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3-05-10 19:1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

王 琪

(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

【摘要】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面临着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技术转化利用率低,创新人才匮乏,创新文化不足的问题。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要坚守精英教育的原则,培养创新人才;重视基础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营造自由创新的学术文化,带动国家创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应用基础研究和创新能力转移的方式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研究型大学;作用

The Role of Research University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Nation

Wang Qi

(Instit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Abstract: China has been facing with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country, such as, weak innovation ability, low ratio of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 shortage of innovative talents, Lack of innovative culture, etc. There four principles to insist on for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the period of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nation. Firstly, insisting on the principle of elitist education to cultivate creative talents; Secondly, devoting more attention to fundamental research to improve national creative ability; Thirdly, constructing free and creative academic culture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ulture; Lastly, to promote national creative ability through applied basic research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innovative nation; Research University; role

研究型大学是大师云集之所,拥有一流的科研条件,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动力站,理应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发挥突出的作用。我国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是否满足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科学研究是否很好地促进了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否较好发挥了引领文化的作用,需要研究型大学做认真的反思。

一、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面临的问题

国际学术界一般将“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有研究者通过定量的方式对创新型国家的特征进行描述:一是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是科技创新,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1]

步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二是创新资金投入较高,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都在2%以上。三是具有很强的自我创新能力,对引进技术的依存度均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2008年,我们国家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1.5%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约在40%左右,对国外引进技术的依存度在50%以上,我国拥有的三方专利也极少,离创新型国家还有一段距离。

1.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国家的还有较大差距。以SCI数据库统计,1999年至2009年(截至2009年8月)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论文64.97万篇,排在世界第5位;但论文共被引用340万次,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仅5.2次(世界平均值为10.06次),排在世界第9位。许多论文发表后从未被引用过,所有主题学科产出论文被引用情况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技术转化利用率低

科研成果只有通过转化应用才能体现出其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价值。2008年,EI数据库收录我国内地机构产生的论文为8.5万篇,占世界总数的份额为21.5%,排在世界第1位。

[4][4][3][2]然而,这些科研成果的利用率却很低,许多所谓的“科研成果”只是为发表而“写论文”,

3.创新人才匮乏

不论是基础研究薄弱还是技术转化利用率低,归根结底还是人才不足的问题。我国科技与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技术创新尚未成为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人才的创新能力不足,尚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人才质量仍有待提升。2006年,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所属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同时,在创新驱动的人才储备方面,我国高级人才资源匮乏,20-29岁人口中每1000人才有7. 7个科学与工程类毕业生,与美国的90. 8个和日本的117. 4个差距巨大。创新人才的不足,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4.需要自由求真的学术创新文化

由于科学探索具有未知性、周期性长的特点,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术创新与转化都需要有一个自由、诚信、合作、争鸣的学术环境。而基础研究由于周期性长、难度大,更需要研究人员具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勇气和毅力。但我国目前的学术环境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评价标准简单化、单一化,以发表论文多少论英雄,导致科研变成了“写文章”;或以科研经费、科研创收多少衡量人才,使得研究人员花费太多的精力跑项目,无法安心科研;评价周期过短,不利于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评价过程行政主导,学术性淡化等。同时,我国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学术人员交流机制,很多单位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缺乏学术争鸣和学术批评的气氛,不利于科研的创新。

总之,当前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提高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科研创新人才、营造创新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6][5]

二、研究型大学的创新优势

在国际上,“研究型大学”一般是指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5A1类型的高校;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多是指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中的“博士学位授

予大学(Doctorate-granting Universities)”,其标准主要是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和科研经费的数量。在我国“研究型大学”主要指“985 工程”大学和部分“211工程”大学。研究型大学拥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具有很强创新优势。

1.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有利于知识的创新

二战以后,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已经成为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产生重大科研创新的源泉。研究型大学一般学科齐全,如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一般是“至少授予20个博士学位的高等学校”。我国的“985工程”大学和大部分的“211工程”大学也基本上是学科门类齐全,这样更有利于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产生新兴学科,产出创新成果。

2.贯彻精英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

研究型大学一般旨在培养在人类未知领域从事创造性工作的精英人才或领袖人才,如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于1998年发表的《重建本科生教育: 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研究报告中也明确提出,研究型大学要培养“富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的人,使之成为“下一个世纪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 我国的研究型大学也多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人为办学宗旨。

3.科研条件优越,产出大量科研创新成果

研究型大学一般拥有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先进的科研设备,科研成果也十分丰硕。如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投向高等教育的科研资助持续增长,而少数研究型大学获得了大部分联邦资助经费(见表1),其科研成就也举世瞩目。

表1:美国排名前100名院校占科技研发经费比例情况

排名前10的学校

排名前20的学校

排名前100的学校 1985年 20% 34% 83% 2001年 17% 30% 80% [8][7]

在我国,研究型大学同样是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据教育部统计[9],2007年全国776所中,105所“211工程”及省部共建高等院校在科技经费、研发项目、科技成果以及技术转让等方面占绝大多数(见表2)。

表2:2007年我国“211工程”及省部共建高等院校科技经费、项目、成果等情况统计

研究与

科技经费

发展项

(千元)

目(项)

各类高校

54535569

总计

“211工

程”及省

38837808

部共建高

等院校 116925 33 38 128 847 3440 1341368 229375 33 51 181 1153 6920 2103799 科学奖 奖 进步奖 进步奖 国家自然国家发明国家科技部门科技(项) 元) 国务院各合同数额(千合同金科技成果获奖(项) 技术转让

