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法学经济学

更新时间:2024-03-18 10: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哲学

1、道德二字连用而成为一个词始见于《荀子.劝学》

“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2、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1.原始社会的道德 2.奴隶社会的道德 3.封建社会的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5.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3、原始社会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道德类型 4、奴隶社会是人类第一个阶级社会

5、创造性的提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框架,这个框架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基本要求是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三个主义领域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6、“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7、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8、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9、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0、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11、宗教需要具备教义、神灵、礼仪、教徒和教会组织。

12、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是释迦部落的王子。

13、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责实为学说的流派,提倡「正名实」,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战国期间,局势动荡、混乱。很多礼法名存实亡。名家由此崛起,强调事物应该「名乎其实」,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确的轨道。

14、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

15、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16、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17、基督教的前身是古希伯来人的宗教——犹太教。

18、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东正教(Easten Orthodoxy)、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马龙派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

19、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约570~632)所创传。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等。

20、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21、“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墨、名、纵横、农、杂、小说等十家。小说家之外都称“九流”。

22、儒家正统派推崇“中庸之道”。

23、“仁政”和“德治”是儒家学说的两大支柱。

24、孔子成为封建社会的“圣人”,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孟子被尊为“亚圣”。 25、道家,创始人老子。其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关尹、庄子、彭蒙、田骈等。 26、无为作为道家最鲜明的特征。

27、培根明确划分宗教神学和自然哲学的界限,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28、培根把假相分为四种1种族假相2是剧场假相3市场假相4洞穴假相。

29、托马斯霍布斯明确指出哲学的唯一对象是物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的思想而客观存在的,占有空间的,永恒不灭的物质的东西。物体最根本特性是广延性。 30、托马斯霍布斯提出“哲学排斥神学”

31、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系统化者。批判“天赋观念”并提出了有名的“白板说”

32、勒那笛卡尔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其哲学是典型的二元论。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有两个即心灵和实体。

33、“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的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

34、别涅斯宾诺莎迪克特认为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摆脱恶的东西而达到真善和至善,从而使心灵达到愉快,宁静,幸福。认为恶只有三种即财富,荣誉,感官快乐。 35、莱布尼兹是微积分的创始人哲学的核心是关于单子的学说。

36、乔治贝克莱是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他认为唯一对象是观念,从感觉出发,遵循主观主义路线,最后导致最纯粹的唯我论。 37、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创始人。 38、伏尔泰提出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9、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实质是唯心史观。 40、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

41、卢梭思想的中心是关于克服社会不平等问题的,他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提出“社会契约论”。 42、卢梭被称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先驱。

43、克劳德?阿德里安?埃尔维修是第一个把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变成了哲学体系的哲学家。 44、克劳德?阿德里安?埃尔维修说利益是我们的唯一推动力。

45、狄德罗把形成物质世界的粒子的最小单元为元素。认为物质元素是异质的。 46、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47、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三本书成为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 48、“人为自然立法” 使康德的哲学完全走到了主观唯心主义。 49、黑格尔提出绝对精神

50、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的唯物主义 51、最受费尔巴哈的宗教是基督教。

52、普罗泰戈拉是古希腊奴隶民主政治的拥护者,认为 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是国家最好的制度。他主张“知识就是感觉”。

53、苏格拉底是雅典人,他的哲学场所是一个叫做“吕克昂”的运动场。他提出了这样的哲学口号“认识你自己”。

54、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5、伊壁鸠鲁提出了“无神论”的思想,并集成了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原子论。 56、西塞罗宣扬灵魂不死,目的就是要证明尘世的物质利益不仅是微不足道的而且是有害的。 57、经院哲学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以上帝为最终目的的严格的等级系统。

58、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严格的等级系统,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人所住的的地球是宇宙的核心。

59、人文主义运动最早发源于意大利,15至16世纪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肯定现实的意义2提出个性解放的口号3相信人力的伟大,歌颂人性的完美与崇高4反对蒙昧主义和经院哲学,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的地位。 60、人文主义文化运动的哲学基础是抽象的人性论

61、“全部现代的唯物主义的发祥地是英国“重于认识研究 ,以唯物主义经验论为主要特点。 62、范缜针对佛教的神不灭论,写了论文神灭论。 63、法藏,唐代高僧,佛教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 64、慧能,又作惠能,唐代高僧,禅宗的实际创始人。

