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临床医学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04-30 06: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1)

《劳动锻炼》教学大纲 (3)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5)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31)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43)

《生理学》教学大纲 (54)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65)

《病理学》教学大纲 (74)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85)

《药理学》教学大纲 (93)

《中医学》教学大纲 (105)

《中医学》见习大纲 (113)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116)

《诊断学》教学大纲 (126)

《诊断学》见习大纲 (140)

《内科学》教学大纲 (145)

《内科学》见习大纲 (172)

《外科学》教学大纲 (177)

《外科学》见习大纲 (206)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221)

《妇产科学》见习大纲 (238)

《儿科学》教学大纲 (241)

《儿科学》见习大纲 (253)

《高等数学Ⅰ》教学大纲 (258)

《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262)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270)

《医用物理学》教学大纲 (278)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284)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291)

《机能实验学Ⅰ》教学大纲 (312)

《机能实验学Ⅱ》教学大纲 (316)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320)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330)

《医学影像学》见习大纲 (339)

《眼科学》教学大纲 (342)

《眼科学》见习大纲 (347)

《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大纲 (349)

《耳鼻咽喉科学》见习大纲 (367)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 (369)

《皮肤性病学》见习大纲 (376)

1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 (378)

《传染病学》见习大纲 (389)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391)

《神经病学》见习大纲 (403)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404)

《精神病学》教学大纲 (410)

《精神病学》见习大纲 (419)

《医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420)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427)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436)

《全科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440)

《专业(医学)英语》教学大纲 (450)

《医学科研设计》教学大纲 (459)

《循证医学》教学大纲 (462)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 (470)

《肿瘤学》教学大纲 (475)

《医学心理学》 (487)

2

《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Social Practice》

课程类型:必修课/公共课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 实践学时:60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特色,通过社区调查、社区服务(包括心肺听诊、测量血压、检查视力、医疗咨询等)等活动,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慢性病的患病等状况,调查社区疾病谱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填写居民健康档案,作出社区诊断,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通过服务基层、服务社会,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巩固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社会实践》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结合专业特色,深入社区,通过各类社区服务锻炼,培养学生社会公益意识和社区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对未来社区医疗发展进行思考,改变固有的就业观念,努力培养社区急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寒假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二、学时分配

章节及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教学方法

1.社会实践动员及培训 2 2 0 讲授

2.实践实施过程 60 0 60 实践

3.总结交流 2 2 0 研讨

总计 64 4 60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社会实践动员及培训

讲授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社会实践课程的意义。

2.社会实践队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3.社会实践相关流程和主要技能的培训。

【熟悉】各个实践队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

【了解】不同实践领域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

2.社会实践总结交流

研讨学时:2

目的与要求:总结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困难,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评议,最后成绩评定和学分认定。同时交流实践队员的心得和体会,启发学生对专业的更加热爱。

四、实践名称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践名称学时

1 社会实践 60

总计 60

五、各实践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践:

安排学时:60

实践目的与要求:

【掌握】居民健康调查的基本技能,即心肺听诊、测量血压、检查视力等

【熟悉】

1.社区疾病谱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根据居民健康档案,作出社区诊断,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

【了解】

居民健康建档的基本流程。

六、思考题

1.社会实践活动与科研学生研究活动如何有机开展?

2.如何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如何开展具有临床医学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4.社会实践活动对医学生发展的影响?

七、理论及实践考核形式和要求

(一)理论考核形式和要求

课程结束后提交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40%。

(二)实践考核形式和要求

根据实践表现评分,占总成绩的60%。

第一、二、三临床学院临床一、二、三系学生办编制

2

《劳动锻炼》教学大纲

《Labor and Exercise》

课程类型:必修课/公共课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 实践学时:60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课程简介:

《劳动锻炼》课程一门专业教育的实践课程,是我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一环,是巩固和深化学生理论知识,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启发学生对服务意识、劳动意识的思考。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劳动锻炼》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通过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劳动来认识劳动光荣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服务社会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和劳动能力。

《劳动锻炼》的教学课程,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社区实践为主,侧重学生社会公益意识、社区服务能力和劳动锻炼意识培养。课程的成绩结合学生实践锻炼表现和课程论文进行评分。

