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重金属十二五规划2012.1.4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7 20: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报批稿)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 2011年11月

1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重金属污染现状 ................................................................................. 1

1.1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 .................................................................. 1

1.2 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现状 .............................................................. 6 1.3 燃煤中的重金属污染 ................................................................ 14 1.4 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估 ................................................................ 15 1.5 社会经济情况 ............................................................................ 18 1.6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9 第二章 总 则 ............................................................................................... 21

2.1规划依据 .................................................................................... 21 2.2 规划范围 .................................................................................... 22 第三章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规划目标 .................................................. 33

3.1指导思想 .................................................................................... 33 3.2 基本原则 .................................................................................... 33 3.3 总体思路 .................................................................................... 34 3.4 规划目标 .................................................................................... 34 第四章 规划重点任务 ................................................................................... 36

4.1 统筹规划,分期分区防控 ........................................................ 36

4.2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清洁生产审核 ................................ 37 4.3 标本兼治,严格污染源监管 .................................................... 38 4.4 加大对工矿区历史遗留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 ........................ 40 4.5 逐步开展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试点示范 ................................ 40 4.6 提升重点污染区民生保障水平 ................................................ 41 4.7 加强重金属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 42 第五章 规划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 .............................................................. 43

5.1 项目设计 .................................................................................... 43 5.2 规划重点项目 ............................................................................ 44 第六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44

6.1 法制保障 .................................................................................... 44

6.2 组织保障 .................................................................................... 45 6.3科技保障 .................................................................................... 46 6.4 资金保障 .................................................................................... 47 6.5 社会保障 .................................................................................... 48 6.6 开展跟踪评估,进行动态调整 ................................................ 49

2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附表 规划项目表 ......................................................................................... 50 附表1 污染源综合整治类规划项目表(技术示范类)............................ 50 附表2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 ....... 51 附表3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历史遗留解决试点项目) ... 56 附表4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民生应急保障项目) ........... 57 附表5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产业淘汰退出类项目) ....... 58 附表6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监管能力建设类规划项目) 60 附表7 重点企业名录 .................................................................................. 63 附图

附图1 规划重点单元及对应防控元素图 附图2贵州省重金属重点防控企业分布图 附图3 贵州省铅锌矿开采及冶炼企业分布图 附图4 贵州省锰矿采选及冶炼企业分布图 附图5 贵州省锑矿采选及冶炼企业分布图 附图6 贵州省金矿采选及冶炼企业分布图

3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 重金属污染现状

贵州省地处内陆高原亚热带山区,是“两江”(长江和珠江)上游的重要屏障,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矿种多,储量大,素有矿产资源大省之称。汞、铝、磷、煤、锑等矿种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其中汞矿资源居全国之首,煤炭资源居全国第五位,为江南储量之首,保有储量为江南九省之总和。此外,近年发展起来的有较大地质远景储量的还有黄金等。

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是贵州省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来源,表现为涉及的重金属元素多、污染范围广、环境影响程度大等特点,另外部分矿产品位较低,伴生矿的开发较为普遍,因矿山开发造成了水、大气、土壤、农作物的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除了资源开发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外,工业生产三废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的重金属已经成为贵州省的另一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根据贵州省涉重金属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状况,目前贵州省汞、铅-锌-镉、锑、铊、锰、砷等重金属(类重金属)污染较为突出和典型。从污染来源来看,贵州省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二是工业企业重金属排放污染。 1.1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 1.1.1 汞污染

贵州省位于全球环太平洋汞矿化带中,境内分布着大量的汞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汞工业基地,汞矿开采、冶炼历史悠久,大规模的汞矿山活动长达630 年,迄今已开采有12个大型或超大型的汞矿。20世纪

1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的关注和对汞的毒性及危害的深入认识,世界各行业中汞的需求量日趋减少,导致各国汞矿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活动陆续停止。至2004年,大型汞矿山已经全部停产、闭坑。虽然目前大规模的矿山开采活动已经停止,但是汞矿开采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

一是尾矿和废渣污染。如万山汞矿,从1949至此后的半个世纪,万山汞矿共排放1.26 亿t的废渣和202亿m3的含汞废气;黔北务川大坪矿区,共计向环境中排放含汞废水2100万t,通过“三废”途径排放到环境中的金属汞总量约185t。这些废渣、废气直接污染了临近的生态系统,此外,尾矿和废渣还将继续向环境释放汞,成为二次污染源。调查研究已发现,汞矿邻近的农田生产的作物汞含量明显增加,直接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二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如务川大坪矿区森林覆盖率自建矿初期的85%下降到现在的13.2%,境内矿区水土流失严重,矿区水土流失面积21.7 km2,土壤侵蚀数高达2000—3000t/ km2〃a;万山特区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213.2km2,在12.5 km2的矿区范围内,汞冶炼废渣堆积体达20万m3以上的就有8处,且海拔均在800米左右,每遇大雨或暴雨,近500m的落差使大量的含汞废水、废渣、废石进入河道,下溪河、敖寨河因废汞渣冲入堵塞河道,河水被污染,河堤被毁,龙江水库、黄道河因污染丧失了基本功能,下溪河、敖寨河、黄道河沿河两岸村民因汞污染已丧失了基本生存条件。且业已采空的地下矿洞留下了极大的环境和地质灾害隐患。

三是人体健康影响。据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万山特区疾控中心的调查,目前万山特区至少已有200余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汞中毒症状,这还不包括已经去世以及未显现出明显症状的潜在患者;万山汞矿污染区的居民尿汞平均含量超标3.5倍,头发含汞平均超标2.59倍,汞

2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中毒患病发病率达4.3~5.8%,矿区人均寿命仅为58.4岁,汞暴露人群平均寿命为52.5岁,远远低于全省的人均寿命水平65.3岁。遵义医学院早已把务川汞矿区及县城列入癌症、结石病多发区。 1.1.2铅-锌-镉污染

贵州省铅锌矿资源丰富,黔西北铅锌矿带水城——赫章矿带是贵州铅锌的主要产地,铅锌矿主要集中在毕节地区境内的赫章县、威宁县、纳雍县、毕节市和六盘水市的钟山区和水城县。丰富的矿产资源造就了曾经大规模的土法炼锌,大规模的土法炼锌生产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达到高峰。由于“土法炼锌”资源利用率低,能源破坏严重,污染危害大,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根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自1996年起,各地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土法炼锌取缔工作,1998-1999年,基本取缔了土锌炉,此后,减轻了对环境大气的污染,但土法炼锌遗留下来的大量废渣随意倾倒和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依然存在。

目前,毕节地区炼锌废渣分布于3县1市的35个乡镇、168个村民组。全地区炼锌废渣总量为1210.72万t。废渣总占地面积为1133.5万m2;六盘水市土法炼锌废渣累计841.5万t,占地面积达126.12万m2,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市钟山区和水城县的18个乡(镇、办),其中钟山区大湾镇是六盘水市土法炼锌废渣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有炼锌废渣436.7万t,占地面积50.26万 m2,其次是钟山区汪家寨镇,有炼锌废渣134.7万t,占地面积15.33万m2。而产生的废渣则受常年大气降水的浸蚀和冲刷,污染水体和土壤,其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很难消失,并通过食物链直接危害人体,是一种长期持续的危害。根据炼锌区监测结果:受土法炼锌废渣污染的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对照点,土壤的铅、镉、铜、锌不同程度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土法炼锌废渣对周边的土镶和农作物已产生一定的

