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十二五”期间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0526 -
更新时间:2024-04-15 17: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北京市昌平区“十二五”期间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修改稿)
北 京 市 农 林 科 学 院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2011年05月
《昌平区编制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
课题组成员
委托单位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编制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课题负责人
董锦华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主任 张宝来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牛路江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主持人
文 化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
首席专家,研究员,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主要成员
贾劲松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牛世荣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工作委员会发展计划科 科长
王 佳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工作委员会发展计划科 科员
孙晓冬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目 录
规划编制组成员
国家工程咨询甲级(预备)资格证书(复印件) 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执照资格证书(复印件)
第一章 昌平区农业现状与评价 .................................... 1
一、种植业............................................................................................................. 1 二、畜牧业............................................................................................................. 2 三、乡村旅游业..................................................................................................... 2 四、种业................................................................................................................. 3 五、装备与设施..................................................................................................... 3 六、区域发展......................................................................................................... 3 七、效益分析......................................................................................................... 4 八、农业支撑体系................................................................................................. 4 九、总结................................................................................................................. 7 第二章 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 进程测算、分析、评价与诊断 ..... 9
一、2010年进程测算与评价................................................................................ 9 二、2010年诊断.................................................................................................. 10 第三章 昌平区农业发展分析 ..................................... 12
一、耕地资源分析、评价................................................................................... 12 二、水资源分析、评价....................................................................................... 12 三、环境容量及承载力分析............................................................................... 14 四、昌平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 14 第四章 昌平区农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指导思想及建设思路 .......... 16
一、发展方向....................................................................................................... 16 二、目标............................................................................................................... 16 三、指导思想....................................................................................................... 18 四、发展战略....................................................................................................... 19 五、建设的总体思路........................................................................................... 21
I
第五章 功能区(产业带)的空间布局.............................. 22
一、沟域经济、果树、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产业带....................................... 22 二、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畜禽饲养产业带................................................... 24 三、城市精致农业产业带................................................................................... 24 第六章 重点产业的规划 ......................................... 25
一、“一花三果”类............................................................................................. 25 二、循环农业类................................................................................................... 32 三、沟域经济类................................................................................................... 39 第七章 农业现代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 43
一、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体系................................................................... 43 二、农业物流服务体系....................................................................................... 45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46 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48 五、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50 六、农业金融与保险服务体系........................................................................... 50 七、农民组织化服务体系................................................................................... 51 第八章 建设进度 ............................................... 53 第九章 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 56
一、总投资概算................................................................................................... 56 二、资金筹措....................................................................................................... 56 第十章 经济、社会效益估测 ..................................... 58
