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三沿”优势 促进县域协调发展

更新时间:2024-06-29 07: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发挥“三沿”优势 促进县域协调发展

东港市人民政府

东港市地处辽东半岛东部,南临黄海,与朝鲜一衣带水,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中国北方唯一的沿海、沿江、沿边城市,具有独特的“三沿”城市特征,同时位居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东端起点。

近年来,我市以强市富民为目标,统筹区域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3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增长5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2亿元,增长49.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8亿元,增长20%;规模工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28%。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绿色小康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科技示范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等诸多国家级荣誉称号,2009年在辽宁省生活质量排行榜中,居全省县市区第四位,近年来,我市以强市富民为目标,统筹区域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3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增长5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2亿元,增长49.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8亿元,增长20%;规模工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28%。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绿色小康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科技示范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等诸多国家级荣誉称号,2009年在辽宁省生活质量排行榜中,居全省县市区第四位,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我市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83位首次挺进全国百强

1

行列。在全国首次跻身百强的八个县(市)中我市名列第一,在东北30强县(市)中名列第七,比上年上升了一位。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争创全国百强县工作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依托“三沿”优势,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东港市面临千万吨港口,背靠东北广大腹地,承担着建设东北东部出海大通道和海陆门户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东北地区发展对日、韩、朝经贸合作的桥头堡。为此,我们坚持立足“三沿”区位优势,抢抓我省扩大县域经济管理权限试点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等多重发展机遇,推动县域经济的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

一是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战略。东港不仅占尽了发展的地利优势,更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天时。目前,丹东至大连快速铁路、沈阳至丹东客运专线已开工建设。丹东至吉林通化、丹东至辽宁海城高速公路将于明年竣工,这些有利条件,为东港的对外开放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于2008年,就确立了“三区两港三带”的区域发展战略,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全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形成了错位发展、特色突出的开放布局。

“三区”,就是以东港、前阳、大孤山三个经济开发区为载体,通过产业聚集促进城市建设,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东端增长极。“两港”,就是东部依托大东港,推进港城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临港产业。同时,大力推进海洋红新港建设,打造东北东部辐射能力强、吞吐能力大、服务功

2

能全的新的海陆门户。“三带”,就是以丹大高速、201国道、滨海公路为轴线,建设县域北部特色高效农业带、中部百里工业走廊和南部精品渔业、休闲观光景观带。目前,“三区”已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域,“两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三带”农业产值占全市80%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市95%以上,成为全市三次产业快速发展的源泉。

二是全力打造开发开放先导区。我们把东港、前阳两个省级开发区做为加大开发、扩大开放的先导区,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积极打造建设高标准、审批高效率、服务高水平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环境。两年来,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亿元,银企对接投放贷款21亿元。目前,两个省级开发区建成区发展到19平方公里,去年引进国内资金53.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200万美元,外贸出口3.6亿美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81亿元,销售收入156亿元,实缴税金6.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入驻规模以上企业99户,外资企业87户,经济总量占全市总量的42%。

三是积极建设丹大产业合作试验区。我们以丹东市大力倡导东北东部“12+1”区域合作为契机,积极开展与大连市的经济合作和产业衔接,利用大孤山经济区丹大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辽东半岛南部的产业转移项目,规划建设丹大产业合作试验区。目前两市最大的合作项目——海洋红港口,已于2009年9月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项目计划总投资150亿元,规划建设新的亿吨大港。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计划本月底开工建设陆域工程,计划明年下半年开工建设泊位工程。与此同时,我们围绕大孤山经济区山、海、岛、

3

泉旅游资源,积极融入辽宁旅游金三角网络,成为丹大两市旅游产业合作的重要结点。

二、围绕“三化”战略,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快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做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三大主题,努力提高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县域综合竞争实力。

一是做大工业产业集群,提升工业化水平。在生产要素配置和产业项目的摆布上,我市进一步强化沿海意识,突出发挥临港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和相关配套产业。目前,已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再生资源、机械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撑点。

