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

更新时间:2023-11-15 10: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

4月9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金华市人民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的重要会议。

“九五”期间,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振兴先锋产业、创建建筑大市”的奋斗目标;“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巩固建筑大市地位、向建筑强市目标迈进”的要求。“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40万建筑大军的努力奋斗,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连续6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产值、利润、工程创优、企业资质升级、队伍素质、科技进步、市场拓展、安全生产、工程款清欠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许多指标达到了省和全国的先进水平;从而为打造建筑强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市委市政府又不失战机地提出了“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的宏伟目标,同时出台了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筑强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的这一正确决策,极大地激发了全市建筑战线上广大干部员工英勇奋斗的豪迈气慨。

这次会议明确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建筑强市建设的奋斗目标,确定了打造建筑强市的扶持政策。主要奋斗目标有:到2010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累计达到4200亿元,利税总和达到260亿元;创省级优质工程200项以上,国优工程10项以上;创省级文明标化工地200项以上;培育特级资质企业6家以上,一级资质企业60家以上,二级资质企业180家以上;产值超百亿元的特大型企业2家以上,超30亿元的大型企业6家以上;市外建安产值达到70%以上,其中国外产值达8%以上;培养一级建造师2000名以上,中高级技术人才9000名以上;10项新技术的贡献率达20%以上,节能标准达65%以上。主要扶持政策有五个方面:一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二是鼓励企业开拓埠外市场,三是加快人才培育和引进,四是加强科技创新,五是实施品牌战略。应该说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光荣,扶持政策非常鼓舞人心。下一步的工作,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建筑战线上的施工、设计、质监、安监、监理、招投标、造价、科研等企事业单位的广大干部员工立即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用足用好市政府的扶持政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发奋拼搏,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为金华社会和谐进步、经济科学发展,再立新功创新业。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省、市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于3月28日批准《浙中建筑》“增期扩面”,刊期从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版面由16K扩为大16K。《浙中建筑》自1994年3月创刊以来,为振兴支柱产业、创建建筑大市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增期扩面”后的《浙中建筑》,将继续与建筑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员工读者朋友们一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唱一首歌,为创建建筑强市的壮丽事业再作奉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再创辉煌!

本刊编辑部

2007年4月10日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建筑强市建设的通知 金政发〔2007〕1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跨越,特作如下通知: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业发展全局,以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优化行业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行业赢利水平,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全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10年,全市建筑业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建安产值持续增长,行业结构更趋合理,队伍素质明显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持续提升,基本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跨越。“十一五”期间,我市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一)建安指标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建安产值累计达4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埠外产值增长20%以上;建筑业年均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8%以上;年均利税率达6.5%左右;从业人员年均50万人以上。

(二)行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级企业达6家以上,一级企业60家以上,二级企业180家以上。培育产值超百亿元的特大型企业2家以上,超30亿元的大型企业6家以上。一级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市建安产值的70%以上。培育埠外年产值超亿元的施工基地100个以上,超5亿元的30个以上,超10亿元的20个以上;埠外产值占全市建安产值的70%以上,其中国外产值达8%以上。

(三)质安创优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创国优“鲁班奖”和国优“银质奖”工程10项以上,“钱江杯”等省级优质工程200项以上。创省级文明标化工地200项以上,市地级文明标化工地500项以上。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建筑施工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2.5以内。

(四)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末,一级注册建造师2000名以上,二级5000名以上;高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1000名以上,中级8000名以上,初级50000名以上;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达100%。人均技术装备率2万元以上,10项新技术的贡献率20%以上。

(五)节能降耗水平明显提高。广泛推行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提高绿色建筑比重,到2010年,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65%标准。

三、扶持政策

(一)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1.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发展方向及本市产业发展状况,制定产业扶持计划,确定重点扶持企业。建筑业企业年产值达20亿元的(非房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为10亿元),由市政府命名为“建筑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达10亿元的(非房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为5亿元),由市政府命名为“建筑业骨干企业”,并在有关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

2.支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建筑业企业收购、控股或参股省外企业;鼓励建筑业企业与勘察设计企业联合重组,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企业在联合、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房产、车船等变更费用,享受转制企业有关费用减免政策。

3.市域范围内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招投标文件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市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创省级及其以上优质工程的优秀项目经理。

4.培育一批优秀项目经理。市级及其以上优秀项目经理,在其承接的工程项目主体竣工后,可持工程主体验收证明继续参加投标活动。

(二)鼓励企业开拓埠外市场

1.建筑业企业在埠外承建20层以上或造价在3000万元以上的工程,凡符合信贷政策和贷款条件的,凭工程承包合同和工程施工许可证向企业注册地开户银行申请贷款,企业注册地开户银行应予以积极支持。

