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综合考研之药物分析重点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总结
更新时间:2024-06-16 11: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药物分析重点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总结
名词解释:
1、药物分析:是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2、杂质 :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3、一般杂质 :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易引入的杂质,如酸、碱、水分、Cl- 、SO42- 、铁盐、重金属、砷盐、残渣等。
4、特殊杂质: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一定的生产方法与工艺条件可引入的杂质,是某种药物所特有的。
5、杂质限量 :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6、检测限 :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无需定量测定。常用%、ppm、ppb表示。(6和10一样)
7、氧瓶燃烧法:将有机药物放入充满氧气的密闭燃烧瓶中进行燃烧,并将燃烧所产生的待测物质吸收于适当的吸收液中,然后根据待测物质的性质,采用适宜的分析方法进行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
8、准确度:制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通常采用回收率试验来表示。
9、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接近的程度。通常用 标准差(SD)或相对标准差(RSD)表示。
10、定量限:指在具有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前提下,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或量。常用%、ppm、ppb表示。
11、专属性:指有其他成分(杂质、降解物、辅料等)可能存在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的特性,能反映该方法在有共存物时对供试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是指该法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程度的度量。
12、耐用性: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13、非水溶液滴定法 :指有机碱在水溶液中碱性较弱,滴定突跃不明显,而在非水介质中,只要其pKb值<10,都能被冰醋酸均化到溶剂醋酸根(AcO-)水平,相对碱性增强,可使滴定顺利进行。
14、滴定度:规定浓度下,消耗1ml滴定液对应被测物质的量,用表T示。 15、双相滴定法 :采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在分液漏斗中进行的滴定。
16、酸性染料比色法:是利用碱性药物,在一定的pH条件下,可与某些酸性染料结合显色,而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
17、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利用在两个波长下,干扰组分具有等吸收,而待测组分的吸收差异显著,测得两个波长处样品的吸收度差与待测组分的浓度差呈线性,从而测得待测组分的含量的分光光度法。
18、含量均匀度检查:含量均匀度是指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等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片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以及透皮贴剂等,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
19、溶出度: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20、吸收系数(E1m):其物理意义为当溶液浓度为1%(g/ml),溶液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数值。
21、干燥失重: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干燥失重主要检查药物中的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物质。
- 1 --
22、有关物质:有关物质主要是指药物中可能存在的原料、中间体、降解物、异构体、聚合体、副反应产物和降解产物等,这类杂质的结构往往是未知的,但一般与药物类似或具有渊源关系。
23、恒重: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称为恒重。
24、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行政、技术监督管理各部门应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也是药品生产和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
25、 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法系将含氮药物与硫酸在凯氏烧瓶中共热,药物分子中有机结构被“消化”成CO2和H2O,,有机结合的氮转化为无机氮,与过量的硫酸结合为硫酸氢铵和硫酸铵,经碱化后释放出氨气,随水蒸气馏出,用硼酸溶液或定量的酸滴定液吸收后,再用酸或碱滴定液滴定。
26、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提取物或中药制剂等经适当处理后,采取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能够表示该中药材、提取物或中药制剂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即运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征并加以描述。
27、总灰分:总灰分系指药材或制剂经加热炽灼灰化后残留的无机物,总灰分除包含药物本身所含无机盐外,还包括泥土、砂石等药材外表粘附的无机杂质。
28、酸不溶性灰分:总灰分加盐酸后加热,碳酸盐等生理灰分即能溶解,但泥土、砂石等硅酸盐则不能溶解,成为酸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更能准确地反映出外来杂质的量。 29、薄层扫描法:薄层色谱扫描法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中吸收紫外光和可见光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的一种方法。
30、阴性对照:指在R-PIA组大鼠心肌核蛋白样品与[γ-32P]标记的NF-κB寡核苷酸探针结合之前,先用未标记的NF-κB寡核苷酸探针竞争性抑制
31、超临界萃取:超临界流体是指当压力和温度达到物质的临界点时,所形成的单一相态,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强度取决于萃取的温度和压力。利用这种特性,只需改变萃取剂流体的压力和温度,就可以把样品中的不同组分按在流体中溶解度的大小,先后萃取出来。超临界萃取系指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的一种提取分离方法。
32、生化药物:生化药物系指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提取的,也可用生物-化学半合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生命基本物质及其衍生物、降解物以及大分子结构修饰物等,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辅酶、多糖、脂质、核苷酸等。
33、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系采用遗传修饰,将所需制品的编码基因通过一种质粒或病毒载体,引入适宜的微生物或细胞系,基因经过表达和翻译后成为蛋白质,再经过提取和纯化而回收所需制品即得。
34、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
35、电泳法:是指带电荷的供试品(蛋白质、核苷酸等)在惰性支持介质(如纸、醋酸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等)中,于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进行泳动,使组分分离成狭窄的区带,用适宜的检测方法记录其电泳区带图谱或计算其含量(%)的方法。
36、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分析的液相分离方法。
简答题
1、 试述药品检验程序及各项检验的意义。
- 2 --
(1)取样:按照均匀、合理的原则从大量药品中选取少量样品进行检测。
(2)药物的鉴别:依据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化学结构进行某些化学反应,测定某些理化常数,来判断药品的真伪。
(3)药品的含量测定:测定药品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
(4)检验报告的书写:对药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之后要把各检测项的检测结进行汇总写成书面报告形式,并根据检测结果得出明确的结论。
