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温与白平衡关系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0 19: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色温与白平衡之间是什么关系?

数码照相机的色彩还原关键是要弄清楚数码照相机中的白平衡究竟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制作了两张示意图,

一张是《色温与白平衡关系示意图》,它的上半部分示意的是从早晨到中午到黄昏时段色温的变化情况;而下半部分示意的是当数码照相机白平衡设置后所得到的色彩效果情况。 一张是《色温与数码照相机白平衡设置对应表》,实际上这两张示意图完全是一码事。

数码照相机的白平衡设置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上面示意图上所对应的色彩效果与实际拍摄效果又会有非常大的出入。为此,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可以说基本不使用照相机的手动白平衡功能,而习惯使用自动白平衡功能,因为数码照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功能几乎可以对付“所有”的拍摄情况,这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大家习惯于使用自动白平衡,结果就是我们拍摄后所得到的照片基本上都是“灰不溜秋”的。因此,数码摄影的后期处理就有了广阔的空间和市场,大量的后期处理软件应运而生,实际上目前数码摄影后期处理已经成为了数码摄影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这或许就是目前数码摄影与传统胶卷摄影相比较中的一个“软肋”。

今天提供的两张示意图,不妨朋友们在空闲时进行一下对比试拍一下。同时在此提醒一下朋友们,我们过去多次提到的——数码摄影曝光“宁欠勿过”的话题,这是对在强烈光线的情况下而言。在正常光线下,只要您在保证正常曝光的基础上将手动白平衡设置在恰倒好处的情况下,所拍的照片色彩效果就一定会大为改观,尤其不会出现那些“灰不溜秋”的照片了。因为前期偏色的照片,无论您进行怎样的后期色彩处理是不可能得到真实还原的;而前

期拍摄色彩比较真实的照片,后期您只要稍加处理,那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的“逼真”。

最佳色温设置(上)

最佳色温设置——为什么巧用色温是色彩优化的灵丹妙药? 白平衡设置就是色温设置。色温概念属于传统摄影的基础知识,本节不预备过多解释色温,仅就与数码白平衡有关的部分概念稍作讨论。尽管原理相同,但是数码技术对色温的应用和控制不完全照搬胶片的技法,设定、改变色温的操纵皆有很大的不同。

自从凯尔文用数学解释了色温,对色温量化后,就可以从胶片制造、光线运用、滤色镜校正、直到暗房还原的全部摄影环节中来掌握色温,终极达到正确表达色彩的目的。

在传统摄影中,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日光型、灯光型胶片。用得最多的色温滤色镜是雷登80和雷登85系列,对灯光和日光型胶片通过滤色镜转换色温。使用技巧之一是用日光型胶片拍摄晚霞而不加滤镜使之更红,或者使用灯光型胶片拍摄夜空,不加降色温图3-55滤镜,而使画面更蓝,通过微倒度计算用多种滤色镜控制色温。但是价值不菲的且数目巨多的镜片购买和外出携带都不是轻易的事情,因此,除非特别需要,一般摄影师不会购买全套的色温滤色镜往控制色温。也就是说,传统摄影中的色温题目并没有从应用、实用的层面上根本解决。当然,控制色温除 了滤色镜,还需要色温表。

顾名思义,“色温”与温度有关。不错,凯尔文就是把一块黑铁在火中加温至800°时,铁块开始发出暗红色。随着温度上升,铁块的颜色也开始由红变白,温度越高铁块发出的光线中蓝色光谱越多,而红线光谱减少。对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过程,本无需赘述。但是,这个过程是很多人误以为温度与色温有关系,以为温度就是色温,而误解了色温真正的概念是物体光谱成份的改变,光谱本身并没有温度,蓝光比红光的色温高,是由于蓝光在光线中的比例大,而红光反之。

一炉钢水的色温高,还是一个蓝色的荧光灯的色温高?很多人说,钢水高。错,把温度

当成了色温。假如在眼前放一块蓝色的滤色镜看钢水,钢水色温一下子就升高了2200K,那炉钢水的温度并没有升高,只是进进我们眼界的蓝色光线比例升高了。一句话,色温就是检验光线中红-蓝光线的比例的一把尺子,蓝光多则色温高,红光多则色温低,与温度无关。

图3-56

在传统摄影中一般不使用白平衡这个词,摄影人可能比较生疏。白平衡应用最多的是拍电视,开机后先对白,找到现场光的白平衡点再拍摄,基本不用滤色镜来转换色温。数码相机与电视、摄像机一样,引进了白平衡概念,彻底解决了色温的困难。

首先再也不需要色温转换滤色镜,因此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和携带的麻烦。假如会掌握,数码相机本身就是一块色温表,也省得带色温表。

其二,数码相机的拍摄前期,可以设置各种预置色温色,日光、阴天、阴影、荧光灯、白炽灯、闪光灯等,比起胶片只有日光和灯光两种色温,有了更多的选择。

其三,有些型号的数码相机可以以100K为单位来预设改变色温,比起滤色镜的精度要高 其四,可以做白平衡校正,以5个Milde(微倒度)为单位调整,进一步进步其精确度。 其五,可以根据现场光 “自定义”白平衡。与拍电视一样调白,捉住现场光。

其六,在后期制作中,通过图像软件可以对RAW格式文件的色温进行重新设定,精度达到1K。数码技术的进步终于使160年来困扰人们的色温题目彻底解决,真正了解和掌握了数码相机在色温上的优异性和先进性,你就再也放不下手。 白平衡就是各种光色基本等量的色彩混合,我们看到的光线就是白光。把一条黑白灰的色阶放在这种光线下,我们看到的就是纯正的黑白灰,不会出现任何色彩。在日光下,将数码相机色温设定为日光,拍摄的照片色彩一定是正确的。只可惜,这种完美比较少,我们碰到的尽大多数的拍摄题材都不是这种情况,因此,我们要做白平衡设置。请留意,我们不可能改变现场光的光谱比例(也就是色温),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照相机里的平衡基点,使之与现场光线匹配,拍摄的照片就不会偏色。比如现场光的色温是5600K,相机的设定也调整到5600K(或者使用闪光灯、日光设置),那么色彩还原就会正确。现场光假如是舞台灯光,色温3000K,红黄光光谱的比例大。假如色温设置为5600K,现场光色温低于照相机的白平衡点,拍摄的照片就会愈加偏红。而把色温设置3000K时,相机的白平衡基准点向低色温偏移,加强和进步了蓝色的比例来抵消红黄色,结果拍摄的照片色彩不再偏红,显示出正常的色彩。 照相机会自动计算现场光的光谱比例,取长补短,使之达到全色显示需要的红绿蓝三原色等比例的完全光谱。