65、韩愈,字退之,古文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思想上他排斥佛老,推崇儒家学说,提倡春秋、大学和中庸,企图用孔孟之道来对抗佛、道两家。

66、柳宗元,字子厚,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认为“元气”是物质的客观存在。 67、柳宗元认为运动的根源在于“吁炎吹冷,交错运功”。

68、理学亦称“道学”,是宋明儒家的哲学思想。理学的创始人有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司马光等人,朱熹是集大成者。

69、“二程”提出了以“理”为中心观念的体系,为道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70、朱熹是继孔子之后,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深远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71、陆九渊把“心”作为世界的本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是宇宙的根本,宇宙万物都存在于我“心”中。 72、王守仁主张“心”是世界的本原。

73、黄宗羲反对“空谈”,注重“实学”,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打破了“君为臣纲”的传统思想。

74、黄字羲批判程朱理学的“理在气先”,提出了“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观点。 75、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气一元论,认为气是世界唯一的实体,提出“气者,理之所一也”。

76、从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内容看,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为了救亡图存,拯救时弊,主张“变”。第二,受时代使命的驱动,必须强调主观能动性强调精神的作用。第三,他们十分重视西方的自然科学成就有的则同时注意中国固有的气一元论。第四,社会的苦难培植了三种类型的科空想社会主义,太平天国农业空想社会主义、《大同书》空想社会主义,孙中山“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的空想社会主义。

77、米利都学派的主要代表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

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性的东西—“火”。

78、毕达哥斯学派的创始人是毕达哥斯,首次在西方提出了几何学的勾股定理,推测出宇宙的中心不是地球,而是中心火。

79、爱利亚学派的创始人是巴门尼德,他在哲学史上最先提出“存在”这个范畴。他提出“存在”是世界的始基。

80、恩培多克勒哲学的基本思想是“四根说”。他把水、土、气、火、四种元素看做是万物形成的本原。

81、阿那克萨哥拉哲学的基本思想是“种子说”。

82、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经验论也是近代唯物主义的首创人。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法学

1.法的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应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的特征:①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②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规定了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3.法的作用:①规范作用: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②社会作用:法具有社会调整作用。

4.法的历史发展:从奴隶制法到封建制法,继而发展到资本主义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5.法的分类:①成文法和不成文法。②实体法和程序法。③根本法和普通法。④一般法和特别法。⑤国内法和国际法。

6.法系:根据法律的结构、形式和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意识和法律实践的特点等因素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所进行的分类. ①大陆法系:根据罗马法传统发展。

②英美法系: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产生和发展。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宪法、行政法、名商法、经济法、刑法、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

成。

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包括:

①法律制定: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②法律遵守 ③法律执行 ④法律适用等环节

9.社会主义发至国家的基本特征: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必须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必须以确认、保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维护、巩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为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

10.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

的制约和监督;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11.世界上第一步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

12.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阶段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

13.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4.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③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尊严的有原则 ④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5.我国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名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 16.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机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政治自由 ○

3宗教信仰自由 ○

4公民的人身自由 ○

5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

6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或的物质帮助等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7妇女、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特殊保护 ○

8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张当权益 ○

17.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名族团结 ○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

5依照法律纳税 ○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20.行政行为与行政法:

第一,行政行为的主题数行政机关 第二,行政行为必须依法定权限和程序作出

第三,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管理的行为 第四,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行为 第五,行政行为是有强制性的行为

第六,行政行为是产生行政法律后果的行为垄断经济与寡头垄断

1.垄断竞争的定义:是指有许多厂商在市场上销售近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 其特征是:

(1)企业数量多但规模相对比较小

(2)产品相似又彼此差别,因而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3)企业进出不受限制,资源可以在行业间转移 (4)众多小的购买者。

2.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

3.垄断竞争是经济学中比较典型的市场形式之一。

4.进行垄断性竞争的企业在短期具零利润或者地额利润,而在长期则暴利的,或者直接是暴利的。

5.值得注意的是,垄断性竞争虽然一直是微观经济学中研究市场与竞争的话题,但是越来越被宏观经济学家所运用,特别是在1970年代以后注重微观基础的建模风潮下。

6.垄断竞争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叫做生产集团。 7.垄断竞争市场的优点 垄断竞争市场的优点主要有:

(1)规模经济。由于垄断厂商的规模可以很大,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其研究和开发的能力也可能使得垄断厂商具有更低的成本 。

