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11-16 19: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项羽之死导学案

高二级 语文 王菊红 学习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

疑 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3、以读促写,通过单项训练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搜集关于项羽的资料,了解项羽其人。

2、分析项羽悲剧的原因,一分为二地评价这一人物形象。 3、鉴赏作者高超的写人艺术。

(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 朗读法;比较法;总结法;举一反三法。)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文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学习时数:二课时 知识链接

1.故事背景: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都南郑。“鸿门宴”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后在韩信、彭越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2、相关史料:

(1)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

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②印刓敝: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

(2)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史记·项羽本纪》 (3)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4)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内容

要求 :1、课前预习时熟读课文, 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

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设疑、解疑:课前预习时将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句记录下来,通过课堂上提问、小组间交流、讨论,解决心中疑惑。

【整体把握】

梳理基础知识 1、 注音

(1)垓( )下 (2)虞( )姬(3)乌骓( )马(4)歌数阕( ) (5)和( )之(6)麾( )下 (7)溃( )围 (8)骑能属( )者 (9)田父( ) (10)绐( )(11)自度( )(12)刈( )旗 (13)披靡( )(14)瞋( )目 (15)王( )我(16)十余创( ) (17)王翳( ) 2、实词

(1)项王军壁垓下。( ) (2)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 (3)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4)力拔山兮气盖世。( ) (5)时不利兮骓不逝。( )(6)虞兮奈若何。( ) (7)歌数阕。( ) (8)美人和之。( ) (9)项王泣数行下。( ) (10)左右皆泣。( )

(11)莫能仰视。( ) (12)麾下( ) (13)直夜溃围。( ) (14)驰走( ) (15)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16)骑能属者百余人。( ) (17)田父绐曰。( ) (18)以故汉追及之。( ) (19)复引兵而东。( ) (20)项王自度不得脱。( ) (21)然今卒困于此。( ) (22)今日固决死。( ) (23)刈旗( ) (24)期山东为三处。( ) (25)汉军皆披靡。( ) (26)辟易数里。( ) (27)地方千里。( ) (28)愿大王急渡。( ) (29)无以渡( ) (30)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31)籍独不愧于心乎?( )

(32)吾知公长者( ) (33)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情节梳理:

1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 2、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第一学时

一、课前导入

播放屠洪纲演唱的《霸王别姬》。

为天下社稷,项羽是人杰;为天下苍生,项羽不愧是英雄。但是,不可否认,项羽也有自身固有的缺点,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我们已经在《鸿门宴》中了解了项羽,今天我们再扩展阅读: 《项羽之死 》这篇《鸿门宴》的续集。 屏幕: 项羽之死 司马迁 二、检查预习 (投影)以明确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ɡāi) 乌骓马(zhuī) 数阕(è) 美人和之(hè) B.麾下(huī) 五千骑(qí) 田父(fù) 斩将刈旗(yì) C.自度(duó) 能属者(zhǔ) 溃围(kuì) 瞋目叱之(chēn) D. 舣船(yǐ) 十余创(chuànɡ) 披靡(mǐ) 怜而王我(wànɡ) 2、情节梳理:

1)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文中项羽活动的主要地点有哪些?

地点: 垓下、东城、乌江 2) 、请同学概括这些地点发生的主要事件? 事件 : 垓下之围 被困东城 东城溃围 乌江自刎

三.自主研读与探究

(一) 研读第一段:1、叫一学生朗读第一段。 2、疏通第一段内容

(要求 :结合课文注解和工具书自行解决下列问题,然后叫四位同学展示个人成果,其他学生订正,教师适当总结。投影展示) 知识积累 1、重点字词:

是何楚人之多也( ) 常幸从 ( ) ..虞兮虞兮奈若何( ) 美人和之( ) ..2、词类活用:

项王军壁垓下 ( ) 夜闻汉军( ) 项王泣数行下( ) ...3、古今异义词: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义: )(今义: ) 4、翻译句子: (1)虞兮虞兮奈若何! (2)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3)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4)项王泣下数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问题探究

学生集体诵读该段。合作讨论以下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出评价和总结 。

(1)、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 ?