2、涉及的药物名称和原因:“齐二药”事件、上海华联药厂药物损害事件、梅花K事件、黑龙江完达山药业刺五加注射液 “齐二药”事件
涉及的药物:亮菌甲素注射液 原因:主要是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购入了标识为江苏省中国地质矿业公司泰兴化工总厂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生产,该辅料经检验是假丙二醇。 上海华联药厂药物损害事件
涉及的药物:鞘内注射用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
原因: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这两种药品的部分批号产品中混入了微量硫酸长春新碱 湖南梅花K事件
涉及的药物:梅花K黄柏胶囊 原因:该产品添加了过期的四环素,其含有的四环素降解产物远远超过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特别是差向脱水四环素,服用后临床上表现为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症,从而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导致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黑龙江完达山药业刺五加注射液 涉及的药物:刺五加注射液 原因:完达山药业公司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药品在流通环节被雨水浸泡,使药品受到细菌污染,后被更换包装标签并销售。
3、杂质检查方法(氯化物、砷盐、铁盐、重金属)的方法和原理,试剂的作用 氯化物检查法
原理:药物中的微量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程度比较,判定公式品种氯化物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1;溶液如不澄清,应过滤;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1,摇匀,即得供试溶液。另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1,加水使成40m1,摇匀,即得对照溶液。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1,用水稀释使成50m1,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
硝酸酸性条件: (1)加速AgCl浑浊的形成;(2)产生较好的乳浊; (3)避免弱酸银盐如碳酸银、磷酸银以及氧化银沉淀的形成。 砷盐检查法
(一) 古蔡氏法
原理: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砷溶液所生成的砷斑比较,判断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 3 --
方法:
? 标准砷溶液临用新配,1?gAs/ml ? 酸为反应物,加浓盐酸5ml。
? 醋酸铅棉花:消除锌粒及供试品中
少量硫化物的干扰,醋酸铅棉花用量60mg,装管高度60-80mm ? 锌粒应无砷
? 砷斑不稳定,应立即观察 ? 酸性氯化亚锡及碘化钾
碘化钾被氧化生成的I2又可被氯化亚锡还原为I-,I-与反应中生成的Zn2+能形成稳定的配位离子,利于生成砷化氢反应不断进行;
氯化亚锡与锌作用,在锌表面形成锌锡齐,使氢气均匀而连续地发生; 还原As5+为As3+,加快反应速度;
可抑制微量Sb干扰,在实验条件下,100 ?g Sb不干扰。
(二) 白田道夫法(适于含Sb药物中砷盐的检查, 如葡萄糖酸锑钠) As3?、As5??SnCl2?HCl??As(棕褐色胶态)(三)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原理: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与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还原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产生红色胶态银,同时在相同条件下使一定量标准砷溶液呈色,用目视比色法或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进行比较 方法:如右图(详见课本50页) 铁盐检查法
原理:铁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硫氰酸盐作用生成红色可溶性的硫氰酸铁配离子,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用同法处理后进行比色。
方法:供试溶液: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移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4ml与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使成 35m1后,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再加水适量稀释成50ml,摇匀;如显色,立即与标准铁溶液一定量制成的对照溶液比较。对照溶液: 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标准铁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25ml,加稀盐酸4ml与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使成35m1后,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再加水适量稀释成50ml,摇匀即得
用FeNH4(SO4)2·12H2O(硫酸铁铵)配制标准铁贮备液(加入硫酸防止Fe3+的水解),标准铁溶液临用前稀释而成,标准铁溶液10?g Fe3+/ml,50ml溶液中含10-50?g的Fe3+显色梯度明显,一般取标准铁溶液1.0-5.0ml
反应需在盐酸酸性条件下进行,且以50ml供试溶液中含稀盐酸4ml为宜。 试剂:硫氰酸铵。加过量硫氰酸铵,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铁盐检查时,加氧化剂氧化Fe2+为Fe3+。加过硫酸铵可氧化Fe2+为Fe3+,也可防止光线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加硝酸后加热也可氧化Fe2+为Fe3+
比色方法:同置于白色背景上,自上向下观察。 重金属检查法
第一法: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
原理: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与重金属离子生成黄色到棕黑色
- 4 --
的硫化物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后所呈颜色比较,判定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25ml纳氏比色管两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加水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使成25ml,乙管加入按各药品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25ml;再在甲乙两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min,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乙管中显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 金属离子与硫化氢的显色溶液受pH值影响较大。当pH3.0—3.5时,硫化铅沉淀较完全。酸度增大,重金属离子与硫化氢呈色变浅,甚至不显色,因此供试品若用强酸溶解,或在处理中用了强酸,在加入硫代乙酰胺试液前,应先加氨水至溶液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再加pH3.5醋酸盐缓冲液调节溶液的酸度
第二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含芳环、杂环以及不溶于水、稀酸、乙醇及碱的有机药物)
原理:重金属可能会与芳环、杂环形成较牢固的价键,需先将供试品炽灼破坏,残渣加硝酸进一步破坏,蒸干。加盐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氯化物,再按第一法进行检查 方法:500-600℃炽灼后的残渣,经处理后,依一法检查:黄色-棕黑色PbS 。
含钠及氟的有机药物应用铂坩埚、石英坩埚或硬质玻璃蒸发皿(因可腐蚀瓷坩埚,带入大量重金属)
第三法:硫化钠法(适用于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生成沉淀的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 )
原理:在碱性介质中,以硫化钠为显色剂,使铅离子生成PbS微粒的混悬液,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后所呈颜色比较,判断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适量,加氢氧化钠试液5ml与水20ml溶解后,置纳氏比色管中,加硫化钠试液5滴,摇匀,与一定量的标准铅溶液同法处理后的颜色比较 硫化钠试液对玻璃有一定的腐蚀性,且久置后会产生絮状物应临用新制 第四法:微孔滤膜法(重金属量低时,比色管难观察,采用微孔滤膜过滤)
原理:重金属量低时,比色管难观察,用微孔滤膜滤过,重金属硫化物沉积于微孔滤膜上形成色斑,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同法处理后产生的色斑比较,确定重金属是否超过限量。 方法:课本P47
4、铁盐检查中除另有规定外,为什么要加过硫酸铵? 有的样品采用硝酸处理,用硝酸处理的样品是否还需加过硫酸铵?加硝酸后的样品为什么要加热煮沸?
