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范文参考 体会写作思路

更新时间:2023-05-11 00:3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范文参考 体会写作思路、事例的运用以及行文语言。

一:规范的议论文

1不为外物所累(-基本议论文写法)

苏格拉底逛完集市之后,告诉学生他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由此,我想起弘一法师的两句箴言:“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正因为苏格拉底具有“不为外物所动”的宁静、虚空的心境,他才不为外物所累,不让心灵负荷沉重的包袱,而危及他对于真、善、美的哲学的追求。(引言要切中材料本质,本段引弘一法师之语,对材料进行点评,扣合题意。“由此”、“正因为 才 ”等关联词的使用,使表达更连贯。)

苏格拉底给当下社会那些心为物役的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不为外物所累,保持一种静虚的心境,才能快乐度人生。(提出中心论点,呼应标题,突出“静虚”这一关键词,挈领下文。)

心为外物所累,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丧失本心。泰戈尔曾说:“飞鸟一旦系上了黄金的羽翼,就飞不高了。”少年方仲永才思敏捷,指物作诗,斐然成章,令人啧啧称奇,邑人将其父视为宾客接待,有的还花钱求仲永题诗,其父以为有利可图,于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让儿子学习;结果,仲永“泯然众人”。你看,虚名浮利的羁绊之下,仲永之父迷失了身为家长的教育职责,而仲永之才华亦早夭了。家教如此,为官亦然。孔子云:“政者,正也。”反观当下官场中,某些所谓人民公仆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为满足一己私欲,欺上罔下,巧取豪夺。权、钱、美色等外物之诱惑,使之深陷泥淖不能自拔,于是就有了“千夫所指”的陈良宇、薄熙来之流,欲壑难填终至东窗事发,身败名裂。或许锒铛入狱时,他们才幡然觉悟:心为物役,终将丧失人生的快乐与自由。(本论部分要写好完全段。该段从反面举例论证,按“分论点+引言+例证1+过渡+例证2+小结”的思路展开。摆事实,引名言,讲道理,夹叙夹议,分析深入,紧扣段旨。多用成语,使语言精练、典雅。)

不为外物所累,生活才会更加恬淡自在,既享受身心的愉悦,又提升了精神境界。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由此,可见出钱老静虚淡定、泰然自安的心境。无独有偶,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各界人士都在热议高论,采访的记者多如过江之鲫,文学爱好者也趋之若鹜,书店里的莫言著作一抢而空,相干不相干的大学则在竞相邀请莫言当名誉教授 面对此情此景,莫言淡定地说:“只希望尽快从喧嚣中摆脱出来,大家该干嘛干嘛去。”正因为莫言有一种豁达超脱的胸襟,有一种洞穿名利虚荣的睿智,才不被盛名高誉所陶醉、所捧杀。因此,拥有超越功利之上的情怀,人生才有余裕畅享平静的闲适。(本段从正面论证,举例典型,叙议结合,突出段旨,首尾呼应。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结合,活泼而充实。)

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告诉我们只有静虚、简朴的生活,才能真正摆脱外物的桎梏,抵达高远的理想巅峰。“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这个喧嚣、纷扰的世界,其实有许多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如果让这些身外之物成为我们眼中的“尘垢”,那么我们的视野便会狭隘乃至最终因目迷五色而彷徨失路。而致虚笃静,崇简尚朴之定力,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修养,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意识,增强抵抗物欲诱惑的能力。当爱因斯坦受到最高年薪16000美元的聘请时,他却说:“3000多元就够了。”面对人们的迷惑不解,他淡然说:“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物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只有简单的生活,才是给我创造的原动力!”这就是简朴生活、静虚心境的力量。(本段深入一层,论述如何不为外物所累,引名言,摆事实,强调静虚、简朴生活之意义。)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金钱名利是生活的枷锁,我们不应为其束缚与奴役。我们应该秉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胸怀,才能让自己的精神苑囿繁花蓊郁,让自己的人生之路畅通无阻。(结尾简要小结,发出呼吁。引用古诗名句,辅之以比喻,使语言典雅凝练,更具情感共鸣力。)

【技法小结】 ⒈理清思路,充实本论。改文采用“先反后正再递进”的结构模式,从“为什么”与“要如何”两方面分别论述为外物所累的危害,不为外物所累的利处,不为外物所累的对策,使文脉清晰。本论部分安排三个完全段,

