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55视觉传达艺术理论之美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3-08-29 21: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1 页,共 44 页

目录

2019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55视觉传达艺术理论之美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一) ..................................................................................................................................... 2 2019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55视觉传达艺术理论之美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二) ................................................................................................................................... 11 2019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55视觉传达艺术理论之美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三) ................................................................................................................................... 18 2019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55视觉传达艺术理论之美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四) ................................................................................................................................... 27 2019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55视觉传达艺术理论之美学原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五) (37)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2 页,共 44 页 2019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55视觉传达艺术理论之美学原理考研强化五

套模拟题(一)

特别说明:

1-本资料为2019考研学员暑期强化班模拟题,检验强化阶段复习质量及复习效果使用。

2-资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简答题

1. 简述中国美学中虚实相生的学说。

【答案】(1)“虚实相生”的提出

“虚实相生”最早出自老子的哲学,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和“有”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才能生生不息。老子的这种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影响也很大。

(2)“虚实相生”的内涵

“虚实相生”,即“虚实结合”,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一条重要的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的美学特点。这条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

①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气韵生动”的命题。“气韵生动”的“气”,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而且表现于物象之外的虚空。没有虚空,就谈不上“气韵生动”,艺术作品就失去了生命。

②唐代美学家在“象”的范畴之外提出了“境”这个范畴。“境”和“象”的不同,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境”不仅包括“象”,而且包括“象”外的虚空。此外,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结构中,虚空、空白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虚实相生,中国诗歌、绘画的意境就不能产生。

(3)“虚”与“实”的关系

①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养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②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例如《雨霖铃》《月夜》《踏莎行》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髻。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阀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3 页,共 44 页 2. 悲剧的美感是什么?:悲剧的美感主要包含三种因素:

(1)怜悯,就是看到命运的不公正带给人的痛苦而产生的同情和惋惜;

(2)恐惧,就是对于操纵人们命运的不可知的力量的恐惧;

(3)振奋,就是悲剧主人公在命运的巨石压顶时依然保持自身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英雄气概所引起的震撼和鼓舞,这是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答案】

3. 简述劳动产品的美。

【答案】(1)劳动产品的美

劳动产品的美是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的物化形态;是在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肯定人的本质的一种普遍形式。人的本质不仅表现在劳动上,而且也从产品中得到确证。

(2)劳动产品的美,一般都是实用和美的结合

①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不仅表现在产品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表现在功能与形式法则结合上。

②美和实用的结合是劳动者创造和智慧的表现。

(3)劳动产品的美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劳动产品的美都是和实用直接相联系,是在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一定时代的审美趣味,给人精神上以广泛的影响。

(4)劳动产品的美的内容

包括产品的功能美、产品的造型美、产品的质料美、产品的色彩美等。

(5)技术美学

①技术美学:把美学运用到技术的领域,又称“工业美学”、“生产美学”。

②技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劳动产品如何满足人的全面需要,既要满足人们的实用需要,又要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a.在衡量产品的质量时,不仅看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规格,而且要求美观。

b.对物质产品质量的要求应是实用性、科学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结合。

c.美和实用的结合,在不同产品中有不同要求。有的产品审美因素占的比重较大,有的产品审美因素占的比重较小。

4. 美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案】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与此同时,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庭美育

家庭教育是美育的起点。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一个人最早接受美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作为美的摇篮,甚至当一个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4 页,共 44 页 胎儿在母腹之中尚未出生时,就己经可以开始进行美育了。

(2)学校美育

学校美育是美育的重点。学校是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环节,它对学生施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因此,比起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来,学校美育的时间更有保证、条件更加优越、美育更加系统、效果更加明显。

(3)社会美育。社会美育是美育的大课堂。社会美育是指借助于社会上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环境所施行的美育。比起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来,社会美育具有更加广阔的范围和鲜明的特点。

(4)自然美育。自然美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美。自然美对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验人生、激发情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作用。

(5)艺术美育。艺术美育是美育的核心与主要手段。艺术美育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艺术美育是美育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艺术美育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由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5. 简述喜剧性的基本美学特征。

【答案】(1)喜剧性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①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

②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6.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何在?举例说明艺术作品的甲美价值如何在艺术接受活动中得以实现传描。

【答案】(1)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①审美价值是艺术作品的第一价值

审美价值是艺术的自律性价值。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其区别性标志,就是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艺术作品的可识别性特征。一件艺术作品区别于另一件,其区分标志就是审美价值。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个作品都凭借其审美的能量和引力占据着应得的位置。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竞赛规章,艺术运行的规律并没有为作品之间的相互抵消提供机会,艺术审美体验的规程宣告了艺术作品永远不可能取消代替彼作品。

②审美价值是艺术作品的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

不仅不同艺术家的类似的优秀作品不可取代另一优秀作品,即使是某个艺术家模仿和复制的另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也无法取代原作的价值。著名书法家冯承素、褚遂良、虞世南、赵孟顺曾经都临摹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而且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即便如此,它们依然无法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5 页,共 44 页 取代王羲之的《兰亭序》的价值。