3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污染。如赫章县妈姑镇新关寨土法炼锌区附近土壤中重金属有不同程度的积累,Zn达到162.23~877.88mg/kg,Pb为37.24~305.56mg/kg,Cd为0.50~16.43mg/kg,大大超过了当地的土壤背景值。凡是在炼锌集中区的地表水,其水质基本都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污染主要是以铅、锌、镉为特征污染物,铅的污染尤为突出。经过日积月累,各炼锌点的河床均有不同程度的抬高,造成暴雨季节,淤塞的河道行洪困难。 1.1.3 铊污染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回龙镇,滥木厂发育有独立铊矿床,也是煤矿、汞砷矿富集地区,开采煤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该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发现有400余人铊中毒,是铊污染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对该区域铊水环境中铊研究表明,滥木厂研究区水体中铊的富集具有潜在的环境危害,富铊的溪流水通过农业灌溉途径会造成铊的进一步扩散,从而导致农业土壤的铊污染,值得高度关注;对该区域铊在土壤环境、农作物中含量及形态的研究表明,贵州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化区土壤中的铊十分富集,土壤中铊的生物有效性形态含14~124mg/kg,占土壤中铊的环境总量(21~282mg/kg)的60%~70%,农作物甘蓝卷心菜中的含量高达120~495mg/kg。 1.1.4 锑污染

贵州是全国锑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自清代发现锑矿以来,通过不断勘查与研究证实,贵州锑矿产出条件良好,资源丰富,大中型矿床集中,矿石单一,易选易炼,利于开发。全省锑矿主要分布于黔西南、黔南、黔东南等地区的20余个县市,资源储量集中于晴隆大厂与独山半坡两地,这两处产地也是贵州最著名的锑矿产区,其次在榕江县、三都县、雷山县、罗甸县、赫章县等地也有较多储量。

4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独山县和三都县两县的锑矿开采历史悠久,大规模的开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要是不规范的个体和民营企业的大量涌入,在创造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锑矿开采区的生态破坏和污染,直接危及锑矿开发径流区支流及都柳江水体质量。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了矿业秩序的整顿,使矿业活动逐渐规范,因市场的原因许多涉锑企业已自然淘汰,生存下来的企业环境意识逐步提高,环境监督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然而,遗留至今的众多无主矿洞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矿井水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目前仍有大量多年开采形成的废弃矿洞,长期有矿井水排出,并有沉积的大量废渣,长期堆放山沟两岸,加之无任何环保设施,无组织随意堆放,一逢雨季,锑随缝隙流和冲刷废渣的雨水进入河流中,使河流水质和沉积物受到污染。

据调查,独山县多年开采形成的废弃梯矿洞有104个,主要集中在城关镇半坡、巴年和水岩乡维寨等三座矿山。目前,只有贵州东峰集团公司的城关镇半坡矿山仍在开采,其他两座矿山资源已枯竭,没有采矿活动;三都县境内锑矿山有多年开采形成的废弃矿洞共203个,占总矿洞92.7%,合法的普查探矿洞16个,占总矿洞的7.3%。废弃矿洞渣量占总渣量的96%。

贵州省部分历史遗留废渣堆存详细情况见表1-1所示。

表1-1 部分历史遗留废渣堆存情况表 矿 区 万山矿区 务川矿区 黔西北铅锌矿区 滥木厂矿区 独山半坡矿区 开采历史 630年 300年 300年 60年 100年 堆存量(万吨) 占地面积(万㎡) 12600 832 1647.42 -- 600 -- -- 1259.62 100 -- 主要污染元素 汞,砷 汞,砷 铅,镉,锌 铊,汞,砷 锑,砷 5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1.2 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现状

1.2.1 分地区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情况

根据2007年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全省涉一类重金属企业220家,外排重金属汞、铅、镉、铬、锌和类金属砷污染物的企业共有135家,其中,外排含汞污染物的企业有27家、含铅企业80家、含铬企业46家、含镉企业67家,含砷企业65家,各市(州、地)涉重企业数见图1-1。废水产生量3706.74万吨/年,各市(州、地)污染物产、排情况详见表1-2。含重金属危险废物产生量、排放量及处臵情况详见表1-3。

605040图1-1 各地区涉及重金属企业数各市(州、地)涉重企业情况图 30 20100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地区毕节地区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 6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表1-2 2007年贵州省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情况 涉及重金属企废水产业数量(个) 生量(万吨/年) 34 16 17 14 29 41 19 24 26 220 1375.42 41.26 787.31 327.94 79.42 82.75 297.38 125.19 590.07 3706.74 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千克/年) 产生量 汞 1.44 35.16 233.58 4.66 1.26 0.09 8.67 0.37 28.88 314.11 镉 2.96 5933.61 2.60 1.28 0.83 1568.96 28.56 2115.82 4.67 9659.29 铬 4245.28 0.00 590.45 3257.73 217.11 0.16 15.93 114.49 0.42 8441.58 铅 455.98 5219.22 41.82 59.55 766.31 3572.67 468.01 1869.53 156.32 12609.40 砷 3719.08 2291.24 10085.36 12373.96 1.58 3031.47 606.33 1749.65 358920.64 废水排放量(万吨/年) 1164.09 18.46 389.49 176.3 13.35 13.89 218.87 64.76 218.37 汞 0.92 16.06 1.30 1.85 0.00 0.00 0.52 0.20 12.97 33.83 排放量 镉 0.49 7.85 0.16 0.53 0.08 90.27 0.66 30.54 3.46 134.04 铬 92.83 0.00 7.98 28.62 26.20 0.00 0.53 92.64 0.42 249.22 铅 37.62 105.51 2.60 24.20 3.93 114.32 21.03 65.06 105.65 479.92 砷 27.61 52.97 11.77 53.23 0.00 94.93 29.03 61.60 249.27 580.41 地市 贵阳市 六盘水市 遵义市 安顺市 铜仁地区 毕节地区 黔西南州 黔东南州 黔南州 合计 392779.31 2277.58 注:数据来源于2007年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

7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由表1-2可知: 2007年贵州省工业废水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产生量分别为:砷392779.31kg;铬8441.58kg;铅12609.40kg;镉9659.29kg;汞314.11kg。汞产生量集中在遵义市,占全省的74.4%,砷、铬产生量集中在黔南州、贵阳市,分别占全省的91.4%与50.3%,铅、镉集中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分别占全省的41.4%与28.3%。全州省工业废水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砷580.41kg;铬249.22kg;铅479.92kg;镉134.04kg;汞33.83kg。砷排放以黔南州最多,占全省排放总量的42.9%;汞排放主要集中在六盘水市和黔南州,分别占全省汞排放总量的47.5%和38.3%;镉排放以毕节地区最多,占全市镉排放总量的67.3%;铬排放以贵阳市和黔东南州较高,分别占全市铬排放总量的37.2%和37.1%;铅排放以毕节地区、黔南州和六盘水市较高,分别占全省铅排放总量的23.8%、22.0%和21.98%。

表1-3 含重金属危险废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产生量(吨/年) 地市 涉及重金属企业数量(个) 9 35 22 4 22 6 15 14 14 141 含汞、镉、铬、铅、砷的危险废物 32811.89 205.668 1028.839 3.17 41088.28 2142.55 3146.771 57424.53 173.195 138024.893 综合利用 32805.62 69.308 1028.439 0 29010.47 413.55 3146.771 21086.41 147.436 87708.01 处置情况(吨/年) 处置量 1.5 0 0.4 0 6794.4 0 0 33642.53 4.729 40443.56 排放量 0 0 0 0 0 0 0 2 0 2 贮存量 4.766 136.36 0 3.17 5283.41 1729 0 2693.59 21.03 9871.326 贵阳市 六盘水市 遵义市 安顺市 铜仁地区 毕节地区 黔西南州 黔东南州 黔南州 合计 注:数据来源于2007年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 由表1-3可见知,含重金属危险废物产生量138024.89t,主要

8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集中在贵阳市,铜仁地区,黔东南州,分别占全省的23.8%,29.8%和41.6%。全省含重金属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87708.0t,处臵量40443.5t,排放量2t,贮存量9871.3t,其中贵阳市,铜仁地区,黔东南州的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9.98%,70.61%,36.72%;铜仁地区和黔东南州的处臵率分别为16.54%,58.59%。

全省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削减率分别为:砷99.26%、总铬97.81%、铬97.81%、铅91.75%、镉83.45%、汞36.11%,详见表1-4。

