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

更新时间:2023-09-24 23: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txt为什么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总要加上从前?开了一夏的花,终落得粉身碎骨,却还笑着说意义。创e下载,下载绿色!(www.7edown.com)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 第一:目录

第二:四川&重庆(上) 第三:四川&重庆(下) 第四:江西

第五:江苏(上)

第六:江苏&上海(下) 第七:湖北

第九:浙江(上) 第十:浙江(下) 第十一:陕西 第十二:广东 第十三:山西 第十四:安徽 第十五:云南 第十六:北京 第十七:贵州 第十八:湖南 第十九:河南 第二十:山东 第二十一:广西 第二十二:福建 第二十三:新疆 第二十四:内蒙 第二十六:甘肃 第二十七:东北 第二十八:吉林 第二十九:宁夏 第三十:海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四川&重庆上] 四川--夫妻肺片 [原料]

鲜牛肉、牛杂(肚、心、舌、头皮等)、老卤水各2500克,辣椒油、油酥花生未、酱油各150克,芝麻面100克,花椒面25克,八角4克,味精、花椒、肉桂各5克,精盐125克,白酒50克。 [做法] 1、将牛肉、牛杂洗净。牛肉切成重约500克的大块,与牛杂一起放人锅内,加入清水(以淹过牛肉为度),用旺火烧沸,并不断撇去浮沫,见肉呈白红色,滗去汤水,牛肉、牛杂仍放锅内,倒人老卤水,放人香料包(将花椒、肉桂、八角用布包扎好)、白酒和精盐,再加清水400克左右,旺火烧沸约30分钟后,改用小火继续烧1.5小时,煮至牛肉、牛杂酥而不烂,

捞出晾凉。

2、卤汁用旺火烧沸,约10分钟后,取碗一只,舀入卤水250克,加入味精、辣椒油、酱油、花椒面调成味汁。

3、将晾凉的牛肉、牛杂分别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0.2厘米厚的片,混合在一起,淋入卤汁拌匀,分盛若干盘,撒上油酥花生未和芝麻面即成。 [特点]

制作精细,色泽美观,质嫩味鲜,麻辣浓香,非常适口。

关键: 牛肉、牛杂必须反复洗净,去除异味。用于拌制牛肉和牛杂的卤汁要浓,使其得味起鲜。 [典故]

五十多年前,有郭朝华、张田正夫妻二人,以制售麻辣牛肉肺片为业,两人从提篮叫卖、摆摊招客到设店经营。他们所售肺片实为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并不用肺。注重选料,制作精细,调味考究,深受群众喜爱。为区别于其他肺片,便以“夫妻肺片”称之。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 四川--担担面

著名成都小吃。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原料:圆细面条500克,辣椒油、酱油、葱各50克,芝麻酱35克,味精2.5克,川东菜100克,化猪油、香油各20克。 烹饪方法:

1.将川东菜稍洗,将其和葱分别切细末,分装5个碗内,再把其它调料分装在每个碗中 待用;

2.锅中放水烧开,将面条下锅煮熟,分捞碗中即可食用。 陈包包的担担面 四川传统小吃。系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过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担担面,用一中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或炖蹄膀。现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的担担面,多数已改为店铺经营,但依旧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担担面特色最浓。 四川--灯影牛肉

灯影牛肉是四川达县的传统名食。牛肉片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究。

据传说,1000多年以前,任朝廷监察御史的唐代诗人元稹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被 贬至通州任司马。一日元稹到一酒店小酌,下酒菜中的牛肉片薄味香,入口无渣,他 颇为叹赏,当即名之曰“灯影牛肉”。灯影,即皮影戏,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 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灯影”来称这种牛肉,足见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灯光下可 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

清光绪年间,四川梁平县有个姓刘的人流落到达县,以烧腊、卤肉为业。最初,他制 作的五香牛肉片厚肉硬,吃时难嚼,且易塞牙,销路不畅。后来,刘氏日思夜想,逐 步加以改进,将牛肉切得又大又薄,先腌渍入味,再上火烘烤,卖时还淋上香油。这 样制作出的牛肉酥香可口,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刘姓商人生意兴隆,并因此而发家致 富。其他人见有利可图,纷纷仿制,灯影牛肉逐渐成为四川一大名产。