均按“总—分—总”的思路来展开论证说理,事实论据典型,引言恰切,分析精当,扣紧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⒉旁征博引,为我所用。改文多方征引古诗、格言、名句、俗语等来为议论佐证,引言与道理分析、与论据叙述融合无间。语言表达更具文采,词汇丰富,句式灵活,成语运用贴切,修饰限制充分,情感褒贬分明,颇多精警之语。 议论文基本的模式——并列式

1成熟 【文题】 有人说成熟意味着理智战胜情感,意味着新的生命;也有人说成熟是一张虚伪的面具,拥有的只是冗长的夸耀与奉承。对于成熟,有人热望,有人恐惧,有人担忧,有人烦恼……对于“成熟”

你有些什么理解与感受,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指导】“成熟”是一个范围很大的话题。植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动物生长繁衍,种群更替;人类身体发育,文明进步……从不同角度下笔都能有话可说。在不同的角度成熟分别是什么?怎样才算成熟?如何才能成熟?外在的成熟和内在的成熟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该追求怎样的成熟?我们该怎样面对成熟之路上的种种现象?

【优秀例文】 成熟的历程(并列式议论文——怎样做)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记

成熟是圆润而不刺耳的音乐,成熟是宜人而不媚俗的风景,成熟是舟车劳顿后万事均化作一个动人春颜的豁达。只有经历才能使人步步走向成熟。

成熟需要懂得舍弃,才能奠定基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曾经的伉俪情深,曾经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终是在一处孤坟上画上句号。那婀娜倩影至今在他的脑海萦绕,人生的苦楚,再没人可以倾诉。他就这样在坟冢上消沉了吗?不,他将情思深藏心中,擦干眼泪,仍旧踏上征途。不是他绝情,是他开始成熟,懂得舍弃,知道就此郁卒不能改变什么,只有重新振作才能令她含笑九泉,才是一个男人成熟的作为。

成熟需要懂得隐忍,才能坚持走下去。

他一贬再贬,从京城到黄州,到密州,到杭州,到惠州,甚至到了荒凉的海南,“乌台诗案”即便是奸人妒忌的虚乌产物,也使他内心受创。他感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何尝不明白,他夺目的文采正是他遭遇磨难的原因。可他不似阮籍,借酒消愁,空增了苦闷也没有改变事实。他也不似陶潜,留下苦郁的世人,自得其乐,深居桃源。更不似杜甫,为国事愁白了头,也只能感慨报国无路。他是渐露成熟光华的男人,他咽下苦痛,学会了隐忍,明白了忍得一时,终得一世。因此,杭州有了苏堤,惠州有了苏公祠,海南琼崖有了第一个进士。正因为隐忍,塑造了他成熟的基石,让后世之人拜倒在他的光芒之下,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这豪迈不可同日而语,它已有了看似屈服实则坚韧的成熟。

成熟需要懂得豁达,才能让豪心壮志长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黄州赤壁,他开始豁达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不是道家看清世事,一人成仙享得清闲,而是懂得,人生有沉浮,但时间会为它开脱,不是所有人豁达后还记挂着依旧受苦的世人,他本可以放浪形骸,由此不羁,可他终是酾酒临江,重返多舛的仕途。因为他真正成熟了,懂得了豁达,明白豁达才能使他的豪心壮志永葆青春。

这是一个男人成熟的历程,是他一步步在世人眼中伟岸起来的征途。

【教师点评】 懂得舍弃,奠定基础;懂得隐忍,坚持下去;懂得豁达,壮志长存。作者解答了“成熟从哪里来”的问题,为成熟画出了一张清晰的路线图。

成熟从“舍弃”、“隐忍”、“豁达”中来,成熟的顺序是用舍弃“奠定基础”;靠隐忍“坚持下去”;凭豁达“壮志长存”。“从哪里来”与“是什么”相结合,作者写出了自己对“成熟”的独特看法。

2贴在墙上的咖啡 【作文材料】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坐在我们旁边的那张桌子旁。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在墙上。他们喝了两杯,但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再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但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后来有天我们又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拾荒者,他从容地走进来,坐下来,看着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此时,我们才明白了墙上“一杯咖啡”的用意。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1、人性美好的闪光点有:慈悲心、同情心、善心、理解、尊重、宽容、关心、帮助他人等。

2、让受助者更有尊严:有需要即可领用;懂得尊重。3、让公益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4、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高尚的人.