表1-4 贵州省各地区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物削减率及产排量比例

污染物 贵阳市 六盘水市 遵义市 安顺市 铜仁地区 黔西南州 毕节地区 黔东南州 黔南州 1.58 0 3031.66 94.94 96.87 0.16 0 100.00 3572.67 114.32 96.80 1568.96 90.27 94.25 0.09 0 全省 产生量 3719.08 2307.68 10085.36 12373.96 砷(千克) 排放量 27.61 削减率 99.26 产生量 4245.28 铬(千克) 排放量 92.83 削减率 97.81 59.94 97.40 0 0 / 11.77 53.23 606.33 1762.34 390212.02 424100.01 29.03 95.21 15.93 0.53 96.67 74.29 95.78 114.49 92.64 19.08 333.65 99.91 0.42 0.42 0.00 684.46 99.84 8441.57 249.22 97.05 12616.47 479.92 96.20 9659.42 134.04 98.61 314.12 33.82 89.23 99.88 99.57 100.00 590.45 3257.73 217.11 7.98 28.62 26.2 87.93 766.31 3.93 99.49 0.83 0.08 90.36 1.26 0 98.65 99.12 41.82 2.6 59.55 24.2 产生量 455.98 5219.22 铅(千克) 排放量 37.62 削减率 91.75 产生量 镉(千克) 排放量 2.96 0.49 105.51 97.98 5933.61 7.85 99.87 35.16 16.06 54.32 468.01 1876.59 156.32 21.03 95.51 28.56 0.66 97.69 8.67 0.52 94.00 65.06 96.53 2115.95 30.54 98.56 0.38 0.2 47.37 105.65 32.41 4.67 3.46 25.91 28.88 12.97 55.09 93.78 59.36 2.6 0.16 1.28 0.53 削减率 83.45 产生量 汞(千克) 排放量 1.44 0.92 93.85 58.59 233.58 1.3 4.66 1.85 削减率 36.11 99.44 60.30 100.00 100.00 1.1.2 分行业污染物排放状况

根据2007年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全省重金属污染物主要由

9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贡献。其中:

汞污染重点行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废水中汞产生量分别占产生总量的75.3%,14.7%,10%,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6.6%,56%,37.3%。

镉污染重点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废水中镉产生量占产生总量的99.9%,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97%。

铬污染重点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废水中铬产生量分别占产生总量的34.1%,20.2%,17.5%和11.9%,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8.6%,10.1%,5.3%和20.8%。

铅污染重点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废水中铅产生量分别占产生总量的79.2%,8.8%,8.5%,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3%,0.02%,37.7%。

砷污染重点行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废水中砷产生量分别占产生总量的98.4%,1.4%,0.2%,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18%,19.8%,61.5%。

各涉重行业概况见表1-5、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详见

10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表1-6、含重金属危险废物状况详见表1-7。

表1-5 贵州省涉重行业概况

(单位:100万元) 行业名称 煤炭开采和选洗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 及其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 电子设备制造业 151 0.94 30.18 10.46 44.73 30.51 3.28 2.39 1 173 210 103 0.01 5.56 6.23 3.57 0.94 313.02 364.09 177.54 0.18 79.07 87.86 55.95 1.11 0.84 0.08 0.08 规模以上企业数(个) 617 38 47 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万人) 21.02 0.31 0.5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353.76 6.66 2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29.66 3.57 7.18 主营利税利润业务总额 总额 收入 494.73 340.06 96.24 52.46 资产合计 6.32 34.82 7.1 20.57 2.28 5.5 1.53 5.03 508.09 324.12 24.34 10.58 241.4 359.62 8.61 -7.55 254.33 162.4 -1.78 -7.63 注:数据来源?贵州统计年鉴?2009年

11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表1-6 各行业重金属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状况表

行业名称 行业工业产值 (万元) 废水产 生量 (万t/a) 361.94 27.26 2495.73 0.45 55.98 245.11 33.23 64.29 19.57 332.07 8.69 60.03 2.4 3706.75 31 0 236 0 0 46 0 0 0 0 0 0 0 314 6 0 1 0 0 9651 0 0 0 0 0 0 0 9659 0 1 0 0 314 41 1705 213 2881 1474 811 1002 0 8442 1066 1 1105 0 1 9989 2 1 0 0 28 423 0 654 18 汞 镉 铬 铅 砷 产生量 废水排 放量 (万t/a) 203.97 14.25 13 0 2 0 0 19 0 0 0 0 0 0 0 3 0 0 0 0 130 0 0 0 0 0 0 0 134 0 1 0 0 114 6 25 2 21 13 15 52 0 249 181 0 0 0 0 275 2 1 0 0 2 18 0 480 421 5 123 0 0 136 0 0 0 0 0 0 0 684 汞 镉 铬 铅 砷 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物(kg/a) 排放量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合计 76485 376698 2414362 910408 3175674 1980689 298174 283585 167553 1715003 429797 133029 26409 11987865 417287 1571.87 0 0 6141 0 0 0 0 0 0 0 0.45 9.39 74.1 30.62 51.39 19.57 241.47 7.67 50.46 2.4 12616 424100 2277.61 34 12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表1-7 全省各行业含重金属危险废物状况表

含重金属危险废物(t/a) 行业名称 行业工业产值 76485 2414362 3175674 1980689 298174 283585 1715003 429797 133029 10506798 产生量 含汞、镉、铬、铅、综合利砷的危险废物 用 26081 19548 84842 6742 495 3 26 286 2 138025 100 处置情况 处置量 25485 排放量 0 0 2 0 0 0 0 0 0 2 贮存量 496 5247 2506 1614 0 0 3 5 0 9871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合计 11300 3001 74171 8163 1334 495 3 21 281 2 87707 3794 0 0 1 0 0 40444 从不同规模企业工业废水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产排情况及重金属污染物削减情况来看:砷、总铬的产生量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各项指标的贡献率均高于50%,汞、镉、铅的产排放量以小型企业贡献为主。详见表1-8所示。

表1-8 贵州省不同规模企业工业废水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产排及削减情况

排放指标 砷(千克) 产生量 排放量 物削减率(%) 产生量 排放量 物削减率(%) 产生量 排放量 物削减率(%) 产生量 排放量 物削减率(%) 产生量 排放量 物削减率(%) 大型 335244.89 50.82 99.99 23.98 3.79 84.2 278.48 5.33 98.1 0 0 / 240.23 2.65 98.9 企业规模 中型 15264.37 34.53 99.8 6485.54 110.13 98.3 3204.23 66.21 97.9 2787.96 30.55 98.9 3.9 0.11 97.2 小型 42350.75 566.1 98.7 1927.53 135.28 93.0 11168.71 408.38 96.3 6871.33 2441.6 64.5 6811.51 31.16 99.5 合计 392860.01 651.45 99.9 8437.05 249.2 84.2 14651.42 479.92 96.7 9659.29 2472.15 74.4 7055.64 33.92 99.5 总铬(千克) 铅(千克) 镉(千克) 汞(千克) 13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1.3 燃煤中的重金属污染 1.3.1 燃煤型汞污染

燃煤汞排放也是贵州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贵州省煤矿中汞的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西部大开战略和“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实施,全省各地火力发电厂燃煤释放了大量的汞。估算结果表明,贵州省燃煤引起的总汞释放从1986年的5.8t上升到2006年的26.4t,而国外的研究更是估算出一个更高的数据,即1999年燃煤总汞释放为39t。进入大气中的汞最终可通过干湿沉降进入河流、土壤,最终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1.3.2 燃煤型砷污染

贵州省属于全国最严重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地砷病)病区,病区主要分布在兴仁、兴义、安龙等县(市)。病区群众由于敞灶燃用当地开采的高砷煤,导致砷污染室内空气和食物,病区居民因过量摄入砷而中毒。现有9个病区乡(镇),32个行政村,暴露人口约4万人,8786户,砷中毒患者2848人,暴露人口数万人,3.79万人受影响。兴仁县境内的煤矿是黔西南典型的高砷煤矿区之一,也是我国卫生部首个确定的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煤层中含砷量最高可达到35000mg/kg,当地随机采样的煤砷含量均值417.7、623.5、624.5、2166.7mg/kg,远高出国际标准的数十倍至数百倍。