一、经济效益估测............................................................................................... 58 二、社会效益估测............................................................................................... 59 第十一章 环境评估 ............................................. 63
一、关于水资源................................................................................................... 63 二、关于环境质量............................................................................................... 63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对策 ................................... 66
一、不可控性风险及对策................................................................................... 66 二、可控性风险及对策....................................................................................... 67
II
附表1: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及测算(2005、2010年) 附表2:昌平区“十二五”期间日光温室与大棚的发展 附件:北京气温变化分析与预测
附图:
1 北京市昌平区SPOT5遥感图(行政区) 2 北京市昌平区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
3 北京市昌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示意图(2001年-2010年) 4 北京市昌平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5 北京市昌平区多年平均降雨等值线示意图(1956年-2000年) 6 北京市昌平区2003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示意图 7 北京市昌平区2003年土壤有效P含量分布示意图 8 北京市昌平区2003年土壤有效Cu含量分布示意图 9 北京市昌平区2003年土壤有效Mn含量分布示意图 10 北京市昌平区2003年土壤有效Fe含量分布示意图 11 北京市昌平区2003年土壤有效Zn含量分布示意图 12 北京市昌平区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 13 北京市昌平区土地利用分区
14 北京市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分区示意图(2011年-2015年) 15 北京市昌平区休闲农业布局示意图(2011年-2015年) 16 北京市昌平区畜牧业规划布局示意图(2011年-2015年)
III
第一章 昌平区农业现状与评价
2010年,昌平全区有15个镇政府、2个办事处、303个行政村。年末约有耕地19.2万亩,按农村人口平均人均约0.9亩。
当年,全区农业生产总值16.8亿元。其中,种植业6.7亿元,畜牧业7.9亿元,林业1.3亿元,渔业0.3亿元,服务业0.6亿元。它们在总产值中的份额分别为39.7%、47.0%、8.0%、1.8%、3.5%。
农业产业结构,较2005年明显优化、改善。突出表现在畜牧业,在种植、林、渔、服务等各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其产值份额提高到47.0%,较2005年增加17.5个百分点。见图1。 12.82005年 3.24.849.78.02010年 1.83.539.7 29.5 47.0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服务业图1 昌平区农业2005、2010年产业结构比较 一、种植业
●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14万亩,总产2267.7万kg,平均亩产仅230kg,产出水平低。主要粮食作物为冬麦和玉米。
● 果园面积22.8万亩,产量3999.2万kg,产值2.67亿元。主要品种为苹果、柿子、桃、樱桃、小枣、葡萄、梨、杏、李子、板栗、核桃等。鲜果与干果的面积之比约为3:1。鲜果中,柿子种植
1
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1.1%;其次是苹果和桃,份额分别在21.6%、15.2%。干果中,以板栗为主,占总面积的18.0%。苹果、桃和柿子的产量之和占本区果品总产量的79.3%,成为本区果树产业的主体。
2009-2010年的冬季十分寒冷,最低气温-22℃以下,柿树受害最为严重,10年生以下的幼树全部冻死。苹果、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冻害。导致2010年果品产量较上年减少17%。
● 草莓日光温室发展很快,已达8000栋,实际种植4000栋,折合建筑面积4980亩,产量550万kg,产值1.12亿元。
● 蔬菜播种面积2.43万亩,其中设施生产12588亩,产量4716万kg;以茄果类、瓜类、豆类、根菜类、葱蒜类、叶菜类为主。
● 花卉产业的主体,是具有厅室摆设观赏和园林庭院美化功能的高档盆花。百合花已被列入全区“一花三果”重点产业,2008年被区政府确定为折子工程。至2010年累计建成日光温室1387栋、春秋棚99栋,已种植1420栋;采收鲜切花475.9万支,销售收入2805.6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97个。已完成种球基地的基础建设,种植百合种球394栋,露天种植18亩,生产种球500万粒。其它花卉苗木种植面积0.57万亩,产值12555.9万元。
二、畜牧业
2010年,饲养的主要畜禽有生猪、羊、乳牛和禽类,其中草食家禽比重为46.7%。
共有88家规模饲养场,其中畜禽粪便处理并排放达标的仅50家。
三、乡村旅游业
到2010年底,全区共有民俗接待村60个,其中市级民俗村23个;民俗户1240户,较2005年增加203户,其中市级挂牌民俗户1537
2
户;乡村酒店130家;从业人员11000人,同比增加83%。全区有观光农园198个,较2005年增加4倍以上;从业人员4800人,同比增加约1/3。
乡村旅游总收入为3.02亿元,其中观光园收入2.43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平均年递增22%;民俗旅游收入0.59亿元。
休闲农业尚停留在观光采摘阶段。收入比重中,观光采摘的份额仍高达21.7%,操作、体验及纪念品的份额甚低,不足10%。
四、种业
2010年该业生产收入1.65亿元,其中销往外埠6936.5万元。收入中,种畜(禽)比重最大,约占50.4%。
五、装备与设施
截至目前,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1.31万亩(建筑面积)以上,其中连栋温室39.4万㎡,日光温室15379栋,大棚1662栋,食用菌大棚204栋。2010年设施农业总收入27351.7万元,其中温室收入25807.6万元;大棚收入1212.4万元;中小棚收入331.7万元;从品种上看,蔬菜、瓜果类的收入占六成以上,二者分别为8267.5万元、9136.3万元。
近年来,本区节水规模逐步扩大,面积达15.5万亩。其中,喷灌5.10万亩,微灌(包括微喷和滴灌)1.29万亩,低压管灌9.12万亩。全年集雨工程汇集水量16.5万m3。
六、区域发展
昌平区有5个山区镇、12个平原镇。山区、平原面积之比大体为3:2,而农业产值之比呈倒挂态势。一产从业人数相当。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山区镇构成了全区休闲农业发展的主体,其休闲农业总
3
收入约占全区的3/4,兴寿、崔村、长陵排序列前三甲。5个山区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低于平原。
全区正在实施“5+2”工程,选取了5个山区镇、2个经济较发达的平原镇,实行对口帮扶。以山区镇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同平原镇的资金、人才、信息等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和互动,实现共同发展。通过短信、宣传品、电视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在政府、合作社、农民之间搭建起交流平台,从而促进了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2010年,全区一产增加值5.58亿元。以人民币与美元兑换率6.8:1计,土地综合产出率为195美元/亩,比2005年提高12%,居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农业劳动综合生产率为2017美元/劳,比2005年提高60%,但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12左右。
(二)社会效益
本区为社会提供的果、菜、畜产品中100%达到无公害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健康食品。2010年较2005年多接待游客1.3倍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2010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2548元,较2005年提高89%(未扣除价格因素)。农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因而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05年的2.11:1缩小到1.95:1,差距减小了8%,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八、农业支撑体系
(一)农业科技体系
●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昌平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包括
4
了北京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昌平区果树研究所、金六环农业园等单位;同时,域内还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昌平园区(6个研究所)、北京农学院等潜在的农业科技资源。
●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昌平区拥有农业技术服务机构99个,其中区级39个,镇级60个。现有农业科技人员1249人,其中区级635人,镇级614人;现有农业科技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3%。
昌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主要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当前,综合型人才匮乏,技术支撑力量弱,知识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成为制约本区技术服务的关键因子。
(二)信息服务体系
