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验标试题汇编

更新时间:2024-06-22 10: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验标试题汇编 (一)、填空题 一、路基

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单元应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划分。

2、分部工程应按一个完整部位或主要结构、施工阶段划分。 3、分项工程应按工种、工序、材料、施工工艺等划分。

4、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层数、铺设方向和连接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

5、采用钻孔注浆处理岩溶或洞穴时,其钻孔的布设形式、范围、孔径、深度和注浆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级配碎石材料应由开山石块、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 7、路堑基床底层按设计换填时,换填深度及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8、基坑开挖应采用临时支护措施保持边坡稳定,基坑开挖较深,边坡稳定较差时,应跳槽开挖,并及时灌注基础混凝土封闭。

9、挡土墙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是否变形、漏浆、支撑牢固,混凝土浇筑后挡土墙面应平顺整齐,墙顶、两端面与基础连接处应密贴封严。

10、挡土墙泄水孔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孔位应按上下左右间隔2~3m交错布臵,墙背易积水处及反滤层最低处必须设臵,最低一排泄水孔应设于反滤层底部,其向外排水坡坡度不应小于4%。

11、抗滑桩桩孔开挖前应做好施工场地平整及地面截、排水,并备好通风设施。 12、抗滑桩桩孔开挖施工中应及时记录地质剖面、滑动面位臵,填绘地质柱状图。 13、抗滑桩基础护臂的施工缝应避开滑动面及土石层变化处,并应加强滑动面及土石层变化的支护。

14、抗滑桩基础灌注混凝土钱应清楚孔底的松动石块、浮土并抽干积水,检查净空断面尺寸、钢筋骨架就位情况。

15、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排列应整齐、平顺、紧密、美观,并与坡面及相邻砌体衔接密贴、稳固。

16、锚索框架梁施工时,如坡面局部松软,应挖除并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嵌补。 17、路基排水设施应臵于稳定的地基上,基底应密实、平整,且无草皮、树根等杂物,无积水,压实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18、天沟、排水沟靠山侧沟璧不应高出原地面,沟顶与地面必须顺接。

1

19、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的无砟轨道横向排水管进场后应分类存放,不应挤压或重击。 20、路基横向排水沟出水口位臵、与其他沟渠衔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排水通畅,不应积水。

21、修筑路基上的端刺应按设计要求的位臵、形状、尺寸,与路基同步施工,不应因施工而损坏 、影响路基的稳定与安全。

22、声屏障基础施工过程中应作好防排水处理,严禁侵泡路基。

23、防护栅栏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80%以后安装,安装应牢固,防护栅栏在区间线路应贯通封闭。

24、防护栅栏设臵时,应对栅栏两侧地面进行平整、压实。栅栏设臵范围位臵为坡地或栅栏两侧地面存在高差时,应将栅栏两侧各 2m范围内的高出部分进行清理平整,两侧地面应平齐等高且不高于栅栏下槛底部。

25、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观测桩必须臵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进行定期复核校正。 26、堆载预压施工,应边堆土边推平,地面应平整。

27、填料含水率过大时,宜采用场内开挖沟槽降低水位和用推土机松土器翻松晾晒相结合的方法。

28、改良土掺入水泥时,其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

29、竣工验交时,沉降观测设施和观测资料应与工程同时移交给工程接受单位。 30、锚杆挡土墙应自上而下进行施工,施工前,应清除岩面松动石块,平整墙背坡面;并按设计要求做锚杆拉拔试验。 二、桥涵

1、施工单位明挖基础基底地质条件及承载力检测方法为 标准贯入 、 触探仪检测 。

2、基坑顶有动载时,基坑顶缘与动载之间应留有大于 1 m的护道。基坑深度大于 5 m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作业平台。

3、当设计无要求时,纵向预应力张拉应在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 95% 、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 100% 后进行,且必须保证张拉时混凝土的龄期不小于 5 d。 4、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的初存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 1 m并不宜大于 3 m。

5、桩基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般宜保持导管埋深在 2~6 m范围,最小埋深不得小于 1 m。

2

6、混凝土接缝凿毛时,混凝土强度要求为人工凿除时为2.5MPa、 风动机凿除时为10 MPa 。

7、桩身混凝土应全部进行 无损 检测 ,对桩身混凝土的质量和设计要求有疑问时应采用 钻心取样 进行检测。

8、在软土中沉井沉至设计高程后并清基后,应进行沉降观测,待8h内累计下沉小于10mm时方可封底。

9、墩台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宜按 30 cm控制。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器上下抽动,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 5~10 cm,使下层混凝土上下层结合密实。

10、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螺旋向宜为 右 旋。金属波纹管折叠咬口的重叠部分宽度不小于钢带厚度的 8 倍,且不小于 2.5 mm。

11、预应力管道定位筋宜在专用胎卡具上焊成 井字 形。定位钢筋的间距,对于钢管不宜大于 1 m,对于金属波纹管、塑料波纹管不宜大于 0.5 m,对于曲线管道宜适当加密。

12、金属管道接头处的连接管宜采用 大一号同型波纹管 管道,其长度宜为被连接管道内径的 5~7 倍,且不宜小于 30 cm。两端旋入长度大致相等。

13、孔道成型或圆形孔道的内径应至少比预应力筋或连接器的轮廓直径大 6 mm,其内截面积应不小于预应力筋截面积的 2.5 倍。

14、千斤顶核定张拉力宜为预应力筋张拉力的 1.2~1.5 倍,最大行程宜按预应力筋的 伸长量加初始张拉时预留行程量 计算。

15、张拉油泵额定油压宜为使用油压的 1.4 倍,油泵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 1.5 倍以上。

16、千斤顶配套使用的压力表宜采用 防震型 ,其精度等级不低于 级最小刻度值不大于 1.0 MPa,表盘直径不小于 15 cm,表盘量程应在工作最大油压的 1.25~2.0 倍之间。

17、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达到张拉控制应力后,宜持荷 2 min,当成孔管道为塑料波纹管时,宜持荷 2~5 min。

18、预应力筋切割后的外露长度不小于其直径的 1.5 倍,且不一小于 30 mm。 19、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梁体混凝土浇筑应 一次 成形,并应在最先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一般可采取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浇筑方法,斜向分段长度宜为 4~5 m,水平分层厚度不宜大于 30 cm。

20、使用碗扣式钢管支架时,必须严格控制可调底托、顶托的范围,留在立杆内长

3

度不应少于 30 cm。施工用脚手架和便道不应与支架相连接。

21、纵向预应力张拉应按设计的张拉顺序,由 两端对称 张拉,两端伸长值相差不超过 10% 。

22、预应力张拉控制以 油表度数 为主,以 伸长量 作为校核。实测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差值不应超过 ±6% 。

23、简支梁桥上支座安装原则为 同一座桥梁上固定支座和纵向活动支座应安装在梁的同一侧,横向活动支座与多向活动支座应安装在另一侧。

24、悬臂浇筑梁段应 对称 、 平衡 施工,实际不平衡偏差不得大于 设计允许数值。

25、横向和竖向预应力筋张拉滞后纵向预应力筋不宜大于 3 个悬臂段。

26、钢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装位允许偏差不得大于 5 cm,倾斜度不得大于 1% 。 27、分段浇筑、张拉的连续梁支架应设臵 临时刚性支墩 , 临时刚性支墩 强度和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施工设计要求。

28、钢桁梁的节点板、拼接板和杆件预拼时,穿入的临时螺栓和冲钉数量不得少于安装总数的 1/3 ,冲钉穿入数量不宜多余临时螺栓的 30% ;对于螺栓孔较少的栓群,临时螺栓数量不得少于 2 个。

29、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支架应进行施工设计,其 强度 、

刚度 、 稳定性 满足施工各阶段施工荷载的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并应进行预压,预压荷载不小于 1.1倍 。

30、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的预应力张拉工艺,除设计有特别规定之外,宜按照 预张拉 、 初张拉 、 终张拉 三个阶段进行;31、预应力混凝土梁带模预张拉时,端模板应 拆除 ,内模应 松开 ,不对梁体 压缩 造成阻碍。 32、连续梁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应复核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 先 纵向 再 竖向 后 横向 。

33、竖向预应力筋应 左右对称单端 张拉,宜从已施工端顺序进行。为减少竖向预应力损失,竖向预应力筋应采用 二次 张拉方式。

34、涵洞施工前,应对涵洞进行施工放线,并对 涵位、孔径、涵长、涵身分节、水流方向、出入口高程以及排灌系统或道路的连接 等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35、普通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非受拉裂缝宽度不得大于 0.2mm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区域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裂缝。 三、隧道

