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03 04: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键入文档标题]

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经验借鉴

国内外发展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很多,受时间和篇幅所限,现仅就已被社会公认发展较为成功的2个标杆园区和6个典型园区逐一研究分析,以期给北部地区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标杆园区与典型园区发展经验借鉴

(一)标杆园区

硅谷是世界上公认发展最为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世界的硅谷——美国硅谷和亚洲的硅谷——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可谓是2个标杆园区。

1.美国硅谷——高科技园区建设的标杆 (1)园区概况

194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弗雷德里克?弗里曼(Frederick Ferman)提出了建立斯坦福大学研究园的设想,并于1951年在校内划出了约250公顷的土地兴建起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厂房,形成了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在政府支持及各方配合下,依靠其雄厚的智力资源,以及逐步形成的政府、大学和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紧密合作

这一先进的运行机制,从50年代中期开始,斯坦福大学研究园就逐步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技术设计和制造中心——“硅谷”。

(2)主要措施 ——优质的运作环境

在硅谷聚集着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以及美国的高级军事技术研究机构等,他们不断研

1

[键入文档标题]

制和推出的高新技术成果构成了硅谷的技术基础,这里具有全球最新的科技发明专利、世界最快的技术更新速度、人类下一次技术革命的代表者,这些都为硅谷的成功运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环境。

据统计,目前美国的创业投资机构为2000多家,每年投资规模为600多亿美元,且大部分集中在硅谷。这些资本多来自于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大、追求高额回报的民间机构和个人,并由具备大量专业技术和丰富投资经验的创业投资经理进行管理和运作,从而形成了硅谷运作成功的资本环境。

在硅谷,每天都有大量的创业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成果在不断进行着相互选择,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企业诞生,大量的创业资本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商业化,科研成果的高转化率造就了许多与微软、英特尔、惠普一样优秀的高科技企业。良好的产业化环境,不但促进了当地科研力量的增强,还提高了创业资本的收益率,最终促进了硅谷的成功。

——独特的运作机制

硅谷成功的根本就是其运作机制的完全市场化。根据投资机构的经营业绩来进行投融资,依据市场规则把技术专家和创业资本商联系起来,将最优资本和最新技术等资源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优化配臵,在投资技术、投资阶段、投资区域上全面运用组合投资方式实现投资风险的市场化规避,依靠创业板、产权交易市场和兼并收购的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本的退出。

从群体的组织性来看,硅谷聚集着众多的技术创新企业和大量的创业投资商,他们之间经过相互选择、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良性化运作组织,充分发挥多个创业资本对多个高科技企业的组织性“孵化器”作用。组织内部必然存在的竞争、协作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资本的优化组合,从而加快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集中在硅谷的创业资本通常采用股权性投资机制,一般占受资企业总股本的15%~20%,但并不占有控股权,也不作任何担保和抵押的用途;由于创新企业都有一个培育和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导致创业资本的投资周期不固定,创业投资商还选派专人参与受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辅助受资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上市融资协助。

2

[键入文档标题]

硅谷里的技术创新企业的激励机制主要是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及职工持股计划(ESOP)等,在全球排名的前500家风险企业中,至少有89%的企业实行了股票期权经营制度。为了吸引优秀的人才集中到高科技企业中来,硅谷的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股票期权设计方面都有很多创新,从而使技术人才安居乐业。

创业投资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据资料显示,所有投资中只有10%左右的项目盈利,40%左右的是不盈也不亏,其余的则是部分损失甚至血本无归。创业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和创业投资家本身两方面,所以,硅谷的发展,允许失败,接受失败,将少数成功建立在众多失败的基础之上,而其投资收益预期必须是在补偿损失以后能带来巨额利润回报。

——合力运作的簇群

在信息资源系统优越的硅谷,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在这里汇集和发散,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演变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快速的信息传递和高度的信息共享的共同支持,实现创新企业和创业资本更好地相互选择和结合,继而促进了硅谷的运作成功。

尽管硅谷的发展是自发的,但仍带有政府间接支持的痕迹。首先美国政府对教育和R&D的重视就为硅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政府通过立法,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某些行业给予相应保护、将一些高新军事技术转向普通民用技术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硅谷的发展,另外还在法律、税收、政府采购方面进行了有利于高科技和创业投资发展的相应调整。

硅谷里的企业鼓励不断竞争和选择,一项新技术可以在多家企业里同时进行研制和开发,一个工程师可以在多家企业之间进行选择、一家创业投资机构可以在多家创新企业之间进行选择和投资,创新式的企业文化、流动的选择机制、开放的办公环境、进取的工作态度、忘我的敬业精神共同体现出技术、人才、资本在硅谷的企业文化中的完美结合。

硅谷里面汇聚着全美乃至全球的知名创新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家,他们讨论着技术的创新和改进、资本的吸纳和投放、技术和资本的相互结合等问题,不断进行着思想火花的撞击和思维方式的嬗变,此地宽松自由环境既提供了休息的场所,

