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
更新时间:2024-06-01 20: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汉字与中国文化心得体会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汉字与中国文化
第一章 绪论
·“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象形为本柢”,“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汉字三美:形美—书法篆刻;音美—诗词韵文;意美—文化内涵 一、 文字与汉字
(一)中国古代关于“文字”的概念 ··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字形表示人身上刺画花纹,是“纹”的本字或省作 字,会意兼形声。从宀( mián)从子,子亦声。在屋内生孩子。本义:生孩子)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 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左传·成公十一年》
·它是有声言语的补充性交际手段,这种手段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主要用来把言语传到远处,长久保持,并且借助图形符号或形象来表现,通常这些符号或形象表达某种言语要素——一个个最简单的信息、单词、词素、音节或音素。” ——伊期特林 ·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语言并扩大它作用的工具。 ·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可直接表达观念的具有象征作用和审美(汉字书法)价值的书写符号。 (二)汉字的功能 1、文字的功能
·文字不仅使听觉信号变为视觉信号,它还是语言的延长和扩展,使语言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到远处,留给未来
·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历史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 ——陈澧《东塾读书记》
2、汉字的三大功能:汉字是表意文字 文字 语言 观念 (1)汉字记录汉语
(2)汉字同汉语一样,可以直接表达观念
(3)汉字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
歪 尖 粜 籴 (di2 )孬 汆(cuan2)咡(er3)嘦(jiao4) 美扉 箸/筷
·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二、汉字与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文《说文·文部》:“错画也。条交文。
·化《说文·匕部》: “匕,变也?从到(倒)人?义;又曰“化、教行也,从匕从人, 匕亦声,?按,“匕”是“化”的初文,变化是本义,教化是引申义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刘向《说苑·指武》 ·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既包括人类超越本能而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也包括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狭义的文化,专指代表一个民族特点的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信仰、习俗、道德、法律、艺术、心理、价值观念等。我们这里所用概念是指广义的文化。 (二)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1、文字与文化的关系 (1)文字从属于文化。
(2)文字和文化的其他子系统互相影响。 2、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1)汉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导引汉字的产生、演变和发展。 (2)汉字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
《庄子》《诗经》《尚书》《孙子兵法》《史记》《金刚经》
(3)汉字的字形结构本身孕含着中国文化的大量信息,汉字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
饔 (yong1) 飧 (sun1)
(4)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创建和塑造
三、汉字文化的认识历程
1、汉字崇拜阶段(从发生形成至清末) (1)神话思维给汉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本经》 (2)王权思想,把汉字推上至高无上的地位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考证文字)”
曌zhào是武则天为自己当皇帝取的字,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yǎn五代时南汉刘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 ?乃采《周易》“飞龙在天”之义为“?”字,音“俨”,以名焉 上龙下天。意思即为:①飞龙在天。②喻权势。③坚强。等等
2、汉字否定阶段(清末民初 改革开放)
列强欺辱→科技落后→民智未开→教育不景气→中国挨打→汉字否定
百年“文字改革”评 ——国学网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钱玄同 · “汉字真正是世界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瞿秋白 ·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是中国劳动大众身上的结核…… ——鲁迅 ·“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毛泽东、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3、汉字多维反思阶段(改革开放 至今) (1)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A、第一个特点是“汉语词根的孤立性语法结构”,这使得“表词文字能够确切地表达汉族人的语言,而不需要有补充性的音节符号或音素符号”,该特点“很便于把词从语言中分出而且也便于只用字来表示词。”
B、第二个特点是“汉语的构词法几乎只通过原来单音节词组和方式来进行。这使得表示这种单音节词的汉字由词的符号变成词素符号,而它的文字也相应地逐渐由表词文字变成了更完善得多的词素文字。”
马车 自行车 摩托车 卡车 轿车 公共汔车 出租车 Carriage bicycle motorcycle truck car bus taxi
C、第三个特点是“汉语存在着大量读音相近的词素。在表形文字中这类词素的意义”可以“借助‘部首’确定下来.
Gong2 shi4 公式、公事、工事、攻势、宫室
D、第四个特点是“中国存在着极不相同的地区方言。使得这不同地区方言的人借助汉字
还是可以相互了解的。 “街”念“该”,“鞋”念“孩”? (2)对汉字“三难”的自认识
·认;象形字有象形,还有由大量象形构成的合体字,试验证明,汉字比英文更易记忆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危”danger更醒目 雨rain
·记:字词一律拼音文字,形声字90% 魑魅魍魉 ghost
·吕淑湘也讲过此话,汉字有五千汉字,常用只有三千个,小学三年左右即可完成,至今汉字水平未提高。 (3)汉字与现代科技
·方块字在电子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
·历史将证明: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也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助产士。(”《语文现代化》1980年第一期,第71页)