通过对矿区范围内土壤表土和沉积物中砷的调查研究表明,土壤表土和沉积物中砷的含量分布范围广泛。分布特点除与该区高砷地质地球化学背景有关外,还与煤炭资源开发有很大的关系。煤矿

14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水灌溉的农田土壤表土和水体沉积物中砷的积累已经显现出来。目前,通过对居民环保知识的广泛教育、不使用高砷煤、改良炉灶等为主的阻断砷污染途径的防治措施已经全方面展开,对砷中毒有所缓解。

1.4 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估

本评估仅针对环境中的重金属指标进行评价,超标与否、不涉及到高锰酸盐指数等常规指标。由于贵州省尚未做过环境空气质量重金属超标监测工作,因此,本评估只涉及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1.4.1水环境质量状况评估

根据贵州省地表水环境质量调查结果(见表1-9),全省重金属超标的断面共有6个,其中有3个位于毕节地区的赫章县,有2个位于铜仁地区,1个位于黔东南州的凯里市。

超标因子主要为总铅和总镉,6个断面均出现总铅超标,其超标频次在33.3%以上,其中妈姑断面、马桑坪断面和南花断面总铅超标频次均达66.7%。总镉超标的断面有2个,均在赫章县,其中妈姑断面水质为劣V类,超过Ⅳ功能区目标,无法满足功能要求。

由于贵州省尚未开展过全省范围的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因此,以毕节铅锌冶炼区地下水监测数据为例进行评价。毕节市地下水重金属检测结果表明:毕节地区炼锌区炼锌废渣堆受地表径流及雨水的冲刷,从地表、溶洞渗透,将渣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转

15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移到地下水中,从地下水的水质监测状况来看,基本都劣于?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特征污染物仍然是重金属铅、镉、锌。见表1-10。

16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表1-9 贵州省地表水环境质量调查表 市(州、地) 区县 断面 名称 大桥边 毕节地区 赫章县 马桑坪 妈姑 铜仁市 沿河县 凯里市 沿河 南花 乌江 清水江 108?28′ 108?4′30〞 28?34′ 26?30′24 国控 省控 漾头 所在河流名称 六冲河 六冲河 妈姑河 锦江 地理位置 经度 105?8′47〞 104?39′38〞 104?26′11〞 纬度 27?1′50 27?1′20 26?58′5 断面 类别 省控 省控 省控 省控 断面 属性 无 无 无 跨界 (黔—湘) 跨界 (黔—渝) 无 功能区 目标 Ⅱ Ⅲ Ⅳ Ⅱ Ⅱ Ⅱ 污染 指标 总铅、 总镉 总铅 总铅、 总镉 总铅 总铅 总铅 断面浓度(mg/L) 总铅(0.018) 总镉(0.0055) 0.0222 总铅(0.178) 总镉(0.0185) 0.016 0.016 0.018 超标 原因 Ⅲ Ⅲ 劣V 劣V Ⅲ Ⅲ Ⅲ 年份 超标 频次 总铅33.3% 总镉33.3% 总铅66.7% 总铅66.7% 总镉33.3% 总铅33.3% 总铅33.3% 总铅66.7%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109?25′24〞 27?41′52 表1-10 毕节炼锌区地下水水质情况表 监测地点 铁营村 果花村 松林花苗 大树林 居仁渣洞 监测时间 2003.4 2003.4 2003.4 2003.4 2002.12 污染物名称及年监测结果(mg/l) Zn 1.26 0.57 0.73 0.29 1.35 Cd 0.003 0.001 0.014 0.001 0.006 Pb 0.015 0.07 0.035 0.0025 0.079 功能类别 III III III III III Pi Zn 1.3 0.6 0.7 0.3 1.4 Cd 0.3 0.1 1.4 0.1 0.6 Pb 0.3 1.4 0.7 0.05 1.6 17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1.4.2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

根据2007年贵州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见表1-11。

表1-11贵州省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表

项目 含量范围(mg/kg) 污染指数 受污染面积2(Km) 主要污染地区 Hg Cd Cr Pb As 0.314-4.32 0.31-10.17 152.6-517.7 80.4-993.151 31.2-261.2 1.05-8.64 1.01-29.33 9408 黔西南州 33280 毕节地区 1.01-2.43 1728 黔西南州 1.00-12.41 1984 毕节地区 1.05-7.32 13952 毕节地区 由表1-11可知:贵州省土壤重金属污染以毕节地区和黔西南州较广,其中,汞和铬污染土壤分布以黔西南州最广;镉、铅、砷污染土壤分布以毕节地区最广,总的来说受汞、镉、铬、铅、砷污染的土壤面积共计60352亩,占贵州省土壤面积的37.93%。 1.5 社会经济情况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贵州省国土总面积17.616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贵州省下辖4个地级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遵义市)、2个地区(毕节地区、铜仁地区)、3个自治州(黔南州、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共88个县。

18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近年来贵州省经济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2710.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455.67亿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114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110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8%、42.3%和40.9%,“二、三、一”产业格局得到稳固。2007年贵州省人均生产总值为6835元。财政收入稳步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省财政总收入5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24.0%。“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6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脆弱,污染防治迫在眉睫。贵州省地处珠江和长江上游,是一道重要的生态屏障,直接关系到下游用水安全。此外,由于贵州省处于世界湿热带锥状喀斯特发育面积最大、分布相对集中的核心区内,碳酸盐岩出露面积比例达70%左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表崎岖、破碎,地面坡度大,土层薄,地下水系错综复杂。因此,残留在废弃矿渣或矿洞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很容易随地表径流进入地下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使地下河、潭、地下含水层、土壤等遭到污染,污染的区域较大且较隐蔽,污染物很难清除,治理难度极大。即使地表污染清除,自然净化仍需要很长的时间,其间,再被植物吸收,从而进入食物链,直接危及到人体健康,也将导致珠江和长江流域下游水体的长期污染,危及到下游的饮用水安全。

19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二是历史包袱沉重,治理资金筹集难度较大。贵州是资源开发大省,长期的以来的资源开发与利用遗留了大量的废渣,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当地人群的身体健康,而当初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获利企业由于资源枯竭大多已经破产、搬迁或转型,无法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为生态的恶化与治理买单,且废弃矿山或矿场地处边远山区,地方经济较落后,财力有限,无法依靠地方资金进行有效的污染治理。

三是基础工作薄弱,技术产业支撑不够。由于经济落后,对全省重金属整体排放情况和环境受污染程度尚未完全摸清,对企业无组织排放情况还未充分了解,对重点防控企业、区域及污染隐患的危害程度掌握不够。重金属污染的基础调查、科学研究、治理技术等还远远滞后于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长期以来,由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重化工业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迅速,一些地方对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措施的贯彻力度不够,对高投入、高耗能落后企业的淘汰力度不够,对环境准入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不严,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不到位,使得大量涉重金属行业和企业无序发展,产业相似度高,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区域分布不合理,结构污染比较突出,使得含重金属污染物的“三废”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五是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监督管理不到位。重金属排放企业多位于偏远地区,监管难度大,源头预防控制未落实。企业和地方政府对重金属污染重视不够,现有排放标准执行不严,一些中小企业

20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不遵守环评和环保验收程序。企业的重金属无组织排放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有色冶炼行业,企业不正常运行造成的污染事件较多。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以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混排的污水处理厂污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监管措施不完善。此外,基层环保能力较落后,管理能力有限,目前主要注重常规性污染物指标监测,重金属监测能力不足,国家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尚无重金属污染监测,还没有建立重金属污染预警应急体系。

第二章 总 则

2.1规划依据

2.1.1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环2005)、?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发、环2004) 、?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等。 2.1.2 技术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