3

[键入文档标题]

又加强了信息的沟通,最终推动了硅谷的发展。

(3)经验

——在运作环境方面,加大在教育和科研上的投入,构建科技创新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引导创业资本与高科技成果结合;

——在运作机制方面,尽量减少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创业资本运作的行政性干预;建设组织式群体“孵化器”;建立并运作创业投资基金;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尝试风险投资运作机制;

——在运作支持上,增强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实现信息的共享;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和人才流动;建设开放畅通的社区环境,增强知识服务水平。

2.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亚洲“硅谷” (1)园区概况

1980年,中国台湾设立了第一个科学工业园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位于台北市西南约80公里的新竹市东区与新竹县宝山乡,已开发新竹园区约632公顷与竹南园区约141公顷。成立至今约有10万人在竹科工作,将近400家高科技厂商进驻,涵盖高科技公司及国家实验室,是台湾地区高科技产业的示范窗口。集成电路、计算机

及周边、通讯、光电、精密机械及生物技术是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重点科技产业,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是全球产业集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目前,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已蜚声岛内外,有台湾“硅谷”之称,成为世界高科技园区群体中一颗璀璨的新星。

(2)主要措施 ——恰当的区址选择

据对世界各国科学工业园区的统计分析,地址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园区的兴衰

4

[键入文档标题]

成败。中国台湾选择在新竹设立科学工业园区是与其独特的地缘、人缘优势分不开的。新竹具有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术氛围浓厚、基础设施齐全、经济基础较好等优势,同时园区附近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电子、电机、玻璃、纺织、机械及石化等工业。这些优越条件使新竹成为设臵科学工业园区的理想之地。

——科学的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的合时合理制定,是关系到科学工业园区建设成败的一项先行性、政策性和全局性的工作。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不仅办区方针明确,而且园区的发展规划科学。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创立之初,就确定了高科技化、学院化、社区化、国际化的建区方针,并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不断对发展规划进行完善。

表1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划

时间 规划 《园区十年三期发展规划》 1980年 (1980-1990年) 《园区十年营运计划》 1987年 (1987-1996年) 《新竹科学城发展计划》 1993年 (1993-2018年) 国际高科技重镇 将新竹县市所辖的12个乡镇,建成促进科学园的正常发展 目的 成为带动岛内高科技工业发展的“火车头” 《科学园区未来十年发展远景规划方案》 将新竹科学园建设成为亚太高附加1994年 (1994-2003) 值产品开发制造中心 由此可见,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是与缜密、科学的规划分不开的。 ——政策扶持得力

为了吸引更多的厂商进入园区投资经营高科技产业,台湾当局制定和颁布了《科学工业园区设臵条例》等一些法规和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刺激投资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土地厂房优惠、金融奖励政策等,在优惠政策上与保税区无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内的租税优惠条件比日本、新加坡都多,与

5

[键入文档标题]

韩国大致相等。可见,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在吸引国际资本和高新技术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

——投资环境良好

新竹科学园区的建设,既借鉴了国外创办科技型经济特区的经验,又吸取了台湾在发展工业区、加工出口区方面的教训。建立了集中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使管理事权集中和手续简化;按国际惯例提供完备的生产基础设施,并按社区化要求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确立了“厂商服务,区内完成”的准则,园区管理局为园区厂商提供全面服务。

——法规保障完备

台湾当局非常重视科学园的法制建设,适时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依法治园,实行“选址未定,法规先修”。

表2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各项法规

时间 事件 “国科会”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及律师成立园区法规工作小组,1977年 并确立以优惠、便利来增加岛内外人士来园区投资吸引力的立法原则。 正式颁布了《科学工业园区设臵管理条例》,对园区的行政管理、厂商的权利义务、优惠待遇等作了法律上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相继制订颁1979年 布了《科学工业园区事业派员出“国”办法》、《科学工业园区外汇管理办法》、《科学工业园区贸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修订或订立了11个法规,如《科学工业园区保税业务管理规划》、《科学工业园区创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奖助实施要点》、《科学工业园区厂商投1986年 资计划完成评估实施要点》、《科学工业园区研究发展、人才培训、建教合作奖励及辅导办法》等。 ——人才素质较高

发展高科技,人才是关键。人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科学园区的成败。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对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十分注重。

6

[键入文档标题]

积极的人才政策:允许科技人员以高达25%的比例,用其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为股份投资。

重视园区人才的培养:规定企业内台湾本地科技人员比例,以保证把更多的台湾科技人员培养成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举办企业管理训练班及各种研讨会,以提高园区员工的技术素质及高层主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主动促进园区企业与当地大专院校、学术机构挂钩,共同从事高科技产品研究开发工作。

