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期末复习题《机械运动》已整理

更新时间:2024-03-11 18: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2013期末复习题《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2.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

A.24.3cm B.24cm C.24.30cm D.2.43dm 3.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5s内通过了35m,则该物体在第3s内的路程为( ) A.6m B.7m C.14m D.21m

4.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5.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6.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7.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2cm B.2mm C.2μm D.2dm 8.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二、填空题

1、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图为对接示意图),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_,此时两物体之间处于相对____________。

2、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

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木块的长度为 cm。

4、全国铁路已进行多次大提速,“一站式直达城际特快列车”的车次前都以字母“Z”,其中Z85次和Z8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车次 运行区段 北京到 苏州 北京 苏州 19:35开 次日6:55到 苏州 北京 19:28开次日6:51到 运行距离 Z85次 Z85次 Z86次 1379Km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

Z85次列车从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是 h,它的平均速度约等于 km/h。Z85次和Z86次列车

1

的平均速度中________次列车稍大。

5、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南滨路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图1所示。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____ s。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乔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_________为参照物。

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是2 :1,它们通过路程之比是2 :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时间之比是_______

7、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 min走完2.5k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半

小时的平均速度是 km/h,中间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 km/h,后30 min的平均速度是 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计算题

1、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⑴15km指________________;40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上桥 40 15km

3、某人在100 m的短跑道上步行,要用80 s从起跑线步行到终点,他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求:(1)他步行的速度是多大?(2)如果他在最初20 s以0.8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但通过跑道全程的时间还是80 s,那么,在余下的路程中它的速度是多大?

4、一列火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长的时间?

《声现象》

一.

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2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入耳听不到的声音

4、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5、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6、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7、2009年12月11日,为纪念百色起义80周年,百色市森林广场上锣鼓喧天,群众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下列有关声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

A.锣声鼓声都是由锣鼓振动发声的 B.锣声鼓声是通过响度分辨出来的

C.锣鼓声响彻云霄是因为它们的音调高 D.在空气中锣声的传播速度比鼓声的传播速度快

8、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9、“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

A.超声波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C.超声波的声音太弱,人耳感觉不到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10、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图2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12、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

20-20000次每秒。人们把低于20次每秒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高于2000次每秒的声音叫超声波.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次每秒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次每秒

13、如图6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14、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 A.放在种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种罩内的空气抽掉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空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种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种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弯曲的线

15、2009年12月11日,为纪念百色起义80周年,百色市森林广场上锣鼓喧天,群众载歌载舞,热闹非凡。下列有关声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

3

A.锣声鼓声都是由锣鼓振动发声的 B.锣声鼓声是通过响度分辨出来的

C.锣鼓声响彻云霄是因为它们的音调高 D.在空气中锣声的传播速度比鼓声的传播速度快

二、填空题

1、敲鼓时撤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确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 。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来表示呼喊声的“大小”。 3、“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 中减弱噪声的。 4、雪后的闹市区,虽然仍旧车水马龙,但并不显得非常吵杂,这是因为___________减弱了噪声;花草树木茂盛的公园里显得非常幽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能吸收部分噪声,使噪声减弱的缘故。

5、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地听到手表“嘀咕”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的传声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 ,说明:声波具有 。

6、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 (填“响度”或“音调”)。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是小刚在喊他。

7、如图7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

明 ;如图7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学习了声音的各种特性以后,小丽做了以下实验,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说明响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 ____________ 有关;(3)使用听诊器和不用听诊器在同样远近听心脏跳动声音的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声音传播中的__________程度有关. 2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 2、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和同 学们发现琴弦发出声音

A 铜 60 0.76 的音调高低是受 各种因素影响的,他们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

B 铜 60 0.89 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材料有

C 铜 60 1.02 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 找到了表中所列规格的

D 铜 80 0.76 琴弦,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并采用“控制变量”的

E 铜 方法,设计了实验计划。他首先进行了下面三次实验:

F 铜 100 0.76 (1)实验1:选用编号为A、D、F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

G 尼龙 80 1.02 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H 尼龙 100 1.02 (2)实验2: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三根琴弦

I 钢 80 1.02 进行实验,验证了音调高低与琴弦、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

(3)实验3:为了选用三根琴弦验证音调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还必须知道表中空白项的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探究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他们随后进行第四次实验,验证了这一猜想的正确性。完成第四次实验后,有同学提出要重做前三次实验,你认为有必要吗?(要说明原因)

4

《物态变化》

一.

选择题

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2、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4、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3-3-9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4 题 5题

5、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3-3-10所示,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升高 B.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 C.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 D.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二.填空题

1、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吸收皮肤周围的热量。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当洗手后,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因为这样加快了附近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提高了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3、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________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______________成水蒸气,又遇冷____________________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5

三.实验题

1、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2)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_____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_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甲 乙 丙

(1)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______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光现象》

一 .填空题

1.影子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不同,影子是光的 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 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它等于__________ m/s。

3.人们把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表面不发光的物体,是

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 反射的缘故;有时我们发现水面上有耀眼的亮光,这是因为光在水面上发生 反射的缘故.

