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姓氏志

更新时间:2024-06-08 11: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溪姓氏志:张 一、溯源

张姓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祖挥,系黄帝第三妃彤鱼氏所生长子,总排行为第五子,本姓姬。黄帝在与蚩尤鏖战难以取胜时,挥观弧星,始制弓矢,得以远兵克敌,助帝灭蚩尤而“一统天下”,乃承帝赐姓长弓(两字相合,是为“张”字),官封弓正,嗣后封青阳(后称“清河郡”),子孙赐姓张氏。自此子孙相沿,迄今4000余年,这是张氏的最主要起源。

此外,春秋时,晋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后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之字以命氏。其他还有出自赐姓或他姓改姓。自史前至西周,张氏先民一直居住在清河一带古冀州大地上,过着聚族而居的渔猎生活。张氏世仕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除部分留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其中以迁居韩国的张氏影响较大,历代都有入朝为官。从而形成山西、河北、河南张氏。助汉灭秦破楚的张良乃清河八十世。汉代以后开始南移并向四方辐射。在向全国迁徙过程中形成很多名门望族。唐贞观时张姓有清河、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南阳、梁郡、沛郡、吴郡等七个郡望。唐中叶以后则发展至43个郡,有“百忍”、“金鉴”等堂号,为全国十大姓之一。至明嘉靖时,张氏已分布全国1113县中,覆盖率占全国总县数的93%。

张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华姓氏中,居于李、王之后的第三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7%。

二、入闽

张氏先民最先徙于闽(福建)者始于汉。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一支张氏带领男妇族人,过扬子江,分往衢县、抚州(江西属地)、福州、韶州(广东韶关)、汀州(福建长汀)、赣州等处;一支迁往建州(福建建瓯)。

西晋末,中原入闽者共有13姓,其中有张姓。东晋末年(420年),刘裕篡国,为南朝宋武帝,诏令琅琊王郎中令张讳毒杀东晋恭帝,张讳不忍无道而自殉节。子孙逃难入闽居晋江张林,肇儒林张氏。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带兵入闽。其中有分营将张虎(伯纪)、张龙,医士张光达,队正张来(采)、张本仪等随同。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张延鲁,讳叶,徙浙江绍兴,后经商迁入泉州,于唐光启二年(886年)迎请王潮义军驱逐贪暴的泉州太守廖彦若,唐廷任命王潮为泉州刺史,张延鲁家族受王礼遇,恩受司农卿。唐乾宁三年(896年)请命于晋江南岸屯垦,遂于湖澄(湖中)定居,为闽南监湖张氏入闽始祖。随王审知兄弟入闽的还有固始人张清溪、张睦等。张清溪任漳州剌史,肇基漳州。张睦任王府领榷货务(商贸长官),衍永泰。

宋端拱元年(988年),张孔阳自建昌府南城县(今江西南昌附近)入闽,任兴化府通判。南宋时,名相张浚因与岳飞锐意抗金,被贬泉州,其四世孙张济、张憬(灏)移居德化县半林乡猴墓坑;元泰定元年(1324年),张浚的裔孙张七十迁居漳平县高兴乡林口店,肇基创

业。南宋末,张九龄十九世孙张化孙迁福建上杭。

明初,张膺的十八世孙张亚山、张庆山兄弟,奉令屯田,从浙江平阳凤桥,分居永泰盘谷、丹坑。清设立福建水师旗营,入闽的官兵及其眷属中也有满族张姓。此外,有张充振从南京铁井栏迁福清龙田,年代不详。

三、肇安

张姓是较早迁入安溪的姓氏之一。唐末,张延鲁开基晋江湖中(今陈埭湖中)。其裔孙张尔翘(号连城,别号绎先),约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年)迁入小溪场(今安溪)蓝溪清家渡上乾(今属湖头)开基。这是最早进入安溪的一支张姓。北宋,张延鲁的十世孙张读从晋江迁入安溪繁衍。张读,字圣行,赐谥清孝,宋治平三年(1066年)出生于晋江,后由晋江入安溪,居永安里埔仞乡(后称曾子里,今属城厢镇员宅村),其子张满进后迁入萍州定居,后裔称天山派张氏。

