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109)

更新时间:2023-04-29 13: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

(1109)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

一.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1.抢占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的需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由于发达国家中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高利润的需要和寻求兴新市场的驱动,产生了向外转移产业的压力。中国由于政治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及传统的劳动力价格势差优势,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和投资的热点地区,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的引力中心。尤其是发生了“9.11”事件,美国“金融安全防空港”的神话破灭。中国加入WTO更催化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代表600亿美元投资的美国商会在经过调查后报告,全球投资正越来越倾向于中国,半数的公司将把公司新址选定在中国。该会在2002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上称,87%的美国企业欲扩大在华投资。美国全球最富经验和最大的管理顾问公司之一的科尔尼公司,通过对1000家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调查后称,全球最大的跨国企业中有33%表示下一个投资目标是中国!2002年中国首次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国度。整个世界经济已经显示出类似1992年的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情况。

第 1 页共 19 页

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是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中国抓住了机遇,即时开发开放了浦东,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顺利实现了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小康走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长仍然是我国社会经济成长的核心和基础。这次产业转移,将为中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极好机遇。我们必须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要求,尽一切努力利用好这次机遇。

与九年代初相比,中国抓住这次产业转移的机会,有可能真正成为“世界工厂”,真正走上强国之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国在九年代初接受的国际产业转移,实际是以牺牲我国装备类产业为前提的。当时大量引进的是消费品制造类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提供土地和厂房,外商投资者办企业。外方从海外大量进口设备,安装生产流水进行生产。全国家40万家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数量庞大的机器设备的进口大户,冲击了中国原有的装备制造业。统计资料表明:仅1999年进口装备制造业产品707.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42.7%;而出口只有496.2亿美元,估计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5.5%,进出口逆差达211.1亿美元。我们在吸收引进的外资的时候,实际使大量装备制造业产品市场拱手让给了海外商人。

第 2 页共 19 页

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业的关键。装备制

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

的必要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一个

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性因素。世界各国

都分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西方工业发达大国所走过的历程告诉我们,他们都是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并且因有强

大的装备制造业而成为工业化强国。即使已进入“知识经济”和

信息化社会的美国,从八年代末以来,仍分重视制造业和先进制

造技术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20世纪末连续多年的经济繁荣。

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缺少企业巨人,缺少技术原创,缺少

大型成套和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档次产品,缺少现代装备制造业

的实力和效益。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整个中国制造业中比重仅为20.74%,远未达到“世界工厂”的水平。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出

现的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新势头,使我国大陆

成为国际投资者的首选地。来自日韩以及欧美的制造业,极有可

能使中国成为新的全球制造基地。这一过程,将为我国加速培育

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从而大大增强中国的经济

实力可以预见,未来20年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发

展中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财政收入的大户.经

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就业的市场.高新技术的载体.产业升级的手段.外贸出口的主力.国家安全的保障。

第 3 页共 19 页

正如专家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国家没有给中国一项尖端的技术和装备。从卫星和航天技术.百亿次和千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到高档数控机床,都是依靠自行研制从而打破西方某些国家在这些领域对我国的封锁。”“一个大国想靠进口解决现代化,从国家财力和安全将都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来增强整个中国的经济实力。

2.建设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平台,使上海更好地为全国服务的需要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战略平台。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对技术.人才.环境的要求较高,要有效吸纳国际产业转移,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很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技术环境。这样的环境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也不可能在一个省区的范围内进行。大面积的吸纳装备制造业环境的形成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搞了国家负担也太重。为此,我国必须有一定区域范围的吸纳国际产业转移形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高地的战略平台。这种平台将是辅以必要的国家政策支持的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区。

上海也需要建设这样的发展平台。一方面,经过二多年的革开放,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首先需要寻求登陆点。2002年1-7月上海累计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595项,合同金额60.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1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第 4 页共 19 页

12.7%.32.1%和11.1%。并且是全国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的10.9%和

8.9%,对国际资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上海最有希望抓住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成为承接世界装备产业第一棒的基地。