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成立科学管理学会、企业经理协进会、同业公会、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等组织,通过会员整合分工的力量,提高各会员厂商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水平,以协调和满足高科技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从而在整体上增强高科技企业在迈向大型化、国际化进程中的竞争力。

(3)经验

——创办科学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升级的重要形式:如何实现教学、科研、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在促进区域产品更新换代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起先导作用;

——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如何建立既符合本地区情况又不失国际水准的科学园区,从选址、规划到建设,既充分考虑了本岛的特殊情况,又始终遵循国际标准和国际做法;

——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如何建立和健全高级别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和机制,使政府在扶持、引导、协调、监督园区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兴办高新区的首要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能促进人才辈出、释放人才能量的软硬环境,能否鼓励和吸引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技人才来园区创业,是实现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起点与核心。

(二)典型园区

随着我国高新区的快速成长,国内也有许多发展较好的高新区可以借鉴,典型的有苏州高新区、广州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无锡高新区、武汉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6座园区。

7

[键入文档标题]

1.苏州高新区——成功从开发管理开始 (1)园区概况

苏州高新区于1990年11月开发建设,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被确定为首批向APEC成员开放的亚太科技工业园,1999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内首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家示范区”,2000年被原外经贸部、科技部批准为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批准建设国内首家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2003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出口加工区。辖区面积258平方公里,总人口25.8万人;下辖7个镇(街道),下设通安分区、东渚分区、浒墅关分区和苏州高新出口加工区。

自开发建设以来,苏州高新区坚持聚集新产业、建设新城区和建立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大力建设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构建精简、高效、规范的管理和服务体制,区域经济社会取得了健康、快速发展。

(2)主要措施

——结合自身条件和入区企业需求选择开发模式 苏州高新区具备优越的地理位臵、大量的可用劳动力以及较好的供给链基础条件,并且政府服务意识强,提供了税收和土地优惠。但是待建基础设施较多,高新区无财力进行较大规模投入。在此情况下,苏州高新区采取了分阶段规划、渐进式开发的模式,在开发初期缺乏资金投入和开发经验不足的条件下,在若干阶段进行逐步规划和开发,积累资源和能力进入开发的良性循环,推动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逐步提高园区的开发标准,使园区逐步走向知识型、生态型、适宜居住型的新城区。逐步形成了建设外向型生产加工基地的目标,重点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吸引发达国家外资入区。

——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先行

苏州高新区在开发过程中,始终将先行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作为吸引企业入

8

[键入文档标题]

驻的重要措施。

基础设施方面,基本形成了“外成环、内成网”的交通网络,建成自来水厂、管道液化气厂、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等,引入电信服务供给商进驻;物流方面,吸引国际知名物流公司进驻,并建设公共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等;税收和土地政策方面,管委会从成立起就有独立的财税、规划、土地和工商治理权;社会服务体系方面,主要措施包括规划建设国际教育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创建和谐社区,实施“富民工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等;为美化生活环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住宅小区、动迁户安臵小区,吸引大型购物超市、连锁店相继进区,建设现代化的大型娱乐设施苏州乐园、开放式城市公园以及公共绿地,配套商业特色街。

——高效的政府治理

苏州高新区的开发组织的主要特点是成立具有投融资职能的公司——苏州高新集团,发挥了重要的土地开发资金筹措功能,并承担了大量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

苏州高新区开发组织经历了三个阶段,1990~1996年,高新区和行政区治理上各自为政,管委会有独立的财税、规划、土地、工商治理权,管委会与高新集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96~2002年,1996年苏州高新上市,提供了重要的融资平台,1999年管委会与高新集团实行分治,高新集团成为积极的投资主体,土地批租向土地经营转型;2002年以来,开发区和行政区职能合并,成立“高新区、虎丘区”,小政府、大社会初见成效。

开发组织各层级功能定位清楚,如苏州市政府目标是成为精简高效的政府,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的定位是开发建设为主的服务型政府,苏州高新集团的定位是高新区综合开发商(房地产、基础设施、物流、环保、旅游、高科技等),上市公司苏州高新股份公司的定位是城市化综合服务商。

凭借这样的开发组织形式,遵循亲商服务理念,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原则,苏州市政府以及高新区政府的高效治理为开发区有效运作提供了保障。

9

[键入文档标题]

——应对外界变化实施开发模式转型 技术创新方面,技术升级加快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加强,为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建立更紧密的研发合作关系提供了基础,知识经济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制造国际化之后的研发国际化和技术转让扩大化。

此外,原来的以吸引跨国公司入区建立生产基地的模式在新形势下也出现集约化程度不足、外向程度过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以及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等问题。

2002年,苏州高新区的开发定位调整为“科技、生态、文化、高效”,即“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观光、国际科研中心和高品质居住为主导,融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于一体,建设成科技、文化、生态、高效的现代化新城市”,实现了“一区多园”的布局。