【参考范文】 为世界留一杯爱(并列式——怎么做)

由爱,友爱,爱。 ——题记

爱是由凋败的寒冷中盛开了璀璨的年华;爱是由云雾的蔼蔼中生出了动人的天蓝;爱是由芳晨的凝固中衔出了窈窕的柳枝。爱的真谛是,为世界留一杯爱。 用你临走的嘶吼,为世界留一杯爱。大爱无私,小爱暖人。他生来就如此俊俏,不爱世俗脂粉,却爱芳香野草。岸芷汀兰,是他的闲趣;汨罗投江,是他的结局他有百合一般纯洁的心灵,即使出淤泥也不染;他有高山一般壮阔的志向,即使万丈深渊也不屈。官场步步纠心,纠住了他的发丝,纠住了他的衣襟。屈原孑然而立,必然敌不过的是奸计。如此,又怎样,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灭心中的爱意。他爱高尚,爱公正,爱廉明,爱受他庇护的百姓。为了爱,烈火焚身,粉身碎骨,他没低头。他的爱是大爱,就算从此就这样化作一缕轻烟,也这样爱了,更把爱留了下来。为世界留一杯爱,爱得至死不渝。 用你大漠的身躯,为世界留一杯爱。倘若我微笑,便笑靥如花,定是动人的,任他是谁。她不美貌,却美好,她不受世俗的限制,但她追寻爱的那份童真却是骄傲。作为一个作家,她的幻想总是惹人莫名其妙,即使是伴着幻想游历了世界各地却还是不满足。踏上撒哈拉沙漠旅途的那一秒,我猜是她最兴奋的时刻。作为一个女孩子,尽管艰苦,她却从不曾抱怨。没有后退,没有嘶声力竭,更没有后悔踏上这片漫漫黄沙的苍凉。她在这里放声高歌过,有幸福,有满足;她在这里垂死挣扎过,有绝望,有悲泣。可是她依然坚持写作,把她全部的爱写进书本,然后与我们分享,于是,我们也爱上了她。三毛的传奇是一本本札记,一切一切,令人憧憬,令人感动。她的爱是小爱,但却用这小爱暖了我们的情。为世界留一杯爱,爱得天昏地暗。 用你血气的手掌,为世界留一杯爱。爱令人快乐,给人悲伤,使你独立,让你坚强。作为一个高中生的我,也要给世界一杯爱的力量。尽管微小如蚁,却美如神。在书海中飞翔确实是一生的畅想,但是我却想象为社会尽一份力量。我愿用我的知识教人坚强;我愿用我的爱心唤人成长;我愿用我的手掌造一方天堂。知道这世界总是充满悲伤,但我一定要为世界添点阳光。一个人的力量不够,那就发出加倍的力量。我心中有爱,爱世界,爱生活,爱人。所以我也相

信,大家心中都有爱。只要我们行动起来,一件件小事也能汇成大海;只要我们行动起来,一个个脚落也能充满爱。为世界留一杯爱,爱得坚贞不移。

爱教人成长,爱教人善良,爱也教人坚强。让我们在爱的世界里,也为世界留一杯爱。让爱,爱得地久天长。

3、、语言的力量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师有言:“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

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但是如果运用不当,虽然无心,也会成为伤人的利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就能拥有一段丰美的人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1 用语言创造美(作用是什么)

无论是商场中的一声道谢,还是公交车上的一声道歉,无论是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还是对亭台楼阁的品味欣赏,无论是信徒口中虔诚的喃喃细语,还是领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都是给人力量、给人温暖的话语。那一字字凝成、一句句织就的语言,创造了无限的美好。