另一方面,上海在按照国家要求加快国际大都市建设,和尽快形成“四个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城市面貌迅速改变.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加强,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随之而来的区域商务成本绝对水平不可避免地提高。影响了国际投资商的投资抉择。

进入新世纪,上海与临近省区因区域环境差异引起的商务成本落差问题难以避免,上海如没妥善措施亟有可能使上海制造业过早转移,提前出现中心城市的“空心化”。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一个大都市在人均GDP不到10000美元,工业化.城市化总体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制造业过早大规模外移,可能因产业空心化出现经济萎缩。因此,上海需及时汲取国际经验,重视发展现代制造业,不断推进工业新高地建设,坚持二三产业共同发展,防止城市产业过早“空心化” 面对区域商务成本的上升,地方政府可取的政策只有两条,一是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以规模效益对冲区域商务成本的上升;二是促进产业集约化,以产业的集约效益.高技术效益和高附加值效益来促使

第 5 页共 19 页

经营费用的降低,以保持必要的竞争力。目前上海的开发区点多面广,产业集聚程度低,更缺少现代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上海必须按照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高需要有“产业集聚度”的规律,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按照新的开发理念与模式,依托现有产业综合配套竞争优势,依托中心城市功能,借助海港新城的开发建设,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规划一个以装备制造业为基础的国家级综合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塑造一个有规模优势和新的产业集聚配套服务功能的产业集聚区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平台。

上海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综合开发区的建立,必将促使我国形成自己的独立的比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使上海能更好地为全国的现代化服务。从而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有利于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使其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上海位于长江口,直接与产业集聚最集中的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相连接,与长江流域经济有紧密的联系。上海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利整个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对这个地区各个城市正在进行的大策划.大规划.大改造发挥有利推动作用。可以促使沿江各城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上海实行有序联动,

第 6 页共 19 页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新经济板块。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从而加大国际产业转移的辐射能力。

第二.有利全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发展和体系完善。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庞大的工业系统,它至少包括了发电技术装备.输电技术装备.石油及石油化工技术装备.重型机械技术装备.现代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现代船舶技术装备.工程机械技术装备.电子信息技术装备.环保装备.现代仪器仪表技术装备.现代纺织工业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和机床与工作母机制造等类产业。上海是全国装备制造业中具有比较优势产品最多的地区。上海的国际空港建设.国际集装箱航运中心建设.信息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越江工程建设都将为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领先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上海的装备制造业与北方沈阳的装备制造业相互配合必将大大增强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和促使全国装备制造业体系臻于完善。

第三,上海有进一步接纳国际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转移的环境基础。在新的形势下,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率先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保障;良好的综合配套能力和工业基础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产业发展基础;雄厚的科技力量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独特的区位环境和人文环境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条件。

第 7 页共 19 页

3.加快洋山国际集装箱深水港建设,充分发挥其战略作用的需要洋山国际集装箱深水港建设是国家战略工程,目前已为上海港参与东北亚港口竞争赢得了最初的主动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在洋山深水港建设需要有后方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与之相配套。现代港口也已从一般基础产业发展到多元功能产业,从单一陆向腹地发展到向周边共同腹地扩展,并且向社会经济各系统进行全方位辐射。

为抢占国际航运中心战略地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为中心港配建了大规模的工业区。韩国辟建釜山临港工业区和济州岛自由港,制定“东北亚转运中心规划”。安特卫普一次规划超过3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为港口加速产业集聚留出更大空间。世界第一海运大港鹿特丹,其港城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占地多达近百平方公里。

目前,洋山深水港陆地配套基地已经规划了新的中心城区.物流产业园区和教育园区,尚未规划一个具有集装箱生成和吸纳能力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因此,作为芦潮港海港新城建设的补充,邻近港城地区,建设一个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就分必要。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以价值链为基础构建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业.精密加工设备制造业.新型环保设备制造业.数字智能化自动控制装备制造业等为主体的综合装备产业集群,便于利用洋山枢纽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第 8 页共 19 页

