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4-01-31 06: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2016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听见某星体雨大的爆炸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向暖水瓶里倒水的声音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音调升高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李婷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3.有关右图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QP是法线 B.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d是折射光、QP是法线 C.a是入射光、e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MN是法线 D.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e是折射光、QP是法线

4.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

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第1页(共29页)

A. B. C. D.

5.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B.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C.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7.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8.在铸造某些金属铸件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心木料制成木模.现要制一个密度为ρ2、质量为12kg的金属铸件,而木模的质量为1kg.则木模与金属铸件

第2页(共29页)

的密度之比( ) A.1:6

B.12:1 C.1:12 D.6:1

9.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10.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以上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地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数值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可能是63g B.牛奶的密度大约为1.02g/cm3 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D.在中学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5m/s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3页(共29页)

A.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B.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 D.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3.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已知ρ铜>ρ铁>ρ铝,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铝球是实心的,则铜球、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铜球是实心的,则铝球、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铝球、铁球和铜球都可能是空心的

三、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的关系,小明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在拿一只与A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 (选填“某一位置看上去”或“任一位置看上去都”)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2)他将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棋子B移到A的像的位置,通过测量比较,他发现棋子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何判断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呢?请你说出区分的方法: .

第4页(共29页)

15.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形影不离”的“影”是光在空气中 形成的;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发生 形成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夏天早晨,树叶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观察到叶脉变大了,这个现象属于光的 想象.

16.(1)如图所示,火焰周围的空气总是向上“跳跃”,这是因为火焰周围的空气密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而上升; (2)乙图中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cm3.

17.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判断:凸透镜 的焦距较大,凸透镜 折光能力更强.

18.小明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 ,二是利用了 .

19.如图所示为李凯家本月自来水表的示意图,水表显示的数为 ,合 吨.

20.汽车现在已经逐渐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下面时有关汽车的相关的部分物理知识,除大型客车外,绝大部分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的,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很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陆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讲乘客在窗外的

第5页(共29页)

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在夏天,由于天气很热,司机就会把轿车里的空调打开来降低车内的温度,可当过一会后,车上的玻璃上就开始“出汗”形成了水雾从而影响视线,但轿车的后视镜却没有什么影响. (1)画出倾斜的玻璃窗使车内物体成像情况.

(2)汽车的后视镜是 镜,和平面镜相比,它的优点是 .

(3)轿车开空调后车窗玻璃上回“出汗”,这是一种 想象.这些“汗”出在玻璃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

2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李政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公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

经李政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为于 .李政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请你详尽的描述着个像).

(2)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为了还可以在公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选填“右”或“左”)移动.

(3)把图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睛,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22.暑假期间,简丹丹同学随父母到“六朝古都”南京游玩.从植物园出来后,丹丹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然后她随父母“打的”去海洋馆.在去海洋馆的旅途中,丹丹感觉到出租车开得过快,下车后丹丹凭乘车的发票(如图乙所示)举报了驾驶员的违章行为﹣﹣超速行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第6页(共29页)

(1)在去海洋馆的过程中,出租车的行驶速度有没有超速?(通过计算完成) (2)若3km内的价格为起步价,则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 元.

23.王卓同学用一架天平及刻度尺测定一个正方体木块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王卓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m.测量过程中天平指针来回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所示,接下来王卓的操作是 .

(2)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木块质量 g.

(3)测量正方体木块的边长L0,如图丙是王卓测量木块边长的情形,则木块的边长是 cm.

(4)木块密度 kg/m3. (5)画出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

木块质量m/g 木块体积V/cm3 木块密度ρ/(kg?m﹣3) 24.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为3.6kg

的某空心砖,规格为20cm×15cm×10cm,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求:

(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2)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第7页(共29页)

25.薛刚同学想测厨房中酱油的密度,但他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还有足量的水,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最终测得了酱油的密度.

(1)薛刚同学做实验的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天平使之平衡;a.把天平放在水平餐桌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b. ;c. ;d. . (2)请根据测量的数据,写出计算酱油的密度的表达式.

第8页(共29页)

2015-2016学年天津市南开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听见某星体雨大的爆炸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向暖水瓶里倒水的声音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音调升高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

(3)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太空是真空,故不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所以能“闻其声而知其人”,故B错误;

C、向水瓶中倒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水越多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正确;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2.李婷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第9页(共29页)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人眼看见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解答】解:

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A.

