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地报告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5 19: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实习地区概述 ............................................................................... 4 1.1.1 实习区位置及面积 .............................................................. 4 1.1.2 交通情况及通行条件 .......................................................... 4 1.1.3 气候条件 .............................................................................. 4 1.2 实习工作安排情况 ..................................................................... 4 1.2.1 工作范围 .................................................................................. 4 1.2.2 工作任务 ............................................................................ 5 1.2.3 实习时间 ............................................................................ 5 1.2.4 工作方法 .............................................................................. 5 1.2.5工作计划 ............................................................................... 5 1.3 前人研究成果 ............................................................................. 6 1.3.1 前人研究史 ........................................................................ 6 1.3.2 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评价 .................................................... 6 第 2 章 地层 (layer) .................................................................... 7 2.1 概述................................................................................................ 7 2.2 分述................................................................................................ 8 2.2.1 三叠系(T) ............................................................................. 8 第3章 岩石 (rocks) ......................................................................... 11 3.1 碎屑岩类 ..................................................................................... 11 3.1.1砾岩及角砾岩 ..................................................................... 11

0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3.1.2 砂岩 .............................................................................. 11 3.1.3 泥岩 .............................................................................. 11 3.2碳酸盐岩类 .................................................................................. 12 3.2.1 灰岩 .............................................................................. 12 3.2.2 白云质泥岩 ........................................................................ 14 3.2.3膏溶角砾岩 ......................................................................... 14 第 4 章 构造(structure) .................................................................. 14 4.1 褶皱.......................................................................................... 15 4.1.1黄莲桥倒转向斜 ................................................................. 15 4.1.2 文家坝向斜: .................................................................... 15 4.1.3 龙潭桥褶 ............................................................................ 15 4.2 断层(fault) ........................................................................... 16 4.2.1、江贯断裂带 .................................................................... 16 4.2.2黄莲桥断层 ......................................................................... 17 4.2.3香水——让水断层 ............................................................. 17 4.2.4 文家坝断层 ........................................................................ 18 4.2.5 嘉陵江组小型逆冲断层 .................................................... 18 4.3 节理 ..........................................................................................20

4.4 其他构造 ..................................................................................... 21 第五章 水文、地貌、矿产 .............................................................. 24 5.1、水资源评价 ..................................................................................... 24 5.2、地貌............................................................................................25

1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5.3、矿产...........................................................................................26 第六章、结束语......................................................................................26 参考文献 ................................................................................................... 29

2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第 1 章 绪论

1.1 实习地区概述

1.1.1 实习区位置及面积

江油实习地区,位于四川省江油市西,东经104°39' 43.8''至31°42' 15.4'',北纬31°46' 29.5''至31°48' 39.7''。属江油市太白镇、含增镇管辖。实习区面积约16平方千米,其中基岩出露面积约8.9平方千米,第四系覆盖面积约7.1平方千米,水域覆盖面积约0.28平方千米。 1.1.2 交通情况及通行条件

工作区属江油市是一个交通非常便利的城市。有公路由江油市经太白镇至含增镇,向南可至北川县通口镇,也有公交车从江油市到实习区。实习区距离将有市中心约10km。 1.1.3 气候条件

区域内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长秋短,无霜期长,有 8 至 11 个月,年平均温度 为 16℃左右,最高气温在七、八月,约有 25℃~26℃,最高温可达 35℃,最低气温在 一月,约 4.8℃,最低气温达零下 1℃,终年少雪,降水丰富,区内年均降雨量约 1100 毫米至 1300 毫米,主要在七、八、九月,特别为九月,可达 327 毫米。

1.2 实习工作安排情况 1.2.1 工作范围

主要是在实习区域内跑路线进行地质勘察,仔细观察野外地质情况,根据各个地层 之间岩石与构造不同进行定点描述,后加以分析,从而确定地层界线,再加以颜色填充, 制成地质图。学习掌上机的使用,掌握现代高科技技术。在节理发育地段(龙潭桥)进行节理测量,返校后整理成玫瑰花图,附在实验报告上。