二、学时分配

章节及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教学方法

1、劳动锻炼动员 2 2 0 讲授

2、劳动锻炼实践 60 0 60 实践

3、劳动锻炼总结 2 2 0 讲授

总计 64 4 60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劳动锻炼动员

讲授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劳动锻炼课程的意义

2、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

3、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技能

【熟悉】当地医院社区基本医疗卫生状况

【了解】当地社区医疗服务未来发展趋势

2、劳动锻炼总结

讲授学时:2

3

教学目的与要求:总结劳动锻炼过程,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意识,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和基本技巧,并指导课程论文的撰写。

四、实践名称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践名称学时

1 劳动锻炼 60

总计 60

五、各实践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践:

安排学时:60

实践目的与要求:

【掌握】

1、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

2、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技能

【熟悉】社区卫生的基本情况

【了解】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流程

六、思考题

1、如何结合此次本次卫生服务来提高你的劳动意识、服务意识?

2、如何结合当地社区医疗状况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3、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对提高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你的建议?

4、通过本课程有助于你提高你的职业能力吗?

5、如何看待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未来的发展?

七、理论及实践考核形式和要求

(一)理论考核形式和要求

课程结束后提交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40%。

(二)实践考核形式和要求

根据实践表现评分,占总成绩的60%。

第一、二、三临床学院临床一、二、三系学生办编制

4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Systematic Anatomy》

课程类型: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16 理论学时:46 实验学时:70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麻醉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课程简介: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学习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臵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医学中大量的词汇均来源解剖学,因此,系统解剖学是学习基础和临床各学科的必修课。

Human Anatomy is the science which deals with the gross morphology and spatial interrelations of the structures of the body. For medical students, human anatomy is the basic course of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Anatomy is closely related to physiology, the study of body function. Although you may be studying anatomy and physiology in separate courses, the two are truly inseparable, because structure tends to reflex function. It is the best way to study anatomy combining the function.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臵及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系统解剖学的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意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解剖学术语。为避免学生负担过重,以利自学,大纲以“掌握、熟悉、了解”表明对教学内容把握程度的三个等级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倡自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中强调观察实物标本、配合观察模型、挂(插)图、切片、电视等,同时密切结合活体观察、触摸和临床例证,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教学方法

1、绪论、骨学11 2 9 讲授+实验

2、骨连结 6 6 实验

3、肌学9 9 实验

4、运动系统讨论 3 3 讨论

5、标本考试 1 1

6、内脏学总论、消化系

6 3 3 讲授+实验

统、腹膜

5

7、呼吸系统 4 2 2 讲授+实验

8、泌尿、生殖系统 6 3 3 讲授+实验

9、脉管系总论、心脏 6 3 3 讲授+实验

10、动脉 6 3 3 讲授+实验

11、静脉、淋巴 6 3 3 讲授+实验

12、内脏学、脉管系统讨论 3 3 讨论

13、期中考试 1 1

14、感觉器官 5 3 2 讲授+实验

15、神经系总论、脊髓 4 3 1 讲授+实验

16、脊神经 5 3 2 讲授+实验

17、脑干 4 3 1 讲授+实验

18、脑神经 5 3 2 讲授+实验

19、小脑、间脑 3 2 1 讲授+实验

20、大脑 5 3 2 讲授+实验

21、神经传导传导路 6 3 3 讲授+实验

22、内脏神经 3 2 1 讲授+实验

23、脑、脊髓被膜等 4 2 2 讲授+实验

24、内分泌系统 1 1 讲授+实验

25、神经系统讨论 3 3 讨论

总计116 46 70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讲授时数: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解剖学姿势、轴和面。

【熟悉】

解剖学的方位术语。

【了解】

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骨学

讲授时数: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骨的形态,构造。

2.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点。

3.胸骨的分部和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4.颅底内面观、颅的侧面观、颅顶上面观、骨性鼻旁窦。

5.肩胛骨、肱骨、髋骨、股骨的形态特点。

【熟悉】

1.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2.颅骨的组成,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组成。

【了解】

肋骨的形态特点;腕骨的排列顺序。

6

第二章骨连结

讲授时数: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间接连结(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2.椎骨间的连结、脊柱的弯曲和运动形式。

3.前囟的位臵和闭合时间。

4.肩、肘、腕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5.髋、膝、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6.骨盆的组成,骨盆的上、下口如何围成,男女性骨盆的差异。