图3-57

由照相机改变光谱比例,达到改变色温以正确地还原照片颜色的情况,在拍摄中占尽大多数。在数码相机上不存在胶片上的灯光型和日光型这样的定式,数码相机没有色温的不变定式。对每一张不同的照片,都可以使用不同的色温设定来与之匹配,达到张张都正确的出色(图3-57)。

图3-58

左边的照片是青躲高原。高山、阳光、蓝天、白云,色温高达7500K。使用手动白平衡设定为7500K,事实上就是进步了红黄比例,来压制、平衡蓝光,结果照片的色彩非常正确。右边的照片是晚霞,使用自动白平衡,相机丈量到大量的红光,于是它就进步蓝色,来压制、平衡红光,结果彤霞不过头,蓝紫色的天空也得到了很真实的表现(图3-58)。假如设为5400K,则更能够增强红光的比例。明白了白平衡的道理,我们就可以愈加灵活、艺术地利用白平衡原理来塑造色彩,而不仅仅在只求 “色彩正确”这么一个最基本的、较低的技巧层面上运用白平衡。

图3-59

如图3-59所示,拍摄山顶这匹骏马时,可以用自动白平衡来正确地再现当时的色彩。为了说明题目,我把这张用RAW格式拍摄的照片后期图像转换时改变其色温(这与现场设定色温的效果完全相同)。也可以以为,这是在前期拍摄时,做相同的设置(现场5600K,设置5600K,色彩完全正确)。假如把相机色温设置改为3800K,此时即是把现场色温进步了1800K,蓝色被加强,于是照片就出现了蓝色。

图3-60

把色温设置到8000K,即是把现场的色温降低了2400K,红色得到了扩展,于是照片就出现了红色(图3-60)。

图3-61

留意:这种调整是左右移动中点,也就是改变了照相机的白平衡光色的比例,得到的效果与色温值相反,进步即是加红,降低即是加蓝(图3-61)。就似乎打枪,把准星往左,子弹就会打在右边。人们一般形成的印象是,高色温蓝,低色温红,这是典型的印象思维。下面是典型场景的色温数据,列出了经常碰到的一些典型拍摄场景的色温的数据。依照这个设定,你可以得到基本正确的色彩。在此基础上,调高或者降低相机色温值可以得到相反的色

彩效果。

相机的色温范围基本包括了全部的色温段,用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但是拍摄实践告诉我们,相机的自动白平衡的“自动”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包打天下的“利器”。从图3-62看出自动白平衡只对4500K~7000K色温值有效。有些相机说明书称可以达到3000K~7000K,实际上多数达不到。

碰到相机自动白平衡不能奏效,或手动设置色温获得的色彩不够精确,仍不满足时,可以采用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漂移,能够把色彩还原倒非常精确的程度。

图3-63

图3-63是在色平衡的条件下,相机的自动已经失效,用色彩偏移纠正色温的实验。夜间,对电脑桌一个局部拍摄。照明条件是屋顶一盏11瓦的节能日光灯。我们知道,日光灯光谱是缺少了红色的不连续光谱,照片偏青、黄绿色。使用的相机是佳能1Ds Mark Ⅱ,感光度800、F10、快门1s,我分别使用以下的条件来拍摄: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手动设置色温为2800,分别结合2800及白平衡校正B9+M7、B9+M5、A6+M3、B9等,共9种方式拍摄。

使用自动白平衡拍摄存在着严重的偏色(黄青绿颜色),因此自动白平衡拍摄无效,是完全失败的拍摄。自定义白平衡拍摄存在着稍微的蓝色偏色。在缺少红色的光源下,自定义白平衡使用了过多的蓝色。其余的白平衡校正都显示出明显的纠正的效果,其中,A4+M3色温最正确。读取画面中苹果电脑的机箱正面的灰色,RGB均为128,为纯正的灰色。照片中其他物体的色彩也都正确地表现。在这种糟糕的光线下,用彩色偏移纠正色温,竟然达到“零误差”,着实令人惊异。数码相机对色温的控制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经过试拍性研究,可能永远都难识庐山真面目。

图3-64

把所有色温设置拍摄的相同灰点(苹果电脑的机箱正面的灰色)数据色都放在同一色彩空间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除了2800K+A4+M3之外,其余的都处在不平衡的状态,差得最远的恰正是自动白平衡,这和过往的拍摄经验也是一致的(图3-64)。

最佳色温设置(下)

图3-65

图3-65是放大了的色彩空间的局部。我们看看白平衡色彩偏移校正是怎么回事。图中以灰色为中心,向四个方向延长一条线,形成偏移坐标。每个坐标分为9级(与数码相机色彩偏移的设置级别相同),图中以2800K设置为例,结合了图3-63,发现照片中苹果电脑的机箱中灰采样点在色彩空间的落点偏青绿色,色温矫正2800K+A4(琥珀色)+M3(品红色)后,中灰采样点准确地落在了色彩空间的消色点(RGB128)。此时的照片色彩还原准确,没有任何偏色。

准确地落在了色彩空间的消色点(RGB128)。此时的照片色彩还原准确,没有任何偏色。 那么,A4+M3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在数码相机说明书中(以 1Ds Mark Ⅱ为例),标明蓝色(B)/琥珀色(A)每纠正一级为5个Mired,A4+M3即相当于在不同方向上偏移4格和3格。我们看看计算公式。

式中Mired(微倒度)是摄影领域中使用的一种精确计算色温的方便的测量指标。与用凯尔文(Kelvins)表示的色温相比,mired值能更准确地理解色温和控制色彩。 式中T为色温。