目前,昌平区已创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并在全部行政村安装农信机,配备620名信息员(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62%),全区已发展终端用户36000个,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80台计算机。信息平台涵盖了域内草莓、苹果、核桃、栗子、猪、牛、羊、鸡等主要农产品。
由于本区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信息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欠强,需提高信息质量,为农民提供更丰富、更及时、更有效的信息。二、信息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力度不大,需加强农业信息化的指导和培训。三、尚未实现网上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加工与物流体系
2010年,昌平区有规模食品企业39家。农产品的加工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加工与制造)与全区一产增加值之比为0.19:1,与2005年相比农产品加工带动水平有所降低(2005年为0.25:1)。本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以畜禽屠宰与肉类加工为主,其次为中药制造。然而,果蔬贮藏与加工、饲料加工、乳制品、焙烤食品等行业加工技术力量
5
薄弱,产品单一。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带动下,成立了如北京天周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具备先进研发及生产技术加工企业,在果蔬加工方面不断探索。
目前,全区农产品配送机构主要有小汤山农业园、金六环、鲜绿安、盛世富民、天汇渔业等。同时,本区也在积极探索集产品展销、配送于一体的新型供销体制,并在2009年成立北京市首家农产品联销专业合作社。入社的12家昌平知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农产品综合展示、便捷销售、直接配送的多功能平台。自2009年顺义花博会以来,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四)金融与保险
目前,昌平区在农业科技推广、产品研发、市场经营等各环节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问题。尚未形成完善的农业信贷体系、农业保险体系、农业投资体系、农业担保体系、农业信用体系、农业产业投资基金体系。导致一些拥有良好市场前景,但贷款资质不全的企业、合作社,往往因其不能及时得到资金支持而延缓了发展。
(五)农民培训与教育体系
截至2010年,昌平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277所。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普通中学47所,小学85所。此外,还有“211工程”的著名大学及其分校、民办大学37所以及数十家专业培训机构。农民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年,农民素质同现代农民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同时还缺乏一大批专业技术能手。
目前,本区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未完全转变,求知欲不够强,学习应用先进生产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不够。突出表现在市场意识不强,尤其缺乏合作理念;此外,在经营、知识、文化等方面,农民素质不适应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值得强调,本区未能充分利用大学城进驻的有利条件,加强大专院校对农村教育的推动作用。
6
(六)合作组织与协会
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以来,昌平区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迅速提升。2010年,全区共成立专业合作社317家(以山区、半山区为主),加入各种合作组织及协会的农户13032个,共发展社员13032人。在区政府的扶持下,在本市率先成立“北京昌农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对从事农产品经营的基层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的组织与协调。
总体而言,昌平区的专业合作社及协会在不断成熟壮大的同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通过组织教育培训,对农民传输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在农户和企业间搭建桥梁,倡导合作理念,降低市场风险;促进山区与平原的互动,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等等。但由于本区的合作社及协会尚处起步阶段,因而也存在很多不足:第一,规范程度偏低。在生产管理、财务分配、市场经营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的管理制度。第二,人才匮乏。目前99%的合作社社长均为农民出身,文化水平不高,影响了合作社的管理水平。第三,资金短缺。虽然政府对合作社给予了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但若想做大做强还需要有更多企业的带动。
九、总结
(一)主要成绩
1.瞄准首都高档农产精品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区资源禀赋的优势,以“一花三果”(百合花、苹果、草莓、柿子)产业的现代化,带动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整体发展。
2.大力培育和强化北京农业的生产、生态、服务及社会四项功能,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都市型现代农业特征的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种业,并与二、三产业融合,按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使
7
之成为本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同时,基本上形成了西部山区传统林果带、东部浅山区以苹果为代表的精品林果带、西部4镇以百合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带和东部6镇草莓产业带,以及以山区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与民俗旅游产业带,从而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3.狠抓了科技、信息、教育与培训、产前产中产后物流、金融和农民组织等农业现代服务体系的建设,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4.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坚持创新,初步实现了城乡和谐与平原山区统筹发展。极为稀缺的水资源,消耗大幅度减少,2010年较2005年农业节水1180万m3,水资源效益提高了1.6倍之多。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功能欠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标准化有空白。 2.农业生态功能急待进一步强化。 3.籽种产业及信息服务急需壮大、提升。 4.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单一、阶段滞后。 5.保障体系不完善。
8
第二章 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 进程测算、分析、评价与诊断
一、2010年进程测算与评价
(一)2010年进程测算结果
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进程,2010年综合指数为71.87,在全市13个区县中居上游,处于都市型现代农业初级阶段的中期。
5项一级指标(功能)中,较强的依次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谐水平两项,分别超越整体功能3、1个时段;实现度分别为93.33%、75.72%。生态功能居中游水平,实现度为72.20%。服务功能较弱,处于都市型现代农业初级阶段的前期,与整体功能相比滞后1个时段;实现度仅为62.86%。生产功能最弱,处于起步阶段后期,落后整体2个时段,实现度不足60%。见图2-1。
10080 71.8758.9072.2062.8664.3475.7270.9893.3377.80 6053.27 40200 整体
32.6925.93生产2005年服务生态和谐2010年能力图2-1 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2010年与2005年进程测算比较
9
21项末级指标的测算结果,见附表。 (二)评价
1.5项一级指标(功能)实现度的分布,差异不大。说明本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在快速发展中呈较为均衡的整体推进。
2.同2005年相比,2010年服务、生产二功能大幅度增强,实现度分别提高1.4倍、80%,净增37、26个百分点;增速较整体速度快70%左右。表明在体现都市型现代农业特征的主要产业——设施农业、种业、休闲农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在资源节省与高效利用上,节水工程建设成效甚为显著。此二功能,是本区农业整体提升的主要贡献方。
3.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在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又有较大推进,实现度较2005年增加近16个百分点,已达基本实现阶段的中期。为今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将发挥有力的驱动和支撑作用。
4.生态功能与和谐水平两项增强的幅度较小。“生态功能”的主
要制约因子是农业安全生产和畜禽粪便处理,“和谐水平”的主要制约因子是政府对农村投入的比重。
二、2010年诊断
运用动态诊断模型,将2010年与2005年的全部21项末级指标进行比对,诊断结果如下(图2-2)。
同2005年相比,21个末级指标中,有12个升级,2个降级。 处于警示区(桔红色,实现度<60%、增幅大于整体增速)与高度警示区(红色,实现度<60%、增幅小于整体增速)的指标各有3个。这6项指标是“十二五”期间本区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也是难点。
10