铁盐检查时,加氧化剂氧化Fe2+为Fe3+。加过硫酸铵可氧化Fe2+为Fe3+,也可防止光线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加硝酸后加热也可氧化Fe2+为Fe3+ 。
当用硝酸处理与样品时,由于硝酸也可以氧化Fe2+为Fe3+,故不需要加过硫酸铵。 加硝酸的样品需加热煮沸原因:硝酸中可能含有亚硝酸,它能与硫氰酸根离子作用,生成红色亚硝酰硫氰化物,影响比色,素以剩下的硝酸必须加热煮沸出去。
5、试述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评价指标。 一、准确度
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用回收率表示 具体做法: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n=3, 共9个数据来评价 回收率的RSD<2%;用UV和HPLC发时,一般回 收率可达98%~102%;容量法可达99.7%~100.3% 二、精密度
- 5 --
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1. 重复性 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 2. 中间精密度 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 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三、专属性
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 四、检测限
是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是限度检验指标。它无需测定,只要指出高于或低于该规定的浓度或量即可。 五、定量限
是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一定准确度和精密度。 六、线性
是指在设定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UV法: r > 0.9999。 HPLC法: r > 0.9999。 七、范围
是指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度或量的区间。 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 120%。 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查: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70%-~ 130%。 溶出度或释放度中的溶出量测定:范围应为限度的±20%。 八、耐用性
是指在测定条件下有效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典型的变动因素有:被溶液的稳定性、样品提取次数、时间等。
6、请简述银量法用于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测定的原理?
巴比妥类药物含有丙二酰脲或酰亚胺基团,在适当的碱性溶液中,易与重金属离子反应,并可定量的形成盐来测定其含量。在滴定过程中,本品首先形成可溶性一银盐,当被测供试品完全形成一银盐后,继续用硝酸银滴定液滴定,稍过量的银离子与巴比妥类药物形成难溶性二银盐,溶液变浑浊,以此指示滴定终点。
7、阿司匹林原料药与阿司匹林片剂、栓剂、泡腾片、肠溶片、肠溶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阿司匹林栓剂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健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
0.1 %二乙胺水溶液-冰醋酸(40:60:4)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 阿司匹林峰计算不低于2000,阿司匹林峰、水杨酸峰和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 应符合要求。
内标溶液的制备 取咖啡因,加乙醇制成每1ml 中含4mg 的溶液,即得。 测定法 取本品5粒,精密称定,置小烧杯中,在40~50℃水浴上微温熔融, 在不断搅拌下冷却至室温,精密称出适量(约相当于阿斯匹林0.15g ),置50ml 量瓶中,精密加内标溶液5ml与乙醇适量,在40~50℃水浴中充分振摇使供试品 溶解,用乙醇稀释至刻度,置冰浴中冷却1 小时,取出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
滤液2ml,置50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
- 6 --
录色谱图;另取阿斯匹林对照品约0.15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精密加内标 溶液5ml,用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50ml量瓶中,用乙 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同法测定。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阿司匹林泡腾片
【含量测定】照高效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 甲醇-0.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三乙胺(10:50:40:0.11,用磷酸调节pH值至3.3 ~3.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阿司匹林峰计算不低于2000,阿 司匹林峰与水杨酸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测定法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 25mg),置10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乙腈-甲醇-甲酸(40:59:1)溶液50ml,强 力振摇10分钟,使阿司匹林溶解,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μl,注入液相色 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甲醇-甲酸