4.电视机遥控发出的光是 ,而过量的 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5.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被查者观察对面镜中的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人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_________

立、_________大的________像,若要测某同学5m的视力,他离平面镜的距离为2m,则他离实际的视力表为___________m.

6.一条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则此时入射角为________,反射角为______,若保持镜面不动,入射光线沿顺时针转过25°角,则反射光线沿 时针方向转过_____,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

7.如图1所示,EF是水面,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其中反射光线是 ,反射角为 度;折射角要 40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

8.渔民在叉鱼时,渔夫看到的鱼是真实的鱼的________像,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从______射到_______中发生了______现象的缘故。渔夫看到鱼时,鱼也看到渔夫,这是因为在光的_______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

二、选择题

1.河岸边的垂柳在清清河水中有一“倒影”,在长长河堤上有一“荫影”.关于这两者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B.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后者是由于光的折射

C.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2.人看到沉在水杯底的硬币,其实看到的是 [ ]

A.硬币的实像,其位置比硬币实际所在位置浅 B.硬币的实体,其位置即硬币的实际位置C.硬币的虚像,但位置比硬币的实际位置浅 D.硬币的虚像,其位置比硬币的实际位置深 3.白纸上写蓝字,在蓝色灯光下看到( )

A 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楚; B 纸是白色的,字可以看清楚

C纸是蓝色的,字是黑色的,可以看清楚; D纸是蓝色的,字也是蓝色的,看不清楚 4.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5.“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6.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红外线拍出的“热谱图”,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 B.在步枪的瞄准器上安装夜视仪,在夜间能捕捉到敌人的情况

C.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D.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设备进行遥控 7.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走近镜面时,则( )

A.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B.他的像变大,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C.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D.他的像大小不变,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三.作图题(共12分)

1.如图1所示,已知同一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a和另一条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b,试画出光源所在的位

2.画出图 2中光线AO在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的大致光路图. 3.作出图 3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4.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由S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通过P点,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三题4小题图 四.实验题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如图 7在桌面上竖一块_______,然后前后各放一粒相同的棋子A、B,移动棋子B,使它与A的像_______.如果移开棋

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B的位置,在纸上______(能、不能)出现棋子A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它们到镜面的距离___ _.

B A 7 2.如图所示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

(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入射光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反射,纸板F上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由(1)(2)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镜及其应用》

一、填空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机。

2、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象情况如图2所示,根据该光路图,这人的眼睛是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可佩带装有______镜的眼睛加以矫正。

3、如图3所示,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 而获得清晰的像,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 。老花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镜。

图1 图2 图3

4、把一张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水珠(直径为5mm),双手平拿塑料纸透过水珠看报纸上的字,如图所示,看到的是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 5、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 透镜(选填“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 像,放大镜成的是 像(均选填“虚”或“实”)。若凸透镜焦距为5 cm,作放大镜使用时,必须要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______。作幻灯机使用时,必须要把幻灯片放在______。

6、摄影师在给某班照集体像后,又给一名同学照半身像.那么,应 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选填“减小”或“增大”)同时调节调焦环,将镜头与底片间的距离调______些。(选填“远”或“近”)

7、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 (填“不变”或“变化”);把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的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 (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 。 二、选择题 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形成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A.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 B.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 C.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外 D.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内

2、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在距凸透镜15cm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应为( ) A.5cm B.10cm C.15cm D.30cm 3、一滴水在水平放着的塑料贺卡的字上,人看到水滴下面的字( )

A.等大的实像 B.等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4、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应该(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5、小华在教室里用一个焦距约为10cm的凸透镜在一张白纸板上得到了窗外一棵树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

8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缩小、倒立的虚像 C、放大、倒立的实像 D、放大、正立的虚像 6、如图所示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特种邮票。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观察这套邮票上较小的图案,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小于5cm B.等于5cm C.大于5cm而小于10㎝ D.大于l0cm

7、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A.U2f D.f

8、有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地距离是20厘米,此时在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厘米 B、8厘米 C、16厘米 D、22厘米 三、作图题

1、如图1,是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一条出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2、请你在图2甲、乙的虚线框内分别画出一个适当的光学器件,使它能够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

3、在图3中的虚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光学器件,能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 ? F F

图1 图2 图3

4、在图4中画出经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5、如图示,一束光射向玻璃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图4 图5

四、实验题 1、如图6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小明同学在做实验前,先将凸透镜正对

图6 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厘

米时屏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然后开始在光具座上做实验:

(1) 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厘米,装置中明显错误的是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 ,因而导致光屏上接收不到烛焰的像,小明调整好装置后,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的清晰实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⑵如果将烛焰移到装置图中20cm处,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是因为_______。实验时,当固定好凸透镜的位置并调整物距,使它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后,要移动_______找像。当发现所成的像比较小时,为了获得较大的像,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方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 (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玻璃板。 ⑷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⑸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 B.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 C.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

⑹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7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⑺如图 8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

9

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A B C D 图8

2、如图甲、乙是镜头焦距不同的两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中,照片______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______是用乙拍摄的。

照片A 照片B

3、把幻灯片放在教学用的投影仪上,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如图9所示,应使投影仪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A、O、B位置时,在光屏上C处会得到一个清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 (选填“实”或“虚”)像。 (2)当用另一支较短的蜡烛替换原蜡烛,则在光屏上 (选填“C”、“D”或“E”)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如果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B位置,则光屏放置在A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质量和密度》

一、选择题

1、如右图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竖直放置,乙倾斜放置,此时液面恰好相平,比较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 下列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ρ甲=ρ乙 D. 无法判断 图1

>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3、一杯水倒掉一半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4、一实心铜球和一实心铝球,体积相同,将他们放到已调好的天平两盘中,则:( )

A、天平仍然平衡 B、铝球一端下沉 C、铜球一端下沉 D、无法确定

5、若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处就将天平的横梁调节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所得到数据比物体的实际质

10

(ρ海水

2、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

量 (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6、周梦迪同学用天平称一块矿石的质量,把天平调节好后错把矿石放在右盘,在左盘放50 g、20 g砝码各一个,又把游码拨到标尺4 g处,达到平衡,这块矿石的质量应该是( )

A、74 g B、70 g C、66 g D、78 g

7、一个瓶的质量是200 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700 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是600 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 )

A、0.8×103kg/m3 B、0.86×103kg/m3 C、1.2×103kg/m3 D、3×103kg/m3 二、填空题

33

1、质量是21.6 g的蜡块体积是24 cm,蜡块的密度是______㎏/m,将这蜡块切掉一半,剩下半块蜡的密度

3

是______㎏/m。 2、一个瓶子最多能盛1000g水,用这个瓶子盛煤油,最多可盛______g。(ρ

煤油

=0.8×103kg/m3)

3、将打气筒的出气口封住,使气筒内的空气不能跑出。现将打气筒活塞向下压,这时倍封住空气的质量______,体积______,空气的密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小红同学在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后,取下左盘的物体和右盘的砝码,并使游码拨回到“0”

位置。这时他发现天平横梁没有平衡,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则他称量物体质量所得到结果又可能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5、量筒中有50mL的水,把质量为565g的某种金属块全部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水面处刻度恰好是100mL,那么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 cm,此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 g /cm。

6、将一铁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时,有8g的酒精溢出,则铁块的体积是:________,铁块的质量是_________。 7、把一铁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8g的酒精;现把它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是 g,这铁块的质量是 Kg。(ρ铁=7.9×10Kg/m,ρ

3

3

酒精

3

3

=0.8×10Kg/m)

33

三、实验题

1、某同学做测定某石块的密度的实验;

(1) 此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把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当右盘内有20g和5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天平天衡,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

(3)把石块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了20g的水,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 (4)由此可知该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操作如下:(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a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了一只烧杯,按图b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

(3)矿石的密度是 kg/m,从图b中A到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它的真实值 (选填

11

3

3

“偏大”、“偏小”、“不变”) . 3、杨阳同学为了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已经分别了烧杯和某种液体的总质量,下图中分别表示的是她将一部分液体

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及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请根据图中表示的情况,帮助杨阳同学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填写。 烧杯和液体的的总质量 m总/g 100.8 烧杯和剩余液体总质量 m1/g 倒出液体的质量 m2/g 倒出液体的体积 V/ Cm3 液体的密度 -1ρ/ g·m 4、孙诗语和谭竹亚合作,进行“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总质量m2 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进量筒中,读盐水的体积V

mm2?m1??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 VV

她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

孙诗语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

谭竹亚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误差,导致计算结果也有误差。

孙诗语认真思考过后,同意了谭竹亚的意见。请你和她们一起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尽量减少误差。

四、计算题

1、有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5㎏,装满水后,瓶和水的总质量是1.3㎏,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是1.4㎏,求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小红同学在课外活动中,想测出一个油罐内的质量,已知知道这个油罐的容积是50m3,他取出一些样品,测出20 Cm3这种有的质量是16 g,请你帮她计算出这灌油的质量。

3、宋阳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某种铁球的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该铁球是不是恐空心的。 铁球质量 水的体积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 m/g V/ Cm3 V/ Cm3 78 60.

12

7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00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