3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1.2.2 工作任务

我们作为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普通地质学、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矿物学、岩石学的基础上,应该进行一次较完善的野外实习,以使我们能在野外实地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地层系统的建立和组段的划分,剖面的测制,岩石标本的野外 采集和观察研究,各种构造观测,以及填制地质图工作,编制一些地质基本图件,掌握区域地质工作中的一些主要工作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实测地质剖面,地质点的观察和描述和地质填图。 1.2.3 实习时间

野外实习时间主要安排在期末考试之后,实习9天时间,室内资料整 理时间为新学期的前两周。 1.2.4 工作方法

该次实习主要采用传统的区域地质测量方法,但增加了数字填图技术的应 用。外出野外工作时,每人必须带上\地质三宝\: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及地 形图、记录本、铅笔、量角器等。在野外要勤动手,敲打所看到的岩石,以便于 观察、测量和记录各种数据;勤观察,努力仔细观察各种地质现象和岩石情况; 勤记录,仔细描述观察到的地质现象,随时素描特殊结构和构造,画信手地质剖 面图;勤思考,联系所学的地质理论知识,分析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并将其进行 对比,并认真听知道老师的讲解,以弥补自己观察不足。 1.2.5工作计划

本次实习主要包括 8 条路线勘探,1 次剖面实测。其中 6 条路线由老 师带领,另两条为考试路线。各种地质图件和编写实习报告在回校后完成。实习 时上午出野外观测,下午整理资料。

4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1.3 前人研究成果

1.3.1 前人研究史

龙门山地区,地质条件优越,历来为地质工作者所瞩目。

早在 1882 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 o fe n?F?Von)就对龙门山区作过

研究。 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我国地质学家谭锡畴、李胡昱等对四川西北地区 开始地质调查,确定了昭化灰岩。

1929 年赵亚曾、黄汲清由陕入川作路线调查,建立了飞仙关页岩,改照化 灰岩为嘉 陵江灰岩,改李希霍芬的广元煤系为段家河煤系

1931 年美国人葛利普(G l r a b av???A?W)对龙门泥盆纪腕足类化学作了零星 介绍。

1942 年朱森、叶连俊、吴景桢以 1938 年以来的野外工作结果,在地质丛 刊第四号 上发表了《四川龙门地质》。对龙门山地区的地层、构造作了较细的 论述,对原嘉陵江 灰岩上部划出了天井山灰岩,并首次发现马角坝下石炭统地 层,称\总长沟系\。

七十年代,川局二区测附完成了本区 1:20 万地质调查,石油系统进行了 钻探揭露, 地震部门进行的地下深部探测对揭示龙门山前缘地质构造取得了可 贵的资料。

八十年代以来,龙门山北段的地质研究向更纵深发展,无论对地层、古生物、 构造、 矿产、地质历史研究均取得很大成就。 1.3.2 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评价

虽然有许多地质学家在龙门山地区进行过地质调查、研究,虽然该地区地质 研究历史非常长,但是这些工作都是零星的、粗糙的。该区域内的地质研究仍存 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该区西北的地质构造特征不太明显,地层分界特征也不太清 楚。但这些工作为四川,尤其是龙门山地区的地质工作和地质研究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时至今日仍然不失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嘉陵江灰岩、天井山灰岩等名 词,今天都在使用。研究该区域内 发表的论文对以后在该区域内开展地质工作

5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作用。

第 2 章 地层 (layer)

2.1 概述

实习区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区,龙门山分区北段。主要为中生界三叠系、侏罗 系地层。地层走向与区内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地层分布由西北的三叠系到东南 的侏罗系逐渐变新。实习区地层年表见表 2.1 表 2.1 实习区地层简表 界 新生界 中 生 下统 叠 中统 三 系 上统 小塘子组 马鞍塘组 天井山组 雷口坡组 嘉陵江组 T1j 386 整合接触 T2l 248 整合接触 T2t 476 整合接触 T3m 134 整合接触 T3x 32 整合接触 罗 系 第四系 侏 中统 统 全新统 上统 组 莲花口组 遂宁组 沙溪庙组 千佛崖组 J2q 490 整合接触 J2sn 456 J2s 336 整合接触 断层接触 代号 Q J3l 厚度(m) 0—20 587 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6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界 系 飞仙关组 T1f 200 整合接触

2.2 分述

2.2.1 三叠系(T)