白平衡矫正2800K+A4+M3代表多少色温呢?我们代入上面的公式后,得到100万除以2800等于357Mired,再用2800K除以357mired约等于8K/mired。也就是说,每一个Mired代表的色温是8K。数码相机说明书中标明每纠正1级为5个Mired,9级乘5个Mired再痗8K等于360K,那么,色温为2800K的时候,9级最大的可以调整的幅度为360K,可以单方向调整,也可以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调整,加上零位置以下的反向,9级共计可以在720范围内进行调整。例如A4为4×5×8=160K,M3为3×5×8=120K。

在2800K色温圆点的基础上,进行A方向160K,M方向120K偏移纠正以后,色彩回到了准确的中心灰点上。

由于微倒度计算时,色温是一个很大的变量,所以,不同的色温的微倒度偏移一级的色温基础不同,所以不可以认为上面中的一级等于8K是一个定式。下面是室外色温下(5400K)的计算方法。

100万/5400K=185,5400K/185=29(每Mired代表的色温是29K)。

5×9×29=1305K,可以调整的最大区间是1305K。此时,假如还使用A4×5×29=580K,M3×5×29=435K的色温。我们再回顾刚才的室内拍摄,先动手设置色温2800K,色彩偏移A4+M3拍摄以后纠正的色温。即A4可以降低黄青绿色色温,增加了琥珀色色温160K。M3降低了黄色色温,增加了品红色的色温120K。

色温不同,色彩偏移每设置一级,可纠正的色温不同。同理,同样修正800K色温,所代表微倒度也不同。下面看同样修正800K色温时,微倒度的变化。

通过实际拍摄,我们可以发现,数码相机自动白平衡对室外自然光非常有效,不管是阴天、雾天是晴天,而一旦到了光照差、色温较低的环境,自动白平衡的校正不奏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色温较低的mired相差太大,超出了自动白平衡的校正能力。实例1、2的色温变化都是800K,但是微倒度低色温相差143mired,高色温相差仅19mired。数码相机对相差很大的低色温基本有能力自动校正。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自动校正有效范围在4500~7000K之间。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了解色温的微妙。过去我们只知道升降色温。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仅仅升降色温还是一个很粗的概念,色温还可以细分为绿、黄、琥珀和品红,至少还可以分成几种。在图3-65中标示的色彩空间白平衡校正,有助于我们对付各种复杂的色温现象。当然,这个实验一共拍了9次,并且在电脑中定点采样对其精确读数,而后再进行微倒度计算,这是比较麻烦的。但是,经过这样的实拍计算,我们会从色温的抽象猜度中走出来,变得更加理性和主动。当然,如果需要特别的精确地色彩,这种实验使我们得到极为精确的色彩成为可能,这就是它的意义。

图3-66

图3-66是户外拍摄的照片。在室外光线充足,色温较好的情况下,自动白平衡怎么样呢?用6种模式拍摄同一个外景,6张照片的色彩差别不大。远比室内的图3-63的照片色彩差别要小,特别要提出的是自动白平衡非常有效,色彩最好,证明相机白平衡的能力。但

是,勿忘前提条件,此外光线充足色温在4500K~7000K之间。我们再看图3-67,在色彩空间上,各种色彩模式的分布点可以看出4500K~7000K之间的色温相当集中(但并非绝对准确,依然存在轻微色彩偏移),大大地好于室内拍摄灰点较大偏移的状态。 提供色彩拍摄准确概率的一个好方法是使用白平衡包围曝光。

在某些仓促拍摄的、没有时间仔细调整相机的情况下,使用白平衡包围曝光,也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先初步地根据经验确定并设置一个色温,然后设置白平衡包围曝光,具体的设定方法每种相机不同,这里不一一列举。各种相机白平衡包围曝光的基本手法是基本相同的。这样可以一次获得3张不同色温的照片。如果结合白平衡包围曝光,一次可以获得多张不同密度和色彩的照片,保险系数很大。在设置白平衡包围曝光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可能偏色的方向。比如在日光灯下,只可能偏青绿色,在设置时就可以以G→M之间的范围内,而不必设置到B→A的区域内,假如拍摄晚霞,B→A是合理的,G→M则不妥当。白平衡包围曝光的“一级”,数据意义上与前面公式的概念相同。

图3-68 图3-69 图3-70

图3-68~图3-70以上照片是在云南香格里拉藏族家里面拍摄的照片。冷白色日光灯照明,相机色温设置为荧光灯。在使用色彩修正包围曝光G→M设置后,偏G3,照片偏绿,如图3-68所示。设置偏M3,照片偏品红,如图3-69所示。在中间,色彩较准确,如图3-70所示。通过这种色彩偏移包围曝光设置依次拍3张,总有1张是比较接近准确色彩的,选一张,稍作调整就可以达到满意效果。

最后,用这一节的内容提示和公式,我们作一次演练。

图3-71 图3-72 图3-73

图3-71这张照片是上午九点用自动白平衡拍摄,色彩基本准确,微微有点偏黄。 图3-72是用自定义色温拍摄,手动定色温4100K,有一点偏蓝灰色。

现在,我按微倒度计算公式在白天的5400K色温,设置色温偏移B9,计算出来B9约为1300K(有小数点,四舍五入)。5400-1300=4100,再拍摄一张(图3-73)。照片仍然偏蓝灰色,与图3-72手动定色温4100K相比,色温相同,两张照片色彩非常接近,证明公式是正确的。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规律:色温不同时,偏移纠正的1级概念大小差别很大。可以通过计算找到精确的数据,从而获得几乎完美的测量数据。上面的计算也说明,白平衡包围曝光,四个方向的9点数值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并不是一个摆设。目前多数人不怎么使用它,而报怨数码白平衡难以控制,实际上还是对数码相机不了解,对其性能掌握得不够。

了解白平衡和白平衡的设置技巧

当笔者试着就白平衡的构造对厂家进行咨询时,甚至得到了“这是商业机密不能说”的答复。这个最常用的功能到底包含了怎样的机密?怎么设置才能得到最精准的色彩还原?来看我们为你解答。

让人吃惊的自动白平衡发展进程 从不加分析地表现物体本来的颜色,到可以根据一个画面内不同区域色温分别调整。自动白平衡的发展到底怎样呢?