(40:59:1)溶液 溶解制成每1ml中约含0.5m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 面积计算,即得。 阿司匹林肠溶胶囊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1%冰 醋酸溶液-甲醇(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阿司匹林 峰不低于1500,阿司匹林峰与水杨酸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测定法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司 匹林0.1g),置100ml量瓶中,用1%冰醋到无水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 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量瓶中,用1%冰醋酸无水甲醇溶液稀 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中,另取阿司 匹林对照品适量,精密测定,用1%冰醋酸无水甲醇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 1ml中约含50μ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方法是:直接滴定法。阿司匹林片剂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是:返滴定法(两步滴定法)。原因是阿司匹林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中除了加入少量酒石酸或枸橼酸稳定剂外,制剂工艺过程中也可能有水解产物(如水杨酸、醋酸)产生,而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8、如何用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的含量?说明测定原理和方法? 测定原理:苯甲酸钠为芳酸碱金属盐,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弱碱性,可用盐酸滴定。但是,反应生成的芳酸却不溶于水,产生浑浊,影响终点观察。因此,采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即水相和有机相中滴定,水相溶解供试品和反应物,有机相把反应生成的芳酸不断地从水相中萃取出来,不致产生浑浊,反应也能进行完全。
供试品在两相间有一定分配比,因此,第一次滴定后需将分取水层后的乙醚层用水洗涤,使其中少量的供试品被洗涤出来进行第二次滴定。
方法:取本品约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25ml、乙醚50ml及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边滴边振摇,至水层显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边滴定边振摇,至水层显持续的橙红色。每1ml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NaO2。
- 7 --
9、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基本原理、反应条件、终点指示是什么? 基本原理:芳伯氨基或水解后生成芳伯氨基的药物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硝酸钠定量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可用永停滴定法指示反应终点。
酸性条件及加热?????? Ar-NH2 + RCOOH Ar-NHCOR + H2O
Ar-NH2 + NaNO2+ 2HCl → Ar-N2+Cl- +NaCl + 2 H2O
反应条件
(1)加入适量KBr, 加快反应速度
KBr + HCl→HBr + KCl H NO2 + HBr→ NOBr + H2O
因为 KHBr 比KHCl大300倍,所以生成NOBr量大得多,加快反应速度 (2)酸的种类及其用量:选用的是盐酸。虽然在HBr中较之在HCl中快,但价格昂贵;H2SO4和HNO3中反应较慢,且芳香伯胺的盐酸盐溶解度较H2SO4盐为大,故常选用HCl。
用量:理论用量为ArNH 2:HCl =1:2;实际用量要多得多,通常为ArNH 2: HCl =1:2.5 ∽ 6。
其原因为:① 强酸介质加速反应进行② 重氮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较稳定③ 防止生成偶氮氨基化合物
酸度过大,会阻碍芳伯氨基的游离,影响重氮化反应速度。在太浓的盐酸中还可使亚硝酸分解。
(3) 反应温度
温度升高 ,反应速度加快,但形成的重氮盐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分解;且温度过高,HNO2也易逸失或分解,而使结果偏高,但温度过低时反应太慢,故药典规定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一般10~ 30℃ 。 (4)滴定速度
为避免HNO2的逸失或分解,滴定时可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2/3处,一次将大部分NaNO2 在搅拌下滴入,使其尽快反应;然后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水淋洗管尖,再缓慢滴定至终点。
指示终点的方法
(1)永停滴定法: ChP、BP多采用
主要原理:NaNO2滴定时,达终点前,NaNO2产生的HNO2用于重氮化反应,不与电极作用,检流计无电流通过不偏转;达到终点时,溶液中微量HNO2即会使电极起氧化还原反应,检流计指针突然偏转,且不再回复。优点:简单,方法准确缺点:电极易钝化。 (2)电位法:USP多用 原理:采用电位计,甘汞-铂电极系统。当到达终点时,溶液中多余的HNO2使电位产生突跃,如用直流式电位计,则可使电位计指针突然偏转而指示终点。 (3)外指示剂法:
原理:常采用KI-淀粉糊剂或试纸(液)指示终点。滴定终点时,稍过量的NaNO2在酸性液中氧化KI,析出I2遇淀粉显兰色。
缺点: ①被滴定液酸性强,达终点前, KI在酸性液中遇光被空气氧化析出I2遇淀粉显兰色而混淆终点。② 多次外试,可损失供试品而增加滴定误差。
10、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为什么会变黄?