三叠系主要出露于香水场、黄莲桥、通口一带,在填图区范围广泛分布,分布面积约占填图区的90%,是填图区内岩层露头最好、最全的地层。三叠系主要包括上统的小塘子组和马鞍塘组,中统的天井山 组和雷口坡组,以及下统的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 1、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

(1) 飞仙关组灰岩段(T1f1 ):露头较差,主要出露在猫耳山和让水小学附近的地区,其余被第四纪覆盖。灰至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见鲕粒结构和砂屑结构。在出露良好的露头中可见灰色中厚层状灰和紫红、紫灰色泥页岩夹 介壳灰岩。产:

菊石:Op hi c e ras sp 蛇菊石 双壳:C la rai a sp 克氏蛤

My op ho ria sp 褶翅蛤

(2)飞仙关组页岩段(T1f 2 ):以紫红色泥岩、页岩 为主夹泥灰岩及粉砂岩薄层。所加泥灰岩多为鲕粒结构。产:

双壳:Cl a raia sp 克氏蛤

E u m o r p h o t i s sp 真形蛤

2、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

嘉陵江组分为三段,分布由北东角经李白读书台钟家湾、龙潭桥至南东大 黄梁顶一带,总体露头情况良好。

(1)、嘉陵江组下段(T1 j1 ):王家岭北西 200 公路旁露头良好。紫红色钙质粉、

砂岩和砂质泥岩 夹多层泥质灰岩、白云质岩和膏溶角砾岩,下部灰岩多为鲕粒 结构,上部泥灰岩具微细层理,砂泥岩中波痕与交错层理很发育。底部为 一层

7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1m 左右厚的鲕粒灰岩。鲕粒直径 1mm,且鲕粒呈紫红色,风化面呈淡黄色。 上部为一层膏溶角砾岩。产: 菊石:Tiro lites sp 提罗菊石 双壳:Eu mo r p h o t is sp 真形蛤

Pteria sp 翼蛤

(2)、嘉陵江组中段(T1j2 ):李白读书台南东 200m 和北东 200m 的山腰、王家岭北 西 250 公路旁的山凹处和罗家塘南西 50m 处、龙潭桥处皆有较好露头。青灰色、灰黄色、淡紫红色块 状泥灰岩、灰岩、钙质泥岩。泥晶灰岩中方解石晶洞发育。 产:

双壳:Eu mo r p ho ti s sp 真形蛤

(3)、嘉 陵 江 组 上 段(T1j3)

在南东距离李家湾100 米的公路旁出露为灰白色薄层状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在

邓家湾出露处岩性为黄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少量的膏溶角砾岩;任家大院北100

米出露处为灰黄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可见膏溶角砾岩。 3、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岩性可分为两段,出露从北东的任家大院经皇帝 梁至南西 李家湾一带,另外,在填图区北西尖咀梁和大林包地区,也有雷口坡 组地层出露,走向基本一致。

(1)雷口坡组下段(T2l1):灰色薄至中层状白云岩为主夹多层灰黄色、黄绿色、 灰 色白云质泥岩,向上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呈互层状。在南东龙潭子出露处, 雷口坡组一 段岩性为灰色白云质灰岩还夹有少量的膏溶角砾岩。产: 双壳:Eu morph o ti s sp 真形蛤

As oe ll a mir a bile 奇翼厚保海扇

(2)雷口坡组上段(T2l1):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为主,下部膏溶角砾岩较多,中部以层纹状白云岩为主,上部以隐晶白云质灰岩为主,白云质灰岩刀砍纹很发育。产:

腕足:E m e i t h yr is sp 峨嵋孔贝 双壳:My op hor i a sp 褶翅蛤

8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4、中三叠统天井山组(T2t) :任家弯南东100 的山上有良好露头。灰白色、 乳白色厚层块状泥晶纯灰岩为主。下部有中厚层状微晶白云质灰岩、粒屑灰岩和 大砾块膏溶角砾岩;底部有 0.5 米厚的灰绿色、黄灰色、灰色白云质泥岩;上 部为灰白色含藻粒的微晶灰岩;顶部为灰到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的灰岩 产:

双壳:Ha lob i a sp 海燕蛤 M yo p hor i a sp 褶翅蛤

Po si do n i a sp 海神蛤 D a o ne ll a sp 鱼鳞蛤

蜿足:R ha e ti na sp 瑞蒂贝 Ad y g el la sp 阿蒂贝

5 三叠系上统马鞍塘组(T3m):该组地层深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碎屑分布均匀。底部有灰岩夹薄层深灰色、灰黑色钙质泥岩,钙质泥岩最厚仅10cm左右,薄者(1——2cm)居多,具波状层理。局部见褐铁矿化,风化较严重,岩石破碎,风化后形成土壤。在黄莲桥对面公路电线杆处可见该处山体地形上形成一个断崖陡坎,其附近岩石破碎,有断层角砾化现象。马鞍塘组鲕状灰岩产状345°∠50°,其附近粗砂质砂岩产状20°∠25°。此处为一断层。在断崖陡坎还有化石发现。

6、三叠系上统小塘子组(T3x):该组岩层以灰色、黄褐色薄层状泥质粉砂 岩及黄褐色泥岩、炭质页岩互层为主。岩层具小型斜层理,泥岩中有黄铁矿化结 核。砂岩风化色为黄褐色,新鲜面为略黄沙色,泥岩为青灰色。泥岩中还有少量 炭质碎屑和植物碎片。由于差异风化的作用,泥岩凹入,砂岩凸出。该组与马鞍 塘组的接触关系为断层接触。 3.2.2 侏罗系(J)

全区除下侏罗统未见露出外,中﹑上侏罗统广泛由露于实习区东部边缘平通河东岸,在地势上构成低山丘陵带,包括上统的莲花口组和下统的遂宁组。 1、中侏罗统遂宁组(J2sn):

9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棕红色、砖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在砂岩、粉砂岩中夹不少灰白色微带绿色的姜结石或钙质结核。上部有时夹数层灰色细砾石岩层。泥岩中产介形虫化石和小双壳类化石。 产:

介形类:D aw inula sp 达尔文虫

2、上侏罗统莲花口组(J3l):

在石磐寺北西 200m 处山脚和老让水桥头有良好露头。底部灰至深灰色巨 厚块状角砾岩(见图 2-6)。砾石成分单一,除很少砂岩、石英外,绝大部 分均为灰岩,砾石分差,一般为 3 至 5 公分,大者可达 20 至 30公分;磨 圆度差。砾岩为钙、铁质胶结,质坚,在地貌上往往形成陡坎、垄岗。向上为 含砾砂岩、砂岩、泥岩的韵律沉积。与遂宁组的产状一致,岩性渐变。虽出现 了砾岩,但此处为山地堆积,两层间无沉积间断,所以为整合接触。泥岩中有 化石:

介形类:D ar w i nu l a sp 达尔文虫

3.2.3 第四系(Q)

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阶地,以冲积、洪积为主;其次是分布于碳酸盐岩的溶 蚀沟谷中的残积层。河流阶地主要为黏土、亚黏土,在填图区内阶地土壤肥沃, 利于农作物生长。阶地上多为农田,村庄。河流冲击物、坡积物主要为砂岩沉积 层及砾石沉积。一般具二元结构:上部为可塑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厚0.6-4.1m, 局部为潮湿粉、细砂土;下部为卵石土,饱和,稍密-密实,厚3-9m。卵石成分 为岩浆岩质、变质岩质,呈圆形,亚圆形,多为微风化,少为中等风化。卵石粒 径一般为4-9cm,部分大于12cm,含少量漂石。充填中砂、砾石约10-30%。近坡 脚部分为风化残积层,为紫红色或暗紫红色亚粘土,是由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 组上段紫红色泥岩风化残积而成。实习区第四系岩层与下覆地层之间属于不整合 接触关系,厚度大约在2——20m不等。

第3章 岩石 (rocks)

实习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其中地层以上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为主, 碎屑岩次之。沉积岩主要包括陆源碎屑岩、泥岩和碳酸盐岩。而露头的碎屑岩主