四川灯影牛肉的用料和制法是:选黄牛后腿部净瘦肉,不沾生水,除去筋膜 ,修节 整齐,片成极薄的大张肉片。将肉片抹上炒热磨细的盐,卷成圆筒,放在竹筲箕内, 置通风处晾去血水。取晾好的牛肉片铺在竹筲箕背面,置木炭火上烤干水气,入笼蒸 半小时,再用刀

将肉切成长一寸五,宽一寸的片子,重新入笼蒸半小时,取出晾冷。 菜油烧熟,加入生姜和花椒少许,油锅挪离火口。10分钟后,把渍锅再置火上,捞去 生姜、花椒。然后将牛肉片上均匀抹上糟汁下油锅炸,边炸边用铲轻轻搅动,待牛肉 片炸透,即将油锅挪离火口,捞出牛肉片。锅内留熟油,置火上加入五香粉、白糖、 辣椒面、花椒面,放入牛肉片炒匀起锅,加味精、熟芝麻油,调拌均匀,晾冷即成。 重庆--毛血旺

70年前,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以贱价处理。王的媳妇张氏觉得可惜,于是当街起卖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别好。在一个偶然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毛血旺是七星岗一家火锅店在火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小火锅。我们在这里介绍的是七星岗毛血旺的制法。 用料:

鸭血旺500克,鳝片100克,猪肉100克,火腿肠150克,鲜黄花50克,黄豆芽150克,水发木耳50克,莴笋头100克,大葱50克,精盐1克,干辣椒15克,花椒5克,料酒10克,味精50克,火锅底料3包,混合油50克。 制作方法:

1、将鸭血切成条块,入沸水氽煮后捞出;黄豆芽切去须根,火腿肠切成大片,猪肉(肥瘦各半)切成片,莴笋头切成条,黄花抽去睢蕊,干辣椒切节。

2、火锅底料用水化开,放入锅内烧沸熬味,下精盐、味精,放入血旺、鳝片、火腿肠、肉片、黄豆芽、水发木耳、大葱及各种蔬菜共煮。等黄豆芽断生后起锅转入盆内。

3、炒锅置旺火上,倒混合油烧至六成热,放入辣椒节炸呈棕红色,下花椒炸香,淋在盆内上桌。 特点:

成菜汤汁红亮,麻辣烫嫩鲜,味浓味厚。 四川--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已将此店;“陈麻婆之豆腐”,列入与包席馆正兴园、钟汤圆等店齐名的22家“成都之著名食品店”。《成都竹枝词》、《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麻婆豆腐由于名声卓著,已流传全国,乃至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此菜的特色是以\烧\法烹之,在雪白细嫩的豆腐上、点缀着棕红色的牛肉末和油绿的青蒜苗,外围一圈透亮的红油,如玉镶琥珀,具有麻、辣、烫、嫩、酥、香、鲜的独特风味。 原料:

嫩豆腐300克,牛肉、菜油、蒜苗各适量,辣、花椒面各15克,豆鼓、酱油、淀粉各20克,盐l0克,汤200克。 做法:

①将豆腐切成小方丁,用开水略焯。牛肉剁成末,蒜苗切成小段。

②炒锅加油烧热下午肉末炒散至颜色发黄,然后加精盐、豆鼓、酱油同炒,再放辣椒面炒匀,加高汤,下豆腐块,用中火烧透入味,最后放入蒜苗,用淀粉勾芡英撒上花椒面,出锅装盘即成。 重庆--酸菜鱼

用料:

活鲤鱼1尾(约重900克),泡红辣椒100克,泡生姜35克,蒜50克,酸菜200克,野山椒25克,鲜汤500克,精盐5克,胡椒粉1.5克,味精3克,料酒50克,姜葱少许,混合油75克,香油15克。 制法:

1.鲤鱼初加工取下头。脊骨,然后将两片带刺肉切成瓦楞小块,用姜、葱、料酒、盐码味15分钟,待用。

2.泡红辣椒、泡姜、蒜和野山椒一起切成米粒状,酸菜改成小片待用。

3.锅置火上,下混合油烧热,将切细的泡红辣椒、泡姜、蒜和野山椒一起放入楠香炒红,再放酸菜炒出香味,加入鲜汤,并放入鱼头、脊骨一起熬15分钟以上,加入盐、料酒、胡椒粉、味精及鱼块烧煮3-5分钟至鱼肉刚熟,淋入香油,盛碗即成。 特点:

色泽红亮,咸鲜香辣,质嫩爽口。 备注:

其实说起来,老四川最早的酸菜鱼是不辣的。而且也不用鲤鱼或者是草鱼什么的,而是一种长江野生鱼种——黄蜡丁。黄蜡丁学名黄颡鱼,虽然叫黄蜡丁,颜色却是乌黑。体形较小,常见个体只有200-300克。到了重庆一定要吃黄蜡丁,其肉质细嫩而少刺,味道鲜美而无鳞,不但有滋补作用,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黄蜡丁在火锅一烫就熟,用嘴顺着鱼的脊椎骨一抿,只有一根独刺还留手中,鱼肉已经悄然入肚矣!