古往今来,语言的魅力使无数人为之倾倒。语言是美的,它如阳光、如净水、如花朵,环绕在我们身边,创造出遍地的芬芳。

语言是美的,它可以陶冶情操,化解尴尬。周总理面对外国记者尖酸刻薄的提问时,那从容不迫诙谐幽默的回答展现了语言的美;林肯为了保守国家机密,那既不使朋友难堪,也不伤害友谊的回答展现了语言的美;美国独立战争时宣传海报上那句“既然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激励了无数人冲向战场,奋勇拼搏,直指灵魂的话语同样展示了语言的美。 语言是美的,它可以传情达意,让人沉浸美的意境中。多少人,因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而陶醉;多少人因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沉思;多少人,因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勾起浓浓的乡愁。曹植一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激励了多少将士;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引发了多少文人志士的共鸣;谭嗣同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激发了多少革命党人的斗志

语言是美的,语言之美无处不在,让语言变美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中,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无论何人何事,或多或少都会给人启迪,积累起来,你的语言便会一天天变美。谈话时,你的严谨、你的认真、你的幽默,都会让你的语言变得更美。让他人分享你的快乐,并用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你会更加快乐。

语言本身就拥有不尽的美,发现这种美,创造这种美,你会发现生活竟如此美好。

【佳作展示2】 言为心声(并列式议论文——不同范围、领域)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言为心声,语为人镜”。意思是说:语言是心灵的载体,一个人的修养可在举手投足间流露,映照着其心境的善恶。的确,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语言中,看出其道德品质。语言文明为人高尚者,受人尊敬;语言粗鲁为人粗俗者,为人不齿。

有文化有涵养的人,往往懂得沟通的技巧,善于运用语言来温暖人心,增添生活情致。有人曾这样问过著名文学家大仲马,您为什么可以泰然地步入晚年?他不以为然地说,我花尽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今天。大仲马轻松而风趣的回答,

令人深思。胸怀宽广的人,往往拥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悟。智慧与经验为他们建起一座阳光花房,使他们的心灵愈加阳光,富有哲思。中国著名作家钱钟书曾婉言拒绝过一位希望采访他的女记者:“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他以巧妙的比喻,恰如其分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不但没有失去风度,反而凸显了自己的内涵和智慧。 无知而又愚昧的人,往往语出伤人,言语中折射出自己的粗鄙和愚钝。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请客,等了很久客人都没有到齐,他十分着急,便说道:“该来的怎么还没来?”虽然出于无心,但此话一出,却把其他来客都气走了。这个故事正说明文化素养低的人,在与人沟通时常常会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而造成此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就是知识文化的欠缺。

4、沉潜(综合运用——结果怎样、范围、构成递进)

【作文材料】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以“沉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写作指导】“沉潜”“蓄积与勃发”有三个层次含义:一是指一种策略,一种权宜之计,一种智慧,属于谋略层面意义;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是指一种“忍”“韧”的哲学理念,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心理素养,一种收敛、内向、自省,锻造灵魂的手段。它当然可以指具体的人或物,可以写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指抽象的哲学思辨。可以写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更可以写果断出手一鸣惊人。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面前困难重重,出头之日遥不可及时,何不学学企鹅的沉潜?这种沉潜绝非沉沦,而是自强。如果我们在困境中也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在喧嚣中也能沉下心来,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玩弄于股掌之间,直至筋疲力竭。甘于沉下去,才可浮出来,企鹅的沉潜原则,也适用于人的生存。

【参考范文】 沉潜与成功

昙花用一年的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四年的地下修练,才换来四周的放声高歌;企鹅用竭尽全力的沉潜,才换来迅猛的腾空而起 自然现象向我们透示着一个哲理: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

在被动不利的形势下,采用沉潜的策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从古到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数的事实都为这条哲理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沉潜能使人反败为胜。公元前496年的吴越之战,越国败北,勾践请降。吴王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勾践一如夫差手下忠实的臣子,听凭夫差呼于车前马后。甚至在夫差犯病时,勾践竟愿亲尝夫差粪便,以配合太医用药。三年,夫差为勾践的“忠诚”所动,如勾践所愿,他终于再次回到了越国。于是,他卧薪尝胆,整顿国政,励精图治;招贤礼士,重用能人;发展生产,安富救贫,使越国逐渐走向强盛,十年后,终于像企鹅一样“潜到适当的深度”,公元前475年,越国攻吴,吴国败北,夫差自刎。 沉潜能使人优秀卓越。康多莉扎·赖斯,这个名字让无数人艳羡而又嫉妒。是的,一个黑皮肤的女人凭什么登上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的宝座?她出生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伯明翰,但她没有选择屈服,也没有选择武力抗争,而是选择了像企鹅一样沉潜。严酷的种族歧视让她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于是多年之后,她凭借全面优秀的素质、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青云直上,画出“一道完美的”人生“弧线”。