· “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重大突破――我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王选
·王永民的五笔字型输入法(王码)于1983年推出。现在广泛应用的是王码五笔86版。 ·智能ABC汉字输入法由长城集团与北京大学合作,于1991年推出。 ·至今有六百种汉字输入方案,常用的有25种
·北京举办输入速度比赛,每分种打200字—450字,远远超过打英语的选手。 (4)汉字与大脑思维
·汉字为“复脑”文字,英文为“单脑”文字
·大脑分左(抽象思维)右(形象思维)半区。 ·前半区管语言 失语症 (5)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汉字的第五个特点是汉文化持续时间很长。“如果中国汉字过渡到字母-音素文字”则会“中断同中国多少个世纪以来用汉字体现的古老文化的联系。(沟通古今) 思考题
1、汉字为什么不能拼音化?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你对汉字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汉字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关于汉字的三美,你是怎么认识的? 参考文献:
何九盈《汉字文化大观》
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檀江林《中国文化概论》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第二章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一、文字的起源
·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 :
1、5500年前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型文字; 2、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 3、3300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 (一)文字的产生的时间
1、语言可能开始于300万年前的早期“直立人”,成熟于3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 2、文字萌芽于一万年前“农业化”(畜牧和耕种)开始之后,世界许多地方遗留下来新石器时期的刻符和岩画。
3、文字成熟于5500年前农业和手工业的初步上升时期,最早的文化摇篮(两河流域和埃及)这时候有了能够按照语词次序书写语言的文字 (二)文字的萌芽(文字的起源的原始资料)
1、刻符”,包括陶文和木石上的刻画符号,有指事性质。
2、“岩画”,包括岩洞、山崖、石壁和其他处所的素描,有象形性质。
3、“文字画”,是文字性的图画。文字画一般都是单幅的,它们的特点是:符号是团符,语段是篇章,表达法是表形为主、表意为副。
4、“图画字”是图画性的文字。这种初始的文字往往采取连环画形式。 (三)成熟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的条件 成熟的文字体系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单个图形应与特定的语言单位对应。 第二、图形重复使用而表达的意义不变。
第三、图形做线性排列其顺序应与话语中的词语顺序一致。 二、汉字的起源
·汉字起源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了下述两方面的内容:
1、汉字是怎样从最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的。 2、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 (一)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
1、结绳记事 结绳不是成熟的文字,但给汉字产生以启示 ·郑玄《周易注》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老子八十章》“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孔颖达引郑玄注:事大大结其记,事小小结其记. 2、仓颉造字的传说
·“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吕氏春秋·君守》)
·汉字当然不是个别人造出来的。不过在汉字形成的过程里,尤其在最后阶段,很可能有个别人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仓颉也许就是这样的人。 ·《荀子·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3、字出自八卦说
·《易·辞·下》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网)罟,作佃以渔……
4、契刻 应当说,汉字创造时采用或借鉴了刻符的某些符号,但是却不是汉字产生的主要来源。
·用竹刀、木角刻出一些缺口来记事。 ·《释名·释书契》“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说文定声》“泰部,丰部,(丰刀)的初文,刻是为(丰刀),上古未有书契,刻出竹片以记事,象片木,象形。中国古代广泛地用于契约。”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列子·说符》
·“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敢左右,请以平贾取之子。与之定其券契之齿。《管子》 ”5、图画
·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
· “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都能读。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着,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 ?
——唐兰《中国文字学》 (二)汉字形成的时代
1、甲骨文:至少3400年历史,并非最早文字,文字成系统。 2、汉字形成的年代(推测) (1)6千年以上(于省吾)
西安半坡 临潼,仰韶文化发现以下符号(2)5千年历史(唐兰)
A、甲骨文所记载的,历史从夏朝到商朝有许多先君王的世袭记录,有文字的记载应从夏朝开始,夏距今5000年。
B、夏代有完备的历法即夏历,以寅打头
C、山东省凌阳河遗址(大汶口文化)等发现陶器上有如下符号,很象汉字。 思考题:
1、有人说汉字不是一种自源文字,你是怎么认识的?你是如何看待字汉字起源的? 2、你认为图画文字与文字画的区别是什么?它们是不是真正的文字? 3、甲骨文是不是成熟的文字?为什么?
参考书目:
周有光《汉字发展史》; 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唐兰《中国文字学》
第三章 汉字性质、特点和功能
一、汉字的性质 (一)文字的类型
1、从字符的表意、表音作用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1)象形文字
爱
①它们还不能直接与语言中的词语准确地结合; ②可以表义,但不能准确表达词语、更不能准确表音;
③而且这种文字只能表示具体的事物,不能表示抽象概念;字也叫象形文字。 (2)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的通过象征性图形符号,表达语言中的词或者语素的意义。图形符号往往通过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来表达简单或复杂的意义,图形符号的意义并不能“直接看出来”,而且文字的意义和所记录语词的读音具有对应的关系。
(3)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又叫字母表文字、拼音文字,使用少量的字母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声语言,在数量上便于学习和使用,方便排序,具有客观可操作性
2、从字符与语言中各要素的关系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句意文字(图画文字)、表词文字(象形文字)、语素文字(现代汉字)、音节文字(日语假名)、音素文字(拉丁字母)