【熟悉】

关节的分类和运动形式。

【了解】

骨连结的分类、直接连结的分类。躯干骨骨连结的组成,颅骨的连结,上肢骨连结的概况和下肢骨连结的概况。

第三章肌学

讲授时数: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骨骼肌的形态和结构(肌腹、肌腱和腱膜)。

2.肌的起止点、运动单位和肌张力的概念。

3.肌的辅助装臵(筋膜、腱鞘)。

4.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膈肌、胸大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前锯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腰大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起始和运动。

【熟悉】

1.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的概念。

2.斜角肌间隙的形成和通过的结构。

3.腹直肌鞘、白线和腹股沟管的结构特点。

【了解】

肌的命名原则。各部肌肉的组成。

第四章内脏学总论

讲授时数: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了解】

内脏的概念、范围以及各系统的主要机能。

第五章消化系统

讲授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口腔的分部及其界限。

2.咽峡的概念。

3.牙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乳牙和恒牙的排列顺序。

4.舌的形态和粘膜;颏舌肌的起止、位臵和作用。

5.口腔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位臵、形态和腺管的开口。

7

6.咽的形态、位臵和分部。鼻咽部重要结构。

7.食管的形态、位臵和分部。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的位臵和其临床意义。

8.胃的位臵、形态、分部和机能。

9.小肠的位臵、分部和功能。十二指肠的位臵、形态、分部及各部的结构特点。空、回肠的位臵、构造,以及两者在外观上的区别。

10.大肠的分部、形态及其特征性结构。盲肠和阑尾的位臵,形态结构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Mcbumey点)。直肠的形态、位臵和构造。肛管的位臵及其重要的结构。

11.肝的形态、位臵和分叶。胆囊的形态、位臵、机能及胆囊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开口部位。胆汁产生及其排出路径。

12.胰的形态、位臵。

【熟悉】

1.腭的形态结构;牙周组织的构造和作用。

2.腭扁桃体和咽淋巴环的位臵和机能概念。

3.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臵。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位臵,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肛管直肠环的构成及其功能意义。

【了解】

1.舌肌的一般配布和机能。

2.咽壁的构造。

3.胃壁的构造。

4.Meckel憩室的位臵、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5.肝的主要机能。肝胰壶腹括约肌(又称Oddi括约肌)的构成和作用。

6.胰的外分泌和内分泌机能。

第六章呼吸系统

讲授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2.鼻旁窦的位臵、开口,各窦的形态特点及了解其临床意义。

3.喉的位臵及其性别和年龄变化。喉腔的形态结构和分部。

4.气管的位臵、形态。

5.左、右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6.肺的位臵、形态和分叶。

7.胸膜、胸膜腔的概念和壁胸膜的分部。

8.纵隔的定义和分区。

【熟悉】

喉的软骨和连结。喉肌的配布和作用。

【了解】

1.外鼻的形态结构。

2.气管的构成。

3.肺段的概念和意义。

第七章泌尿系统

讲授时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肾的形态和构造。肾的位臵和被膜。

2.输尿管的形态、位臵和分段。输尿管行程,以及女性输尿管盆段的重要毗邻。输尿管的三个狭窄部位。

3.膀胱的位臵、形态和分部。膀胱三角的位臵、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8

【熟悉】

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特点,开口位臵。

【了解】

1.肾段的概念和意义。肾的固定因素。

2.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意义。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讲授时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睾丸的形态结构、位臵和功能。

2.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

3.前列腺的形态、位臵和分叶。

4.阴茎的分部及构成。

5.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三个狭窄、三个膨大和两个弯曲的位臵和临床意义。

【熟悉】

附睾的位臵、结构及其机能。

【了解】

1.精囊腺的形态、位臵和机能。尿道球腺的位臵和开口。

2.阴囊的位臵、形态构造和机能。

3.阴茎海绵体和尿道海绵体的形态和构造。阴茎皮肤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讲授时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卵巢的形态、位臵及固定装臵。

2.输卵管的位臵,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3.子宫的形态、分部及其位臵姿式。

4.阴道的形态和位臵。

5.女性乳房的结构特点。

【熟悉】

女性外生殖器(女阴)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了解】

1.卵巢的年龄变化。

2.前庭大腺的位臵及其开口。

3.女性乳房的形态、位臵。

4.会阴的概念。

第十章腹膜

讲授时数: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2.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3.小网膜、大网膜的位臵、组成,以及网膜囊、网膜孔的边界。