在数码相机的像素刚超过百万的时候,使用自动白平衡(下文简称AWB)拍摄晚霞,其独特的红色被完全地修正了,变成了普通的阴天的样子,这就是AWB的过度修正。再例如,画面中满是黄色的油菜花,如果单纯地修正的话,全都会变成蓝色。以前的AWB是“还原正常的颜色”,而不理会不同被摄体的特性。

当然,现在的AWB已然不是这样了。拍摄晚霞的时候,会还原出天空中残留的红色。这一技术进步,花费了厂商们大量心血。现在的AWB在画面的黑、白或者灰色等无色彩部分的精度或者说是准确度会提高。也就是说照相机更容易从这些无色彩部分推断出光源的色温,所以无色彩部分越多越能正确地进行修正。 自动白平衡发展趋势

AWB最近的新动向是理光的GR-D III和GXR上搭载的“复合AWB(Multipatternauto white balance)”机能。在此之前的AWB是一调整就是整个画面都调整,复合AWB机能是说“向阳处和背阴处”这种一个画面内存在多种色温区域的场合下,可以分别为每个区域匹配最合适的色温。

白平衡的比拼

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相机、不同的预设白平衡模式,是否有优劣之分?就让我们做个简单的比较。

原来每台相机的白平衡预设值都不同 不同厂商的荧光灯白平衡对比

预设白平衡设定,具体修正多少,是由厂商决定的。表格中的数字单位为K(开尔文)。色温低的偏红,色温高的偏蓝。拍摄对象的色温不同,结果自然不同。拍摄时以松下的石英水银灯作光源,x-Rite的色彩检测仪拍摄而成。

除了自动白平衡,相机内一般都有晴天、阴天、室内等多个预设白平衡模式可以使用。不同厂商的不同档次的机型所搭载的预设模式不同。

以荧光灯模式为例。众所周知,荧光灯有白色、冷光色等很多种类,每一种的色温都不同。比如说,佳能的荧光灯模式叫做“白色荧光灯”,宾得的有“昼光色/昼白色/白色/电灯色”4种,奥林巴斯则有“荧光灯1(4000K)/荧光灯2(4500K)/荧光灯3(6600K)”三种,索尼只有“荧光灯模式”这一种,而尼康有“钠灯混合光/电灯/温白色/白色/昼白色/昼光色/高温水银灯”,仅“荧光灯模式”就有7种之多。就算是人们可以识别区分出各种荧光灯的类型,但是实际使用中,让普通用户区分起来还是太麻烦了。

可以看到因为荧光灯的种类很多,要想正确的调整很困难。有趣的是,作为荧光灯制造商的松下没有在自厂的照相机上搭载任何的荧光灯白平衡模式,可能是因为它比谁都更了解荧光灯吧?

直方图告诉你白平衡调整技巧

即使在拍摄时只使用AWB(自动白平衡)拍摄,在后期修改时,Aperture孔径3也可以用内置不同模式的白平衡进行调整。

使用苹果的Aperture3进行白平衡的设定,当设定改变时,图像变化结果如图。同样的照片,白平衡设定不当的话,颜色可能完全失真。我们可以从图片的直方图中看出各个模式下红、蓝、绿三个通道都是如何调整的。图片左下角的直方图是蓝、绿、红三通道的灰度数

据。

白平衡的调整,不能单纯地调整一个颜色,而是明部、暗部和中间调都作调整。使用RAW格式拍摄时,在后期时可以手动调整白平衡、自动调整白平衡、使用预设白平衡模式、或者用吸管工具来校正白平衡。最近也有了针对JPEG图像进行拍摄后的色温调整的软件。不过JPEG格式的画质确实会随着颜色的修正而降低。 要得到更准确的色彩就要使用手动白平衡 当预设白平衡不能令人满意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手动白平衡功能。想获得精准的效果,可不是光把白纸放在镜头前这么简单。 手动白平衡设定诀窍公开

手动白平衡在抓拍快照时很少使用,多用于强调还原色彩的商品摄影中。各品牌相机的操作方法不同,但原理是一样的:开启手动白平衡,拍摄镜头前的白纸。白平衡系统会将白纸“去色”──即去掉现场光源颜色的影响,以此调整白平衡。 通过彩色滤镜调整白平衡

如果是使用胶片,要使用滤镜来进行白平衡修正。滤镜厂商由于数码化的推进,颜色修正用的滤镜的销量减少,而保护镜和偏振滤镜的销量则是稳步增长的。此外,极端情况下,如通红的光源,经过滤镜校正的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调整功能,能更正确地进行修正。 手动调整白平衡注意事项

白纸或者灰卡等是能够比较轻松调整白平衡的附件,不过在进行手动调整白平衡时,还有几点是要注意的:

在荧光灯等闪烁不定的光源下,设定手动白平衡时,快门速度过快的话,拍摄出的颜色可能有问题。这是因为在不断闪烁的光线下设定白平衡引起的。快门速度在1/30秒以下时就基本上不受闪烁光源的影响了。

手动白平衡的可调整范围是有界限的。不同厂商的界限值不同,例如佳能EOS系列是2000K─10000K。因此,假如在极端的光源如通红的灯下进行拍摄,可能就无法调整到正确的白平衡。如果是在这种场合,可以尝试在镜头上加装合适的颜色滤镜,预先修正颜色的偏差,从而获得正确的色调。

即使是在手动白平衡调整范围内,使用光学滤镜进行预先修正,也可以抑制和弥补画质的损失。

必须在拍摄时就选好白平衡吗?