1.水资源利用效率(净水)↑ 2.休闲农业与农业收入之比↑ 3.林木覆盖率 4.冬春季裸露农田比重 5.城乡居民收入之比 6.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7.农民素质 8.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9.农业科技人员比重 10.农业R&D比重 11.耕地面积年递减率↑ 1.设施农业面积比重↑ 2.科技辐射水平↑ 3.农民计算机拥有率↑ 4.土地综合产出率↑ 绿 黄 红 1.农产品加工带动水平↓ 2.安全生产水平 3.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比重↓ 桔 1.劳动综合生产率↑ 2.农民组织化程度↑ 3.规模饲养场粪便处理排放达标率↑ 图2-2 昌平区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2011-2015年调控时应给予不同关注的4类指标
11
第三章 昌平区农业发展分析
一、耕地资源分析、评价
通过计算和分析,昌平区耕地资源极为稀缺,人均仅0.12亩 (2010年);然而,未来10多年还将不断减少。耕地资源极度匮乏,将成为本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之一。
根据区土肥站最新检测,对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 一、二级土壤 土层深厚、质地适中、有机质及NPK养分含量高、理化性状好、无障碍因素、生产潜力大。在全区,此类土壤仅占5.23%。
● 三、四级土壤 地势平坦、轻壤、能基本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养分需求(有机质与速K含量偏低、有效P含量中等),土体结构不良、易板结与涝洪、通透性差为主要障碍因素。此类占55.10%,大多为粮田。
● 五、六级土壤 土层薄、地势不平、耕层偏砂,有机质及有效P含量低、速K含量适中,春旱严重。此类占41.67%,大多分布在山前岗坡地。
二、水资源分析、评价
(一)水资源量的分析与评价 1.地表水资源量的分析与评价
近20年来,实际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为0.31亿m3;2006-2010年,又减少至2454万m3。人均水资源量,仅18.7m3。
2.地下水资源量的分析与评价
昌平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84亿m3。1989—2005年的16年
12
里超采7.2亿m3,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平均每年下降0.48m。近四年降幅加大,年平均下降1.12m, 2010年降至26.77m。
如果将可利用的地表水、地下水合并计算(2.15亿m3),本区人均年可利用水量,2010年为129.4m3,已严重地影响着本区的可持续发展。
据有关部门提供数据,2010年昌平农业用水(种、养业,不含草坪)6626万m3,较2005年少用15.1%;约占全区总用水量的1/3略多。农业用水几乎全部为地下水,其份额高达97.5%以上。
(二)水质的分析与评价 1.地表水水质的分析与评价
近10多年的干旱,造成上游来水和地表径流减少,导致温榆河上段河水稀释、自净能力明显下降。水质的总体状态,常年以来为劣Ⅴ类,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北沙河、南沙河的水质现状亦不容乐观。
2.地下水水质的分析与评价
昌平区地下水以HCO3-Ca型水为主,占总监测井数的61.9%.当前,由于污水入侵,使本区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浅层水几乎均被污染,不能作为饮用水。而中层水质污染程度正在加剧。据2004-2005年监测数据,本区地下水水质Ⅲ级及好于Ⅲ级的水井,占大多数。
综上所述,昌平区水资源,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在数量上极度稀缺。在水质上,地表水污染程度很高,而且呈现恶化趋势;地下水水质,尽管总体尚可,但已呈现恶化趋势。因此,本区水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呈现十分严峻的态势。已成为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因素中的“短板”,严重威胁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13
三、环境容量及承载力分析
当前,本区环境对畜牧业可承载的极限规模为13.9万个牛单位。近两年畜牧业规模为4.3万个牛单位/年,为极限规模的31%。即,理论上有69%的发展空间。
规划期间,若保有大田6万亩、草莓与瓜菜4.0万亩、果园20万亩,则本区畜牧业承载力为14.5万个牛单位,较现时增大4.4%。
因此,从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动循环经济的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育角度考虑,畜牧业在本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四、昌平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1、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2、自然资源较丰、生态环境优越 3、人文、自然景观丰富 4、农业科技实力较雄厚 5、龙头带动、“一花三果”为代表的品牌优势 6、防汛抗旱能力强 1、水资源极度匮乏 2、农业生态保障作用偏弱 3、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循环农业刚起步 4、农业生产成本高 5、农产品加工业薄弱,是短腿 6、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7、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8、政策保护有缺陷 9、小汤山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未发挥应有作用 S W O T 1、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2、山区建设力度加大,沟域经济新理念的提出 3、“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和城乡一体化带来新契机 4、2012年在本区举办世界草莓大会 5、旅游发展商机广阔 6、2014年北京将举办世界种业大会 7、国家农业科技城正在规划中,并即将实施;小汤山园区是其重要组成之一 8、高端消费市场日益旺盛 1、雨洪、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进入冷周期的可能性加大 2、外省及其它区县竞争激烈 3、农业发展空间日趋减少 4、三农问题,全国尚未破题 14
概括起来,昌平区区位、生态环境、科技、教育、交通、人文与自然景观以及形成了以“一花三果”为代表的农业品牌等,优势突出;市政府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及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城乡一体化、昌平区“十二五”规划“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总体目标的提出、2012年本区举办世界草莓大会、2014年北京举办世界种业大会、发展沟域经济、新农村建设,以及旅游商机广阔、农产品高端消费市场日益旺盛,这些都带来了大量的难得机遇。然而,水、土资源的约束强烈、产业结构不合理、循环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加工业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制约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气候灾害变频、进入冷周期的可能性加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城市化压缩了农业发展空间,“三农”问题全国尚未破题,它们都加大了本区农业现代化的难度。
上述的这些优势与劣势,发展环境的利与弊以及风险,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能及时捕捉机遇,便会增加或增强优势;同时,如能具有忧患意识,制定相应的科学对策以规避或减轻威胁,便能化解、减弱劣势。最终,化劣势为优势,化优势为胜势,实现该区农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5
第四章 昌平区农业的发展方向、
目标、指导思想及建设思路
一、发展方向
昌平农业的发展方向,必须首先服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及其职能建设的需要,其次取决于本地的自然资源禀赋。
根据上述理念及SWOT分析结果,昌平农业未来20-30年发展方向,应是具有鲜明都市农业特征的,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
二、目标
(一)总体目标
至2015年,昌平农业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达到基本实现阶段的中期。
农业的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显著增强,而且与服务功能、社会功能协调,共同构建成有机、和谐、强大的整体功能,为建成“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服务。围绕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十字方针,做到产业结构合理、协调,重点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链条完整,且标准化、信息化,做到产品精品化;投入精准,实现资源低耗、高效、集约,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良好,人与自然和谐;乡村田园景观恬静、优雅、精致、精巧;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水平达到全市领先地位,并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有较为健全、高效的农业现代服务体系,服务周全、精细、质量好;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组织形式多样且较为发达,而且还建立了一批产业联盟;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农民专业技术能手,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16
昌平将成为华北地区一流的农业科技引进、研发、中试、成果转化基地,北京市的优质苹果、草莓、百合花、食药用菌、木本落叶花木等高端精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草莓、百合花优质种苗(球)的主要繁殖基地;京郊农业旅游带的重要节点。
(二)主要指标
本规划的预期指标分为两级,其中一级指标5个,末级指标21个。具体的指标、属性及指标值见下表