酸菜鱼中的酸菜学名笋壳青菜,属十字花科两年生叶用芥菜,味道比较苦涩,只有腌渍之后再炒制,才能把香味提炼出来。笋壳青菜在原四川的东南地区栽培相当普遍,尤其在涪陵、忠县、万州、丰都、渝北等地的长江沿岸栽培面积最大。 创e下载,下载绿色!(www.7edown.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四川&重庆下] 重庆--火锅

代表重庆饮食文化特色的重庆火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吃法,正宗川味的辣香味浓、烫菜的鲜香嫩脆、味美可口而闻名遐迩,香飘四方。来重庆旅游观光的游客,只要走上街头,就可以看到各类铺面、各色招牌的火锅馆遍及大街小巷。仅方圆不足9公里的渝中区,就有火锅馆近3000家之多,重庆被誉为“火锅之城”,实在是名不虚传。 起源:

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今日火锅的容器、制法和调味等,虽然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一个共同点未变,就是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这种烹调方法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可以说它是火锅的雏形。《韩诗外传》中记载,古代祭祀或庆典,要“击钟列鼎”而食,即众人围在鼎的周边,将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这就是火锅的萌芽。历经秦、汉、唐代的演变,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锅的记载。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锅之事,即其所称的“拨霞供”,谈到他游五夷山,访师道,在雪地里得一兔子,无厨师烹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半吊子),候汤响一杯后(等汤开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涮)熟,啖(吃)之,乃随意以汁供(各人)随意沾食。”从吃法上看,它类似现在的“涮兔肉火锅”。 直到明清,火锅才真正兴盛起来。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530桌宫廷火锅,其盛况可谓是当时中国火锅之最。清嘉庆皇帝登基时,曾摆“千叟宴”,所用火锅达到1550个,其规模堪称登峰造极,令人惊叹。

麻辣火锅发源于重庆。大约是在清道光年间,重庆的筵席上才开始有了毛肚火锅。毛肚

火锅的起源和由来,说法不一,它的由来和渊源,值得探讨。据老街坊说:毛肚火锅起源于清末民初,重庆码头和街边下力人吃的廉价实惠的街头大众饮食摊上的“水八块”。水八块全是牛的下杂(毛肚、肝腰和牛血旺),生切成薄片摆在几个菜品不同的碟子里,食摊泥炉上砂锅里煮起麻辣牛油的卤汁,食者自备酒,自选一格,站在摊前,拈起碟里的生片,且烫且吃。吃后按空碟子计价。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吃得方便热烙,所以受到码头力夫、贩夫走卒和城市贫民的欢迎。至于纯粹地道的毛肚火锅,据老重庆们回忆,出现于民国十五年前后,发源地不是江北而是下半城南纪门的宰房街(现长江大桥桥坎下)。当年牛贩子多从川黔大路赶运菜牛来渝,在南岸过夜,翌日早过江,将牛赶到宰房街宰杀。有马氏兄弟廉价收购不易售出的牛毛肚和血旺,在下宰房街开了一家以毛肚为主要菜品仿市井“水八块”的制作和吃法的红汤毛肚火锅馆。将毛肚漂白洗净,去梗,外加一碟只是芝麻酱和蒜泥的调和。据说,这就是重庆毛肚火锅的起源和得名。直到抗战时期,较场口街边仍有一马姓老妪开一家专供应毛肚的正宗毛肚火锅,碟中的牛毛肚按匹论价(每匹二分钱)。正宗的麻辣毛肚火锅,毛肚的鲜嫩脆香,味道比其他牛猪的下杂远胜一筹,赢得食客赞扬。 特点:

重庆火锅同著名的川菜一样,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长盛不衰,是因为它有“天府之国”物产丰富的物质基础,有巴蜀人“尚滋味”、“好辛香”之饮食风俗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众家之长,如对东北火锅、山东火锅、广东火锅等,统统实行“拿来主义”,尤其突出的是在“味”字上做文章,故能促使其成为“味在重庆”的又一杰作。其具有以下特色: 一是烫,二是鲜,三是味适众口,四是“啥都敢吃”,五是精益求精,六是乐在其中,七是养身怡年,八是方便随意,九是可治小病。 成都--龙抄手

创始于本世纪40年代,当时春熙路\浓花茶社\的张光武等几位伙计商量合资开一个抄手店,取店名时就谐\浓\字音,也取\龙凤呈祥\之意,定名为\龙抄手\。龙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馅嫩、汤鲜。抄手皮用的是特级面粉加少许配料,细搓慢揉,擀制成\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肉馅细嫩滑爽,香醇可口。龙抄手的原汤是用鸡、鸭和猪身上几个部位肉,经猛炖慢煨而成。原汤又白、又浓、又香。 原料:

精粉500克,猪腿肉500克,肉汤、胡椒面、味精、姜、香油、川盐、鸡油各适量,鸡蛋2个。 制法:

1.把面粉放案板上呈“凹”形,放盐少许,磕入鸡蛋1个,再加清水调匀,揉和成面团。再用擀面杖擀成纸一样薄的面片,切成110张四指见方的抄手皮备用。

2.将肥三瘦七比例的猪肉用刀背捶茸去筋,剁细成泥,加入川盐、姜汁、鸡蛋1个、胡椒面、味精,调匀,掺入适量清水,搅成干糊状,加香油,拌匀,制成馅心备用。

3.将馅心包入皮中,对叠成三角形,再把左右角向中间叠起粘合,成菱角形抄手坯。 4.用碗分别放入川盐、胡椒、味精、鸡油和原汤,捞入煮熟的抄手即成。 成都--钟水饺

创始人钟少白,原店名叫\协森茂\,1931年开始挂出了\荔枝巷钟水饺\的招牌。钟水饺与北方水饺的主要区别是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微甜带咸,兼有辛辣,风味独特。钟水饺具有皮薄(10个水饺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选猪肉)、馅嫩(全靠加工时掌握好温度、水分,肉馅细嫩化渣)、味鲜(全靠辅料和红油、原汤)的特色。 用料:

精粉500克,猪腿肉500克,复制酱油、味精、胡椒面、川盐、姜、葱、蒜泥、红油辣

椒、料酒、香油各适量,鸡蛋1个。 制法:

1.把葱、姜拍破,泡清水适量。将猪肥瘦肉切块,用刀背捶茸去筋,用刀剁细成泥,放入盆中,加川盐、料酒、味精、胡椒、鸡蛋,和匀。再加入浸泡的葱姜水,用力搅匀放入香油,再继续搅匀成稠细的水饺馅。

2.把精粉450克放案板上呈“凹”形,放入清水,调揉成仔面团,再分切成100个面剂。用50克面粉作补粉,分别擀成直径5厘米大小的圆皮备用。

3.将馅心包入皮中,对叠成半圆形,随手把边捏合成饺子生坯。

4.锅中水开,放入饺子,煮熟后,用漏勺捞起,漏干水倒入碗中,再放入复制酱油、味精、红油辣椒、蒜泥即成。 四川--韩包子

成都名小吃韩包子从创业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1914年温江人韩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开设“玉隆园面食店”,因其包子的味道格外鲜美而在美名原扬。

韩玉隆辞世后,其子韩文华接替经营。他在包子的做法上不断探索、实践,创制出“南虾包子”、“火腿包子”、“鲜肉包子”等品种,在成都饮食行道一炮打响,名声不胫而走。后来韩文华干脆专营包子,并将其店名更换为“韩包子”,生意越做越红火。从解放前至今,韩包子在成都、四川乃至全国一直享有经久不衰的声誉。一位外地游客曾在留言簿上写道:“北有狗不理,南有韩包子,韩包子物美价更廉。”

韩包子在制作上严格遵循用料比例和操作程序。首先选用上等面粉(精白粉)加猪板化油、白糖和面做成包子皮。其次,馅心按不同口味进行调配,如鲜肉包子选用半肥瘦的夹肉剁细,分一半在锅中炸酥后再与另一半鲜肉合在一起并配以上等酱油椒粉、姜汁、川椒粉、料酒、味精、鸡汤等10余种调料拌匀而成。火腿包子馅心所用的火腿为该店精心腌制的,待腌熟后剁成细末,与剁细的鲜猪肉、调料拌匀方可。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心,韩包子具有皮薄色白、花纹清晰、馅心细嫩、松软化渣、鲜香可口等特点,色、香、味形俱佳。