为满足新的需求并逐渐转型,苏州高新区推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举措:引进研发机构,特别是知名公司研发机构;建基础研究机构;建技术孵化和产业化基地;促进产学研合作;财政投入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进一步提升生态人文环境,集花园、休闲、旅游、宜居为一体等。

(3)经验

——开发区应结合自身条件和企业需求选择开发模式;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 ——高效的政府治理是开发区成功的要害;

——重视环境条件变化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2.广州高新区——集聚效应带来的飞跃 (1)园区概况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

10

[键入文档标题]

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园组成。2005年6月经国务院重新审核,广州高新区面积被确定为37.34平方公里,其中广州科学城20.24平方公里、天河科技园12.4平方公里、黄花岗科技园1.5平方公里、民营科技园0.7平方公里、南沙资讯园2.5平方公里。此外,广州国际生物岛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广州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基地,面积1.82平方公里,由广州市政府委托广州高新区管委会开发、建设与管理。广州高新区计划向国家科技部申请扩区,将生物岛纳入广州高新区规划范围之内。

经过十六年的建设和发展,广州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高新区“十一五”规划明确的“四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即高新区“要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的指导思想,抓住机遇,精心运作,积极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广州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2)主要措施

——“一区多园”体制优化发展格局

在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思路下,按照“一区多园”规划,广州高新区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园组成,总面积达到37.34平方公里。五个园区各具特色,形成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态,最终与广州市政府委托高新区管委会开发管理的广州国际生物岛,形成“五园一岛”的发展格局。

其中,广州科学城是综合性核心园区,以规模化、高端化的研发和服务体系为发展重点,已建设成集研发、孵化、产业、商务、居住生活等一体化的综合高科技社区,成为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天河科技园的目标是成为支撑珠三角地区软件和通信产业发展的创新平台;黄花岗科技园以信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支撑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成为引领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龙头和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的源头;广州民营科技园,将建设成为区

11

[键入文档标题]

域民营科技企业的总部基地、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抢占市场的前沿阵地;南沙资讯科技园已成为与港澳以及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与平台。

——集聚效应驱动形成六大产业集群 随着园区集聚效应的不断增强,广州高新区吸引了大批科技企业纷纷进驻,呈现出各类创新型企业加速集聚、快速发展的势头。

不仅吸引到了微软、IBM、英特尔、索尼、松下、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威创日新、京信通信、海格通信、粤晶高科等一批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本土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四个国家级的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及方欣科技、京华网络、华南资讯等一大批知名软件企业也应运而生。同时,诞生了迪森热能、粤首实业、广州华德等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新能源行业领头企业,网易、神州数码、友邦资讯、漫友传媒、九州传媒等企业在快速成长,新材料、先进制造领域的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各具特色的创新型企业集聚,为广州高新区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使区内的高新技术产品达到近2000项,逐渐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六大主导创新产业集群,先后荣获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等称号,成为了引领整个珠三角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高端产业带来高速发展 企业和产业的高水平集聚,带来的是广州高新区的快速发展。2008年,广州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达1985.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工业总产值14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以每平方公里60多亿元的产出,创造了珠三角高新区发展的奇迹。

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广州高新区还形成了以总部经济、信息服务、检测认证、科技研发、金融创新、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等八大类服务业项目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立起一条从研发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区域的自主创新步伐。

此外,广州高新区还将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先导区、宜居城市示范区、统筹

12

[键入文档标题]

城乡发展试验区“三区”为目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资源配臵,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规划,在2015年前,广州高新区将力争集聚和培育5家以上产值100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家10亿元级高科技企业、5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还计划对科技园完成投入200亿元以上,用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项目配套资金、创业人才发展基金等。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技创新,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力争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1000亿元。

(3)经验

——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有利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高技术产业集聚的重点在于培育创新性的网络体系;

——高技术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动因在于,利用特定地理区域内密集化的专业化劳动力和技术,获得便捷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享受最优的区域政策;

——产业集聚更有利于小企业,使其从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上获利。 3.西安高新区——资金问题不再是瓶颈 (1)园区概况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经过19年的发展,西安高新区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以集成电路、通讯、软件服务外包、半导体、光伏、电子元器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突出,发展强劲,已形成了一批具有高成长性、高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现代制药为雄厚基础的中药提取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以研发设计、信息

13

[键入文档标题]

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意产业等为重点的创新型服务业日益活跃。随着西安高新区“515”龙头企业扶持计划(即着力扶持5个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10个过50亿元,50个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培育计划的实施,西安高新区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龙头、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

(2)主要措施 ——招商引资内外兼修 内部市场化战略,强调的是培育型创新,即通过科技资源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让科技资源和科技人员从深宅大院里走出来,面向市场配臵资源,创办企业,并利用市场化手段取得融资和发展。

