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地质实习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29 06: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鲁东地质教学实习报告

班 级:地质09-1 姓 名:田源 学 号:09016128 指导教师:陈清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011年9月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 实习区地质概况

一、地理轮廓-------------------------------------------------------4 二、实习区位置----------------------------------------------------4 三、实习区构造及地层-------------------------------------------5 四、地层发育及分布状况 ---------------------------------------6

第二章 路线地质研究

一、金沙滩路线----------------------------------------------------7 二、河西郭路线----------------------------------------------------9 三、日照路线------------------------------------------------------11 四、昌乐火山群路线---------------------------------------------12 五、马头崖路线---------------------------------------------------16 六、汶南路线------------------------------------------------------20 七、发云山路线---------------------------------------------------22 八、西西周路线---------------------------------------------------25 九、红门路线------------------------------------------------------27 十、泰山路线------------------------------------------------------29

第三章 认识与体会

致谢------------------------------------------------------------------31 主要参考文献------------------------------------------------------32

前言

本次鲁东地区野外地质专题实习开始于8月5日结束于8月15日,共计十天,其中野外实习10天,室内整理总结与休息1天。实习地点遍及山东省东部青岛市黄岛区,昌乐,新泰市,泰安市等。本次实习由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08级1—6班与地质专业1—2班组成学习队伍,由陈清华,邱隆伟,马在平等八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的指导队伍,强大的师资队伍为本次实习的圆满结束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此次实习计划10天内共跑过10条野外地质路线,具体安排如下:

8月5日----------金沙滩路线; 8月6日----------河西郭路线; 8月7日----------日照路线;

8月9日----------昌乐火山群路线; 8月10日---------马头崖路线; 8月11日---------汶南路线; 8月12日---------发云山路线; 8月13日---------封山路线; 8月14日---------红门路线; 8月15日---------泰山路线;

本次实习我们复习了以前在《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中所涉及的野外的地质现象,较大一的秦皇岛实习又有了更充实的内容。有了典型岩浆岩特征及与侵入体综合地质研究,古火山口的产状及其特征形态,新汶地区地质构造,了解了泻湖。通过野外地质路线的教学,针对野外典型地质现象展开详细剖析,从对地质现象的形态描述到成因解释均作了详细阐述,使我们更透彻的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每次对地层的描述,对岩石标本的采取,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都锻炼了我们野外动手能力,使我们能够尽快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并培养了创新思维。在实习期间,老师经常会针对我们眼前所看到的现象向同学们提问,让大家自己思考,探寻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无疑锻炼了我们自己的分析能力。最后,在整个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体合作的精神,发挥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开展了积极热烈的讨论,为整个实习增添了无尽的欢乐。 田源

- 1 -

2011年9月

第一章 实习区地质概况

本次实习涉及山东多个地区,地点分散。 一、地理轮廓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地理坐标: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与黄海之中,与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全境南北最长约400多千米,东西最宽约700多千米,总面积约153300平方米。

图1 山东省地理位置

二、 实习区位置

本次实习地点主要分为三大区域:黄岛区,新汶地区,泰安地区。下面依次具体介绍该三大区域位置。

黄岛区:1.黄岛区位于青岛市胶州湾西海岸,东经

120°02′—120°18′,北纬35°52′—36°02′。 青岛开发区属鲁东丘陵区,呈西高东低之势,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有海拔100-400米的山峰45座,西部主要有小猪山山脉,陡峻挺拔,分别向东南绵延数十里。A. 金沙滩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青岛市黄岛区(青岛开发区)凤凰岛。南濒黄海,呈月牙形东西伸展,全长3500多米,宽300

- 2 -

米。B.河西郭村隶属于山东省胶州市洋河镇,位于洋河镇南端,南依河西范,西邻崔家小庄,东接大相家村,北靠裴家村。C.日照是黄海之滨新兴的港口城市。位于东经118度35分至119度39分,北纬35度04分至36度02分。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山东省东南部,山东半岛南翼。北依青岛,南临江苏省连云港,西接临沂,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D.昌乐一临朐地区地处山东半岛西部。东与潍坊、安丘,南与沂源、沂水相接,北与寿光交界,西与淄博市毗邻,总面积 2,868 km2。

