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专题 《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及中考真题训练(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05 13:15: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及中考真题训练

一、作者作品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他的散文以清淡率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成就较高。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文体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三、写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陶庵梦忆》是张岱于明亡后避居深山所做,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四、课文内容概说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文章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

,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五、字音字形   

崇祯(zhēn) 拏( ná ) 更(gēng)定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 (hàng) 砀(dàng) 一芥(jiè) 铺毡(zhān) 喃(nán)喃

六.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挐一小船:挐:撑船

4.用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5.雾松沆砀: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雾淞,雾气和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淞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6.上下一白一白:全白。

7.惟长堤一痕惟:只。

8.芥jiè:小草。引申为细微的事物。这里指船。

9.铺毡对坐对:相对

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还

1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白:指酒杯

12.客此客:客居

13.及下船及:等到

14.喃喃:小声地不断念叨

(二)一词多义。

1.一:①上下一白(全 副词)

②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

2.更①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音gèng)

3.是①是日更定(这,代词)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4.绝:①湖上人鸟声俱绝(消失)

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5.余:①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②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三)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古义:我今义:剩余,多余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酒杯今义:白色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古义:还今义:更加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勉强

(四)词类活用

①大雪三日(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②是金陵人,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③拥毳衣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④与余舟一芥(小草,这里名词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七、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是金陵人(用“是”做判断动词,表判断。)

2.省略句

见余大喜(省略主语“他们”,指湖心亭上“铺毡对坐”的人。)

3.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中正常语序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八、重点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九、名句集锦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十、文章主旨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十一、拓展迁移。

1.咏雪名句。

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雪。――杜甫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

⑤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2.咏西湖名句。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8-11 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2 分)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天与云与山与水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10.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3 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

11. 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

副对联补充完整。(4 分)

白乐天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答案】

8.(1)mò (2)yǔ

9. B

10.(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白乐天春日(或“初春”“春季”等)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解析】

8.(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读为 méi 时:①无,如没有,没用;②不曾,未,如没来过;③不够,不如,如汽车没飞机快。读音为mò时:①(人或物)向下沉,如沉没,没入水;②漫过,高过,如淹没;③隐藏,消失,如埋没,没落;④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如没收。

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故读音为mò。

(2)“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读音为 yǔ时:①和,跟,如与虎谋皮;②给,如赠与;③交往,友好,如相与;④赞助,赞许,如与人为善。读音为 yù时,表示参加,如参与。读音为 yú时,同“欤”。本句诗的含义为: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故读音为 yǔ。

9.本题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

A.是:代词,这;正确

B.喜:都是高兴的意思

C.别:辞别,离开;另外的

D.余:我;剩下来的,多出来的

10.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俱:都。绝:消失。

句子译为: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更:还。

痴似:痴于,痴迷。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句子译为: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和对这两首古诗的主题的理解。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所以和冬夜相对应的,再结合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所以上联的空缺处可以填:春日、初春、春季等词;下联中的空缺处与“赏美景”相对应,再结合湖心亭看雪的主题: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所以填遇知音、思故国、寄幽思等都可以。

二、(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拏,又作“挐”。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2分)

(1)大雪三日。雪: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4.(2分)(1)下雪(2)勉强、尽力

15.(4分)(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16.(3分)使用白描手法。(1分)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

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2分) 17.(3分)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分)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2分)

【解析】

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结合句子的意思回答即可。注意(1)为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下雪。(2)古今异义,解释为:勉强、尽力。

15.考查句子的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字词和特殊用法的字词。(2)注意译出反问的语气。

16.考查白描手法的运用。从白描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但勾勒出雪景图的素洁淡雅的美妙境界入手分析即可。

17.考查作者思想感情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对山水的痴迷,和不同俗流的生活方式,以及高雅的雅趣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三、(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7--9每小题2分,10题4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节选)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丙】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7.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交横盖 / 竹柏影也 B.雾淞沆砀天 /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D.以其境过清不可 / 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湖中人鸟声俱绝(隔绝)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D.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9.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亭赏雪,丙文写

的是游览小石潭。

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儿嬉戏的画面。

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

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趣。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答案】

7.C

8.D

9.B

10.(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共2分,关键词“但”1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共2分,关键词“翕忽”1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

【解析】

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正确的断句应是: A.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故答案为:C

8.(A.念:考虑。B.绝:消失。C.西:向西。)

9.【甲】文没有写水,写的是月色。

10.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字词,译文通顺即可。

四、(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9-13题。(15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相与步于中庭。(2)是日更定矣。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12.【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3分)

13.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4分)

【答案】

9.(1)一起。(2)这。(2分。每小题1分)

10.(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1m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