答:盐酸普鲁卡因分子中含酯键,因此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在贮藏期间,普鲁卡因易水解。
- 8 --
其注射液制备过程中受灭菌温度、时间、溶液pH值、光线等因素影响,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对氨基苯甲酸和2-二乙氨基乙醇。其中对氨基苯甲酸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或高温加热,可进一步脱羧转化为苯胺,而苯胺又可被氧化为有色物,使注射液变黄。
11、弱碱性药物采用RP-HPLC测定时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答:问题:用化学键合固定分离碱性杂环类药物时,由于在硅胶表面的硅醇基受空间位阻的影响,仅有一部分的硅醇基可与硅烷化试剂作用。因此这些裸露的硅醇基与碱性药物发生吸附或离子交换作用,而使碱性药物色谱峰产生拖尾,分离效能下降,保留时间过长,甚至不能被洗脱。
解决方法:通常在流动相中加入碱性试剂,使流动相的pH为7-8左右,使碱性药物的电离受到抑制,以非电离形式存在,增加脂溶性改善分离效能。
12、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答:基本原理:在适当的PH溶液中,碱性药物B可以与氢离子成盐,在这个PH条件下一些酸性染料(HIn)可解离成阴离子,这个阴离子可与有机碱盐的阳离子定量的结合成有色的离子对,而进入到有机相。通过测定有机溶剂提取液中的吸收度或将有机溶剂提取液酸化或碱化,使与有机碱结合的酸性染料释放出来,测定染料的吸收度来测得有机碱的含量。形成的离子对不是盐,而是中性化合物,一般在有剂相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1.水相的最适pH:既要能够使有机碱全部以盐的形式存在,酸性染料能够解离成离子,以便它们定量的结合成离子对而转溶于有机溶剂,且又能将剩余的染料完全保留在水相中。 2.有机溶剂的选择:对有机碱与染料形成的离子对有极大溶解性,易于提取完全;提取也有较高的吸收度,不与水混溶。
3.酸性染料的选择:所用酸性染料应能定量的与生物碱结合,生成的离子对溶于有机相,染料的负离子不能进入有机相。
4.水分的影响:严防水分的混入,有机层可加入无水硫酸钠等脱水剂或经干燥滤纸滤过。
13.写出非水碱量法的适用范围、药物中酸根离子干扰及排除方法
主要用于Kb<10-8的有机碱盐的含量测定。对碱性较弱的杂环类药物,只要选择合适的溶剂、滴定剂和终点指示的方法可使pKb为8~13的弱碱性药物采用本法滴定。 一般来说: Kb为10-8~10-10时,宜选冰醋酸作为溶剂;
Kb为10-10~10-12时,宜选冰醋酸与醋酐的混合溶液; Kb<10-12时,应用醋酐作为溶剂。 无机酸在冰醋酸中的酸性次序为:
高氯酸>氢溴酸>硫酸>盐酸>硝酸>磷酸>有机酸
当置换出的HA酸性较强时,反应不能定量完成,必须除去或降低HA的酸性,使反应顺利地完成。
(1)氢卤酸盐
由于在反应中可置换出酸性较强的HBr、HCl 等,使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影响准确。 一般均预先在溶液中加入Hg(Ac)2 的冰醋酸溶液,以消除氢卤酸对滴定的干扰。 (2)磷酸盐
直接滴定,如磷酸氯喹、磷酸可待因
- 9 --
(3)硫酸盐
有机碱的硫酸盐,在冰醋酸介质中只能被滴定至硫酸氢盐。 可直接滴定,目视终点和电位滴定指示终点灵敏度较差,用较大量的醋酐代替冰醋酸可提高灵敏度。 (4)硝酸盐
因HNO3具有氧化性,可使指示剂变色,一般电位法指示终点。如硝酸士的宁、硝酸毛果芸香碱。
(5)有机酸盐
由于有机酸系弱酸,被高氯酸置换出的HA,对滴定无干扰,能直接滴定。
若被置换出的有机酸不溶于冰醋酸,应先将样品碱化,有机溶剂提取游离碱后,再用非水碱量法测定。
14、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为什么要采用酸性介质和新煮沸的蒸馏水?如何消除维生素C注射液中稳定剂的影响?
答:原理:维生素C在醋酸酸性条件下,可被碘定量氧化。根据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即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用新沸放冷的水溶解样品,是为了减少水中溶解的氧对测定的影响。 酸性溶液中(HAc2HSO4 H3PO3)维生素C受空气中氧的氧化较慢。维生素C注射液中有亚磷酸盐抗氧剂,滴定前加入丙酮或甲醛掩蔽。
15.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判断方法。 判定方法: 三氯化锑反应 条件 无水无醇
VitA?????蓝色?紫红CHCl3
测定方法:
第一步:A的选择
选择依据:所选A值中杂质的干扰已基本消除
%%第二步:求 ?1cm(样)?m(样)??1cm(纯) % A ( 注意: )
?1cm(样)? C (% ) ? l C 为混合样品的浓度 第三步:求效价
%?E?换算因数 效价(IU/g)(样)1cm(样)
效价(IU/g)换算因数由纯品计算而得: 换算因数=E% 1cm(纯)
1IU?0.344?g维生素A醋酸酯
61?10?g 效价(IU/g)??29070000.344?g
- 10 --
SbCl3
定量分析方法如下:
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含量 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含量
注意事项:1. 压力表无压力显示或压力波动时不能进行分析,应检查过滤器是否污染,流路中气泡是否已排除,各连接处有无漏液,排除故障后方能进行操作。特别是压力升高,甚至自动停泵,应从线路过滤器、泵头、柱头、检测器腔及流路有无堵塞,及时处理。
2.当基线漂移过大,可能是:色谱柱未平衡或柱内污染;检测器受温度变化影响;检测池渗漏。出现上述问题时,应逐项排除,必须待仪器稳定后方能进行分析操作。 3.流动相使用前需用相应的0.45μm的滤膜过滤、脱气,一般用超声波脱气。
28、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和操作中注意问题 常应用于药物的鉴别,主成分的含量测定,特殊杂质的检查。
常用方法:对照品比较法,吸收系数法,计算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注意问题:
1.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2.对溶剂的要求:含有杂原子的有机溶剂通常均具有很强的末端吸收,他们的使用范围均不能小于截止使用波长。
五、回答问题并计算(共20分)
杂质限量、容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
非水溶液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亚硝酸钠滴定法、一般容量分析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包括方法原理,试剂,步骤的目的意义,计算,影响因素,干扰及排除 ,操作注意事项
