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更新时间:2023-06-12 12: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

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一、项目定义

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项目所属领域:人文社会、经济政法

涉及的主要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重点学科)、法学

理论(国家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 项目主要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总体研究与当代反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和经济学在21世纪的发展 展战略研究 ●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

● 哲学社会科学在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二、项目背景

1.项目建设意义

2001年和200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会见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的座谈会上,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话中,都强调指

136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促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蓬勃进行,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获取理论创新的深厚源泉和强大动力,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要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服务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江泽民同志还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造就一批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学贯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论家,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这就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致力于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并从总体上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21世纪的蓬勃发展。

本建设项目就是遵循总书记的指示,通过项目的开展,发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整体实力,一方面推动和实现哲学、法学和经济学的学科交

137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叉与渗透,从整体上实现中国社会科学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建设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改革,全面探索培养具有较为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世界眼光、了解中国国情、学风优良、善于合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的培养机制,并在推动这一机制有效运作的基础上培养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形成具有上述优秀素质、锐意进取、具有较强的学术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队伍。

2.国际水平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整体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均注重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并取得了长足进展,推进了哲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发展。

具体地看,国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特别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本世纪50年代以来显示出如下的特点与趋势:①在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对峙与融合的背景下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特别关注对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和人道主义思想的研究;②以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冲突以及当代全球

138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问题为对象,对现代化和社会发展进行哲学反思;③在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和生存论转向的总体学术氛围中,特别关注对语言、文化和人的存在问题的研究,并试图通过与某种当代哲学思潮的“嫁接”去建构种种名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形成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这表明,在对时代的反省以及具体问题的研究上,我们需要积极地汲取当代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理解上,我们与西方学者存在重大分歧。关于国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进入90年代的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已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纯粹的学术派别,使之处于被冷落甚至是被歧视的状态。因此,我国的哲学工作者承担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以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

在法学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国情所导致的特殊问题和论题,因而在完全的可比性方面不能一一加以比照对应,但就法学理论的一般性论题以及相关的理论解决方案而言,国外的研究成果水平之高已经在总体上远远超出了我国法学理论研究的现有水平。国外较高的研究水平体现在:①抽象的一般理论研究广泛地吸收了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甚至理工类学科的理论思

139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路和方法,因而研究视角独特而新颖,理论结论的可靠性与科学性较强,对于实践的指导性也较强;②其理论研究的重点始终是针对社会现实中的具体的重大问题,并具有明显的全球意识,研究成果的前瞻性与预见性较高;③其研究的确是百花齐放,学派林立,学术交锋频繁。

在经济学科中,数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数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已经有机地融入到具体的经济学专业和研究领域当中。目前数量经济学领域的国际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在模型理论和计量理论上出现了新的突破,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结构性模型的动态分析、微观计量分析、非完全信息下的对策理论等出现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引发了大量的热点研究课题;② 在经济理论动态化分析和随机化分析方面出现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将数量分析方法引入到金融和管理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③ 在对经济危机、政策机制和经济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当中,出现了新凯恩斯综合和新古典经济学复苏等迹象,为数量经济学理论创新和实证应用提供了契机;④ 以模拟技术和模型技术为代表的经济计算和模拟实验发展迅猛,使得微观层次的经济管理和宏观层次的总量调控都更加科学和有效。目前国际上数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比较灵活、研究和教学相当规范、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结合紧密,

140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数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起到了经济学整体发展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

3.国内水平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不断地拓宽和深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并出现了各人文、社会学科交叉、渗透和整体推进的趋向。

从国内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科和博士点看,有的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有的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有的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有的集中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有的集中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与上述重点学科或博士点相比较,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在于:以哲学体系改革和哲学观念变革为突破口,以辩证法理论和唯物史观研究为基础,以人与社会发展问题为重点,注重哲学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与渗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总体性研究。

在法学理论方面,现有国内水平不是太高,各高等院校同类学科的研究水平大体上差不多,各有优势和所长又各有不足。原因在于,我国真正重视法治建设时间不长,法学理论工作者对于国外的研究状况的了解在整体上还