新汶地区:坐落在鲁中腹地,处北纬

35°37′-36°07′、东经117°16′-118°之间。位于山东省中部,东连蒙山沂水,西靠东岳泰山,南接邹鲁圣乡,北邻三齐旧壤。

泰安地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东经116°02′至

117°59′、北纬35°38′至36°28′之间,东西长约176.6公里,南北宽约93.5公里。

三、构造及地层分区

根据地层总体发育情况,在全国地层区划中,山东省属华北地层大区(V)、晋冀鲁豫地层区(V4),据三级区划原则可分为华北平原(V48)、鲁西(V410)及鲁东(V411)三个地层分区(图1-1)。

实习区中黄岛实习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V),晋冀鲁豫地层区(V4),鲁东地层分区(V411),胶南地层小区(图3-2)。以元古代地层和中生代白垩纪地层发育为特征。胶莱盆地内白垩纪地层层序清楚,露头良好,为中国东部陆相地层划分的标准之一。昌乐地区沂沐断裂带大面积分布的地层是第三纪基性——超起基性火山,暑友沉积岩夹层,以及太古界变质岩系,而古生界、中生界则出露较少。新汶地区新汶盆地中部被近代沉积物充填,南北山区地层露头良好尤以南区出露更为完整。区内地层走向北西110°~125°,倾向北东,倾角10°~26°,

由南向北地层逐渐变新。发云山、马头崖及盘车沟以北的朝阳洞

- 3 -

山一带为寒武系地层分布区,且发育较完全;山后村、寺山庄和颜庄一线以北至碗窑头、孙村和甄家庄一线以南平坦而开阔的范围为奥陶系分布区,本区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地层;区内磁莱铁路沿线及汶河、甄家庄以北地区为石炭系、二叠系分布区,分布局限,发育不全;中生界地层仅在东都附近有零星出露,主要发育在蒙阴地区中,上侏罗统蒙阴群的汶南组、分水岭组的标准剖面就在这

里;下白垩统的青山组在常路以东也有广泛出露;第三系官庄组主要分布于骑路官壮、常路一带,在完庄一带出露也较好;第四系很薄,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央的低洼地区。

四、地层发育及分布状况

黄岛区:大体有三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山丘基本由火成岩组成,丘陵之间被断陷盆地分割,主要有莱阳盆地、桃村盆地等。丘陵外缘,散布着沿海平原,宽度自数公里至十余公里不等。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基岩海岸、泥质粉砂海岸和砂砾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

新汶地区:昌乐一临朐地区位于华北地台鲁西台背斜,

昌乐-潍坊凹陷的南端,郯庐断裂系沂沐断裂带的主干断裂之一鄌郚一葛沟深断裂(图 4-2) ,西侧靠近益都大断裂。受其影响,在昌乐一临朐地区形成了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这两组断裂将沂沐断裂带邻近地带切割成一些菱形地块,两组断裂的相交部位是岩浆上升的通道,控制了区内新生代火山岩的分布地层发育及分布状况。

泰安地区:从区域构造看,太平洋板块以近东西方向对欧亚板块的强烈俯冲,使泰山地区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东东向泰前断裂发生强烈掀斜活动,泰山大幅度抬升,致使泰山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得十分普遍和强烈,它们对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着主导性的控制作用。泰山周围的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不整合面上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也与

- 4 -

新构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章 地质路线研究

1. 金沙滩路线

其中岩石类型为中酸性火山岩:安山岩(斑晶以钾长石为主)和流纹岩。安山岩多发生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流纹斑岩: 斑晶结构(图1),斑晶为石英和钾长石,基质肉眼难辨,可见流纹构造。石英二长岩(图2):其中多见石英,钾长石,斜长石。