4.腹膜形成的陷凹和隐窝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

腹膜所形成的系膜和韧带。

9

【了解】

腹前壁下部的腹膜皱襞和窝。腹膜腔的分区。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总论

讲授时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心血管系的组成,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意义。

【熟悉】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分布以及功能特点

【了解】

血管的吻合、侧副管和侧副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节心脏

讲授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心脏的位臵、外形。

2.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房、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3.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左、右冠状动脉的起源、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

【熟悉】

卵圆窝、动脉韧带的位臵与形态,以及未闭合的临床意义。心冠状窦的位臵和开口;熟悉心包的结构。

【了解】

1.心脏的体表投影。

2.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和流注。

第三节动脉

讲授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动脉韧带的概念。

2.主动脉的起止、分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分支。

3.左、右颈总动脉的起止、位臵。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形态位臵和功能概况。颈外动脉五大分支的起止。

4.锁骨下动脉的起止和分支。

5.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起止及其主要分支。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6.胸主动脉起止和行径。肋间动脉行径和分布规律。

7.腹主动脉起止、行径和分支。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它们主要分支的分布。肾动脉、肾上腺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起止和分布。

8.髂总动脉的起止及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髂内动脉的分支。髂外动脉、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范围。

【熟悉】

1.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的行径。

2.股深动脉的分布、腹壁下动脉、腓动脉、足底内、外动脉的行径。

3.头、颈、四肢的动脉博动点及常用止血点。

【了解】

10

1.动脉在人体中分布规律。动脉在器官内分布规律。

2.颈总动脉的行径。

3.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

第四节静脉

讲授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静脉系的组成及特点。

2.上腔静脉和头静脉的组成和起止。

3.颈内静脉的起止和主要属支。颅内外静脉交通。

4.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的起止。

5.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行径及注入部位。

6.下腔静脉的起止与行径。肾静脉和睾丸(或卵巢)静脉的行径。

7.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股静脉的组成、行径和属支。

8.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属支和收集范围。门静脉系的结构特点及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和门静脉的侧支循环。

【熟悉】

奇静脉的起止、行径、注入部位及主要属支。

【了解】

静脉回流因素。肺循环静脉的特点。

第十二章淋巴系统

讲授时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其机能意义。

2.身体9条淋巴干的组成及其收纳范围。

3.胸导管的组成、起止,主要行程及收纳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位臵和收纳范围。乳糜池的位臵和意义。

【熟悉】

脾的形态和位臵。

【了解】

1.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

2.淋巴器官的组成。

3.局部淋巴结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第十三章感觉器

讲授时数: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

感觉器和感受器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

第十四章视器

讲授时数:1.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眼球壁三层的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2.眼房的分部。

3.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臵和特点。

11

4.房水的产生及循环途经。

5.泪器的组成、泪道的形态结构和泪液的排出途径。

6.结膜的位臵、分部、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

7.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的名称、作用以及神经支配。

【熟悉】

眼睑的构造、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

眼球的外形。

第十五章前庭蜗器

讲授时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外耳道的位臵、分部及其特点。

2.鼓膜的位臵、分部和形态。

3.鼓室的位臵,六个壁的主要结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4.咽鼓管的位臵、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5.膜迷路三个部分(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结构及其功能。

【熟悉】

1.中耳的组成。

2.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臵及临床意义。

3.骨迷路三个部分(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的形态。

4.声波的传导。

【了解】

1.外耳的组成。

2.内耳的位臵和分部。

3.膜迷路与骨迷路的关系。

第十六章神经系统总论

讲授时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神经系统的分部。

2.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节、白质、髓质、纤维束和神经的概念。

3.反射弧的基本组成。

【熟悉】

神经元的基本构成和分类。

【了解】

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反射的概念。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脊髓

讲授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脊髓的位臵和下端水平;脊髓的外形结构。

2.脊髓节段的概念,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3.脊髓灰质、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

4.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前角运动细胞(α细胞和γ细胞)、中间外侧核、胶状质、后角

12

固有核、胸核等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机能意义。

5.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束、后束)和主要下行纤维系(皮质脊髓侧束、前束、红核脊髓束)的位臵、起止和机能性质。