(二)汉字的性质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成熟文字)
·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
·表音体系。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 ·讨论文字的性质要依据下面三个原则:
(1)文字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
(2)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也就是要看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
(3)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整体系统,而不应拘泥于一字一符或某一类字符。 ·根据这几个原则,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二、汉字特点
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比较:
(一)表音文字
kangaroo[‘k??g?’ru:] (袋鼠)(小孩子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代替也是同样的道理) 2、 表义过程:有限符号(几十个) 音素(节)几十个 词汇(几十万个) 语义无限 3、优点:易拼读易书写易学易记易写;表意方便经济
4、缺点:时空容量很小night;不能兼容方言[hai];阅读速度慢 (二)表意文字 (汉字)
1、表义过程:有限的符号(几千个) 语素(几千个) 词汇(几十万) 无限的语义 2、认知过程:
语音(听觉)→语言中的词
文字(读,看,听觉) 苗条柳歪 理解 语义 3、优点
(1)学会后终身不易忘。bus巴士,大巴 中巴 小巴 ;的士taxi的哥 的姐 (2)时空容量大,超方言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鞋子) (3)分辨率很强,阅读速度快。“一目十行” (4)书写面积小 4、缺点
形体太复杂,数量多,易写错。 “汉字三难”:难写,难记,难认
1、认识过程:(读)文字(视觉形象) 语音(听觉、拼读) (语言中的词) 理解
cuan4
?文字体系没有没有优劣之分
把文字体系与文字发展阶段挂钩是十九世纪以来,西洋学者在研究文字类型的时候的一种机械的认识。因此他们几乎无例外地把汉字划归较低级的落后的发展阶段,比如: (1)这三种书写方式与人类据此组成的民族的三种不同状态完全对应。描画物体适合于野蛮民族;使用字句式的符号适合于原始民族;使用字母适合于文明民族。 —卢梭《语言起源论》
(2)拼音文字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 —黑格尔《哲学全书》
(3)布龙菲尔德认为文字发展有五个阶段:记事图画、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词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而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表词文字),属于第三个阶段。因此认为是落后的文字。而字母文字是第五阶段。 三、汉字形体的功能 (一)汉字形体的表意功能 1、汉字的形体符号
(1)形符/意 :跟整个汉字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有关联的形体符号
(2)音/声符:跟整个汉字所代表的语素在语音上有关联的形体符号
(3)记号 :跟整个汉字所代表的语素在语音和语义上都没有关联
要
2、汉字独特的表意方式 (1)生动直观的象形表意法
用简单的线条抓住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
(2)察而见意的指事表意法 用抽象的符号描摹抽象的事物
(3)耐人寻味的会意表意法:
在象形,指事符号基础上合意而成,表意性最强信息量大。A、以形会意 B、以意会意
鱻(鲜)、羴(膻)、淼、森、焱、鑫、磊、犇(奔)、
毳、众、晶、品、矗、聶(聂)、垚、驫、猋、赑、尖、尘 (4)标类注音的形声表意法 标注类别,注有音旁,即形符加声符 湖:从水胡声 胡:从肉,古声
冰:从水冫(bing1)声 可:河、苛、珂、柯、疴、呵、诃、呵、坷 3、汉字形体表意的模糊性
七、草书 (一)什么是草书
草书,是人们为了书写便捷而创造的一种笔画连绵、结构省简的字体。草之本意,在古时含有草率、急就、草创、草稿,非正式不成熟的意思。 (二)草书的种类:章草;今草;狂草 八、行书
(一)什么是行书?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二)行书分类
1、行楷“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 2、行草”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思考题:
1、汉字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字体是什么? 2、甲骨文、小篆、隶书各有什么特点?举列说明?
3、楷书、行书、草书是汉字不同的发展阶段吗?为什么?你喜欢哪种字体?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4、分别用一种古文字字体和一种今文字字体设计一幅书法作品。 参考文献: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周有光《汉字发展史》; 董琨《中国汉字源流》 刘恒中《国书法史》; 张素风《古汉字结构变化研究》
第五章 汉字与古代生产生活
一、汉字与古代的农业
(二)汉字与农具
(三)汉字与农业方式
(四)与农业有关的汉字
二、汉字与古代饮食
(一)汉字反映了古代的饮食器具
(二)与饮食有关的字
三、古汉字与古代服饰 1、衣着服饰反映古代生活习俗
上衣曰衣 下衣曰裳
2、衣着服饰反映古代“礼制”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 3、与服饰有关的字
·“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
·“绅也。男子鞶带,妇人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说文》:“皮衣也。”《礼记 曲礼上》:“童子不衣裘裳。” 四、汉字与古代的建筑
·《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一)汉字反映了古代的居住环境 象形。”
厂(hǎn)是悬崖峭壁之形,人可居住。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是“宀”,表覆盖物;下面两边表示洞孔。《说文》:“土室也。” mián 《说文》:“交覆深屋也。象形。” (二)汉字反映了古代的建筑风格
形声。从广( yǎn),黄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说文》:“山石之厓岩,人可居。
(三)汉字反映了的建筑建材料和技术
(四)汉字反映了古字居住单位
“国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 “邦也,从囗、从戈守一,一,地也 “国也,从邑,丰声。” “里,居也。二十五家为里。” “居也。从田,从土。” 五、汉字与古代交通 (一)古代的交通工具
(二)与行走有关的字
“不行而进谓之前,从止在舟上。”
思考题:
1、从汉字形体结构可以了解古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
2、财、货、贡、贫、赈、费、赏、赠、贪、贷、赊、贿、赂为什么都是贝字旁?试从汉字文化的角度加以说明。
3、字典中查一下玉部字,谈谈你对玉文化的认识 参考书目:
何九盈《汉字文化大观》; 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 董琨《中国汉字源流》;
王贵元《汉字与历史文化》
第六章 汉字与原始宗教崇拜
一、原始崇拜及其分类 (一)形成。
人类与动物世界分离的根本标志是精神世界的形成。 (二)分类 1、自然崇拜; 2、灵魂崇拜; 3、祖先崇拜; 4、图腾崇拜 二、自然崇拜 (一)什么是自然崇拜
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二)与自然崇拜有关的汉字举例