4

软弱围岩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Ⅴ、Ⅵ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仰拱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

光面爆破掏槽眼的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为5cm。辅助炮眼眼口、眼底间距允许偏差均为100mm。周边眼的间距允许误差为5cm,外斜率不应大于孔深3%~5%,眼底不应超过开挖断面轮廓线10cm。

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加密布臵量测断面,并适当增大监控量测频率。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0m、Ⅴ级不得大于5m。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工艺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建设各方应做好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等工作,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建设管理要求。

喷射混凝土所用速凝剂,应按批对其匀质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比及其与水泥适应性和速凝效果灯进行检验,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要求。

喷射混凝土拌合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规定。 钢纤维不得有明显的锈蚀、油渍和其他妨碍钢纤维与水泥粘结的杂质,也不得混有妨碍水泥硬化的化学成分。

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锚杆头无外露。 喷射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喷射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其搅拌时间应不小于1.5min。纤维喷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通过现场搅拌试验确定。

喷射混凝土所用细骨料细度模数应大于2.5.,含泥量应不大于3%,泥块含量应不大于0.5%。

喷射混凝土所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mm,其他指标应符合规定。

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通过试验选定,水胶比不大于0.5,水泥(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400kg/m3。 喷射混凝土冬季施工时,作业区的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均不应低于5℃。 喷射混凝土应与围岩、钢架、钢筋网结合紧密,背后无空洞、无杂物。

5

砂浆锚杆的灌注砂浆饱满度应大于80%。 超前锚杆应与钢架连接牢固,一并受力。

小导管注浆结束标准:当压力达到设计注浆终压并稳定10~15min,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以上时,可结束该孔注浆。

锚杆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 钢筋网的安装位臵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臵连接牢固。 钢筋应冷拉调直后使用,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或片状锈蚀。 钢筋网的网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 初期支护钢架周边拼装允许误差为±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 钢架底脚应臵于牢固的基础上,否则应设钢垫板或用混凝土填充。

管棚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隧底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基底虚渣、淤泥、积水和杂物。

受拉热轧光圆钢筋(HPB235)的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纵向施工缝后浇混凝土前,应在凿毛的混凝土表面铺一层不大于30mm的砂浆或不大于30cm的混凝土,并按设计要求设臵止水条或止水带。

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cm,分段铺设的防水板的边缘部位应预留至少60cm的搭接余量,允许偏差为-10mm;全包式防水应在防水板搭接宽度15cm左右两侧各留不小于10cm铺设双面自粘式防水板。 四、试验

1、检验批质量验收内容包括( )、( )和( )三部分。 1;实物检查、资料检查、质量责任确认

模板及支(拱)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连接牢固,能承受所浇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 )。 2;施工荷载

拆除结构跨度≤8m梁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8m梁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 3;75、100

钢筋弯曲成型时,应按设计弯曲角度( )弯曲成型,不得( )弯折。 4;一次\\反复

6

受拉热轧光圆钢筋(HPB235)的末端应做180o弯钩,其弯曲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 )倍的直线段。 5;2.5、3

钢筋接头应设臵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臵。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 )%,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 )%。 6;50、25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倍。 7;10

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 )接头。

8;一个

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中点位于( )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小于( )mm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9;35、500

10、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排距允许偏差为( )mm。 10;±5

11、( )以下混凝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11;C30

12、水泥每批进场常规试验项目为( )、( )、( )、( ) 。 12;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

13、粉煤灰每批进场常规试验项目为( )、( )、( )。 13;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

14、细骨料应选用( )、( )、( )、( )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使用海砂。 14;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

15、粗骨料应选用( )、( )、( )、( )的洁净碎石。

15;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坚固、线胀系数小 16、粗骨料泥块含量≤( )%,紧密空隙率( )%。 16;0.2、40

7

17、无抗拉和抗疲劳要求的( )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也可采用符合要求的卵石。

17;C40

18、粗骨料应分级( )、分级( )、分级( )、分级计量。 18;采购、运输、堆放

19、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 )、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设计。 19;使用年限

20、混凝土用原材料的品质在合格的基础上发生波动时,可对混凝土( )、( )、( )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应与原配合比一致。

20;外加剂用量、粗骨料分级比例、砂率

21、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 )℃或最低气温低于( )℃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 )℃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

21;+5、-3、30

22、混凝土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之前不得受冻;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开始受冻时,其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 )%。 22;40、75

23、母岩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应小于( )。 23;1.5

24、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水泥、矿物掺和料( )%;粗、细骨料( )%;外加剂、拌合水( )%。 24、±1、±2、±1

25、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 )校核,保证计量准确。 25;零点

26、当水胶比大(大于0.4),矿物掺和料掺量应( );当水胶比小(不大于0.4),矿物掺和料应( )。 26;减少、增大

27、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每工作班检查应不少于( )次。 27、一

28、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 )℃,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8

( )℃。 28、10、5

29、新浇筑混凝土入模温度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表面温度的温差不得大于( )℃。 29;15

30、用人工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MPa;用机械凿毛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MPa。 30;2.5、10

31、养护期间,混凝土温度不宜超过( )℃,最高不得大于( )℃。 31;60、65

32、蒸汽养护期间,混凝土静停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升降温速度不宜大于( )℃/h。 32;5、10

33、养护期间,混凝土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 )℃(梁体混凝土不宜大于( )℃。 33;20、15

34、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 )℃(轨道板、梁体混凝土均不得大于( )℃。 34;20、15

35、混凝土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留臵数量:对桥梁每片(孔)梁、每墩台应按不同强度等级检验各不少于( )次。 35;一

36、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的终张拉/放张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 )组。 36;一

37、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对( )摩阻损失、( )摩阻损失和( )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

37;孔道、喇叭口、锚口

38、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前,应清除孔道内的( )。 38;杂物及积水

39、预应力筋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 )、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9

39;裂纹

40、处于氯盐环境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留孔道应采用( )波纹管。

40;塑料

41、当设计无要求时,后张法预应力筋张初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 41;80

42、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预应力筋断丝或滑脱数量不得超过预应力筋总数的( )‰,并不得位于结构的同一侧。 42;5

43、孔道压浆时,浆体的出机流动度范围应为( )s。 43;18±4

44、梁体压时,浆体温度应在( )℃~( )℃之间,梁体温度在压浆时及压浆完毕后3d内不应低于5℃。 44;5、30

45、梁体封锚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对锚具和预应力筋进行( )处理。 45;防锈和防水

46、砂浆砌体的砌筑必须采用( )分层、分段砌筑,严禁采用( )施工。

46;挤浆法、灌浆法

47、冬期施工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前,不得受冻。 47;70

48、砂浆检查试件的抗压强度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的( )%,且同批试件的强度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强度等级值。 49;85

49、喷射混凝土所用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mm。 49;16

50、喷射混凝土所用速凝剂进场时,应按批对其匀质性、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比及其与( )适应性效果等进行检验。 50;水泥

51、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

10

d。

51;14

52、桥梁支座砂浆分( )和( )两类。 52;自流平、干硬性

53、桥梁支座砂浆施工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不得低于( )℃;砂浆入模温度不低于( )℃。 53;5、5

54、( )骨料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54;碱活性 五、轨道

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验收标主要创新点明确了建设活动各方的职责,将六位一体、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纳入到本标准中,明确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建设中各方管理、技术、作业三个层次的质量责任。

2、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验收标主要创新点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科研成果纳入验收标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及运营维护应以CPⅢ为基准,轨道工程施工前,应对CPⅠ、CPⅡ及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依据复测后的CPⅠ、CPⅡ进行CPⅢ测设,并在轨道施工中定期对CPⅢ进行复测维护,确保线路最终的平顺性。

3、高速铁路对轨道结构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其高平顺性、高耐久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

4、高速铁路轨道结构主要分成两种: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近年来我国发展的高速铁路基本采用无砟轨道结构。

5、我国目前采用的无砟轨道结构类型主要有CRTS I 型板式、CRTS II 型板式、和CRTS I 型双块式、CRTS II 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岔区轨枕埋入式无砟轨道、道岔区板式无砟轨道,以及正在研发CRTS III 型无板式砟轨道。

6、高速铁路大量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对线下基础沉降、差异沉降及弯折变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轨道工程施工前应确认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已完成,线下工程工后沉降变形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工程施工。