141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比较肤浅。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研究成果的理论抽象水平、理论层次还比较浅,另一方面,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功能还不强;一方面,法学理论工作者对于中国国情的了解既不太深入也不太全面,一知半解并满足与此者较多,另一方面,法学理论工作者对国外研究状况的了解没有很好地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其理论研究打破的东西多,但真正有建设性意义的东西少。从总体上看,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的主要优势和特点在于:形成了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梯队,形成了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展开了层次高,种类全的科研项目研究,并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数量经济学现有国内水平正处于快速提高的过程当中,目前主要以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的水平较高,其他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均将数量经济学作为重点学科加以建设。数量经济学在本世纪伊始便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发展局面,重要原因是多数经济学家对于数量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在促进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达成了共识。衡量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批准的惟一的数量经济学重点研究基地设立在吉林大学;在全国高校当中最早获得数量经济学博士学位

142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授予权,并且具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科的研究领域具有相当的宽泛性和深入性,在代表性研究方向,例如宏观经济形势预测和景气分析、经济政策机制和风险管理、资本市场优化理论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吉林大学具有比较完善的经济实验和模拟设施,在数据库建设和软件开发等方面具有扎实基础,并且具有研发大型系统和进行重大经济问题攻关研究的条件和能力。

三、项目现有基础

1.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于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88年被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于1994年底被确定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并于2002年再次被批判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哲学重点学科和哲学人才培养基地,为繁荣我国哲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教学中心之一。

在学术队伍方面,本学科点已经形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充满活力的学术梯队。本学科现有教授16人,其中13人为博士生导师,55岁以下教师除1名硕士和2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外,均已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43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点坚定不移地进行学风建设,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学术风格,这就是:倡导和鼓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学风和文风,坚持和深化理论、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提倡并营造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致力创新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引导并扶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学术新人和学术成果。已培养了一批有所建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层次人才。本学科点坚持不懈地进行哲学教育改革,形成了本、硕、博连续培养的层次清晰、内容充实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的指导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先后于1997年和2001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一等奖。

在科研条件方面,本学科资料室哲学书籍达1.5万册。建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具有较好的整体科研条件。

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学科点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的哲学使命而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哲学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哲学观念更新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理论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重要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

144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设和哲学观念变革方面,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哲学通论》等著作;在辩证法理论研究方面,出版了《实践辩证法导论》、《矛盾思维概论》、《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等著作;在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理论方面,出版了《社会发展哲学》、《社会发展的哲学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唯物史观只纲要》、《从异化史观到唯物史观》、《哲学与社会主义》等著作。本学科点承担了当代“中国哲学与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当代的发展”、“科技革命与世界观变革”等一系列国家社科基金或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推进当代中国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学术论著。1990年以来,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14篇学术论文,在《哲学研究》发表31篇学术论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46篇,在学界和思想理论界产生广泛的重要影响。

2.法学理论学科

本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法学界率先发动、引导和推动了我国法学领域全面观念更新、方法变革和理论创新,以张文显教授和郑成良教授等学者首倡的“以权利义务为基本范畴重构我国法学理论”和“权利本位”的思想,对于中国法学和中国法治建设20多年来的

145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点早已为我国法学理论界和法律实践界所公认。本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国内法学界率先提出并较为系统地论证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见解并作了充分论证。本学科点于1998年获得法学理论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唯一的法学理论国家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现已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在学术队伍建设方面,法学理论学科点拥有学历层次高、理论素养好、创新精神显著、学风严谨、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学研究队伍。现有教授和副教授16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2人,博士生导师9人。本学科点现有教学与科研人员绝大部分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尤其是一批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在人才培养方面,20多年来,本学科点已经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全面合理、学风优良、学术成果卓著、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声誉的著名学者,如张文显教授、郑成良教授、信春

146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鹰教授、徐显明教授等。

本学科点高度重视科学研究与教学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并注意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材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创新,善于把学生们带进法学的学术前沿和法治的实践前沿,提高法律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连续四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这在我国法学学科中是唯一的。