届时,临港综合开发区不仅为洋山港及海港新城建设提供必要装备,还可为洋山港海运形成部分箱源.成为洋山港出口加工基地之

一.成为海港新城商务商贸和金融活动的服务对象,对海港新城的繁荣产生支撑作用。这样,不仅符合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需要,而且必将与洋山深水港区产生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

4.进一步发挥浦东开发开放的龙头作用,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浦东新区,作为上海改革开发开放的龙头,几年的基础开发和功能开发,已经成为上海综合经济的增长点和发动机。

一方面,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区以及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四大园区,不仅已有各自明确的发展定位,而且大都已进入开发成熟期,浦东要继续发挥龙头作用,需要有新的产业集聚区,促进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和深化发展。

另一方面,上海浦东国际空港已经建成,洋山国际集装箱深水枢纽港正在建设,沿海大通道已经规划,浦东信息港枢纽.地铁二号线.外高桥发电厂.东海天然气等城市基础设施骨干工程完成,浦东现代交通.通信.能源网络已经形成。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成为创业者的投资“热土”。至2001年末,已有7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浦东投资了7515个项目,吸收外资合同金额达

第 9 页共 19 页

164.25亿美元。有97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投资了200多个项目,有28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60家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浦东。西门子.阿尔卡特.汤臣.华源等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相继进驻。跨国公司投资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势头猛增。

因此,在临近浦东国际机场和洋山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地方,规划建设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将明显地强化浦东开发开放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80年代中期,上海向周边区域扩散工业部件.产品.技术和人才,形成了以上海工业为中心的垂直分工协作体系。90年代初期,上海推进“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形成一种以产业梯度转移的发展态势。推动了周边区域,如苏锡常.昆山.杭嘉湖.宁波等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规划兴建的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以现代装备业为主导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可以进一步提升上海整个产业的能级和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快上海产业升级换代,可以使更多的传统产业向周边区域转移,使长江三角洲形成良好分工和协作体系,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高级化发展,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形成。

(二)紧迫性上海建设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必要性已经包含了时间上的紧迫性,以下的事实更使我们感到要抓紧时间做好这件事。

第 10 页共 19 页

1.已有相当数量的国际产业转移项目要求入驻上海根据本市将以大型成套设备为代表的装备工业列为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五”期间将结合国家装备业发展战略重点和本市的优势,重点鼓励和发展电站设备.输配电设备.机床工具.纺织机械.石化通用设备.工程机械.机械基础件.城市轨道交通成套设备.汽车零部件.先进铸造技术和热处理技术.信息产业装备.现代农业装备.环保产业装备等14类行业中的有关产品和技术。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外商要求如入驻上海。

2.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地区竞争激烈据国际上有权威的咨询机构分析,上海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要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竞争外商直接投资。

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在劳动力素质.城市基础设施.政府政策金融体系生活质量.与市场的接近度,都面临着新加坡.香港.台湾.吉隆坡.汉城.曼谷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在国内,5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2个自由贸易区.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工业开发区.15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都形成对上海吸引国际投资的激励竞争。

近几年来,处于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和处于长江三角洲的昆山,通过大量接纳台湾.香港集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迅速崛起,将成为世界重要的带子信息设备制造基地.出口基地。

第 11 页共 19 页

2000年.2002年,国家科技部相继批准沈阳市.德阳市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试点城市”;2001年1月,科技部有将“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沈阳提出的目标是:用年左右的时间,将沈阳建成中国领先.世界知名的重大装备为特色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供应基地和服务中心。

特别是最近,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广东等地也纷纷提出了发展装备制造业,对上海产业发展形成强大压力。不久前,广东省广州市计委组织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来沪调研,调研组还将赴苏州.泰州.萧山.温州及东北的沈阳等地调研。据说,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已把加快广东省广州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作为一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事来抓,要求广东省计委尽快提出工作思路和方案。