现在,韩包子在挖掘传统包子制作技艺的基础之上又创制了不同口味的包子新品种,共有叉烧、芽菜、火腿、鲜肉、三鲜、香菇、口蘑、附油等8种,另外还有韩包子系列套餐供应。

四川--川北凉粉

川北晾粉自清末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的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当时,原南充县江村坝农民谢天禄,在中渡口搭棚卖担担凉粉,他的凉粉制作精细,从磨粉搅制到调料、配味都有独到之处,行人品尝后无不称道,谢凉粉便有了名气。其后,农民陈洪顺悉心研究谢凉粉制作工艺,取其所长并加以改进,凉粉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他选用新鲜白豌豆用小磨磨细,十分讲究搅制火侯、所作凉粉质细柔嫩,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调料配味,更具匠心。不久,陈凉粉便名扬川北一带,“川北凉粉”也不胫而走。至今南充市和成渝等地的一些凉粉店都仍以“川北凉粉”为招牌,生意兴隆,火爆不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罗瑞卿生前回南充视察工作时,就曾特意品尝了川北凉粉。 川北凉粉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凉粉制作独具特色,更主要的是拌料十分考究。主要拌料有辣椒、花椒、生姜、葱叶、冰糖等掺合制作的红油,以及有精选大蒜捣制的蒜泥,可谓色、香、味俱全,独具风味 。

川北凉粉制作起来并不复杂。主要原料是豌豆,制作过程是: 第一步,用清水将豌豆浸泡6—8小时左右,直到泡涨为止; 第二步,对泡涨的豌豆进行水磨(即在磨的时候加适量的水);

第三步,豌豆全部磨完后,用豆包布过滤:第一遍过滤出的是原汁浆,浓度大,用容器

装好单独放在一边。第二遍、第三遍再加清水过滤,目的是将大部分的淀粉滤出,经3小时左右,去掉上面的清水,取出沉淀在下面的油粉和淀粉;

第四步,将第一遍滤出的原汁浆倒入锅内,一边加温一边用木质小擀面杖不断的进行搅动,待烧沸后,再将第二、第三遍过滤出的油粉和淀粉(浓度约60%)缓缓加入锅内,一边加一边不停地朝一个方向搅动,使之和先下锅的原汁混为一体,并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起锅。这里的关键是:后加入的油粉、淀粉要适量,太多吃起来有僵硬感,加少了,就可能像干稀粥一样,不成形。是否适量,可把搅动的擀面杖举起来看能否形成片状。 第五步,将做好的成糊状的热粉倒入陶瓷器皿中进行冷却(不用木制器皿)。第六步将冷却后的凉粉,切成约8厘米长,0.8厘米宽(厚)条状,装入碗内,加入精盐、葱花和红辣椒油即可食用。根据各自的爱好,也可加适量的香油、大蒜和酱油。

成都--二姐兔丁

二姐兔丁在成都很有名气, 它最有名是兔丁肉多骨头少,不加兔头,佐料加有二姐特殊的配法,香鲜可口。二姐的\兔\系列中还有五香卤兔、红板兔、麻辣兔丁。另外,二姐兔丁店还经营红油鸡块、蒜泥白肉、凉拌肺片、五香蹄筋等多种凉菜。 原料:

去皮仔兔1000克,盐炒花生仁50克。 调料:

郫县豆瓣酱30克,豆豉20克,大葱10克,盐4克,味精2克,白糖8克,香油3克,花椒面5克,辣椒油100克,酱油10克。 制法:

1.兔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七成熟,关掉火,用原汤盖锅盖趁热浸泡约20分钟至熟捞起,将兔肉切成5厘米见方的丁;大葱切成丁,盐炒花生仁去皮。