(2)虽然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没有竞争者,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却会面临竞争。 (3)长期中获得超额利润这一点可以促进生产新产品的垄断厂商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8.垄断竞争市场的缺点

在均衡状态 中垄断市场价格要高于完全竞争。在长期均衡中,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垄断厂商没有以可能的最低成本进行生产,所生产的产量也小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应该达到的产量。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被视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垄断竞争时,不但产品价格高于最低平均成本、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成本所对应的产量,而且厂商为了形成产品差别,在提高产品质量、进行广告促销等方面有着额外支出,使产品成本上升,造成资源的浪费。

但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中存在的产品差别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要,有助于增进消费者的福利。在非价格竞争中,厂商必须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改进服务方式,也有利于增进消费者的福利。在这一点上,完全竞争市场就相形见绌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虽然低廉,但同类产品都是清一色,无法适应消费需求的多层次性。而且,厂商在创新上也缺少动力。

9.寡头垄断:又称寡头、寡占,一种由少数卖方(寡头)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 10.寡头垄断市场形态的出现主要归因于两点:

一是缘于市场竞争的垄断,即企业通过自身的竞争优势所获取的市场垄 断,比如微软对

操作系统软件领域的垄断;

二是缘于政府法定的行政垄断,即政府通过法律法规赋予行业中的某个企业以垄断权力,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管制,以改 善效率。这种市场形态主要出现在一些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行业当中,比如供水、管道煤气等。 11.寡头垄断的特点

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有一点与垄断竞争相类似,即它既包含垄断因素,也包含竞争因素。但相对而言,它更接近于垄断的市场结构,因为少数几个企业在市场中占有很 大的份额,使这些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垄断势力。寡头垄断企业的产品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别的。前者有时被称为纯粹寡头垄断,后者则被称为有差别的寡头 垄断。 12.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的决定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当不存在相互勾结时,各寡头根据其他寡头的产量决策,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调整自己的产量。

当寡头之间存在勾结时,产量由各寡头协商确定。而确定的结果对谁有利,则取决于各寡头实力的大小。

13.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的决定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通常表现为由各寡头相互协调的行为方式所决定。这种协调可以有多种形式。

价格领先制是指一个行业的产品价格,通常由某一寡头率先制定,其余寡头追随其后确定各自产品的售价。

价格领先制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支配型价格领先,二是成本最低型价格领先,三是晴雨表型价格领先。 要素的需求和供给

14.行政法的形式:一是宪法,二是基本法律和法律,三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行政规章,四是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列和单行条列,五是其他规范性文件

1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是行政合法性原则,二是行政合理性原则,三是行政应急性原则 3,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6.行政处罚有7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17.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18.行政复议程序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行政复议的申请,行政复议的受理,行政复议决定的作出。

19.行政违法或不当主要有以下情况:实施行政行为的主要证据不足或事实不清,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或依据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法定权限,滥用职权,不履行法定职责,行为内容显失公正

20.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有:通报批评,赔礼道歉,承认错误,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返还权益。恢复原状,停止违法行为,履行职务等等

2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我国行政赔偿范围可分为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两大类

22.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收到申请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依法给予赔偿,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 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 23.民法一词源于古罗马的市民法。

24.民法的基本原则:一是平等原则,二是自愿原则,三是公平原则,四是诚实信用原则,五是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25.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

26.判断公民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主要有两个标准,第一是年龄,这是一般标准,第二是精神是否正常,这是特殊标准。

27.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8.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

29.物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直接管理,支配一定的物,享有物质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30.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物权种类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 31.所有权是权利最充分内容最完整的一种物权

32.我国法律确认的他物权主要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权,国有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典权,相邻权,抵押权,留置权,质权。 33.凡能引起债的发生法律事实,就是债的发生根据

34.根据债发生的根据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债:一是合同所生之债,二是侵权行为所生之债,三是不当得利所生之债,四是无因管理所生之债

35.债可以因履行,双方协议,当事人的死亡和抵消等法律事实而消灭

36.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37.著作权的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38.专利权是指专利人对取得专利的发明享有专有利用的权利

39.根据专利权的规定,受保护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 40.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商标权主要包括:商标专用权,转让商标权,许可使用权 41.继承法规定公民立遗嘱的形式有五种: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

42.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43.人格权又包括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生命权,身体健康权,自由权,肖像权,隐私权等具体权利