一级指标 序号 1 2 综合生产 3 4 5 6 社会服务 7 8 9 10 生态保障 12 14 区域和谐 16 18 20 指标项 土地综合产出率 水资源(净水)效益 劳动综合生产率 设施农业面积比重 农民组织化程度 科技辐射水平 农产品加工带动水平 观光农业与农业收入之比 耕地面积年递减率 林木覆盖率 冬春季裸露农田比重 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比重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农业科技人员比重 单位 美元/亩 美元/m 美元/劳 % % % % % % % % % 年 元 台/千人 % % 3实际值 2010年 195 1.24 2017 6.8 23.2 9.8 0.194 0 61 6.4 9.3 56.8 8.84 0.285 10.2 12548 239 3.1 1.67 目标值 2015年 340 1.50 >3000 12 80 12 0.40:1 < -0.8 61 100 <10 100 15 0.31 11.2 20000 350 2.5 1.6 指标 属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0.145:1 0.21:1 11 安全生产(认证)水平 13 规模饲养场粪便处理排放达标率 15 城乡居民收入之比 1.95:1 1.90:1 17 农民素质 发展能力 建设水平 19 农民计算机拥有率 21 农业R&D经费比重 关于指标的解释
﹡ 土地综合产出率=一产增加值/耕地面积 ﹡ 水资源效益=一产增加值/农业用(净)水量 ﹡ 劳动综合生产率=一产增加值/一产从业人数 ﹡ 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设施建筑面积/耕地面积
﹡ 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入社、入会率×30% + 农产品由合作社组织销售的份额×70%
17
﹡ 科技辐射水平=种业总收入/农产品销售(或农业产值)
﹡ 农产品加工带动水平=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三行业的增加值:一产增加值 ﹡ 安全生产(认证)水平=获得安全级以上认证的基地面积值/耕地面积 ﹡ 农民素质,以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替代
三、指导思想
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要认真执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年)》。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昌平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总体目标和“强二优三精一”的产业发展思路,服务首都,富裕农民,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为北京实施世界城市战略助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此,昌平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实现“五精”——精品、精致与精巧、精准、精细。
“五精”的内涵 一、精品 产品及其包装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含量均高。具体体现在农产品的商品品质与营养品质俱优、高端、安全,而且包装精美、人性化却不奢华。 二、精致与精巧 农业公园、休闲农园及乡村景观,它们的格调要以传统文化为主,中西结合;设计要精致,建筑要精巧,令人百看不厌、留恋忘返。 三、精准 在实现目标产出的前提下,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做到要素投入量最小、产生的残余物最少、排出的碳最少。 四、精细 农业服务(科技、教育与培训、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物流〈生资与产品〉、金融、农民组织化)工作做到精细,高端农产品生产工艺、加工工艺要精细化。
(一)坚持跳出农业、跳出昌平的发展方针,协调农业诸项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整体功能。重点加强生产及生态功能建设,同时促进服务和社会功能的稳步发展,进一步加强区域和谐水平与可持
18
续发展能力建设。
(二)加强山区平原互动,优势互补,强化沟域经济,平原、山区统筹发展,实现整体推进。
(三)建设现代服务保障体系,增强支撑力度。重点加速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加工与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金融与保险、农民培训与教育、合作组织与协会七大支撑体系,为本区农业发展建立高速畅行的通道。
(四)大力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坚持“自愿、自律、自受益”的原则,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扶持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协会,扶持、培育产业联盟;讲究实效,以“农户通过合作组织销售农产品的比重”作为考核重点。
(五)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农业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步伐。农业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标准尽快同国际接轨。在全国、全市率先实现数字农业,构建本区自然气候、环境状况、生产布局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及时、准确、畅通、高效的多种网络。在有条件的产业或环节,试行农业智能化。
四、发展战略
昌平区“十二五”期间,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20字方针”——创新支撑、高端精品、循环低碳、产业融合、增值致富
(一)创新支撑。按照建设“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总体目标,以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城为契机,高起点、高规格、高层次建设国家层面的农业发展支撑平台。着力引进、扶持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的农业科技企业,打造现代农业高端产业链,建设农业企业总部经济基地;围绕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技术需求,加大研发力度,探索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体系
19
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二)高端精品。以农产品高端消费市场为导向,结合本区的资源特色;以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社会提供科技、文化含量均高的高端农业物质与非物质精品。
(三)循环低碳。按构建和谐社会及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理念,倡导农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变废为宝,彻底转变本区农业的发展方式。大力加强研发、推广节能、减排、适应、精准的农业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重点加强设施农业的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力争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高的价值;同时,严格保护耕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四)产业融合。按构建完整农业产业链的理念,将农业向产后领域延伸、延展,加快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本区特色的、以食品制造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及有机肥制造业,同第二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物流业,加快同以农产品保鲜、贮运、商贸以及餐饮、旅游、信息、会展、咨询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融合。
(五)增值致富。大力提高本区农产品的科技、文化、生态、加工附加值。
●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支撑、装备农业,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发展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种业。
●大力发掘、传承本区的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进行农业文化创意,提高农业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确保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提高农产品的生态附加值。
●大力发展节能、节水的食品制造业,尤其是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功能食品的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加工附加值。
通过以上四个途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价值,从而使本区农民
20
增收、致富。
五、建设的总体思路
依据上述,昌平区“十二五”期间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选择、确定突破口与主线
● 以“一花三果”的现代化,引领全区农业的整体提质、升级 ● 以循环经济,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及转型
● 以沟域经济、林下经济,促进山区、平原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21
第五章 功能区(产业带)的空间布局
依据地形、海拔、土壤、气候、生物等自然资源的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位、交通、科教等社会资源的状况;同时,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年)》对昌平区的功能要求,将本区农业划成3个功能区(产业带)——沟域经济、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产业带,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畜禽饲养产业带,以及城市精致农业产业带。详见附图15。
一、沟域经济、果树、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产业带
该产业带在本区的西部与北部,呈弧形。其海拔在100m以上,地形为中山、浅山丘陵和山前平地,面积884k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4%;主要涉及阳坊、流村、南口、十三陵、长陵、崔村、兴寿以及昌平新城、南邵等9个镇(地区)。