1、UV 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以朗伯比尔定律为基础,由于物质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对辐射的吸收,而产生化合物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分光光度法或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 对溶剂的要求
含有杂原子的有机溶剂,通常均具有很强的末端吸收。因此,当作溶剂使用时,它 们的使用范围均不能小于截止使用波长。例如甲醇、乙醇的截止使用波长为205nm。另 外,当溶剂不纯时,也可能增加干扰吸收。因此,在测定供试品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 剂在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即将溶剂置1cm 石英吸收池中,以空气为 空白(即空白光路中不置任何物质)测定其吸光度。溶剂和吸收池的吸光度,在220~ 240nm 范围内不得超过0.40,在241~250nm 范围内不得超过0.20,在251~300nm 范围内不得超过0.10,在300nm 以上时不得超过0.05。 2.含量测定 一般有以下几种。
(1)对照品比较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规定量的100%±10%,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后,按下 式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 16 --
cX=(AX/AR)cR
式中 cX 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AX 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 cR 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 AR 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2)吸收系数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
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用本法测定时,吸收系数通常应大于100,并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3)计算分光光度法计算分光光度法有多种,使用时均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
方法进行。当吸光度处在吸收曲线的陡然上升或下降的部位测定时,波长的微小变化可 能对测定结果造成显著影响,故对照品和供试品的测试条件应尽可能一致。计算分光光 度法一般不宜用作含量测定。 (4)比色法供试品本身在紫外-可见区没有强吸收,或在紫外区虽有吸收但为避免干扰或提高灵敏度,可加入适当的显色剂显色后测定,这种方法为比色法。
用比色法测定时,由于显色时影响显色深浅的因素较多,应取供试品与对照品或标 准品同时操作。除另有规定外,比色法所用的空白系指用同体积的溶剂代替对照品或供 试品溶液,然后依次加入等量的相应试剂,并用同样方法处理。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后,按上述(1)法计算供试品浓度。
当吸光度和浓度关系不呈良好线性时,应取数份梯度量的对照品溶液,用溶剂补充
至同一体积,显色后测定各份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吸光度与相应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供试品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其相应的浓度,并求出其含量。
2、杂质限量
方法原理:药物的纯度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药物是不存在的,由于药物中的杂质不可能完全除尽,也没有必要完全除尽,对于药物中所存在的杂质,在不影响疗效,不产生毒性和保证药物质量的原则下,允许药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叫做杂质限量。
杂质最大允许× 100% 杂质限= 量供试品量 量%
单位通常以%或百万分之几(ppm , 10–6)表示。
方法:
限量检查法和对杂质进行定量测定,限量检查法包括:1、对照法: 以待检杂质标准液一定量为对照,将供试品、对照分别置一支纳氏比色管或锥形瓶中,在相同条件处理后,比较反应结果。2、灵敏度法: 在供试液中直接加入试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观察有无反应出现。 3、比较法: 取一定量供试品测定特定待检杂质的参数与规定的限量比较。
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准溶液的体积供试品量限量检查法计算:杂质限量=×100%
- 17 --
C*VL(%)=S×100%
L----杂质限量 S-----供试品量
C、V-----标准液浓度、体积
计算时应注意:单位换算、供试液或标准液的稀释倍数
注意事项:1、须注意平行原则,即供试溶液和对照溶液应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如加入的试剂、反应的温度、放置的时间等均应相同,这样检查的结果才有可比性。2、纳式比色管应在白色背景下观察。
3、容量法 特点:容量分析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滴定液由滴定管加到待测药物的溶液中,直到所加滴定液与被测药物按化学计量反应完全为止,然后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物的含量。
在进行容量分析时,如何准确地确定等当点就成了容量分析的关键问题。必须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需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使滴定终点尽可能的接近等当点。 容量分析通常用于测定高含量或中含量组分,即含量在1%以上。此法操作简便、快速、比较准确,使用仪器普通易得。
1、滴定度:每1ml某摩尔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重量。单位mg 2、滴定度的计算 aA+bB→cC+dD
T=m×a/b×M(mg/ml)
m为滴定液的摩尔浓度(mol/L),a为被测药物的摩尔数,b为滴定液的摩尔数,M为被测药物的毫摩尔质量(分子量,以mg表示) 3、校正因子