【熟悉】

深反射和浅反射的概念。

【了解】

1.脊髓灰质的分层概念。

2.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和网状脊髓束的概况。

3.脊髓反射和传导机能的概念。

第二节脑

一、脑干

讲授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各脑神经核的位臵、与脑神经的联系和功能。

2.重要的非脑神经核团(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红核和黑质)的位臵。

3.各主要上、下行纤维束的起止、行程、在脑干各部的位臵和功能。

【熟悉】

1.脑干的位臵、分部和形态特点。

2.第四脑室的位臵、构成及交通情况

3.内部结构的概况(神经核、纤维束和网状结构)。

【了解】

重要的非脑神经核团(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红核和黑质)功能概念和主要的联系情况。

二、小脑

讲授时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小脑的位臵、分部(小脑蚓与小脑半球)。

2.小脑扁桃体的位臵及其临床意义。

3.小脑分叶及功能。

【熟悉】

1.4对小脑核的名称。

2.小脑各叶的主要纤维联系。

【了解】

小脑内部结构概况。

三、间脑

讲授时数: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背侧丘脑的位臵和分部。

2.旧丘脑各核团的纤维联系和机能。

3.下丘脑的位臵、分区与组成结构。

【熟悉】

1.间脑的位臵与分部。

2.下丘脑的纤维联系与功能概念。

【了解】

1.间脑的外形、位臵、内部结构和功能。

2.上丘脑和底丘脑的位臵与组成结构。

13

3.古、旧、新丘脑的概念。

四、端脑

讲授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大脑半球的主要的脑沟、脑回等表面结构及分叶情况。

2.第一躯体运动中枢、第一躯体感觉中枢的位臵、定位关系及主要功能。

3.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的位臵与投射特点。

4.运动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的部位及其功能。5.基底核的位臵、组成。新、旧纹状体的组成。

6.侧脑室的分部及其各部的位臵。

7.内囊的位臵、分部、通过各部的重要纤维束的局部位臵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

1.大脑半球髓质内神经纤维分类(连合纤维、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概况。

2.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其机能。

【了解】

基底核的主要机能。大脑皮质分层结构。隔区的概念。

第十八章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脊神经

讲授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脊神经的构成、纤维功能成分。

2.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分布概况。

3.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的行程和支配情况。

【熟悉】

脊神经感觉支在皮肤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

脊神经的分支和分布概况。

第二节脑神经

讲授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和进出颅部位。

2.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布概念。

3.动眼神经纤维功能成分、起始核。重要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损伤后表现。

4.三叉神经的纤维功能成分、起止核,三叉神经节的位臵,三大主干(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主要行程重要分支的分布概况,损伤后表现。

5.展神经的起始核、主要行程支配,损伤后的症状。

6.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起始核,主要行程、重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损伤后表现。

7.舌神经的纤维功能成分,起止核、主干的重要行程及分布概况。

8.迷走神经的纤维功能成分、起止核,主干的重要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喉上神经(内、外支)、左右喉返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9.副神经脊髓根的纤维性质,重要行程及分布,损伤后表现。

10.舌下神经的纤维成分、起始核、重要行程和分布,损伤后症状。

14

【熟悉】

1.滑车神经的起始核、重要行程和支配,损伤后表现。

2.前庭神经、蜗神经的行程和功能性质。

【了解】

1.嗅神经的功能性质和分布区。

2.视神经的功能性质和行程。

3.膝神经节、蝶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的概念。

4.上、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概念。

5.副神经的组成。

第三节内脏神经

讲授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别。

2.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干(包括椎旁节)的位臵和组成;主要椎前节的名称、位臵。内脏大、小神经的组成、联系,节后纤维分布概况。

3.副交感低级中枢的位臵。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核,交换神经元的部位,节后纤维的分布和功能。迷走神经内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核及分布情况。盆内脏神经的起源、分布概况。

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

【熟悉】

1.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分布的一般规律。

2.面神经、舌咽神经内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核,交换神经元部位,节后纤维的分布和功能。

【了解】

1.内脏神经系统的区分、分布、机能概念。

2.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的概念。

3.颈上、中、下节节后纤维分布概况。胸、腰、盆(骶)交感节节后纤维分布概况。4.器官内节的概念。内脏神经丛的概念,各内脏神经丛的位臵和分布。

5.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分布概况和机能概念。

6.内脏感觉神经的概况。牵涉痛的概念。

第十九章神经传导通路

讲授时数: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臵、纤维走行和越边的位臵,皮质投射区。

2.躯干、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和越边位臵,皮质投射区。

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纤维走行和越边的位臵,皮质投射区。

4.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纤维走行,纤维部分交叉(视交叉)的情况,皮质投射区。瞳孔对光反射的径路。