3.有关右图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QP是法线 B.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d是折射光、QP是法线 C.a是入射光、e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MN是法线 D.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e是折射光、QP是法线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1)根据光的传播方向确定: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射向介质的界面,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背离介质界面射出;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位于同一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介质界面的两侧;

(2)法线与介质界面垂直,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根据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关系确定界面两侧的介质各是什么;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水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第10页(共29页)

【解答】解:(1)由光路图知,QP与空气和水的界面垂直,因此QP是法线; (2)由图知:a与b在同种介质中,a射向介质界面,因此a是入射光线; b背离介质界面射出,因此b是反射光线;

(3)由图知:光由空气斜射入水,则入射角大于折射角,折射光线在水中, 且与入射光线a分别位于法线QP的两侧,由图知d是折射光线. 故选B.

4.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

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A. B. C. D.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解答】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A、C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D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B选项正确.

第11页(共29页)

故选B.

5.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利用实验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定义.

【解答】解: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或增大,即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 故选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B.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C.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考点】红外线;光的反射定律;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

第12页(共29页)

(2)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远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面;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根据色光的三原色分析.

【解答】解:A、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如利用红外线取暖的浴霸、红外摄像机等,故A正确;

B、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远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面,故B正确;

C、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正确; D、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故D错误. 故选:ABC.

7.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解答】解:探测器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照相机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如图,像逐渐变小,说明小行星和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和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故选C.

第13页(共29页)

8.在铸造某些金属铸件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心木料制成木模.现要制一个密度为ρ2、质量为12kg的金属铸件,而木模的质量为1kg.则木模与金属铸件的密度之比( ) A.1:6

B.12:1 C.1:12 D.6:1

【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因为体积相同所以密度之比就是质量之比. 【解答】解:故选C.

9.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考点】力的三要素.

【分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

由图可看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作用点A、B不同,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故选C.

10.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第14页(共29页)

A. B. C. D.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长,甲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由甲先到达终点,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正确图象.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B、两图的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B错误;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错误;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以上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地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数值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可能是63g B.牛奶的密度大约为1.02g/cm3 C.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D.在中学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15m/s 【考点】质量的估测;密度及其特性;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A、8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

第15页(共29页)

可能为63g.故A符合实际;

B、水的密度是1.0g/cm3,牛奶的密度略大于水,在1.02g/cm3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超过10m/s,一般在8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BC.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B.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 D.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判断成像的特点; (2)物距成像的特点,根据物距的范围确定焦距的大小; (3)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4)根据焦距的大小,由物距与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解答】解:AB、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u=50cm﹣15cm=35cm,v=70cm﹣50cm=20cm,可知35cm>2f,f<20cm<2f,解得10cm<f<17.5cm,u+v>4f,即35cm+20cm>4f,解得:f<13.75cm,综上所述,10cm<f<13.5cm,故A错误,B正确;

C、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物距等于50cm﹣40cm=10cm,物距小于焦距,

第16页(共29页)

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C正确.

D、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物距减小,像距将变大,像也变大,所以应向右移动光屏,故D正确; 故选BCD.

13.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已知ρ铜>ρ铁>ρ铝,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铝球是实心的,则铜球、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铜球是实心的,则铝球、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铝球、铁球和铜球都可能是空心的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假设三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三球质量相等,利用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三球的实际体积大小,由此可知铝球的体积最大,然后再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

若三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 铝球体积V铝=

,铁球体积V铁=

,铜球体积V铜=

因为ρ铜>ρ铁>ρ铝, 所以V铝>V铁>V铜,

又因为题目告诉三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铝球是实心,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铝球也可能是空心,铁球和铜球更是空心的,可见:

(1)无论铝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不可能是实心的,故A正确,C不正确;

(2)铜球一定是空心的,故B不正确;

(3)若铝球是空心,铁球和铜球更是空心的,故D正确. 故选BC.

第17页(共29页)

三、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的关系,小明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在拿一只与A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 任一位置看上去都 (选填“某一位置看上去”或“任一位置看上去都”)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2)他将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棋子B移到A的像的位置,通过测量比较,他发现棋子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4 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何判断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呢?请你说出区分的方法: 在像的位置放一张白纸,观察白纸是否能接到像.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另外一个相同的棋子与在玻璃板前面的棋子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棋子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2)平面镜成像,像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3)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解答】解:

(1)因为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直到从玻璃板前任一位置看上去都棋子B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2)他将棋子A向玻璃板靠近2cm,棋子A的像也向玻璃板靠近2cm;因此,再将棋子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发现棋子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4c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此过程像的大小不变.

第18页(共29页)

(3)在像的位置放一张白纸,观察白纸是否能接到像;因为白纸相当于光屏,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实验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任一位置看上去都;(2)4;不变;(3)在像的位置放一张白纸,观察白纸是否能接到像.

