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更新时间:2023-04-09 13: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级及全册教案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经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7.11----20各数的认识。

8.认识钟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总复习。

教学重点:

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具体措施:

1、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第一单元数数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5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让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2、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等。

单元课时安排:

数一数1课时。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课件,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课件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课件\数一数课件)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後让同桌再互相说。

4.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5、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6、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三、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练练点子表示数。

2、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小测试:

1.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

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前

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

(2)动脑动手:

1. 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 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

单元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

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1课时

3、比高矮………………………………1课时

第一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练习一中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手段:课件,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教学流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教学“同样多”

1.教师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

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2)(课件出示)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比多少)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

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

同样多。)

(4)提出要求:学生模仿说一遍。

(5)提问: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指导操作。(完成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1)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拓展延伸:

1、大于号和小于号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2、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其数量是多少,比一比这些东西谁多谁少,并写出算式。(学生交流后汇报)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2.运用新知,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第1~4题。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子多而红珠子少。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

比多少

4=4 4﹥3

4 ﹥2 3﹤4

2﹤4 2﹤3

同步练习

1、猜数游戏。

(1)教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同学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教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知道猜对为止。

(2)指名一学生拿卡片,教师猜,方法同上。

(3)同桌互猜,看谁猜的对。

2.填一填。

8( )6 3()7 6()6 4()8 1( )2 2﹥( ) 5﹥( ) 9=( ) ( )=10 ( ) ﹤9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比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自主观察。

教学手段: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流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cháng duǎn

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内容?希望同学们始终都是在合作、交流、自主的方式下获取知识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二比长短

长短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比高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感知人或物体有高有矮。

(2)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探索、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体验长短、高矮都是比出来的,都是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体验比较高矮方法的过程,加深对高矮概念的认识。

(2)在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会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等。

教学流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0b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