5.锥体系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上、下两级神经元的基本情况。

6.皮质核束的起始,纤维走行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控制的情况(双侧控制与对侧控制)。

皮质核束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表现(核上瘫与核下瘫)的形态学基础,着重了解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核上瘫的主要表现。

7.皮质脊髓束的起始,纤维走行(在内囊和脑干各段的位臵、锥体交叉,皮质脊髓前束与

15

侧束的走行)和终止情况。皮质脊髓束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表现(硬瘫与软瘫)。

【熟悉】

1.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2.躯干、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3.视野与视网膜之间光线投射的相应关系,视觉传导通路下同部位损伤后的视野变化。4.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的结构基础以及其反射径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

【了解】

1.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的概念及其机能意义。

3.躯干肌双侧支配的概念和意义。

4.锥体外系的组成、机能概念。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讲授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1.硬膜外腔的位臵、内容物和特点,以及了解其与硬膜外麻醉的关系。

2.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物及它们的机能、临床意义。

3.硬脑膜窦的概念。重要硬脑膜窦的位臵、联通以及通过海绵窦的重要神经血管。

4.小脑廷髓池和终池的位臵及其临床意义。

5.颈内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况。

6.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况。

7.大脑动脉环的位臵、组成及其机能意义。

8.脑室系统的组成、位臵与联通。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熟悉】

1.蛛网膜及蛛网膜下隙的概况。

2.软膜的特点及其形成物(脉络丛与齿状韧带)。

3.脊髓的血液供应来源(脊髓前、后动脉与节段性动脉)和分布概况。

【了解】

1.脑和脊髓被膜的组成和机能概念。

2.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概念。

3.脑屏障。

第二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讲授时数:0学时(实验课讲授)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

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和位臵。

【熟悉】

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功能。

【了解】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机能。

四、实验名称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名称实验学时

1 绪论、运动系统总论 1

2 躯干骨 2

3 颅骨 3

16

4 四肢骨 3

5 中轴骨连结 3

6 四肢骨连结 3

7 头颈肌、躯干肌 3

8 上、下肢肌 6

9 运动系统讨论 3

10 标本考试 1

11 消化系统、腹膜 3

12 呼吸系统 2

13 泌尿、生殖系统(附乳房) 3

14 心 3

15 动脉 3

16 静脉 2

17 淋巴系统 1

18 内脏学、脉管系统讨论 3

19 期中考试 1

20 感觉器 2

21 脊髓 1

22 脊神经 2

23 脑干 1

24 脑神经 2

25 小脑间脑 1

26 端脑 2

27 传导通路 3

28 内脏神经 1

29 脑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2

30 内分泌系统 1

31 神经系统讨论 3

总计70

五、各实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验一绪论、运动系统总论

安排学时:1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演示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轴、面及方位

2.观察骨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3.观察骺软骨及骨化点。

4.观察煅烧骨和软化骨。

5.辨认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及骨性结合,理解其功能。

6.辨认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辅助结构,理解其功能。

7.演示关节的运动,辨别关节的种类,理解运动形式与运动轴的关系。

8.观察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的形态,区分肌腹、肌束、肌腱和腱膜,查认肌的起止点。

9.辨认浅、深筋膜的结构及分布上的差别。观察滑膜囊和腱鞘的位臵、形态及构成。

17

实验二躯干骨

安排学时:2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辨认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观察其形态特点及分布。

2.观察骨密质和骨松质的配布及形态,辨认与重力传导有关的骨小梁。

3.观察骨膜的性状、被覆的部位及关节软骨的位臵。辨认黄骨髓与红骨髓,观察其分布。4.观察煅烧骨和脱钙骨的外形并比较其物理特性,理解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5.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辨认其主要结构。观察骶骨的形态,辨认其主要结构。

6.比较颈椎、胸椎、腰椎和寰椎、枢椎、隆椎的形态特点。

7.观察胸骨和肋骨的形态,辨认其主要结构。

8.触摸常见的骨性体表标志。

实验三颅骨

安排学时: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观察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形态及位臵。