1978年以来,已经编写、公开出版了四代法理学本科生教材,编写了国内第一本供研究生使用的法理学教材《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这本教材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2002年,该教材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确定为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向全国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目前,张文显教授又受全国法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托,主持编写国内第一本法律硕士《法理学》教材。

为加强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吉大金杜法理学研究生奖学金”,专门用于资助法学理论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展综合性学术活动;举办每年一度的以博士生为主体的“法学理论前沿博士论坛”、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法理学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

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学科点已经形成几个比较稳定且

147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特点突出的研究方向,即法理学、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法律文化学,这几个研究方向在国内的起步较早、基础较好、而且特色鲜明,尤其是特别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研究成果在国内始终处于理论和实践的前列。目前共承担着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司法部以及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各种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8项。目前这一批科研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本学科点的教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热情地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践,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学科点的许多教师分别在中央、吉林省、长春市各级党政法部门兼职或者做顾问,不但为本地方各级党政法部门提供了许多政策建议和法律咨询意见,也多次为中央党政法机关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意见。与社会实践的密切结合,既有助于本学科点进一步开拓深化新的学术生长点,又有利于法学理论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实践之间的彼此促进。

在科研与教学基础条件建设方面,本学科点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和科研硬件设施。建立了全国唯一的法学理论学术网站——“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

148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3.数量经济学学科

数量经济学学科于19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出现并且迅速发展。吉林大学是国内数量经济学教学和研究起步最早的单位之一。早在1970年代末,一批基础数学、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师便充实到经济学科的系所进行数量经济学专业和学科的创建工作,同时一些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教师也开始加强数理和计量理论的学习,形成了当时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的新学科发展趋势。1984年成立了专门从事数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系统工程研究所”,开始承担一些国家级和省部级经济预测和决策项目,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中短期预测分析,为国家领导人和职能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咨询报告和重要的政策建议。1985年我校成立了管理科学系,建立了具有数量经济学学科特点的本科生专业“数理统计专业”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全面地开设了数量经济学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开始培养大批数量经济学方向的本科生。1990年和1993年先后获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了数量经济学硕士点和博士点,至今该专业已经培养了上百名硕士研究生和20多名博士研究生。目前本学科具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在科学研究方面,1989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社会

149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科学基金项目19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教育部重大项目6项,教育部一般项目20项,其他省部级项目30多项。已出版学术著作26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近300篇。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2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在应用研究中积极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建议,先后向国务院提交了6份研究报告,得到了赵紫阳、李鹏、朱镕基三任总理的批示和肯定。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具有相当规模和基础扎实的师资队伍和研究团体,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现有教授和副教授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有博士学位的12人,博士后出站人员2人。目前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都是博士或在读博士生。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建设,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科已经形成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应用研究为主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的学科发展特色。

150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四、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努力在“十五”期间实现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理论和数量经济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从整体上推进21世纪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在各自学科实现哲学、法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并在连续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基础上,创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具有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改革普遍意义的教学成果。形成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题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的整体能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法学理论研究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及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数量经济学学科建成科研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教学和科研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总体研究与当代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和经济学在21世纪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在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四个研究方向的主要建设内容为:

第一,在整体建设上,形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并具有国际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学术群

151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体,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和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出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和经济学研究的系列学术专著和系列教科书,建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文献资料及信息处理中心,形成东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形成东北地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教学中心。

第二,在理论创新方面,将重点抓三个方向的“创新工程”:一是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理论创新,主要通过新的研究方法与视角的引入、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使哲学社会科学的传统主题获得新的理论发展与进步;二是站在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前沿,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范围的全球化浪潮,提出并引领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前沿性与前瞻性的理论主题并加以研究,以获得原创性的理论创新;三是加强对于当代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进展的跟踪研究,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和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方面实现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三、在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人才培养的“533工程”。即:在5年之内培养300名硕士研究生,300名博士研究生,其中10%的硕士生和10%的博士生以其创新的学术意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开放的研