沉潜能使国家走向复兴。当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事事都锋芒毕露,甚至以一种“大国主义心态”处理国际问题,热衷于在国际事务中起“带动”和“领导”作用,事事想冲在前面,那样就可能引起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对抗。倘若我们当初不是像企鹅一样奋力沉潜,韬光养晦,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沉潜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沉潜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企鹅一样奋力地下潜蓄势。它虽然充满寂寞与痛苦,却能让养分变得充足,力量变得强大,结果变得精彩。

把沉潜作为我们人生的策略吧!不管目前我们的处境多么艰难,形势多么被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我们有了企鹅的智慧,就一定能“腾空而起”,抵达看似陡不可攀的彼岸。

6、绝望与希望 (对照式议论文——正反对比 注意过渡与衔接)

【作文材料】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加拿大物理学家罗伯特在进行环球考察时,来到智利北部一个十分干旱而又荒凉的小村子。他发现一种奇怪现象:这里除了蜘蛛没有任何生物。蜘蛛四处繁衍,生活得很好。蛛网处处密布。为什么只有蜘蛛能在如此干旱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他借助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这些蛛网有很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在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曾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读了这段文字,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与感悟,请自主确定立意,自主命题,自由选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这个材料要大家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面对绝境,很多人习惯性地只看到“绝望”,而看不到绝境中潜藏的“机遇”“希望”“转机”。“绝境”实际上包含着“绝无希望”和“天无绝人之路”。写作时我们围绕“面对绝境怎么办”来展开思考。

写作这篇作文,重在写清楚由“走出绝境”的过程,即是怎样由“绝境”转化为“胜境”的,要把转化的过程详细地叙写清楚或分析透彻,切忌简单地结论式的叙写,或是生拼硬凑材料,或是无病呻吟空发议论。

【参考范文】 以心灵之泉 养生命之洲

每个人都会有处在困难甚至处于绝境的时候,生命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地走过的。当我们遇到那些所谓的“绝境”之时,该怎么办呢?是等待他人的救助听凭“绝境”将我们挤压得头破血流直至死地,还是扼住“绝境”的咽喉以进取之姿拼搏之势走出危境?我想,我们应该清除心灵泉眼旁的污垢,打开紧闭泉眼的阀门,让心灵之泉,灌绝境荒地,养生命绿洲。

当我们看到那三闾大夫在汨罗江边披发行呤哀叹楚国君王楚国社稷楚国人民却久久不能释怀石沉江时;当我们看到老舍在未名湖畔静静愁思不堪忍受屈辱为保文人之骨而缓缓沉入湖底时;当我们看到海明威举起猎枪对准自己那汩汩流出的鲜血时 我们扼腕叹息,他们的心灵之泉无法滋润他们曾经辉煌的生命,让生命在绝境开垦出绿洲。他们枯萎乃至最后消亡的生命留下了无尽的惆怅。

假使屈原打开了心灵的泉眼,也许他会奋发图强,尽力扶起已倾颓的楚国,亦可能使楚国重新复兴;假使老舍拿开了堵住泉水溢出的那块巨石,也许就有更长的老北京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假使海明威放下猎枪,旋开了心灵之泉的阀门,也许会有更多像《老人与海》的精品出现在读者的眼前。

可是他们最终没有拿起钥匙打开紧固心灵的枷锁,放飞生存的希望,“在徘徊孤单中坚强,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战胜令人窒息的绝境,绽放生命之花。

只要心灵有希望闪光,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告诉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只要让自己心灵的泉水浇灌自己的的生命之洲使其不干涸,就不会有绝境存在,他就是苏轼。

他处在利用、榨取、引诱、排拒、糟践、诽谤、毁坏的世俗绝境中,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赴海南 一步一步突出重围。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的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相反,历经种种之后,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散文,就是他在绝境中打开心灵之泉滋养生命后流出来的华章。

