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A卷)

更新时间:2023-12-08 20:55: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 号 姓 卷号:A 总分 —二○一一学年第二学期期考试 名 湖北工业大学二○一○ 2009级机械类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试题(闭卷) 所在班级核分人

密 注意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20 14 18 12 36 四三二一题分 、、、、 试考姓密得分 卷生名封印在、线 刷答学内不题号不标准公差数值(μm) 清前、准楚应班答公称尺寸,先级题(mm) IT4 IT5 IT6 IT7 IT8 IT9 IT10 IT11 可将不。大于 至 举姓许 手名涂18 30 6 9 13 21 33 52 84 130 向、改监学,封 30 50 7 11 16 25 39 62 100 160 轴的基本偏差(μm) 考号否公称尺寸 教和则j k 师班试(mm) a b c d e f g 5、6 7 4~7 ≤3 m n p r s 询级卷大于 至 >7 问填无。写效18 30 -300 -160 -110 -65 -40 -20 -7 -4 -8 +2 0 +8 +15 +22 +28 +35 在。30 40 -310 -170 -120 -80 -50 -25 -9 -5 -10 +2 0 +9 +17 +26 +34 +43 在 指定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 的方1.从优先数系列中每逢p项选取一个优先数,组成的新的系列称为 。 框2.从零件的功能看,不必要求零件几何尺寸和形状制造得 ,只要求在某一规定内。范围内变动。该允许变动范围叫做 。 3.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含四个要素,它们是 、 、 和 。 4.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是指 ,你在互换性实验所用的光学比较仪的测量范围是 mm。 5.环境条件对长度测量的影响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振动等,其中 影响最大。 1 6.极限偏差是指 。 7.标准公差的大小由 和 决定。

8.孔、轴的极限偏差ES<ei的配合属于 配合,EI>es的配合属于 配合。 9.配合是指 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 之间的关系。

10.圆柱度和径向全跳动公差带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

二、单项选择题(7小题,共14分)

1.下列有关标准偏差σ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 A、σ的大小表征了系统误差分布的离散程度。 B、σ越大,随机误差分布越集中。 C、σ越小,测量正确度越高。 D、σ可以用残余误差进行估计。 2.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有 。 A、按制造精度,量块分为1,2,3,4,5等。 B、可以用量块作为长度尺寸传递的载体。 C、按级使用量块比按等使用量块精度高。

D、测量精度主要决定于测量器具的精确度,因此测量器具的精度越高越好。

3.公称尺寸为Φ30mm的孔与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0.035mm,最小过盈为-0.001mm,则配合公差为 mm。

A、-0.034 B、+0.036 C、-0.036 D、0.034 4.孔的最小实体尺寸是其 。 A、上极限尺寸 B、下极限尺寸 C、公称尺寸 D、局部尺寸 5.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

A、给定方向上的线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Φ”。 B、空间中,点位置度公差值前应加注符号“球Φ”。 C、标注斜向圆跳动时,指引线箭头应与轴线垂直。

D、标注圆锥面的圆度公差时,指引线箭头应指向圆锥轮廓面的垂直方向。

6.几何公差标准中,没有规定 的公差等级,只规定了公差值数系。 A、圆度 B、对称度 C、位置度 D、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7.在你所做的互换性课程的粗糙度测量实验中,采用的测量方法是 。 A、比较法 B、触针法 C、光切法 D、印模法

三、简答题(3小题,共18分)

1.简述从一个实际轴得到其局部直径的步骤。 2.简述测量精密度、正确度、准确度的区别。

3. 如图所示,被测要素为一封闭曲线式(圆),从公差带形状、方向、位置三方面比较采用圆度公差和线轮廓度公差的标注有何不同? a) b) 四、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a) (b) (c) (d)

(1)各图采用的公差原则; (2)各图应遵守的边界;

(3)用动态公差图说明各图允许的最大直线度误差和局部尺寸范围;

(4)设有一实际零件,其孔的局部尺寸处处为Φ30.1mm,外径局部尺寸处处为Φ49.98mm,直线度误差为Φ0.03mm。试分别按各图的标注,判断零件是否合格。(12分)

五、计算题(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1.试计算孔Φ40H8与轴Φ40k7配合的极限间隙(或过盈),绘制公差带图,并指明配合性质。

2.某配合的公称尺寸为Φ30mm,要求Xmax=+0.020mm,Ymax=-0.016mm,试选择该配合。 3. 如图所示,通过测量l、d1、d2来测量图示零件的两轴的中心距L,对l、d1、d2分别各进行了5次测量(单位:mm),l:40.02,40.02,40.0,40.02,40.04;d1:20.005,20.008, 20.006,20.007,20.004;d2:60.008,60.009,60.007,60.005,60.006。假设测量结果中没有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试计算中心距L,写出最终测量结果(应有详细的中间计算过程和计算公式)。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2u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