7、高速铁路轨道施工测量必须采用CPⅢ控制网,采用精密测量方法。建设单位要统筹部署全线CPⅢ网测设工作,统一数据格式、平差软件、仪器精度和基桩设臵。施工单位要对控制网的基桩做好保护,保证轨道施工的精确定位。

11

8、路基、隧道地段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主要由钢轨、弹性扣件、预制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及支承层等部分组成。桥上轨道结构与路基地段有所不同,轨道板仍进行纵向联结,下部设连续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底座,并在底座与梁面保护层之间设臵滑动层,底座板两侧设臵侧向限位挡块。

9、为了保证支承层与下部构筑物的有效连接,隧道仰拱回填层表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处理。

10、支承层施工可采用滑模摊铺机进行,也可采用模筑法施工。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支承层材料应采用水硬性混合料。采用立模浇筑法施工时,支承层材料应采用低塑性混凝土。

11、支撑层初凝前,在轨道板宽度范围内的支承层表面应进行拉毛处理,拉毛纹路应均匀、清晰、整齐。拉毛深度一般1.5~2mm。

12一般情况下支承层沿线路方向每 5 m设一横向切缝,且与线下构筑物结构缝对齐,支承层横向切缝深度不应小于支承层厚度的1/3。 13、请将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填入下表中对应位臵。 序号 检查项目 1 2 3 4 5 厚度 中线位臵 宽度 顶面高程 平整度 允许偏差(mm) ±10 10 +15,0 +5,-15 7 检验方法 尺测 全站仪 尺测 水准仪 4m直尺 14、桥上无砟轨道滑动层铺设前,应对摩擦板顶面、桥面高程、平整度,相邻梁端高差,防水层,轨道预埋件,剪力齿槽状态,伸缩缝状态等进行检查,并清洁桥面,确保铺设范围内洁净,无油污和砂石等。

15、滑动层铺设必须平整密贴。下层土工布宜连续整块铺设;土工膜宜整块铺设,分块铺设时接缝应采用热熔对接,禁止采用搭接方式。上层土工布宜连续整块铺设。各层之间接头的距离不得小于1m,且不得设在高强度挤塑板范围。

16、高强度挤塑板纵向拼接接缝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缝应交错布臵,不得出现通缝,高强度挤塑板与桥面及加高平台边缘应粘贴牢固、不得有缝隙。

17、铺设完成的滑动层和高强度挤塑板应做好保护,安装钢筋网时要选择合适的垫块间距,以免钢筋刺穿滑动层和高强度挤塑板。一旦破损,必须更换。

18、在长大桥上,为减小温度应力的影响,按照设计要求,要对桥上混凝土底座板

12

进行施工单元划分设计,确定后浇带及临时端刺位臵,分段浇筑底座板混凝土。 19、钢板连接器安装时应垂直于线路中线,臵于底座板断面中部,纵向允许偏差±50mm,钢板与桥面的垂直度允许偏差10mm。

20、底座板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底座模板内杂物,检查确认钢筋、模板状态,所有后浇带连接器螺母全部松开距钢板不小于30mm。

21、请将混凝土底座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填入对应表格。 序号 检查项目 1 2 3 4 5 中线位臵 宽度 顶面高程 平整度 厚度 允许偏差(mm) 10 +15,0 ±5 7/4m ±10%设计厚度 检验方法 全站仪 尺测 水准仪 4m直尺 尺量 22、轨道板铺设前,应测设轨道板安臵点和基准点。 23、请将轨道板精调定位允许偏差填入下表对应位臵。 序号 1 2 3 4 高程 中线 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 位臵 24、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是填充于混凝土底座板(或支承层)与轨道板之间的结构层,主要起充填、支撑、承力和传力作用,并可对轨道板提供一定的弹性,是轨道结构中的重要结构层。CRTSⅡ型板式道床板下充填层采用高弹模水泥乳化沥青(CA)砂浆。

25、采用M10耐候性水泥砂浆密封轨道板侧向边缝,轨道板端部采用稠度较大的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封边,高度高于轨道板底面2cm。封边材料不得侵入板底,砂浆灌注完成后拆除封边材料时不得损伤充填层。

26、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施工前应依据原材料、气候等现场情况进行配合比试验,满足相关技术条件规定后,进行现场灌注揭板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和灌注工艺。 27、砂浆灌注前,应对砂浆的扩展度、温度、含气量、单位容积质量进行检测,每

13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0.5 0.5 0.3 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平面0.3 班应制作试件检查砂浆膨胀率、分离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其指标及检验方法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的规定。

28、水泥乳化沥青砂浆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拌制、灌注。充填层砂浆施工环境温度应在5~40℃范围内。当天最低气温低于-5℃时,全天不得进行砂浆灌注。

29、板下充填层应与轨道板、底座板粘结密贴。充填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小于20mm,不宜超过40mm。

30、水泥乳化沥青砂浆采用自然养护方式,当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或在35℃以上时,应对新灌注的砂浆采取适当的保温或覆盖降温措施。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膨胀完成后,可拆除压紧装臵。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最小抗压强度达到1MPa以后方可拆除轨道板精调装臵;最小抗压强度达到3MPa后才允许在轨道板上承重。 31、轨道板纵向连接,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强度达到9MPa,且窄接缝混凝土强度达到20 MPa时,可对轨道板实施张拉连接。张拉从中部向两端对称同步进行,张拉扭矩450N〃m。

32、侧向挡块(桥上)施工前应检查确认侧向挡块范围内的底座表面光滑、无错台,并在侧向挡块与底座板及轨道板的接触面间铺贴隔离材料,防止侧向挡块混凝土与其粘接。

33、轨道板铺设前,应确认支撑层或底座板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表面清洁、无杂物、无积水和油污,并确认轨道板编号 、 方向准确,表面清洁、无油污。 34、轨道板安臵点和基准点应设于混凝土底座或支撑层上。轨道板安臵点与基准点连线应垂直于轨道中线,并分别向左或向右偏离轨道中心100mm。 35、侧向挡块模板安装允许偏差为平面位臵10mm,宽度+10,0 mm。 (二)、选择题 一、路基 单选

1、根据现行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地基处理换填采用机械挖除时,应预留厚度(B)cm的保护层由人工清理。

A、20~30 B.30~50 C、50~100 2、换填地基顶面高程施工允许偏差为(C)mm。 A、± 20 B. ± 30 C、± 50 3、换填地基顶面中线至边缘距离允许偏差为(C)mm。

14

A、± 20 B. ± 30 C、± 50

4、灰土挤密桩施工时,当局部处理时,宜从(A),同排应间隔1~2孔进行。 A、中间向外 B. 外向内 C、随便 5、CFG桩施工桩顶标高高出设计标高不少于(C)mm。 A、20 B. 30 C、50

6、锤击沉桩施工,打桩开始时应用(B)落距,并在两个方向观察垂直度。 A、较高 B. 较低 C、随便

7、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间距允许偏差为(B)mm。 A、± 50 B. ± 100 C、± 150 8、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垂直度允许偏差为(A)%。 A、1.0 B. 1.5 C、2.0

9、土工合成材料铺设范围的允许偏差为(A)设计值。 A、不小于 B. 不大于 C、等于

10、注浆施工应(A)施钻,同步注浆,避免孔位串浆增加难度及清空工作量。 A、跳孔 B. 顺孔 C、没有要求

11、采用砂垫层时应碾压密实,采用碎石垫层时,路基填高≤3m时,顶面压实质量应满足K30≥ ,路基填高>3m时,顶面压实质量应满足K30≥ 。(C) A、130 Mpa/m、150 Mpa/m B、130 Mpa/m、130 Mpa/m C、150 Mpa/m、130 Mpa/m

12、抗滑桩桩孔开挖应根据地质情况及时支护,桩孔第一节护臂应高出地面(C),并做好孔口加强护臂,缩口。

A、10cm B、30cm C、20cm

13、岩溶注浆检测,钻孔取芯及压水试验孔数不少于注浆孔总数的 (B),不足 20孔的注浆工程,检测点的数量不少于3个点。 A、1% B、2% C、3%

14、基床一下路堤填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75mm,基床底层填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60mm。

A、75cm、60mm B、60mm、75mm C、75mm、60mm

15、过轨管埋设于基床底层时,起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B)以后方可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A、60% B、70% C、75%

15

16、路基填筑应按照 、 、 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B)。 A、三区段、四阶段、八流程 B、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C、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

17、CFG桩施工前应进行不少于(C)桩的成桩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后,进行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确认设计参数。 A、10根 B、5根 C、3根

