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 期末复习
更新时间:2023-07-21 07: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毛泽东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毛中特
《毛泽东思想概论》复习资料
一、选择 4*5=20
1、 毛在哪些文章中论述了中国必须走工农武装道路?即工农武装道路的必要性
(可能是这些吧)《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2、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表述
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的文化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写于那一年
1957年2月
4、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由谁提出
陈云
5、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表述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解决了农民首要的土地问题,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②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力量,壮大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中国共产党将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部分,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保护的政策,即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允许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一个发展。
6、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7、中共八大召开于哪年
1956年9月
二、名词解释 3*8=24
1、 毛泽东思想
1943年7月,王稼祥明确提出并多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
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同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一批优秀领导者和理论工作者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深入中国革命斗争实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的产物。它之所以用毛泽东的名字命名,是因为毛泽东是这套思想的主要创造者。
毛泽东思想分为四个阶段:
1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初步结合
代表作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
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代表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
3 毛泽东思想的完备成熟及其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代表作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联合政府》等
4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代表作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
毛中特
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面旗帜,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航船,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系统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
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领导力量:无产阶级
革命的动力:人民大众(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3、两个务必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深刻预见了革命胜利后共产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党内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
毛泽东强调:因为胜利,党内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增长。
因此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
4、七届二中全会
三大战役结束后,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在这胜利的前夕,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于1949年3月,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入城市。报告规定了中共在夺取全国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将采取的基本政策。 大会讨论和决定的主要问题有:(1)确定了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夺取全国的方针; (2)指出中共工作重点应从农村转向城市, 并以生产建设为中心;(3)阐述了在全国胜利后仍会存在两种基本矛盾,一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一种是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4)强调了加强党纲建设,规定了禁止给领导人祝寿、禁止以领导人的名字命名街道、 企业等,防止对个人的歌功颂德; (5)肯定了军队的作用,通过了《关于军旗的决议》。
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5、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6、过度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错误。
这条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三项改造是总路线的两翼。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思想。
三、简答 2*10=20
1、如何理解毛着重在思想上建党
毛中特
1927年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之后,党的组织主要长期处在农村和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党员成分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及其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了绝大多数。
毛泽东肯定大批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参加共产党,是一件大好事,可以壮大党的队伍,实现党的群众性、广泛性。但另一方面,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被带入党内,使党内思想严重不纯,从而妨碍党的政治路线的执行。
从思想上建党,就是说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去教育与改造全体党员,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根本上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要坚持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必须普遍深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的放矢地进行理论学习。其次,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坚定党员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惜牺牲一切。再次,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党经过20余年,终于找到了这个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来实现思想上建党的好方法,在整风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
2、论十大关系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在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加快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毛泽东十分敏锐地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发现我们学习的样板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
1955年他在党内首先提出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并组织大规模调查研究。
1956年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先后听取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和现实性很强的方针政策。
4月,毛泽东在中国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集中体现了上述成果的讲话。这篇讲话,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中国的经验,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956年4月25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篇讲话,以苏联的经验为戒,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基本内容是:
①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适当调整,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②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③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④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
⑤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⑥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⑦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⑧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采取正确的政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⑨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改正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继续革命;
⑩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但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毛中特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以此为开端,中共开始了对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理论的探索。
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
中共八大期间,陈云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可以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
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②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③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陈云的这个设想是对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问题的改革方案,为八大决议所采纳。
四、论述 2*13=26
1、中国革命为何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理论依据(必要性):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首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极端不平衡,造成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的若干工商业城市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的状况。同时,城市太小,乡村太大,广大的人力物力在乡村不在城市,乡村可以脱离城市独立存在,使得城市虽有领导性质却不能完全统治乡村,因此,把广大乡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就可以给反革命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第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领着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因此政治上大小封建军阀歌剧,许多个间接统治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各派军阀纷争,于是中国统治集团的不和谐和矛盾冲突,为中国革命首先在农村发展并取得胜利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巨大缝隙和机遇。
第三,这时的中国已经有了新的政党以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革命人民,这是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当强大的敌人占据着集中的几个中心城市时,革命政党和革命人民把落后的分散的乡村改造成为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就可以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步争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条件:在1928年10月,在为中共湘赣边界二大写的决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可以存在》一文中,毛泽东分析可农村根据地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主客观条件。 第一,中国史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
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共军的存在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不失误
实现途径:“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即在农村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最终用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的胜利。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现当代意义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国内的新形势和新情况,认为当时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人民群众对于这个新制度还需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国家工作人员也需要一个学习和取得经验的过程。此时,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十分必要了。
这篇讲话的基本点是:
①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毛中特
②两类矛盾性质完全不同。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来说,除了对抗性的一面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一般来说,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③两类矛盾解决的方法不同。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要靠专政解决。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要遵循“团结——批评——团结”,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量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相应地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等等。
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想,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协调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解决人民内部之间的各种矛盾,创造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巩固新制度和建设新国家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3、为什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是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必须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呢?
这是由当时各种国内外客观因素决定的:
(1)经济、政治上十分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缺乏远见和足够的勇气,并且有不少人害怕民众,因此,既没有能力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也没有能力在中国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不希望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决不能容许资产阶级独占革命的胜利果实,不希望自己刚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中解放出来,又重新遭受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3)国际环境不允许在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两条道路激烈斗争的国际环境,长期支持中国革命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也不希望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帝国主义国家只想使中国成为它们附庸国,也不愿意中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中国革命虽然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取得了胜利,但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却十分落后,中国并不具备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这一理论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阶段是可以超越的,但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只有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才有可能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并获得自身的巩固与发展。而中国恰恰是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取得革命胜利的,因此,必须先发展新民主主义,通过扩展新民主主义促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
正在阅读:
毛泽东思想概论 期末复习07-21
毕业设计211-29
《英语教学论》教案10-18
配偶户口调京(央属企事业单位)有关规定11-09
2002年至201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行政学说史真题汇总 - 图文01-14
数学速算法03-17
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知识考试模拟试卷01-22
Pro/E软件在钣金结构件放样图中的应用03-29
胶东小学“硬笔书法”校本课程开发计划10-15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毛泽东思想
- 概论
- 期末
- 复习
- 员工档案管理办法
- 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机理及预防措施
- 国际金融英文chapter 1--03版
-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选择题讲解
- 四川省上挂职干部待遇文件
- 精选最新高二物理组教学工作总结
- 安室奈美惠All for you歌词 罗马音
- 在小组学习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Microsoft Word 文档
-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读后感范文5篇
- Adobe AudAdobe Audition常用快捷键ition常用快捷键
- 2014河南省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公共基础知识包过题库
- 主要工种岗位工作手册
- 注塑成型不良与原因
- 薄膜光学与镀膜技术-5
- 毕业设计(论文)部分格式范例
- 活动冠名合同(范本)
- SmartBits使用手册_详情
- 浅谈住宅工程地面裂缝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 探讨高中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
- 必修1-5.0制定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