要为砾岩、砂岩和碳酸岩,碳酸盐岩包括灰岩、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

10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2.1 碎屑岩类

区内的碎屑岩主要为砾岩、角砾岩、砂岩和泥岩。其形成是由于陆源岩石经过滑坡洪积和河流作用破碎然后沉积形成的他生沉积岩。 2.1.1砾岩及角砾岩

砾岩、角砾岩在实习区出露于上侏罗纪莲花口组。在让水东桥头出露的砾岩中砾石的磨圆度差,分选也差砾石粒径一般为 1~5cm,最大的可达 20cm。 砾 石含量为 85%左右,胶结物为钙质胶结。砾岩属于粗碎屑岩 。另外龙潭桥嘉陵 江组上段一逆冲断层处也出露有断层角砾岩,砾石有一定的定向性。

2.1.2 砂岩

实习区内我们主要在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下段以及遂宁组中观察到了砂岩。 飞仙关 组页岩段以紫红色泥岩页岩为主,其中夹有泥灰岩及粉砂岩薄层;嘉陵 江组下段中有紫红色钙质粉沙岩;遂宁组砂岩为淡黄色或黄白色,属于中粒砂岩, 含有钙质结核,结核为紫红色,遂宁组砂岩岩层为中厚层状。

砂岩又称中碎岩屑,指砂级陆源体积分数超过 50%的沉积岩类。砂岩的沉积 环境比粗碎屑岩广阔得多,砂岩主要沉积在河流、沙漠、湖泊等大陆环境、河海 过渡环境(三角洲、河口湾)、浅海至深海环境,并与粗碎屑岩粉砂岩、泥质岩、 碳酸盐岩等共同构成各种各样的垂向序列。砂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是两类 最重要的油气储蓄岩类之一(另一类是碳酸岩盐),也是地下淡水的巨大存储库。 砂岩多以稳定的层状产出,在上李白读书台的路上有灰色钙质细砂岩中有泥 裂出现。飞仙关组的砂岩裂隙较多,往往填充有石英脉。

2.1.3 泥岩

泥岩主要分布在飞仙关组上段,遂宁组组中也有砖红色泥岩。泥岩又称细碎

11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屑岩,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常与砂岩、粉砂岩共生或互层,或者以背景沉积的 形式处于相对孤立的中粗碎屑岩体之间,有时可与粉砂岩一起构成单调的细碎屑 沉积序列,也经常在中粗碎屑岩内以条带状产出。 泥岩的固结机制主要是压实, 伴随成岩作用进行的还广泛出现粘土矿物之间的转化和各种沉积组分的溶解、成 岩矿物的沉积和有机质降解。实习区内主要为薄层紫红色的泥岩(含页岩),层理发育。

2.2碳酸盐岩类

碳酸盐岩是指自生碳酸盐矿物体积分数超过 50%的沉积岩。就体积而言,碳酸盐岩只占所有沉积岩的 4%左右,但在大陆地表的沉积岩中它却可占 10%~35%,仅次于泥质岩,与砂岩不相上下,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自生沉积岩,碳酸盐岩绝大部分都沉积在温暖的气候带的海水环境中,少数沉积在温暖的湖泊内,他们都是化学、生物或复合沉积作用的产物 2.2.1 灰岩

灰岩在实习区内的三叠系的飞仙关组上段、嘉陵江组一二段、天井山组均有出露是区内最常见的岩石。灰岩是指自生碳酸盐矿物中有一半以上为方解石的碳酸盐岩。各个露头点灰岩皆为灰白—灰色,厚度由薄层至块状,大多数为微晶(泥晶)灰岩,也有少数的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和鲕粒灰岩出现。在龙潭桥东的公路旁,出现嘉陵江一二段的岩石露头。嘉陵江一段底部出现一层中厚层鲕粒灰岩;鲕粒主要是泥晶方解石组成,呈圆状-椭圆状,大小一般在 1mm,鲕粒类呈紫红色,风华面呈淡黄色。嘉陵江组二段中的微晶灰岩中顺层发育了许多方解石晶洞晶洞直径在 1—3cm,方解石结晶较好。泥质灰岩主要出现在飞仙关组二段的泥岩中。而白云质灰岩大多分布在嘉陵江组三段,主要成分为方解石,次要矿物为白云岩;淡灰至黄灰色,表面风化也叫灰岩明显,具有较明显的刀砍纹,李白读书台一段分布较多。