外部资本化战略,强调的是结合型创新,即以放眼世界的目光和视野,面向全球配臵资源,大规模地走出去,向世界推荐和营销城市、资源和项目,从而引进全球的资本和人才,使自身优势资源与外部资源实现完美结合。

西安高新区根据国内外产业转移与调整的现实,灵活地进行了招商体制的改革,分设了针对性强的多个招商部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招商政策,特别是他们实施的“大招商、招大商、引名企”和“围绕产业集群招商”战略,成效显著,引人瞩目。

——完善的投融资体系 政策促进:制定实施《鼓励和吸引创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政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贷款担保补贴暂行办法》、《鼓励扶持企业对外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的暂行办法》等政策,优化政策执行流程,增强政策激励效应。

引进聚集:把引进投融资机构作为管委会重要的招商工作指标,列入年度计划给予考核;建立政府投融资引导母基金,参股创业投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投融资机构聚集区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及政策举措。

创新推动: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建立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开展产权、股权质押担保贷款等业务;精简行政管理对投融资服务机构的审批内容和流程;重点建设企业商业信用体系;加大管委会对企业上市、上柜的支持和服务力度。

14

[键入文档标题]

网络信息:建设了高新区金融、投资、担保、保险业协会等一批投融资服务企业网络组织;建立投融资服务管理机构与投融资服务企业间的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了西安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

交易平台:通过引进外部专业机构组建、激活原有失效交易平台的活力、政策鼓励和财政补贴等措施,建设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服务组织和信息网络,形成投资平台、贷款平台、担保平台、保险平台、技术和产权交易平台等多种类型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示范引导:整合优化高新区科技创业孵化资源、创业投资资源和创新担保资源;设立创投和担保基金,实行参股经营、市场化运作模式,服务不同阶段科技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提升本地投资和投资管理水平。

信用环境:设臵管委会主导的“高新区企业诚信联盟”,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讲诚信企业进入,建立起高新区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平台及高新区企业征信系统,维护园区信用环境。

组织保障:组建西安高新区投融资发展领导小组,并下设顾问组和高新区投融资发展工作办公室。

表1西安高新区组织架构及其职责

组织 组成 职责 每年向主任办公会提交高新区投融资服务发除管委会相关领导和部西安高新区投融资发展领导小组 门负责人外,吸收高新区投融资管理和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士参与 展情况的报告,对高新区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向管委会主任办公会提出决策意见,受主任办公会委托对投融资政策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予以审查批准,对管委会有关部门促进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工作予以检查和指导 发展领导小组就专项决策意见向顾问组咨顾问组 高新区内各类投融资服询,或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委托顾问组向其提务机构的专业人员 供专项研究报告。 15

[键入文档标题]

承担领导小组、顾问组的文秘、沟通、协调、会议组织工作;依照领导小组的决议和要求承高新区投融资发展工作办公室 —— 担投融资服务企业网络组织和“高新区企业诚信联盟”的组建和指导工作;承担“高新区投融资服务网站”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 (3)经验

——注重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的互动,注重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 ——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构建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破解“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 4.无锡高新区——生命力源于自主创新 (1)园区概况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5年无锡高新区和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设立无锡新区。无锡新区下辖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锡出口加工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等多个专业科技园

区和四个镇、三个街道,辖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25万,成为无锡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高地。

(2)主要措施

——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创业载体

组织实施“创新孵化”和“创新产业化”的“双创工程”,大力推进由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及科技企业产业化基地组成的孵化、毕业、产业化的科技企业三级培育体系,形成由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等孵化载体构成的“创新孵化金三角”和由创新产业园等组成的“创新产业化金三角”。

——高水平引进培育创新主体

16

[键入文档标题]

无锡高新区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孵化器为载体、官产学研商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深化拓展“7+1”(即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7所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为主)政产学研联盟为重点,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园区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设立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分校和科技园;引进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和检测中心,累计达到150家;大力推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依靠产学研结合,累计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个。

——高层次定位高新技术产业导向

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实施重点创新突破,促进科技与经济互动并进,重点推进“太湖硅谷”、“太湖液晶谷”、汽车零部件基地等建设,同时加快发展软件、光电、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

——高起点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制定实施《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支持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文件;设立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成立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引进了华东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初步建立起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围绕服务产业集群建立各类中介平台和中介网络。

——高品位构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

无锡高新区倡议并由无锡市政府建立了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归国创业的530计划(即在5年内引进30名海归领军型创业人才),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高新区创业的配套政策;建立科技和人才发展基金,用于高级人才的补助、突出贡献人才奖励等。

(3)经验

——自主创新是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高新区竞争第一要素;

——把引进外资的着眼点放在引进高新技术上; 17

[键入文档标题]

——引进技术必须和自主创新紧密结合。 5.武汉高新区——企业创业创新的摇篮 (1)园区概况

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于1987年6月,是我国第一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中国孵化器事业的发源地。1988年,东湖创业中心应邀参与了国家火炬计划中《企业孵化器在中国发展战略纲要》的起草。从此,中国企

