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5下05_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优质赛课

更新时间:2024-06-27 12: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苏州市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校 袁志气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的例9、例10、“练一练”、练习七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交流、探索等活动直观地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用列举的方法来找一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在构建公因数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体会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

3.借助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文化,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活动主动构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思考过程,感悟如何用维恩图进行直观表示,进一步体会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板、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教师:爱看“爸爸去哪儿”这节目吗?一起来玩个“爸爸去哪儿”的拼图游戏吧!谁愿意到台上玩?其他同学在平板上进行游戏,咱们来PK一下,看看谁先完成。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教师:想从一个玩家变成一个拼图游戏的设计者吗?瞧,老师带来了一幅拼图,它的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

教师:想想看怎样的正方形才能把它正好铺满呢?

二、合作探究、建构概念 1.提出猜想。

教师:行动之前,先来猜想一下,你觉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 学生猜测后,教师引导:既然是猜想,就要想办法进行验证。

PPT出示四种正方形,教师;你打算怎样来验证这四种正方形是否符合要求呢?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提出建议:同学可以在平板上用正方形铺一铺,也可以在练习纸上想一想、算一算;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2.活动验证。 (1)操作感悟。

学生进行验证活动,教师巡视,相机辅导。相机表扬合作有序的、研究方法多样的、积极交流想法的小组。

教师:有结果了吗?我观察到同学们用到了不同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彼此的想法。

(2)交流分享。

教师:很多同学都是用铺的方法来验证的,谁来汇报一下结果?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评价:用铺一铺的方法来说明问题,可以做到言之有据。

教师:同样是铺,方法也有不同,(展示学生的铺法)请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发现: 只要既沿着长能正好铺满,沿着宽也能正好铺满,就一定能正好铺满整个长方形。

(3)发现关系。

教师:这样的铺法谁来评价一下。是的,快速高效,而且还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要正好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教师:到底要满足怎样的条件呢?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算式。 教师展示学生的4组算式,请学生进行说明。

教师:从全铺到只铺一部分再到列式计算,我们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想想看正方形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有怎样的关系就能正好铺满?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 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小结:“既是??又是??”这一组关联词说明了要正好铺满的话,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数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看来根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说明,可以做到言之有理。

出示边长1厘米和2厘米的长方形:能很快告诉我,这两种正方形可以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吗?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发现:1和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所以能正好铺满。 教师评价:直接从因数的角度来解释,多么简洁啊。 3.揭示概念。

教师:研究到这里,不妨让我们停下脚步,回顾一下刚才的发现。1、2、3、6这几个数具有相同的特征,它们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在数学上我们就说“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教师反例强化:那么5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4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找到了四种符合要求的正方形,还有其他的符合要求的正方形吗?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如果要制作最难的关卡,选择哪种边长的正方形,你是什么理由?那如果要制作最容易的关卡呢?

小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铺正方形的方法来验证,也可以用公因数的知识来解释,数与形的结合让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

4.寻找方法。

教师:我们了解了12和18的公因数,那你能用画一画的方法来找到18和30的公因数吗?

在学生独立完成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发现18和30的公因数的? 归纳:数上既画有三角又画有圆圈就说明它们既是18的因数又是30的因数。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非零自然数,那怎样的数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才是它们的公因数?

教师:我们刚才通过画一画来找两个数的公因数,这实际是种列举的方法,如果让你直接进行列举,能把8和12的公因数一个都不漏的找出来吗?

集体交流时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1)分别找出8和12的所有因数,再确定8和12的公因数。

(2)先找出8(12)的因数,再从8(12)的因数里找出12(8)的因数。 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进行列举,都要注意既有序又全面。

教师: 8和12公因数有1、2和4,除了这三个还能找到其他的公因数吗?所以4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5.直观表征。

教师:像刚才那样,你能选择一种方法找到15和2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

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用图来表示15和20的公因数呢? 学生思考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借助课件演示:重叠部分既是左边一个圈的一部分,又是右边一个圈的一部分,是两个圈的公共部分。所以把1和5填在重叠部分,就直观地说明它们既是15的因数又是20的因数,也就是15和20 的因数。

在此基础上,通过课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填在另外两个区域的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3和15是15的因数,但不是20的因数;2、4、10和20是20的因数,但不是15的因数。

小结:其实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和数学家的想法是一致的。

三、巩固概念,熟练方法

四、本课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猜想 验证 归纳

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8和12的公因数有1、2、4。

4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x8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