远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已发展到信仰天神和天命,初步建立了以上帝为中心的宗教系统 1、有“天神”有关的字
(帝)天神 ;(皇)太阳神;2、其他自然神
(望)河神;三、鬼神崇拜 (一)什么是鬼神崇拜
鬼神崇拜首先是为了人类的祈福和免祸。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人们希望生命健康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便把幻想寄托于鬼神。 ·《小戴礼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二)与鬼神崇拜有关的字 (巫)
(舞)
(占卜)
(贞)
(社)土神;
(稷)谷神;
(禅shan4)帝王登泰山封禅;
(柴)与祭祀有关;(禁)取凶,求吉祥
四、祖先崇拜 1、什么是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人们在对自身由来的认知中形成的崇拜体系,它既是人类对自身生命现象的神秘化理解,又是对先祖亡灵的崇拜,其产生的前提是灵魂观念的出现与发展。 (二)与祖先崇拜有关的字 (祖)
()
(宗)
(岁)把祖先从头到尾祭祀一遍正好一年时间
五、图腾崇拜 (一)什么是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 (二)图腾的基本特征 1、每个氏族都有图腾
2、认为本氏族的祖先与氏族图腾有血缘关系或某种特殊关系。 3、图腾具有某种神秘力量。
4、图腾崇拜有些禁忌。禁止同氏族成员结婚;禁杀图腾物。这是最重要的两种禁忌。 5、同一图腾集团的成员是一个整体 (三)图腾的作用 1、团结群体 2、密切血缘关系 3、维系社会组织 4、互相区别的职能。 (四)中国古代四大灵物 1、龙
《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故帝王好坏巢破卵,
则凤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鱼,则蛟龙不出焉;好刳胎杀夭,则麒麟不来焉;好填溪塞谷,则神龟不出焉。” (1)字形字义
《说文》曰:“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2)龙的原型
碧玉龙(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
“潜龙勿用”;“见龙在野,利见大人”;“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 (3)龙的图腾意义发展
A、以龙作为标志,则是西周时开始的。 B、到了封建时代,龙便成为帝王的象征 C、成为民间吉祥物之一 2、凤
(1)字源字形
《说文》:“凤,神鸟也。天老( 黄帝臣)曰 :‘凤之像也,麐lín前鹿后,蛇颈鱼尾,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溺)水;莫(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又曰:“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2)图腾意义
凤出于东方之国,是古代少昊族的图腾 (3)寓意的发展
由于龙和凤都是吉祥的动物,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往往作为雄性的象征,凤则作为雌性的象征。 3、龟
(1)字形字义
《说文》:“旧也。外骨内肉者也。从它,龟头与它头同。天地之性,广肩无雄,龟鳖之类,以它为雄。龟象足甲尾之形。”
《周礼·春官·卜师》:“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龟人掌六龟之属,各有名物。天龟曰灵属,地龟曰绎属,东龟曰果属,西龟曰雷属,南龟曰猎属,北龟曰若属。” (2)图腾寓意 长寿灵验 4、麒麟
(1)字源字形
《尔雅·释兽》:“麕身牛尾一角。”现在写作麟。甲骨文写作, 上从鹿,下从文。 《说文》曰:“麐,牝麒也。”又曰:“麒,仁兽也。麕身牛尾一角。” (2)图腾寓意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何休注:“状如麕,一角而戴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所以为仁也。”
《左传·哀公十四年》曰:“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 思考题:
1、从字典查出五到十个“示”字部的汉字,看其跟哪种原始崇拜有关 2、说说成语“龙凤呈祥”的寓意起源。
3、很多人文景点都有“龟驮碑”这一景观,你知道它的文化寓意吗? 参考文献:
1、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2、刘毓庆《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 3、任骋《民间图腾禁忌》 4、何九盈《汉字文化大观》 5、王贵元《汉字与历史文化》
第七章 汉字与古代的社会制度
一、汉字与古代宗法制度
(父)
(王)
(一)什么是宗法制度
·宗法是我国古代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的一种制度。
·其基本办法是以家族为中心.依据血缘的远近区分长幼辈份、嫡庶亲疏;其基本原则是嫡长继承制;共基个功能是明确权力与财产的继承与分配关系。
·权力、财产的分配与继承,往往成为争斗的焦点。这样,不仅造成家族内讧,甚全会造成战争与分裂,不利于统治阶级的世袭统治,宗法制度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 (二)宗法制度的起源
宗法制源于父权家长制家庭的一夫多妻制 (三)宗法制度的核心 1、特点:尊祖敬宗 2、核心:家政合一
它与“家天下”的政治制度相辅相成:政治上以君统臣,以上御下;宗族中以“族”为单位,以“祖”为起始.父统子、兄统弟、嫡统庶、大家统小家 这就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家政合一”的独特统治方式。 ()
(宗)
(示)
(礼)上为玉,以玉敬祖是为“礼”
二、汉字与古代刑罚 (一)刑法的起源 1、法 ·
灋,《说文》卷十上:“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i4)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廌,《说文》曰:“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象形。” 2、五刑
·《尚书·吕刑》:“王(周穆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chī义奸宄guǐ,夺攘矫虔 ·五刑:
劓(yì),指割掉罪人的鼻子; 刖(yuè),指砍掉罪人的脚;
椓(zhuó),后来改叫宫刑,指割去罪人的生殖器;
黥(qíng),后来改叫墨刑,指用刀在罪人脸上刺字,然后染上黑色,使罪人无脸见人; 大辟,指杀头 (二)刑罚象刑字
(刑)“刭也,从刀,幵声。” (罚)罪之小者,从刀从詈。
(劓)刑鼻也。从刀,臬声。字或作臬刂
(刖)绝也,从刀,月声。断掉罪人的足叫刖刑。
(枭)这本来是倒悬的本字,将人的头朝下,即枭首示众,后造“枭”字。 (報)“報,当罪人也。”即判决罪人 ( )“剃发也。”
(执)捕罪人也,从丮从幸。”
( )“目视也,从横目从幸,令吏将目捕罪人也。” 三、汉字与古代婚姻制度 (一)古代的婚姻概况 1、婚姻家庭的重要性
《·礼记》中对婚礼婚仪在开篇即说明其意义:“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婚礼者礼之本也。”
2、古代社会经历的几种婚姻阶段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认为婚姻家庭经历了五个顺序相承的阶段:
血婚制(同辈)、伙婚制(排兄弟姐妹)、偶婚制(母系)、父权制(一夫多妻制)、专偶制。
(二)从汉字看古代的婚俗 1、伙婚
(1)伙婚制,伙婚制亦称“族外群婚”,它禁止了具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姊妹之间的通婚。虽然仍是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集体相互结婚,但男女之间已无血缘关系。 (2)历史记载
