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卷高考物理总复习《动力学计算问题》习题专练(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07 14: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2018年全国卷高考物理总复习《动力学计算问题》习题专练

1.【2017·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如图所示,倾角α=370、长度为x=9m的固定斜面,其底端与长木板B上表面等高,原来B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左端与斜面接触但不粘连,斜面底端与木板B的上表面接触处圆滑.一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A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最终A刚好未从木板B上滑下.已知A、B的质量相等,A与斜面、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滑块刚到达木板B时的速度v0;

(2)通过计算分析当A滑上B的上表面后,B是否仍保持静止; (3)从滑块到达木板到与木板相对静止所需的时间 【答案】(1)6m/s(2)木板不会静止;(3)0.75s

2.【2017·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14分)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斜面体ABC,AB与BC圆滑连接,AB表面粗糙且水平(长度足够长),倾斜部分BC表面光滑,与水平面的夹角??370。在斜面体右侧与竖直墙壁之间连接着一个力传感器,规定力传感器受压时,其示数为正值;力传感器被拉时,其示数为负值。一个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斜面体的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过程中,力传感器记录到力F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斜面体倾斜部分BC的长度 (2)滑块的质量 【答案】(1)3m(2)2kg

3.【2017·哈尔滨市第六中学上学期期末考试】(12分)如图所示,在游乐场的滑冰道上

2

1

有甲、乙两位同学坐在冰车上进行游戏。当甲同学从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冰道顶端A点自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时,与此同时在斜面底部B点的乙同学通过冰钎作用于冰面,从静止开始沿光滑的水平冰道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斜面冰道AB的高度h=5 m,重力加速度g=10 m/s2。设甲同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无机械能变化,两人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问:为避免两人发生碰撞,乙同学运动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答案】2.5m/s2

4.【2017·四川省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12分)如图是某“吃货”设想的“糖炒栗子”神奇装置:炒锅的纵截面与半径R=1.6 m的光滑半圆弧轨道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炒锅纵截面可看作是长度均为L =2.5 m的斜面AB、CD和一小段光滑圆弧BC平滑对接组成。假设一栗子从水平地面上以水平初速v0射人半圆弧轨道,并恰好能从轨道最高点P飞出,且速度恰好沿AB方向从A点进入炒锅。已知两斜面的倾角均为θ=37°,栗子与两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粟子在锅内的运动始终在图示纵截面内,整个过程粟子质量不变,重

力加速度取g=10 m/s2,sin37°=0.6,cos37°=0.8。求:

(1)栗子的初速度v0及A点离地高度h;

(2)栗子在斜面CD上能够到达的距C点最大距离x。 【答案】(1)2.75m;(2)2.22m

5.【2017·河南省中原名校豫南九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10分)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和B,两者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细绳的一端跨过轻质动滑轮与B相连,动滑轮与A相连,如图所示,初始时,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若物块B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下向右移动了距离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2

1

【答案】(1)

12F-5?mg4F?10?mg?mgs (2)aA=;aB=

9m9m26.【2017·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20分)如图,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底端固定一块垂直于斜面的挡板。将长木板A静置于斜面上,A上放置一小物块B,初始时A下端与挡板相距L=4m,现同时无初速释放A和B。已知在A停止运动之前B始终没有脱离A且不会与挡板碰撞,A和B的质量均为m=1kg,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3A或B与挡板每次碰撞损失的动能均为△E=10J,忽略碰撞时间,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

(l)A第一次与挡板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v;

(2)A第一次与挡板碰撞到第二次与挡板碰撞的时间△t; (3)B相对于A滑动的可能最短时间t。

【答案】(1)210 m/s(2)

2535s(3) s 557.【2017·株洲市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周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O为圆心,O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OB在竖直方向。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O点正上方某处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向右抛出,小球恰好能无碰撞地从A点进入圆轨道内侧,此后沿圆轨道运动到达B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初速度的大小;

2

1

(2)小球运动到B点时对圆轨道压力的大小。

【答案】(1)v0?gR(2)F?6mg 28.【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12分)如图12所示,将一质量为m得小环套在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金属轨道上,并将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的A、B两点,直径AB与竖直半径OD夹角为60°.现将两根原长为R、劲度系数k?mg的弹性轻绳R一端固定在小环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A、B两点.已知弹性轻绳满足胡克定律,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将小环由A点正下方的C点静止释放,当小环运动到金属轨道的最低点D时,求:

(1)小环的速率v;(2)金属轨道对小环的作用力F的大小.

