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学(一)

更新时间:2024-06-11 11: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和声学

绪论

和声学是研究多声部音乐(尤其是主调音乐)声部的纵向结构及横向连接的一门学科。

一、大小调体系和声的调式基础

1.大小调体系和声是以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为基础的,同时,大调中辅助使用和声大调(降Ⅵ级),小调中辅助使用旋律小调与自然小调;

2.同主音和声大小调的区别:和声小调比和声大调多降一个Ⅲ级;

3.旋律小调是在和声小调的基础上,为了避免Ⅵ级音与Ⅶ级音之间的增音程,上行时升高Ⅵ级音、下行时还原Ⅶ级音形成的。 二、大小调体系中各音级的基本作用

作用一:I级音是调式的中心音,即主音;

作用二:主音上方五度音即调式的V级音,该音予以主音最主要的和声性支持,被称为属音;

作用三:主音下方五度音即调式的Ⅳ级音,该音也予以主音重要的和声性支持(略次于V级音),被称为下属音。主音、属音与下属音被认为是调式的正音级;

作用四:Ⅲ级音位于主音与属音之间,被称为中音,它决定主和弦的性质并进而决定调式的色彩(大调或小调),是最重要的色彩性音级;

作用五:Ⅵ级音位于下属音与主音之间,被称为下中音,它决定下属和弦的性质并进而影响调式的色彩,是另一个重要的色彩性音级;除了色彩功能以外,Ⅵ级音具有对V级音鲜明的旋律性倾向与支持,这是它调性功能的重要方面之一;

作用六:Ⅶ级音通常位于主音下方小二度,通过半音关系对主音予以最重要的旋律性支持,被称为导音; 作用七:Ⅱ级音位于主音上方大二度,被称为上主音,它对主音予以一定的旋律性支持,同时由于它与主音相距全音关系,这种支持的倾向性相对较弱,缺乏个性,因而Ⅱ级音在大小调体系和声中经常会被变化使用。 三、大小调体系和声常用的和弦结构

1.三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

2.七和弦:大小七和弦、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小七和弦、大七和弦、增七和弦、小大七和弦。

四、四声部和声写作的基本问题 (一)四部和声写作格式的要求为:使用大谱表,高声部(S)与中声部(A)写在高音谱表,次中音声部(T)与低音声部(B)写在低音谱表,高声部与次中声部的符干向上,中声部与低声部的符干向下。

(二)四部和声纵向排列原则: 1.避免超开放原则;

即上方三声部相邻声部的距离一般不超过一个八度,而低声部与次中音声部通常不超过两个八度;

2.避免声部交叉原则;

即较高声部不能低于较低声部或反之。 (三)四部和声的和弦的三种排列形式: 1.密集排列:不能插入其他的音; 2.开放排列:可以插入其他的音;

3.混合排列:一个可以插入其他的音,另一个不能插入其他的音。

第一篇自然音体系和弦

第一章正三和弦

第一节原位正三和弦及其基本连接方式 一、功能关系与正三和弦

1.调性和声最基本的和声关系:和弦功能的稳定与否。 2.主和弦(T)是唯一的稳定功能。与主和弦根音相距五度关系的属和弦(D)和下属和弦(S)都是不稳定功能和弦,它们对主和弦形成强有力的支持。 二、功能运动逻辑

1.基本逻辑:从稳定功能进行到不稳定功能再回到稳定功能T—S—D—T。 三、重复音

1.一般重复根音和五音; 2.三音不可省略;

3.五音可重复也可省略。

四、原位正三和弦的基本连接方式

1.连接方式总的原则:低声部根音到根音,上方三声部均做三度以内的平稳进行; 2.和弦连接时应避免各种不良的声部进行:

①避免平行一、五、八度,反向五、八度(平行五、八度的进行中,如果后一个五、八度不是纯音程而是曾、减音程,则是被允许的;如果是保留而来的一、五、八度,不算平行进行);

②避免声部超越;

③避免出现增音程,即任何一个声部相邻两音之间都不构成增音程; ④尽可能的避免四部同向的和弦连接。 3.和弦连接法

①和声连接法:两个和弦相同的音保持在一个声部;

②旋律连接法:共同音没有保持在一个声部,或者没有共同音的连接;