何时设定白平衡对画质的影响更小?是在拍摄时选好白平衡,还是在后期调整中再修改白平衡?这要根据你选择的图片格式决定。 现在使用RAW格式拍摄的人很多,因为RAW格式包含实际中使用不到的色彩信息,因此白平衡可调整范围更广。在成像后白平衡可以自由调节。因此RAW模式下,无论是拍照前还是成像后,何时设定白平衡都不会影响画质的。

反之,经过压缩的JPEG格式已丢弃了部分用不到的颜色信息。 当白平衡失真时,从中间调到亮部受影响最大的是白色部分, 要勉强修正的话,亮部颜色会变得怪异。如果使用JPEG格式拍摄,最好是在拍摄前确定好所需的白平衡。 调整RAW文档的白平衡

与JPEG格式相比,RAW数据的白平衡调整范围更广。由于图像在进行JPEG转换时删掉了部分数据导致的。如图所示,过亮和过暗的部分,在JPEG转换的时候都被删掉了。 图中表示的只是简单的绿、红、蓝色的偏移量,在实际白平衡调整时,暗部和亮部以及中间调的偏移量是不同的。

善用多种白平衡模式 拍出不同风格的照片

白平衡是色调气氛灵魂所在,关系到整个画面营造的气氛。

黄昏日落的时候,要拍出晚霞的气势,如果用自动白平衡,出来就是原始感觉,但是减少1-2档白平衡,画面更加暖和,颜色更加浓重; 早晨丛林的雾气,效果不够朦胧的话,我们就可以加1-2档的白平衡色温,画面会更加偏蓝,雾气效果更深刻。

白平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调整照片颜色的比例,让最后出来的白色得到理想的平衡状态。为什么需要调整呢?拿一张白纸在太阳光下、在日光灯下、在昏黄的白炽灯下看,我们都会感知到它的颜色是白色的。但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只能客观地记录环境的色彩,具体要呈现还是要靠数码相机内置或者电脑后期的算法运算得出,最终才能得到顺眼色彩的照片。 因此,数码相机基本都会有白平衡相关的设置选项给我们灵活调整,而我们则需要跟进实际拍摄环境以及个人拍摄的思路做出综合的判断,选择最合适的白平衡模式或者更为细致地调整相机白平衡,拍出希望得到的照片。

上面分别展示了佳能单反、尼康单反的白平衡设置菜单界面,可以看到都有自动白平衡(一般写成AUTO或者AWB)、白炽灯、荧光灯、阴天、阴影、手动设置等,满足各种拍摄需求。 得益于处理芯片以及算法的进步,当今的数码相机都具有很强的自动白平衡能力,偏色和色彩还原不稳定的情况已经比较少,自动白平衡则可以由相机来帮我们做好调整,在绝大部分场景自动白平衡都可以胜任,而且比较容易就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选定特定的白平衡设置,但由于季节、时间、光线等因素都不同的话,出来的色调也是会有微妙的不同,如果我们要一边移动一边拍摄的话,现场的条件当然就会改变,也是最好依赖自动白平衡来调整。

自动白平衡模式下的人像作品(肤色比较自然) 自动白平衡模式下花朵(色彩还原好)

自动白平衡能比较准确地还原被摄物体的原本色彩。在正常的光线环境下(不管是自然光还是人造灯光),拍摄本身就具有相对正常色彩的物体时,我们都会选择自动白平衡。额外需要说的是,自动白平衡对人像肤色的呈现都会比较完美,而不需要做十分多的调整就而已出片,所以自动白平衡是我们用得最多的一个模式。除了自动白平衡,还有一个模式也是用得比较多的,就是“日光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可以比较好地还原日光条件下现场的光源色,略略偏橙色的色调可以适当运用在想表现阳光味道,夕阳感觉的照片中。

日光白平衡模式下的人像作品 日光白平衡模式下的环境人像(略略有点暖调)

在正常的拍摄条件下,阴天以及阴影模式则会让照片出现强烈的冷暖调色彩,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着两种模式来当作彩色滤镜来试用,营造特殊的色彩氛围,以便表现特定的题材或者感觉。不过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模式应该尽量少用,阴天和阴影模式基本是不可能将现场色彩做精准还原的。其他几种预设的白平衡模式同样也可以在特定的场景和需求的时候适当选择使用,可以多做尝试体会具体的异同。 除了预设模式外,我们还可以以调整色温的方式来直接干预照片的白平衡。色温是衡量光源光色的单位,通俗点讲就是将黑体在不同温度下辐射出的光色作为衡量光源颜色的指标。下图的色温图展示了不同色温值对应的现实环境光源。

色温图

拍摄色温设置:3700k 拍摄色温设置:5400k 拍摄色温设置:9000k 可以直接设置照片的色温值而得到不同感觉的作品,简单点说我们将拍摄时候的色温值减低就会得到偏冷偏蓝调的照片,将色温值设高再拍摄就会得到偏暖偏黄的色彩。

从上面三张作品可以直观看出色温设置对照片色彩的影响,正常环境的色温在5400k左右,即将白平衡设置为相应的数值则得到比较真实的色彩,不过就比较平淡,无法很好的表现环境。如果我们将拍摄设置降低到3700k时,画面就会变成偏蓝,呈现出冷调,而在9000k时则会变得很红,会加强夕阳的效果,所以具体设置还是要看作品主题来定。

Nikon D7000完全入门技巧 教你如何轻松玩转D7000

作为一台拥有金属机身和相对较轻质量,高像素及丰富层次的数码单反,D7000在风光和人文小品拍摄中的优势颇为明显,我们只要运用得当,完全可以拍出很好的作品来!

1.图片风格在我手

用优先校准获得个性画面 标准和风景最常用

风光和人文摄影中,我们要面对的情况变化较多,所以在优先校准设置上也相差甚远。

具体来说,如果要为后期留有更多余地,我们可以选择D7000的“标准”选项。当拍摄一些对层次要求不高,但需要艳丽色彩的景物,具有富士反转片特点的“鲜艳”选项比较合适。而在一般的风光拍摄中,色彩和层次处于“鲜艳”于“标准”间的“风景”可以满足需要。下载加装更灵活

当然,正如我们前边在人像部分所讲,如果希望在优先校准上有更多自由,更好的办法还是在网上下载更多的尼康优先校准升级文件或风格曲线,并加以利用。此外,我们也可以在设定优先校准选项中设置个性的“用户自定义”,来实现我们对图片风格的把握。

拍摄信息:D7000+AF-S VR 70-200mm f/2.8 G IF-ED 光圈 F8 快门 1/125秒 ISO 100 白平衡 日光

由于“鲜艳”选项拍摄的图片色彩出众,但层次感略弱,所以在逆光剪影图片中大有用武之地

拍摄信息:D7000+AF-S VR 70-200mm f/2.8 G IF-ED 光圈 F10 快门 1/125秒 ISO 100 白平衡 日光

一般的风光小品拍摄中,直接选用“风景”,可以获得色彩饱和层次比较均衡的作品 2.不变自可

应万变日光白平衡包打天下 一定要用RAW格式

在当前,相信已经很难找到只用JPEG拍摄风光和人文图片的人了——如果有,那真是太不专业,太浪费D7000了。由于都是使用RAW格式来保证图片的最佳品质,所以白平衡问题多可在后期进行修正,也因此,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大可放心的使用日光白平衡拍摄(因为一方面风光和人文拍摄多在户外)。日光白平衡很方便