③审美价值的超功利价值性

例如梵高的作品《奥维尔—苏尔—瓦兹教堂》为例,当人们从画家主观而大胆的用色、夸张而生动的造型、强烈的情感表现、灵活的构图技巧这样的角度来欣赏这件作品,而不是从作品的商业价值(可预期的拍卖价值)或者历史价值(比如绘画的史料价值)或政治价值(如爱国情怀)来考察这件作品时,人们关注的是这件作品的超功利价值。换一角度看,人们真正关注的,其实是作品的功利价值。任何艺术作品,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有功利的。假如一个艺术家想让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完美或完善、或者尽可能感人至深、或者尽可能人入胜,总之,尽可能发挥最大的审美效益,那么,在艺术这个集合体中,审美的效度无疑成为艺术家最大的关注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艺术的审美价值本身就成为艺术作品最大的一种功利。康德的“无目的的目的性”和“超功利的功利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④艺术的审美价值,并不等于艺术或艺术作品的美的价值

如果以“审美价值即美的价值”这样的观点来审视现代和后现代艺术,那就有可能出现非常尴尬的结果,因为在这两个时期,艺术主要不是以美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以丑的、古怪的、荒诞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这些作品曾经是那样地震撼人心、那样地影响深远,它们依旧具备审美价值。

(2)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艺术接受活动中的实现与传播

以文学作品为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学作品,只有经过读者的接受,才能形成审美对象并实现其作品的价值。读者的文学接受过程大致分为发生、发展和高潮三个阶段。

①文学接受的发生阶段

文学接受的发生,虽然集中体现在对文本的阅读上,但实际上是读者在特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基础上,在特定接受动机的支配下,在特定接受心理的影响下展开的。是读者在期待视野的引导下,按照自己的接受动机以及特定的接受心境,解读文学文本的内涵,从隐含的读者变成读者阅读。

②文学接受的发展阶段

接受文学的发展是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中的文本符号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这是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转化为“第二文本”并由显示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③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

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之间,会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读者会借助于文本符号的导引,进入一个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情感得以净化;会通过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进入一种诗情幻化的哲学境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妙,从而得到自我的超越和人格的提升,这便是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

二、论述题

考研专业课资料、辅导、答疑一站式服务平台

第 6 页,共 44 页 7. 选你熟悉的一部文艺美学著作谈你对文艺美学的认识

【答案】[1]文艺美学著作举例

1971年,台南新风出版社出版了台湾文学理论家王梦鸥的《文艺美学》一书。这是中国学者所出版的第一部以“文艺美学”命名的文艺学研究著作,也是文艺美学学科诞生的最初标志。该书分上、下篇,上篇除文艺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外,主要是对文艺审美的历史描述;下篇在美的认识的回顾基础上,对文艺美的构成及其条件进行了富有创见的探讨。王梦鸥的《文艺美学》不仅体现了将文艺学与美学联系起来的用意,而且在将中西美学和中西文学精神进行对照与交融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对文艺美学的认识

(1)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

文艺美学被正式当作一门特定的理论“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作为20世纪中国美学接受西方美学学科方法之后在自身后期发展中的一种努力,文艺美学研究及其学科化建构不仅追踢了现代中国美学的理论意图——把美学的思辨过程延伸进感性形象的文艺活动之中,正是自王国维以来中国美学一以贯之的学理追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中国美学界对于“美学的中国化”、“美学体系建设”的一种具体回应方式和现实态度。

(2)文艺美学尴尬的境遇

值得瞩目的是,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文艺美学在中国已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不过,也正因为文艺美学历史之短,其学术发展中难免存在种种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体现在有关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上。目前各种有关“什么是文艺美学”的认识,基本上都倾向于认为文艺美学是美学(包括文艺理论)问题的特殊化或具体化。然而,这种认识不能真正令人满意,因为它仍然无法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方面真正有效地区别文艺美学与美学、文艺理论的学科界限。

(3)文艺美学的发展前景

依照美学、文艺理论的当代发展特性来寻找深化文艺美学的真实理论问题,以对问题的确定来奠定文艺美学作为一种当代研究形态的合法性基础,以对问题的阐释来展开文艺美学研究的合法性过程,应该是一种明智的做法。而当前文艺美学研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中,需要人们特别关注者有三:

①艺术现代性追求与文化现代性建构的关联

这其中又包括三个方面,即:文化现代性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的具体性质、艺术现代性追求的内涵及其在文化现代性建构中的位置、艺术现代性追求的合法性维度。

②当代大众传播制度对于艺术活动、艺术作品的效果的具体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实现过程和美学意义

由于当代艺术的变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大众传播的具体特性,因而只有把艺术效果问题与整个文化的大众传播制度问题加以整体考虑,我们才能获得对于艺术审美本质的当代性把握,在理论上真正体现现实的价值和立场,文艺美学研究也才可能产生理论的现实有效性。

③艺术活动与日常活动的现实美学的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22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