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实践

更新时间:2023-12-21 07: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实践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教学以现代社会心理、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和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主持我国“主体教育”课题的裴娣娜教授认为,“合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进程”。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合作学习的两个重要目标: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从2000年负责县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至今,我已经对小组合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极强的“依赖”;同时也享受到了小组合作模式给我的教学带来的极大益处。那时,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我所能做的是仅仅根据学科基础及在本学科上的表现来开展小组合作。如今,我有机会把小组合作模式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也让我受益匪浅。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如现代社会心理、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和合作学习的根本目标(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我们都可以为“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

用”找到足够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以下是我的实践记录,笔录于此,与大家分享。

一、慎重选择组长

为了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栖息,即使体型庞大的动物种群,如非洲的老虎、狮子、野牛等,都要以它们的方式,竞争出“首领”。而一个小组,虽然只有几人(通常6人为一组),但也必须有一个得力的组长。一个组长除了自身在学习和纪律上表现不俗外,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无私地奉献精神。所以,组长的产生要非常慎重。我班组长的人选,通过三个步骤产生:

第一,自我推荐。自我推荐的孩子,证明他有奉献精神,积极追求进步。在工作开展前,我要在班上反复动员,营造氛围,帮助他们认识到担任组长的益处,让更多的孩子自荐。同时,我会给同学们至少两天的时间去思考,有的还要与家长商量,尽最大努力给予给多的孩子机会。

第二、民主投票产生。民主投票产生,证明这些孩子在同学中有威信、有人气,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人信服。

第三、班主任谈话。新生入学时,由班主任根据开学前了解的情况暂时指定,但半期必须改选,尊重同学们的意见。;即使以这两种方式产生的组长,我也要在他们开展工作前,与他们逐个交流,了解他内心的打算:信心百倍又经验丰富的孩子,我会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信心不足或缺乏经验的孩子我会让他们感受到我是他们坚强的后盾,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并指导他们如何开展。

二、组员结构基本均衡

小组之间要在学习、纪律、卫生、劳动等方面开展竞争,前提是各小组的势力要基本均衡,否则失去评比的依据和价值。为了发挥组长的主动性,也为了激发组长的领导热情,我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组长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成员。这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依据某一次可信度较高的考试成绩,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A.B.C .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尽量把A等生的范围扩大一些。因为,我们都知道,某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孩子的真正实力;有的孩子相互之间仅仅相差一两分甚至不到一分。给予更多的同学进入A类的机会,能激发这部分可上可下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我们也可以改变A.B.C类的名称,如1、2、3类等。当然,从实践来看,即使是C类的同学也没有因为这个分类而感到自卑,因为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关心和帮助要比A类更多。而且,他们的类别也是在不断变化,我们鼓励他们进步。

第二,结合学生的个性(如行为习惯、外向与内向、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等)和性别差异,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再分类。根据我们的班级人数,每个层次都有13人左右;全班共6个小组,每组在A.B.C三类同学中分别可以选择2-3名同学。于是,我又将每类同学分为2组。在第一轮中首先选择成员的组长,在第二轮中则要最后才能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va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