2.建筑业企业在埠外承接的建设项目且企业所得税回注册地缴纳的,按该项目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30%奖励给企业。

3.凡符合信贷政策和贷款条件的境外工程,金融机构应积极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也可以提供外汇贷款直接用于对外支付;企业为总承包商的项目融资工程,包括BOT项目等,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可提供融资保函或担保资信证明,也可试行建立封闭性资金帐户;我市企业参加境外总承包项目需提供投标保函和项目预付款保函的,境外业主接受的金融机构应为其开具保函。

4.积极引导企业用好省、市“走出去”专项资金、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对企业承包境外工程过程中发生的项目投标保函和预付款保函等的手续费优惠政策及前期垫资贴息、完工后的奖励政策等按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5.构建实施\走出去\战略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紧密跟踪、及时发布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建筑业发展的各项法规政策,以及国内外重点区域建筑市场的需求动态,为企业寻求商机、开拓市场提供实时、动态、网络化的信息服务。

(三)加快人才培育和引进

1.鼓励企业接纳专业对口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积极开展职工教育。企业可在职工工资总额的1.5%范围内使用教育培训经费,税前列支,专款专用。

2.鼓励建筑业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符合我市中高级人才引进标准的,享受我市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3.加大职称改革力度。对建筑业企业中无相应学历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为我市经济作出重大贡献,业绩突出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人事部门会同建设部门结合专业特点,采取适当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根据其实际水平,可直接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四)加强科技创新

1.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品,制定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技术标准和工法,提高企业赢利水平。

2.支持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对纳入国家或省、市计划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研发项目,按有关文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3.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合作,扶持企业到境外合资、合作举办研发机构。支持建筑业企业加强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建筑业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各项技术开发费,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按实扣除;技术改造项目符合省、市有关技改优惠条件的,按相关文件执行。

(五)实施品牌战略

每年对在本行政区内创出省级及以上优质工程的本市建筑业企业和项目经理(不含参建),由市政府通报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

四、以前文件规定中有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各县(市)可根据本通知精神,相应制定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二ОО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在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金华市市长 葛慧君 (2007年4月9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是研究部署我市建筑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王建平副市长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十五”时期和2006年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成就,部署了2007年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市建筑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批在建筑业发展中取得荣誉的企业和个人受到了表彰。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大家为金华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省建设厅高度重视我市建筑业的发展,赵如龙副厅长专程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抓住机遇,促进我市建筑业实现新的跨越

我市建筑业经过20多年,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已具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给我市建筑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十一五”时期,我市建筑业发展面临着三大机遇。

1、我市建筑业取得的成就,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五”期间建安产值连续5年增加超过100亿元,年均增长31.5%,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2006年,我市建安产值6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亿元;创利税45亿元,其中建筑业地方税收10.9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7.4%。我市建筑业呈现出工程创优能力不断增强,企业资质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不断增加,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市场管理不断规范的良好态势。全省12个建筑强县,我市拥有2个。建筑业产值、利税均居全省第四。同时,我市还有一批知名的建筑企业活跃在国内外市场。这些,都为我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态势,为我市建筑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投资拉动型为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必然也会比较高速增长。同时,由于我国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会明显增加。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向纵深推进,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国家实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程全面启动;北京筹奥正紧锣密鼓,旧城改造开始启动;上海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建设步伐等等,都为我市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为建筑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持续加快,国内外经济交往合作不断扩大,国际间的建筑和工程承包作为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行业得到进一步促进和发展,国际建筑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给我市建筑企业进军国际建筑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市建筑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东阳三建是我省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国际项目总承包能力的施工企业,中天集团、东阳三建、晟元集团在国际市场已有一定的份额。这些都表明我市建筑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可以说,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增强信心,齐心协力,我市的建筑业一定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突出重点,着力提升建筑业的发展水平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建筑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优势。但是,我市建筑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还存在产业链较短,精品工程少,名牌企业少,科技含量低,技术装备落后,人才匮乏、企业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因此,加快建筑业发展,必须立足我市现有的条件和基础,根据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发展新要求,通过发挥优势,突出