21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2-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铅锌行业准入条件?、?清洁生产标准 粗铅冶炼业?(HJ 512-2009)、?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锑行业准入条件?、?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暂行)?(HJ/T301-2007)等。

2.1.3 相关规范文本、文件依据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贵州省“十二五”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贵州省矿产资源规划?、?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西部经济带煤矿开发污染防治规划?、?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9]61号)、?关于做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地方编制工作的通知?(环办?2011?26号)、?关于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黔环通?2011?49号)等。 2.2 规划范围 2.2.1 规划时段

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规划时段为2011年-2015年。 2.2.2 主要重金属范围

第一类规划对象:汞(Hg)、铅(Pb)、镉(Cd)、铬(Cr)

22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严重的元素, 这五种重金属是规划数据调查、方案设计、项目申报的重点。

第二类规划对象: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铊(Tl)、锰(Mn)、锌(Zn)、锑(Sb)等,在政策措施上适当兼顾。 2.2.3 主要区域范围及规划重点单元

重点规划单元为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相对集中的地区,是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域,包括涉重金属产业密集地区或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区域,原则上落实到区县层次。根据环保部?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要求要综合考虑区县内重金属污染源分布、重点企业排污总量、环境敏感度等,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规划重点规划单元可以分为相互校核、互为反馈的如下六个步骤:

步骤1:根据历史数据和信息,草拟重点规划单元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积累、历史数据情况等,初步提出本省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和曾经出现污染事故的区域。

根据步骤1可初步将万山特区、务川县、丹寨县、铜仁市、兴仁县滥木厂和松桃县、清镇市作为汞污染重点规划单元;兴仁县、兴义市和安龙县及织金县划分为砷污染重点规划单元;将赫章县、威宁县、纳雍县、水城县划分为铅-锌-镉污染重点规划单元;将兴仁县滥木厂为铊污染重点规划单元;拟将晴隆县、独山县、榕江县、三都县划分为锑污染重点规划单元;将遵义市、松桃县划分为锰污

23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染重点规划单元。

步骤2:结合地市基础调查数据,分析判断重点规划单元。 结合2007年污普数据,根据废水和危险废物产生排放数据、环境质量数据对步骤1初步识别的规划单元进行进一步补充、筛选和校正,提出污染分布密集、污染排放量大的区县。可进一步将规划重点单元补充完善为:万山特区、务川县、兴仁县、松桃县、福泉市、平坝县、荔波县、六盘水市、三都县、凯里市、赫章县、威宁县、纳雍县、水城县、镇远县、贵阳市乌当区。

步骤3:按照产业密集和质量恶化原则,定性识别重点单元。 考虑重金属污染源分布、环境退化程度、重点企业排污总量、影响人口、环境敏感度、事故频繁发生等,兼顾未来风险,以涉重产业密集和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两个判断原则为基础,出现两条特征中描述的任何一种情况,即可作为识别聚焦的理由,定性形成聚焦污染产业密集或环境质量极端恶化的区县清单。详见表2-1。

表2-1 重点单元定性识别表

重点单元 万山特区、赫章县、威宁县、水城县、松桃县、镇远县 务川县、纳雍县、兴仁县、榕江县、晴隆县、贵定县、三都县、贞丰县、普定县、普安县、丹寨县、独山县、瓮安县、织金县、安龙县 贵阳市、遵义市红花岗区、福泉市、凯里市、荔波县、铜仁市、六盘水市 识别聚焦理由 涉重产业密集、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涉重产业密集 步骤4:单项定量指标分析排序,初步形成备选名单。

24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针对基于历史数据信息和地市层次上数据调查、根据污染产业密集和环境恶化原则判断、设定废水中重金属总产生量、3年内群众投诉涉重案件数量、涉重企业数量、单位面积废水重金属总产生量、废水中重金属总排放量、超标土壤点位个数、含重金属工业危险废物历史贮存量、3年内重金属持续超标地表水超标断面个数等8个指标,初步定量识别规划重点区县名单,详见表2-2。

表2-2 重点规划单元单项指标定量分析识别表 评价指标 区县 贵定县 赫章县 六盘水市 遵义县 水城县 赫章县 3年内群众投诉涉重案件数量(件) 毕节市 务川县 威宁县 六盘水市 松桃县 涉重企业数量(个) 赫章县 钟山区 镇远县 福泉市 单位面积废水五种重金属总产生量(千克/年·平方千米) 铜仁市 小河区 云岩区 南明区 贵定县 赫章县 废水中五种重金属总排放量(千克/年) 荔波县 凯里市 镇远县 水城县 超标土壤点位个数(个) 威宁县

25

数值 17267.08 7773.554 7081.621 7041.33 6397.61 124 67 63 46 38 97 45 25 20 198.618 33.148 17.01 11.801 11.234 10.587 277.4 182.04 139.20708 99.47005 93.82 36 占全省比例(%) 19.50 8.78 8.00 7.95 7.23 27.95 12.97 7.20 5.76 废水中五种重金属总产生量(kg/年) 18.78 12.32 9.42 6.73 6.35 15.79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评价指标 区县 安龙县 赫章县 纳雍县 贞丰县 晴隆县 荔波县 织金县 数值 17 16 13 11 8 8 8 5247 2474.7 3 1 1 1 占全省比例(%) 7.46 7.02 5.7 4.82 3.51 3.51 3.51 53.2 25.1 —— —— —— —— 含五种重金属工业危险万山特区 废物历史贮存量(吨) 镇远县 赫章县 3年内重金属持续超标地沿河县 表水超标断面个数(个) 铜仁市 凯里市 通过对表2-2的分析,在定量选择备选名单之后,初步考虑重要性次序,进行列表和统计,表征备选规划单元的满足评价指标情况,分析说明区县列入备选名单的原因,结果详见表2-3。

表2-3 备选重点规划单元情况 序号 区县名称 1 2 3 4 5 6 7 8

优先因素及其排序情况 问题分析 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大、危险废物历史储存赫章县 满足评价指标多、贡献率大 量大、涉重企业多、受矿山开采、土法炼锌等影响大,环境严重恶化。 历史原因,污染严重;涉重企业多,受矿山万山特区 产业密集,满足部分指标 开采历史影响,环境严重恶化 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大、危险废物历史储存水城县 满足评价指标多、贡献率大 量大、涉重企业多、受矿山开采等影响大,环境严重恶化。 涉重企业多,土法炼锌等影响大,环境严重威宁县 满足评价指标多、贡献率大 恶化。 土壤污染严重,土法炼锌等影响大,环境严纳雍县 满足部分指标,贡献较大 重恶化。 六盘水市满足评价指标多、贡献率大 污染物产生量大,涉重企业多 钟山区 镇远县 满足评价指标多、贡献率大 污染物产生量大,涉重企业多 荔波县 满足评价指标多、贡献率大 污染物排放量大,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 26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序号 区县名称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凯里市 贵定县 遵义县 安龙县 晴隆县 织金县 贞丰县 小河区 乌当区 松桃县 铜仁市 汇川区 兴仁县 务川县 丹寨县 优先因素及其排序情况 满足部分指标,贡献较大 满足部分指标,贡献较大 满足部分指标,贡献较大 满足部分指标,贡献较大 满足部分指标,贡献较大 满足部分指标,贡献较大 满足部分指标,贡献较大 产业密集,满足部分指标 产业密集,满足部分指标 产业密集,满足部分指标 产业密集,满足部分指标 满足部分指标,贡献较大 涉重金属产业较多、土壤污染较大 涉重金属行业较多 问题分析 污染物排放量大 污染物产生量大 污染物产生量大 土壤污染严重 土壤污染严重 土壤污染严重 土壤污染严重 涉重企业多 涉重企业多 涉重企业多 涉重企业多 涉重企业多 汞砷复合污染和汞铊导致的汞铊复中毒上都是世界罕见的典型实例;社会关注区域 受矿山开采历史影响,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社会关注区域 受矿山开采及冶炼影响,环境污染严重 步骤5:多因素综合分析,形成后续进行细化调查的区县名单。 对步骤4形成的备选名单,进行综合分析,统筹考虑多项指标的平衡,以及区域问题原因、技术经济等因素,筛选校核后形成区县细化调查初步名单如下:赫章县、万山特区、务川县、水城县、威宁县、毕节市(撒拉溪镇、杨家湾镇)、六盘水市钟山区、水城县、镇远县、荔波县、凯里市、贵定县、晴隆县、铜仁市、安龙县、松桃县、兴仁县、独山县、丹寨县。