12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图3-2含燧石结核状灰岩

13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2.2.2 白云质泥岩

白云质泥岩主要在雷口坡组中出现,是雷口坡组的分层标志。白云质泥岩多为灰白、灰黄色,薄层状。其特殊性质为:干燥情况下较硬,遇水变软,质地细腻有滑感。 2.2.3膏溶角砾岩

膏溶角砾岩主要在嘉陵江组中出现。 在龙潭桥桥西 100m 处见嘉陵江组 中段的膏溶角砾岩,为钙质胶结构,有方解石脉。让水东桥头350°方向至李白读 书台途中小径上见嘉陵江组下段的灰褐色膏溶角砾岩,粒径一般为 1cm 到 2cm,大的有 5cm 左右。膏溶。角砾岩质地较松软,易受风化,地貌上较低缓。

第 4 章 构造(structure)

匡南地区,西北以江油为界,东南以香水断层为界,其间由一系列大致平行 的向北西倾斜的断层和倒转褶皱组成典型的叠瓦式断褶皱层。江油市断层西北盘

14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泥盆系,石炭系组成的唐王寨大向斜,香水断层东南盘为中,新生界组成的四川 盆地。区内褶皱﹑断裂多处可见被中侏罗统千佛崖组以不整合所覆盖。因此,区 内主体构造为印支运动的产物在本地区对印支老构有改造﹑深化的作用,使其更 加复杂化。实习区内所见的断层和褶皱是由龙门造山带隆起引起的小型地质构 造。其中区内发现了几处褶皱和断层 4.1 褶皱(folds) 4.1.1黄莲桥倒转向斜

黄莲桥倒转向斜,位于黄莲桥相对的公路弯道处,核部由上三叠统小塘子组 组成,翼部由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中三叠统天井山组组成,公路弯道上坡段可见 中三叠统天井山组覆于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之上,而马鞍塘组又覆于上三叠统小塘 子组之上,但黄莲桥头河边又见小塘子组正常的叠于马鞍塘组之上,可见此为倒 转向斜。该向斜南东翼缓,北西翼陡,向斜轴向为NE40°~50°。见图4-3 4.1.2 文家坝向斜:

核部由中三叠统天井山组组成,翼部由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成白云岩组成。其 东北端在瓦子坪附近撒开,西南端在观音堂东北缘扬起。轴向 NE30°,轴面倾 向北西,倾角陡。长约 10 公里。 4.1.3 龙潭桥褶

此处前方开始有层间小揉皱出现,表明起泥质含量增高。逐步过渡而形成 背斜褶皱(见图4-4)。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产状:10°∠8°;轴面产状: 260°∠67°;两翼产状:北西翼:332°∠36°;南东翼:77°∠35°。

15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图 4-4 龙潭桥背斜

龙潭桥下河谷处褶皱构造也比较发育,出现连续的紧闭褶皱。如图4-5。

图 4-5 龙潭桥下紧闭褶皱 4.2 断层(fault) 4.2.1、江贯断裂带

江贯断裂带是若干大致平向的断裂组成,在区域上是龙门山泥盆系——石炭

16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系沉积的东界,也是四川中、新生界红色泥盆地的西界,也是现今盆地与山区的 地貌分界。根据江油地震站观察,现今西北盘相对上升并反扭移动。就实习区域 将而言,从西北到东南,江油断层通口断层、望乡台——倒挂牌断层、黄连桥二 号断层、黎家湾断层、黄连桥一号断层,狮子牌断层、含增断层、香水——让水 断层均属于江油断裂带系列。它们向东北延伸,经过武都、马角坝、雁门坝等地 直达广元以北,向西延伸到灌县以南,全长达 400 多公里,断裂带沿走向断层 数目有增加有减少,有分有合,但各断层均倾向北西,倾角 30°——60°,断裂 带中的岩片主要是由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组成。断裂带内柔皱与拖 曳现象明显,形成叠瓦式断裂构造。 4.2.2黄莲桥断层