重点,来提升发展水平。

1、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筑业企业结构调整要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为依托,构建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比例合理,总包强、专业精、主业突出的结构体系。一要大力培育发展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要加快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转变,就要加大对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要象扶优扶强工业企业一样,通过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扶优扶强建筑业龙头骨干企业。同时,建筑业企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特别是龙头骨干企业要加快理顺母子公司的产权纽带关系,积极收购、控股或参股省内外企业,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二要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具有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等资质的企业,要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积极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拓展业务。要加快建筑业企业与勘察设计企业联合重组,实现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三要打造新型产业链,加快高附加值行业发展。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要在巩固土建的基础上,发挥企业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优势,主动适应国家投资重点向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转移的趋势,大力拓展水利电力、设备安装、装饰装潢、道路设施、园林绿化、市政路桥、生态环保、城市轨道交通等产业领域,打造新型产业链。要提前研究,做好进入这些即将打破垄断领域的准备。同时,鼓励企业向产业的上、下游延伸,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四要加快市场开拓。一要巩固原有建筑市场。二要抢占新兴市场,积极进入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新产业和开发建设的新热点。三要开拓境外市场,加强与国际大型建筑承包的联合经营,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切实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2、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转变建筑业增长方式。一要支持企业开发应用各项新技术。要加强节能、环保、智能化等建筑业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专业施工技术、尖端施工技术的攻关,积极实施建筑业科技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龙头骨干企业要通过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要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进步,加快更新技术设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二要建立健全建筑业人才培养、激励和管理机制。要树立“人才兴业”观念,充分认识人才战略在加快建筑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建造师、企业家的标准,加快培养项目经理,切实改变建筑业管理人员素质低的形象。开展多层次人才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建立一支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企业家和高级技工队伍。要支持企业设立科技股份,鼓励各类人才以专利、发明、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加大收入分配向科技人才的倾斜力度,使人才向高资质企业、向大企业集聚。三要加大建筑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各级建筑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建筑业企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通过创办民工学校等形式,注重抓好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安全常识培训,重点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要规范用工劳动合同制,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打造优质品牌。工程质量安全是建筑业的生命线,没有工程

质量安全作保障,就谈不上发展。一要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建筑工程,安全第一”的观念,把安全生产放在建筑业的突出位置来抓。要进一步落实建设市场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内部保证机制和保障机制,落实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全面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二要强化质量监管。“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进一步健全项目法人、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各司其职的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鼓励企业创优夺杯,确保建设工程结构、功能和环境的综合质量。要尽快研究建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已注销的项目质量投诉问题处理防范机制,要针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问题,尽快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质量投诉能及时、有效的得到处理,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三要大力推进建筑业创牌工作。要加强国家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等争创工作,建设一大批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增加企业的含金量,凸现企业品牌。要把品牌建设作为建筑业的重要内容,推动建筑业在更高平台上跨越发展。

三、强化服务,为建筑强市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切实发挥政府在建筑业发展中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努力营造建筑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要强化信息服务。要大力构建建筑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建筑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各级建筑业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紧密跟踪,及时发布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建筑业发展的各项法规政策,以及国内外重点区域建筑市场的技术壁垒和需求动态,为企业寻求商机开拓市场提供实时、动态、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同时,充分发挥政府驻外办事机构的积极作用,通过多种方式为建筑企业进行推介,并积极为企业协调在市场开拓中遇到的困难。

2、要强化政策引导。政策扶持在整个产业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前些年,我市出台了一些工业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培育了一些支柱产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在建筑业发展中,市政府也出台了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力度也比较大。各有关部门要把政策落实到位,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我市建筑业加快发展。

3、要规范行业管理。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严格规范招投标活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招投标、转嫁经济负担等行为,对不合理工期要求、低于成本价中标、苛刻无理的惩罚、赔偿合同条款等要依法制止。要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重点整治招标代理机构、造价咨询机构的违规操作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工程款防拖欠长效机制,大力推行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等担保机制,维护社会的稳定。要把建筑市场专项整顿与治理商业贿赂结合起来,依法惩处招投标活动和工程建设中的商业贿赂行为。

4、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领导要经常听取建筑业发展情况汇报,深入建筑企业

和施工现场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分析问题,谋划发展思路,研究对策措施,解决建筑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建筑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支持建筑业发展的合力。

同志们,当前我市建筑业发展已有良好的基础,同时又面临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建筑强市建设,为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作出更大的贡献!

金华市建设局

公布2006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结果

金华市建设局于4月9日发文通知,公布了全市建设系统2006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结果。

根据市建设局与各县(市、区)建设局签订的《金华市建设系统2006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以及各县(市、区)建筑业主管部门对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结合有关安全检查,经组织综合考核,评定了2006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结果。

其中评定为优秀的有:东阳市建筑业管理局、磐安县建设局;评定为良好的有:永康市和兰溪市建设局;评定为合格的有:婺城区、金东区、金东开发区、金西开发区、金磐开发区、浦江县、义乌市建设局;其他县(区)为不合格。

