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过春节的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的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3-12-05 11: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民过春节的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节应该是一个消费和享受的时间符号。这是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最直接的需要,春节便是用于给人们一个驻足歇息的机会,它让我们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也让我们开始盘算接下来一年的希望,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得以在一个辞旧迎新的时间段里,比平时更随意地进行一些消费,找一些乐子,享受一下生活。

春节期间,农民的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在传统习俗和经济条件的双重作用下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我通过以家乡为主的农村居民在春节期间的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进行的调查访谈,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等相关方面的发展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而从对我国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

本次调查选取本县以下为主的农村地区,进行问卷和访谈等形式的深入调查,同时结合及查资料、上网等方式全国其他各地区的有关情况,对家乡农民生活水平变化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作以分析思考,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对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推进建言献策。

(一)春节期间农民的消费结构:

1、食物消费2、衣着消费3、家居条件消费4、交通运输消费5、其他消费

(二)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

毋庸置疑,简单说来,较高的收入和较轻的负担以及对未来支出的轻松期望是促进农民消费的主要原因,相反较低的收入和较重的负担以及对未来支出的紧张期望是引起农民消费不旺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1、收入过低2、虽然本年度收入不错,但是有债务负担3、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的负担过重4、来年有重要事情需要用钱5、消费观念倾向保守,准备把收入节省下来存钱。

(三)农民过春节的娱乐方式和内容

河北省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针对“人们过年的幸福感”做了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是,城市人“过年幸福指数”远低于农村人。细一想,似也在情理之中。虽说城里人生活水准总体上好于农民,可要说年味儿,还真没法和农村比。其实不

仅仅是年俗,许许多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今仍植根于农村。调查显示,农民过春节的娱乐方式和内容都十分多样化,其中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1、家人内部娱乐 家人的团圆是农民过年最重要的主题。同时也由于农村居民并不像城市居民一样有很多公共娱乐设施可以使用,因此,当下农村家庭过春节时,依然以家人内部的娱乐为主。其中,像家人之间打牌取乐、共同下厨、一起包饺子、除夕夜同看春节晚会守岁、孩子们放鞭炮等等,都是农民过春节时重要的家庭内部娱乐方式。 2、亲戚朋友或邻里之间娱乐 直接说来,这是家人内部娱乐的延伸。亲戚朋友和邻里之间的来往尤其是孩子的走动都会比平时更加频繁。这使得农民过春节娱乐活动的范围得以扩大。 3、参加集体娱乐活动 在农村,春节期间的集体娱乐活动主要体现在一些集体性的民俗活动上。比如踩高跷、舞龙、舞狮、庙会等民间传统娱乐方式。 4、其他娱乐活动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春节时全家外出旅游等时髦过节方式也开始在农村发展起来,但是选择这样的过节方式的家庭所占比例尚比较低。 (四)农民收入来源分析 农民过春节的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与农民的收入息息相关的,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1)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2)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3)外出务工收入。(5)其他各种收入。 1990—2000年农户家庭纯收入及其构成变化 (单位:元、年、%) 农户平均纯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外出打工收入 其他收入 家庭经营 外出打工 其他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3920.16 9555.40 10392.65 10572.96 10229.43 10260.63 10642.91 2900.68 6676.30 6911.29 354.28 1474.74 1780.46 665.20 1404.37 1700.90 73.99 9.04 16.97 69.87 15.43 14.70 66.50 17.13 16.37 6955.99 1929.65 1687.32 65.79 18.25 15.96 6713.16 1964.10 1552.17 65.63 19.20 15.17 6394.28 2259.58 1606.76 62.63 22.02 15.66 6380.91 2506.81 1755.20 59.95 23.55 16.4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全民共享、城乡共进。然而,在城市奔小康呈现大好局面的同时,与之相对的却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低、提高速度慢,从而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步履蹒跚的尴尬局面。农村的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 1、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1)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少(2)市场经济不发达,就业和致富门路有限(3)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4)农民负担过重。

2、提高农民收入的出路:(1)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致富门路(2)减轻农民负担(3)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城镇化进程(4)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科教兴农,知识富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农业、农村、农民的载体最终还是农村,因此,将三农政策统一到新农村建设,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三农政策的目标和未来的追求”。新农村建设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在农村找到的新质点。其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选择还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这就是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日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2005中国最发达县域经济论坛上指出:当前农村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包括农村的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二是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三是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增收难度明显偏大。而这些,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影响社会和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多一些科学的思考和现实的对策。 (一)着力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1、增加财政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2、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完善农村社会制度,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 (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在实践中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自己的事情

自己做主。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多年来农村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建立村民理事会,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积极推进农村社会自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办法。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环境与发展相互依靠、相互促进,这是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界不断冲突的历史中得来的血的教训。

我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注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协调。不能以农村环境的牺牲换取眼前经济的发展,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意识,保证农村经济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2、把经济建设与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它同时还包含着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等要求。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和农民生活环境紧密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不断改善农村社会的治安、文化、公共设施等环境条件。真正把农村建设成能够为农民提供高水平生活条件的新农村,让农民切实体会到新农村建设对自己生活水平的影响。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清晰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和实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凭着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汗水,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初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广大农民群众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迸发出无穷智慧,创造了无数奇迹。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真抓实干、不懈奋斗,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ua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