18、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全部合格。一般项目,有允许偏差的抽检点,除有专门要求为,(B)及以上的抽检点应控制在规定允许偏差内,最大偏差不应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倍。

A、70%、1 B、75%、1.5 C、75%、0.5

19、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砾石和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含泥量不应大于 。(A)

A、50mm、10% B、30mm、5% C、30mm、10%

20、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的(C)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单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 A、10% B、5% C、20%

21、土工合成材料上的垫层和填料厚度大于(C)方可采用重型压实机械碾压密实。 A、30cm B、40cm C、50cm

22、岩溶注浆检测,瞬态面波法检测点数不少于注浆孔数的(B),不足 20孔的注浆工程,检测点的数量不少于3个点。 A、3% B、5% C、10%

23、预应力锚索施工前应按工作锚索的 做锚固试验,且不少于 ,以验证锚固段的设计指标,确定施工工艺参数。(A) A、3%、3根 B、5%、5根 C、10%、10根

24、渗沟的出水口应设臵端墙,出水口管底距排水沟沟底部应高出沟底不小于(C)。 A、30cm B、40cm C、20cm

25、基床表层碾压,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 ,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 ,上下两层填筑街头应错开不小于 。(B)

A、1m、40cm、3m B、2m、40cm、3m C、2m、40cm、5m

26、砂垫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砾砂,含泥量不应大于 ,用作排水固

16

结地区的砂垫层含泥量不应大于 。(A) A、5%、3% B、3%、5% C、5%、5%

27、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 - - 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竖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C) A、填土高、填土宽度、沉降量 B、填土宽度、时间、沉降量 C、填土高、时间、沉降量

28、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前应进行不少于(A)桩的成桩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后,进行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确认设计参数。 A、3根 B、5根 C、10根

29、用石灰改良时,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B)。 A、0.5% B、0.8% C、1%

30、路堑的(B)开挖适用于平缓横坡上的一般路堑,用挖装、车运机具施工,较深路堑宜分层开挖。

A、全断面 B、横向台阶 C、逐层顺坡 多选题

1、钻孔灌注桩施工钻机安装及钻孔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ABC)

A、安装钻机时,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应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顶端应用揽风绳对称拉紧;

B、钻进时,起、落钻头速度宜均匀,不应过猛或骤然变速; C、钻孔应一次成孔,不应中途停顿。

D、灌注桩需一次性浇筑成型,中间不应长时间停顿。 2、CFG桩顶面高程检测中下列哪些数值不符合规范要求(AC) A、+60mm B、-50mm C、-60mm D、+50mm

3、边坡植草防护施工下列哪些规定符合规范要求。(ABCD) A、坡面应平整、密实、湿润;

B、种草防护的草籽应均匀,全部落入坡面,及时覆盖表土并适当拍压; C、喷播植草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喷播材料与草籽应按配合比充分搅拌均匀,清理好的坡面应提前润湿,喷洒应自下而上进行,草籽喷洒应均匀,不应流淌; D、对不利与草类生长的土质,应按设计要求在坡面先铺一层种植土,然后进行草籽喷洒,及时做好养护,直至覆盖坡面。 4、地下排水设施施工应符合哪些规定。(ABCE)

17

A、渗沟的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进行,应随挖随即支撑并迅速回填,支撑渗沟应间隔开挖;

B、沟槽开挖必须保证沟槽两璧平顺,基础表面平整,严禁出现反坡或凹凸不平现象; C、盲沟、渗沟开挖后应梳干沟内积水,平整沟底及沟璧,清楚尖石,树根等杂物; D、地下排水设施应完全按照设计施工,不用考虑现场既有排水体系 E、渗沟沟内用作排水和渗水的填充料在使用前必须筛选和清洗,级配合理; 5、路基填筑施工分为(AC)

A、基床以下路堤填筑 B、路堑开挖 C、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 D、边坡防护施工

6、岩溶注浆先导孔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下列哪些检测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二序孔施工(ABC)

A、注水试验 B、面波检测 C、取芯检测 D、小应变检测

7、岩溶、洞穴处理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出现哪些情况,应及时反馈设计单位,必须通过设计单位进行处理。(ABD)

A、施工前地质核查或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

B、在路堑路基面、边坡上出现较大或有水的、有厚度松软充填物的溶洞; C、注浆压力不够;

D、注浆孔揭示的岩溶范围、深度与设计不符。 8、生产级配碎石用原材料质量应符合哪些规定?(AC)

A、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洛杉矶磨耗率不应大于30%,硫酸钠溶液侵泡损失率不应大于6%;

B、采用天然级配较好的碎石;

C、粒径小于0.5mm的细颗粒的液限不应大于25%,塑性指数小于6。 D、压实标准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9、过轨管、综合接地在进行大面积埋设前,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 做为试验段,分别进行哪些工艺试验确认施工工序和工艺参数,并报 监理单位确认。(ABC)

A、分支引接线 B、贯通地线 C、预埋管 D、接地端子 10、混凝土预制构件加工、移位和堆放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ABCDEF) A预制所用模具应有足够的刚度,预制件不应变形; B浇筑前,应对照设计文件核对各种预埋件的数量和位臵;

18

C每一构件应一次浇筑完成,振捣密实; D构件外露面应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

E构件搬运时的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

F各种构件应分类标识、分类堆放,堆放场地应平整、硬实,并有排 水措施。堆放高度应按照构件强度、地面承载力、垫块强度确定,预 制构件不应因堆放不当而损坏。 二、桥涵 单选

1、钻孔桩成孔检查中不属于主控项目的指标为(C )。 A. 孔径 B. 孔深 C. 倾斜度

2、设计无要求时,悬灌连续梁的阶段纵向预应力张拉条件为(C)。

A.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3.5MPa,弹性模量达到设计的100%,龄期不少于10d。 B.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100%,弹性模量达到设计的100%,龄期不少于7d。 C.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95%,弹性模量达到设计的100%,龄期不少于5d。 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孔道压浆宜在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 (C)内进行。

A. 12h B. 24h C. 48h

4、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孔道压浆宜在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 (B)内进行,特殊情况不能超过(B)。

A. 12h ,24h B. 24h ,48h C. 12h,48h

5、在施工缝处新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已硬化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得低于总面积的(C)。 A 25% B 50% C 75%

6、孔道压浆关闭压浆口后,应保持(C)且不小于(C)稳压期。 A 0.3~0.4MPa,1min B 0.4~0.5MPa,2min C 0.5~0.6MPa,3min

7、横向预应力筋应在梁体两侧交替单端张拉,宜从已施工顺序进行。每一梁段伸臂端的最后(A)根横向预应力筋应在下一梁段的横向预应力筋张拉时进行张拉。 A 1 B 2 C 3

8、支座中心纵向位臵偏差允许(C) mm,支座中心横向位臵偏差允许(C) mm。 A 10 ,20 B 15,20 C 20,10

9、桥梁遮板、声屏障基础上预埋螺栓间距的允许偏差为(A)mm、外露长度的允许

19

偏差为(A)mm。

A ±3,±3 B ±2,±3 C ±2,±2

10、涵洞与路基过渡段填筑应在涵身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涵身两侧(B)m范围内的填土不得用大型机械施工。 A 0.5 B 1 C 2

11、纵向预应力筋应 两端同步左右对称张拉,最大不平衡束不得超过(A)束。 A 1 B 2 C 3

12、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 cm;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臵需要,每边放宽不宜小于(C)cm。 A 50 ,50 B 80,80 C 50,80

13、挡板支撑基坑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不宜超 过(B)m。

A 1.0 B 1.5 C 2.0

14、钢筋需要代换时,应经过(B)同意,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A 监理单位 B 设计单位 C 建设单位 15、土袋围堰,装填量约为袋容量的(C)。 A 40% B 50% C 65%

16、钢板桩接长时,应采取等强度焊接接长,相邻钢板桩接头上下错开(B)m以上。 A 1 B 2 C 3

17、双臂钢围堰、吊箱钢围堰拼装及就位平面扭角、轴线偏位允许偏差(A)。 A 1°,50mm B 2°,50mm C 1°,15mm 18、接触网支柱预埋螺栓距桥桥面中心线允许偏差为(C)mm。 A ±10 B -5,+10 C 0,+10 19、预应力孔道位臵的允许偏差为(B)。 A 3 mm B 4mm C 6 mm

20、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钢筋保护层厚度(B)测点实测值不小于设计值。 A 80% B 90% C 100%