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快速成长。我市具有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先天优势,大东港与东亚废旧物资主要进口国海上运距短,通关便捷,对进口工业废料进行分类拆解加工,循环利用,成本较低。目前,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已获得国家批准,现已入驻企业21户,2009年实现集群产值14.1亿元。预计2011年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废旧物资拆解、加工、技术开发、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推广、技术培训、市场交易和物流信息中心。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已成规模。东港市素有“北国江南”之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水产品、果菜和粮食产区。多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目前,该集群共拥有企业3688户,规模以上

4

企业75户,2009年实现集群产值202亿元。其中“广天罐头”成为国家驰名商标,“阿尔帝”、“比奇”等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和日韩、欧美市场,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出口的重要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迅速做大。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较早,装备先进,是辽宁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劳动力职业培训力度,积极引进阿迪达斯、保罗等品牌生产线,使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得到不断增强。目前,该集群共拥有企业609户,规模以上企业36户,2009年实现集群产值35.7亿元,年出口创汇达到1亿多美元。

机械加工产业集群实力提升。着眼于提高产业、产品关联度,努力提升行业整体配套能力和生产规模,加快机械加工产业集群建设。目前,该集群共拥有企业1103户,规模以上企业84户,2009年实现集群产值114.7亿元。电磁线、大小电机、造纸机械、精密铸件、火车制动泵等,在全国同类产品中都占有重要的份额。

二是超前规划城市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管理,努力建设中等规模的现代化港口城市。聘请清华大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2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0万人,现已建成27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8.5万人。按照“东联西扩北延”的发展思路,我们不断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近几年,每年投入都在30亿元以上,建设改造城市,向东、西、北三面扩展城市建设空间达15平方公里。房地产开发面积年均超100万平方米。随着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城市内河

5

景观带改造、城市公园、五星级酒店、地下商场等重点项目的陆续建成,城市承载功能得到了空前提升。与此同时,我们围绕201国道和重点交通干线,完成了11个小城镇和前阳、大孤山两个未来城市的总体规划,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2009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

三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东港依山傍海的独特自然条件,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农业产业。草莓、优质水稻、浅海、滩涂养殖产品,成为东港市农业主打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东港草莓”已获得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草莓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20万吨,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出口创汇均居全国县级第一位,是全国草莓生产第一县。滩涂贝类养殖面积54万亩,产量19万吨,是国家对东亚和欧美贝类产品出口的主要基地之一。东港拥有8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年产优质水稻40万吨,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水稻新品种实验推广基地。日本“越光”、“一见钟情”品种在东港试种获得了极大地成功,自主培育抗病新品种港源8号、辽优5218号得到大面积推广。每年精加工大米达20万吨以上,产品畅销国内外。水果、水产、水稻成为东港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到150家,农业经纪人5000余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0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11户,市级以下118户。

三、落实三项措施,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和经济

6

社会的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不断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

一是切实落实富民举措。多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加快产业发展来拉动就业,以提高城市化来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以统筹协调发展来缩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06年以来,累计安置就业3029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428人。2009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834元,较2006年增加9678元,年均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4元,较2006年增加5942元,年均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8030元,较2006年增加3192元,年均增长18.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6000元,差距比为1.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2.9亿元,较2006年增加41亿元。

二是切实抓好惠民实事。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实际问题出发,每年都集中力量为群众办一批惠民实事。2006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为群众办理实事50余件。不断加强社会保障、扶贫帮困等工作,共实现“两保”扩面38783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提高了420元,城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

三是切实满足人民需要。不断加大教育、医疗、交通、通讯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投入资金1.4亿元实施新农合工程,参合率达到98%;投资2.2亿元实施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新建(改造)工程,每万人拥有医生27人,较2006年增加3人。投资4.5亿元实施三所高中扩建、职教中心新建等工程,中小学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7.39%,较2006年提高了1.73个百

7

分点。五年累计投入公路建设资金13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公路里程较2006年增加了194公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量分别较2006年增加了1.9万部和12万部。

与此同时,我们还不断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群众休闲娱乐设施和文化艺术基地建设,在全省县级市首批开通数字电视业务,完成了电子政务城域网工程,每年举办一次海鲜节、湿地观鸟节、大孤山庙会等大型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富裕了,环境优美了,精神充实了,增强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建设繁荣富强新东港的信心和动力。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x7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