《吕氏春秋·恃君览》:“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列子·汤问》”:“老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唐·李冗《独异志》:“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日:‘若天遣我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3)有关的汉字:姜、姬、嬴、姒 2、抢婚(侗族)
(1)历史记载:《周易·屯》爻辞:“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2)有关的汉字
A、用手抓头发
《说文》:“妻,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屮,从又。又,持事,妻职也。 ”
《广雅》、《广韵》均释“妻,齐也。”他们所释 “妻”的含义是很可嘉的。但甲骨文字反映的现象却并非如此 。
《甲骨文字典》:“上古有掳掠妇女以为配偶之俗,是为掠夺婚姻,甲骨文妻字即此掠夺婚姻之反映。后世以为女性配偶之称。” B、C、
为我之妇也。” D、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说文·女部》:“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段玉裁注:“取彼之女,
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 E、3、随嫁 (1)古书记载
《仪礼·士昏礼》郑玄注:“古者嫁女,必姪娣从之,谓之媵。”
《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 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姪娣从。” 《尔雅·释言》:“媵,送也。” 《广韵·证韵》:“媵,送女从嫁。”
《仪礼·士昏礼》:“媵御餕。”郑玄注:“古者嫁女必姪娣从,谓之媵。姪,兄之子。娣,女弟也。”
《公羊传·庄公十九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姪娣从。”
《诗·小雅·我行其野》“求尔新特。”唐孔颖达疏:“媵之名不专施妾,凡送女适人者,男女皆谓之媵。”
刘熙《释名》:“媵,承也,承事嫡也。” (2)有关的汉字
古以兄妻为姒,弟妻为娣;相谓亦曰姒。弟妻称兄妻为姒 古代同夫诸妾称长者曰姒,幼者曰娣 。
(会意。从女,弟声。古代剥削阶级的妇女出嫁时随嫁的女子) (三)汉字与家庭伦理
《说文》曰:“婚,妇家(嫁) 也。《礼》:娶妇从昏时。从女,从昏,昏亦声。”
《白虎通·嫁娶》:“婚姻者,何谓也? 昏时行礼,故曰婚。”
1、男尊女卑的思想
·〈易经.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列子·天瑞》:“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 2、与男尊女卑有关的字 A、B、C、
(嫁)嫁”与“家
”同源,字形从女从家,家亦声。许慎释为“女适人”。
《白虎通·嫁娶》:“嫁者,家也。女人外成,以出适人为家。”意为女人出嫁才算到了家。
(归)《说文》:“归,女嫁也。”
(妾)会意。从辛,从女。甲骨文字形上面是“ň”( qiān)字,即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易·渐》:“女归,吉。”孔颖达疏:“女人生有外成之义,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 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女奴 D、(家)《说文》:“家,居也。从宀,豭省声。”
《汉语大字典》:甲、金文多作省(牡豕,即豭)在宀下之形,后省去牡器变为豕。 《颂鼎》家字,一作家,一作可证。 ” E、
(室)《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郑玄注:“有室,有妻室。妻称室。”《左传·桓公十八年》:“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 ”孔颖达疏:“家者,内外之大名,户内曰室。但男子一家之主,职主内外,故曰家;妇人主闺内之事,故为室也。”
F、(夫)《说文》:“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象形)
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 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G、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说文》: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 释名·释亲属》:“妇,服也,服家事也。” 《广雅·释亲》:“女子谓之妇人。” 甲、金文婦、帚混用。 (四)婚姻家庭称谓 1、婚姻 婚有两义:
(1)妻之家。《说文·女部》:“婚,妇家也。”王筠句读:“下文:姻,壻家也。” (2)妻之父。《尔雅·释亲》:“妇之父为婚。” 姻也有两义:
(1)婿家,《说文·女部》:“姻,壻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白虎通·嫁娶》:“姻者,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
(2)女婿的父亲。《尔雅·释亲》:“壻之父为姻。” 2、姑、舅(近亲结婚的反映) 姑义有三:
《说文》:“姑,夫母也。”《尔雅·释亲》:“妇称夫之母曰姑。” 《尔雅·释亲》:“父之姊妹为姑。”
《礼记·坊记》:“婚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 ”郑玄注:“舅姑,妻之夫母也。” 舅义亦有三:
《说文》:“舅,母之兄弟为舅。”《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毛传:“母之昆弟曰舅。”
《尔雅·释亲》:“妇称夫之父曰舅。”
《说文》:“舅,……妻之夫为外舅。”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 3、3、
妯娌:兄弟之妻的合称。《广雅·释亲》:“妯娌,娣姒,先后也。”《集韵·屋韵》:“妯,婿、媳
《方言》:今关西兄弟妇相呼为妯娌。”
《说文》:“婿,夫也。从士,胥声。《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者,夫也。婿,婿或从女。”段玉裁注:“夫者,丈夫也。”
媳妇,又作息妇。本指儿媳妇。《字汇·女部》:“媳,俗谓子妇为媳。” 思考题:
1、古汉字能反映哪些古代制度文化?举例说明 2、从古文字形分析古代的婚姻形式的演变状况。 3、查古文字典里的“女”字部,你能找出什么规律? 参考书目:
1、何九盈《汉字文化大观》; 2、王继洪《汉字文化学概论》;
3、摩尔根《古代社会》 ; 4、许慎《说文解字》; 5、王贵元《汉字与历史文化》
第八章 汉字与民俗心理
一、谶纬
(一)谶纬之学简介(神秘文化)
·所谓的“谶纬”,其实是“谶”与“纬”的合称。“谶”是秦汉间的巫师、方士编造的预言吉凶的隐语、预言作为上天的启示,向人们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 ·“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 ·“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 (二)谶纬起源和发展 1、河图洛书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
河图: 洛书:
·《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 ·《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宋书·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
·《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 ·《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宋书·符瑞志》:“汤东至洛,观尧坛,有黑龟,并赤文成字。” 2、天人感应理论
·《尚书·洪范》:“肃,时寒若”,“乂(yì ),时旸(yáng ,日出)若”, 子曰:“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