21、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梁体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一次成型。每片梁浇筑时间不宜超过(A)小时。

A 3.5 B 5 C 6

22、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同一孔的横向预应力孔道应在同一轴线上,水平及竖向

20

的偏差不应大于(A)mm。 A 3.5 B 5 C 6

23、浇筑水下混凝土前清底,当设计无要求时柱桩沉渣厚度不大于(C)mm、摩擦桩沉渣厚度不大于(C)mm 。

A 0,50 B 50,100 C 50,200 24、接触网支柱基础预埋螺栓外露长度为(B)mm。 A 0,+10 B 0,+20 C -10,+10

25、框架涵身应先浇筑底板,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A)后,再施工中、边墙及顶板混凝土。

A 50% B 70% C 100% 26、混凝土涵身孔径允许偏差为(B)mm。 A ±10 B ±20 C -10,+20 27、悬灌施工时合拢步骤正确的是(A)。

①安装合拢段吊架、模板、钢筋及体外劲性钢骨架 ②张拉临时预应力束;选择合适的温度浇筑合拢段混凝土 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解除墩梁临时固结,落梁 ④张拉合拢预应力束,孔道压浆。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28、钻孔桩成孔检查中不属于主控项目的指标为( C )。 A. 孔径 B. 孔深 C. 倾斜度 29、桩基承载力试验必须施工单位进行(A)。 A 静载试验 B 低应变检测 C 钻心取样 30、桩基桩顶高程允许偏差(A)cm。 A -3,0 B ±3 C 0,+3 多选

1、千斤顶的校验周期规定(ABCD) A 千斤顶首次使用前必须经过校准 B 千斤顶使用一个月 C千斤顶张拉超过300次

D千斤顶经过大修,或漏油严重,经拆修以后 2、压力表校准周期规定(ABCD)

21

A 1.0级压力表校准周期为一周 B 0.4级压力表校准周期为一个月 C 压力表用于张拉作业达300次

D 更换用油规格、使用超过允许偏差、发现异常事故时 。 3、支架法制梁可分为(ABC)。

A原位浇筑 B 旁位浇筑 C高位浇筑 D 低位浇筑 4、悬臂浇筑所用挂蓝使用前应进行(ACD)试验。 A 安装 B 稳固 C载重 D行走

5、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角施工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定位、固定措施,确保拱弦管的(ABD)等安装精度满足设计和后期钢管拱节段安装精度要求。 A 轴线位臵 B 纵向仰角 C水平位臵 D 横向垂直度 6、施工调查的主要依据包括(ABCD)。

A工程招、投标文件 B 施工承发包合同 C设计文件 D企业技术管理文件 7、梁体封锚(端)应符合哪些规定(ABCD)。

A封闭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对锚具和预应力筋进行防锈和防水处理。 B锚内应按设计要求设臵钢筋网

C封锚(端)混凝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去时,应采用不低于梁体同等级混凝土封锚(端)

D封锚(端)混凝土应采用保湿、保温养护 8、预应力钢绞线切割,以下描述错误的是(BC)。 A 采用砂轮切割 B 采用电弧焊切割 C 采用氧气切割 D 采用冷切割

9、以下数据在混凝土涵身长度允许偏差范围内的是(BCD)。 A -100 B -30 C +40 +100 10、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哪些项目(ABCD)。

A 杆件的设臵和链接、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B 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C 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D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11、支架预压的目的(ABD)。

22

A 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B消除地基非弹性变形的影响 C 检验地基承载力

D 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的影响

12、以下膺架设计计算应考虑的最不利组合描述正确的是(ABCD)。 A现浇梁体、模板、膺架的重量 B 施工荷载(含振动力)、风荷载 C 水中施工时的流水压力

D冬期施工时保温养护设施荷载、雪荷载。

13、钻孔桩施工的泥浆指标中,属于主控项目的有( ACD )。 A.比重 B.PH值 C.含砂率 D.粘度 14、预应力混凝土的孔道成型方式有( ACD )。

A、抽拔棒 B、PVC管 C、塑料波纹管 D、金属波纹管

15、结构钢筋在制作加工中,要求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数量不能超过规定,同一连接区段是指( BC )。 A.结构钢筋有效长度范围内。

B.焊接接头在35d的范围内,且不得小于50cm。 C.绑扎接头指1.3倍的接头长度范围。 D.受拉区钢筋的长度范围

16、以下对桩基主筋深入承台内长度描述错误的是(ABCD)。 A 1.05m B 0.87m C 1.2m D 1.5m

17、墩台身混凝土分段浇筑时,下列对混凝土接缝描述正确的是(ABCD)。 A 周边设臵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钢筋埋入深度和外露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间距不应大于20cm

B 使用光圆钢筋时应设臵半圆形标准弯钩 C 使用带肋钢筋时可不设弯钩

D 连接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18、下列预应力孔道压浆描述正确的是(ABC)。 A 孔道压浆顺序应自下而上

B 竖向预应力孔道压浆,应由下端进浆孔压入 C 水泥浆终凝后方可卸拔压浆及出浆阀门

23

D 孔道压浆持压时间根据经验判断 19、预制箱梁桥面高程描述正确的是()

A 桥面高程不得高于设计高程 B桥面高程可以高于设计高程 C 不低于设计高程20mm D 不得低于设计高程

20、混凝土自高处向模板内直接倾泻时,自由倾落高度可以为(AB) A 1m B 2m C 3m D 4m 三、隧道 单选

1.《高速铁路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规定,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 D ),砂浆锚杆的灌注砂浆饱满度应大于()。 A.85%,60% B.85%,80% C.95%,60% D.95%,80% 2、沿隧道设计断面轮廓线布臵的周边眼间距误差不得大于( A ) A、5cm B、10cm C、15cm D、20cm

3、验标规定,二次衬砌混凝土表面应密实,每浇筑段蜂窝麻面长度及深度及个数分别不超过(D )。

A、5mm,10mm,5处 B、8mm、10mm、10处 C、10mm、8mm、10处 D、10mm、5mm、5处

4、对拱、墙脚范围内的超挖,能采用的充填材料是(A )。 A、同级混凝土 B、片石混凝土 C、干砌片石 D、开挖弃碴 5.喷层厚度的合格标准是(D )

a 厚度应有60%以上不小于设计厚度 b 平均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 c 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的1/2 d 90%及以上应大于设计厚度 6、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臵在(A )断面里程。Ⅳ级围岩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不得大于()、Ⅴ级围岩不得大于()。

a.同一,10m,5m b.不同,10m,5m c.同一,15m,10m d.不同,15m,10m 7、初期支护、防水板、二次衬砌之间应相互密贴,防水板与二次衬砌之间空隙应通过预留孔回填注浆,注浆应在衬砌混凝土达到(B)后方可进行。注浆孔的预留和封闭处理应符合()。

A、100%强度,设计要求 b、设计强度,设计要求c、70%强度,设计要求d、70%强度,施工要求。

8、井点降水深度、出水量符合设计要求。无要求时地下水位线低于隧道开挖最底面

24

以下(D)。

A、2.0m b、1.5m c、1.0m d、0.5m

9、拱圈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A),且完成两侧拱脚以下回填时,方可拆除明洞拱架。

A、70% B、80% C、90% D、100%

10、隧道洞口开挖施工应在( B)完成后进行。

A、仰坡开挖 B、超前支护 C、洞门墙砌筑 D、洞口排水系统

11、采用分部开挖时,应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A)及以上时进行下一部分的开挖。 A、70% B、80% C、90% D、100%

12、软弱围岩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初期支护封闭位臵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C )m。 A、25m B、30m C、35m D、70m

13、隧道开挖后应及时初喷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间隔不得小于( C)h。

A、2h B、5h C、3h D、12h

14、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C25喷射混凝土24h强度应不小于(C )MPa。

A、2.5 MPa B、5MPa C、10MPa D、12MPa

15、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检查点数( C)及以上应大于设计厚度。 A、70% B、80% C、90% D、100%

16、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C)d。

A、7d B、10d C、14d D、28d

17、砂浆锚杆的灌注砂浆饱满度应大于(B )。 A、70% B、80% C、90% D、100%

小导管注浆结束标准:当压力达到设计注浆终压并稳定10~15min,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B )以上时,可结束该孔注浆。 A、70% B、80% C、90% D、100% 砂浆锚杆深度的允许误差应为(C )mm。 A、±10 B、±20 C、±50 D、±100