北宋初,张孔阳的次子张德夫任泉州惠安县主簿,因官赃事累,隐晦逃入安溪县感化里福山庵边(即今湖一村),择地而居,繁衍生息。

元文宗年间(1328~1332年),一支张姓移居蓬莱岭美,至今已传二十五世。

明、清两朝,尚有其他张姓先后移居安溪境内。 四、繁衍及外迁

张姓迁入安溪后,不断选择适合生存和发展的居住地,开疆辟土,播迁各地,逐渐形成若干支系。

(一)张延鲁支系

1. 祥华小道张氏

约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张延鲁的裔孙张尔翘自晋江迁至小溪场蓝溪清家渡上乾(今属安溪县湖头镇)开基。其后裔张有夏(张氏后人俗呼“蓝溪公”)移居华山蓬岛居住(今祥华乡小道村)。这支张姓后来又迁到祥华乡祥华村八斗尾、岭兜等地繁衍。八斗尾张氏九世张茂林迁居县城西街。

祥华乡祥华村八斗尾张氏十三世张朝成移居温州,还有族人迁江西省兴国县;祥华村岭兜张氏十三世垅边派移玉山县,十五世张荫生移江西、十六世张主瑶迁同安,下路长房派十七世张光祐张明郎移江西,二十二世张泰春移台湾。小道村张人杰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迁江西省兴国县,张偶生迁同安马巷,六世张丹五、张奕宗迁沙县。

2. 祥华东坑张氏

一世祖张兴初,讳元,系张延鲁之裔孙,由德化县侯慕坑迁入还一里公卿(今祥华乡东坑村)。后裔繁衍昌盛,现定居该村张氏人口达2239人。

3. 魁斗尾溪张氏

溯其先祖亦出自张延鲁派下。先祖始迁入官桥镇芹石村,再迁县城东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张永在移居崇善里军墘乡(即魁斗镇尾溪村田中洋),成为该地张氏始祖。

(二)天山派张氏

其先祖亦溯自张延鲁,派下繁衍昌盛,人口众多,故单列介绍。

天山派张氏肇安始祖张读,由晋江入安溪,居永安里埔仞乡(今城厢镇员宅村)。张读生二子,长子张满进由曾子里先迁入崇信里芹藻洋,因当地地形狭窄,不宜生活居住,遂于宋乾道二年(1166年)移居新康里大坪天山之麓(今大坪乡萍州村),创建天山祖宇,被尊为萍州天山派张氏一世祖。

1. 萍州天山张氏

张满进迁入萍州后,传二子光祖、荣祖。张光祖外迁,张荣祖之后,自五世张志仁至九世张世宝、张子才、张子大等,有五世八人为贡士,发展成为名门望族。现萍州天山张氏共分三房派,均出自张满进的八世孙张仲元派下。张仲元生三子,长子张世宝传子张真养,后裔称长房。次子张子才传三代而止。三子张子大传子张天禹,张天禹又传两子,长子张添保,其后裔称为二房;次子张天寿,其后裔称为三房。自此,萍州天山张氏繁衍昌盛,子孙播迁,使天山成为本派系闽台等地张氏的发祥地。如今,定居萍州的张氏人口达5152人,分布在宫后、对格、碧溪等18个角落,又先后移居大坪乡的前洋、福美、香仑等村及县内多个乡镇。

萍州天山派张氏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分二批渡台,在台湾又分居繁衍,形成台北、淡水、义山、木栅、坪顶等分支,各支人丁兴旺。其后裔有四支迁浙江:一是张满进的八世孙张济举迁依仁里莲坑后,传至五世,有孟良、孟魁、孟进、孟静四兄弟,其中张孟良、张孟魁、张孟进均迁往浙江台州,现后裔繁衍兴盛。二是一支迁入浙江平阳县南湖乡横山村,现有人口800多人。三是城厢仙苑张氏始祖张宗臣的次子张汉馆、四子张汉一迁往浙江凤湾,张汉一病逝后,汉一之妻梁氏率子维明、维申、维佐到浙江凤湾投奔张汉馆,张维明后又迁居福鼎。四是龙涓玳堤三房派下张庆待、张庆寅迁往浙江温州,张辑如迁浙江苍南。天山派张氏在省内主要迁居同安、南安、福鼎。