·《春秋公羊传·僖公十五年》云:「季姬归于鄫。己卯,晦,震夷伯之庙。晦者何?冥也。震之者何?雷电击夷伯之庙者也。夷伯者,曷为者也?季氏之孚也。季氏之孚则微者,
其称夷伯何?大之也。曷为大之?天戒之,故大之也。何以书?记异也。」
·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 3、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推崇
·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河图会昌符》 ”·“宣布图谶于天下 ”
4、隋炀帝正式禁毁,与儒家剥离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白虎通义》 天文、历数、地理 (三)谶纬种类举例 1、拆字谶
利用汉字的组合部件进行拼拆组合,起影射和隐喻作用。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董卓
·“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人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 ——安史之乱,杨玉环之死 ·明末国事谶语: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自上一刀一戊丁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合在一起是个繁体的凤字,所以指的是王熙凤。并且作者认为她是个有才的女人。“一从二令三人木”,是说贾琏对她的态度经过三个阶段,先是顺从,后号令,最后是“人木”就是把她休了。)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
(迎春丈夫孙绍祖,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2、双关谶
借汉字多义的现象,隐喻其事。
·“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子自然成。” ——隋灭唐兴 ·“草青青,被严霜,鹊始复巢看颠狂。” ——黄巢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3、谐音谶
借助汉字异字同音的现象,隐喻其事。
·元末湖湘中童谣:不怕水中鱼,只怕岸上猪,猪过水,见糠止。——朱元璋 ·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林黛玉和薛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二、测字 (一)什么是测字
测字,隋代称为“破字”,宋代谓“相字”,又叫“拆字。古代测字术被用来占卜人事的未来祸福吉凶。 (二)起源和发展 1、起源—析字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夫文,止戈为武’。”
《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故文反正为乏。”这就是 “乏”字。 2、谶纬术的影响
《易运期谶》:“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言午是许字。
3、唐代的《推背图》李淳风、袁天罡
第二幅图,乙丑,天凤图。按《乾坤预知歌》中“十八鲤鱼跳出来”画了十八条鲤鱼,诗曰:“江中鲤鱼三六子,重重源流泉渊起。子子孙孙二九人,三百年中少一纪。” 4、到宋代,测字术已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职业 (三)测字方法举例 1、一般离合测法:
这种测字是根据字的拆解预示人事吉凶的一种占卜方法,其程序是先将字拆分离合,然后根据所离合形成的文字来推衍解说,最后得出结论。分字形的方法显得很重要,我们称之为一般离合测法或基本测法。 2、减笔测法:
在测字时所写之字与要测之事的协调及联系,有时候却只需要把所测之字的一部分加以解释,不计其余。这是减笔测法 3、笔画偏旁辅助测法:
测字师也将这些笔画和偏旁特征附会以丰富其人事吉凶的测断。 三、汉字与避讳 (一)什么是避讳
·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为了显示权威和尊严,在使用文字的过程中 ,因而凡是帝王、圣人或祖宗尊长名中使用过的字,后代和其它人就不能再使用,在交际中也不能直言其名,而要改变说法。这种现象,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避讳制度。 (二)避讳的心理因素与社会原因 1、心理原因
姓名是人的符号,从符号学角度说,只是为了区别其他个体而造的将号,与人体本身并无必然联系、但对于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敬畏心冲,使人们认为姓名和人本身之间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2 、社会原因
避讳又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王权政治与宗法社会等级观念在语言文字运用上的体现。 3、文化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与迷信有直接的关系 (三)避讳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避讳制度起源于周代
2、汉代律法规定,臣民上书言事若触犯帝王名讳属犯罪。 3、晋代,避讳制度日臻严密,在许多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如“授官与本名同宜改”、“山川与庙讳同应改” 4、在唐朝,避讳成为政府颁布的法律
·诗人李贺的父名晋肃,由于“晋”与“进”同音,李贺应避讳,终生不能考取进士。 ·恶讳也首先在唐朝兴起。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憎恶安禄山之名,安化郡-顺化郡,广东宝安县-东莞县。
5、宋代是避讳最严的一个朝代,庙讳就达到50字,宋孝宗时,应避讳的字达到278个 6、元朝,几乎没有避讳制度 7、明清又恢复
清统治者嫉恨中原人民视其为外族,除皇帝名之外,胡、夷、虏、狄等字都在避讳之列。 (四)避讳常用的方法
1、改字,是从秦朝开始的一种避讳方法。
·“秦讳正,谓之端。”因为秦王名“政”,政和正同音,所以正月就改为端月。
·汉高祖,刘邦,违邦,改国。《论语》中有“邦君为两君之好”,“何必去父母之邦”,《尚书》中“安定厥邦”,邦都改用“国”字。
2、空字,指遇有该避讳的地方空而不书,或打个空囗,或用某字代替,或直书“讳”字。 ·《史记?孝文本纪》:“子某最长,请建以为太子。”文中的“某”指汉景帝刘启。
·许慎《说文解字》中遇有避讳字都注“上讳”而不加以解释。禾部“秀”,是光武帝刘秀的讳,
戈部“肇”字是汉和帝讳等。(刘肇)
3、缺笔,是指用缺少字的笔画的方法避讳。用缺笔的方法避讳始于唐高宗时。 ·“世”字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在唐代碑文中缺作卅,少了最下边的一横 孔子 孔丘-孔
4、同音替代,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所要避讳的字。避讳改音的说法亦始于唐代,唐以前仅存其说,唐以后则多实行。 (五)避讳涉及的范围 1、改姓。
籍氏避项羽讳而改为席氏(同音);奭(shì)氏避汉元帝讳改为盛氏(同训)(刘奭 );姬氏避唐明皇讳改为周氏(因西周是姬姓)(李隆基 ); 2、改名。
《汉书·孔光传》:“孔霸曾孙莽,元始元年封褒成侯,后避王莽讳,更名均。” 《新唐书·刘知几传》:“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3、辞官。有因避讳而辞官或不赴任的。
《旧唐书·贾曾传》:“拜中书舍人,以父名忠,固辞。议者以中书是曹司名,与曾父名同音字别,与礼无嫌,乃就职。” 4、改官名。
《旧唐书·高宗纪》:“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七月,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治礼郎为奉礼郎。” 5、改地名。