2.把郫县豆瓣酱加油在小火上炒香,倒入碗中;将豆豉剁细,加油在小火上炒香,倒入碗中。

3.将兔丁放入大碗中,加入炒香的郫县豆瓣酱油和豆豉油、盐、味精、白糖、花椒面、辣椒油、酱油、香油、葱丁和花生仁拌匀,倒入盘中即成。

四川--东坡墨鱼

\东坡墨鱼\是名扬中外的四川传统名菜。四川乐山的东坡墨鱼,相传始于宋代,与苏东坡相关。东坡墨鱼,原名墨头鱼,产于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山和鸟龙山脚下的岷江之中。是一种嘴小、身长、肉多的墨头鱼。当地用它制做菜肴,但并无名气。后来宋代诗人苏东坡去凌云寺读书时,常去凌云岩下洗砚,江中之鱼食其墨汁,皮色浓黑如墨。因而人们便称它为\东坡墨鱼\,从此闻名全省,与江团,肥沱并称为川江三大名鱼,成为乐山著名的特色名菜,并闻名国内外。现在到四川乐山的中外游客,都以品尝此鱼为快事。 原料:

鲜墨头鱼l条(约750克左右)。 调料:

麻油50克,豆瓣50克,葱花15克,葱白1根,姜末和蒜末各10克,醋40克,绍酒15克,淀粉50克,精盐1.5克,酱油25克,熟猪油50克,熟菜油1500克,高汤100克,白糖25克。 制法:

1、墨头鱼经初步加工后,剖开为两爿,头相连,两边各留尾巴一半,剔去脊骨,在鱼身的两面用直刀下,平刀进的刀法(为肉的三分之二的深度)。剖6至7刀,然后用精盐,绍酒

抹遍墨头鱼的全身。将葱白切成7厘米的长丝;豆瓣剁细。

2、炒锅烧热,下油烧至8成热时,将鱼全身沽满干淀粉,提起鱼尾,用炒勺舀油淋于刀口处,待刀口翻起定形后,将鱼腹贴锅放入油里,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装盘。炒锅留油,加猪油、下葱、姜、蒜末、豆瓣煸锅后,下高汤、白糖、酱油,用湿淀粉勾成薄芡,撒上葱花,然后烹入醋,快速起锅,淋在鱼上,撒上葱白丝即成。 特点:色泽红亮,皮酥肉嫩,甜酸中略带香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江西] 江西--蓠蒿炒腊肉

蓠蒿炒腊肉味道鲜美、口味别样、油而不腻、富有特色。因其菜主料为当地特产,故有特色菜之称。 制作方法:

将选好的蓠蒿洗净,切成约3厘米的长条,放入沸水中煮2至3分钟捞出沥干。将腊肉用清水冲洗一下,切成薄片,装入碗内。把干椒末、青蒜段、姜末、味精、料酒准备好,炒锅上火放油,油温烧至六成熟时,将准备好的调味料干红椒末、姜末、青蒜段放入油中煸炒八成熟时,再将腊肉放入锅中先炒一下,尔后放进蓠蒿,加上料酒、味精即成。 小知识:

蓠蒿是一种带有特殊香气的绿色蔬菜,一般都是吃它的茎。蓠蒿吃口生脆,和肉类炒在一起的时候,味道鲜美,令人唇齿生香。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区都有蓠蒿出产。蓠蒿炒腊肉是江西有名的特色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江苏上] 江苏--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

尽管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看到“扬州炒饭”的身影,但没人能说清什么是正宗的“扬州炒饭”,对“扬州炒饭”的主配料,也是说法各异.新出台的“标准”规定,扬州炒饭的主料是上白籼米500克、草鸡蛋4个;配料包括水发海参20克、熟草鸡腿肉30克、熟精火腿10克、水发干贝10克、上浆湖虾仁50克、水发花菇20克、熟净鲜笋30克、青豆10克;调料包括香葱末10克、湖虾籽1克、精盐6克、绍酒6克、鸡清汤100克、色拉油60克。

扬州的蛋炒饭,风味各异,品种繁多,有“清蛋炒饭”、“金裹银蛋炒饭”、“月牙蛋炒饭”、“虾仁蛋炒饭”、“火腿蛋炒饭”、“三鲜蛋炒饭”、“什锦蛋炒饭”等等。

扬州蛋炒饭,从其选料上看,主料是用上等白籼米或用新的白粳米代替;煮之前需用水淘洗干净,略浸后下锅煮至熟透,无硬心,粒粒松散,松硬有度为宜。炒饭时要防止焦糊。烹调时,将辅料炒成带卤汁的浇头,卤汁中加些酱油称之为(牙色炒),不加酱油称之为(白炒),盛装上席又用名瓷,有道是“美食又美器”。 江苏--藕粉圓子