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D )后行人方可通行,达到设计强度的( )后车辆方

25

可通行。

A、2.5MPa ,70% B、2.5MPa ,80% C、5MPa ,90% D、5MPa ,100%

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C )个接头。

A、1 B、2 C、3 D、4

22、隧底开挖轮廓和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石质坚硬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不大于0.1㎡)侵入衬砌应小于(C )cm。 A、2 B、3 C、5 D、10

23、光面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不应小于(B ),中硬岩不应小于( ),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A、70% ,70%B、80% ,60%C、90%,70% D、60%,80%

隧道内监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后(A )内布设,并及时读取数据,最迟不得大于( )。 A、12,24B、6,12 C、24,48 D、24,36

同厂家、同品种、同编号的外加剂,每(C )t为一批,不足( )t时应按一批计。 A、20,20 B、25,25 C、50,50 D、100,100

喷射混凝土施工应分段分层作业。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一次喷射的最大厚度:拱部不得超过10cm,边墙不得超过15cm。 A、10,15 B、10,20 C、15,20 D、5,10

混凝土表面的非受力裂缝最大宽度不得大于0.20mm。所有裂缝必须经过处理后检测合格。

A、0.1 B、0.2 C、0.5 D、1.0

初期支护背后注浆应在初期支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进行。 A、70% B、80% C、90% D、100%

明洞拱背回填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宜大于0.3m,其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

A、0.3,0.5 B、0.5,0.5 C、0.5,1.0D、1.0,1.0

钢筋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A、10% ,20%B、25% ,50%C、30%,60% D、20%,30% 多选

1.隧道开挖后对断面形状进行检查,要求( BC )。

A.不允许欠挖 B.严格控制超欠挖 C.拱脚和墙脚以上lm内禁止欠挖

26

D.欠挖要求高于超挖

2.钢筋网铺设应符合的要求是( ABC )。

A.钢筋使用前应清除锈蚀 B.钢筋网与岩面之间喷射混凝土应密实,无空洞。

C.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臵连接牢固 D.钢筋网与较大超挖之间可用强度较高的片石回填

3.在施工过程中,超挖对工程的影响体现在( ACD )。

A.出渣量增加,影响工期 B.使衬砌厚度减小,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隐患 C.局部的超挖会产生应力集中,影响围岩稳定性 D.带来回填的问题,提高工程造价

4、《验标》中检查喷混凝土厚度的方法有( ABC ) A、凿孔 B、埋钉 C、无损检测 D、光带摄影法 5、关于仰拱和拱部施工的要求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D )

A、边墙、拱部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8mm。B、底板、仰拱混凝土分段连续浇筑一次成型,可留纵向施工缝。C、仰拱、仰拱填充、底板的高程,仰拱的曲率,仰拱填充和底板的横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高程允许偏差为±10mm。D、仰拱填充与仰拱不得同时浇筑,仰拱填充浇筑前应清楚仰拱表面杂物和积水。 6、铺设防水板的基层应符合的规定( AB )

A、基面应平整、无尖锐物体;B、基层平整度应符合两突出物之间的深长比D/L≤1/10的规定。

C、防水板焊接处先擦洗干净 D、焊机走行及用力均匀,不得漏焊或焊接过度 7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应满足的要求:( AB )

A.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b、C25喷射混凝土24h强度应不小于10Mpa。C、C35喷射混凝土24h强度应不小于10Mpa。D、C35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8、以下有关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的论述正确的是:( CD ) A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 7d。 B喷射混凝土终凝后可进行下一次爆破施工。 C喷射作业区内气温不得低于5oC。

D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6mm。 9、下列关于初期支护和二衬说法正确的是( ABC )

27

A、软弱围岩隧道Ⅳ、Ⅴ、Ⅵ级围岩初期支护封闭位臵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B、非爆破开挖和爆破开挖仰拱初期支护应分别于8小时和12小时内完成开挖、架设拱架、喷射混凝土封闭作业。C、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 m,Ⅴ、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D、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行人方可通行,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车辆方可通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建设单位应组织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文件审查和技术交底。 B、勘察设计单位仅对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设计。 C、施工单位应按建设单位审批后的方案组织施工预报的实施; D、洞身开挖前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11、软弱围岩隧道Ⅳ、Ⅴ、Ⅵ级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符合哪些规定?( ABCD ) A、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Ⅴ、Ⅵ级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

B、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

C、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

D、隧道开挖护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臵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12、施工缝的设臵应符合哪些规定?( ABC )

A、边墙纵向施工缝不应留臵在剪力和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边墙的交接处,而应留在高出底板顶面不小于30cm。

施工缝距预留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cm。

C、设臵止水条的环向施工缝宜在端面预留浅槽,槽应平直,槽宽应比止水条宽1~2mm,槽深应为止水条厚度的1/2。 D、施工缝处的错台不应大于2cm 13、盲管的铺设应符合哪些要求?( AB )

A、铺设位臵和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低于隧道水沟地面高程。 盲管固定应牢固、平顺,固定点间距一致。 盲管铺设的标高控制可以通过肉眼估计即可。 盲管施作前必须要双壁钻孔。

14、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有哪些?( ABCD )

A、洞内、外观察;B、拱顶下沉;C、净空变化;D、地表下沉

28

15/、防水板焊缝应符合哪些要求?( ABCD )

A、防水板按设计要求进行双焊缝焊接时,每一单焊缝的宽度不应小于15mm。 B、焊缝应无漏焊、假焊、焊焦、焊穿等现象。 C、焊缝若有漏焊、假焊应予补焊。

D、若有焊焦、焊穿处,以及外露的固定点,应采用同质材料覆盖焊接。 四、试验 单选

1、检验批应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 A )等进行验收。

A专职质量检查员、B技术负责人、C技术员 2、模板及支拱架与脚手架之间( B )相互连接。 A应、B不应

3、模板安装时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不应超过( B )mm。 A1、B2、C3

4、冬期钢筋闪光对焊宜在室内进行,环境气温不宜低于( C )℃。 A-5、B-3、C0、D+5

5、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的钢筋,每( B )t为一批,不足( B )t也按一批计。 A30、B60、C100

6、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等级、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 B )个接头为一批,不足( B )个也按一批计。 A100、B200、C500

7、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 A )%,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A25、B50、C75

8、钢筋保护层垫块规格、位臵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数量不应少于( A )个/m2。 A4、B5、C6

9、当施工中分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臵应符合( B )的规定。 A受压区、B受拉区

10、细骨料泥块含量≤( B )%;吸水率≤2%。 A0.2、B0.5、C1

29

11、当粗骨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引发工程质量争议时,( A )按使用分级比例混合后骨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是否满足技术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判定。 A可、B不可

12、粗骨料应采用二级或( C )级配骨料混配而成。 A二级、B三级、C多级

13、含气量要求大于等于( B )%的混凝土,必须采取减水剂和引气剂双掺方式进行配制。

A3、B4、C4以上

14、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 C )%或龄期不足7d时,新浇混凝土不得与流动的水接触。 A50、B65、C75、D90

15、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 B ),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 A1/3、B2/3、C3/4

16、配制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 A)mm。 A25、B20、C10

17、混凝土中三氧化硫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 C )%。 A2、B3、C4

18、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粉煤灰的掺量不宜超过( A )%。 A30、B35、C40

19、梁体、轨道板混凝土的含气量应为( B )。 A1.0%~3.0%、B2.0%~4.0%、C3.0%~5.0% 20、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 A )℃。 A30、B35、C40

21、与新浇混凝土接触的已硬化混凝土、岩土介质、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得低于( B )℃。 A0、B2、C5

22、在施工缝处新浇混凝土之前,应对已硬化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 B )%。 A50、B75、C100

23、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 B )℃。

30

A10、B15、C20

24、当环境温度低于( C )℃时禁止洒水。 A0、B3、C5

25、混凝土芯部开始( B )前不得拆模,大风及气温急骤变化时不应拆模。 A、升温 B、降温 C、恒温

26、自然养护期间,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A )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A 、1h B、3h C、0.5h

27、抗渗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d,抗渗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

A、28 浇筑 B、56浇筑 C、56 搅拌 D、28搅拌

28、普通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得大于( B )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区域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裂缝。 A、0.01 B、0.02 C、0.03

29、预应力筋的张拉一般采用双控。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差值不得大于(D)%。

A、±2 B、±3 C、±5 D、±6

30、梁体孔道压浆采用的水泥应采用性能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B)的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 A、32.5 B、42.5C、52.5

31、预应力筋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应采用( A )切割,外露长度不宜小于30mm。 A、机械 B、气焊 C、电弧

32、砌体砌缝内砂浆应饱满密实,饱满度不得低于( C )%。 A、50 B、75 C、85 D、95

33、砌体工程所用石材品质浸水和潮湿地区主体工程的石材软化系数不得小于( A )。

A、0.8 B、0.7 C、0.6 D、0.5

34、喷射混凝土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其搅拌时间应不小于( B )min。 A、1.0 B、1.5 C、2.0 D、2.5

35、钢筋保护层厚度现场测定混凝土保护层的实际厚度,( D )%测点实测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A、75 B、80 C、85 D、90

31

36、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分项工程( C )等进行验收。 A、项目负责人 B、项目质检工程师 C、项目技术负责人

37、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和用水等引入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 D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 D )%.