汉代为避汉文帝讳而改恒山为常山,改女亘娥为嫦娥,其例甚多。(刘恒 ) 6、改干支、改经传文字、改常用词语等的。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记曰:“田登作郡,自讳其名,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遂书榜曰:‘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 “放火三日”,就是放灯三日,因为不许说“登(灯)”而改说“火”。所以,谚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是根据这则避讳故事来的。 思考题:
1、分析红楼梦晴雯和香菱的判词。 2、查一下杜甫的诗中没有“闲”字。
3、《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黛玉为何要将“敏”念成“密” ? 参考书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 2、曹雪芹《红楼梦》; 3、郑小江 《中国神秘文化》; 4、暴希明《汉字文化论稿》
第九章 汉字与姓名
一、 汉字与姓氏 (一)姓氏的起源 姓
(会意兼形声。从女,从生,生亦声。本义:标志家族系统的字)人所生也,从女从姓,生亦声 1、图腾
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 2、女姓
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 氏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二)姓氏的发展
1、春秋以前,贵族之姓承袭自远祖,因此百代不变,比较稳定;氏为贵族得自与自己血缘关系较亲近的先人,而且还会随著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後代有几个氏或者父子两代不同氏。 (共叔段) 2、战国时期
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这时氏开始转变为姓,如本属于姒姓的齐国田氏,至战国时已以田为姓。 3、秦汉时期
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4、秦汉以后
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而在不同场合,姓和氏的使用是有区别的 (三)各种姓氏的来源 1、以国名为氏
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 2、以封地为氏
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如晋国大夫毕万采地为魏,后世子孙以魏为氏;曲沃桓叔之子公子万封于韩,以韩为氏。 3、以官名为氏
贵族及其子孙以其官名为氏。晋国的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偃称中行偃,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子罕)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子梁)称司城氏,是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 4、以职业为氏
如巫氏、卜氏、祝氏、史氏、匠氏、陶氏等等 5、以居住地为氏
鲁庄公子遂住鲁东门,称东门遂(名)、东门襄仲(字),是以东门为氏;宋国乐大心为右师,居于宋桐门,称桐门右师,是以桐门为氏。诸如东郭、西门、池等等。 6、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
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子罕)称公子喜,其孙舍之(子展)称公孙舍之。 7、以贵族的字为氏
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子思)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另有公子,字子驷,其孙以“驷”为氏。以祖父之字为氏最为常见,是得氏通例 8、因政治变故改姓的
隋代的杨玄被枭首后被朝庭改姓枭,武则天特武惟良,命其后改名姓蝮(毒蛇) (四)姓氏的拆装组合 1、分种部件以别音同
你贵姓: 双人徐、言午许 双口吕、双木林 三横王;草头黄
张弓长张;立早章;文刀刘卯金刀;木易杨;口天吴;耳东陈;禾呈程 2、拆姓修饰:
“千里草,何青青!十里卜,不得生!”《三国志·董卓传》
蔺谢两人开玩笑:“谢先生身前有言,要典身后其寸”(死无葬身之地) “门上插草,寄卖门人佳人” 二、汉字与名、字和号
(一)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说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 (二)字
“字”的产生,是出于避讳,也就是尊崇长辈的伦理需要。古代人在祭祀神灵和先祖的时候,为了表示恭敬,不敢直接称呼先祖的名,这样就产生了字。因此,“字”实际上是表示尊敬的人名。
(三)古人名与字之间的几种主要关系模式 1、字与名意义相同,二者互为诠释。
·曹操,名操,字孟德。《正字通·手部》:“操,节操。”《淮南子·主术》有“穷不易操,通不肆志”句,即用此义。《汉语大字典》释“德”为“品行、节操”。孟,表示行第 ·孟郊〔唐〕,名郊,字东野。《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而《说文·里部》说:“野,郊外也。”东,衬字。
·欧阳修〔宋〕,名修,字永叔。《广雅·释诂》:“修,长也。”《说文·永部》“永,水长也。”修、永都是“长”的意思。叔,表行第。
·苏洵〔宋〕,名洵,字明允。洵、允皆为“诚然”之义。《诗·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书·益稷》:“庶平允谐。”可为佐证。明,衬字。 2、字与名在意义上相互关联,字是名的解释、补充或延伸
·司马迁,名迁,字子长。《龙龛手》:“迁,升也。”《记王忠肃公翱事》中的“尔翁长铨,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句,即用此义。
·陶潜,名潜,字渊明。《广韵·盐韵》:“潜,水伏流。”《辞海》:“渊,深潭。《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深潭伏流,往往光线幽暗,着一“明”字,起补充作用。
3、字与名意义相反或相对
·韩愈〔唐〕,名愈,字退之。《广雅·\释言》:“愈,贤也。”《玉篇·心部》:“愈,胜也。”《国语·楚语上》:“夫子践位则退。”韦昭注:“退,谦退也。”大概昌黎公嫌自己的名过于争强好胜,所以用字从反面中和一下,此解似并非牵强。之衬字。
·晏殊〔宋〕,名殊,字同叔。殊,不同,《宋书·谢灵运传论》:“一简之内,音韵尽殊。”殊与同反义相应。叔,表行第。按,“殊”的本义是死,《说文》曰:“殊,死也。”以“同”为字,就从反面指实了“殊”的含义,避免了对名的不吉利的误解。
·朱熹〔宋〕,名熹,字元晦。熹、晦语义相反。《文选·陶潜〈归去来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李善注:“《声类》曰:?熹,亦熙字也,熙,光明也。?”《楚辞·九
歌·山鬼》:“杳冥冥兮羌昼晦。”王逸注:“晦,暗也。”元,衬字。 4、字与名一同表示对前代贤人的景仰:
·范仲淹〔宋〕,名仲淹,字希文。淹,即指江淹,南朝梁文学家,字文通,少孤贫而好学不倦,早年即以文章著名,有《别赋》传世。〔见《南史》〕而范仲淹少时亦贫困而好学〔见《宋史》〕,其取江淹名为己名,取其字为己字,自勉之意很明显。希,表敬衬字。 ·张养浩〔元〕,名养浩,字希孟。“养浩”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浓缩,这句话是孟子说的,见于《孟子·公孙丑上》。“希”是表敬衬字。字“希孟”,点明了名的出处,并表达了对古圣先贤的仰慕之情。
·宋濂〔明〕,名濂,字景濂。濂,取自“濂溪”。宋代周敦颐〔字茂叔〕为理学大师,住在濂溪,人们尊称他为濂溪先生。宋公以其居处既作名又作字,并著一“景”字,可见他对茂叔的崇敬之深。
5、字与名概括经义或使用典故
·李商隐〔唐〕,名商隐,字义山。这个名字化用了商末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之事。 6、字与名一同记某件大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据说孔子的父母祷于尼丘山才生下他,故名“丘”字“尼”记其事。 7、字与名表示某种宗教信仰
·如王维,名维,字摩诘。维摩诘,为梵文的音译略称,他是一位大乘居士,与释迦牟尼同时,善于应机化导,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事见《维摩诘经》。《旧唐书·文苑传下·王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菇荤血。”因为奉佛,所以拆佛家名以为自已名字,以示皈依。 (四)名与号