2. 城厢仙苑张氏

约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张满进的十四世孙、天山张氏三房派下张宗臣,讳希第,谥扬斋,择居光德里仙苑美园(俗称仙苑大坪,属今城厢仙苑村),迄今近400年,历传十六世。

3. 湖头湖四张氏

张满进的七世孙张仕应之子张济举自萍州迁入依仁里莲坑(龙门美坑至官桥仁峰一带),十二世孙张孟静又从莲坑迁入湖四村。张孟静被尊为湖四村张氏一世祖。

4. 湖头草坂张氏

一世祖张建丁。相传其祖先由萍州迁居龙涓乡内灶村,后由天山派下二十四世张建丁徙居湖头镇草坂村。

5. 龙涓玳堤张氏

一世祖张元发,系大坪天山张氏三房十三世,与兄张元杰往石尾再转徙龙涓乡玳堤村玳堤。

6. 其他

在安溪同属天山派张氏张读派下的还有:

(1)城厢土楼张氏

据传为张读之裔,居住在城厢镇土楼村水仓后。有一支迁居于城厢镇砖文村墩头。

(2)湖头下东等张氏

湖头下东张氏出自张读,系与大坪天山张氏同宗。此外,湖头四角井、船巷居委会也有天山派张氏后裔。

(三)张九一支系

明宣德九年(1434年),抗金名将张浚之裔、张七十的四世孙张九一游猎至安溪县高桐地(今桃舟乡棠棣村),喜其山水清秀,便择地定居,创垂后世。其裔孙主要分布在安溪桃舟乡、长坑乡。

1. 桃舟棠棣张氏

棠棣村古地名“高桐地”,其地张氏尊张九一为一世祖。后裔又先后移居桃舟乡康随村、南坑村、桃舟村及长坑乡等地,宗支浩大,子孙兴盛。棠棣张氏十世张德善迁福州上西门,十三世张承恩迁江西,十四世张瑶璋迁尤溪,十五世张鸣谈、张鸣琛分别迁福宁、浦城。

2. 长坑祥泉张氏

祥泉古名祥磜。元末,张尾哥由棠棣分支迁入该村,被尊为一世祖。十七世承老、

承会、承杏移居沙县,现有人口1000多人。裔孙张日会等人移居江西铅山县,现有人口5000余人。

(四)张德夫支系

张孔阳的次子张德夫于宋初自惠安迁入安溪县感化里福山庵边(今湖头湖一村),择地而居,繁衍生息,子孙分居全县多个村落。

1. 湖头湖一张氏

尊张德夫为一世祖。张德夫生子义安,张义安又生两子,长妃乞、次妃兴。现定居该村张氏共300人。后裔迁居湖头镇登贤村白灰楼草坂、湖头镇高山村及长坑、蓝田、金谷、参内等地。

2. 湖头高山张氏

高山张氏为张德夫之裔,分两支。张义安的长子张妃乞又有二子,长子乔松,次子乔柏(移居漳平)。张乔松的四世孙张秉枝(又称秉机)迁居高山村翁后自然村肇基。张德夫的裔孙张秉道迁入高山村莲卿美自然村肇基。后裔张元辅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长乐。

3. 金谷河美张氏

张德夫之裔、张秉机的十世孙张允康自湖头镇高山村翁后移居金谷河内窗头(今河美村苍都),为河美张氏始祖。清朝时,有张士沿、张士浑等人迁马来西亚吉隆坡,张士榜等人迁新加坡,张章州等人移居台湾。

