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综合评述:美军转型的迷惑与得失

更新时间:2023-09-24 12:27: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地时间8月31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驻伊拉克美军作战任务结束。 新华社/法新

美军全面军事转型自上世纪末启动以来,目前已进入纵深发展阶段。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一手抓反恐战争,一手推军事转型,五角大楼试图把美军改造成既能打赢小规模反恐战争、又能快速击败所谓“无赖国家”的武装力量。伊拉克战争更成为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加速美军向“更轻、更有威力、机动性更强”转型目标迈进的直接推手。

然而,7年半时间过去了,美军不但并没有赢得伊拉克战争的胜利,相反从布什到奥巴马,美国的军事转型受到内外舆论的猛烈抨击。其实,从拉姆斯菲尔德等人的相继离去,美国的军事转型实际上就陷入了徘徊、停顿状态。

“究竟是对克劳塞维茨理论的深信不疑导致美军在伊拉克面临军事上的灾难,还是由于在伊拉克犯了严重错误,应该进一步以克劳塞维茨理论为指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对西方近现代军事理论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美空军上校沃顿提出的“五环目标理论”,其灵感就来源于克劳塞维茨的重心作战思想。可以说,

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的军事家,在阐述其理论时大都喜欢引用克劳塞维茨的思想支持自己或批判对方的观点。

然而,克劳塞维茨以牛顿力学观察研究战争的方法,诞生了对西方军事理论影响至深的“无限暴力论”和“绝对战争论”。这种对“无限暴力”的追逐使美军在军事实践中不断挑战和超越军事技术的极限,大力发展各型武器装备。加之植根于美国建国后历次战争中所沉淀的片面经验——认为战略上的不足可以用先进技术和战役战术的胜利去弥补。因此,美军军事理论及部队转型的关注点始终围绕着如何更大限度地实施暴力,打击敌人。

其实,在这种“无限暴力”思想的指导下,绝不可能有真正赢家,也暴露了美军目前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两难境地。正如德国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究竟是美军对普鲁士战争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深信不疑导致他们在伊拉克面临政治和军事上的灾难,还是鉴于在伊拉克犯了严重错误,应该进一步以克劳塞维茨的理论为指导。”

事实上,美国人并没有看到,在矛盾双方围绕利益展开的竞争对抗活动中,一条重要法则是“行动导致反行动”。即便是在一场对抗中彻底击败了另一方,另一方也还会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以牙还牙,伊拉克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

资料图片:8月2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从伊拉克返回的美军士兵走下飞机。 当天,美国陆军第三步兵团C连大约120名官兵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任务返回华盛顿。按照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撤军计划,驻伊拉克美军定于8月31日前撤出所有战斗部队。 新华社记者 张军 摄

对此,即使是“无限暴力论”的鼻祖克劳塞维茨在总结拿破仑战争时也曾敏锐地发现了战争中的“精神要素”,并在战争中观察到了民众的巨大作用。问题是,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对伊拉克国内民众的因素考虑过于简单,认为只要摧毁伊政权就可以万事大吉,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伊拉克民众会欢迎这些“伊拉克人民的解放者”。

尽管美军在作战中开动了全部心理战机器,散发了6000多万份传单,但影响民心的效果却极为有限。而仅仅一个“虐囚事件”的出现,就把美军强大的心理攻势抵消得荡然无存。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拉克作为美国军事转型的试验场,确实检验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转型理论和口号。

究竟是应该保持美军在常规军事领域的优势地位,还是确保有能力打赢针对恐怖主义的持久战争

2003年,美军短短30天就结束了伊拉克主要战事。初期的胜利,曾使整个美国为之兴奋。随后,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改革派就自信地提出了“10-30-30”的军事战略构想,即10天部署军队,30天完成作战,30天重组部队,一年可以应对多场战争,并依此强力推动美国军事转型。但战后的事实不仅使这些举措受到强烈质疑,就连拉氏本人也迫于国内政治压力而引咎辞职。

随后,拉氏的继任者盖茨提出了新的《国防战略报告》,这份报告不但抛弃了前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出的“先发制人”思想,而且首次将应对恐怖主义的“不规则战争”列为转型的重中之重,并将其置于常规战争准备之上。

其实,自入主五角大楼以来,盖茨就一直在倡导与其前任拉姆斯菲尔德截然相反的军队转型方案。与拉氏强调“先发制人”,精简军队,投资于“智能”武器、侦察系统和信息网络,用速度、隐蔽性、准确性、网络取代大规模兵力不同,盖茨的转型思维则倾向于将反恐持久战作为中心目标,认为要赢得反恐战争,仅仅靠技术力量及军事手段是不够的,盖茨在多种场合都强调发挥美国“软实力”的作用。

不过,由于担心美国可能因专注反恐战争而丧失对新兴大国的军事优势,盖茨的转型计划又在美国防务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甚至遭到了参联会各军种参谋长的联合抵制。在各军种参谋长看来,如果美国放松了对常规战争的准备,可能使对手在网络、天空和太空等诸多关键领域获得竞争优势。

面对种种责难,盖茨并没有放弃,反而多次利用公开场合强调“不规则战争”的重要性。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寻找“均衡”,并解释称“均衡”是美军转型的新目标,也是国防战略

的关键。并指出,美军加大对“不规则战争”的关注,并非要放弃对常规战争准备的追求。美军应具备“全频谱”作战能力,既能发动全面的国家战争,也能进行“不规则战争”。

寻找“平衡”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就本质而言,盖茨的转型目标实质上是在挑战美国“技术崇拜”的传统。尽管美国的联盟和义务遍布全球,五角大楼也希望军队拥有“全套”军事能力,以便能够应付从全面战争到小规模作战行动在内的各种情况。但是,不同能力在军事转型中所占的确切比例却引发了越来越大的争议。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军的转型在拉姆斯菲尔德时代达到“暴力崇拜”的顶峰,在盖茨时代又有理性回归的意味。伊拉克战争表明,虽然美军擅长摧毁目标,却不擅长国家重建。有时强大的火力不但毫无用处,而且还会适得其反。

因此,盖茨提出新的军队转型目标——均衡,即有平息反对声浪的意味,也表明了仍要将“不规则战争”进行到底的立场。也就是说,美军发展必须保持均衡,既确保有能力打赢针对恐怖主义的持久战争,又要保持其在常规军事领域的优越地位。

美军的传统历来是重视武器装备和技术优势。但反恐战争使美军地面作战力量严重透支,军事转型的核心要素究竟是人还是武器

美军改革历来强调优化部队结构、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和增加新的作战要素。通过伊拉克战争实践,美军遇到的最大难题不是武器而是人,反恐战争使美军地面作战力量严重透支,这也是美国从伊拉克撤出战斗部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来,美军高层一再强调,未来作战美军最大的不对称优势,不是武器装备,而是受到良好训练的人。美军的传统历来是重视武器装备和技术优势,从伊拉克战争和军事转型教训中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确实值得其他国家在推进军事改革中借鉴和深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u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