步骤6:综合决策,最终确定重点规划单元名单。 经过细化调查分析,兼顾历史与现实、需求与可能、各地区平衡、技术经济可行等因素,综合分析行业、污染源和环境质量,形成19个规划重点规划单元,详见表2-4。各重点规划单元污染概况

27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及拟解决途径等详见表2-5。

表2-4 贵州省重点规划单元 重点防控要素 铅 汞 镉 砷 锰 锑 铊 重点单元 赫章县、威宁县、毕节市、水城县、六盘水市钟山区 万山特区、务川县、丹寨县 赫章县、威宁县、毕节市、六盘水市钟山区、凯里市 荔波县、贵定县、兴仁县、独山县 松桃县、铜仁市、镇远县 独山县、三都县、晴隆县、安龙县 兴仁县 重金属污染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必须进行近远期的统筹考虑和规划,“十二五”期间对规划重点单元进行聚焦,结合环保部?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划定8个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着力解决一批重金属污染突出,社会关注较高的地区的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概况详见表2-6。

2.2.4 重点行业

依据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和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确定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点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铅锌矿采选、汞矿采选、锑矿采选、金矿采选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 2.2.5 重点防控企业

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企业是指具有潜在环境危害风险的重金属排放企业,共37家,详见附表7。

28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表2-5 重点规划单元总体情况汇总表 序号 区县 主要涉重金属行业 次要涉重金属行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钨钼冶炼 其他有色金属冶炼 涉重金属企业数量(个) 45 主要污染元素 铅、锌、镉、砷 污染 程度 确定规划单元依据 拟解决途径 1 赫章县 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 极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和发展规行业密集、污染物产排量大、划、推行清洁生产、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历史遗留、环境严重恶化 力度、严格行业准入、开展企业污染深度治理。 受矿山开采历史原因影响,环境破坏极其严重,社会重点关注区域 涉重行业密集、涉重污染物产排量大 涉重行业密集、受历史土法炼锌严重,环境恶化,土壤污染严重 受历史土法炼锌严重,环境恶化,土壤污染严重 开展治理和修复技术攻关、加强区域环评。 优化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力度、严格环保准入、加强区域规划环评、加强行政干预和产业环境调控。 优化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力度、严格行业准入。 加强区域环评规划、对已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地区,针对污染特征开展治理与修复技术公关。 2 万山特区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 16 汞 极严重 3 水城县 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铅锌冶炼 铜冶炼 12 铅、镉、砷 较严重 4 威宁县 铅锌冶炼 铁合金冶炼 12 铅、锌、镉、砷 严重 5 毕节市 铅锌冶炼 其他采矿业 6 铅、锌 严重 6 钟山区 铁合金冶炼、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 铁合金冶炼 25 铅、汞、镉、砷 严重 7 镇远县 铅锌冶炼、铁合金冶炼 锰冶炼 20 铅、六价铬、镉、砷 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行业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加强区域环污染物排放量大、产业密集、评、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强化企业内治污染物类型多 理解决重金属污染,严格环保准入和行业准入,加大落后涉重产业淘汰力度。 优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行业的产业布产业密集,污染物排放指标局、加强区域环评、严格区域环保准入、靠前、涉重企业较多,污染对已造成重金属排放重点区域开展治理物类型多。 和修复技术公关。 29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涉重金属企业数量(个) 4 序号 区县 主要涉重金属行业 次要涉重金属行业 主要污染元素 污染 程度 确定规划单元依据 拟解决途径 加强企业内治理解决重金属污染物能力,加强管理、严格环保准入、严格区域行业准入、对已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区域开展治理和修复技术公关。 加强区域规划环评,加强企业内治理解决治理重金属污染物,加强行政干预和产业调控。 立足区域内和企业内治理解决重金属污染物,加强管理;加强行政干预,严格区域行业准入。 优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行业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加强区域环评,加强行政干预,抓好土壤污染本底调查,开展污染治理和修复。 优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行业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强化企业内治理解决重金属污染,严格环保准入和行业准入,加大落后涉重产业淘汰力度、加强区域环评,加强行政干预,开展污染治理和修复。 加强区域规划环评,严格区域环保准入、严格区域行业准入、对已造成重金属污染区域开展治理和修复公关。 严格区域环保准入、严格区域行业准入,对已造成污染的区域开展治理和修复公关。 8 荔波县 铅锌矿采选 铁合金冶炼 铅、锌 严重 污染物排放量指标靠前,土壤污染超标点位多 9 凯里市 锰冶炼铁、合金铅锌矿采选、铅锌冶炼 冶炼 16 铅、六价铬、镉、砷 铅、汞、镉、砷 严重 污染物排放和产生指标靠前,部分土壤受到污染 10 贵定县 铅锌矿采选 钨钼冶炼、铁合金冶炼 7 较严重 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指标靠前 11 晴隆县 锑冶炼、金冶炼、金矿采选 铅锌矿采选 15 锰矿采选企业有78家,铅锌冶炼企业2家,锰冶炼15家 7 锑、铅、铬、金 较严重 贵州最著名的锑矿产区,土壤超标点位较多 12 松桃县 其他黑色金属矿采选、锰冶炼、铁合金冶炼、铅锌矿采选 铁合金冶炼 六价铬、铅、镉、锰 严重 产业密集,区域污染严重 13 兴仁县 锑冶炼 铁合金冶炼、金矿采选、金冶炼 — 砷、铅、镉、铬、 锑 汞、砷 严重 14 务川县 化学矿采选 1 严重 铊汞砷复合污染和汞铊导致的汞铊复中毒上都是世界罕见的典型实例 受矿山开采历史原因影响,污染严重,环境恶化,受社会关注区 30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涉重金属企业数量(个) 序号 区县 主要涉重金属行业 次要涉重金属行业 主要污染元素 污染 程度 确定规划单元依据 拟解决途径 优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行业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加强区域环评,加强行政干预,强化企业内治理解决重金属污染,严格环保准入和产业准入,加大落后涉重产业淘汰力度。 优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行业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加强区域环评,加强行政干预。 优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行业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强化企业内治理解决重金属污染,严格环保准入和行业准入,加大落后涉重产业淘汰力度。 优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行业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加强区域环评,加强行政干预。 严格区域环保准入、严格区域行业准入,优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行业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加强区域环评,加强行政干预。 15 独山县 锑冶炼 铅锌冶炼、铁合金冶炼 18 锑、铅、锌 严重 产业密集,受矿山开采历史原因影响,污染严重,环境恶化 16 三都县 锑冶炼 铅锌矿采选、金矿采选、有色金属矿采选 8 锑、铅、锌 严重 受矿山开采历史原因影响,污染严重,受社会关注区 17 安龙县 锑冶炼、金矿采选 铅锌冶炼 19 锑、铅、锌 汞、铅、锌 锰、汞、铅、锌 严重 产业较密集,土壤超标点位较多 受矿山开采历史原因影响,污染严重,环境恶化,受社会关注区 产业较密集,单位面积废水五种重金属总产生量 18 丹寨县 有色金属冶炼 铅锌矿采选、化学矿采选 铅锌矿采选、铁合金冶炼 7 严重 19 铜仁市 锰冶炼、其他常用有色金属冶炼 13 严重 31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表2-6 规划重点区域概况 序号 1 重点区域 万山特区 集中范围 万山镇、黄道镇、下溪乡 集中区面积(平方公里) 60 涉重金属企业数量 16 主要防控元素 汞 产生量(千克/年) 主要防控行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重有色金属冶炼业 汞 0.14 镉 0.04 铬 0.00 铅 0.59 砷 汞 排放量(千克/年) 镉 铬 铅 0.00 砷 0.00 1.39 0.00 0.00 0.00 云场坪镇、茶店2 铜仁市 镇、滑石县、大龙开发区 铁匠乡、松林坡乡、妈姑镇、水塘堡乡、兴发乡、财神镇、野马川3 赫章县 镇、白果镇、德卓乡、城关镇、双坪乡、珠市乡、六曲河镇、朱明乡、可乐乡 撒拉溪镇、杨家4 毕节市 湾镇 5 丹寨县 龙泉镇、扬武乡 6 独山县 城关镇、基长镇、水岩乡 11.6 13 汞 1.12 0.39 0.00 755.59 0.02 0.00 0.00 0.00 0.00 0.00 1896.9 45 铅、镉 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 0.08 1528.63 0.16 3523.78 2720.90 0.00 90.23 0.00 107.58 79.59 245 235 450 6 7 18 铅、镉 汞 锑、砷 铅、镉 锰 重有色金属冶炼业 重有色金属冶炼业 重有色金属冶炼业 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 锰冶炼、铁合金冶炼 0.00 0.08 2.36 0.04 0.11 1.86 0.00 0.00 0.00 1.96 2.19 4.58 266.65 0.00 0.01 0.00 0.79 3.95 0.08 0.11 0.00 2.19 14.96 2.31 1.59 0.00 4.26 2.05 3.95 8.33 六盘水7 大湾镇 钟山区 8 松桃县 木树乡、世昌乡、蓼皋镇 102 25 19.29 2709.72 0.00 3267.47 1085.14 0.27 3.10 0.00 45.27 39.93 92.97 3093 95 225 0.01 23.08 0.18 4240.97 0.00 0.16 9.81 0.00 0.00 0.07 0.00 3.93 0.00 合计 7565.97 4093.01 2.66 95.11 0.00 164.02 133.85 32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第三章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规划目标