4. 蓝田尚忠张氏

张义安的次子张妃兴生子资仁(号应元,讳妈却),张资仁迁居还一里尚中(今蓝田乡尚忠村),成为一派。张资仁有三子,即子福、子禄、子寿。次子张子禄留居尚中,繁衍生息。

5. 长坑云一张氏

其村张氏始祖系尚忠村张资仁之长子张子福。

6. 参内参山张氏

始祖乃蓝田乡尚忠村张资仁之三子张子寿。

(五)湖头后溪张氏

后溪张氏先祖相传自广东迁入龙海,后由龙海海澄再衍湖头后溪,开基祖名讳失考。

现后溪村有张氏祖宇一座,但张氏人口多迁外乡,定居本村者寥寥无几。

1. 魁斗大岭张氏

一世祖张大会自湖头后溪迁入,已历二十余世。张氏聚居寨顶自然村。

2. 城厢玉田张氏

一世祖张世显,字滨竹,自湖头后溪迁入,已历传十五世,聚居地亦称“后溪”。

3. 城厢南英张氏

相传该支派与玉田村后溪张氏同宗,居本村大磜自然村。

(六)蓬莱岭美张氏

先祖于元朝中期文宗帝年间(1328~1332年)迁入蓬莱岭美,名讳不详,其五世祖称七八郎。

1. 蓬莱岭南张氏

先祖自蓬莱岭美迁入本村。

2. 凤城华新张氏

蓬莱岭美张氏五世祖七八郎的三子张直禄由岭美迁入蓝田乡下磜村华磜肇基,已传三十余世。

1994年4月,因蓝田水库动工建设,举族移居安溪县城北石格(民众俗称“蓝田街”),成立华新居委会。

3. 蓝田蓝二张氏

先祖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由蓝田乡下磜村华磜迁入本村溪美自然村。

(七)其他支系张氏

1. 龙涓鹤林张氏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长泰县瀛山进士张隆宗的五世孙张子遂、张子延兄弟因父之过,自长泰到安溪鹤林(今龙涓乡鹤林村)避难定居,开基创业,为鹤林张氏肇基始祖。后裔又移居龙涓乡灶坪村。

2. 城厢路英张氏

约于明建文二年(1400年),张洪荣自漳平迁入。现该村张氏主要聚居英格内、大崎等自然村。

3. 凤城下西张氏

凤城镇下西居委会后蒲巷张姓,先祖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因避丁逃荒自金门迁入。

4. 湖头美坂张氏

先祖张有 钅荣,号益逊,居南安梅岭。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自南安迁入湖头美坂岭兜。

5. 三峡移民张氏

2001年,因长江三峡水库建设的需要,张立夫随母卜美香1家4人,由重庆市奉节县新城乡袁梁村迁入城厢镇勤内村定居。2004年8月13日,张明贵、张廷文、张廷林等3户12人举家由重庆市万州区河口乡姜家村迁入城厢镇中标村定居。

第二节 分 布

据2004年12月安溪县人口资料统计,安溪张姓共29314人,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10位。其中,大坪乡张姓人口最多,达5825人;桃舟乡居二,为5236人;祥华乡居三,为4321人;蓬莱镇居四,为2960人。主要分布如下:

2004年12月安溪县张姓人口主要分布情况表

乡镇 人数

主 要 聚 居 地 及 其 人 数

凤城镇 2139

先声居7人,朝阳居86人,东岳居121人,凤明居36人,东北居123人,小东居51人,南街居104人,下西居41人,上西居132人,凤山居100人,祥云居9户44人,祥都居23人,北石居101人,华新居

1114人,龙湖居56人

城厢镇

1094

土楼村25人居寮内,南英村98人居大磜,仙苑村176人居大坪,玉田村252人居后溪,路英村520人居英格内、大崎、埔尾、纣田,雅兴村5人,中标村15人,勤内村3人

参内乡 43

参山村25人居岭边,大厝村5人,祜水村13人

魁斗镇 342

大岭村187人居寨顶,魁斗村53人居张厝、溪山,尾溪村102人居田中洋

蓬莱镇 2960

联盟村45人居张厝、邹厝,岭美村2054人居闪阳格、内洋、鸭厦、温坑、甲第、溪州、荣美、郁

子、大山、可卿、后乾;蓬莱居49人,福山村17人,岭南村795人居五房、大路顶、土垅墓

金谷镇 637

河美村326人居苍都,金谷村3人居溪墘,汤内村116人居汤港,元口村42人居源口,山岭村150人居山门、岭头

湖头镇

白濑乡 8

下镇村8人

剑斗镇 90

剑斗村89人居晏山,云溪村1人

桃舟乡 5236

桃舟村1388人居上洋、中洋、下洋、溪尾、郭村、田墩、大湖、小湖、鸟光、高汇、流垅、下炉、松林、碧边、内洋、顶洋,棠棣村1453人居祖厝洋、三坪、五斗、大栋兜、上阪、吾寮、石狮安、龟形仔、朵格、前格,南坑村1229人居溪坂、南坑、吾寮、石狮安、