3. 国际产业转业的高潮期时间有限1992年,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大约持续了四年,1996年以后则相对平稳。而这一轮的产业转移,据有关经济专家预计,时间大约也只有3~5年。而且,这次产业转移中国际资本的总量变化并不很大,如果以今年和去年相比国际直接投资的总量可能还要少了300亿美元左右。只是在这次产业转移中,中国处于特别有利的地位,上海在全国各地区中又更为外商所看好。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时机。

第 12 页共 19 页

另外,从洋山深水港的建设看,近期亚洲地区港口的增长势头仍然很猛,韩国在进一步加强釜山地区的港口建设,台湾的高雄港集装箱量企图超过上海港。为抢占东北亚地区港口竞争的有利位势,上海也必须尽快把配合洋山港建设的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推上去。

(三)可行性1.国际产业转业的特征有利上海建成新的高能级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开发区本次产业转移与以往两次产业转移相比,有三点显著不同:

第一,所发生转移资本的不仅仅是传统制造业,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含有高技术含量的装备制造业。如微电子.技术装备型产业的转移,信息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整。

第二,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和投资战略发生了根本转变, 正把中国作为一个生产基地。90年代初期,中国正处于开放的前期,外资进入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希望打开中国市场。“以资金换市场”是当时外资大量进入的主要原因。经过多年后,外资的投资战略发生了根本变化,除了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还依然有吸引力外,他们更多的是把中国作为一个生产基地。在日本东京交易所上市的1143家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表示将在3年内把生产基地外迁,其中有70%把中国作为主要目的地。

第三,在资本特征上,一是资金量大,有人估计xx年全球金融资产的总量近1000万亿美元,二是与产业投资有关的国际直接

第 13 页共 19 页

投资多,可接近5000亿美元;三是跨国公司参与度高,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承担者和操纵者。

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国际技术和国际资本转移组合在一起,正好符合装备型产业所具有的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特点,为中国发展现代装备型产业创造了大好机遇。抓住这次机遇,壮大装备型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在新世纪里完成“两步走”的后一步战略目标,最终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的重要保证。

2.上海的综合经济优势有可能建成新型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开发区吸收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关键是人才.技术和经济体制。上海市人才荟萃之地,拥有各类专业人员80多万人,有一批与国外同行有着密切联系的著名专家。上海有37所设有机械制造院.系或专业的理工科高校,还有80多个中央和地方从事或部分从事装备设计研究的科研单位。上海还有一批综合技术能力强的装备制造企业。在体制上海,上海更较全国其他地方更早地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框架。

上海的人才.技术和体制优势是吸收新一轮国际技术转移的保证。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产.学.研”结合链,及其人才技术高地和新兴产业的孵化地的功能,正是上海有能力吸收高技术转移的有力证明。特别是当年909工程建设启动以后,促进了韩国等一批高科技企业的入驻浦东,说明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国际竞争格局,就不怕海外投资者不把高端技术逐步地放出来。在国际竞争

第 14 页共 19 页

的压下,面对有诱惑力的中国市场,海外跨国集团不可避免地要把其高端技术部分被迫地放出来。

因此,上海完全有可能建成新的国家级的现代装备产业开发区。

3.特殊区位有利建成现代装备制造业开发区当前,浦东国际空港正逐步形成.洋山深水港.海港新城建设已经启动,沿海大通道规划也已明确,在全市战略东移的过程中,浦东正形成一个新增长级,即由陆家嘴外高桥国际空港深水港形成的相互依托的“金三角”。拟建中的临港开发区将往北与外高桥开发区,往南与金山开发区,往西与张江4位)。在有绝对竞争优势的产业中形成了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基地,如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港口机械等,还有部分产品具有绝对优势.但本身产业规模尚不够大;大部分具有相对优势,亟需加快发展的行业,则仍处于比较分散的布局中。

2001年本市主要装备制造业(不包括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和信息制造等)完成工业增加值297.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4.45%,其中成套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7.7亿元,占六大支柱产业的15.14%。

2000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占全国比重为

9.86%,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7.1%,而利润占到全国的

16.87%,税金占13.89%。可以看出本市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机电产品2000年的出口额为85亿美