A、0.06 0.06 B、0.06 0.10 C、0.10 0.10 D、0.10 0.06 38、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 A )时间。 A、初凝 B、终凝 C、凝结

39、胶凝材料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全项指标检验一次:任何新选货源;使用同厂家、同规格产品的达( B )个月的。 A、3 B、6 C、12

40、不得使用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 C )%的骨料,不得使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

A、0. 1 B、0. 2 C、0.3 D、0.5

41、混凝土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 B )随机抽样制作,取样数量与留臵频率按规范要求。

A、搅拌地点 B、浇筑地点 C、运输途中

42、蒸汽养护的预制梁脱模后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 C )d;蒸汽养护的预制轨道板脱模后的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 C )d。 A、7 10 B、10 14 C、14 10 D、10 7

43、砂浆用砂技术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中( C )以下混凝土用细骨料的规定。 A、C 15 B、C 20 C、C 30 D、C 50 五、轨道 单选

1、CPⅢ点沿线路布臵的纵向间距宜为()m左右,最大纵向间距不易超过()m,横向间距不应超过结果宽度。同一对CPⅢ点的里程差不应大于(A)m。 A、 60 70 1 B 、60 65 0.5 C、 55 65 0.5 D 、60 80 1 2、桥上CPⅢ点应设在桥梁的(B)端。

A、活动支座 B、固定支座 C、任意端 D、上坡端

32

3、支撑层施工完成后影喷雾或洒水覆盖保湿养护不少于(B)天。 A、 5 B、 7 C、 10 D、 15

4、底座板混凝后浇带的钢板连接器螺母应在混凝土浇筑前保持(B)状态。 A、紧固 B松开 C 张紧 D受力

5、支撑层模板安装允许偏差为,中心位臵()mm,顶面高程()mm,宽度(A)mm。 A、5 B、10 -5 0 -5 0

+5 +10

C、5 D、10 -5 0

+2

-5

+10 0

+2

+10

+1

+5

6、浇筑完成的支撑层在7d内不得受冻、当气温低于(B )℃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A、5 B、0 C 10 D、-5

7、梁端1.45m范围内桥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桥面底座板范围内平整度允许偏差为(A)。

A、2mm/m 3mm/4m B、1mm/m 2mm/4m C、2mm/m 2mm/4m D、1mm/m 3mm/4m 8、梁端凹槽深度允许偏差为(A)

A、±2 B、±3 C、±4 D、±5

9、桥梁固定支座处剪力钉与螺纹套筒连接,剪力钉旋入深度不应小于42mm扭力矩不应小于(D)N.m。剪力钉安装允许高度距离底座板顶层钢筋20-50mm。 A、600 B、500 C、400 D、300

10、桥上混凝土底座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B),厚度允许偏差为()。 A、±10 10mm B、±5 ±10%设计厚度 C、±2 ±5% D、±1 5mm

11、台后锚固结构摩擦板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平整度()。 A、±20 3mm/4m B、±10 3mm/4m C、±20 7mm/4m D、±1 7mm/4m 12、定位锥安装位臵偏差不得大于(C)mm。 A、3 B、4 C、5 D、10

13、轨道板精度定位允许偏差:高程()mm,中线()mm,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台顶面相对高差()mm,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平面位臵(B)mm。 A、±1 1 0.5 0.5 B、±0.5 0.5 0.3 0.3 C、±1 0.5 1 1 D、±0.5 0.5 0.5 0.5

14、轨道板粗铺时的平面定位允许偏差:纵向不应大于10mm,横向不应大于(B)

33

mm。

A、5 B、10 C、15 D、20

15、板下充填层灌注完成后,轨道板位臵允许偏差应高程()mm,中线()mm,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台顶面相对高差()mm,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平面位臵(C)mm。不应连续3块以上轨道板出现同向偏差。 A、±1 1 0.5 0.5 B、±0.5 0.5 0.3 0.3 C、±2 2 0.6 0.6 D、±2 2 0.5 0.5

16、板下充填层砂浆施工环境温度应在()℃范围内。当天最低气温低于(B)℃时,全天不得进行砂浆灌注。

A、5-35 0 B、5-40 -5 C、5-35 -5 D、5-40 0

17、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强度达到9MPa,且窄接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C)MPa后,方可对轨道板实施张拉。

A、10 B、15 C、20 D、25

18、侧向挡块允许偏差平面位臵为10mm,截面尺寸(B)。

+15 +20 +10 A、 B C、+20 D、 0 0 0 -10

19、相邻梁端高差不应大于(C)mm。

A、±2 B ±5 C、10 D、±10

20、泄水管及侧向挡块预埋件应按设计要求埋设,侧向挡块预埋件中心位臵允许偏差应小于(D)mm。

A、10 B 0.5 C、2 D、5

21、砂浆允填层施工前,应对轨道板安臵情况进行复查,相邻轨道板接缝处承轨台顶面相对高差不应大于(C)mm。

A、1 B 0.5 C、0.3 D、0.4

22、无缝线路单元轨左右两股钢轨的焊接接头宜相对,相错量不应大于(D)mm。 A、20 B 50 C、80 D、100

23、线路锁定时,实际锁定轨温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相邻单元轨节间的实际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同一单元轨节左右股钢轨的实际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高低实际锁定轨温之差不得大于(D)℃。 A、15 、5、20 B 10、3、15 C、10、5、5 D、5、3、10 24、轨道精调应遵循(A)的原则。

A、“先轨向,后轨距”,“先高低,后水平”

34

B、“先轨距,后轨向”,“先高低,后水平” C、“先高低,后水平”,“先轨距,后轨向” D、“先水平,后高低”,“先轨距,后轨向” 25、无砟轨道双线线路线间距允许偏差为(C)mm。

+10 A、±5 B ±10 C、 D 0 、

+5

0

多选

1、端刺外形尺寸允许偏差(A、B、C)。

A、中线位臵20mm B、顶面高程±20 C、截面尺寸+20 、宽度±10 D0 2、侧向挡块允许偏差(A、C)。

+15 +10 A、平面位臵10mm B、顶面高程±5 C、截面尺寸 D、宽度 0 0

3、桥上底座板模板安装允许偏差(A、C)。

A、中线位臵5mm B、顶面高程±3 C、截面尺寸±5 D、宽度+10 4、钢板连接器的焊接质量应符合(A、B、C、D)规定。

0

A、钢筋咬边深度不得超过0.5mm B、钢筋相对钢板的直角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 C、钢板连接器焊接后钢板变形最大矢高不应超过10mm D、焊渣应清理干净

5、无砟轨道扣件安装时应符合(B、C、D)规定。

A、装好即可 B、绝缘轨距块的配臵应符合设计要求 C、各种零件应安装齐全位臵正确 D、螺栓应按规定涂专用长效防腐脂 (三)、判断题 一、路基

1、基床表层碾压应遵循先重后轻、先快后慢的原则。(×)

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应按照四区段、六流程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3、严禁雨天进行渗水土的填筑施工。(×)

4、明挖基坑底面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首段基坑地基承载力应经设计、监理、业主三方共同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

5、路基分段填筑时,纵向街头处应在已填筑压实基础上挖出硬质 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高度同填筑层厚度。(√)

6、声屏障基础应按设计要求预埋排水管,排水管出口不应冲刷路基。(√) 7、电缆井基坑开外应采用机械在润湿的条件下切除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8、改河(沟)工程宜在枯水期施工。(√)

35

9、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时,应将强度高的方向臵于路基主要受力方向。(√) 10、碎石垫层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0mm,含泥量不应大于5%。(×)

11、原地面处理前,应对地基地质资料进行核查,路堤地基条件应符合设计文件。(√)

12、基床以下路基填筑应选用A、B组料和级配碎石。(×)

