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考行测每日考点突破系列4之逻辑判断

更新时间:2023-07-24 05: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比较全面

今天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将继续针对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部分进行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包括必然性推理部分的文氏图法、图表法、排序法、假设法,可能性推理的六种题型的介绍以及相关解题技巧,如抽象法、寻找因果联系、寻找逻辑漏洞等。

一、必然性推理的四种解题方法

1、文氏图法

当题目中涉及多种概念间的关系或较为复杂的直言命题推理时,可以考虑使用文氏图法解题。

用文氏图可以表示以下五种概念间的关系:

例题:所有能干的管理人员都关心下属的福利,所有关心下属福利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都很开明;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不开明的所有管理人员不是能干的管理人员。由此可以推出()。

A.不能干的管理人员关心下属的福利

比较全面

B.有些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不开明

C.所有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开明

D.不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开明

解题分析:本题利用各个概念间的包含关系可画出下面的集合图,这将使考生以直观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正确解题。

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能干的管理人员与关心下属福利的管理人员是真包含于关系,关心下属福利的管理人员与开明的管理人员之间又是真包含于关系,而不开明的管理人员与能干的管理人员是全异关系。

由图可知,不能干的管理人员与关心下属福利的管理人员之间不是真包含于关系,故A项错误;能干的管理人员真包含于开明的管理人员中,所以B项错误;不能干的管理人员与开明的管理人员也不是真包含于关系,所以D项错误;能干的管理人员真包含于开明的管理人员中,C项正确。

比较全面

所以,正确答案是C。

2、图表法

当一个题目中涉及或列出的事物情况包含两类或者更多的元素,且这些元素之间又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时,可以考虑采用图表法。

当题目中主要的元素只有两类时,可通过列表的方式解题;当题目中主要的元素超过两类时,可通过画图的方式解题。在运用图表法的时候,还可以边列表(画图)边排除,从而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

例题:蓓蓓理想中的丈夫是三高:高个子,高收入,高学历。她结识了甲乙丙丁四个男朋友,其中只有一人同时具备三高。此外,这4个人中:只有3个人是高个子,只有两个人是高收入,只有一个人是高学历。每个人至少具备一高。甲和乙的收入一样高。乙和丙的个子一样高。丙和丁的个子不是一种类型(即如果丙是高个子,则丁是矮个子,反之亦然)。

依据以上的叙述,可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甲同时具备三高

B.乙同时具备三高

C.丙同时具备三高

比较全面

D.丁同时具备三高

解题分析:题干中所含的事物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物,即蓓蓓结识的甲乙丙丁四个男朋友;另一类是人物的所有特征,即个子、收入、学历。它们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但是单凭想象很难理清头绪,这种时候采用图表法便能一目了然地得出正确答案。

由乙丙个子一样高,以及一共有3个高个子这两个条件,可知乙丙都是高个子。又知丙丁个子类型不同,则丁是矮个子。又已知甲乙收入一样,和只有两个高收入者,无法判断两人是否高收入,此时需结合假设法。

若他们都是高收入,则三高必是这两者中的一位,而丁就会一高都没有,不符题意,所以高收入的是丙丁。从图中可知前两项都高的只有丙,则三高只能是丙。

所以,正确答案是C。

3、排序法

比较全面

当一个题目所列出的元素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空间上的次序关系或高矮大小比较关系时,可以考虑使用排序法,即在一条直线上将涉及的元素按顺序填入,从而更直观地解题。

例题:甲、乙、丙、丁、戊五个学生参加高考,他们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丙没有乙高,戊没有丁高,甲高于乙,而丁不如丙高,则成绩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题分析:题目中出现了一类因素的高低顺序,这类题一般用排序法来解会比较直观。

根据题干,可知乙>丙,丁>戊,甲>乙,丙>丁,因此可以从高到低依次排列5个人的成绩为:甲>乙>丙>丁>戊。五人中成绩最高的是甲。

所以,正确答案是A。

4、假设法

当一个题目给出多个条件,要求我们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推理时,可以考虑用假设法解题。即假设某个命题为真(或为假),代入题干所给的信息,检验是否产生矛盾。假设法通常与代入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对于一些判断真假话、顺序排列、类型匹配等题型,除了用相应的方法解题(在后几节介绍)之外,也可用假设法来解题。

例题:余勇、焦国瑞、庄文承每天一起去俱乐部锻炼身体,他们每人不是游泳就是打网球。已知:

(1)如果余勇游泳,则焦国瑞打网球。

比较全面

(2)余勇或庄文承游泳,但不会都游泳。

(3)焦国瑞和庄文承不会都打网球。

请问:谁昨天游泳,今天打网球?()

