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与汉语的差别

更新时间:2023-06-09 09: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英语与汉语的差异

摘要 作为英语学习者,不断地学习其语言文字,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语法,发音是必要的,但如果能在了解英语的基础上,再结合自身所学的汉语,体会两种语言的差异,对于英语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主要从词汇,语法,思维,文化等的方面介绍英语与汉语的差异,便于英语方面的学习,也有助于对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差异

一、英语与汉语思维上的差异

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汉语是可以想象的,因为中国人强调直觉和图像;英语语言更加功能化,因为英欧语系强调理性和逻辑。中文写成的字符最初的形式里是事物或观念的图像。 在当前高度发达的形式中,汉字不是用图片传递文字,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意象来传递想法的复杂手段。例如,“水”就像是船在海上漂着,“瓜”(melon)是根据植物果实的树干二引申出来的汉字,“森”是由三个木组成,意味着大片的树木覆盖大地。一些词汇的意思,我们可以从汉字的字形而直接理解其含义,汉语的描述能很生动的介绍图像,形状和材;而在英语中,他只具有实际意义和作用。汉语经常把图像作为隐喻或抽象的观念来表达感情。“蚕食”用蚕宝宝吃桑叶来慢慢啃咬宵夜的方式来比喻逐步侵略和占领。“酸甜苦辣”往往描述了食物的味道,有时我们会用在对于生活的描述上,生动的代表了生活的滋味。 中国人偏向综合思维,西方人偏向分析思维,汉语的理解更多的依赖整体表达功能,往往凭主观直觉,英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词汇丰富,汉语则是动词丰富,因此英语中用介词的地方,汉语常常使用动词。汉语注重思维形态上的主观性,认为任何行为都可能是人的行为主体完成的,折射在表达形式上,西方人主张理性分析,保持物我之间的距离,重视自然客观,思维目标常常指向外界。中国人偏向曲线思维,习惯跳动,迂回,环绕的方式,而西方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是按照直线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的

二、英语与汉语文字上的差异

中英文文字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三条。首先是两种文字的记录方式不同,英文记录文字的最小单位是音素,而用来记录音素的基本符号是字母或字母组合;而中文记录的最小单位音素是音节,用来记录汉字的基本符号是汉字,每一个汉字记录汉语中的一个音节。 其次是英语与汉语在基本符号数量上的差异。英文以音素为基本记录单位,英语有48个音素;而中文以音节作为基本计数单位,汉语中能够区别于不同意义的音节总共有一千多个,所以至少需要一千多个汉字才够用,常用的汉字在三千到四千之间,在现代汉语中流通

的大概有七千多。

最后,是两种文字在语言使用和认知心理上的差别。每一种语言的主体都是有声语言,有人认为,拼音文字的好处是基本符号数量少,再加上一些发音规则,所记内容的并不多,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以为几千词汇就代表了汉字的全部内容,其实汉语的构词法相当复杂,单是构成合成词的语素之间就有主谓、偏正、动宾、动补、并列等不同的关系,用来书写语素的汉字也有好几种意义,异形的未必异义,筒形的未必同义。英语的构成比较简单,比较好记。

三、英语与汉语在称谓上的差异

英语与汉语在称谓上有比较大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姓名的称谓上。姓名包含“姓”和“名”两部分,姓代表家族和家庭的符号,名代表个人的符号,两者结合起来构成每一个具体人的符号,以姓或名的方式称呼对方,在英汉中都有,但其使用规范不同,汉语姓名排列是姓+名,而英文则是名在前,姓在后。

其次是英汉亲属称谓上的差异,英汉亲属上称谓上最大的差别是,汉语的亲属称谓划分的特别细致,复杂,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繁,相比之下,英语亲属称谓显得简单而粗糙。比如,汉语中对于与父母同辈的亲属称呼有严格的区分,男性定为“叔父”,“伯父”,“姑父”,“舅舅”,女性称谓有“阿姨”,“姑姑”,“舅妈”等,而字英语中,只有一个uncle统称男性尊长,aunt统称女性尊长,非常笼统。汉语中,伯伯或叔叔的孩子叫“堂”,意思是在同一个屋檐下,是同根,姑姑,舅舅,阿姨的孩子叫“表”,意味着彼此不同姓。可见汉族有很强的家族观念,对血缘关系高度重视,同时又十分强调辈分等级差异,而英美人宗族观念淡薄,家庭生活以核心家庭为中心,与其他亲属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在家庭生活中,不仅同辈之间相互呼其姓名,长辈晚辈之间也直呼其姓名。

结论 通过本文的比较,中西方思维的差异从不同程度影响到人们的语言表达,中国人习惯于形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西方人习惯于抽象的,分析的思维,在文字上,汉语记录比较生动,形象,同形可能意义,异形也可能同意,英语文字比较简单,词义也较汉语少;在称谓上,汉语比较重视家族信仰,强调长幼等级,而英语中对于这些,比较笼统,长幼观念比较淡。这些差异虽然或多或少会会对英语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认真领悟其中的差异,在比较中学习,寻找学习技巧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彭家玉,杨贤玉.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反射[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3):17.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91.

[4] Kaplan R B.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66,16(1-2):1-20.

[5]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 陈治安,彭宜维.人称指示语研究[J].外国语,199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yv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