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有关规定,对考核合格以上的11个县(市、区)建筑业主管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并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李 籽)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发奋拼搏 为加快金华建筑强市建设而努力奋斗 ──在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金华市副市长 王建平 (2007年4月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主要是认真总结“十五”以来全市建筑业工作,表彰先进,分析我市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2007年全市建筑业工作任务,促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建筑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建设厅的领导下,全市建筑业企业紧紧围绕做大、做强金华建筑业这一中心任务,克服“入世”和宏观调控等不利因素影响,抓机遇、拓市场、强管理、树品牌、促发展,建筑产业每年上一个新台阶,建安总产值连续5年增量超百亿,年均增长率达31.5%,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万人,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建安指标持续增长。“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建安总产值1934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38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93和2.62倍。创利税109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76亿元,增长230%;完成建筑业地方税收28.8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5.38%,其中,市区完成建筑业地方税收6.9亿元,占市区地税收入的13.69%,比“九五”增加5.7亿元,增长4.75倍。2006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6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亿元;创利税45亿元,完成建筑业地方税收10.9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的17.39%,同比增长31.6%。市区完成建筑业地方税收2.61亿元,占市区地税收入的16.03%,同比增长30.3%。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额的9.3%。建筑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安民的基础产业。

二是工程创优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市建筑业企业狠抓工程质量,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业”之路,工程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工程合格率100%。创市(地)级以上优质工程650多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85项,国家鲁班奖和国优工程奖13项,比“九五”时期分别增长72%、85%和116%。2006年,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60多项,其中钱江杯优质工程16项、国家级优质工程6项。中天建设集团承建的豪盛时代小区、成龙建设集团承建的义乌市北苑街道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大楼、广厦三建承建的衢州电力生产调度大楼荣获了国家鲁班奖,我市成为年度荣获鲁班奖最多的地级市。

三是企业资质大幅提升。经过“十五”期间的大力引导、扶持,我市企业资质有了明显提升,资质结构日趋合理。特别是2005年和2006年,在省建设厅、省建管局的支持下,我市新提升的二级以上资质企业112家,其中一级升特级3家;二级升一级23家,相当于历年一级企业总数的92%;三级升二级86家,相当于历年二级企业总数的116%。目前,全市已有三级以上企业637家,其中特级4家、一级48家、二级140家、三级400家,劳务45家,基本形成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层次并举的资质结构体系,为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打造建筑强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十五”期间,举办各类培训班186期,培训企业经理、项目经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等53885人次,参培人数是“九五”期间的3.1倍。全市建筑系统现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6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00余人,比“九五”分别增长62%和86%。全市共有2694人取得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 5686人取得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均列全省第二,为明年由项目经理向建造师平稳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组织开展了以《建筑

法》、《安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和建筑业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去年的钢筋工、精细木工、砌筑工、镶贴工技能大比武中,取得了省赛总成绩第二、国赛奖牌全省第一的佳绩。

五是建筑科技进步加快。“十五”期间,制订出台工程建设地方规定12个,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83项。有8项技术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5项成果获省级工程建设优秀奖,15项成果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奖,分别是“九五”期间的4.3倍和7.5倍。2006年,有92项QC成果参加成果发表会,其中35项分获一、二、三等奖,16项获省优秀QC成果奖,8项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奖。同时,开展了省级工法申报工作,申报11项,9项被评为省级工法。这些成果不仅为我市建筑业赢得了荣誉,提高了知名度,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是建筑市场趋于规范。开展了《建筑法》执法检查、建筑市场整顿,施工方案、钢管扣件、起重设备等专项检查活动。制订了《金华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外地进金施工、监理企业管理规定》、《金华市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有形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加强了建筑工程招投标监管,为工程建设后续管理把好入口关。进一步完善了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使竣工验收备案成为办理房屋产权证的一个重要前提。

七是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各级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企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将其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创新监管体制,严格两项安全许可,突出现场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加大监管力度,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得到好转,实现全年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事故的经济损失三个“零增长”。

八是清欠工作提前完成。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在2006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2003年以前的拖欠项目;2006年底前,基本完成2004年以来新的拖欠项目”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多管齐下,按照“谁拖欠、谁负责”、“谁直接负责工程建设管理,谁负责组织清欠工作”以及“工程项目属地管理”、“行业归口管理”等原则开展清欠工作。2006年6月12日完成2003年以前拖欠项目,共清欠10.2亿元;2006年12月4日完成2004年以来的拖欠项目,共清欠5352万元,提前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清欠任务。同时,着手建立清欠防范长效机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我市建筑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是建设市场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各职能部门在对有形建筑市场监管的认识上还不够统一,行动上还不够一致,建设系统内部监管体制不顺,本位思想表现比较严重。二是安全生产形势不够稳定。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保障内部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够,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扎实。三是深层次的行业结构性矛盾有待解决。特级、一级龙头骨干企业偏少,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专、精、深”的文章没有做足,劳务企业发展缓慢等。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xj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