这个产业带的首要功能,是生态屏障和涵养。其次,在生态保育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山区及山前的资源禀赋,发挥经济功能;即,重点发展沟域经济、果树、林下经济和生态、乡村旅游业。
根据海拔、地形、气候及区位等特点,此产业带又可分成两个亚区——中山亚区和浅山、山前暖带亚区。
(一)中山亚区
该亚区,主要是海拔400m以上的中山区。呈弧形分布在昌平区的北部和西部,面积约492km2。主要涉及阳坊、流村、南口、十三陵、长陵、崔村、兴寿等7个镇(地区)。区内有众多知名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
此区的首要功能,是生态屏障。因此,在生态环境充分保育的前提下,可进行适度的经济开发。具体而言,其农业发展的重点是以生
22
态林为重点的林业和干果产业,以及林下经济;其次,是利用冷凉气候资源(海拔600m以上),生产反季节花卉及喜凉作物种球。同时,开展生态旅游,并进行与旅游业相配套的肉驴、鹿和北京油鸡等特种畜禽的生产。
(二)浅山、山前暖带亚区
该亚区,主要是海拔4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和山前平地;分布在本区中部偏北,面积约331km2。主要涉及阳坊、流村、南口、十三陵、长陵、崔村、兴寿以及昌平新城、南邵等9个镇(地区)。区内有十三陵等众多著名人文景点。
此亚区属山前暖带,气温较平原高2-3℃;且日照较长,昼夜温差大。因此,它适宜发展果树,目前是全区果品的集中产区。由于成土母质不同,北部山区以花岗岩为主,土壤偏酸性,适宜板栗、苹果、桃等多种果树的生长;西部山区,则以石灰岩为主,土壤偏碱性,适于发展是柿、核桃等果树。因此,在布局上,本亚区的西部,是以柿子为代表的传统林果产业带;东部,是以苹果为代表的精品林果产业带。
本亚区森林郁蔽度较高,又有集中连片的果树,因此适宜发展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林下经济。
木本落叶花卉,一则凡适宜果树生长的地区它均适宜;二则该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有果树栽培管理经验的果农转产,因此该功能区也是昌平木本落叶花木的集中生产区。
从保证绿色、安全食品的生产,满足它们对有机肥的需求,宜在邻近规模果园地带发展畜牧业。
因此,该亚区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精品果业与传统果业、畜牧业、木本花卉业、食药用菌业和乡村旅游业。
23
二、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畜禽饲养产业带
该产业带,主要在六环路昌平段两侧和京藏高速路的西南侧,即温榆河以北的平原区,面积约376km2。主要涉及南口、流村、阳坊、马池口、沙河、南邵、百善、崔村、兴寿、小汤山等10个镇(地区)。
此区地形平坦,地下水较丰;土壤肥力较高,农作历史悠久;是昌平新城和小汤山中心镇所在地,并有以小汤山温泉为代表的诸多休闲、旅游中心;六环路横贯此功能区,交通方便,距市区不足1小时车程。因此,该功能区的农业,应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以及与设施农业相匹配的畜禽饲养业,与乡村旅游相配套的水产业(垂钓)。
在布局上,东部六镇是精品草莓产业区,西部四镇是以百合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区。
三、城市精致农业产业带
该产业带,在温榆河以南,昌平区的南端,面积约153km2。主要涉及沙河、回龙观、东小口、北七家等4个镇(地区)。
回龙观、天通苑两大边缘集团和北七家中心镇,占此功能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已基本城市化,农田呈散落、零星、小块状分布。因此,该功能区的农业将起绿地的作用。以发展精致农业、城市(楼宇)农业为主,旅游农业重点发展以市民农园为代表的租赁与认养。
24
第六章 重点产业的规划
昌平区农业未来五年的重点产业,可划分成三大类——“一花三果”(百合花,草莓、苹果和柿子)、循环农业和沟域经济。
一、“一花三果”类
(一)花卉产业 1.2015年目标 (1)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本区的区位、科技、人才优势,利用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重点发展以精品百合花为主体的鲜切花、高档盆花、精品木本落叶花卉的生产,构建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配套、协调、完整的花卉产业链;至2015年,建成北京市最大的精品百合花及其优质种球的生产基地,最大的精品木本落叶花卉及配材的生产基地,以及反季节高档盆花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2)主要指标
● 新建标准化百合花日光温室1000栋,累计超过3000栋;沙滩荒地覆盖治理面积新增3000亩,累计超过7000亩。在中山区建设反季节高档盆花日光温室200栋。木本落叶花卉种植面积3000亩。 ● 年产精品百合鲜切花3300万枝、高档盆花230万枝(其中反季节高档盆花100万枝)/盆,较目前分别增加6倍与77%。填补北京市木本落叶花卉规模生产的空白,年产精品木本落叶花卉28万株(盆、袋)。
● 年创产值2.54亿元,其中纯收入1.05亿元,均较目前增加65%。 ● 建成百合花、月季种质资源圃,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合花优良品种1-2个;建成百合花种球繁殖基地1000亩以上,年产
25
优质种球800万粒以上,较目前增加1.7倍。
● 创建“研发——企业——合作社——农户”一条龙式的产业运行模式。
● 建成集信息、物流、展销、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地花卉交易中心。
2.重点建设内容 (1)生产基地建设
在西部四镇新建百合花标准日光温室1000栋,累计达到3000栋以上;沙滩荒地覆盖治理面积扩大3000亩,累计超过7000亩。在中山区(海拔600m以上),利用冷凉气候生产反季节高档盆花,带水帘、风扇的日光温室200栋。在浅山丘陵和山前平地发展木本落叶花卉生产,面积3000亩;不要求集中连片,鼓励种植户(尤其是果农)利用零星土地。特别强调,木本落叶花卉的市场风险小。若可出圃时未售出,非但不会浪费,反而因多生长一年而升值。
(2)温室群集雨工程建设
新建日光温室群,日光温室要设计有集雨水道和蓄水池(地上)或水窖(地下)的集雨工程。已建的日光温室群,要按集雨工程要求进行改建。
(3)建设百合花和以月季为代表的木本落叶花卉种质资源圃,面积50-80亩
(4)百合花繁育基地建设
在西部中山区,建设百合花种球繁育基地1000亩以上,年产优质种球800万粒。
(5)“官、产、学、研”模式的完善
● 加强以育种为中心的花卉研发,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3-5个,以及配套的栽培技术。
26
● 依托龙头企业和花农,培育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花卉生产专业村50个。
● 完善花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技术指导与培训,依托信息网络平台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动态,政府及时出台应对的鼓励政策。现阶段,继续执行日光温室建设及种球的补贴政策。
(6)加强产后,构建完整的花卉产业链
● 在马池口镇乃干屯村,建设产地花卉交易市场,占地75亩,建筑面积3万㎡;建设百合花种球加工与分装车间。通过引进国外种球采后分选、消毒、包装设备,实现百合花优质种球的产业化生产。
● 扶持鲜切花龙头企业,扩大干燥花生产规模,增加出口。 (7)建设并形成以百合花为主体的观光生态旅游业集群 选择5-10个百合花生产专业村,发展百合花观光休闲旅游和沙滩荒地覆盖治理的生态旅游,以不同特色形成产业集群。
(二)草莓产业 1.2015年目标 (1)总体目标
紧紧把握并充分利用在本区举办世界草莓大会的契机,至2015年以前,要以区域化种植、高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多功能于一体的理念和模式,将本区建设成为具有集中连片、万亩规模、现代化的有机化精品草莓产业基地。因此,它既是北京市最大的有机化精品草莓鲜果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优良品种草莓优质种苗生产基地和草莓鲜果加工基地;同时,还是集栽培、示范、推广、辐射、采摘、观光、科普等诸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2)主要指标
● 新建标准草莓日光温室7000栋,累计达到1.3万栋(占地2万亩)。生产草莓鲜果1800万kg以上,较目前增加3倍以上;其中有机化高端精品草莓超过40%,观光采摘份额达到15%以上。
27
● 年产值2.63亿元,其中纯收入1.36亿元,较目前均增加4倍。 ● 建成草莓原原种和原种种苗繁育基地1000亩、商品苗繁育基地2000亩,年产优质种苗6000万株。
● 在全国率先制定草莓行业标准和种苗质量标准。
● 成功举办世界草莓大会,创建“昌平草莓”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 建成我国北方草莓加工物流中心。 2.重点建设内容
(1)草莓生产基地扩建与完善
草莓生产基地包括核心区与辐射带动区两个部分。核心区在兴寿镇平原部分,辐射区涉及兴寿周边的崔村、小汤山、百善、南邵、沙河等5个镇。
至2011年底以前,新建标准化日光温室7000栋,使草莓生产规模达到13000栋;并建设高标准配套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以及为观光、采摘、休闲服务的人性化的配套设施。
所有日光温室,都要广泛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努力做到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并节能、节水、生态、循环,生产的全过程力争精准,从而获得有机化精品草莓;并建设集雨工程(参见百合花产业相应内容)。基础设施和为采摘、休闲服务的设施,要突出文化创意,做到精致、精巧。上述要求,2012年5月以前在核心区率先实现,2015年全面实现。
(2)草莓种苗繁育基地的扩建
建设草莓原原种和原种种苗繁育基地1000亩,在中山区建设商品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年产优质种苗6000万株。
(3)草莓加工、物流产业基地建设
以在建的草莓加工物流中心为依托,全面整合现有及待建的草莓贮运、加工、流通项目,建成以草莓为代表的北方水果加工物流集散地和交易市场。
28
(4)制定草莓生产标准和种苗质量标准 (5)草莓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 草莓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
通过机制创新,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育结合,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新品种1-2个;发挥小汤山科技园区的示范作用,健全区、镇、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全面提升草莓产业的科技含量。
● 草莓市场营销体系
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产业运行模式。 (6)“一园两中心”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举办世界草莓大会的场馆,包括草莓博览园和加工配送中心、培训展示中心(即“一园两中心”)。“一园”占地500亩,“两中心”占地45亩(建设面积3.5万m2)。会后将成为草莓科技展示中心、农业休闲体验中心、科普教育中心以及草莓产业服务中心。