152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究视野、严谨的学术品格而有望在10年之内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新生代的代表人物。

第四,在科学研究方面,继续实施“精品战略”。在5年内,三个重点学科教师和研究人员要主持或共同主持70项国家、省部以及其他重大或重点研究课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0篇左右、出版高质量学术著作70部左右,力争有五分之一的论著达到精品之作的水平,以丰富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并力争这五分之一达到精品之作水平的论著能够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奖励,其中十分之一论著在学术界或思想理论界产生重大影响。

第五,在教学及其改革方面,以确立为吉林大学重大教学改革项目“百门精品课程建设”的哲学、法学和经济学的课程为契机,推出一批具有各学科点特色的个性化教材,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主持完成国家级“十五”规划本科生重点教材《法理学》、国务院学位办推荐教材《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司法部法律硕士教材《法理学》以及理论法学课程模块教材。在“哲学通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推广”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法理学课程改革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法理学》教材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基础上,争取在本项目建设的其他教材中能够获

153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国家级教材奖,争取本项目的教学改革成果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第六,办好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网站、《法制与社会发展》、《数量经济研究》等刊物,《马克思哲学论坛》、《法理学论丛》和《理论法学观察》等论丛,大幅度提高网站的浏览率、刊物和论丛的检索率、引用率、转载率,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建设点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最重要的信息港。

2.学术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

在学术队伍建设方面,以建设一支在哲学、法学和经济学各主要研究方向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力量的学术队伍为目标,以多出人才、出高水平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着力点,加快吉林大学哲学、法学和经济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的理论创新团队建设。

在学术交流方面,继续扩大面向国内、国际学术界的经常性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理论和数量经济学学科点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在坚持继续聘请国内优秀中青年学者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数量经济学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做兼职研究员的同时,继续举办 “当代法学名家讲座”、“当代经济学名家讲座”、“当代哲学名家讲座”等学术活动,并陆续开设“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论坛”、“哲学社会科学

154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跨学科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5年内,邀请100名左右著名法学家和优秀中青年学者80名左右著名经济学家和优秀中青年学者,50名左右著名哲学家和优秀中青年学者来校讲学和合作研究。继续邀请国外著名学者来本学科点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继续举办“海外学者系列讲座”。每年选派2—3名教师出国留学深造以吸取更多的学术理论资源促进本项目的科学研究。

3.基地条件建设

依靠学校的大力支持,改善本项目的三个重点学科的科学研究的物质条件与教学工作手段;加强三个重点学科的图书资料建设和电子出版物的购置,加大外文期刊图书文献的采购,弥补三个学科点在这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加强三个学科点的资料文献信息库建设,并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吉林大学法学网站信息内容覆盖自1900年以来中国理论法学(包括法律史学)研究方面的尽可能全面的信息,使其成为在全国社会各界获取法学理论学科教学与科研信息的最权威的窗口。同时,筹建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光盘信息库。

五、预期效益分析

在人才培养方面,具备每年招收100名硕士研究生和100名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可以每年接纳国内外访问学者

155

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

吉林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论证报告

30~50名,争取建立法学和哲学的博士后流动站。

在承担重大科研攻关任务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理论和数量经济学三个学科点具备每年获得吉林省、教育部、司法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的能力,数量经济学学科还具有每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能力,法学理论和数量经济学学科还有能力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大的程度上参与国家政策咨询、提供政策建议。

在学科点自身发展方面,最为明显的成效就是将彻底完成学科点学术队伍的新老交替,较为完满地解决人才年龄断档问题,使学科点学术梯队职称与年龄结构层次趋于合理化,使学科点教师和研究人员学历层次完全达到博士阶段;三个学科点教师和研究人员每年将有6~9人到国外学习,同时每年将有6~9人从国外学习归来,每年将保证有9~12位国外相同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来三个学科点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十五”期间争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项目10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10项,教育部一般项目25项。通过上述建设,三学科点将真正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学理论和数量经济学的力量创新的重镇和哲学、法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人才培养的基地。

15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ub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