已有200余年历史,如今已成为江苏各地招待中外客人的特色菜肴。圆润透明的藕粉圆子泡在浓汤之中,半浮半沉,看上去像一个个漂动的茶色圆球,夹在筷子上柔韧而富有弹性,

吃在嘴里细嫩爽口,余香不绝。

其制作既简单又比较讲究,它的制作分备料、搓馅、烫制、做汤4道工序,其中烫制最为讲究。先将果肉、板油、白糖、芝麻粉加桂花、杏仁、核桃仁、松子仁、金桔饼等制成馅心,搓成球状,放入装有藕粉的茶盘或竹匾中,均匀筛动,使其粘上一层薄粉后用漏勺放入沸水中烫制,如此反复五六次而成。该汤圆均匀圆滑,馅心甜润爽口,汤有浓郁的桂花香味。 原料:

藕粉400克。 红绿丝5克、金桔5克、蜜枣15克、桃仁10克、松子仁5克、麻粉7.5克、糖油丁50克。绵白糖75克、桂花1克。 制法:

将红绿丝、金桔、蜜枣、桃仁、松子仁碾碎,加上芝麻粉、绵白糖和糖油丁和成馅心,搓成弹子大的馅心待用。藕粉碾碎过筛放入小筐内。再放入馅心滚上一层藕粉,取出装入爪篱中入沸水锅中烫过,再放入小筐滚一层藕粉,依次反复多次,使之成为大的圆子。锅里加清水,下入圆子。煮熟捞入放有糖桂花的原汁汤中,即成。

江苏--千层油糕

据传,扬州千层油糕系福建人高乃超创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厨师在长期操作实践中,吸取了\千层馒头\的\其白如雪,揭之千层\的传统技艺,创制出绵软甜润的千层油糕,为扬州传统名点之一。 原料(制40块):

上白面粉650克、酵种500克、生猪板油300克、白砂糖800克、甜红瓜丝35克、食碱5克、熟猪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板油去膜,切成8毫米见方的丁,用白砂糖(150克)拌匀,腌3天制成糖板油丁。 2.用沸水50克化开食碱,加入酵种,揉匀后摘成核桃大小的块。将面粉(500克)放案板上,中间扒窝,一面徐徐倒入20℃左右的温水450克,一面将酵种块与面粉搋揉成生面筋状,当可拉成韧性较强的长条时,再揉成面团,静置10分钟左右。取面粉(50克)撒在案板上,放上面团,翻滚几下,待面团不粘手时,用擀面杖轻轻擀成长约2米、宽约33厘米、厚约3毫米的长方形面皮,边擀边撒面粉(100克),防止沾粘。然后在面皮上涂抹一层熟猪油,均匀地撒上白砂糖(650克),再铺上糖板油丁,然后自右向左卷叠成16层的长条形,用两手托起将其轻轻翻身,横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轻轻压一遍(防止擀时脱层),再用擀面杖自面团中心压向四边,边压边擀成长约1米、宽约27厘米的长方形,再将左右两端各折回一点压紧(以防止蒸时漏出糖油),对叠折回后,用擀面杖轻轻压成边长33厘米的正方形油糕坯(每折16层,共为64层)。

3.取直径约47厘米的蒸笼一只,垫上湿布,两手捧入糕坯并平糕面,均匀地撒上红瓜丝,盖上笼盖,置旺火沸水锅上蒸约45分钟,将千层油糕端出,倒竹席上晾凉,用刀修齐四边,切成相等的40块菱形糕。食时再上笼复蒸。产品特点:糕呈半透明状,色彩美观,绵软甜润,层次清晰。

江苏--三丁包

三丁包是扬州的名点,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云:\扬州发酵面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松仍隆然而高\。发酵所用面粉\洁白如雪\,所发面酵软而带韧,食不粘牙。

扬州三丁包子的馅心,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故名\三丁\。鸡丁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鸡丁、肉丁、笋丁按1:2:1的比例搭配。鸡丁大、肉丁中、笋丁小,颗粒分明,三丁又称三鲜,三鲜一体,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饥。

据传,当年日本天皇吃到空运去东京的扬州三丁包子,赞誉它为天下一品。 扬州\五丁包子\是在\三丁包子\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它是选用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作馅制成。相传乾隆有一次巡游扬州时,说到御膳早点的备办,要做到这么五句话:即\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硬,细嫩而不过软\。扬州油香,少而不过腻;冬笋松脆,少而不过硬;虾仁细嫩,少而不软。