*二度关系的和声连接S—D的进行,采用旋律链接法,低声部级进上行,上方三声部与低声部反向下行进行。

第二节终止式与指定旋律的四部和声写作 一、终止式

指用来结束某种音乐结构成分的音乐语汇,主调音乐的终止式通常是由旋律的终止式与和声的终止式同时结合而成。

常用的和声终止式类型:

1.终止:又称全终止,是指某种音乐结构成分结束在稳定功能的T和弦上,主要是正格终止D—T与完全终止S—D—T。如果终止中的D与T均为原位,T处于强拍并使用根音旋律位置,为完满终止,否则为不完满终止;

2.半终止:指某种音乐结构成分结束在不稳定功能的D或S和弦上;

3.变格补充终止:指在某种音乐结构成分终止之后,其补充性的结构中所使用的S—T,又叫“阿门终止“。

二、指定旋律的四部合声写作

1.步骤:①分析调性;②划分乐句;③设计终止式;④写低音;⑤填充内声部;⑥乐句检查;

2.原则:①外声部对称,内声部平稳;②多用完全进行、正格进行、半成进行;③低音跳进之后尽量反向进行,避免连续同向跳进;④终止式解决,省略五音,三音级进上行;

第三节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上方三声部中的跳进 一、同和弦转换(和弦不变而声部的音在变换)

要领:

①上方三声部同向互换,一般不改变和弦排列方式;

②上方三声部中有一个音保持,另外两个声部反向或同向互换,一般会改变和弦排列方式;

③低声部可保留,也可同时作八度跳进;

④同和弦转换中后面的和弦可以出现“非常规”的重复音(短暂重复三音或五音)或者是省略音现象。

二、三音跳进(四五度根音关系的和弦连接时,前一和弦的三音在某一声部跳进进入后一和弦的三音)

要领:

①三音跳进一般发生在稳定功能进入不稳定功能的T—S,T—D的连接中(S—T,D—T由于三级的级进解决需要较少使用三音跳进);

②原味正三和弦连接中的三音跳进只出现在旋律声部或次中音声部(多数是在旋律声部);

③如果旋律声部或次中音声部使用了三音跳进,和弦连接时会有一个声部保留其共同音(和声连接法);

三、同和弦转换与三音跳进之间的异同

1.同:允许跳进;可以改变排列法。 2.异:

(1)同和弦转换:(2)三音跳进:

①发生在同一和弦中,优先选则;①发生在四、五度关系的不同和弦中; ②有4、5、6、8度关系的音程跳进;②只有四、五度关系的音程跳进; ③排列法可变可不变;③一定改变排列法;

④使用于同一小节内部,从强位到弱位。④使用位置自由。

第四节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六和弦 一、基本特性

1.音响特性:比同一音区原味三和弦相对柔和、丰富; 2.功能特性:功能被削弱不如原味和弦稳定,色彩性增加; 二、重复音、排列形态与旋律音位置

1.重复音:重复根音和五音,三音不重复、不省略; 2.排列形态:①密集排列;②开放排列;③混合排列; 3.旋律音位置:根音旋律音位置、五音旋律音位置。 三、六和弦的同和弦转换

1.六和弦“自己”的同和弦转换; 2.六和弦与原味三和弦的转换; 3.同和弦转换时,重复三音的原则: ①处在弱位弱拍上; ②有三个声部保持;

③被当作低音旋律经过处理。

四、六和弦的连接 要点:

①各声部均尽量做平稳进行;

②重复根音还是五音主要依据平稳原则与尽可能重复旋律音原则;

③旋律跳进时需注意避免隐伏五、八度(两外声部同向进入五度或八度,并且高声部为跳进(四度或四度以上);

④可以有两个声部同时使用跳进,但两个内声部尽量不要同时跳进。 五、各声部写作的基本要求 1.低音的写作要求 ①形成终止式;

②在做四五度根音关系的和弦连接时,尽可能不要同时使用原味; ③低音与旋律声部少做同向进行,并尽量与之形成三、六度音程关系; ④低声部本身也尽可能形成良好的线条。 第五节正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四六和弦 一、基本特性

1.音响特性:由于低声部与上方某个声部存在着四度音程,而泛音列中并无基音上方纯四度音程的分音出现,这种纯四度音程在以三度叠置结构的和弦为基础的大小调体系和声中具有一定的不稳定、不协和性质;