所占比例 71.22% 50.98% 100.00% 74.51% 70.72% 73.46% 49.71% 63.76%

注:根据《2008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整理得出

4.研究型大学是思想的生产基地,社会文化创新的源头

研究型大学是学术大师、思想精英云集之地,在保存、选择、传承、吸收、批判创造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研究型大学能将文化工作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并将文化工作的成果通过培养的人才而辐射到社会,而且这种辐射不仅影响当前的社会,还将影响到久远的将来。在传递新知识过程中,研究型大学把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也一起教给了学生,并通过他们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尊重科学、尊重创新的氛围,对社会创新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事实上,不论是美国的哈佛、耶鲁,英国的牛津、剑桥,还是中国的北大、清华,都曾经并还在对各自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创新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研究型大学通过文化的批判、辐射和引领,具有了“社会领袖”的职能。

三、研究型大学应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研究型大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准确定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引领文化、技术转化等方面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形成。

1.坚持精英教育理念,将创新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首先,要重视通识教育和基础理论教学,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宽广厚实的学科基础。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需要有深厚系统的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就所有学科知识而言,研究型大学应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广度,重视通识课程的开设,课程设置要体现知识的宽广性和完整性,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就单个学科知识而言,课程设置要体现学科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注重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高深性。其次,要重视训练学生敏锐的学术思维,引导学生走向科学的前沿。科研创新始于怀疑,始于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准确把握学科前沿,才能使研究更有价值。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过程应将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与问题讨论的开放性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对已有观点进行质疑;应充分利用一流师资、一流科研的优势,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学科的研究前沿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最新科研问题,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再次,要重视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既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意志动力,又能保证科学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大学教育就其最高境界而论,就是培养学生反抗流行的理论和向传统进行挑战,从而促进学术的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科学前沿问题深入思考,敢于怀疑,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2.要重视基础研究,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或扩展、深化一般规律或原理,生产新知识,虽然其成果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却是技术科学的理论来源和理论依据,对技术科学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近年来,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受到市场因素的冲击较大。研究型大学是学术性高等教育(academic higher education)机构,应主要对人文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及其他科类中的基本理论领域进行研究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不应做社会的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研究型大学的“学者和科学家们”应主要关心四件事情:“保存知识和观念、解释知识和观念、追求真理、训练学生以‘继承事业’”,[11][10]

“摆脱实际责任压力的创造性活动和富有成效的批判性研究,必须在现代大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2]在科学研究上,研究型大学应充分利用一流的大师和科研条件,坚守“象牙塔”的学术品性,重视基础研究,以探究学术、生产知识为自己的终极追求,而不应仅仅满足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研究研究。

3.营造自由求真的创新文化,引领国家创新文化发展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亟需重建价值观念的情况下,建设创新型国家亟需营造自由求真的学术创新文化。研究型大学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最好形式也莫过于为社会提供正确的精神文化和正确的价值引领。从研究型大学自身来看,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也都离不开求真、自由、批判、创新、乃至甘于寂寞的学术文化。研究型大学更应该营造自由求真的创新文化,促进国家创新文化的形成。首先,研究型大学要从制度上减少频繁的没有必要的考评,给教师营造充分的自由研究的空间,使教师能长时间地对一些科学前沿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其次,研究型大学应大力营造学术自由之风,鼓励不同的观点争鸣,在学术争鸣中不断创新。再次,作为科学探索者的大学教师要耐得寂寞。寂寞是一种闲暇、自由的状态,只有在寂寞的状态下,学者才能专注于所从事学术工作本身,不为外界因素诸如名或利所左右。面对社会上各种诱惑,还要以超然的心态坦然处之,耐得寂寞,以自身的操守和行动带动社会创新文化的发展。

4.重视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的成果必须通过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实现技术转换后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但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之间,研究型大学一直处于一个矛盾的位置。研究型大学应恰当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关系,做到既能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又不至于影响基础研究在研究型大学中的地位。研究型大学应重视应用基础研究的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是为发展基础研究成果,获得新的原理(机理、规律)性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是为了从原理(机理、规律)角度决定新的方法或途径,以便达到某种具体的和预定的实用目的的研究,也就是将基本理论发展成为指导实际的原理性知识的研究。能导致技术创新或技术突破的新认识的获取及新观念的形成,是应用基础的核心。在实现技术转化方面,研究型大学应该更多地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发现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所需要的知识,以提升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网. 新闻背景:什么是创新型国家[EB/OL].

(2006-01-09)[2009-12-26]/politics/2006-01/09/content_4029443.htm.

[2]李元元. 若干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7.

[3]新华网. 胡锦涛看望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吴文俊纪实[EB/OL].

(2008-01-19)[2009-12-26]/newscenter/2008-01/19/content_7452566.htm.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 [J/OL].

(2009-11-30)[2009-12-28]/upload/blog/file/2009/11/200911301001687122

7.pdf.

[5]新华网. 新华视点: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八大亮点解读[13]

[EB/OL].(2006-02-09)[2009-12-26]/politics/2006-02/09/content_415745

4.htm.

[6]田志康等.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J]. 中国软科学,2008(7):155-160.

[7]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 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 J] . 教育参考资料, 2000,(19) : 1- 44.

[8]史静寰等. 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与美国的研究型大学[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2):107-119.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2008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G].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英]阿什比. 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 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63.

[11]顾明远等.教育大词典[Z].(卷3)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7.

[12][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 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 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

[13]计承宜. 关于应用基础研究概念的剖析[J]. 中国科学基金,1991(1):46-49.

【作者简介】

王琪(1981-),汉,安徽临泉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zw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