其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重点,是温榆河两侧的鱼池,计1800亩水面;要将它们由目前的生产型改造为休闲垂钓型,更好地为采摘、观光的游客服务。
(7)草莓观光采摘园的建设
选择草莓生产、经营较好的专业村,建设30个左右的观光采摘园。每个园的规模,宜100个左右的日光温室
(8)草莓产业组织化的创新与建设
按照将北京建设成世界城市的战略方向,昌平草莓产业要率先建立当前国际上先进的组织形式——产业联盟。它包括了相关科研单位、草莓生产企业及农民合作社、草莓观光采摘园、贮运与加工企业、流通企业(批发交易市场、超市、商场等)、旅游公司以及金融企业。
(三)果业 1.2015年目标
29
(1)总体目标
借2009-2010年寒冬之机,调整果树结构与品种结构,并科学布局;提高科技、文化含量,与加工、物流融合,建设完整的果品产业链,成为北京市最大的精品苹果生产基地,优质柿子的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与旅游休闲高度融合,成为科技、人文、绿色北京的重要组成。
(2)主要指标
● 果品年总产较目前提高75%,达到7000万kg以上,其中精品率超过40%。
● 果品销售收入平均年递增5%,2015年达到3.41亿元,其中纯收入40%以上。
● 观光休闲果园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以上,总收入突破2.0亿元,分别较目前增加40%及50%以上。
● 建设有机化栽培的果园2万亩,其中苹果1.5万亩、其它果园0.5万亩;较目前节水10%。
● 通过更新、改造和新建,将符合都市型果业特征的矮砧、密植、节水、集约、高效果园扩大到1.0万亩,较目前增加7000亩。
● 建成高标准的苹果郊野公园和观光大道(含苹果科技博览馆)。
● 在柿子集中产区,建设标准化柿园2000亩,其中甜柿园500亩。
● 果品冷藏保鲜率达到40%,商品化处理能力提高到60%以上。 2.重点建设内容
(1)全面推广苹果的“矮砧、密植、节水、集约、高效”种植管理模式
按“矮砧、密植、节水、集约、高效”模式,在京密引水渠北侧,更新、改造、发展苹果园5000亩。至规划末期,全区苹果园面积稳定在3.5万亩,其中此模式推广面积累计达到1.0万亩。
30
(2)建设标准化柿园
在十三陵、长陵两镇的柿子集中产区,对柿园进行更新、改造,实行标准化栽培、管理。引进、选育抗寒性强的甜柿。规划期,标准化柿园规模达到2000亩,其中甜柿园500亩。
(3)果园综合节水
规划期,推广果园综合节水栽培技术,尤其是覆盖黑色地膜及膜下灌溉技术,达10万亩以上,较目前节水30%以上。
(4)有机化果园建设
推广有机化栽培技术,2015年前达到4万亩。其中,苹果园3.5万亩,其它果园0.5万亩。
(5)高标准苹果郊野公园建设
利用本区山前暖带的气候资源、区位、环境优势,在京密引水渠北侧的苹果产业带(涉及兴寿、崔村、南邵、十三陵及长陵五镇),建设高标准的苹果郊野公园。其主要项目有:苹果观光大道8万㎡;果园主、支道路修整;建设游客服务中心3个,公厕14处,并匹配相应的标识牌与景观小品;道路绿化5万㎡,服务设施周边绿化2万㎡;必要的水、电、垃圾收集等配套设施。最终,形成“一带三园两区、公园珠状串联”的格局。
(6)观光休闲果园提质
从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和人性化采摘的要求出发,改造观光休闲果园1.1万亩。其中,设置防鸟网、矮砧支柱各5000亩,架式栽培1000亩。
(7)果品生产产后建设 ● 建设大型果品销售配送中心。 ● 继续扶持果品冰激凌等深加工企业。 (8)产业联盟
参见草莓产业规划的相应内容。
31
二、循环农业类
昌平区循环农业的核心是种养结合、协调,构成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高效传递,其主要组成是种植业(蔬菜产业、粮食产业)和畜牧养殖业。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6-1。
图6-1 昌平区循环农业模式设计框图
(一)蔬菜产业(含食药用菌) 1.2015年目标 (1)总体目标
大力抓好基本菜田的基础建设,大幅度扩大食药用菌的生产规模;以日光温室和大棚栽培为主,按“节地、节水、节能、节肥、节药”的原则,重点生产精品、有机化蔬菜,到2015年成为北京市高端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以林菌结合的方式,发展林下经济和沟域经济;生产食药用菌后
32
的废弃菌棒通过资源化利用,使该产业成为本区循环农业的重要节点,发挥好其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同时,与旅游业结合,成为本区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 (2)主要指标
● 建成水、电、路、林网配套的标准化菜田3.5万亩(含设施)。其中,新建蔬菜标准化日光温室6300栋、标准化大棚2000栋;食药用菌生产棚新建1500栋,累计达到1700栋以上。 ● 林下种菇2000亩(实播面积)。
● 年产蔬菜1.57亿kg、食药用菌3700万kg,其中精品菜菌的比率超过50%。
● 年产值4.6亿元(菜、菌分别为2.3亿元、2.3亿元),纯收入2.2亿元。
● 较目前节水10%以上。
● 建成年生产能力600万根菌棒的食药用菌菌棒制作厂,特种蔬菜全部实现工厂化育苗。 ● 菜菌的采摘比重达到15%。 ● 建成蔬菜、食用菌批发交易中心。
● 建设食药用菌加工厂一座,年加工鲜菇能力200万kg。 2.重点建设内容
(1)建设标准化基本菜田
以水、电、路网配套,菜田作业机械化,培肥地力为重点,每年建设标准化菜田不少于6000亩,规划期末累计3.5万亩。
(2)精品蔬菜生产体系建设
● 发展设施蔬菜 新建标准化日光温室6300栋,其中2011年1500栋、2012年1600栋、2013年3200栋,规划期末累计达到14000栋以上;新建标准化大棚2000栋,其中2011、2012年各500栋,2013年1000栋,规划期末累计达到3700栋以上。至2015年,
33
设施蔬菜的建筑面积达到1.4万亩,按占地面积计算达到3.1万亩。
● 推广防虫网 日光温室和大棚的防虫网设置比率达到80%以上。
● 节水灌溉 果菜类蔬菜生产全面推广滴灌,年节水20%以上。
● 培肥地力 每栋日光温室和大棚,每年使用优质有机肥不少于0.8吨。
● 发展标准化露地菜田4000亩,其中2011、2012年各1000亩,2013年2000亩。
(3)建设一批工厂化育苗车间
至规划期末,本区果类蔬菜和特菜全部实现工厂化育苗。为此,工厂化育苗车间面积应达到4万㎡以上。
(4)食药用菌生产基地建设
● 新发展食药用菌日光温室1500栋,累计1700栋以上。 ● 林(果)菌立体生态栽培
在山前暖区和浅山丘陵,通过试验、试点、示范,于郁蔽度高于0.5的林下或果园(以多年生柿园为主),采用林(果)菌结合,进行立体生态栽培食药用菌。在规划期末,林(果)菌间作面积达到2000亩(实播),年产鲜菇1700-1900万kg。
● 废弃菌棒资源化 废弃菌棒资源化后利用的可行性途径,当前有三
* 为百合花、草莓的种苗生产,以及高档盆花的栽培,经消毒后用作基质
* 制作有机肥
* 压制成生物质块燃料,用于日光温室补温 (5)集雨工程建设
蔬菜,尤其是食药用菌的日光温室群,都要建设集雨工程(参见
34
百合花产业的相应内容)。
(6)食药用菌菌棒制作工程
该工程选址宜在小汤山农业科技园西区。其占地60亩,其中建筑面积2.7万㎡。年生产能力600万根菌棒。
(7)食药用菌加工工程
选址在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园西区。项目内容: ● 产品 计两类——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 ● 生产能力 年加工鲜菇 200万kg ● 设施
* 生产车间 4个,分别为干制车间、烘烤车间、制罐车间和活性成分提取车间
* 仓库 分原料库和成品库两类
* 停车场、办公、接待等配套设施 包含在小汤山园区西区规划中
(8)蔬菜(含食药用菌)批发交易市场 (9)建设10—15个蔬菜采摘休闲农园
选择10-15个蔬菜生产经营较好的专业村,将一批日光温室及村内的设施,按采摘、休闲要求进行建设和改造。如,大门、停车场、展销厅、休息厅,道路,公厕,洗手池,标识牌(中外文),以及绿化美化。
(二)粮食作物及其籽种产业 1.2015年目标 (1)总体目标
至2015年,全区粮田面积稳定在6万亩,除玉米外,以籽种生产为主。其中,既能在冬春季起覆盖、防止起尘扬沙的生态作用,又能通过为周边提供良种起辐射、服务作用的冬小麦,面积约1万亩。各种玉米(籽粒、饲料、鲜食)面积4万亩,豆类、小杂粮及经济作
35
物等2万亩左右。将成为本市冬小麦良种繁殖基地之一,本区畜禽饲养业的精、粗饲料生产基地。
(2)主要指标
● 基本农田整理3万亩,农田基本建设与中低产田改造5万亩。 ● 粮食总产2800万kg,较2010年增加二成以上。年产值5850万元,同比增加四成;其中纯收入1500万元,增长50%。
● 小麦平均单产400kg/亩,玉米单产平均450—500 kg/亩;较目前分别提高55%与65%。
● 冬小麦良种外销率超过95%。 2.建设内容
(1)基本农田整理与中低产田改造 ● 基本农田整理完成3万亩。
● 水、电、路、林网配套的农田基本建设与中低产田改造6万亩。
(2)先进技术的推广
● 玉米、小麦良种覆盖率达100%,其中,冬小麦全部为商品种籽生产。
● 小麦、玉米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7万亩。 ● 玉米秸秆还田与土壤深松5万亩。 ● 有机肥增施达到5万亩。 (3)加强土地流转 (4)景观设计与提升 (三)养殖业 1.2015年目标 (1)总体目标
与种植业建立紧密联系、相互匹配,适度扩大畜牧业规模,依托科技,建设成实行清洁生产、生态安全、节水降耗、产品优质、高效
36
的畜禽饲养基地。同时,畜禽粪便全面收集、处理制作有机肥,成为本区循环农业与有机农业的坚强支撑。水产业完成由生产型向休闲型的转变。
(2)主要指标
● 按牛单位计算,畜牧业规模较目前扩大40%;为环境承载力的44%,较目前增加13个百分点。
● 养殖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较目前增加26%,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保持在40%以上。
● 猪的年末存栏25万头,年出栏30万头,较目前多出栏18万头左右;生态酶床法的推广覆盖面超过50%。
● 大力推广油鸡,年出栏禽类290万只,较目前增加27%。推广林下养禽,实现“百户千只”(全区100个农户,每户饲养1000只)。
● 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处理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 建立起完整、高效的动物疫病防疫体系,杜绝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
● 休闲渔业在本区水产业中的比重超过70%。 2.重点建设内容
(1)扩大养猪业规模,全面推行生态酶床法
● 新建圈舍 规划新增出栏肥猪 18万头。按1.2-1.5㎡/头计算,需酶床12万㎡左右。计划床深100㎝、80㎝两种(填覆垫料80㎝、60㎝),数量比例大体1:1。浅的酶床,便于提早2-3年清出垫料以确保种植业对有机肥的需要;深浅结合,目的是有机肥连续产出。
● 原有圈舍改造 对现有常规方法的猪舍改造,以改造80%计,需酶床6万㎡。
● 通风降温设备 采用生态酶床法的猪舍,应配置排风扇和水帘。
37
● 建设益生菌菌种厂
● 高转速粉碎机 随锯末需求的剧增,其价格近年来飙升。此外,本区有20多万亩果树,每年有大量修剪下的果树枝条,可经过粉碎以替代锯末。为确保粉碎的细度和均匀度,应配置高转速的粉碎机。
(2)林下养禽工程