另一方面日光白平衡更能获得胶片的感觉。需要说明的是,特别是在日出日落的时候,应该坚决使用日光白平衡而不是自动白平衡,因为它所能获得的色彩及影调明显偏暖(日出前和日落后则明显偏冷),这显然要比平淡的自动白平衡吸引人得多——如此获得的画面在色温上略有不足,我们也可利用RAW文件后期修正。

拍摄信息:D7000+AF-S VR 70-200mm f/2.8 G IF-ED 光圈 F8 快门 1/125秒 ISO 200 白平衡 日光

这样的环境,如果用自动白平衡绝对会谋杀掉丰富的色彩,所以日光白平衡成为不二选择

拍摄信息:D7000+AF 50mm f/1.4 D+近摄接圈 光圈 F2 快门 1/60秒ISO 400 白平衡 日光 对于大多风光、人文图片的拍摄,日光白平衡都能表现出很好的氛围和色彩。像本图一样,夜的色彩和妩媚在日光白平衡下被渲染得异常出色 3.因景施测

真功夫玩转测光模式

我们知道D7000搭载有非常强大的矩阵测光,也有传统的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在风光拍摄中,我们对测光模式的使用会比其他拍摄题材多样化一些。

一般的环境下(光线相对均匀),无论风光还是人文拍摄都可以使用矩阵测光。而在一些光比较大的风景小品拍摄中,为了表现小范围内特定部分的亮度,使用长焦镜头并结合点测

光,更为直接很方便一些(使用长焦和缩小取景范围,为测光点提供更为精确的参照)。 但是,对于快拍族而言,为了把握迅速变化的光线,或者身在时刻变化的人文环境,熟悉相机的矩阵测光特性,然后在任何环境下用它配合曝光补偿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当然这需要一定的经验,如果没经验的,则可以使用跨度比较大的包围曝光)。

这类不急不慢,又要保证高光和暗部层次的场合,用点测当然是种稳当选择

拍摄信息:D7000+Tokina 12-24mm f/4 II 光圈 F8 快门 1/250秒 ISO 100 白平衡 日光 人文抓拍中,我们不可能慢慢的运用点测,所以使用矩阵测光并适当的进行曝光补偿才是万全之策

4.画质为先是根本

低感和脚架是图片品质的有力保证

风光摄影中为了获得更大景深及更好的边角画质,多用小光圈拍摄,所以多会用到三脚架。考虑到此时我们会追求画面细腻,因此对高感的使用不会很多,但在夜景拍摄中,高感的运用会有所增加。比如在需要夜景中的人有一定的清晰度时,我们不得不开高感光度拍摄,但是,此时请使用尽量短的焦距和尽量大的光圈(焦距短可以减轻抖动的产生,大光圈提高快门速度,也就降低了对ISO的压力)。

总之,如果要追求好的成像质量,我们依然一定要尽量减少高感使用——三脚架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购买大光圈镜头是懒人及有钱人的妥协之选。

拍摄信息:D7000+AF-S DX 18-105mm f/3.5-5.6G IF-ED VR 光圈 F5.6 快门 1/60秒 ISO 1000 白平衡 日光

5.缤纷夜空任我捕捉 使用高ISO挑战星空

D7000实用的高ISO在拍摄星空时大有作用。我们知道,星空是美丽的,特别是使用长时曝光后,星星的轨迹会变得相当明显。不过,为了保证成像质量,在将光圈收小后(如f8~f11),使用低感不但会让曝光时间成倍增加(数码相机曝光时间越长噪点必然越多,而且对相机的损害也越大),而且星光在画面中的明亮度也较弱。此时,使用ISO 400左右的高感,可以让拍摄时间大为缩短(比如本来曝光1小时以上的,这时候可以曝光半小时完成拍摄),同时也会使星星的轨迹更为明亮——需要注意的是,也不要将ISO开得过高,因为那么不但会让图片的噪点过多,太短的曝光时间也不能获得星星的完美轨迹。另外,在拍摄中打开高ISO降噪虽然会让拍摄完成后相机很长时间处于降噪状态而无法拍摄,但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干净的画面。

拍摄信息:D7000+AF-S DX 18-105mm f/3.5-5.6G IF-ED VR 光圈 F8 快门 40分钟 ISO 400 白平衡 日光

使用ISO 400曝光40分钟,星空轨迹变得明显,画面噪点也得到较好控制

使用ISO 1600曝光10分钟,画面亮度虽够,但噪点略多,而且星空轨迹也不明显

摄影师白平衡的设置应用技巧

摄影时,只需要通过单反相机的白平衡就可以调出不同色调。那么在几百年前,摄影师可能选择黑白摄影,直到20世纪,摄影器材的逐步完善,摄影师接触到了彩色摄影。

通过白平衡将日出,拍摄出日落效果

摄影时,只需要通过单反相机的白平衡就可以调出不同色调。那么在几百年前,摄影师可能选择黑白摄影,直到20世纪,摄影器材的逐步完善,摄影师接触到了彩色摄影。在单反相机的感光组件将曝光信息转化成影像前,会行进行判断现场环境光源,再将源像色调校到接近肉眼所见的颜色。通过相机不同的白平衡模式,摄影师可以将影像展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少去了后期制作的麻烦。 校正影像色温

现在单反相机的自动白平衡模式,已经提供相当准确的色温判断,但在室内的灯光环境下,影像还是会出现偏色,这时就是考验摄影师水平的时候了,摄影师可以透过使用相应的白平衡模式进行色温矫正。例如在钨丝灯光源下,便应使用钨丝灯白平衡模式拍摄;在光管光源下就使用光管白平衡模式;当然每部相机的白平衡设置方法略有所不同,摄影师可以参考相机说明书。