15.人生活在光的世界里,伴随着“影”的存在.“形影不离”的“影”是光在空气中 沿直线传播 形成的;看“电影”中的“影”是光通过放映机发生 折射 形成的 实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夏天早晨,树叶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露珠,透过露珠观察到叶脉变大了,这个现象属于光的 折射 想象.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生活中的透镜. 【分析】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人影相随”中的“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电影”中的“影”是凸透镜形成的放大的实像,所以是光的折射. 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其次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露珠的特点.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解答】解:“人影相随”中的“影”是人的影子,即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电影”中的“影”是凸透镜形成的像,是光通过放映机发生折射形成的实像; 圆形透明的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草木的叶脉距离透镜很近,小于一倍焦距,该凸透镜成为了放大镜,露珠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了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沿直线传播;折射;实像;折射.

16.(1)如图所示,火焰周围的空气总是向上“跳跃”,这是因为火焰周围的空气密度 变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而上升; (2)乙图中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60 cm3.

【考点】密度与温度;量筒的使用.

【分析】(1)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高的气体密度小,易上升;温度低的气体密度大,易下降.

第19页(共29页)

(2)使用量筒时,首先要认清量程和分度值,以凹液面底部所对刻度为准. 【解答】解:

(1)点燃的蜡烛周围的空气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所以我们看到火焰周围的空气总是向上“跳跃”;

(2)通过观察可知,此量筒的量程是0到100ml,分度值是5ml.量筒的示数是60ml=60cm3.

故答案为:(1)变小;(2)60.

17.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在同一高度 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判断:凸透镜 甲 的焦距较大,凸透镜 乙 折光能力更强.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知道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f和2f之间.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2f.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得结论.

【解答】解: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由题意知,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即v=20cm.

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所以此时物距大于2f,而像距处于f和2f之间.

所以f<20cm<2f,所以10cm<f<20cm.

而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大于2f.

所以20cm>2f,所以f<10cm.所以凸透镜甲的焦距较大,折射光的能力弱,凸透镜乙的焦距较小,折射光的能力强.

第20页(共29页)

故答案为:在同一高度;甲;乙.

18.小明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是利用了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小明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小明在对地施加力的同时,地对小明也施加了力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明在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向前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9.如图所示为李凯家本月自来水表的示意图,水表显示的数为 1584.2m3 ,合 1584.2 吨.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理常识.

【分析】我们学过电阻箱,其读数方法是:用“△”所对的数字×下面的倍数,然后把他们相加,就是连入的电阻值,水表的读数与此类似,根据m=ρV求出水的质量.

【解答】解:水表显示的数:

V=1×1000m3+5×100m3+8×10m3+4×1m3+2×0.1m3=1584.2m3, 由ρ=可得,水的质量:

m=ρV=1000kg/m3×1584.2m3=1584200kg=1584.2t. 故答案为:1584.2m3;1584.2.

20.汽车现在已经逐渐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下面时有关汽车的相关的部分

第21页(共29页)

物理知识,除大型客车外,绝大部分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的,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很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陆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讲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在夏天,由于天气很热,司机就会把轿车里的空调打开来降低车内的温度,可当过一会后,车上的玻璃上就开始“出汗”形成了水雾从而影响视线,但轿车的后视镜却没有什么影响. (1)画出倾斜的玻璃窗使车内物体成像情况.

(2)汽车的后视镜是 凸面 镜,和平面镜相比,它的优点是 可以扩大视野 .

(3)轿车开空调后车窗玻璃上回“出汗”,这是一种 液化 想象.这些“汗”出在玻璃的 外 表面(选填“内”或“外”).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凸面镜和凹面镜.

【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据此来作答.

(2)通过我们对于生活的了解,可知后视镜是向外凸的,是凸面镜,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3)开空调影响的是车内的温度,车内温度变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遇冷玻璃液化.

【解答】解:(1)根据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依次做出物体两端所成的像,再将这两个点连线,得出物体的像.故答图如下:

(2)汽车的后视镜中间向外凸,是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3)空调开了以后,车内温度降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

第22页(共29页)

就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窗玻璃的外表面.

故答案为:(1)见上图;(2)凸面;可以扩大视野;(3)液化;外.

2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李政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后,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公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上 (填“上”或“下”)调;

经李政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为于 同一水平高度上 .李政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倒立放大的实像 (请你详尽的描述着个像).

(2)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为了还可以在公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左 (选填“右”或“左”)移动.

(3)把图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睛,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根据这个规律判断蜡烛或凸透镜移动的位置.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首先明确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提前会聚,戴上远视眼镜,像的位置靠近凸透镜.所以取下远视眼镜,光屏要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解答】解:(1)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如图,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要使

第23页(共29页)

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可以让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实验中需调节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目的是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由图乙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即物距变大,则像距必然减小,因此光屏应该向左移动,并且像变小.

(3)远视眼镜是凸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后;

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后面,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目的.

故答案为:(1)上;同一水平高度上;倒立放大的实像;(2)左;(3)远离.