业孵化器在火炬旗臶的引领下持续发展壮大,今天为世界所瞩目。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创造的运营模式至今为全国大多数企业孵化器所运用。

东湖创业中心一直秉承“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宗旨,致力于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孵化器发展之路。十几年来,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凭借其雄健的创业政策、优质的创业环境、完善的孵化服务和高效的管理团队,培育了众多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使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累计孵化企业600多家,毕业企业400余家,东湖高新、烽火通讯、华工科技、长江通讯、武汉凡谷、精伦电子、凯迪电力、人福科技、ST道博等26家上市公司。其中凯迪电力2004年纳税额,在东湖开发区排名第一;累计孵化科技项目640余项,累计提供就业机会50000余人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2)主要措施

——新药开发的CRO服务模式 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即合同研究机构,就是接受企业委托进行新药研究服务的机构,提供药物开发和注册时必需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数据资料分析、法规咨询等专业服务。

健脑宁胶囊是武汉健民中药工程研究中心花30万元从一家医院购买的治疗血管性痴呆中药成果,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领先性,但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而研究中心缺乏足够的资金。创新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决定对健脑宁胶囊提

18

[键入文档标题]

供CRO服务。双方约定孵化器公司投资70万元,占股30%,用于临床研究。试验很快顺利完成,研究中心7个月就拿到了临床试验批件。新药从小试到临床,增值250万到300万元,达到了研究中心和孵化器双赢的结果。

CRO服务模式仅仅是武汉创新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提供的专业服务之一,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专业技术平台也是该公司为在孵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武汉地区生物医药科研机构众多,科技人员密集,过去在计划体制下资源配臵不合理,很多实验室、试验设备处于闲臵状态,一些智力资源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大量的创业企业没有能力装备自己完整的实验设施。作为武汉地区惟一一家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武汉创新生物医药孵化器有限公司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做起了公共研发机构与创业企业之间的“红娘”。孵化器公司首先与部分生物医药科研机构、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专家库、公共实验室、新产品中试基地等一系列专业技术平台,然后再利用这个平台为在孵企业服务,并收取费用。成立了以同济医科大学曾繁典教授、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生物医学秘书长周辉博士为主要成员的国内外专家组,建立了武汉大学药物产业化基地,与湖北中医学院合作建立了植物药研发实验技术平台。

——SBI产权孵化模式

SBI(Shared Business Incubator)是企业孵化的一种运作模式,即产权式孵化器,通过对孵化器投资结构的重新设计来实现孵化器的商业化运作。SBI的建立,能够使孵化器的发展通过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完善孵化器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孵化器的孵化能力,提高孵化器的管理水平,使广大社会投资者充分享受到创新企业与孵化器的成长性。

SBI创业街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首创的产权式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种全新的“科技房地产”概念。孵化器的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都趋向多元化,投资主体主要有大机构投资者、中小企业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方式可以分为托管投资型、自用投资型、回购投资型和信托投资型等。SBI产权式孵化器的出现将房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有效分离,投资者在享有房产稳定增值的同时,将房产委托给专业的孵化管理公司经营,获得稳定、可量化的托管经营收益。可以说,SBI是一个在空间上放大、资源上有效整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业

19

[键入文档标题]

人社区同义,是企业孵化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3)经验

——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才是成功的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的产业化模式对社会投资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要将创业企业与配套服务进行有机结合。 6.成都高新区——为产业而生的新城区 (1)园区概况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批准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在国家科技部举行的历次综合评比中,均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2006年,成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

成都高新区规划面积约87平方公里,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两部分组成,已形成以微电子和软件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医药现代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等三大产业集群。南部园区位于成都市南,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是正在建设中的“天府新城”,重点发展科技创新、软件研发、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化的科技商务新城。西部园区位于成灌高速路两侧,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成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为主体,功能配套完善的综合产业园区。两个园区分别建有一个国家出口加工区。

(2)主要措施

——区域功能城市化步伐加快

按照城市化要求进行高起点规划:在空间拓展的基础上,对全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实现了合理布局。在规划过程中,从母城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并遵循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规律和要求,不再单纯的建设一个工业园区,而是规划了工业组

20

[键入文档标题]

团、居住组团、政务商务组团等功能区域,也就是建设与母城相呼应的新城,成为母城未来的中心区或者副城区。

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始终致力于建设自然、人居、政策、服务及基础设施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的创业和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已成为中国西部投资、创业、工作和生活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

注重商务以及生活配套环境的优化:由于牢固树立了城区化的环境建设理念,成都高新区的商务和生活配套与基础设施配套同步建设,极大地优化了综合投资环境。

——科技发展抓住自主创新不放松

建立了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创建了西部首家生物医药孵化器、教育科技园孵化器、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化基地孵化器、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等大规模、高标准的孵化器,形成了我国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