A.余勇 B.焦国瑞

C.庄文承 D.焦国瑞和庄文承

解题分析:本题题干中给出了三个复言命题作为条件,很难根据这三个命题直接推导出答案,需要使用假设法。

假设余勇游泳,则根据条件(2)庄文承打网球,再根据(3)得出焦国瑞不打网球,再根据(1)则余勇不游泳,矛盾,所以余勇只能打网球;假设庄文承打网球,则根据(3)得出焦国瑞游泳,再根据(1)可知余勇打网球,根据(2)则庄文承游泳,又矛盾,所以庄文承只能游泳;由此得出余勇不能游泳,庄文承不能打网球,既能游泳又能打网球的只能是焦国瑞。

所以,正确答案是B。

二、可能性推理的六种题型

可能性推理又称或然性推理,是与必然性推理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前提和结论不具有蕴涵关系的推理,在公务员考试中根据题型可分为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解释型、评价型和结论型六种题型。

1、削弱型

削弱类试题为逻辑判断考试中比较常考的题型之一,此类试题解题的关键是

比较全面

首先应该明确题干的推理关系,即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其次是根据题目的问题来明确削弱的方向是针对前提、结论还是论证本身。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论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论述提出质疑?”

2、加强型

做加强型试题与削弱型的题目一样,要在分析好题干的结论、论据和论证逻辑的基础上,再去看四个选项对题干的加强、削弱作用。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加强题干的论证?”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题干的论证?”

3、前提型

无论什么类型的前提型题目,所需要选出的都是能或不能保证结论成立的假设。题干的逻辑漏洞则主要分为缺少保证论证成立的必要前提、论据和结论之间缺少联系环节和推论忽略了其他影响因素三种情况。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比较全面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个假设?”

“为使上述结论成立,以下哪项陈述必须为真?”

4、解释型

要解释某一结论或现象,即说明某一结论或现象产生的原因;要解释某一矛盾或差异,则要找出该矛盾或差异的内在统一之处,即需要调和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同时成立。解此类题适用代入法,逐个判断选项是否能够对题干起解释作用,然后找出最能或最不能解释的选项。如果要求选出最不能解释的选项,首先找出与题干信息矛盾的选项,如果没有,再比较四个选项的解释力度,无关选项的解释力度较弱。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有助于解释上述行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解释上述矛盾的现象?”

“以下各项中,哪项最无助于说明上述现象?”

5、评价型

评价型试题要求我们要对题干的整体推理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很多题目虽同为评价型试题,但题目所考查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比较全面

“对以下哪项问题的回答,最有助于评价上述论证?”

“以下哪一项办法最有利于验明上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指出了上述论证的漏洞?”

“以下哪项是二人争论的焦点?”

6、结论型

结论型题目一般信息量比较大,选项可能是逻辑推理的结果,或者是根据题干的一部分可以推理得出的信息,也可能是题干信息的概括性总结。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对题干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提取,并且利用逻辑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从上文可以推出以下哪些结论?”

“下述哪项最能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

“以下哪项作为结论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除了以下哪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三、可能性推理的解题技巧

1、抽象法

比较全面

当一个题目所给的条件较长,文字较多时,可以考虑将文字叙述抽象成形式化的表达,用一些符号、字母或关键词来表达其中的逻辑关系,简化题干信息。由于简化后的表达能更加直观地体现题干要表达的逻辑关系,从而不仅能加快解题速度,节省时间,还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例题:要想精神健康,人必须自尊,人们要保持自尊必须通过不断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他们要赢得这种尊重只有通过道德地对待这些人。

下列哪个结论可以从上文推出?()

A.精神健康的人将被别人道德的对待

B.精神健康的人将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

C.精神健康的人为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必须有自尊

D.自尊的人很少道德地对待那些他们尊重的人

解题分析:本题中给出的条件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首先简化题干中的条件,列出它们之间的推出关系,方便解题。

由题干中的条件可以推出的关系是:

(1)精神健康→自尊;

(2)自尊→赢得尊重;

(3)赢得尊重→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

由(1)、(2)、(3)顺次可推出精神健康的人→自尊→赢得尊重→道德地

比较全面

对待他们尊重的人,即精神健康的人将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所以选项B正确。A、C、D都不能由以上条件推出。

所以,正确答案是B。

2、寻找因果联系

解可能性推理题时,往往需要通过读题首先找准题干的因果联系,也即题干的论据与论点。尤其是在寻找加强或削弱项的时候,正确的选项一般是从题干的因果联系出发,削弱项是破坏题干的因果联系,而加强项则是增强题干的因果联系。

例题1: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在舒适环境里工作的人比在不舒适环境里工作的人生产效率高25%。评价工作绩效的客观标准包括承办工件数和工件的复杂程度。这表明:日益改善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

A.平均来说,生产效率低的员工每天在工作场所的时间比生产效率高的员工要少

B.舒适的环境比不舒适的环境更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C.生产效率高的员工通常得到舒适的工作环境作为回报