产乾、破竹乾、庵后、格头、南坑头、若厝林、宫口、大湖、牛坪,康随村1100人居香林、上山、石碑路、南阪、润格、赤岭、格后;达新村66人居达新阪

福田乡 68

格后分场1人,石狮分场33人,郭埔分场4人,场前分场14人,坑仔口分场16人

祥华乡 4321

祥华村1095人居八斗美、岭兜,东坑村2333人居东坑、西岭兜,美西村4人,小道村889人居曲斗、产坂、小道、苏阳阪、竹林兜、福乾、汤堀、前阪、七町、纱帽石

蓝田乡 2380

尚忠村2073人居上张、交椅形、西坑、长邱尾,蓝二村300人居溪美,蓝一村6人,山内寨村1人

长坑乡 1269

祥泉村1080人,云一村139人居九桃格、美桥、官林、新溪;云集村50人

芦田乡 100

朝阳村100人居石笋安、吃水坝

龙涓乡 902

灶坪村330人居道地、菜塘、后溪坑、石崆寮、青坪洋,玳堤村45人居内洋,鹤林村517人居后林内社、外社、石登,安美村10人

西坪镇 120

上尧村120人居欧仓、湖珍

大坪乡

5825

萍州村5152人居宫后、对格、半月、碧溪、茂林、对美乾、土楼口、溪埔、虎山、长安埔、弯门、新楼、世富、和尚美、江头岭、寮下、田地、后赤;香仑村218人居寮仔;前洋村197人居产乾美,福美村258人居苦山、白花洋、狮子仑,南山

龙门镇 38

光孝村10人居樟兜,桂瑶村2人居虎岫尾,龙山村26人居长垅

官桥镇 34

官郁村24人居郁美,官桥居1人,芹石村23人居芹石,赤岭村10人

湖上乡 2

湖上村2人

第三节 族谱 昭穆

安溪张氏宗支繁多,源远流长,历代均重视修谱,但有不少毁于战乱及天灾,也有很多保存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近现代不少支系进行重修,使得一支支张氏家族史能承上启下。

1. 《天山张氏族谱》

大坪乡萍州天山派张氏族谱。历史以来多次修谱。古谱在张志仁以前毁于兵火。宋淳祐四年

(1244年),张员宗拾煨烬之末修成。明洪武八年(1375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四次修编。1997年再修。其字辈排序为:

元宋汉庆卿允孟,启先延永建乃家,孙子贻谋以克世,君卿侯伯大其宗。

孝友承前德,和亲笃本根。

2. 《桐地张氏族谱》

桃舟乡棠棣村张氏族谱。始修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

民国18年

(1929年)、1999年10月三次续修。字辈排序为:

九千勋勉仲,宁洪森宣,素天永世,凤鸣朝阳,敬承佑启,光裕咸亨,克昌厥后,

派衍云礽,龙麟际会。

3. 《祥泉张氏族谱》

长坑乡祥泉村张氏族谱。始修无考,清乾隆八年(1743年)、民国36年(1947年)两次续修。字辈排序为:

新建鸿基长发其祥,报功念德永绍家风。奇昌志道锡承佑启,延尔孙子清河流远。

洞山瓞绵义培仁亿万斯年。

4. 《岭美张氏族谱》

蓬莱镇岭美张氏族谱。首修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光绪三年

(1877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民国25年(1936年)四次续修,1996年六修。自十五世起昭穆:

讳行:钟绚标炳培,锡洪梓焜增,铭济挂煌均,镛淑树煇垣。

字行:君克念兹典,修齐延世芳,平治垂金鉴,昭明载玉书。

5. 《华磜张氏族谱》

凤城镇华新居委会张氏族谱。始修不详,民国35年(1947年)续修,1993年重修。

二十五世起讳行: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三十三世起讳行:孝悌忠信,敦厚温良。

二十五世起字行:新建鸿基,长发其祥。克昌厥后,派衍云礽,垂裕孙谋,丕承祖德。

6. 《登贤张氏族谱》

湖头镇登贤村张氏族谱。始修不详,1997年秋重修,昭穆与萍州天山派张氏同。

7. 《小道华地张氏族谱》

祥华乡小道村、祥华村岭兜及八斗尾张氏族谱。始修不详,清康熙五十四年至五十九年(1715~1720年)、民国9年(1920年)两次续修,1999年至2001年第四次编纂,共十二卷,由原安溪县县长张九龙题字。自二十二世起昭穆:

讳行:登科及第诗礼传家,英贤继起瓜瓞荣华。宁馨硕德志先辉映,丕振前模作述重光。

字行:新建鸿基长发其祥,克昌厥后派衍云礽,盛世恩成维文秉耀,艺苑经伦奕代珪璋。

8. 《玉田后溪张氏族谱》

城厢镇玉田张氏族谱。历代修纂未详。字行为:

我法惟德汝,玉斗正中联。宗祖丕基在,克绍乃为贤。

9. 《路英张氏族谱》

城厢镇路英村张氏族谱。历代修纂不详。字辈排序为:

洪妈发定功,仕代君维际,其公昌贤良。允协于克正,文章赐公侯。

10. 《梅岭张氏三山派族谱》

湖头美坂张氏族谱,始修不详,民国18年(1929年)续修,1996年重修。

名行:廷元,维有鸿肇土,基钟尔世植,德尚克念绍。丕振承家业,垂绅立朝端。

字行:茂泽尧前,芳声裕远。惟善以为宝,孙子乃永昌。

11. 《鹤林开基前厝谱》

龙涓乡鹤林村张氏族谱。始修不详,现存谱牒为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修纂,字辈排序为:

克公贻孙,礼启贤弘。新建宏基,长发其祥。

12. 《尾溪张氏族谱》

魁斗镇尾溪村张氏族谱。始修不详,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续修,民国13年(1924年)重修。字辈排序为:

福侯春尚,仲乾亨世,廷配朝为,金玉满荣,和万益进。

13. 《福山河内分派张氏族谱》

金谷镇河美村张氏族谱。始修无考,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字辈排序为:

秉乾弘宗,君廷荣华,应汝士文,章光廊庙,诗礼传家,俾炽而昌,长发其祥。 第四节 宗 祠

1. 安溪张氏攸跻堂

位于湖头镇后溪村。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1996年重修。由安溪张氏各房联宗合建,又称安溪张氏联宗祠。

2. 清溪张氏家庙

位于泉州承天巷。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安溪张氏二十二房宗亲集资合建。

3. 萍州天山张氏家庙

大坪乡萍州天山派张氏宗祠。位于大坪天山下。由一世祖张满进始建,为二进结构。明崇祯十年(1637年)重建,将屋基加高3丈。清顺治八年(1651年)再次修建。后因年久失修于1969年倒塌。1986年经海内外张氏宗亲倡议,按旧基体形风貌特点进行重建,门面及主体改用石材。1999年新建两边护厝,条石墙体,钢筋水泥结构。天山张氏家庙据称是“田螺形”,厢内龛后正中有一长方形湿地,且与豪边界线分明,长年如此,人称“田螺含露”;天井中长年有一泉水,人称“田螺吐珠”,堪称奇观。家庙坐乾向巽兼亥巳,二进五开间双护厝,天井水出乙,大埕水出甲,大水口出丁,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门联:“风度犹存唐相国;家声特绍宋名臣。”其他楹联有:“直讲家声仍旧;儒林甲第方新”、“士农工商各执一艺,便是祖宗肖子;仁义礼智能充四端,方成天地完人”、“庙依乾立极,天作高山覆载厚;祖以孝传家,世昭圣训书诗长”、“儒院俦师兴国计;林园桃李栋梁材”、“人心知水源木本;庙貌报祖德宗功”。