在实际工作中,所配制的滴定液的摩尔浓度与药典中规定的摩尔浓度不一定恰好符合,此时就不能直接应用药典上所给出的滴定度(T),需乘以滴定液浓度校正因数(F)即可换算成实际的滴定度(T'),即
T'=T× F 式中 F=实际摩尔浓度/规定浓度
3、含量计算 滴定方式有两种,即直接滴定法和间接滴定法 (1)直接滴定法
含量(%)=(V×T×F)/W×100%
V为滴定液被消耗的体积,W为供试品的称取量,T为滴定度,F为校正因子 (2)间接滴定法
1)生成物滴定法:本法系指被测药物与化合物A作用,定量生成化合物B,再用滴定液滴定化合物B。该法的百分含量计算方法与直接滴定法相同,只是在计算的滴定度时需考虑被测药物与化合物B以及化合物B与滴定液三者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2)
此法是先加入定、过量的滴定液A,使其与被测药物反应,待此反应进行完全后,再用另一滴定液B来回滴反应中剩余的滴定液A。
0S
含量(%)=(VB-VB)×FB×TA/W×100%
- 18 --
VB为空白试剂时消耗滴定液B的体积, VB为样品测定时消耗滴定液B的体积, FB 为滴定液B的浓度校正因子,TA 为滴定液A的滴定度,,W为供试品的称取量
4、HPLC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步骤:
1. 配置流动相(包括流动相脱气)、样品等准备工作 2.洗色谱柱、走基线 3.设置工作站样品表 4.进样
5.处理剩余样品、打印图谱、计算含量
6.常用流动相溶剂甲醇、氯仿、正丁醇水等,首选甲醇-水 计算:内标法、外标法 HPLC使用注意事项
1.流动相必须用HPLC级的试剂,使用前过滤除去其中的颗粒性杂质和其他物质(使用0.45um或更细的膜 过滤)。
2.流动相过滤后要用超声波脱气,脱气后应该恢复到室温后使用。 3.不能用纯乙腈作为流动相,这样会使单向阀粘住而导致泵不进液。
4.使用缓冲溶液时,做完样品后应立即用去离子水冲洗管路及柱子一小时,然 后用甲醇(或甲醇水溶液)冲 洗40分钟以上,以充分洗去离子。对于柱塞杆 外部,做完样品后也必须用去离子水冲洗20ml以上。
5.长时间不用仪器,应该将柱子取下用堵头封好保存,注意不能用纯水保存柱子,而应该用有机相(如甲醇等),因为纯水易长霉。
6.每次做完样品后应该用溶解样品的溶剂清洗进样器。 7.C18柱绝对不能进蛋白样品,血样、生物样品。
8.堵塞导致压力太大,按预柱→混合器中的过滤器→管路过滤器→单向阀检查 并清洗。清洗方法;①以异 丙醇作溶剂冲洗:②放在异丙醇中间用超声波清 洗;⑧用10%稀硝酸清洗。
9.气泡会致使压力不稳,重现性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产生气泡。
10.如果进液管内不进液体时,要使用注射器吸液:通常在输液前要进行流动相 的清洗。 11.要注意柱子的PH值范围,不得注射强酸强碱的样品,特别是碱性样品。
12.更换流动相时应该先将吸滤头部分放入烧杯中边振动边靖洗,然后插入新的 流动相中。更换无互溶性的流动相时要用异丙醇过渡一下。
5、亚硝酸钠滴定法: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芳伯氨基或水解后具有芳伯氨基,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硝酸钠反应,可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量。
基本原理:芳伯氨基或水解后生成芳伯氨基的药物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定量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可用永停滴定法指示反应终点。 H+
Ar—NHCO+H2O ArNH2 + RCOOH ArNH2 + NaNO2 + 2HCl Ar—N2+Cl- + NaCl + 2 H2O
- 19 --
0S
反应历程: NaNO2 + HCl HNO2 + NaCl
HNO2 + HCl NOCl + H2O NO+Cl-
ArNH2 ArNH-NO ArN=N-OH Ar—N2+Cl- 慢 快 快 反应条件:(1)加入适量HBr,加快反应速度。
(2)酸的种类及其用量(HCl:虽然在HBr中较之在HCl中快,但价格昂贵,H2SO4和HNO3中反应较慢,且芳香伯胺的盐酸盐溶解度较H2SO4盐大,故常选用HCl。用量:理论用量为ArNH2 :HCl = 1 :2 ;但实际用量要多得多,通常为ArNH2 :HCl = 1 :2.5~6)。
(3)反应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增快,但形成的重氮盐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分解;且温度过高,HNO3也易逸失或分解,而使结果偏高,故药典规定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一般是10~30
(4)滴定速度:为了避免HNO3逸失或分解,滴定时可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2/3处,一次将大部分NaNO2在搅拌下滴入,使其尽快反应,然后提出液面,再缓慢滴定至终点。
终点指示方法:永停滴定法、电位法、外指示剂法、内指示剂法。
6、容量分析法(滴定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滴定液(标准物质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药物的溶液中,直至滴定液与被测物反应完全,然后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被消耗的体积,按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药物的含量。
1. 滴定度(T)的概念 每1ml某摩尔浓度的溶液相当于被 测物质的重量(mg)。
2. 滴定度的计算 aA + bB cC + dD T = M×b/a×B
B为滴定液的摩尔浓度,M为被测药物的毫摩尔质量
例: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时,滴定液的摩尔浓度我0.05mol/L,化学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I
T=m×a×b×M=O.O5×1×176.13=8.806(mg/ml) 3. 百分含量的计算
(1)直接滴定法 D% = V ×F × T/W ×100% F = 实际标定的浓度/规定的浓度 (2)间接滴定法(回滴定法;剩余滴定法) D% = (VO – VB) ×F ×T/W ×100%
例:司可巴比妥钠M=260.23,司可巴比妥钠与溴反应的摩尔比为1:1,供试品的称量W=0.1022g,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浓度校正因数F=1.038,供试品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15.73ml,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23.21ml.溴滴定液(0.05mol/L) T=0.05×1×260.23=13.01(mg/ml)