6

2.功能特性;四六和弦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以T 4为例,低音是和弦的五音也就是调式中的属音,具有主、属双重功能。 二、四六和弦的两种常见用法

①将四六和弦作为不稳定甚至是不协和的和弦看待,通过种种手段加以强调,并最终予以解决,这种四六和弦可以称之为“强四六和弦”。它具有更多的纵向音响意义;

②将四六和弦作为“一带而过”的过程性和弦看待,通过种种手段削弱其独立性,这种四六和弦可以成之为“弱四六和弦”,它具有更多的横向意义。 三、强四六和弦及其和声语汇

强四六和弦与其解决和弦构成固定的和声语汇,分为倚音式四六和弦与留音式四六和弦两种基本类型。

6

终止四六和弦K 4的使用要点:

①不可单独使用,需要解决到终止式中的D和弦来构成固定和声语汇; ②为了强调属功能,一般重复低音;

6

③为了避免和声切分,K 4的节拍位置通常不弱于其解决和弦D;

6

④K 4之前可以是S或T,基本不用D;

6

⑤在半终止的和声语汇K 4—D的进行中,通常是两个声部保留,另外两个声部级进下行解决;

⑥在全终止的和声语汇K 4—D—T的进行中,K 4—D可以有各种声部进行,甚至使用跳进。

四、弱四六和弦 1.经过四六和弦 (1)特点:

①低音与前后和弦的低音形成同方向的连续级进(最本质的特点); ②通常处于与它前面的和弦相比相对较弱的节拍位置上,时值较短; ③根据声部需要可重复任何音,最常见的是重复五音; ④上方三声部主要使用平稳进行,很少跳进;

6

6

⑤由于低音是流动的,因此它是“动态”四六和弦,通常用于结构内部,不用于终止式; (2)经过四六和弦的两组和声语汇:

6

T—D 4—T6(可逆1、2、3)

6

S—T 4—S6(可逆4、5、6) 2.辅助四六和弦 (1)特点:

①其低音与前后和弦的低音相同;

②上方三声部主要使用平稳进行,很少跳进;

③由于低音是长音或同音反复,因此它是“静态”的四六和弦,通常用于结构点上(乐曲

6

的开头和终止式中,辅助的S 4可以用来做变格补充终止),较少用于结构内部; (2)辅助四六和弦的两组和声语汇

6

T—S 4—T(1、1、1)

6

D—T 4—D(5、5、5) 第二章副三和弦 第一节综述

一、副三和弦的功能与标记

在功能和声中,副三和弦没有自己的独立功能,其功能是以它与哪一个正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来确定:

①S功能组:SⅡ、S、TSⅥ(常用); ②D功能组:DTⅢ、D、DⅦ(不常用); ③T功能组:TSⅥ、T、DTⅢ;

副三和弦标记中表述功能的字母采用大写还是小写是由正三和弦的性质决定的,与副三和弦本身的性质无关。 二、副三和弦的功能性用法

1.功能代替:使用同一功能组的副三和弦代替正三和弦来完成各种和声语汇;

2.功能累积:同一功能组不同和弦连续使用时,不稳定性多做逐渐增长,很少做逐渐消退。 如:TSⅥ—S—SⅡ 三、副三和弦的色彩性用法 1.交替功能法(调式交替); 2.三度关系的和声进行; 3.二度关系的和声进行;

第二节 SⅡ

一、基本特点与要求

①大调:可用原味和第一转位SⅡ6;

②小调:只能用第一转位(原位是减三和弦); ③多使用根音旋律位置,重复三音(加强S功能); 二、功能性用法中常见的和声语汇及其声部处理 1.和声语汇

6

(T) K 4

SⅡ6 D

(S) T(较少见) 2.声部处理

①在用T 引入SⅡ6时可四部同向,注意平行五、八度;

②SⅡ6—D,为了避免平行五、八度,在多数情况下,SⅡ6的根音都是做三度下行;

2.特点:

①会使用一些不常见的和弦,如T7、S7、TSⅥ7、DTⅢ7以及自然小调的d7、dⅦ7等; ②会出现一些非常规的和弦用法、重复音等; ③具有调式和声的特点,故功能和声中较少使用。 3.步骤:

①对旋律进行精确分析,找出旋律中的模进音组(模进音组经常是弱进强出); ②将第一个音组做成功能和声的典型语汇(上二四、下三五); ③中间的音组通常根据调式音列,做非严格的模进,最后一个音组可以根据需要有所变化; ④音组与音组之间可以出现一些非常规的功能关系与声部进行(平行一、五、八度除外)。 第四章D9与D 7第一节D9

1.D9是在D7和弦的基础上增加九音形成的。在自然大调中,结构为大小大九和弦(大小七和弦增加大九音),俗称大属九和弦;在和声大小中,结构为大小小九和弦(大小七和弦增加小九音),俗称小属九和弦。

一、基本特点

1.从色彩上看,D9和弦的音响较为复杂,根音与九音之间的九度音程使其音响较之属七、导七更具色彩性;

2.从功能上看,D9结合了属七和弦与导七和弦的音,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 二、省略音

在四部和声写作中,属九和弦一般省略五音。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省略三音,甚至省略七音。

三、排列与转位

D9是一个真正的高叠和弦,为了体现这种高叠和弦的性质,D9的排列方式与转位的使用需要主意一下几点:

①九音要处于根音的上方,并且根音与九音要隔开八度,不能够形成二度关系; ②多数情况下,D9的九音都会处于旋律声部; ③在传统和声中,原味的使用远远多于其转位的使用,以至于属九和弦的转位无统一标记。

(+9)

(6)

*在属七和弦转位的标记上再附加:D 65、D 2

(+9)

四、功能和声中的基本用法

①通常使用在结构点或终止式中(旋律出现Ⅵ级音,而和声需要配置原味属和弦); ②可以由任何和弦引入,可以直接解决到T,也可以先解决到D7之后在继续下去; ③由于D9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基本不作为和声语汇的结束性和弦。 五、预备与同和弦转换的声部处理 1.D9预备时,不仅要处理七音,还要注意处理九音。九音处理的原理同七音,尽量平稳引入,避免与根音同向引入等。

2.同和弦转换时,九音通常保留不动或与七音互换。 六、属九和弦解决与进行常规的声部处理 ①共同音保持; ②九音级进下行。

七、自然大调D9的特殊声部处理

1.自然大调D9的结构为大属九,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九音不一定必须作级进下行解决; 2.省略三音的D9九音级进上行,这样的九音具有外音的性质。

第二节 D 7

6)

1. D( 7是六音代替五音(Ⅲ级音代替Ⅱ级音)的属七和弦。 一、基本特点

1.从色彩上看,D 7的音响具有鲜明的特点,尤其是七音与六音之间的七度音程使其音响较属七更具色彩性;

(6)

2.从功能上看,D 7增加了不稳定的(隔开一个八度)六度音,较之属七更不稳定;

3.由于五音已被六音代替,为了保证和弦的清晰性,其它音(根音、三音、七音)通常不会再被省略或代替。 二、转位

(6) 6)

1.在传统和声中,D(原位的使用远远多于其转位的使用,D 7转位的标记可以简单地按 7

(6)

属七和弦转位的标记在标识六度音:D 2。 三、功能和声中的基本用法

(6)

1. D 7的典型用法是用在结构点上,尤其是在终止式中,当旋律出现Ⅲ级音,而和声需要配置属和弦时使用;

(6)

2.由于D 7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基本不作为和声语汇的结束性和弦来使用; (6)

3.D 7之前,就像D7一样可以由任何和弦引入,之后可以直接解决到T或TSⅥ,也可以先解决到D7之后在继续下去;

四、预备与同和弦转换的声部处理 (6)

1.D 7是一个特殊的D7和弦,声部处理与普通的D7没有本质的区别,六音的声部处理基本同他所代替的五音;

五 7 解、D(6)决与进行常规的声部处理

1. D 7—T或TSⅥ:六音作三度下行到主音而不是保留(由于是五音的替代音);

(6)

2. D 7—D7:六音级进下行,其它音不动或同时做转换。

(6)

六、D 7的特殊声部处理

(6)

1.在一些具有自然调式风格或五声调式风格的音乐段落中,D 7—T或TSⅥ时,六音有时会进行到属音;