1、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
《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2、起源
(1)伦理道德加强,
(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 3、分类 (1)自号 (2)别号 (3)自号寓意
A、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
五柳先生、青莲居士、东坡居士。 B、或以旨趣抱负自号:
“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 C、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
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赵孟頫甲寅年生,自号甲寅人;明代祝允明自号祝枝指生,后在民间演变成祝支山。朱 尊,自号夕阳芳草村落,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4)赠号
A、以其轶事特征为号。
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 B、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
王临川;杜工部、贾长沙王右军;康南海;孔北海; C、以封爵、谥号为号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三、取名艺术 (一)取名的重要性
尹文子(名家):“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验名。” 荀子也曾说:“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王国钧(亡国君) 刘春霖(久旱逢甘霖) 李贺、李晋(进士) (二)取名的原则 1、生辰八字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名号、五读书”。 “与其给子万金,不如赐子好名” ·五行: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土火土”,或“土火火”,而千万不可配“土金水”或“土水土”。 2、出生年干 3、生肖属相与字型
属鼠的人在取名字时,应首先避开“马”、“午”等字型偏旁,如“骏”“杵”,应避开“日”、“光”字型 4、字义字形
(1)要选字吉祥健康,意义好;
(2)是组成词组后的词意要好,要连惯,要吉祥; (3)既要型美义美,又要音美艺美。 (4)不要用生僻字。 5、读音
(1)声母的配合 “江海涛”/ “江骄坚” (2)韵母的区别 “王玉华”/王商广 (3)谐音 美
“王君智”、 “韦君智” 张世光/“杜世光” (4)音调平仄要讲究 6、姓名与父母的生肖 7、不能与父辈同字 8、符合三才配置 天时、地利、人和 9、其他
A、起名不选多音字:茜 B、名字男女要有别 C、国人姓名勿崇洋
思考题与作业
1、考证你们家族的姓氏来源
2、你的名字有什么寓意?给孩子取名,要注意哪几个原则? 3、请你给2012年八月出生的姓“生“女孩”、姓“干” 男孩分别取名 参考书目
1、郑樵《通志·氏族略》 2、清代鲍廷博《史姓韵编》
第十章 汉字与文学艺术
一、汉字与诗歌
《诗?大叙》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
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一)汉字与诗歌的关系 1、诗歌语言特点
诗歌语言
内容:表达感情 形式:节奏,韵律
记录语言:节奏、韵律;表达感情 汉字 产生修饰方式 产生一些特殊诗歌形式 (二)汉字与诗歌阅读 1、叠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杨柳依依”、“雨雪菲菲”、“关关雎鸠”、“车辚辚马萧萧 ” 2、形声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汉字与诗歌修辞 1、对仗:
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3、倒置:利用汉语词形的无变化结构灵活,可颠倒其词序以表特别节奏的美感。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4、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烟笼寒水月笼沙 秦时明月汉时关。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三)汉字与独特的诗歌形式
1、回文诗(迥文/环):按特定的法则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 ·苏若兰(东晋)《璇玑图》 ·夫妻互忆诗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隔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
2、离合诗:离合汉字偏旁成诗。汉代孔融首开先河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财,一从二令三又木,哭向金陵事更衰。 3、宝塔诗,顾名思义,形似宝塔。单宝塔 双宝塔
4、神智体:按照文字形体的多种变化组成诗句的一种形式,又称形意诗,谜象诗。
二、汉字与音乐 (一)中国古代乐器史
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2、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金:编钟、石:磬、丝:琴、竹:笛箫、匏:葫芦、土:陶、革:鼓、木:木鱼 ) 3、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4、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
正在阅读:
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06-01
六一儿童节亲子活动主持词3篇10-14
通讯稿02-11
(11)嵌入式系统设计实例08-09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03-17
2013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小升初数学试卷(B卷)08-29
某高中教学楼设计计算书本科毕业设计04-24
《新教师入门指导》04-25
四世同堂练习题及答案03-05
9月份教学活动早知道12-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汉字
- 中国
- 复习
- 笔记
- 文化
- 就业指导题目及答案
- 《大学本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 尔雅通识课心理行为与文化作业
- 2015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 舞蹈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 2015年11月水利造价师继续教育课件
- 迎评现场访谈答案汇总
- C#考试题(附答案)
- 新苏教版牛津英语 英语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 第4章 - 电子表格Excel2010教案 - 图文
-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课
- 小学二年级德育工作计划
- Y-2000衍射仪说明书
- 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 知识产权题目及标准答案
- 2019年中考真题模拟全国各地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第一辑
- “依法治国、依法治校“主题知识竞赛题库
- 南大周沛社会保障期末复习(最全)
- 2015各城区一模英语作文
- 中国矿产资源规划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