校正白色平衡前,画面偏黄 校正白色平衡后,画面变回正常

加强作品色彩

日光白色平衡 阴天白色平衡

白平衡不光光调整色温,另一个作用就是加强影像色彩,简单的选择阴天白平衡模式或阴影白平衡模式,可以加强影像的色彩度。 改变现场气氛

日光白平衡 光管白平衡 钨丝灯白平衡

摄影创作当中,影像没有绝对准确的白平衡,摄影师可以选择一个白平衡设定,来获取自己希望呈现的氛围。例如拍摄黄昏景色时,刻意使用白炽灯白平衡模式,便能令影像拍得像清晨一样。不过,使用这样的摄影技巧时,摄影师要留意影像中有否人物主体,因为人面肤色会因偏色而变得不自然。以下例子就使用了不同的白平衡来拍摄夜景,从中大家可看到不同的设定可展现出不同的气氛。

白平衡对于摄影师来说,不只是展现影像正常色温的工具,更能帮助摄影师的创作。拍摄时不妨多使用不同的白平衡拍摄影像,总会有不错的效果的!

人们使用相机记录身边的彩色影像时,常常发现所拍摄的实际色调与所看到效果像差很大,例如在日光灯下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钨丝灯光下影像会呈现橙红色,而在阴雨天影像又会发蓝 步骤/方法

1、色温就是定量地用开尔文温度来表示色彩。色温是表示光源中光谱成分含量多少的物理量,是衡量光源颜色的国际标准,并不是温度的概念。

2、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加热后之间变成红色,在温度进一步升高时融化变成橙黄色,更高的温度甚至变成耀眼的白色。

3、白平衡顾名思义白色的平衡。当我们看到白色时,由于在有色光照射下,白色呈现出有色光的颜色,但我们仍认为它是白色的,那是因为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通常情况下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

4、相机的传感器不具有这种适应性,如果相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的照明色温不一致时就会发生偏色。不言而喻,白平衡就是根据实际拍摄场景的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相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

5、冷色调给人寒冷的感觉,拍摄寒天雪地时应采取机内色温略低于现场光色温的做法,使冰雪呈现蓝色,加强寒冷的视觉印象,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6、家庭要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拍摄室内环境时要根据室内光线的情况,选择机内色温略高于现场光色温的做法,使室内环境偏向暖色调。

从零开始学摄影 实战白平衡的创意应用

白平衡是相机进入数码时代之后才有的功能,在相机上一般以WB按键出现。正确调节白平衡不但能够让照片忠实于色彩,而且巧用白平衡还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创意效果。

要了解白平衡先得了解色温的含义。色温是衡量颜色的物理量,把“绝对黑体”加热到某种颜色时所对应的温度即色温,单位是开尔文。 在日常生活中,某个物体的颜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光照情况下其颜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正确界定颜色,就需要有一个标准,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体颜色,都是在白光照射下的颜色。因为日光与白光的色温基本一样,摄影中用日光来代替白光,作为标准光源。这里所说的“日光”是指晴天室外正午、不含紫外线的光线,色温是5500K左右。

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相机内部调整还原物体本来的颜色,以达到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相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

▲色温图

现在我们来看看常见的场景色温:

烛光的色温大概是1900K。白纸放到烛光下就是橙黄色的。

家用白炽灯的色温大概是2800K。白纸放到白炽灯光下就是黄色的。 日光的色温大概是5500K。白纸放到日光下就是白色的。

频闪灯的色温大概是6000K。白纸放到频闪灯的闪光下就会特别白。

白色荧光灯 色温大概是7000K。白纸放到白色荧光灯下就是白色偏蓝的。 天光的色温大概是11000K。白纸如果只反射天光就是蓝色的。 下面让我们实战一下白平衡的应用。 如何正确设置白平衡

数码相机一般会有4类白平衡模式——自动白平衡、手动白平衡、直接调节色温值、色温场景模式。

自动白平衡就是相机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设置色温值,尽量保证“白纸”是白色的。但是出了这个范围就无能为力了。不过这适用于大多数场景。 手动白平衡能够准确地保证色温的准确性,但是需要自己设置。不同的数码相机有不同的方法设置,要参阅说明书。

直接调节色温一般都是在明确知道被摄体所处环境色温之后,或者明确知道拍摄时被摄体所处色温。一般都是影视摄影用。

色温场景模式是一种方便摄影师快速调节并且能够相对准确得到色温的方法。有诸如白炽灯、日光、多云、阴影等等很多场景可以选择。

对于白平衡设置来说,其实只要我们选择的白平衡符合被拍摄场景的色温即可。

▲同样的场景不同白平衡拍摄效果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选择合适的白平衡才能拍出符合人眼视觉的照片。上图中钨光灯白平衡和荧光灯白平衡都能够看到很明显的偏蓝色,照片效果看起来很诡异,而阴天模式白平衡又让照片发黄了。

对于白平衡与色温的关系可以简单地解释成这样:环境的色温越高,整个环境就趋向于蓝色;环境色温越低,整个环境就趋向于红色。而正确设置白平衡就是在环境色温高的时候往照片里加黄色来中和环境的蓝色;在色温低的时候往照片里加蓝色来中和环境的红色。 在学会了正确设置白平衡之后,我们来看看如果我们故意不正确设置白平衡会不会有创意效果出现吧。

白平衡的创意应用

在学会了正确设置之后,我们通过白平衡的原理就能发现,其实如果善于不正确设置白平衡,我们可以为照片增加更多色彩。 实例1

如何设置白平衡:调高色温或者选择阴影等白平衡模式。 将相机内的色温调高,相机会自己往照片里加黄色。这样一张晚霞余晖的感觉就出来了。金灿灿的霞浦让人感到温暖和丰收。 实例2

如何设置白平衡:调低色温或者设置成烛光等白平衡模式。

同样是霞浦,将相机调整至低色温,相机会将画面拍摄得很“蓝”,这样就能够突出滩涂的宁静。 实例3

如何设置白平衡:调低色温或者设置成烛光等白平衡模式。

渔火是很好的摄影题材,江面薄雾轻起,将相机色温调低能够非常好地衬托氛围。 实例4

如何设置白平衡:调低色温或者设置成烛光等白平衡模式。

雪原最应该突出的就是寒冷。将相机色温调低,能够让整个画面呈现蓝调,这样能够更好地突出寒冷。

白平衡详解 如何在拍摄中获得理想的色调

? 白平衡是什么? ? 什么是色温?