2.少数情况下,在D 7—D7的进行中,六音有时会较自由地进行到D7的七音、三音甚至根音。

第五章自然音体系和弦综述 一、功能运动的基本语汇

1.完全进行:T—S—D—T、S—D—T,T—S—D; 2.正格进行:T—D—T、D—T、T—D; 3.半成进行:S—D;

4.变格进行:T—S—T、S—T、T—S; 5.阻碍进行:D—S;

二、功能代替与功能累积

1.(1)功能代替可以是副三和弦代替正三和弦,也可以是七和弦、九和弦等代替三和弦,以及七和弦、九和弦等互相代替;

(6)

(6)

(6)

(6)

2.功能累积是指同一功能组和弦不稳定性逐渐增长,可以是三和弦连续进行增长,也可以将七和弦、九和弦等放在三和弦的后面进行增长; ①S组功能累积的基本顺序: TSⅥ—S—SⅡ—SⅡ7

大调中还可以同时从自然大调进入和声大调做功能累积: S—s

②D组功能累积顺序: D—D7

三、常用的经过性和声语汇

(1)D组经过和弦构成的语汇:

6 4

①T—D 4(D 3、DⅦ6)—T6

②T—D6—TSⅥ (2)将T的各音作为经过性和弦低音构成的语汇: ①S6—T 4—S; ②SⅡ 5—T6—SⅡ7 ③DⅦ 5—S 4—DⅦ7

四、常用的辅助性和声语汇 两个主和弦之间的辅助和弦:

6

T—D 4(SⅡ2、TSⅥ6)—T 两个属和弦之间的辅助和弦:

D(D7、D9、D 7、D(6))—T 4—D(D7、D9、D 7、D(6)) 五、常用的终止式 1.结束型终止

(6) 6

(K 4)—D(D9、D 7、D(6))—T 2.中间型终止 ①正格半终止 6

(K 4)—D

②变格半终止 T—S

③不完满全终止

(6) 6 6

(K 4、D)—D2(D)—T6;(K 4)—D(D7、D9、D 7、D(6))—非主音旋律位置的T ④阻碍终止

(6) 6

(K 4)—D(D7、D9、D 7、D(6))—TSⅥ 3.变格补充型终止

①以持续主音为低音的变格补充终止

(6)

6

(6)

6

6

6 6

T—S 4(SⅡ2)—T

②以下属音进行到主音为低音的变格补充终止

6 4

(T)—S(SⅡ 5、DⅦ 3、SⅡ6)—T

六、和声进行的力度与根音关系 1.强进行:上四下五、上二下三; 2.弱进行:反之;

七、声部处理的基本问题 1.平稳进行原则与跳进 和弦连接时,各声部的声部进行均已平稳进行为主,必要时使用的跳进要避免不良的声部进行;

2.两个主要不稳定音级的基本倾向 在古典风格下,导音解决到主音、下中音解决到属音是不稳定功能到稳定功能解决时音的基本倾向。如果导音、下中音处于内声部时,解决可稍自由; 3.不协和音(七音、九音)的处理

①引入:不协和音与它构成不协和音程的音中最好有一个音是保留而来的,如果都不是保留而来,则应尽可能避免构成不协和音程的两个音同向引入;尽量平稳引入,跳进引入一般只做上行跳进引入; ②同和弦转换:不协和音一般保留不动,或与它构成协和音程的音互换;七音不能到根音; ③解决:基本是级进下行或保留解决。

4.音级变化的处理(和声大调、旋律小调与自然小调的特性音级) ①引入时要注意避免对斜与增音程进行; ②解决时尽量满足其倾向。 八、需要避免或减少使用的情况 1.尽量避免的和声进行

①除了典型的阻碍进行与经过性语汇,尽量避免D组到S组的进行; ②避免使用切分的和弦。 2.不良的和弦排列 ①超开放; ②声部交叉。 3.不良的声部进行

①平行一、五、八度,反向五八度; ②隐伏五、八度;

③七度或九度同向进入八度; ④二度到一度; ⑤声部超越; ⑥增音程进行; ⑦对斜;

⑧构成不协和音程的两音互换; ⑨同向引入不协和音程(尽量避免); ⑩四部同向(最好不用,必要时可以)。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yr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