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益智题思维训练

更新时间:2024-06-29 13: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六汪镇小学 六年级下

思维训练课题一

比例的应用

创设情境:

播放青岛海信电视机厂生产情景。

提出问题及策略点悟: (1)电视机厂计划生产1200台电视机,前5天生产了250台.照这样的速度,完成任务一共用了多少天?

(2)电视机厂计划每天生产电视40台,3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50台.完成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 提问:这两道题叙述的都是电视机厂生产电视的情况.为什么第一题用正比例解答,第二题用反比例解答?

(3)电视机厂计划生产1200台电视机,前5天就生产250台.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还要几天完成?(指名读题)

①题目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谁会列式?

②提问:1200-250的差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它?(1200-250的差是剩下的工作量,和剩下的时间x天对应,

比值是工作效率,所以要先求1200-250的差.)

如果这道题改变为:

(4)……生产30天,超过原计划多少台?

①提问: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有没有和问题直接对应的数量?(没有)讨论怎样列比例式?

②板书:解:设超过计划x台

③提问:1200+x的和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它? 不改变原题的条件,将问题改成:

(5)如果生产14天,还差多少台完成任务? ①读题将比例式列在黑板上,教师订正:

小结:刚才我们做的这三道题都不能找到与x直接对应的数量,在做题时就需要我们把条件进行转化,使之对应.这就是较复杂的正比例应用题.(师问生答)

(6).把复习的第二题“实际每天生产50台”换一种说法改为“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10台”.问题不变,指名读题提问:

(1)谁会列比例式?板书:(40+10)x=

(2)40+10的和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它?(因40+30的和是实际每天的生产量和实际生产x天对应,乘积是总产量.)

(3)由此可见,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同样存在数量的对应和转化.

小结:较复杂的正、反比例应用题是由简单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发展来的,解题的步骤相同,在解答较复杂的比例应用题时,我们应注意抓住对应和转化,正确列出比例式,解答应用题.

练习巩固: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7.5小时达到.实际3小时行了150千米,实际几小时到达?

思维训练课题二

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

课前准备:

学生自带萝卜、茭瓜、黄瓜等近似圆柱形的物体,以及小刀子

提出问题及策略点悟:

(一)思考1:

把圆柱体横截两刀,表面积之和有什么变化? 横截三刀呢?……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动手操作并交流 练习:

(1)把直径2厘米,高4厘米的圆柱体木棒截成两个小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2)把一块圆柱体的钢材沿平行底面的方向截成3段,表面积之和增加12平方厘米,钢材的底面积应是( )平方厘米。 (二)思考2:

把圆柱体横截后去掉一部分, 这时表面积有什么变化?

减少的是哪部分的面积?怎么计算? 动手操作并交流 练习:

一个圆柱体木块,高减少1厘米后表面积就减少6.28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思考3:

如果是沿着直径纵剖,怎么计算增加部分的面积?怎么计算表面积之和? 动手操作并交流 练习:

一个圆柱体木棒,底面半径2厘米,高3厘米,如果沿底面直径纵剖后,表面积之和增加 ( ) 平方厘米 (四)思考4:

把底面积相等的几个小圆柱拼成一个大圆柱,大圆柱的表面积和小圆柱的表面积之和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

动手操作并交流 练习:

一个圆柱体表面积50平方厘米,底面积15平方厘米,把2个这样的圆柱体拼成一个大圆柱体,这个大圆柱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五)思考5:

1、从圆锥的顶点沿着高将它切成两半后,切面是什么图形?

2、表面积之和与原圆锥的表面积相比较,有什么变化?

动手操作并交流 练习:

1 、一个圆柱高8厘米,如果它的高增加2厘米 ,那么它的表面积增加25.12平方厘米,求原来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将高都是2分米,底面半径是1分米,2分米和3分米的三个圆柱组合成一个物体,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

思维训练课题三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创设情境:

出示一长方体铁块:

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体铁块,长8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

①求它能占多大的空间?

②如给它涂一层油漆,需涂多大面积? 第一小题求的是体积; 第二小题求的是表面积

(2)把它锯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各是多少?

(如果是熔铸成一个正方体,它的体积呢?) 区分“锯成”和“熔铸”的不同:“锯成”是形状变了,体积也变了,“熔铸”是形状变了,体积没有变。

(3)把锯成的正方体再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求削去多少立方厘米?

(4)再把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求该圆锥的体积。

巩固练习:

实验小学滨海分校要修建一个圆柱形喷水池,底面直径是20米,深2米。

(1)喷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挖这个水池共需挖土多少立方米?

(3)在水池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思维训练课题四

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应用题

创设情境:

甲、乙两城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乙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甲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千米? 策略点悟:

解法1 [357-(79×3)]÷3

=[357-237] ÷3 =120÷3 =40(千米)

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已知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 ∴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千米就是79-40=39(千米)

解法2 79-(357÷3-79)

=79-(119-79) =79-40 =39(千米)

解法3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79×3+3x=357

3x=357-237 3x=120 x=40 79-40=39(千米)

解法4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79+x)×3=357 237+3x=357

3x=357-237 3x=120 x=40

79-40=39(千米)

解法5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3x=357-79×3

解法6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357-3x=79×3

解法7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79+x=357÷3

解法8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千米。

357÷3-x=79

解法9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千米。 (79-x)×3+79×3=357 474-3x=357