司可巴比妥含量(%)=(VO – VB) ×F ×T/W ×100%=(23.21ml-15.73) ×1.038×13.01/(0.1022×1000) ×100%=98.8%
7、酸性染料比色法
- 20 --
1、托烷生物碱类的鉴别试验:本类药物水解后生成的莨菪酸,经发烟硝酸加热处理,转变为三硝基衍生物,再与氢氧化钾醇溶液和固体氢氧化钾作用,则转成有色的醌型产物,开始呈深紫色。
2、氧化反应:本类药物水解后生成的莨菪酸,可与硫酸和重铬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醛,而逸出类似苦杏仁的臭味。
3、沉淀反应:本类药物具有碱性,可与生物碱沉淀剂生成沉淀。阿托品与氯化汞醇试液 生成黄色沉淀。
4、硫酸盐和溴化物的反应
含量测定主要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及色谱法等。 5、维生素类:维生素B1、维生素C (1)维生素B1 鉴别试验:
1、硫色素反应: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铁氰化钾氧化生成硫色素,硫色素溶于正丁醇中,显蓝色荧光。
2、沉淀反应:与生物碱沉淀试剂生成沉淀。
3、氯化物反应:本品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4、硝酸铅反应:维生素B1与氢氧化钠共热,分解产生硫化钠,可与硝酸铅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非水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硫色素荧光法。 (2)维生素C 鉴别试验:
1、与硝酸银反应: VitC3黑
2、与2,6 - 二氯靛酚反应:
2,6?二氯靛酚?VitC???无色3、与其他氧化剂反应:与亚甲蓝或高锰酸钾反应试剂褪色,与碱性酒石酸铜反应生成 砖红色沉淀,与磷钼酸反应产生钼蓝
4、糖类的反应:维生素C可在三氯醋酸或盐酸存在的条件下水解、脱羧、生成戊糖,再失水,转化为糠醛,加入吡咯,加热至50℃产生蓝色。
5、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C在0.01mol/L的盐酸中,在243nm波长处有唯一最大吸收。 含量测定主要采用碘量法、2,6 - 二氯靛酚滴定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6、甾体激素类:醋酸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炔雌醇(雌二醇) 鉴别试验:
(1)氢化可的松 1、△4 – 3 – 酮 存在共轭结构,产生UV吸收;与羰基试剂反应形成黄色的腙用于鉴别。 2、C17 – α – 醇酮基具有还原性,能与酒石酸铜试液、氨制硝酸银试液以及四氮唑试液反应呈色。
(2)炔雌醇(雌二醇) 1、A环为3–OH 苯环 存在共轭基团,产生UV吸;酚羟基课与重氮苯磺酸盐反应生成红色偶氮染料。
2、C17 –乙炔基 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的炔银沉淀。 3、C17 –羟基 可成酯
含量测定方法: 1、HPLC
AgNO????Ag?(银镜) - 26 --
2、UV
3、比色法 四氮唑比色法(适用于皮质激素药物),异烟肼比色法,柯柏反应比色法(雌激素适用)
7、抗生素类:链霉素、庆大霉素 (均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鉴别试验:
1、茚三酮反应 具羟基胺类,α-氨基酸性质,链霉素 + 水和茚三酮 蓝色 2、Molish反应
3、N-甲基葡萄糖胺反应 4、麦芽酚反应 5、坂口反应 6、硫酸盐反应 7、色谱法
8、光谱法:UV、IR
含量测定:本类抗生素的效价测定主要有微生物检定法和HPLC法。
- 27 --
正在阅读:
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处文件03-08
历年英语高考写作分析11-25
步步高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 第34讲04-24
环境中微生物检测方法11-26
成都理工大学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期末试题12-17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案03-28
对串级PID和单级PID的理解01-29
关于大力推动发展景德镇工艺美术陶瓷的建议02-22
英国留学拿到Offer签证办理及注意事项01-0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问答题
- 名词解释
- 药学
- 药物
- 考研
- 重点
- 总结
- 分析
- 综合
- 横山县榆林西南新区退房条件
- 2011年作文练习: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 曼昆_微观经济学_原理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 《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 2型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1)
- “十三五”规划重点-氢气检测仪生产建设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
- 思科2950交换机简明配置手册
- 专项方案设计说明(1)
- 什么叫借贷记账法?如何理解“借”和“贷”的含义?(出自第三单
- 小学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农信银竞赛答案
- 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秋(共12篇)
- 第26套题目 MS Office 操作题押题试卷
- 《保育员》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 关于密立根油滴实验分析
- 三、四、五、六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 图文
-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 杨金亮毕业论文终版
- 多跨高墩连续刚构的设计与探讨
- 2017-2023年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行业前景研究与市场运营趋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