构造上位于黄莲桥倒转向斜的北西翼。黄莲桥倒转向斜的北西翼小塘子组很 薄,而相对应的南东翼小塘子组较厚,显然北西翼小塘子组缺失了一部分。以上 说明靠黄莲桥倒转向斜核部的北西翼马鞍塘组与小塘子组之间为断层接触。从黄 莲桥对岸公路处回观可以清楚地看到北西盘马鞍塘组灰岩逆冲于小塘子组砂岩 之上,之间缺失了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上段。地形上形成一个断崖陡坎。该断层为 上盘上冲的逆冲断层,断层产状340°∠45°。在此断层的上盘中发现有双壳类 化石。

4.2.3香水——让水断层

构造上位于前龙门山褶断带与中、新生界四川红色盆地的分界。出露于实习区让水、唐僧坝、猫儿山一线。向东北沿平通河河谷延伸至水山庙没于涪江第四系河流冲积层之下;向西南延伸经黄家沟至香水场,再向西南可追寻到安县晓坝场、绵竹县汉旺、金花,长达80多公里。走向NE45°,倾向北西,倾角45°—60°。在唐僧坝猫儿山所见上盘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下段鲕粒灰岩向南东往南冲于中侏罗统遂宁组棕粉红色粉砂岩之上。上盘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下段石灰岩形成很明显的牵引背斜。断层在平面上的展布,就实习区段讲呈“S”形,东北段和西南段均为NE向,中段石磐寺至猫儿山段为NNE向,两头表现为为张性,中 段表象为压性。因此,该断层实习区段表现为顺扭的受力形式。该断层应为燕山期或属印支断裂并于燕山期再度强烈复活的结果。

17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4.2.4 文家坝断层

构造上位于唐僧坝背斜西北翼次褶皱牛王庙背斜与文家坝向斜之间转换公共翼上。断层部分地区岩石上可见擦痕、阶步以及破碎带。出露于填图区内丘家槽、卢家槽、文家坝漂草湾一线,长约4公里,走向NE40°,倾向北西,倾角75°。上盘中三叠统雷口坡白云岩向东南逆冲于中三叠统天井山组灰岩之上。该断层在平面上展布为“S”形,东北段为NE向位于漂草湾一带,西南段也为NE向,展布于文家坝、卢家槽一带,两端陡表现为张性,中段为NNE向,表现为压性。因此,该断层是受一对顺扭的力偶作用产生的,与褶皱的形成有关。属燕山期产物。

4.2.5 嘉陵江组小型逆冲断层

此断层断层带宽5——6米,填充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角砾岩棱角分明,具有一定的定向性。断层面倾向NW,上盘向上逆冲破碎严重。局部断层泥有炭化现象,上盘有褐铁矿化现象,呈黑褐色。

图4-2 逆冲断层

18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4.3节理

江油实习区岩石种类主要为碳酸盐岩石,易风化、破碎,节理十分发育。多 为构造节理。其中嘉陵江组中段岩石表面破碎严重,多组节理分布其中,节理发育,层理清晰,进行了节理测量,测量结果统计见附表2

表 2 节理数据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产状要术 走向 200 205 210 150 154 221 221 148 147 151 220 320 335 326 305 310 298 330 285 倾向 110 115 120 60 64 131 131 58 57 61 130 230 65 56 35 40 28 60 15 倾角 46 46 44 33 30 45 44 34 37 35 45 50 55 40 69 54 47 64 70 数量指标 长度(m) 4 3.7 4.1 0.5 3.5 2.8 4 0.7 2.5 3.7 4 8 0.3 2.5 0.8 2.5 0.3 2 2.5 宽度(mm) 3 2 1 1 2 2 1 1 2 1 2 5 2 4 5 3 4 8 5 条数 10 9 8 5 6 8 11 9 6 7 7 11 5 7 5 8 7 6 5 通过对节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作出节理玫瑰花图如下:

19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节理玫瑰花图 4.4其他构造(other structures)

实习地区构造情况比较复杂,在实习路线中常出现一些小型构造现象,如小型揉皱、泥裂、波痕、擦痕阶步 面理、线理等。下附图片即为几种常见的构造现象。 小型构造图样:

20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21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擦痕步阶

22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揉皱现象

第五章 水文、地貌、矿产

5.1、水资源评价

区内第四系松散冲击层分布面积大,富水性比较好,蕴藏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由于测区主要河流为平通河,属于涪江水系,水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水质量较好,污染 程度比较轻,污染物来源主要是浮选物。