22.暑假期间,简丹丹同学随父母到“六朝古都”南京游玩.从植物园出来后,丹丹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然后她随父母“打的”去海洋馆.在去海洋馆的旅途中,丹丹感觉到出租车开得过快,下车后丹丹凭乘车的发票(如图乙所示)举报了驾驶员的违章行为﹣﹣超速行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去海洋馆的过程中,出租车的行驶速度有没有超速?(通过计算完成) (2)若3km内的价格为起步价,则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 10 元.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从图乙车费发票中得出出租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

求在去海洋馆的过程中,出租车的行驶速度,然后与图甲中的最高限速比较即可.

第24页(共29页)

(2)从图乙车费发票中得出车票全额,求出三公里的价格,然后根据起步价=总额﹣三公里的价格求该出租车的起步价.

【解答】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t=10:05﹣10:00=5min=300s, 则在去海洋馆的过程中,出租车的行驶速度: v==

=20m/s=72km/h>60km/h;

所以,出租车的行驶速度超速; (2)从图示知,车票全额是16元, 则三公里的价格=3×2=6元;

所以,起步价=总额﹣三公里的价格=16元﹣6元=10元; 答:(1)在去海洋馆的过程中,出租车的行驶速度超速; (2)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10元.

23.王卓同学用一架天平及刻度尺测定一个正方体木块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王卓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m.测量过程中天平指针来回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所示,接下来王卓的操作是 减少砝码或向左移动游码 . (2)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木块质量 38.4 g.

(3)测量正方体木块的边长L0,如图丙是王卓测量木块边长的情形,则木块的边长是 4.00 cm.

(4)木块密度 0.6×103 kg/m3. (5)画出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

木块质量m/g 木块体积V/cm3 木块密度ρ/(kg?m﹣3) 【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1)用天平称量物质前要通过调节横梁两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左偏右

第25页(共29页)

调,右偏左调,先快后慢;在测量过程中根据指针偏转情况,需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2)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质量的和;

(3)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

(4)已知木块边长,可以得到体积;已知木块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得到密度. 【解答】解:

(1)在测量质量过程中,出现图所示情况,指针向右偏,说明右侧质量大一些,所以应该减少砝码或向左移动游码;

(2)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右盘放砝码,天平平衡时,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质量的和,即m=20g+10g+5g+3.4g=38.4g.

(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被测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4.00cm,终了刻度值为8.00cm,所以木块的边长为L0=4.00cm. (4)木块的体积为V=L03=(4.00cm)3=64cm3, 木块的密度为ρ==

=0.6g/cm3=0.6×103kg/m3.

故答案为:(1)减少砝码或向左移动游码;(2)38.4;(3)4.00;(4)0.6×103.

24.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空心砖替代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为3.6kg

的某空心砖,规格为20cm×15cm×10cm,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求:

(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

(2)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考点】密度的计算.

【分析】(1)已知空心砖的规格,可求空心砖的体积,砖的质量已知,根据公式

第26页(共29页)

ρ=可求密度.

(2)先求出同规格实心砖的质量,再减去空心砖的质量,就是出节省的材料的质量.

【解答】解:(1)该砖块的总体积V=20cm×15cm×10cm=3×10﹣3m3, 材料的密度ρ=(2)∵ρ=,

∴同规格实心砖的质量m=ρV=2×103kg/m3×3×10﹣3m3=6kg, 可节省的材料△m=m﹣m1=6kg﹣3.6kg=2.4kg. 答:(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为2×103kg/m3. (2)可节省材料2.4kg.

25.薛刚同学想测厨房中酱油的密度,但他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还有足量的水,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最终测得了酱油的密度.

(1)薛刚同学做实验的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天平使之平衡;a.把天平放在水平餐桌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b. 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1 ;c. 用天平

测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 ;d. 用天平测出瓶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m3 .

==

=2×103kg/m3.

(2)请根据测量的数据,写出计算酱油的密度的表达式.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在此题中,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实验器材,结合实验原理可知,由于没有量筒,此题的难点在于如何测量液体的体积.根据图示的步骤可知,它是利用同一容器装不同的液体,液体的体积相同,即利用水的体积来代换酱油的体积.

【解答】解:(1)根据实验原理,要测液体的密度,就要知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 酱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因此需要借助水的密度已知这一条件求出水的体积;

调节天平平衡后:第一步: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1, 第二步:用天平测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 第三步:用天平测出瓶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m3, (2)水的质量:m水=m2﹣m1,

第27页(共29页)

由ρ=得,水的体积:V水==,

酱油的质量:m酱油=m3﹣m1,酱油的体积:V酱油=V水=,

酱油的密度表达式为:ρ酱油===.

故答案为:(1)b: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1;c:用天平测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d:用天平测出瓶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m3; (2)ρ酱油=

第28页(共29页)

2017年2月25日

第29页(共29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wj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