图1 安山岩中斑晶 图2 石英二长岩

一些无定向的特性也可用来确定古水流方向(图3),其中包括碎屑颗粒的粒度、圆度、形状、成分以及厚度等变化特征。

粒度:如砾石趋向于顺水流方向颗粒减小时,按最大砾径的递减方向来判断古水流或古斜坡方向;用砂粒的粒度递减趋势判断古水流或古斜坡方向。

圆度: 随着搬运距离而增加。圆度可以推测搬运距离和方向。

组分: 不稳定组分的变化,可以指示古水流方向。厚度和相带的变化与粒度变化一致,也具有指示古水流的意义。 厚度:砂岩和砾岩的等厚图上,其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基

- 5 -

本上与古水流方向一致。

图3 砾石判断水流方向 图4 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关系 侵入体(图4)第一期应为暗灰色的辉绿岩,以捕虏体的形式存在于二长花岗岩当中第二期为浅红色的二长花岗岩侵入体,规模较大,构成基岩海岸的主体;第三期为肉红色的长英质细晶岩脉,规模较小,宽度不足 10cm,沿裂缝侵入到二长花岗岩当中;第四期为灰黑色的闪长玢岩,含角闪石斑晶 10%,基质 90%,其中基质中含角闪石 25%,斜长石 75%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成条带状沿裂缝侵入二长花岗岩当中,局部呈“X”型相交切割早期形成的长英质细晶岩脉。

接触处黑色边缘叫冷凝边(图4),冷凝边:里深外浅,因冷却速度不同而造成,外面冷凝快。

图5共两组节理面

剪节理(图5):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

- 6 -

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型剪节理。它具有以下特征:

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

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

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

2. 河西郭路线

图1 砂岩中夹砾岩 图2 交错层理 龙旺庄组,大多为砂岩泥岩,为早白垩纪。 三角洲水上部分叫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分流河道,砂岩中的填隙物。

砂岩:岩屑长石多,说明半月距离不常,若搬运长了长石就不会存在了。

沉积构造:纹层向哪斜,水流像哪。一层层砾石叫叠瓦构造。

层理构造: 水平层理

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平行层理

- 7 -

主要产于砂岩中,在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相似,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高流态中由平坦的床沙迁移、在床面上连续滚动的沙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出的水平细层,沿层理面易剥开,在剥开面上可见到剥离线理构造,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如河流、海滩等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底冲刷相伴生。 单斜层理

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见图2)

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 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图3 走滑逆断层

- 8 -

逆断层(图3):地震构造中断层的一种,为上盘上升,

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而形成。至于断层,则是地下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着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这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

3. 日照路线

万平口泻湖:湖长7km,宽约1km,水深5m。

图1 万平口泻湖模拟

泻湖成因:海岸带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

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常可形成离岸坝-潟湖地貌组合。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涨潮流带入潟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内侧形成潮汐三角洲。潟湖沉积是由入潟湖河流、海岸沉积物和潮汐三角洲物质充填,多由粉砂淤泥质夹砂砾石物质组成,往往有黑

色有机质粘土与贝壳碎屑等沉积物。

- 9 -

图2 水位痕 图3 波痕 水位痕(图2):由海水暂时稳定时冲到最前方的一些植

物、贝壳碎片、矿物颗粒等组成的标示水位的线迹,在风河河口附近可见有植物或黑云母白云母组成的水位痕。

波痕(图3):由介质流动或非粘性沉积物表面形成的波

状起伏的层面构造。按对称性可分为:对称波痕和不对称波痕;按波痕成分可分为:浪成波痕、流水波痕、风成波痕、修饰波痕、干涉波痕等等。

障碍痕:在较大的砾石或贝壳后会留下两道凹槽,这

是由于水的回流过程中形成的。

图4 生物胶

4.昌乐火山群路线

- 10 -

A.路线概况:

区内低山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分布有大小山头 200

余座,多属泰山山脉的沂山支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70%左右。临朐平均海拔 250米,昌乐西部、南部为 1 70 米,东部、北部为 150米,在地势上总体具有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境内河流以雨源性为主,较有影响的河流有汶河、白浪河、玙河、桂河、丹河、弥河等。土壤以褐土、棕壤和潮土为主。

B.路线位置:

1地理位置:昌乐一临朐地区地处山东半岛西部。东与潍坊、安丘,南与沂源、沂水相接,北与寿光交界,

2.构造位置:昌乐---临朐地区位于华北地台鲁西台背

斜,昌乐-潍坊凹陷的南端,郯庐断裂系沂沐断裂带的主干断裂之一鄌郚---葛沟深断裂(图4-2),西侧靠近益都大断裂。受其影响,在昌乐---临朐地区形成了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这两组断裂将沂沐断裂带邻近地带切割成一些菱形地块,两组断裂的相交部位是岩浆上升的通道,控制了区内新生代火山岩的分布。

C.地层发育特征

1.团山子火山口 火山岩性质:碱性橄榄玄武岩。

风化面为灰白色或红褐色,新鲜面为灰黑色,可见长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矿物的包体,基质为隐晶质。

1 倒挂扇形火山锥

- 11 -

整体观察:根据柱体的聚拢方向,可以确定该火山锥

沿东向西至少有2个喷发中心(较完整的后喷发)。部分区域可见弧形等温线发育。团山子火山大多形似盾牌,宽而矮,又称之为盾火山。

侵出相的观察:此处的侵出相是由粘稠的碱性岩浆,

从火山通道缓慢挤出地表,堆积也火山口中,并经冷凝而形成的地质体。侵出相分布于今状态团山子火山的上部和顶部,由碱性橄榄玄武岩组成,岩体中发育大量的柱状节理构造

火山锥:中心式喷发,呈倒挂扇形(如图1)。火山锥

在冷凝时由外向内依次冷凝形成等温面(与柱状节里延伸方向垂直),即具等温面构造(在同一等温面上表示冷凝时温度大致相等)。图3可近似看做等温面。

柱状节里:如图2,下面变宽,往上逐渐变细,柱面

一般呈五边形或六边形且方向向火山口,离火山口越远规则性越差。

图2柱状节理(横断面) 图3 柱状节理(纵剖面)

图4 团山子火山口外走200米---火山角砾

2.北岩古火山群

北岩火山群位于团山子火山口西北部,多个火山喷发中

- 12 -

心沿北东向断裂分布,属裂隙式喷发。在其周缘,沿北东、东西向断裂分布着多个火山锥。

图5 点式喷发和面式喷发

火山锥的观察:北岩火山群中的火山锥仍属熔岩锥,

但较团山子规模大,相对高差大,其火山口呈椭圆形,其长轴方向与北北东向断裂方向一致。

1)柱状节理的观察

呈倒挂扇形的节理发育,多柱体向喷发中心聚拢呈倒挂扇形,根据柱体的聚拢方向,可以确定该火山锥沿北北东向至少有2个喷发中心(思考2个喷发中心的形成顺序),与团山子相比,柱体的横切面形态规则性更强,中部五边形、四边形、六边形更为发育。可见弧形等温线发育。

2)物质组成特征

- 13 -

图6 橄榄石捕掳体

颜色较团山予火山颈物质更深,岩性更致密。大量来自深源的包体和长石单晶体也更大。可见蓝宝石包体。岩石呈斑状结构,总体来说较团山子晶体粒度更小,斑晶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组成。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成份与团山子火山颈相同,但基质结晶更差,呈间隐结构,即由斜长石微晶组成的间隙中充填着玻璃质、隐晶质。上述特征表明,北岩火山岩较团山子火山岩喷发、冷凝速度更快。

5.马头崖路线

1.位于马头崖西南方向主要观察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岩石内部呈现出一 定的定向性,这是由于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的定向排列呈 现出来的,与斜长石,石英颗粒的拉长形状也有关。

片麻状构造:片柱状的暗色矿物在浅色粒状矿物中不连续的定向排列。

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图1):灰黑色,含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片麻状构造,鳞状变晶结构,原岩是太古宙形成的侵入岩,岩体节理发育,方向各异,存在石英脉,钾长石,电气石,充填于解理缝,由于节理发育,故可作为储油层。

