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复习学案

更新时间:2023-03-11 20: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师说》复习学案

高二语文组:段素娟

复习目标:

1、夯实基础,积累课文重要知识点。 2、梳理掌握“之”、“其”的意义和用法。 3、探究文本,挖掘写作素材 一、夯实基础

(一)名句默写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2.位卑则足羞, 。 3.孔子曰:“三人行, 。”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 , 如是而已。

5、_________ ,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 , 。 6、爱其子, , , 。 7、师者, 。

8、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 , , 。 (二)、重点词语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吾从而师之 ..5、今之众人 6、 而耻学于师 .

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2、郯子之徒 ...1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14、不拘于时,学于余 ....1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三)、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师道也 (3)吴从而师之

(4)师道之不传也久已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

2、道 (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策之不以其道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士大夫之族 10、君子不齿 ...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何可胜道也哉?

(7)道芷阳间行。 (8)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9)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2)会天大雨,道不通。 (四)、虚词 1、 郯子之徒 \\ 士大夫之族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

4、作《师说》以贻之。 ..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7、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8、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9、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10、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1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

1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1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

(五)、翻译句子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二、重点梳理 (一)、“之”的用法: 1、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动词,到;音节助词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动词,到 3、輮使之然也 (《劝学》) 代词 4、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词

5、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代词,我 6、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劝学》)指示代词,这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指示代词,这 8、古之学者必有师(《劝学》)结构助词,的 9、邻之厚,君之薄也。 用于主谓之间(《烛之武退秦师》)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宾语前置的标志11、宋何罪之有?(《公输》)宾语前置的标志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结构助词,的 13、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主谓之间,取独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主谓之间,取独15、不幸之甚 (《捕蛇者说》)补语的标志 1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定语后置的标志 1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定语后置的标志 (二)、“其”的用法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人称代词,他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人称代词,他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指示代词,那 4、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寡人之于国也》)指示代词,那 5、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代词,其中的 6、其一犬坐于前 (《狼》)代词,其中的

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反身代词,自己的 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反诘副词,难道

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代词,他们 语气副词,多么 10、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语气副词,表婉商,还是 1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语气副词,表期望,一定 12、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连词,表假设??

1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马说》)连词,表选择(两个“其”连用),“是??还是”

1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语气副词,表测度,大概

15、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舒缓语气,无实义

三、高考链接: 1、虚词 1)人非生而知之者 ( 09四川)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09上海) ..3)其皆出于此乎 ?(10山东) 4)作师说以贻之 (11江西) ..5)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11山东 ) 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1天津) ..2、默写 1)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述而》(11全国) 子曰:“三人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09安徽、08福建)

3)爱其子, ;于其身也, ,惑矣。(韩愈《师说》(08全国卷1) 六、虚词“其”用法总结 1、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们)”“它(们)”或“他们的”“它们的” 2)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或“我的” 3)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4)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可译为“其中的” 2、副词

1)表商量,可译为“还是” 2)表揣测,可译为“大概” 3)表期望或祈使,可译为“希望”或“一定”。 4)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5) 表感叹,多么 3、连词,常放在句首。 1)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2)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4、助词,调节音节,不译。

《师说》答案

二实词 道:(1)道路(2)途径、方法、措施 (3)风尚(4)道义(5)道理、规律 (6)动词,说(7)动词,取道(8)思想、主张、学说(9)引导、疏导 三、虚词 1、代词,这

2、主谓之间,不译

3、助词,的;代词,他们 4、目的连词,来;代词,他

5、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句末语气词,不译;表并列,不译。 6、连词,就

7、表假设,如果;代词,那些

8、介词,在;代词,他们;介词,比;连词,表递进,并且 9、介词,比

10、连词,表转折,却;介词,向。

11、??的原因;副词,表揣测,大概;介词,从

12、表判断,不译;表凭借,用来??的(凭借它来??的) 13、连词,用在对比句中,就??就

14、副词,却、竟然;副词,表感叹,多么 15、连词,表因果,就、那么

16、代词,它们;介词,被;介词,向 四、翻译

1、(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2、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3、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吧。

4、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的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5、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理解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1b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