注重构建资金、管理、中介服务等方面服务体系,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成都高新区依托高新区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建设“八个子平台”——包括政策子平台、资金子平台、中介子平台、专家子平台、培训子平台、信息子平台、个性化服务子平台、文化子平台,丰富了创业孵化服务的内涵,形成了强大的服务功能。

——产业发展注重二三产协调

成都高新区在空间位臵上与市区相毗邻,在规划发展定位上明确了作为母城的新城区来建设,在功能布局上对商务、生活配套等给予了充分的考虑,这就为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这一点在新拓展的天府新城上体现得最为充分。依托新城区的建设,成都高新区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将第三产业作为区域配套的重要内涵,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同时与经济功能区制造业的发展相配套商品批发零售业、物流业等。

21

[键入文档标题]

(3)经验

——要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同步完善、共生共荣; ——金融中心建设对新城起着绝对关键的推动力作用。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借鉴

(一)高新区开发建设模式

国内高新区开发建设模式一般分为“穷开发模式”和“富开发模式”两种,就北部地区来说,“穷开发模式”是其必然选择。

园区开发建设模式主要是要解决谁来开发、如何开发、开发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等一系列问题。综合当前国内园区的开发模式,比较典型的开发模式有“穷开发模式”和“富开发模式”两种。

所谓“穷开发模式”,是指开发区启动开发资金并不充裕,比较“穷”,这决定了其开发方式必定是“逐片开发”、“滚动开发”,即用初期有限的资金先开发一小片土地,等有了收益,再用收益投入到下一片土地的开发中去。早期的苏州高新区、天津开发区等开发区都曾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开发资金并不充裕,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更深地介入,这导致初期的管委会和开发公司往往合二为一。由于开发资金不充裕,逐片滚动开发,受外界影响因素比较大,从而导致开发区总体规划不明朗或经常修改。

所谓“富开发模式”是指启动开发资金比较充裕,从而能够将土地一次性大片连片开发,对管理架构和开发规划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苏州工业园区就是典型的“富开发模式”,开发初期有新加坡方面提供的数亿美金,使得负责开发的合资公司能够做实,能够与园区管委会相分离,同时能够对整个开发区进行总体规划,整体开发好土地,并在随后的很长时期内基本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

表4 国内园区开发建设模式优缺点比较

开发建设模式

实施前提

开发形式

22

管委会和开发公司

关系

优缺点

[键入文档标题]

“穷开发模式”

启动开发资金不

充裕 启动开发资金比

较充裕

逐片开发,滚动开发 全面开发

合二为一

总体规划不明朗或者经常修改 总体规划能够得

到落实

“富开发模式” 分离

(二)高新区投融资模式

土地和政策投融资的同质性决定了“土地和政策换资本”的模式已近末路,在国家土地政策趋紧的情况下,高新区开发过程中必然应创新投融资模式。

1.土地和政策投融资同质性强,缺乏持久竞争力

20多年以来,我国高新区基本上按照“土地和政策换资本”的模式来筹措开发资金。但是在新的宏观经济条件下,这种模式的边际效益在不断下降。

这种投融资模式是政府用土地和政策(如税收优惠、贴息等)换资本(主要是外国直接投资)。其运作模式是:首先,政府出资组建高新区开发公司,同时获取部分土地和制定相关的优惠攻策;其次,高新区开发公司利用政府给予的资金并同时将部分土地抵押给银行筹集资金,完成一部分土地的“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然后,高新区开发公司直接面向投资者招商引资,从而有三个基本的收入渠道:将开发后的熟地转让给投资者获得土地转让收入,提供基础设施获得使用费收入,出售或租赁房产(厂房或办公用房)获得房产收入。其中,土地批租收人为主要收入。在此基础上,再开发其他的土地,形成一个滚动开发机制。同时,进入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税费形成财政收入。

这种融资模式的连续融资能力取决于有足够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进入,而高新技术企业进入的前提是能够降低创业成本。因此,高新区开发公司作为土地和政策的供给方,要换取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和得到维持融资连续性所需要的收益,在多个开发区并存的状态下,必然会形成开发区之间在土地价格竞争和优惠政策上的攀比和竞争,导致开发公司的开发成本越来越高而开发收益越来越低。另外,土地资源无论在自然上还是在政策上都是有限的,这就使高新区此种传统融资模式面临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难以克服的障碍,并且成为高新技术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3

[键入文档标题]

2.园区发挥后发优势,创新引入多种投融资模式 (1)延伸价值链模式

延伸价值链是开发公司将原先粗放式的开发模式转变成集约式的开发模式。它通过对土地的深度开发、自建物业出租、商品房开发销售、物业管理等房地产行业价值链延伸,建立起连续性融资所必需的效益基础。这种模式的代表有江苏省苏州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高新区、无锡高区、上海浦东金桥股份有限公司和陆家嘴股份有限公司。