【答案】(1)v?gR (2)F?(1?3)mg 2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5分)如图所示,绝缘水平面上有宽l=0.4 m的匀强电场区域,场强E=6×105 N/C,方向水平向左。不带电的物块B静止在电场边缘的O点;带电量q=+5×108 C、质量m=1×10

-2

kg的物块A在距O

点x=2.25 m处以v0=5 m/s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并与B发生碰撞。假设碰撞前后A、B构成的系统没有动能损失,A的质量是B的k(k>1)倍,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物块可视为质点,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且A的电荷量始终不变,g取10 m/s2。

(1)求A到达O点与B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2)求碰撞后瞬间A和B的速度大小;

4?k?1?8kv2? k?1k?1【答案】(1)4m/s (2)v1?10.【广东省肇庆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理科综合】(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端与固定台阶相距S,长木板的右端固定一半径为R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圆弧的下端与木板水平相切但不相连。质量为m的滑块B(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2

2gR从圆弧的顶端沿圆弧下滑,当B到达最低点时,B从A右

1

端的上表面水平滑入同时撤走圆弧.A与台阶碰撞无机械能损失,不计空气阻力,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A足够长,B不会从A表面滑出;重力加速度为g.试分析下列问题:

(1)滑块B到圆弧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1; (2)A与台阶只发生一次碰撞,求S满足的条件;

(3)S在满足(2)条件下,讨论A与台阶碰撞前瞬间B的速度。 【答案】(1)v1?2gR(2)S?R(3)vB?2gR或2g(R??S) 4?31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质量为m=4.3kg、带电荷量为q=+5.0×10-5C的小滑块静止放在无限大的绝缘水平桌面上,小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4s过程中在空间加上电场,电场强度大小如图乙所示,场强的正方向为斜向上、与水平桌面的夹角为37°(.g取10m/s2)求:

(1)4s内小滑块的位移大小;(2)4s内电场力对小滑块所做的功。 【答案】(1)12m;(2)48J

12.为训练运动员奔跑中下肢向后的蹬踏力量,有一种方法是让运动员腰部系绳拖汽车轮胎奔跑,如图所示。一次训练中,运动员腰部系着不可伸长的绳拖着质量m=11kg的轮胎从静止开始沿平直的跑道加速奔跑,经过t1=3s后速度达到v=6m/s,然后匀速跑,在匀速跑过程中某时刻拖绳从轮胎上脱落,运动员立即减速,当运动员速度减为零时发现轮胎静止在其身后x0=2m处。已知轮胎与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连接运动员和轮胎的绳子长度L=2m、绳子两结点之间的高度差H=1.2m;运动员加速跑和减速过程视为匀变速运动,取g=10m/s2。求:

(1)加速阶段绳子对轮胎的拉力大小F;(2)运动员减速的加速度大小。

2

1

【答案】(1)70N(2)4.5m/s2

13.如图,小球甲从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上高h=5 cm的A点由静止释放,同时小球乙自C点以速度v0=0.2 m/s沿光滑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C点与斜面底端B处的距离L=0.6 m,甲滑下后能沿斜面底部的光滑小圆弧平稳地朝乙追去,求甲释放后经过多长时间t刚好追上乙?(取g=10 m/s2)。

【答案】t=1s

14.如图所示,倾角?=37°足够长得传送带以较大的恒定速率逆时针运转,一轻绳绕过固定在天花板上的轻绳轮,一端连接放在传送带下端质量为m的物体A,另一端竖起吊着质量

mgl2m为,电荷量为q?(k为静电力常量)带正电的物体B,轻绳与传送带平行,物28k体B正下方的绝缘水平面上固定着一个电荷量也为q带负电的物体C,此时A、B都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物体A向上轻轻推一下,物体A将沿传送带向上运动,且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l,已知物体A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A、B、C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A、B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B、C间的距离;

(2)从物体B开始下落到与物体C碰撞前的整个过程中,电场力对物体B所做的功;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z6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