3.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提高健康危害监测和诊疗能力,严格环境准入,依靠科技进步,完善政策措施,从源头抓起,扎实做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3.2 基本原则

3.2.3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重金属污染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必须进行近远期的统筹考虑和规划。统筹污染防治与产业发展,统筹现有污染源整治与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行业、企业为重点,划定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规划单元,以重点带动全面工作,分别对不同重点单元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要求,使规划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2.2 控新治旧,综合防治

坚持源头预防,严格准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产污强度,严

33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加强现有污染源监管,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实施综合防治,努力消化污染存量,多还旧账、保安全、防风险。

3.2.3 政府引导,责任落实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资金投入,加快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地方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责,是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落实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制,严格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建立责任追究制和评估考核制。 3.3 总体思路

以“治旧控新、消化存量”、“保安全、防风险”、“以奖促治、带动全面”等为基本思路,突出“源头控制、过程阻断及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生命周期理念,实施综合防治。 3.4 规划目标

到2015年,涉重金属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重点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重金属污染产生和排放强度明显下降,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控能力明显提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法规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环境质量有所好转,部分危害群众健康的重金属历史遗留问题得到逐步解

34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决;非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初步确定五类指标:即重金属产(排)污强度下降率、污染防治类指标、环境质量指标、环境风险防范指标、环境管理指标。详见表4-1。

表4-1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指标一览表

一、重金属产(排)污强度下降率指标 1.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 二、污染防治类指标 2. 落后产能淘汰率(%) 3.涉重企业达标排放率(%) 4. 重金属污染源自动监测覆盖率(%) 5. 重点防控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率(%) 三、环境质量指标 6.城镇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重金属砷)达标率(%) 7.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重点重金属(铅、汞、镉、铬和类重金属砷)污染物达标率(%) 8. 重点区域水和大气环境中重点重金属指标达标率(%) 四、环境风险防范指标 9. 涉重污染事故发生次数(次/年) 10.群众信访事件解决率(%) 五、环境管理指标 11.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执行率(%) 12.“三同时”制度执行率(%)

100 100 <10 >90 ≥20 ≥80,其中重点企业达标排放率为100% ≥10 ≥10 重点区域比07年降低15%;非重点区域不超过2007年水平 100 100 100 35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第四章 规划重点任务

4.1 统筹规划,分期分区防控

规划重点区域要严格区域环保准入、严格区域行业准入、涉重金属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区域落后涉重金属产能淘汰力度,安全处理已取缔关停和退出企业的环境问题。工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重金属产生和排放强度明显下降,重金属环境监控能力明显提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法规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重点防控区域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危害群众健康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得到基本控制,已对造成重金属污染重点区域,如黔西北铅锌冶炼区、铜仁万山地区、松桃县锰三角等受历史遗留污染严重和涉重产业密集的地区,要重点抓好土壤污染本底调查,摸清重金属污染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污染程度,污染特征,开展治理和修复技术攻关。重点区域实施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大综合防治力度,实现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到2015年重点区域内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非重点区域应加强区域规划环评,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提高区域发展质量,增强区域发展后劲。严格执行区域环境准入政策,禁止在流域新建外排主要重金属污染物项目;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企业扩建项目,必须采取“以新代老” 、“以大带小”措施,大幅减少排放总量,实现增产减污。立足区域内和企业内治理解决重金属污染物,加强管理,防止流失、 扩散, 禁止向没有重金属污染

36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治理能力的单位销售或转移,杜绝二次污染。到2015年非重点区域重金属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禁止在重点区域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禁止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区域新建相关项目。对现有重金属排放企业,严格按产污强度和安全防护距离要求,实施准入、淘汰和退出制度。 4.2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清洁生产审核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调整规划,坚决取缔关停重污染企业,并分解落实、按期完成。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措施。抓紧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依法加大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淘汰力度。进一步扩大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设备的淘汰范围。针对关停并转企业遗留环境污染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落实资金渠道。

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统筹布局。充分利用污染源普查成果,提出优化重金属污染物排放行业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科学划定禁止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区域,优化工矿区布局和重点产业园区。研究确定重点防控区域,提出重点防控区域的相关配套政策。确定重点防控行业,推进集中园区化管理,鼓励对电镀等表面处理及皮革行业实施集中管理。全面加强规划环评,促进区域、重点产业园在规划层面统筹布局,合理设计产业链。

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

37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循环经济。所有重金属企业每两年开展一次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严格实施。组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并公布结果。国家和地方污染治理资金应优先支持重金属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示范工程,在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推广低汞触媒和固汞触媒,支持无汞触媒。 4.3 标本兼治,严格污染源监管 4.3.1进一步摸清重金属污染情况

全面排查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及其周边区域环境隐患,深入开展污染状况评估,加强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基数的测算,进一步摸清重金属污染情况,确保2012年前能基本掌握全省和各个重点区域废水、废气中重金属排放量,确定重点防控区域、行业、企业和高风险人群,制定重点区域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加大实施力度。 4.3.2加强对污染源监管,促进企业稳定达标排放

将所有重金属产生和排放企业纳入省控重点污染源管理。在重点区域的部分工业污染源,进行重金属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控装臵试点工作,逐步实现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部安全自动监控装臵,实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确保车间口达标。增加污染物排放监督性监测和现场执法检查频次,重点监测和检查有毒污染物排放和应急处臵设施情况。污染源对各类生产和消防安全事故制定环保处臵预案、建设环保应急处臵设施。

4.3.3规范企业的日常环境管理,提高操作运行水平

38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省控企业应建立重金属污染物产生、排放详细台帐,并纳入“厂务公示内容”,实施动态管理。抓好日常监控,完善治污设施,提升污染治理技术水平。规范物料堆放场、废渣场、排污口的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定完备的环境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提高高危企业人员的污染隐患意识和环境风险意识,进一步明确责任,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减少无组织排放。