(2)产业参与模式

产业参与模式即开发区向公共事业或者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和新兴行业拓展,扩大开发公司的收益来源,提高高新区的自身融资能力。江苏省的苏州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和辽宁省的沈阳新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3)资本运作模式

资本运作是指通过资本运作搭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运作平台来解决融资的连续性问题和提高融资能力。以上海张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张江高科主要以租金换股权的方式对园区内部分高科技企业持股,使得被投资企业的赢利形成未来的现金流入和利润来源。公司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和高溢价出让部分股权,使土地资本实现增值。待时机成熟时,公司则通过对企业股权的协议转让或上市实现投资变现。

(三)高新区管理模式

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高新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

我国高新区经过探索,在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园区组织管理模式。一般说来,我国的开发区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分为行政主导型,公司制以及混合型三类。开发区建设的早期,往往采取行政主导型的管理模式,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工作力度。园区逐渐进入正常运营和管理阶段后,混合型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则为我国大多数园区采用。

表5 我国高新区管理模式

24

[键入文档标题]

管理 模式

细分 特点 缺点

管委会在许多职能部门

纵向

行政 主导型

集中 管理型 公司制

协调型

各类企业的行业管理由原政府部门负责,管委会只起到协调作用。

的多重管理下,造成相互推诿和相互扯皮的现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管委会全面管理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职能。

以企业作为开发区的开发者与管理者。 管委会下设开发公司,管委会负责决策、职能管理以及服务性工作,而开发公司则负责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管委会和

容易脱离城市整体的发展规划。

行政协调能力不强。

容易导致政企不分,管委会精力分散,降低管理的效力;开发公司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公司缺乏活力,形同虚设。

政企 合一

混 合 制

开发公司在人员设置上相互混合,负责人通常是互相兼任。政府的管理不仅行使审批、规划、协调等行政之前,同时还负责资金筹措、开发建设等具体经营事务,开发公司基本上没有自我决策权。

管委会行使政府管理职权,不运用行政

在初创阶段,难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有可能与政府的职能部门产生矛盾或相互推诿的现象。

政企 分开

权力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只起监督协调作用;开发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法人,实现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从而实现政府的行政权与企业的经营权相分离。

1.上海浦东开发区模式

上海浦东开发区是由川沙县及三个上海市区交界地组成的,共500多平方公里。成立浦东开发区以后,撤销川沙县政府,成立开发区管委会,保留原县、区下面的乡镇和街道机构,实行管委会和乡镇、街道两级管理,实现了浦东新区的统一领导。浦东新区下设4个主要的开发区,各区的开发工作由开发公司负责。开发公司行使经济开发职能,没有行政管理职能。经过8年的建设,随着上海浦东的开发规模扩大和经济增长,浦东新区的城市功能越来越齐全,准政府的方式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因此,2000年8月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浦东区政府,实现

25

[键入文档标题]

了准政府向行政区政府的过渡。

2.苏州工业园区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是从苏州的几个郊县中各划出一块成立的独立的开发区,其中包括4个乡镇,境内没有县、区政府。工业园区实行管委会和乡镇两级管理模式,园区管委会是准政府体制,主要负责工业园区的整体统一规划和新区的建设、管理;老区部分还是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作用,乡镇政府的编制和构架保持不变,继续实施其职能,但是服从管委会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工业园区每年给乡镇一定财政支持,并制定具体的开发和招商引资计划。

苏州工业园区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新加坡政府的经验,实行严格的政企分开,管委会主要制定规划,制定制度规范和落实政策。开发功能由中新合资开发公司来承担。

(四)高新区服务模式

高新区必须成为经济发展的领跑者,科技进步的排头兵,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为地方政府探索积累改革开放、率先发展的经验。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从转换角色、转变职能入手,将服务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

1.一站式服务模式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园区服务理念是“亲商、安商、富商”,实施了“一站式审批”的政策,如果哪个环节的失误导致业务无法按时办结,哪个环节的负责人将受到处罚。园区管委会定期走访企业,及时发现企业遇到的困难,搜集企业对管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将服务做到位。

2.一窗式服务模式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近年来,其不断完善“区级政务服务中心、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同步运行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共设立4个区级政务大厅,5个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12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了规范、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

26

[键入文档标题]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成都高新区率先推出“一窗式”服务,解决了传统基层“一站式”运行结构纵向条状分割、多头管理、业务分散、窗口服务单一等问题。“一窗式”综合服务模式是将各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在大厅集中,实现任一窗口均可受理已集中的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节省了政府行政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

一窗式服务模式是当前高新区的主流服务模式,北部地区应从构建服务型园区入手,以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企业成长辅导为主要内容,设计有北部地区特色的一窗式服务模式。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1f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