第 15 页共 19 页

元,占全国800亿美元的10.6%左右,预计到xx年出口达到140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达到50%,占全国比重上升到11%左右。在本市外贸出口中居于第一大类商品地位。出口商品主要涉及成套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通讯设备.数控机床.船舶.汽车零部件.高精度医疗器械等,基本已涵盖了主要装备类产品,但在技术能级和技术含量上还有待更大的提高。

“五”期间将结合国家装备业发展战略重点和本市的优势,我市重点鼓励和发展电站设备.输配电设备.机床工具.纺织机械.石化通用设备.工程机械.机械基础件.城市轨道交通成套设备.汽车零部件.先进铸造技术和热处理技术.信息产业装备.现代农业装备.环保产业装备等14类行业中的有关产品和技术。

我国装备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上海装备制造业中同样存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而产生的机械装备大量重复引进,以及机械装备生产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经营观念,作为传统的装备工业基地,上海未能更好地发挥其在产业升级和技术装备水平更新换代中应有的重要作用。

上海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交汇点和接受世界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桥头堡,在振兴和发展装备制造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制约我国装备业发展的最主要技术因素是信息化水平及其应用,而上海的信息业已经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它为提升装备业自动控制技术创造了条件。国家计委在“中国装备制造业

第 16 页共 19 页

‘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国家装备工业基地。这一战略的实施也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上海工业中的集中体现。因此,抓住建设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机遇,对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对上海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对提升上海在国际制造业中的地位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产业定位和重点产业选择

1.产业选择的原则·适应全球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特征的要求:即生产.销售.研究与开发(R&D)日益全球化;新型电子制造服务业(EMS)逐渐兴起;装备产业发展呈现集群化.信息化趋势。

·选择的产业与国家装备业发展战略重点相结合的原则。使开发区的定位.目标成为国家战略的体现。

·重点发展国内市场进口需求量大,技术先进的装备类产品。构筑产业结构层次高于国内其他省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

·重点鼓励引进市场竞争力强与产业关联带动力强.附加值高与技术含量高.能耗低与污染低的装备类产业。

·引进项目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能源产出率要高于现有开发区的平均水平。

·围绕重点发展的核心产业,形成若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优势。

第 17 页共 19 页

·依托浦东国际航空港和洋山枢纽港的区位优势的原则。充分发挥两大枢纽港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选择门类与本市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基地建设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为这些产业和基地发展提供先进适用的装备及配套。

·发挥本市装备业现有优势与引进国际产业转移相结合的原则。推动本市装备业布局调整与开发区建设同步联动,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与改造改制联动。

2. 产业发展战略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提高上海核心竞争力,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实施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高竞争优势。

实施“关键零部件和成套装备并重”的发展原则,重点发展装配工业与基础材料工业之间的零部件.元器件.中间材料等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提高整机和成套装备水平,带动研发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拓展配套服务业,最终成为世界性的零部件.元器件供应基地和大型成套设备的集成基地。

3. 产业选择根据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国家装备业发展重点.市场需求以及本市现有装备业优势和发展目标,在国家装备制造业通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对部分行业门类的名称作了一些相应的梳理调整,在国家和上海今后重点支持发展的装备类产业中,按照上述产业选择原则,选择了5大产业板块(在进一步规划发展中形成12大核心产业主体群)作为临港经济综合开发区的发展重点(见附件)。同时鼓励发展利用空港便捷优势的信息产业,

第 18 页共 19 页

利用海港大批量运输优势的出口加工型产业和为企业提供服务的生产型服务业。

装备类产业发展重点的5大产业板块(1)以数控机床为重点的自动化基础装备发展数控机床.工具.模具.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器仪表.科学测试仪器和仪器仪表元器件7个产业门类。

(2)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现代交通运输装备重点发展汽车生产装备.关键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车辆.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飞机零部件5个产业门类。

(3)以集成电路设备为重点的专用生产线装备重点发展微电子装备.石油化工

第 19 页共 1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u3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