2. 观察蝶骨、筛骨、颞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分部,辨认其主要结构。

3. 辨认颅顶面和颅后面的主要结构。

4. 观察颅底内面,区分颅前、中、后窝,查看各窝的主要结构及孔裂,了解其穿行的结构。

5. 辨认颅底外面和颅侧面的主要结构,查看颞窝、颞下窝和翼腭窝的位臵及其相互关系,探查翼腭窝的交通。

6. 观察眶的形态及构成,探查其交通;观察骨性鼻腔的形态、构成,查看其外侧壁上的结构。

7. 查看额窦、蝶窦、筛窦和上颌窦的位臵及形态。

8. 观察新生儿颅,查看前、后囟的形态及位臵,理解其生后变化的因素,并与成人颅比较其差别。

9.触摸常见的骨性体表标志。

实验四上、下肢骨

安排学时: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观察上肢骨的位臵及其邻接关系,查看上肢骨与躯干骨的连接部。

2. 观察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辨认其主要结构。观察腕骨的形态、排列和掌骨、指骨的形态及邻接关系。

3. 观察下肢骨的位臵及其邻接关系,查看下肢骨与躯干骨的连接部。

4. 观察髋骨、股骨、髌骨、胫骨和腓骨的位臵及形态,辨认其主要结构。

5. 观察7块跗骨的形态、排列和跖骨、趾骨的形态,查看其邻接关系。

6.触摸常见的骨性体表标志。

实验五中轴骨连结

安排学时: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观察脊柱、胸廓和骨盆的位臵及构成。

2.观察椎间盘的形态,查看其性状及构造,理解其功能。

3.查看前、后纵韧带的位臵,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的附着部位及其韧带间的连接

18

关系;查看关节突关节的位臵及构成。

4.观察胸廓的形态及与各肋前、后端的连接关系。

5.观察颅顶的纤维连结和颅底的软骨连结,理解其连结的意义。

6.观察颞下颌关节面的形态,查看关节盘、外侧韧带及关节囊的薄弱部位。

实验六四肢骨连结

安排学时: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观察肩关节面的形态特点,查看喙肩韧带、关节唇、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关节囊的薄弱部位。

2.观察肘关节面的形态特点,查看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及关节囊的薄弱部位。

3.观察髋关节面的形态特点,查看关节唇、髋臼横韧带、股骨头韧带、轮匝韧带及关节囊的薄弱部位。

4.观察膝关节面的形态特点,查看髌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腘斜韧带、膝交叉韧带、翼状襞、髌上囊和半月板的位臵及形态。

5.比较男、女性骨盆的差别,辨认骶髂韧带、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查看耻骨联合、坐骨大孔、坐骨小孔及界线的围成。

6.观察腕关节和踝关节关节面的形状、连结形式及主要韧带。

7.查看前臂骨间、小腿骨间、手骨间和足骨间的连结形式。查看拇指腕掌关节和跗横关节的构成及连结形式。

8.观察足弓,查看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的构成。

实验七头颈肌、躯干肌

安排学时:3学时

实验目的与要求:

1.观察枕额肌的位臵及构造。观察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位臵及形态。

2.观察胸锁乳突肌的位臵、形态及起止,结合活体摸认该肌的轮廓。

3.观察舌骨上、下肌群的分层及排列,前、中斜角肌的位臵。查看斜角肌间隙的围成及穿经的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4.观察斜方肌和背阔肌的位臵及形态,辨认肌束的方向,查看其起止。观察肩胛提肌、菱形肌和竖脊肌的位臵及形态,在活体上摸认竖脊肌的轮廓。观察胸腰筋膜的位臵及分层。5. 观察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的位臵及形态,查看其起止。在活体上摸认胸大肌的轮廓。辨认肋间内、外肌,查看其肌纤维走向。

6. 观察膈的位臵、形态及附着部位。辨认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和腔静脉孔的位臵及通过结构。寻找腰肋三角和胸肋三角。

7. 观察腹直肌的位臵及形态。查看腱划的数目及与腹直肌鞘的关系。查看弓状线的位臵及形成,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的关系。

8 观察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各肌的腱性部和肌性部、纤维走向及形成结构(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镰、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和提睾肌),三层扁肌腱膜与腹直肌鞘的关系。

9. 观察腹股沟管的位臵、构成及内容, 查看腹股沟三角的位臵及境界。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vy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