? 各种白平衡模式有什么用?

? 如何用白平衡营造出不同的拍摄气氛和效果?

有试过拍出来的相片整张偏蓝或许偏黄吗?想拍出蓝色的雪景,但拍来拍去都是白色、偏黄?想拍出黄昏的金黄,拍出来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金?不少人都会苦恼到底是不是镜头或是机身有毛病!其实这一切都关乎到相机的白平衡(White Balance)设定。白平衡听上去好像挺专业。但当你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就能令你在拍摄中更容易获得理想色调和感觉!

调整白平衡是为了能够获取「较准确」的色彩。

不同的光源拥有不同的「色温」导致整张相片出来的色调不一样。所谓色温,我们会用冷和暖来形容。简单举例:白色光管灯是一种色温较高的光源,色调会偏冷/蓝;相反,钨丝灯胆的色温就较低,色调就会偏暖/黄。

色温其实是将光源与绝对黑体(absolute blackbody,一种理论上会吸收一切光线,不会反射光或是被光穿透的物质)比照表面温度测量值,测量单位是Kelvin (°K)度。色温数值越低越偏向红色,数值越高侧越偏向蓝色。 以下是色温表:

以下是一些色温的常见实例: 1600K:日出和日落 1800K:烛光

2800K:钨丝灯/电灯泡(日常家用灯泡) 3200K:日光灯

5000K:日光,这是用于摄影、美术和其他目的专业灯 箱的最常用标准 5200K:灿烂的正午阳光

5500K:一般的日光,电子闪光灯 6000K:略有阴云的天气 6500K:浓云密布的天气 8000K:浓雾弥漫的天气

16000-20000K:天空碧蓝的天气

摄影教程

比较暖的色温:例如想呈现出比较暖、比较温馨、怀旧、故乡的味道等,都可以使用较暖的色温(细K值)。

比较冷的色温:例如想呈现出比较冷、比较高科技、近未来的感觉,都可以使用较冷的色温(高K值)。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肉眼是不会发现这些「色温」的,因为我们的肉眼懂得自动调节,所以如果色温不是太过非比寻常,不然一张白色的纸在我们的眼里永远都是一张白色的纸。不过,我们的相机并不如我们的眼睛般优秀,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指导我们的相机,告诉我们的相机现场的色温有多高多低。白平衡就是告诉相机,到底什么是白色。

如何指导?非常简单,如在室内拍摄,光源为钨丝灯胆(2800K),我们便把相机「调热」一点,调至所谓正常中性的色温5000K左右,就会得出最合理的色调,反之亦然。

一般来说,数码相机都有三种方法去获得正确的白平衡,分别为全自动/半自动及手动操作。

自动白平衡模式:

自动白平衡模式–相机自己去估计现场的色温,自动作出它认为最适当的调整。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它都大致准确,但对于太复杂的光源还是有机会出错。 半自动白平衡模式: 钨丝灯/电灯泡(tungsten)

这通常是以一个灯泡的图形表示,于室内拍摄时我们会选用这个模式,尤其当主要光源为钨丝灯/电灯泡时。这个模式的背后意义是,告诉相机现在的色温大概为2800K,要增加一点温度,令相片拥有较真实/理想的色彩,而不会太「冷」。 日光灯

同样是室内拍摄时使用,相比起钨丝灯有更高的色温,同样也是告诉相机要增加一点温度,增加的幅度会比使用钨丝灯时细一点。 日光

这能够告诉相机不用做任何的调整,因为现在的色温为非常理想的5000-5600K。多为室外使用,正午阳光下的设定。 闪光灯

跟日光差不多的色温,比日光的色温「冷」一点,相机会调「暖」一些。 天阴多云

为略有阴云的天气底下的设定,色温较「冷」,相机会进行比较大幅度的调「暖」动作。 阴影

日光下主体于阴影位置时,我们大致可使用这个设定,比天阴多云时更「冷」的色温。 手动/自定白平衡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使用自动或半自动的白平衡模式,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你获得理想的颜色,高端型的数码消费相机及DSLR等更会配备手动的白平衡设定。 自定白平衡模式有两种:

一:在拍摄时,拿一张纯白的纸(一般的白纸只是近似纯白,讲究一点的,可以在市场上找一种叫「白卡」的摄影器材),使用相机的「自定白平衡」,然后对着该白纸按下快门,

这样做的意义是告诉相机在这个光源下,何谓「白色」。

二:另一种自定白平衡的方法是直接向相机指定色温度(K数),精准地告诉相机色温之后,相机也就能精准地计算出何谓白色,也能相应地计算出其他颜色。

其实白平衡,就是由于不同的光源有其相对的色温度,所以必须精准地告诉相机,拍摄时的光源的色温到底是多少,从而使相机能作出对颜色的精准解读。为了拍出好照片,在白平衡上就绝对不能马虎。

有些摄影师会故意使用与环境光源不配合的白平衡,以得出特别的色调,从而突显某些主题,大家也可以从这方向大胆尝试。举例:把相机的白平衡设定为比环境光源色温高的K数,就可以得出偏暖/红色调;相反,把白平衡设定为比环境光源色温低的K数,就会得出偏冷/蓝色调。举例:在中午时份,烈日当空下,把白平衡设定在「阴影」模式,那就会拍出偏暖/红的色调;相反,同样在正午烈日底下,设定成钨丝灯,那就会得到偏冷/蓝色调。

如上图,拍摄地点为室内,光源为一般电灯炮。左方的白平衡设为钨丝灯,使相机作出调高色温的反应,致使白色的杯子还是白色的。右方的白平衡则设为日光,使白色杯子变得偏黄。从结果看,右方的白色杯子变黄了,白平衡明显地SET「错」了,笔者还是喜欢这张相片拥有黄色的调调,能散发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所以只要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及其应用技巧,对不论在拍摄生活照还是在创作特别照片时,都会更为得心应手。

事实上,不少人都会选择使用RAW档拍摄相片,回家后才再调较色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wm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