(2)、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

(3)、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情绪?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4)、本段为了表现项羽的性格,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二)、研读第二、三段: (投影展示下列知识内容,让学生速读课文,分组限时讨论解决问题,小组互相纠正。) 【知识积累】 1、重点字词:

直夜溃围 ( ) 田父绐曰“左”( ) 骑能属者( ) ...以故汉追及之 ( ) ( ) 项王及复引兵而东 ( ) ....项王自度不得脱( ) 所当者破( ) 斩将,刈旗 ( ) ...然今卒困于此( ) 期山东为三处( ) 汉军皆披靡( ) ....辟易数里 ( ) 亡其两骑耳( ) 骑皆伏曰( ) ....2、词类活用:

直夜溃围南出 ( ) 复引兵而东 ( ) ..身七十余战( ) 此天之亡我( ) ..3、古今异义词:

愿为诸君快战(古义: )(今义: ) 期山东为三处(古义: )(今义: ) 4、翻译句子:

(1)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合作探究

诵读二、三段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解答,教师点拨总结

(方法指导 :特别要画出对项羽的描写语句。) 1.

2.这二段包含了几个情节片段?

2.项羽轻信农夫的话,从中说明了什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

3.项羽轻信别人,直率粗犷的性格在《鸿门宴》中有显现吗? 若有,请写出两点。

4、.第三段一共写了哪三次行动?

5、.这三次行动,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6.他充满自信的问下属战果如何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四、 本课总结语:

如果说在垓下之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情善感、铁骨柔肠的项羽,那里在二三段中我们则看到了一个直率自负又骁勇善战的项羽。项羽的性格还有哪些方面导致了他乌江自刎,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

第三课时 目标检测

一、写作训练:(时间:10分钟)

A、请以“尊严”为话题,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论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要求: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论据; 4、点评事例; 5、联系现实。 1、评析、修改示例: 示例一: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分析此示例有存在的问题:点评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将事例与观点结合起来,以突出观点。 修改: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

(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2、请参照上面示例,以“尊严”为话题,写一段自己的观点。 示例二: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3、请参照上面示例,以“尊严”为话题,写一段自己的观点。 示例: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导学案答案

教师总结 (投影展示)李清照认为项羽不应该过江东。这位经历宋室南迁的女词人,非常痛恨宋王朝一味软弱退让,为了求和丧失气节的行为。所以思及千年以前的项羽,尤其推崇其不肯过江、知耻重义的男儿气节。在李清照的眼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代表。

杜牧认为项羽应该过江东。理由是: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兵家胜败本来就难以预料,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在江东子弟的扶持下,卷土重来都是有可能的,那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样子。这种观点背后的英雄观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

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山再起已经很难了,这是客观事实:即使过了江东,江东子弟还会不会再追随他,这也很难说。正如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杜牧《题乌江亭》时所云:“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

卷土重来,决矣!”王安石评论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既是不能,自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

2、1) 课后练习题一答案(不同意。项羽失天下的时候所心疼的不仅仅是女人和宝马,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正是因为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有去无回的江东子弟,他才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了活下去的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

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他多情善感的性格特征。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女,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慷慨悲歌”一段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侧面。)

2)(从项羽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可以看到,项羽是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负。这一场东城溃围的快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第一次通过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来渲染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遂斩汉一将”的“遂”写出了项羽斩将的轻而易举。第二次行动中,项羽并没有动手,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孰是追兵,孰为逃将,难以辨别。项羽摄人魂魄的虎虎声威跃然纸上。第三次行动中,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仅仅损失了两人而已,通过这一比对再次渲染项王的勇猛无敌。在身当绝境的情况下,项羽每战都能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难怪他充满自豪地问属下战果何如,这一问表现了他的自负。)

3 )(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在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善。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 课堂设问答案1. 阴陵失道 被困东城

2. 说明:从中说明项羽丧失人心;他从来不习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体现了项羽自负直率的性格特征。 3. 先轻信曹无伤,后轻信项伯。 一.预习部分答案略 二.文本解读部分

(一)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垓下 东城 乌江

2、垓下之围 被困东城 东城溃围 乌江自刎 (二)具体欣赏 第一部分

1. 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

2. 惊——起——饮——歌——泣五个动词。

说明:项羽在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败亡的结局。 3. 情绪:悲凉和无奈的情绪。

性格:多情善感。

4. 侧面描写: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1. 第一次: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一将”。 第二次:项羽自己没有动手,而是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 第三次: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近损失了两个骑兵。 2. 表现:他的骁勇善战。 3. 性格:极端地自负。 第四部分

1. 乌江拒渡 赠马亭长 赐头故人 2. 知耻重义。

3. 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4.句子略

(5)多情善感,自信自负,寡谋,骁勇善战,知廉知耻,重情重义。 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wd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