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更新时间:2023-11-10 09: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一、实践背景和选题原因

近年来,为实现首都和其他地区协同发展,加强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非核心功能愈发重要。“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是北京迁出对象。

现实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大量高水平技能人才的渴求直接助长了近年来大量职业院校的诞生,让职业院校以百计的北京不堪重负。另外,北京教育资源过度集中,特别是质量高的教育资源。这种现状引起了教育的地区性失衡。不仅大量人口涌入京城,还使教育不公平愈发严重。

因此为了缓解这些现状,从近距离地区入手,京津冀一体化中教育方面尤为重要。

二、实践意义和目的 (一)实践意义

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社情,紧跟时代步伐。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开拓视野,为以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 1. 关注河北落后教育,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基础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从现实看来,三地基础教育差距不小,急需通过政策“外力”来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协调发展。

2. 提高社会参与度,培养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是未来国家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肩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未来我们也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因此,我们要抓紧在学校学习的时光,在提升我们的各项能力的同时,广泛参与国家建设,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次社会实践同学们通过参与支教活动,更好地了解基层教育现状与经济发展现状。并且通过实践过程中各项任务的开展与完成,我们可以为西部村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差异与教育差异的相关性,从而为推动全民教育尽力,以提升我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和社会建设责任感。 (二)实践意义:

从政策角度看,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四次提到“京津冀”,去年北京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中就提出:“推动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推动在京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有序迁出,老校区向研究生培养基地、研发创新基地和重要智库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北京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部分院系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向外疏解、引导东城区、西城区中等职业学校向郊区县疏解。”说明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尽管相关政策方向已经出台,但是关于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具体措施尚未出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流程及分工 (一)分工: (二)实践流程

在学期初老师布置下这个小组作业之后,我们就组成了一个小组。在国庆假期期间,本来想要趁着7天小长假大家去河北以及天津进行实地考察,收集一些图片以及视频等实践资料,但是后来由于大家假期安排不同,没有共同的空挡时间,于是这个计划就暂时搁下了。在国庆回来后,大家找了个实践讨论了一下确定选题的问题。鉴于布置的作业的大主题是:京津冀一体化,最初确定的主题是对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原因,发展状况,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于一体化的未来的展望。大家决定选一个“点”,从小的方面进行展开。针对近年来教育改革是个热门话题,大家便决定针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一直以来,教育公平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实行一体化招生,于是我们想探究一体化招生对于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组员们一致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以小见大的同时不会显得空泛。确定选题之后,便到了分工的环节。在这个大主题下,因为有6个组员,我们将其分成了6个部分。首先是实践背景和选题原因,第二是实践意义和实践目的,第三是实践流程与分工,第四是以问卷或者资料查阅采访的形式呈现的实践内容,第五是实践的结果,最后是实践感悟以及在每一个步骤中查阅的资料来源。然后就是将这每一个小任务分配到组员手上。在后面一段时间里,大家就各自的任务进行查阅资料,不时进行线上的讨论等。 四、实践内容 (一)资料查阅

1、小组人员分成两组,分别从网络和纸质材料两种途径入手,查阅关于京津冀高校招生一体化的相关资料。(2016\\9\\20-2016\\10\\01) 小组号 姓名 查阅途径 推荐使用 第一组 第二组 2、整理资料(2016\\10\\01-2016\\10\\05) 两组同学组内整理、讨论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并以电子版的方式存档。 3、小组讨论(2016\\10\\6)

全组通过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共同讨论整理了了查阅到的资料,并以电子版方式存档。在讨论过程中,各组员踊跃发言,不仅加深了自己对京津冀高校一体化招生的认识,还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 4、查阅成果

(二)采访(2016\\10\\01-2016\\10\\10) 小组投票表决选择实地采访,并按社会阶级分为:中学生、大学生、白领、家长。以下是几次采访的字幕节选: 1、(受访者:小A——河北某高二学生)

问:您好,请问您了解京津冀高校一体化招生这个政策吗?

答:不是很清楚,听说过,我父母很关注这个政策,班主任也提起过几次,大概就是河北分数线会和北京一样吧。(笑) 问:那你觉得这个政策有利于教育公平吗?