23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图 5-1 读书台鸟瞰平通河

5.2、地貌(landform)

实习区属于龙门山前边缘带的匡南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势 降低。山势走向为北东 30°-40°,形成明显的五级山阶地地形。该区西北部为 山区,以雷公山、岳家山和关保山一线为代表,最高峰海拔 1579 米,与其横 切通口河相比,切割深度达 1000 米;第二级以倒挂牌、唐家大梁包为代表的低 中山带,一般海拔都在 1300 米左右,切割深度最深达 600 米,其中倒挂牌主 峰达 1209 米;第三级以黄家半坡至深坑子,前麻窝一线为代表的中低山地区, 一般海拔高度为 900 米左右,切割深度达 400 米左右;第四级分布较广,如观 音梁山、文家大包、李白读书台(小匡山),以及王洞山等低山地区,其海拔高 度一般为700 米左右,切割深度 200 米左右;第五级为测区东南与川西平原过 渡的丘陵地带,一般海拔为 350 米左右,其切割深度不足 100 米。实习区主要 位于第四级区,实习区地貌如图5-2 所示。

平通河位于图区东边,顺山势有东北向西南流经观音滩至让水后拐向东南流 出图区。该河正处于壮年时期,阶面相当发育。阶地有两级:一级阶地比较宽广, 阶高4米左右,阶面宽500—800米,由灰至黑灰色亚砂土和亚粘土组成,是本区

24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二级阶地高出一级阶地3米左右,阶面宽100米左右,可见二 元结构(见图5-3)为旱地耕作区,也是村落分布带。平通河在途区内的流向完 全受构造的控制,其流向与香水断层一直致。

图 5-2 读书台鸟瞰实习区地貌

25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5.3、矿产

实习区内主要矿产为石灰石矿(主要用作化工原料、水泥原料、建筑石材等)。

第六章 结束语

大二暑假江油实习的九天,如雪中送炭,正当我们对专业知识懵懂彷徨时,江油实习使我们把专业知识真正得应用到实践中去,增强我们得动手能力,增强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体会,巩固了我们的地质知识,真正让学生领悟到了学以致用,地质专业得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这次的实习,也让我们对以后的工作有个了解认识。 此次实习我们做了以下工作也有相应的成果:

首先是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其内容有:接收任务,组织人员,配备装备等等。我们还收集、整理、研究测区及其邻区的前人研究成果。

第二,野外踏勘。在阅读、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地质路线进 行踏勘, 其目的是通过直接观察了解区内地层、岩石分布和构造特点,达到对 全区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主要是路线穿越。我们总共进行了八条路线的踏勘,并最终把实习区的地层划分成莲花口组、遂宁组、天井山组、雷口坡组、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等六个组。

第三,在踏勘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实测地层剖面。我们绘制了平面导线图和实测地层剖面图。

最后,我们的工作是完成地质填图。即构成了一幅地质图。

此外,在完成了以上主要工作后,还绘制了实习区一处的图切剖面图。。 通过这次实习,我观察到了诸如断层、褶皱等典型的地质现象,则会让我对地质专业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将今论古的思想也时刻的提醒着我,看到了现在的现象,就可以推测或者想象以前它是什么样子的,还有就是,这个现象是怎么形成的。比如,看到了阶步和擦痕,就可以推测以前这里出现过相对运动,并且运动的幅

26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度大小也可以看得到!还有就是根据路线上的,遇到了地层重复,根据产状,可以知道这里出现了褶皱,背斜和向斜,根据概念就可以判断的出来!根据地层缺失,推测这里出现过断层!最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了以后工作的大致内容,工作形式!期待还会有这样的实习,理论联系实际,着重自己的动手能力!

27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参考文献

[1]、李忠权 刘 顺 主编 《构造地质学》 地址出版社 2011 年8月 ; [2]、刘岁海 梁 斌 刘爱平 编 《江油地质填图实习指导书》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11 月;

[3]、黄定华 主编月;

[4]、路凤香 桑隆康 4 月

《 普通地质学》 主编 《岩石学 》0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12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1 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29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