在山区,利用生态林、经济林以及核桃板栗林,鼓励护林员或果农发展林下养鸡。品种选用市场前景好、抗逆性强的北京油鸡。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在规划期末实现“百户千只”,即100个养鸡户,每户1000只鸡,每年出栏优质油鸡10万只。
(3)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昌平区动物防疫体系,包括了本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扩建)、动物卫生监督站(新建)、动物疫病预警和指挥系统,以及17个基层动物防疫站。
建设内容
● 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改、扩建,提高实验动物的安全级别,并提升疫病诊断和动态信息收集、分析和预警预报水平。
● 新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提高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监督、饲料投入品监督执法、动物产品产地检疫能力和水平。
● 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报检点及基层防疫站建设。 (4)鱼池转型工程
对现有养殖水面,按垂钓、休闲、餐饮、住宿、度假的要求进行改建。规划期拟建设30-40个各有特色的生态休闲渔场,期末全区70%的养鱼水面完成由生产型向休闲型的转变;其中,温榆河两侧的鱼池,于2012年5月以前完成这一转变。
(5)有机肥制造厂(车间)
在畜禽养殖专业村或中等规模以上的饲养场,以畜禽粪便、作物
38
秸秆、菜秧、废弃菌棒以及城市有机垃圾为原料,拟建设有机肥制造厂(车间)80个。
三、沟域经济类
由于生态环境及区位的制约,山区不宜发展第二产业。因此,山区经济功能主要由一、三产业体现。这样,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禀赋,同一、三产业的三者之间,便存在一种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决定了山区经济发展的产业选择。
运用现代数学的集合理论,对三者之间耦合关系的分析,提出昌平区发展沟域经济的产业选择(图6-2)。
图6-2 发展沟域经济的产业选择模式示意图
沟域经济中的果业、林下经济、反季节花卉与种业、特种畜禽饲养业,在前面的内容中已涉及,此处仅做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平原、山区的农业休闲旅游,在昌平区是一个整体,二者之间呈互补、互动的关系。所以,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又不局限在山区,也包括了平
39
原部分。
1.2015年目标 (1)总体目标
至2015年,把昌平区休闲农业建设成以体验操作类型为主、观光采摘与租赁二类型为辅,观光采摘垂钓、乡村风情体验、餐饮休闲度假、农业科技展示、养生康体租赁和综合型等六种模式并存,具备观光、采摘、垂钓、体验、操作、展示、科普、教育、餐饮、休闲、度假、养生、娱乐、会议等诸多功能;休闲采摘农园将以集群方式科学、合理布局;在本区地域,实现环境质量优良,呈现恬静、优雅的乡村田园景观;园区的项目精致化、精巧化,并以服务的精细化体现以人为本,使国内外、京内外的游客留恋忘返。总之,它将成为商务花园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亦是本区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2)主要指标
● 年接待游客330万人次以上,平均年递增8%;总收入5.2亿元,平均年递增16%。
● 形成休闲农园产业集群8-10个。 2.重点建设内容
(1)休闲农业产业集群(10个)的建设 ● 十三陵水库环湖休闲果园集群
此集群依托定陵、长陵、蟒山公园、九龙乐园和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等著名人文景点,以及现有的一批观光果园。建设的重点,整体上,放在策划、线路设计、分工合作、包装与推介;个体(观光果园)上,放在按“五精”要求的提质、升级。
● 小汤山温泉农业科技展示休闲农园集群
依托小汤山温泉、九阳山庄、航空博物馆和待建的阿苏卫垃圾焚烧厂,以及现有的小汤山农业科技园东区和西区、市农科院精准农业试验基地、市农业局特菜基地、金六环农业科技园、市农科院水产所基地等园区,建设的重点与十三陵水库环湖集群相同。
40
● 兴寿草莓休闲农园集群
依托举办世界草莓大会建设的“一园两中心”,选择10-15个草莓专业村,建成集草莓观光、采摘、科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草莓休闲农园(详见草莓业规划)。
● 苹果郊野公园休闲果园集群 详见果业规划的相关内容。 ● 鳌山国际休闲农园集群
依托北京鳌山国际旅游基地、和平寺和响潭水库,以及即将建成的山区森林防火道,在南口镇的羊台子沟、大石坡沟及沟前平地,选择5-10个百合花专业村,建成百合花观光休闲农园;加之其它的休闲农园,共同组成这个产业集群。
● 白羊沟休闲农业集群
依托白羊沟自然风景区和流村镇现有的乡村旅游基础,发展一批休闲农园。
● 锥臼峪休闲农园集群
依托锥臼峪自然风景区和现有的乡村旅游基础,发展一批休闲农园。
● 银山塔林——黑山寨——大杨山休闲农园集群
依托银山塔林、大杨山森林公园,在兴寿镇北部和长陵镇东部发展一批休闲农园。
● 温榆河湿地休闲农园(渔场)集群
配合温榆河两岸湿地公园的建设,在北七家、沙河两镇的北部,发展20个左右的休闲渔场及一批休闲农园。
● 马刨泉汽车驿站休闲农园集群
配合北京生态涵养区建设深山旅游大道及昌平境内的马刨泉汽车驿站,在马刨泉、老峪沟一带发展一批休闲农园。
集群的建设,每个集群所拥有的休闲农园(渔场)的数量,一般以20个左右为宜,少则不低于10个,多则尽量不超过30个。
41
(2)休闲农园(渔场)的建设
休闲农园(渔场)的功能很多,如观光、采摘(垂钓)、DIY(自己动手做)、科普、教育、培训、养生、康体(复)、餐饮、娱乐、展示(科技、技艺、传统农具与农村生活用具等)、演出、竞赛、住宿、会议、会展以及小片农地(包括日光温室)出租与(果树)认养,等等。就一个具体的农园(渔场),不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上述功能统统具备;宜选择几项功能集成于一体,突出个性化,创造独有的品牌。根据农园的目标市场和境外游客的构成,宣传材料与标识牌应有中外(英、日、韩等)文对照。
而作为一个休闲农业集群,其内部的各个农园之间,要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
根据前面几个产业的规划,“十二五”期间本区将新增休闲农园(渔场)85-105个。其中,草莓产业30个,百合花产业5-10个,果业10个左右,蔬菜产业10-15个,休闲渔场30-40个。
(3)农游服务中心的建设
从产业效率和集群发展角度出发,每个休闲农业产业集群都应成立一个农游服务中心。其选址,宜在通往集群主干道的入口附近,要有醒目标识。
它的职能有二:
● 对外职能——为游客服务 为游客提供农园介绍、休闲农园的动态信息、农游指导、咨询和休息设施。
● 对内职能——为休闲农园服务 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客流,农园之间的交流,以及项目引进。
为此,每个中心的建筑面积宜300㎡左右,内设接待厅、休息厅、放映厅、展示厅、办公室、卫生间等;在接待厅,设置导游图、电子大屏幕及若干台触摸式电脑等。
农游服务中心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其成员由休闲农园的法人组成。农游服务中心主任,由理事会选聘。
42
第七章 农业现代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设
市政发[2011]8号文件“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都市型农业现代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包括了“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化、农资、农机、农业用水、农产品流通、农村金融等九大服务体系”。本规划从昌平特点出发,将其整合为“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农业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农民教育培训、农业金融与保险、农民组织化”等七大农业现代服务支撑体系。它们的建设内容如下。
一、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体系
(一)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植物 生产技术 产前 产中 装备 技术 种 植 业 技 术 系 列 立体农业 (沟域经济、 林下经济) 技术系列 肥料 工程技术 饲料 工程技术 产后 加工 工程技术 贮藏 工程技术 检测、监 测技术 生态 工程技术 微生物 技术 育种 技术 接 口 工 程 技 术 休闲农业 技术系列 动物 生产技术
养 殖 业 技 术 系 列 图7-1 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43
正在阅读:
北京市昌平区“十二五”期间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0526 -04-15
第14781号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上学期第11单元同步验收练习题12-10
今年的春作文450字06-16
2015年下半年山西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行动研究法03-28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30课-早读手册(适合复习)10-10
精卫填海 教学实录09-21
公共经济学I2013年考试题A答案10-23
建筑力学与结构设计原理试题09-1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昌平区
- 都市型
- 北京市
- 现代农业
- 发展规划
- 20110526
- 期间
- 十二五
- 2016-2021年中国孔板脱水仪行业市场发展现状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
- 信号处理习题
- 执法文书范本通知
- 86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 九年级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
- 自考的计算机基础上机考试试题的详细讲解
- 河南大学人格心理学历年考研试题
-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试题 - 医学
- 二年级数学下册预习单
- 《牛羊的生产与管理技术》课程标准
- VB中treeview控件的使用方法
- 2018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卷(地市级)
- 2018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整十数、
- d-link707p中文说明书 - 图文
- 大学校园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简介
- 数控加工中心编程基本知识 绝好
- 小学一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整套教案
- 建设工程开工安全生产条件现场踏勘表等表格—住建厅
- 1国际安全社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