4. 桃舟棠棣张氏宗祠

位于桃舟乡棠棣村,共有三座。一世祖祠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由张九一始建,称“元亨堂”,坐癸向丁。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被贼寇烧毁。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重建,改名为“时恩堂”。崇祯十六年(1643年)又因匪患被烧毁。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再建。1986年集资重修。2003年12月因电炉失火全部焚毁。现正重新筹建。楹联:“广汉家声关中世泽,曲江风度燕国文章”;“由桂林而高兴而桐地一脉相承开基绪,自元末而明初而清时四朝经历永千年”。二世张千一建(西祖)“后门堂”,张千五建(东祖)“石阶堂”。后门堂楹联:“后基布叶,自是前光克迪;门庭广大,依然尽世高风。”石阶堂楹联:“石似宏钟闻声名,胜迹千古;阶培芳桂茂荣香,腾达四方。”

5. 长坑祥泉张氏祖祠

又名弓形祖祠,位于长坑乡祥泉村瓦坪头。始建不详。土木结构,坐西北朝东南,一字形建筑,一进五开间,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楹联:“祥磜奠鸿基,沿流溯源支派原分洞地;弓形垂燕翼,荣宗显祖功名宜占巍科”、“弓必学箕冶必学裘,远大规模垂祥磜;形如在左声如在右,绵延德泽振清河”等。

6. 蓬莱岭美张氏祖宇

位于蓬莱镇岭美村,共有两座,分别称“田中祖宇”与“文斗祖宇”。

田中祖宇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坐庚向甲,名为“正宇堂”,连四护厝。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2002年筹资45万元翻建。宗祠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楹联“田播朱华风雅颂;中朝笔架品清扬”、“田本千秋金鉴曲江相;中承百忍家风九世堂”、“田润后昆,凤起龙腾开玉局;中流砥柱,天高地迥展鹏程”、“七侯汤汉唐三相;万选青钱宋二铭”。

文斗祖宇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历代有修建。宗祠坐西朝东,土石木结构,大厝式建筑,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楹联:“文林竞发孙支秀;斗室崇高祖德长”、“文螺献瑞,翠岭朝阳新气象;斗宿呈祥,曲江夜月旧景观”、“文昌聚秀,奕世传芳光祖德;斗山育贤,福泽绵长荣宗支”、“文采辉煌,荟萃群英传史实;斗星灿烂,簪缨世代庆丰年”。

7. 龙涓鹤林张氏宗祠

位于龙涓乡鹤林村。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占地面积232.8平方米。楹联:“系出瀛山,溯清河而衍派;祥徽林鹤,倚大斗以开基”、“派出瀛山,祖泽孙谋深似海;灵钟大斗,蟠龙虎踞势何雄”。

8. 下西金门张氏祖祠

位于凤城镇下西街。始建于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年),民国29年(1940年)因大厅受火灾重建,1957年下大厅倒塌至今未建。

9. 魁斗大岭张氏岱屏堂

魁斗镇大岭寨顶张氏祖祠。始建不详,2000年重修。为二进大厝,共十三间。

10. 祥华小道凤岛张氏祖祠

祥华乡小道张氏祖祠,于1987年重修。

11. 祥华村张氏宗祠

共在两座。八斗尾张氏祖祠位于祥华乡祥华村八斗美自然村,又名“东木祖宇”,

明洪武五年

(1372年)始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87平方米,历代均有重修。楹联:“东序昭,西序穆,昭穆维伦华地文明永耀;木有本,水有源,本源可溯清河世泽长新。”岭兜祖祠位于祥华村岭兜自然村,亦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土木结构,坐辛向乙兼戌辰,历代有重修,1998年再修并立祖宗神位,建筑面积594平方米。

12. 祥华东坑华美山张氏祖宇

位于祥华乡东坑村。始建未详。后于民国34年(1945年)和2000年两次重修。坐北朝南,土石木结构,悬山屋顶,一进五开间,有围墙、阳庭,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楹联:“华峰崇颍盈门锦;美德传扬奕世良”、“华山并耸,兰香桂馥增景福;美地丕荣,梅志松姿毓人龙”等。

13. 金谷河内张氏祖祠

共两座。一世祖祠“银堤坂”,形称“田螺吐盖”,坐未向丑兼坤艮。二世祖祠“金堤堂”,坐坤向艮兼未丑。2001年集资16万元重修,占地1052平方米。门联“金门更美昭光泽;堤宇重光焕后昆”。龛联“金鉴千秋以义以德盛;堤延万世惟耕惟读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1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