- 14 -

图1 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图2角度不整合

2.朱砂洞组与下伏片麻岩分界点

朱砂洞组可分为两段:下段为白云岩段;上段为灰岩段。 马头崖西下部的片麻岩形成于25亿年前,上段为朱砂洞组的灰质白云岩。

朱砂洞组最早形成于早寒武纪,约5.4亿年前,中间缺失20亿年前左右的岩石。上下岩层为沉积接触。

注:灰岩与白云岩的区别

① 滴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灰岩,没反应的是白云岩。 ② 外观特征:白云岩岩石表面刀砍纹发育。

③ 颜色:白云岩风化面为土黄褐色,新鲜面为土黄色;灰岩风化面为灰白色,新鲜面为灰黑色。

④ 用手轻摸新鲜面会感觉到白云岩粗糙有颗粒感,灰岩表面光滑。

3.马头崖西部

上部为朱砂洞组灰岩,含燧石条带(图4)。

- 15 -

图3 含硅石条带的白云岩 图4 含燧石条带的白云岩

下部为中生代白垩纪的浅成侵入岩,顺朱砂洞层间落入,产状为岩床,属中性闪长玢岩(图5)。

闪长玢岩:灰褐色,斑状结构,斑晶为灰白色斜长石和角闪石。可见叠层藻灰岩或藻礁灰岩。

图5 闪长玢岩 4.地层分界点

下层为朱砂洞组灰岩,上部为馒头组页岩。页岩产状为倾角20°倾角NE12。馒头组整体特点是碎屑岩较多,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砂岩为主,称为层间砂岩段,发育为各种层理,层面构造。

中段:主要为页岩(图6)、粉砂岩、薄层灰岩(图7)。

- 16 -

下段:碎屑岩与灰岩近于相等,向上页岩变薄,灰岩增多。

图6 紫红色页岩 图7 链条状灰岩加竹叶状灰岩 5.沿馒头组上段侵入的闪长玢岩呈岩床产出。

可见对称性较好的波痕,推测为浪成波痕(图8)。

图8 波痕 图9 热接触变质

热接触变质:简称热接触作用。岩石变质作用的一种,属接触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即与岩浆接触的围岩中发生的变质作用。以温度为主导因素对不同的围岩引起不同的重结晶现象的,称为热接触变质作用。

6.马头崖顶断层

依据:① 闪长玢岩被切割而错开。

② 存在明显的破碎面。

- 17 -

图10 马头崖大断层

6.汶南路线 1汶南组

汶南组分布在方家庄以北,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路线观察过程中可见一套紫红色中砾岩,砾石分选中等到差,磨圆好,成分有石英岩砾石,石灰岩砾石,泥砾,燧石砾,岩浆岩砾等,为复成分砾石。沿路向前,可见岩石粒度变小,地层厚度变薄,可见多处砾、粗砂、泥的正韵律,有紫红色长石砂岩出露很好,构造上可见楔状交错层理,分析可得汶南组为河流相沉积。

图1砾石

2青山组

该观察点位于盘古庄子周围,青山组与分水岭组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观察点可见火山凝灰岩,沿小路下公路后可见典

- 18 -

型三角洲沉积体,岩性特征为粗粒砂岩,其中含有白色玻屑、暗红色泥岩颗粒、暗绿色的基性喷出岩屑、风化变成土黄色的长石。在青山组三角洲分流河道沉积剖面可见多个槽状交错层理砂体。

图2 槽状交错层理

3分水岭组 存在证据:

①. 存在断层破碎带,断层内有断层泥和角砾,呈红色,是由于地表铁质随流水侵染所致。 ②. 两侧岩层不对应,

③. 下盘可见由于牵引作用产生的岩石变形,断层上盘下降,上盘上升,为正断层。

- 19 -

图3 分水岭小断层

7.发云山路线

发云山背斜,背斜:地层中一种上凸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老地层组成。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老到新排列。

岩性依次为:馒头组页岩内的闪长玢岩侵入体,张夏组下段的鲕粒灰岩,中段的薄层灰岩与黄绿色页岩互层(图2),上段的豹斑灰岩。并且据此研究此为球藻灰岩(图1),再往上为崮山组的链条状或疙瘩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互层。