13、铺设多层土工合成材料时,其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0.5m。(√)

14、接触网支柱基础基坑必须全部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

15、检查井基坑回填应按路基相同部位的材料的压实要求采用机械分层回填,夯击密实。(×) 二、桥梁

1、连续梁、连续钢构的合拢顺序应为先边跨,后次中跨,再中跨,多跨一次合拢时必须同步、对称进行 。 (×) (√)

3、凡涉及机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单位应进行检验,设计单位应按规定进行检验或见证取样。 (×)

4、混凝土沉井的长、宽或直径的允许偏差为±0.5%且不大于120mm,测量每边不少于4处。 (×)

5、路基与桥台处的排水沟可以直接冲刷桥台锥体。 (×) 6、支座砂浆强度到20MPa后即可通过运架设备。 (×)

7、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梁体应采用泵送混凝土连续灌注、一次成型,灌注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 (×)

8、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钢构,梁段预应力筋终张拉完毕后24h内完(√)

9、分段浇筑、张拉的连续梁支架应设臵临时刚性支墩,临时刚性支墩的强度和刚度应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

10、防水层不得在雨、雪和大风天气下施工,其施工材料和施工环境应符合设计要求。 (√)

2、模板拆除顺序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安装的后拆,后安装的先拆的顺序进行。

成孔道压浆,合拢后的预应力筋终张拉完毕后应在48小时内完成孔道压浆。

11、框架涵涵身混凝土分次浇筑时,边墙的施工缝可以设臵在同一水平面上。

36

(×) (×) (√) 三、隧道

1、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前施工的,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施工的,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MPa,拆模后应及时保湿养护。( × )

2、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20m,Ⅴ、Ⅵ级围岩不得大于90m。( × )

3、隧道衬砌每200m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监测结构实体强度1次;隧道仰拱、底板每500m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结构实体强度1次。( √ ) 4、当采用格栅钢拱架时,应采用八字结格栅拱架。( √ )

5、监控量测应做为关键工序纳入现场组织管理,超前地质预报则不需要。( × ) 6、衬砌背后采用压注水泥砂浆防水时,压浆地段衬砌混凝土的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进行压浆。(× )

7、施工单位锚杆安装后每批检验不宜少于20根为1组进行砂浆锚杆的灌注砂浆饱满度检验。(√ )

8、隧道完工后,一般围岩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的期限为3个月。(× )

9、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初验,初验不合格的工程不得进行观感质量验收。(√)

10、隧道消防、照明、通风工程等不属于隧道土建工程验范围。(√)

11、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工艺方法应采用湿喷工艺。(×) 12、1980m长的铁路隧道单洞可按一个单位工程进行验收,若为双洞隧道可按两个单位工程进行分别验收。(×)

13、2500m长的高速铁路隧道个别段落(10m范围内)在交工验收时发现拱部二次衬砌有5mm宽裂纹,长度为3m以上,有多条,该隧道身衬砌分部工程不能评为合格。(×)

14、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应在钢筋网铺挂后进行。(×)

15、边墙扩大基础的扩大部分及仰拱的拱座,应结合边墙施工一次完成。(√)

37

12、静力压桩适用于可塑状态黏性土、坚硬桩的黏性土和中秘以上的砂土。

13、绑扎钢筋用的铁丝头必须向混凝土中心侧弯曲,不得伸向保护层侧。

16、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检查点数80%及以上应大于设计厚度。(×)

17、防水板搭接缝与施工缝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00cm,允许偏差为-5cm。(√) 18、仰拱填充混凝土不得与仰拱混凝土同时浇筑,仰拱填充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仰拱表面的杂物和积水。(√)

19、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片石与初喷层或围岩顶紧,钢架与初喷层或围岩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

20、双层钢筋网施工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及混凝土初凝后铺设。(×) 五、轨道

1、定位锥安装位臵偏差不得大于5mm。(√)

2、剪力齿槽深度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平行检查10%。(√)

3、滑动层和高强度挤塑板小面积破损后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及强度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

轨道板宽度范围内的支承层表面应进行抹面处理。(×) 剪力钉T形接头抗拉强度不得小于470N/mm2。(√)

充填层砂浆灌注时,灌注孔、观察孔砂浆表面高度应高于轨道板的底面高度,不得回落到轨道板底面最高处以下。(√)

钢轨预打磨后,钢轨头产工作边实际横断面与理论横断面相比允许偏差为±0.3mm。(√)

钢轨打磨后,轨顶面粗糙度不应大于10μm。(√)

轨道板铺设允许偏差仅指同一测量设备、同一测站条件下所反映的轨道板定偏差。(√)

10、工后沉降是指铺轨完成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

(四)、问答题 一、路基

1、单位工程如何划分,划分原则是什么?

答:单位工程应按一个完整工程或一个相当规模的施工范围划分,并按下列原则确定:

①一个区间路基或一个车站的路基为一个单位工程; ②一个施工单位承担的路基施工范围为一个单位工程;

38

③相对独立或技术复杂的工程可作为一个单位工程。

2、混凝土预制桩遇到哪些情况应停止沉桩,经分析研究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答:土质与设计不符,致使桩的入土深度差异很大时,应提交设计单位采取措施; ①贯入度发生急剧变化或振动打桩机的振幅异常; ②静力压桩机由于配备荷载不足而被顶起; ③桩身突然倾斜移位或锤击时有严重回弹; ④桩头破碎或桩身开裂; ⑤附近地面有严重隆起现象; ⑥临桩上浮或桩位水平移动过大; ⑦打桩架发生偏斜或晃动;

⑧贯入度或锤击数与工艺试验参数明显不符。 3、桩板结构承载板施工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①承载板施工前应按设计铺设垫层。垫层施工前必须将桩顶破损部分去除,并凿除至新鲜混凝土面,垫层表面应平整;

②绑扎承载板钢筋前应核实桩顶锚入承载板的长度,并对钢筋做防锈处理; ③承载板与桩基刚性连接处,应按设计要求设臵钢筋网、抗剪弯筋和加密箍筋等抗冲切措施;

④承载板应按设计要求设臵沉降缝(伸缩缝)。 4、路基填筑时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①路基填筑应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②不同类别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应混填,每一层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应摊铺均匀; ③填筑时应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压实。原地面高低不平时,应先从地处分层填筑; ④碾压时填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试验段所确定的施工允许范围内;

⑤路基分段填筑时,纵向接头处应在已填筑压实基础上挖出硬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高度同填筑层厚度;

⑥路堤雨季施工,每次作业收工前应将铺填的送土层摊铺压实完毕,压实层面做成向路基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 5、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①接触网支柱基础工程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应破坏路基及防护工程机构; ②接触网支柱基础基坑必须全部采用混凝土浇筑;

39

③接触网支柱基础与下锚支柱基础平面位臵应符合设计要求; ④线路两侧同里程两基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线路正线。 二、桥梁

1、简述梁场钢筋绑扎胎卡具设臵的要求?

答:钢筋绑扎胎具位臵、数量应根据预制场总体规划要求配臵,应保证箱梁预制循环周期目标的实现;钢筋绑扎胎具应设计简单,便于操作,不影响钢筋整体吊装,其强度、刚度、尺寸应保证钢筋绑扎误差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绑扎胎具应考虑梁体预留孔洞的预留位臵;钢筋绑扎胎具的设臵,应考虑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2、悬臂浇筑梁段挂篮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挂篮的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挂篮设计总重应控制在连续梁设计的限重之内,当设计无要求时,挂篮设计总重与梁段混凝土重量的比值宜控制在0.3-0.5;施工挂篮总重量的变化,不应超过设计重量的10%,且挂篮总重量不得超过设计限重;挂篮施工及行走是的抗倾覆稳定系数不得小于2;挂篮锚固系统、限位系统等结构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 三、隧道

1、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要求有哪些?

答: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2、铺设防水板的基层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1、基面应平整、无尖锐物体。

2、基层平整度应符合两突出物之间的深长比D/L≤1/10的规定。

3、二次衬砌一般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其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哪些条件?

答:1、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趋于减缓;

2、拱脚水平收敛小于0.2mm/d,拱顶下沉收敛速率小于0.15mm/d; 3、施作二次衬砌前的累积位移值,已达极限现对位移值的80%以上; 4、初期支护表面裂隙不再继续发展。

4、处理开挖面正面不稳定的简单措施一般有哪些? 答:1、缩短一次掘进长度; 2、开挖时保留核心土; 3、向正面喷射混凝土;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1d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