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

更新时间:2023-11-03 19:27: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 一、探索与发现

内容目标

1.从人类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及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的角度,引导学生享受发现与探索的乐趣。

2.感悟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对人类负责的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对科学的价值进行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3.能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4.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并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5.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学习要求

1.思考《〈物种起源〉绪论》一文是怎样表现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文”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冲击。

2.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

3.课外收集学术界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看法,并说说自己的看法;结合对基因科学研究的了解,交流自己对“科学是双刃剑”的理解。

4.能够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5.了解有关绪言的文体知识。

6.摘出文中自己认为在培养科学精神方面有启发或警示作用的句子。 7.积累整理下列词语:栖息 狭隘 免疫 胚胎 冒昧 阐明 辜负

教学建议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以说明为主,应以说明文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研习,可在理清作品脉络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为什么要提前发表《物种起源》和《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辨析“绪论”与“序言”的差别,明白“绪论”的特点。绪论是著作者本人所写,只用于学术类著作,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导言或绪论的这些特点,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绪论》中几乎都具备,所以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物种起源〉绪论》语言非常严谨,体现了达尔文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具有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可以从文本研习入手,通过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分析,了解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工作方式甚至思维特点,如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注重实践以及自信坚定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作为学术报告,在结构上具有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结构的总体框架,用提纲或图表的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筛选出来,由总而分,渐次进行,以此来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介绍生物科学工程,多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举重若轻、明白晓畅,应引导学生反复体会其说明特点及其取得的科普效果。

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是前沿学科,又与日常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基因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教学中应结合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但也要注意不能将说明文教学上成科普课。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相关语文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奇异的自然

内容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科学视野中的丰富多样的自然界,了解自然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2.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语理清说明顺序,说出所说明事物的特点。

3.引导学生注意《斑纹》的文体特点:兼具散文随笔和科学小品特点,兼有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反映了目前文学创作在文体上走向融合渗透的一种趋向。 4.指导学生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要求

1.思考《南州六月荔枝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有何好处。

2.体会自然的奇异,并能清楚、生动地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 3.能理解“斑纹”的内涵,并能举例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中的“斑纹”。

4.能体会说明文中所具有的文艺性,能结合具体例子说出《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这两篇文章的特点,尤其是《斑纹》的文体和表达特点。

5.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6.找出文中的诗词名句,诵读积累;画出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认真品味。 7.积累整理下列词语:醴酪 红缯 龟裂 渣滓 逶迤 鹰隼 偏袒 妊娠 罪孽 教学建议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经典性说明文,结构比较清楚,相对于一般平实的说明文,其文艺性十分突出,语言生动,特别是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句,不仅有助于了解荔枝的特点,而且营造了优美的意境,使原本可能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象,这一点教学时需要特别强调。

《斑纹》这类文章,文体特征不是非常明显,兼具散文随笔和科学小品的特点,兼有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它反映了目前文学创作在文体上走向融合渗透的一种趋向,也与现在的人文

主义、生态主义有一定的关联。这一点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从传统说明文的角度来解读文章,可以把这些边缘性、交叉性文体的表达方式吸收到说明文写作中来。

要引导学生理解“斑纹”的内涵:“斑纹”在文中含义是多样的,动物皮毛的花纹,人体、自然与人为的纹样,人类劳作与动物生存在自然界留下的印记,以及冰花、河流等等,都是作者要说明的斑纹。通过这些斑纹,作者试图说明自然的神奇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应引导学生注意《斑纹》的写作特点:一般说明文都是以单个的事物、事理与现象作为说明对象的,而《斑纹》却是以一驭多,自由而洒脱,文章描写了许多现象,但始终以斑纹为中心,散而不乱。应引导学生注意《斑纹》在表达方面的特点,如运用多种手法,说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使表达对象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揭示,富有艺术感染力;又如语言绘形绘色,准确又富有诗意与智慧;有的地方画面的说明与描写具有质感,逼真,而有的地方则极富抒情性。再如文中的许多议论性的语句,将自然现象进行文化的阐释,富于个性与启发意义。

在教学时应注意说明文的实用性特点,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外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等,在教学时应该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课外知识。

*三、美丽的制造

内容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所展示的景泰蓝、歧江公园的完美的制作与设计,使学生感悟欣赏其内在精神与情感,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能理解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来安排说明顺序、运用说明方法的特点。

3.指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学习要求

1.理解《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是如何安排说明顺序和详略的,“足下的文化”和“野草之美”分别具有怎样的精神内涵。

2.学会感受景泰蓝的制作和歧江公园的设计中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整理说明文知识,如根据对象特点说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等,并学会能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新构想或创造诉诸文字。

4.在文中画出一些用语准确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砧 椎 臼 釉料 栈桥 湮没 教学建议

本板块属于“选学”内容。可以安排课外自读,也可以在课内完成。

《景泰蓝的制作》和《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说明对象既与科学有关,又与艺术有关,是科学与美的结合。要提醒学生注意审美和科学技术因素在景泰蓝制作过程中的体现。

《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传统典范说明文,应以此文为范例,让学生加强对于同类说明文明白晓畅的风格以及说明顺序、详略安排、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认识。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手记,景观设计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艺术观赏,还要考虑到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建筑学、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涉及的这些内容。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一篇复杂的说明文,在指导研习时,应首先让学生把握文章大的结构,再把握作者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其中许多文化的、科学的、审美的思想信息,以及其语言方面的现代感、思辨性,有一种智性之美的特色。

《景泰蓝的制作》、《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等都有大量实物或图片资料,应尽量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同时,在指导研读时,则要引导学生依托文字去发挥想像,培养把抽象的说明文字转化为形象的思维能力。

这个专题的几篇作品类型不同,特点各具,既有关于事物说明的,也有关于事理说明的;既有关于单个对象说明的,也有关于一类对象说明的;既有传统的,也有体现了现代说明文写作特点的;既有平实的、典范的,也有文艺性较强的:基本上涵盖了说明文教学所需要的基本元素。在本板块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xo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