图1 大型藻灰岩 图2 石灰岩夹黄色页岩

- 20 -

图3 正韵律

正韵律:岩性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演变序列叫正韵律。 常在泛滥平原曲流点坝砂、高弯曲分流河道砂等砂体中出现。

图4 发云山东南背斜

发云山背斜(图4):中间最低因为中间最易裂缝,风化剥蚀造成。

竹叶状灰岩(图5):石灰岩的一种,其特点为截面有

砾石呈竹叶状。在我国华北地台上寒武统崮山组曾出现过大量的竹叶状灰岩现象。

- 21 -

属寒武系碳酸盐类的沉积岩。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于海里,经海水长年冲击、侵蚀,慢慢变成类似橄榄状碎石块,一般长0.3cm~10cm,后又经地壳运动、沧海变迁,渐渐被一种钙质胶接、粘合、挤压在一起。沧海变为陆地后,这些合成石块在地壳的变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冲刷、风化等外力作用而变成今天的模样。

产地很多,著名的如山东苍山、平邑一带的竹叶状石灰岩;山东济南张夏馒头山的竹叶状石灰岩。

竹叶状灰岩(白云岩)的成因可解释为:在正常的浅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层石灰岩,在其刚形成后不久,有的可能尚处于半固结状态,被强烈的水动力破碎,搬运和磨蚀,并在搬运不太远的地方,在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的环境下堆积下来,再经成岩作用,从而形成竹叶状灰岩(白云岩)。

图5 竹叶状灰岩

- 22 -

石显著地较辉石自形,辉绿结构明显,斜长石普遍有波状消光现象,并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辉绿玢岩是一种基性岩浆沿着原来的近南北向张扭性断侵入,最后冷凝结晶形成的一种暗色基性岩脉,属于浅成相的侵入岩。它的周围岩石是太古代形成的泰山杂岩,因受岩浆侵入过程中接触交代作用的影响,紧靠岩脉两侧的围岩发生轻微的钾长石化蚀变,致使岩石有不同程度的发红。据同位素年龄的初步测定,辉绿玢岩的年龄为17亿年左右,它可能是距今较远的中元古代初期岩浆侵入的产物。 辉绿玢岩岩脉的产状稳定,走向北西350°,倾向南西,倾角约80°左右。近于直立。脉体在平面上延伸比较稳定,基长度达5000米以上,但宽度变化较大,一般为20~60米,在红门附近宽约60米,而在斗母宫处仅20米左右,在个别地段脉体分叉现象显著,宽度变得很小以至尖灭。在地貌上岩脉常表现为负地形,多出露在沟谷之中。

灰绿玢岩与中天门岩体侵入关系(图1) :这是辉绿玢岩侵入中天门岩体(年龄有25亿年)。说明远古时代,这里的火山运动很剧烈,后起的火山岩侵入前期的火山岩体内造成奇特的景观让我们后人欣赏。

图1 灰绿玢岩与中天门

- 28 -

图2 节理面与摩崖石刻

图3 剪解理

第三章 认识与体会

通过这次鲁东实习,我对前两年在书本上学习的知识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我复习了以前在《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学》中所涉及的野外的地质现象,较大一的秦皇岛实习又有了更充实的内容。对地层、不整合,断裂、节理、褶皱,侵入体、岩脉、火山机制,变质岩与变质作用等又会有更多的讨论。实习不仅是重温课本所学的知识,更是体力,精力与创造力的锻炼。山路的崎岖陡峭,太阳的毒晒,雨天的困扰,都没能阻挡老师和同学们探求真理的热情,这更是一次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在实习期间,老师经常会针对我们眼前所看到的

- 29 -

现象向同学们提问,让大家自己思考,探寻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这无疑锻炼了我们自己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此次实习,乐趣颇多,收获颇多。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互相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次实习,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与温暖,这也是我深深的体会之一。 致谢:

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了我这次野外实地考察的机会,这让我从中收获很多,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主要参考文献

[1]《鲁东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 陈世悦,邱隆伟主编,中国石油

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3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1n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