这五味合掺,则补、鲜、香、脆、嫩皆俱。如各味用料少一点,那就达到\五不过\的要旨。于是众厨师按照丁师傅的设计,将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加工成馅,制成包子。乾隆尝后,问及包子的名称,随员答道,这叫五句包子。后来当地的百姓想到这种包子的馅心用的是五丁,首创厨师又姓丁,便叫它五丁包子。

江苏--扬州春卷

春卷是扬州春令小吃。“调羹汤饼佐春色,春到人间一卷之。二十四香风信过,纵教能一也非时”。这是清代一位诗人写扬州春卷的诗。“春到人间一卷之”,这就把扬州春卷的应市时令和制作方法描述得恰到好处。春卷皮的烙制,堪称一绝。一手执锅,一手抖动面团,一揿一张,操作干净利落,烙成的春卷皮,薄如纸,圆如镜,透明柔软,以皮包馅,卷成长条,两头以面糊相粘,入油锅煎炸,至红焦色即成。 扬州市场上供应的春卷,多以猪肉、芽笋、韭黄、木耳、冬菇、胡萝卜作馅;筵席上的春卷还配以鸡丝、海参、虾仁等高档原料。春卷多为长形,但也有三角形、长方形、方形。除咸味外,还有鲜咸味’香辣味、酸甜味,各各味不雷同。

江苏--靖江蟹黄汤包

靖江蟹黄汤包是中华六大名点之一,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制作工艺和配方的不断改进,蟹黄汤包以其味道鲜美、健身美容,深受大江南北美食家的青睐。江阴长江大桥通车后,看江阴大桥吃靖江汤包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的惯例。2001年6月21日,以特级烹饪师、鸿运酒楼经理陈士荣的名字命名的“陈士荣汤包”被国家商标总局核准注册,为蟹黄汤包走向全国打下品牌基础。 靖江蟹黄汤包有“两绝”:一是制作绝,二是吃法绝。馅心精选金秋时节大河蟹、新鲜猪肉皮、正宗老母草鸡特制而成,皮薄,汤清不腻,稠而不油。品尝汤包一定要记住十二字要领: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吮汤。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尝靖江蟹黄汤包,曾因不着要领而留下“乾隆皇帝吃汤包甩到半背”的佳话。

陈士荣牌提篮汤包食用方法:将冷冻熟汤包放置小碟内,一只一碟,将水烧开后放置蒸笼内烧三至四分钟后即可食用。放入微波炉内解冻4—5分钟后即可食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江苏下&上海] 江苏--水晶肴肉

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这是近代诗人对镇江肴肉的赞美诗句。“水晶肴肉”又名“镇江肴肉”,是驰名中外的镇江名菜。

相传数百年前,镇江酒海街有一家小酒店的店主,一天买回四只猪蹄,准备过几天再食用,因天热怕变质,便用盐腌制,但他当时误把家人为做鞭炮买的一包硝,当作盐腌了猪蹄,直到三天后家人找硝时才发觉,连忙揭开腌罐一看,不但肉质未变,而腌得蹄肉硬结而香,色泽红润,蹄皮色白。为了去除硝的味道,一连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经开水锅中焯水后捞出。接着,他又把猪蹄放入锅中,加葱、姜、花椒、茴香、桂皮用高温焖煮,本欲以此解除毒性和异味,不料葱煮半个时辰后,却出现了一股异常的香味,入口一尝,滋味鲜美,毫无异味。

滤出纯净米浆,去除米渣、杂质, 加入少量番茨粉,搅拌后装入下端有筛眼的布袋中,慢慢压迫布袋,使米浆通过筛孔成细条状挤出,徐徐落入沸水锅中烫熟,捞起用冷水冷却后沥干,即成粉条。

食用时,抓适量净粉条于碗(碟)中,依次加入适量的老抽(掺有味精的红酱油)、蒜泥、用蒜头爆香过的花生油或芝麻油,煮熟的黑豆芽,用肉丝、笋丝、虾仁、生粉配制成的热芡汁,牛肉于丝,炸尤鱼丝、油炸 花生米、炒芝麻仁末、脆炸面片及碎香菜,用筷子夹着粉条搅拌调匀后便可进 食。 风味特色:

多味浓香,柔润爽滑,刺激食欲,故多吃而不腻,爱吃辣的加一点辣椒酱则 更起味,吃到末尾剩下少量粉时,加进一小碗热腾腾的海蚌汤掺和着吃,更是满 口喷香,回味无穷。

创e下载,下载绿色!(www.7edown.co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us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