D.生产效率高的员工不会比生产效率低的员工工作时间长

解题分析:本题是削弱型题型,在解题中如能找到题干中论证的因果关系则可以通过证明这种因果关系的不正确来削弱其推论。

题干的论证认为改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要削弱这个论证,就要指出生产效率的提高不是因为舒适的工作环境,C项指出生产效率高的员工

比较全面

得到舒适的工作环境,证明题干中的论证属于因果倒置,从而最大程度削弱了题干论证。A、D两项都没有从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的因果关系进行削弱,而B项支持了题干结论。

所以,正确答案是C。

例题2:发达国家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大约是发展中国家的三倍。有人认为,这主要归咎于发达国家中人们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摄入。相对来说,发展中国家较少有人具备生这种“富贵病”的条件。其实,这种看法很难成立。因为,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高于70岁,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寿命还不到50岁。

以下哪项如果成立,最能加强上述反驳?( )

A.统计资料显示,冠心病患者相对集中在中老年年龄段,即45岁以上

B.目前冠心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C.发展中国家人们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量,都在逐年增长

D.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的人们具有较高的防治冠心病的常识和较好的医疗条件

解题分析:本题属于加强型题型。题干要反驳的结论是:冠心病的发病是因为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题干是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平均寿命不同出发,对食物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反驳。选项A说明年龄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因果关系,从而加强了题干的反驳。B项的论述与A项相反,削弱了反驳;C、D两项则是从别的方面来反驳,而没有从题干所给的人均寿命与冠心病发病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反驳,所以反驳力度不如A项。

所以,正确答案是A。

比较全面

3、寻找逻辑漏洞

在可能性推理中,有些题目可能要求我们直接评价题干中存在的逻辑漏洞;而有些题目可能题干本身有逻辑漏洞,要求我们寻找最加强项或者题干的假设。对于前一类题来说,找到逻辑漏洞是解题的根本;对于后一类题来说,可弥补这一逻辑漏洞的一项往往即为最加强项或者题干的假设,找到逻辑漏洞是解题的关键。

常见的逻辑漏洞有以下几种: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前后概念不同,在三段论推理中表现为“四概念”错误);

2.理由虚假(使用未经证实的假设);

3.理由不充分(前提不足以推出结论);

4.诉诸权威或诉诸众人(通过专家或众人的意见来支持结论); 5.诉诸无知(没有证据证明某个命题为假,就断言该命题为真); 6.循环论证(前提隐含着结论本身);

7.以偏概全(把一个特殊事例为真,看成对大量事例为真);

8.数据不可比(将两个具有不同特点、不可比的数据进行错误对比)。 其中,诉诸权威或诉诸众人的错误还可能在选项中出现。当一个选项通过“某专家认为……”或“很多人支持……”之类的话来加强题干结论时,通常犯了“诉诸权威”或“诉诸众人”的错误,可以排除。

比较全面

例题1:在一次聚会上,10个吃了水果色拉的人中,有5个很快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吃剩的水果色拉立刻被送去检验。检验的结果不能肯定其中存在超标的有害细菌。因此,食用水果色拉不是造成食用者不适的原因。

如果上述检验结果是可信的,那么以下哪项对上述论证的评价最为恰当?()

A.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事件的原因,当成了事件的结果

B.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那些吃了水果色拉后没有很快出现不适的人,过不久也出现了不适

C.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没有充分利用一个有力的论据:为什么有的水果色拉食用者没有出现不适?

D.题干的论证有漏洞,因为它把缺少证据证明某种情况存在,当做有充分证据证明某种情况不存在

解题分析:题干犯了“诉诸无知”的错误。将“不能肯定其中存在超标有害细菌”等同于不含超标有害细菌,从而得出结论“食用水果沙拉不是造成食用者不适的原因”。D项适当地指出了这一论证漏洞。

所以,正确答案是D。

例题2:人们对于搭乘飞机的恐惧其实是毫无道理的,据统计,1995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超出80万,而在自1990至1999年的10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空难的还不到500人,而在这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罹于空难的还不到25人。

为了评价上述论证的正确性,回答以下哪个问题最为重要?()

A.在上述10年间,全世界平均每年有多少人采用地面交通,有多少人采用航运

比较全面

B.在上述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少人采用地面交通,有多少人采用航运

C.在上述1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多少人死于地面交通事故

D.在上述10年间,1995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是否是最高的

解题分析:题干犯了“数据不可比”的错误。题干中给出了1995年全世界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数和1990-1999这10年中全世界死于空难的人数。但要比较安全性,我们需要比较它们各自的死亡率而不是死亡人数,死亡人数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因此还需知道这10年中全世界采用地面交通和航运的人数,这样才能算出各自的死亡率,才能对两种交通方式的安全性进行比较。如果航运的死亡率大于地面交通,则题干的论点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A项提出的数据最能够弥补题干数据的不足;B项提出的是我国的数据,而题干中给出的是全世界的数据,重要程度不如A项;C项给出的仍是死亡人数,还是不可比的;D项与题干观点的论证无关。

所以,正确答案是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vk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