3x=117 x=39

解法10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千米。

(79-x+79)×3=357

解法11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千米。

(79-x)×3=357-79×3

解法12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千米。

357-(79-x)×3=79×3

解法13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千米。

79+(79-x)=357÷3

解法14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千米。

357÷3-(79-x)=79

解法15 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千米。

79-x=357÷3-79

思维训练课题五 较复杂的工程问题

创设情境:

一项工程,甲独做8天完成,乙独做12天完成,两队合作4天后,剩下的乙独做,还需几天完成? 策略点悟:

列综合算式

这是一道较复杂的工程问题,和以前所学习的简单工程问题有所不同:开始甲、乙合干,后来变为乙独干,开始从总工作量出发考虑,又转成部分工作量与独干的工效发生关系,工作总量与工效都在发生变化。

最复杂的工程问题是工作总量和工效都发生变化,变中有不变,基本的数量关系不变,工程问题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解答较复杂工程问题,一定搞清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话之间的关系,认真审题。

(注:复杂的工程问题是由简单的工程问题复合而来的,引导学生揭示应用题之间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认清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到新的不新,难的不难。) 巩固练习:

1.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做6天可以完成,甲独做15天完成,如果乙独做,需几天完成?

2.一件工作,甲独做12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现在先由甲独做3天,余下的由甲乙合做,还要多少天完成?

思维训练课题六 用不同的知识解应用题

创设情境:

百货商店上半年售出电视机720台,期中黑白电视机与彩电台数的比为2:7。两种电视机各售出多少台? 策略点悟:

解法1:按比例分配解 彩电:720×7/9=560(台) 黑白:720×2/9=160(台) 解法2 :列方程解 解:设每份为X台。

2X+7X=720 9X=720 X=80

彩电:80×7=560(台) 黑白:80×2=160(台) 解法3:按归一法解

彩电:720÷(2+7)×7= 560(台) 黑白:720÷(2+7)×2= 180(台)

解法4:按分数思路解

彩电:720÷(1+2/7)= 560(台) 黑白:720×2/7= 180(台) 练习:

甲、乙两工程队修同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2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作,完成任务时,甲队比乙队多修了9.6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思维训练课题七 巧解应用题

创设情境:

例1:甲乙两班共89人,乙丙两班共81人,丙丁两班共

83人,问甲、丁两班共有多少人?

解答:89+83-81

=172-81 =91(人)

例2:小兰到文具店买铅笔和本子,全部的钱可以买6支铅笔和11本本子,或者8支铅笔和7本本子,问若全部的钱全部用来买本子,可以买多少本? 解答:(11-7)÷(8-6) 7+8×2

=4÷2 =7+16 =2(本) =23(本)

练习:

小李、小王、小张、小赵各有彩球若干,小李和小王共有34个,小王和小张共有36个,小张和小赵共有40个,问小李和小赵共有多少个?

思维训练课题八

数学趣题(一)

创设情境:

一个和尚带着两个小和尚去河对岸的寺院。河上没有桥,他们又都不会游泳。为了过河,他们找来了一只空船,船最多载重50千克,而大和尚正好重50千克,两个小和尚各重25千克。问他们怎样才能全部过河?

点拨:因为船载重刚好等于大和尚的体重,所以第一次不可能

让大和尚过河(因为第一次大和尚过河,那么小船就无法回来再带小和尚。)

解答:第一次让两个小和尚一起过河,让一个小和尚把船划回

来。

第二次让大和尚独自一个划船过去,让另一个小和尚把

船划回来。

第三次让两个小和尚一起划船过河。

练习:有10个棋子,要摆在10条直线上,要求每条直线上都

要有3个棋子。怎么摆?

思维训练课题九

数学趣题(二)

创设情境:

例1:兄弟二人钓鱼,哥哥比弟弟多钓了20条,哥哥钓的条数又正好是弟弟的3倍,问兄弟两各钓了多少条鱼?

解答:弟弟钓鱼条数:20÷(3-1)=10(条)

哥哥钓鱼条数:10×3=30(条)或10+20=30(条) 答:哥哥钓鱼30条,弟弟钓鱼10条。

例2:小明有存款56元,小华有存款34元,如果两人取出同样多的钱后,小明的存款是小华的3倍,问取款后两人各有存款多少元?

解答:小华:(56-34)÷(3-1)=11(元)

小明:11×3=33(元)

答:取款后小明存款33元,小华有存款11元。

练习:1、少先队员植树,栽杨树比柳树多12棵。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3倍,问少先队员栽杨树和柳树各多少棵?

2、有两袋大米,大袋比小袋多48千克,如果将小袋里的米吃掉2千克,这时大袋里的米的重量是小袋的3倍。那么大小两袋原来各有大米多少千克?

思维训练课题十

巧求面积

创设情境:公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如图1),四周有一米宽的水泥路。如果水泥路的总面积是12平方米,那么中间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图1: 图2:

点拨:把花坛四周的水泥路面分成四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如图2),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12÷4=3(平方米)。又知,水泥路宽1米。所以小长方形的长为:3-1=2(米)。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小长方形长与宽的差。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是:3-1=2(米)。面积是4平方米。 解答:正方形花坛的边长:12÷4÷1-1=2(米) 正方形花坛的面积是:2×2=4(平方米)。 答:花坛的面积是4平方米。 2米 练习:有一块菜地长16米,宽 2米 2米 8米 8米。菜地中间2条2米宽的路, 把菜地平均分成了四块,每一块 16米 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06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