44.身份权是因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民事权利,身份权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监护权,亲属身份权

45.民法通则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46.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调整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原则,男女平等原则,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 47.家庭关系中最基本的是夫妻关系

48.正确处理离婚问题的原则是: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保护婚姻关系中的无过错方,女方及子女的权益

49.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南方不得提出离婚 50.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51.我国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

52.刑法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二是罪刑相适应原则,三是平等实用刑法原则

53.刑法的生效时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刑法公布之日生效,二是刑法公布后经过法律规定的一段时间再生效

54.犯罪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犯罪时危害社会的行为,犯罪行为是触犯刑律的行为,犯罪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55.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56.犯罪主体是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57.犯罪主观方面是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是,对其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

持的心里结果

58.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锁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锁侵犯的社会关系

59.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表示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方法,犯罪的时间,地点等。

60.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是各种犯罪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 61.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62.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63.十大类犯罪:第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第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五侵犯财产罪,第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七,危害国防利益罪。第八贪污贿赂罪,第九,渎职罪,第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64.主刑是指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

65.具体的量刑制度包括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等。

经济学

1、“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

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3、机会成本概念: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原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国家经济计划中,在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产品开发中,乃至工人选择工作中,都存在机会成本问题。它为正确合理的选择提供了逻辑严谨、论据有力的答案。在进行选择时,力求机会成本小一些,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利用机会成本概念进行经济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1资源是稀缺的 ○

2资源具有多种用途 ○

3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 ○

4资源可以自由流动 ○

5、生产可能性曲线(如附图所示),一般需作如下假设。 生产可能性曲线 1、固定的资源。在一定时间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

2、充分就业。在现有生产过程中,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了充分使用,不存在着资源闲置。 ○

3、生产技术。在考虑问题的时间范围之内,生产技术,即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是固○

定不变的。

4、两种产品。为了简化问题起见,通常假定某一经济仅生产两种产品。 ○

从图象上看出,生产力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可作如下解释。

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揭示了稀缺法则。任何经济不可能无限量地生产。附图中的W点便代表着在现代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

第二,任何一个经济必须做出选择。但不可能有同时选择二个不同的点。同时,决定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它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的轨迹,它一般凹向原点,隐含着成本递增法则成立。该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均代表着有产率的产量组合,曲线之外的任意一点(如W点)表明在现有假设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产量组合,内点(如H点)则表明缺乏效率。 第三,选择就要付出代价,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平上X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第四,具有凸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它是指随着黄油(x)的产量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黄油产量所需放弃的枪炮(y)产量呈递增的趋势,或者说,

黄油的机会成本随其产量的增加而递增。

为什么成本递增法则能够成立呢?关键在于,在多数情况下,经济资源并非完全适应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即资产专用性。当然,如果资源能完全适应于生产黄油和枪炮,或者说,资源具备完全替代性,那么,机会成本便为某一常数。生产可能性曲线就为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了。

第五,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某种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如果增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能不减少其他产品的产量的话。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隐含着资源配置是有技术效率的。这一效率的定义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首先提出的,因此,技术效率亦可被称为帕累托效率。 6、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稀缺性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存在正说明了稀缺性的存在。换言之,如果没有稀缺性,能生产的产品就没有限制,也就不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了。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实际上是把稀缺性具体化了。

7、生产可能性边界与选择

稀缺性迫使人们作出选择。从生产可能性边界来看,选择就是决定按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哪一点来进行生产,即生产的两种产品的组合是哪一种。选择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克鲁索的偏好,这种偏好实际上就是他生存的必需与消费愿望的结合)。这也就是取决于对每种产品的偏好程度。以消费满足程度最大化为目的的人会作出理性选择,即能实现这种最大化的选择。因此,运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可以使选择具体化。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8、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实际上也就是选择的具体化。解决这三个问题也就是解决选择问题。这就是说,选择按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哪一点进行生产,也就是决定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

9、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效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点就是效率的实现,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各点则没有实现效率。 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右下方倾斜

说明选择的代价就是机会成本,即在资源与技术既定时,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就要少生产某些单位另一种产品。为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放弃的某些单位另一种产品就是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当作出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选择时必然要付出这种机会成本。用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更好地解释机会成本的含义。

10、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1] 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1]

