图文
- 原核表达详细步骤
- 低空飞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1二级建造师建筑第4讲试题分析下(2011年新版)
- 小学三年级工作总结
- 新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集(13个)
- 三年级上习作第一单元学案
- 站前地下广场初步方案及功能分析
- 最美教师演讲稿精选三篇
- 探析园林施工工程质量管理
- 秸秆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 2011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命题预测试题(3)
- 实验02 Matlab程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