答:应该会促进教育公平吧,毕竟北京分数线低众所周知,这样我们的分数线应该也会低一点。

问:好,谢谢您,祝学习顺利! 2、(受访者:B——中财大一新生)

问:您好,您知道京津冀高校一体化招生吗? 答:不太清楚。 问:好的,谢谢。

3、受访者C——北京家长)

问:您好,请问您知道京津冀高校一体化招生这个政策吗? 答:知道。

问:您觉得这个政策有利于教育公平吗? 答:要是真能实现的话,能促进公平。 问:谢谢。

(三)问卷(2016\\10\\01-2016\\10\\20) 1、制作了一个四个问题的网络问卷。 2、收集问卷,汇总,制作图表。

四、实践结果——目前京津冀三地高校的比较分析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教育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促进创新的重要渠道,其协同水平直接决定和间接影响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

京津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受教育状况呈现梯次分布。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严重不平衡,制约三地的产业布局、人才汇聚以及创新能力。京津冀共有中央直属高校51所,43所位居北京;京津共有“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39所,河北省仅1所。京津冀人才规模层次和结构显著不均衡,三地人才培养呈现梯次分布,约75%的研究生培养集中在北京,约60%的专科生

培养集中在河北,天津高等职业教育相对发达。北京地区集聚大量优质教育资源、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但由于承载力限制,教育资源呈现饱和、外溢状态;天津教育资源优良,基本与本地承载力匹配;河北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京津冀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高等教育布局和质量、人才规模层次和结构的严重不平衡的直接原因是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差异,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三地的区位差异和由此导致的政策壁垒。

要促进京津冀教育的合作发展,关键是创新体制机制。 (一)建立联动机制,开展定期协商,统筹三地教育合作发展

建立京津冀教育合作发展联动机制,进行定期协商,就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教育布局结构的优化、教师队伍的交流轮岗等进行顶层设计。根据京津冀发展的定位布局,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立足京津冀产业发展布局,促进三地职业教育互补发展

1、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招生、培养、实习实训、发展机制。制定职业教育跨区域招生准入办法,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布局职业院校,建立以服务、文化和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北京职业教育集群,建立以机械、冶金、电子为核心的天津职业教育集群,建立以农业、纺织、化工医药、石油加工为核心的河北职业教育集群。

2、以职业教育集群为基础,建立区域内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面向京津冀区域内职业院校开放,通过学校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基地的日常运转。3)建立职业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统一规划职业人才培养计划、教材、标准,统一三地人才培养规格,建立统一的职业人才库,三地自由就业,带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三)立足区域功能定位需要,建设京津冀高等教育合作体系

综合规划京津冀高等教育布局,形成依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科结构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培养符合三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高等教育人才。北京和天津要建立和完善以研究生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功能区,河北要建立和完善同本地产业相联系的本、专科教育功能区。建立三个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以北京为核心搭建人力资源互通平台和高等教育高端合作平台,以天津为核心搭建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和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以河北为核心建立高校产学研协同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四)立足教育公平发展需要,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合作机制。灵活配置教育资源,建立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机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河北要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通过名校办分校方式和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形式吸收北京和天津优秀义务教育资源向河北转移,促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对河北的有效辐射,提升河北义务教育质量。

2、政府主导,建立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交流提高长效机制,搭建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一体化培训平台,提升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学方式的科学化水平,实现三地教师统一发展、统一培训、统一提高,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实现教师共赢发展。

3、建立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整体提升计划,利用北京和天津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对教师开展在职教育,建立三地校长教师区域内交流轮岗机制,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五)改革财政体制机制,建立京津冀教育合作发展保障制度

京津冀三地政府根据教育合作需要,购买跨区域的教育服务或者优质教育资源,为师资培养、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资金支持,为教育项目、基地、学校建设等提供资金保障。制定公用经费补贴、减免土地费用或者租金、公建民营、以奖代补的具体办法,购买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五、实践感悟 当前,京津冀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倾向,这种差异一方面表现在资源配置过程起的各种异质性表现,另一方面也表现在由于主体功能区定位的约束,京津冀三地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单位建设以及相关的政策扶持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入学率达到 53%,率先实现了区域高等教育普及化”。[3]同时,根据庄士英等人的调查,北京占有了全国 55%的科研资源和高校,尤其是研究生培养机构,北京是河北的 6.8 倍,本科培养单位,北京也接近河北的两倍,同时,师资、经费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4]相比较显性的资源配置差异,那些资源调配能力、政策推动能力、人才吸引能力、在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能力也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资源具有集聚效应,即资源在空间上集聚产生经济效应后,总是可以吸引其他经济活动在此聚集,因此,这种显性和隐形的资源配置差异无疑会使三地高等教育一体化呈现巨大的异质性。第二,伴随着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各区之间权责更加明确,由此,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作为服务本地、辐射区域、带动他地的重要工具,其职能也便会转向立足本地、服务区域、适应全地,其中本地发展则成为了其最为核心的职能指向。由于三地功能各异以及地位差异,各种推动三地建设符合自身职能要求的高校建设政策会相继出台,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其政策初衷为顾全大局的前提下,通过比较优势获得集体发展。然而,这种异质性的发展,如果没能很好的处理差异、一味的追求差异,则可能导致最终的附属发展、依赖发展甚至是两极发展。京津冀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1z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