4.3.4严格监控污染源,严格排污许可,防止非正常排放,遏制高发态势

全面摸排重金属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对不符合环境准入条件的涉重金属企业,一律停产整顿。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估,逐步形成制度,监督落实情况。

坚决制止违法排污和违规建设,全面排查重金属企业和尾矿库,从严查处一批环境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的高危企业。严格实施重金属排污许可管理。严格控制含重金属“三废”排放,杜绝含重金属废水、废渣、废气不经治理和处臵,任意超标外排。新建项目要按照标准建设尾矿库,加强环境安全监管。

在重点流域、区域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重金属污染特别排放限值。鼓励工业企业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治理,鼓励企业集中建设污水深度处理设施。依法关停一批缺少治污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重污染企业。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要坚决实行停产整顿。促进和严格规范重金属回用和综合利用。

39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4.4 加大对工矿区历史遗留污染的综合治理力度

建立和完善工业废物、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理体系,控制工业“三废”对环境污染。继续抓好因污染企业搬迁、倒闭、关停等遗留的工矿污染的治理,包括对工业废渣、危险废物、废水等的有效处理和处臵,重点做好淘汰企业工矿企业搬迁和关停之后的遗留污染问题的治理,特别是万山特区汞矿渣、务川县汞矿渣、“锰三角”、黔西北地区土法冶炼产生的废渣污染问题。

在环境治理进程中,对炼锌废渣应进行区别对待:部分重金属含量比较高、矿渣堆积比较集中、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废渣,应结合周围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回收利用能力、距离远近、回收利用成本等情况,通过加工回收利用方式进行提炼,变废为宝。重金属含量较低,满足建材要求,交通条件较便利的废渣,可以作为建材加以利用。

对规划区内难以利用的废渣尽量进行“无害化”处理,主要以客土方式复垦为相关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复垦应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草则草”的原则,被破坏的土地优先复垦成农地,用于种植、林果等农业生产;在无法复垦为农地的情况下,再考虑其它用途,尽量恢复为林地、草地或建设用地、景观用地。

4.5 逐步开展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试点示范

加强重金属污染修复科技研究。加快研究和应用重金属污染扩散防治技术、农田土壤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和场地土壤治理技术、

40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源头控制技术的研发。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基础调查。开展重金属历史遗留问题健康风险评估,建立优先顺序。

建设重金属污染防治和环境修复示范工程。开展重金属污染饮用水源地、工矿企业重金属污染场地、重点行业大气重金属排放控制、重点湖库(或河段)底泥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工程。着重解决重点工矿区、重点河段、重点土壤污染区域等对人民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搞好试点示范,加强技术攻关,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历史遗留问题清单,重点解决历史遗留的、企业责任主体灭失的、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区域性重金属污染问题,解决环保基础设施落后或建设不完善等引起的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问题。明确历史遗留问题处臵责任,着力形成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机制。

4.6 提升重点污染区民生保障水平

对于区域背景性因素造成重金属污染,以及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的重金属污染区域,实施应急民生型供水保障工程。加强受污染区居民饮用水安全保障,建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对重金属污染严重、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丧失的地区,实施必要的移民安臵。

开展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监测普查,包括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面积、种类和程度不清等基础工作薄弱问题,对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大比例尺监测调查,优先摸清工矿企业周边、

41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污灌区、大中城市郊区等重点区域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底数,建立农产品产地安全档案。建立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预警体系,摸清各类产地安全质量状况,在重点区域的农产品产地设臵省控监测点,开展产地长期土壤定位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动态预警机制。加强执法监管,禁止在受污染耕地上种植食用作物。加强粮食蔬菜、肉禽蛋奶、水产品和饲料等重金属监测评估,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加强重点地区诊疗和健康监测。对重点地区高风险人群实施诊疗,按规定进行健康体检,对确诊患病人员给予积极诊疗。建立敏感人群定期体检制度。开展特征污染物监测和所在地区人群生物监测。积极探索开展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

加强对妇女、儿童进行特殊保护,开展日常生产生活中防治重金属污染的宣传教育。

4.7 加强重金属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重点地区建立重金属排放企业特征污染物监测半年报制度,逐步安装重金属污染物在线监测装臵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加强基层环保管理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的能力培训,提升管理队伍在重金属污染监管方面的水平。

配臵实验室监测仪器设备,加大对重点排放源的监督性监测力度,建立各省排放和风险源清单,并实施公告。

42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建立重点地区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和事故应急体系及群众投诉快速反应系统,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重点规划单元和示范工程项目区实施加密监控,将耕地、农田、食品等重金属及其污染影响纳入常规监测体系。

完善重金属污染健康监测网络和报告制度。在重点地区建立常规环境与健康监测站,开展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常规监测。

第五章 规划重点项目与投资估算

5.1 项目设计

遵循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的防控思路,围绕加大重金属污染源监管与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与试点示范和重金属监管能力建设的防治方向,进行规划项目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三大类项目:

一是污染源综合整治类项目。主要是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以污染源治理、工艺技术改造和产业淘汰为路线,限制重金属的排放。

二是环境修复示范项目类项目。以先进技术路线推广示范和区域污染修复试点,明确重金属环境修复技术机制。

三是重金属监管能力建设类项目。以建立健全监测、应急和管

43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理体系,保障重金属风险防范。 5.2 规划重点项目

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的原则,规划建设项目91个,投资约251441万元。其中1、技术示范类2个,投资约8595万元,详见附表1;2、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54 个,投资约91671万元,详见附表2;历史遗留解决试点项目6个,投资108928万元,详见附表3;民生应急保障项目8个,投资41705万元,详见附表4;产业淘汰退出类项目25个,详见附表5;监管能力建设类项目21个,投资4950万元,详见附表6。

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申请国家资金补助,二是地方配套资金,配套比例约1:1。

第六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法制保障

进一步完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制订区域性重金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对没有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对违反国家产

44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业政策的污染项目,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三同时”、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偷排或超标排放污染物、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污染饮用水源、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活动、采矿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等环境违法行为,要予以重点打击。建立完善部门联合环境执法机制和重点案件移送督办机制,对有关监管部门不履行监管职责或处理违法行为不当,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的,环保部门要及时将违法案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6.2 组织保障

6.2.1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

将重金属污染防治纳入当地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当地政府和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责任,加大惩处力度,建立重金属污染终身责任追究制。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

实施环境影响后评估制度,将开展健康评估作为后评价的先决条件。

把规划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位,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问责制。

6.2.2 建立省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

重金属污染防治是一项涉及不同地区、部门、行业的综合性系

45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统工程,省政府协调省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领导,协调行动。各级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重金属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对与重金属污染防治有关的重大问题进行会商、会审,通报重大决策措施落实情况,协调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各级地方政府要明确落实各部门和相关企业职责和任务,各部门按职能分工,通力合作,建立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加强对贵州省重金属污染规划建设项目及其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对规划实施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适时补充、调整和完善规划。 6.2.3 抓好规划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建设工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按规划立项,按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按设计组织施工,按工程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效益考核。对规划重点区域的重点项目,由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抓好规划编制、可研、初步设计审批及竣工验收等相关工作,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作好经济、技术论证。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及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专项管理办法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 6.3科技保障

引进和突出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治理技术、风险评估技术、修复技术。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修复技术研发。

46

贵州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加强重金属污染与人体健康等重大课题研究,设立专项科研经费开展相关研究。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大力推广重金属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推动重金属污染治理环保产业的发展。 6.4 资金保障

6.4.1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将重金属污染防治纳入当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地做好规划和计划,做好组织实施工作。规划区的各级政府应按照本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将本地区关于重金属污染防治建设的任务,作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资金,组织实施。

6.4.2建立环境经济政策

建立重金属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对重金属企业实行环境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环境风险较大的生产企业必须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鼓励其他生产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险种。生产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后,保险赔偿金应优先用于对第三方受害者的相关救治费用和赔偿。

将淘汰重金属污染严重企业纳入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研究建立赔偿补偿办法和法律援助制度,完善重金属污染损害赔偿机制。

4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0n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