11、经济学中,均衡指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状态:经济行为人认为调整的决策(如调整价格、调整产量)已不可能增加任何好处,从而不再有改变行为的倾向;或两种相反的力量势均力敌,使力量所作用的事物不再发生变化,前者如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后者如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均衡分为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与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则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一般均衡分析是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价格和产量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比较周到和全面的分析方法,但由于一般均衡分析涉及到市场或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又是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实际上使得这种分析非常复杂和耗费时间。所以在西方经济学中,大多采用局部均衡分析。

12、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某种商品需求的因素,除了其自身的价格以外,还有下述一些主要因素:(一)消费者的收入。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即随着收入的提高,对有些商品的需求会增加,而对有些商品的需求会减少。经济学把需求数量的变动与消费者收入同方向变化的物品称为正常品,把需求数量的变动与消费者收入反方向变化的物品称为劣等品。(二)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增加。相反,当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数量就会减少。人们的偏好一般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等因素有关。(三)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其他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替代品,如牛肉和猪肉、苹果和梨子等。由于它们在消费中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故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它的替代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即替代品价格的提高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替代品价格的降低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减少。如果其它商品和被考察的商品是互补品,如汽车与汽油、影碟与影碟机等,由于它们必须相互结合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故一种商品的需求与它的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互补品价格的提高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降低,互补品价格的下降将引起该商品需求的增加。(四)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目前的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

13、效用(1)概念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我们可以从消费的主体与消费的客体两个方面讨论效用。从消费的主体来讲,效用是某人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为中得到的满足;从消费的客体来讲,效用是商品

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评价,它和人的欲望联系在一起,使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里评价。对于效用大小的度量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可以衡量和加总的。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不可以度量的而且度量也是没意义的,效用只能排序。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他们分别是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2)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总效用含义(Total utility)TU: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或者说,是指消费者从事某一消费行为或消费某一定量的某种物品中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TU=f(Q)。边际效用定义(Marginal Utility)MU每增加一单位消费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如总效用函数为TU=f(Q),则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MU=ΔTU/ΔQ。(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在于:第一,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看,随着相同商品的连续增加,人们从每一单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第二,一种商品往往有几种用途,消费者总是将前一单位商品用在较重要的用途上,将后一单位的商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

14、生产要素的要求

(1)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关系

(2)完全竞争厂商对单个可变要素的需求 15、福利经济学与市场失灵

1.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庇古在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福利”的概念,主张国民收入均等化,且建立了效用基数论等。 2.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社会经济运行的目标,或称检验社会经济行为好坏的标准;实现社会经济运行目标所需的生产、交换、分配的一般最适度的条件及其政策建议等。 3.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

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4.巿场失灵是指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5.巿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

(1)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巿场决策机制。 (2)次佳的巿场结构。 16、国民收入核算

1.国民收入核算是指对于GDP以及其项下各部分的核算。

2.国民经济核算是适应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在国民收入统计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国民经济核算不仅对国民收入统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3.目前,国民收入核算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或有待研究解决。 (1)对发展中国家的GNP有低估的倾向。 (2)GNP的核算不能真实反映社会福利水平。 (3)GNP核算中还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问题。

4.世界各国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不完全相同,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其中支出法又称产品流量法,收入法又称收入流量法。

5.在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系中共有五个指标,前两个称做产值,是从宏观经济模型中企业的角度出发核定的;后三个称做收入,是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核定的。这五个指标分别为: (1)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2)国民生产净值NNP(Net National Product) (3)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 (4)个人收入PI(Personal Inoome) (5)可支配收入DI(Disposable Income) 17、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具体内容有:

1、总需求分析(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总需求的构成

(2)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①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②消费函数、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4)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5)乘数理论

2、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

(1)IS曲线

(2)LM曲线

(3)IS-LM模型:①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②自发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③货币量变动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曲线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4)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①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②短期总供给曲线;③长期总供给曲线。

(5)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的现实意义

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生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同时,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作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指明宏观经济学中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问题均可以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分析。 18、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其种类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具体而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这将会直接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而推动股价的上涨。 ——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这将会直接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提高产出水平,改善经营业绩;同时还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使其投资和消费能力增强,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此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趋于上涨。

——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国债发行规模缩减,使市场供给量减少,将导致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推动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

——增加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往往使财政支出扩大,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供给增加,从而改善企业经营业绩,推动股价上扬。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其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货币政策的工具可以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小需求。反之,央行将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手段以增加需求。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央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最终影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如果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使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对公司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公司

股价将趋于下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z2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