面临绝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面临绝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面临绝境,我们必须像苏轼那样坚定信心,不轻言放弃,以心灵之泉养生命之洲,定可收获无尽的财富。

8、 生命的格调(散文化议论文)

【作文题目】 馥郁是丹桂的格调,温润是美玉的格调,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正如性格决定命运一样,格调也影响着人生。钱钟书先生一生安于寂静,却创造了不寂静的人生。

请以“生命的格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生命的格调”,从语词结构看,题目是偏正式词组,重心在“格调”,“生命”是修饰成分,规定着写作的范围。生命的格调”即相当于人生的境界和品位。该题在文体上也没有明显的文体倾向,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写成议论文,可以扣紧什么是“生命的格调”展开议论,也可以论述如何让生命具有高雅的格调,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阐明生命应该具有什么格调。只要观点明确而集中,富有现实针对性;事例能围绕观点,分析精到;见解独到,鞭辟入里,都可以敷衍成优秀的作文。写成记叙文,可以叙述一个与“生命的格调”相关的故事,从中得出关于人生、社会的启示,也可以记叙一个生命格调形成的过程。总之在文体的选择上考生有着十分充裕的时空。

【参考范文】 生命的格调(散文化的议论文)

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

濮水之边,你翩然远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谁人如你——庄子,只偏执那淡淡的清白,与道教合而为一,世界不过是你的主观产物,名利、地位于你只是虚空,你了解了蝶舞之愉、螳螂之负,驾一叶扁舟穿梭于泥潭之中,清风相伴,明日可掇。

甚至,你看透了生死。惠子的离去,并未换来你的号啕大哭,谁言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你依旧逍遥山水,以一颗平静的心相追逐。只言片语的记载中,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看到了一份平静致远的处世态度。庄子,如同万花丛中的一株莲花,开得淡漠孤傲,亦如乱世中寡淡的丝竹之声,给纷扰的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起历史遥远的绝响……

庄子的身影已在岁月中淡去,然而那份淡泊的生命格调却在历史中弥留。

一篇《桃花源记》令多少人心生艳羡,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颂千古,这就是陶渊明,庄生晓梦已不再,而那份淡泊在东晋传承了下去,他是受拙归园田的田园诗人,他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他是独爱菊的隐逸者,远离官场,他获得了一片桃源天。远离喧嚣,他复得返自然,他用一份宁静致远的心胸让我们窥见了一种生命的格调叫淡泊。

而今,物欲横流,信息技术、飞机、汽车……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宽广,而人们的心却狭隘了,汲汲于功利,在一片灯红酒绿中孤寂地生活,少了如庄子、陶渊明般淡泊的气度,于是,我们的生命格调迷失了,我们自己迷失了。当今,有多少人为了金钱、名誉、地位迷失了自己,又有多少的商家为了利益迷失了自己。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却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淡泊,于是,桃花源般的生活于我们已是奢求。

淡泊是一份生命的格调,为何不在这样喧嚣的俗世中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如庄子与陶渊明般获得心中的一份安宁,几时生活不富有,拥有心灵的淡泊便可使心灵富足,为何要汲汲于功利直至迷失内心的自我?

一直淡泊下去,让心得以安宁,坚守淡泊的生命格调。

【佳作评析】如果看透作文题目中的“寂静是钱钟书的格调”一句的内蕴,那么对这篇作文的主旨,我们就不会太意外。作者将“寂静”看透,巧妙地转变成自己的中心“有一种生命的格调叫做淡泊”,然后由此展开,从庄子写到陶潜。本文从历史中来,又不沉湎于历史,后半部分的联系现实,虽然有的说法绝对化了,但古今的贯通让本文的旨意有了一些现实意义。此外,本文简练、醒目的开篇的第一段,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一目了然的层次等等也是可圈可点。

2. 耕种自己的土地(比喻型议论文注意如何扣住观点)

【作文材料】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命题意图是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负责任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耕种自己的土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审题时,要牢牢把握“耕种”一词,“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一种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自己的”则强调个体、个性。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参考范文】 耕种自己的土地

有人说,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人生是一局棋;而我说,人生是一次播种,一种耕耘。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去耕种,才能使自己的土地硕果累累,禾黍丰茂?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见证了成功人生的轨迹。1700多年前,王羲之用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在自己的书法园地上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称为“飘若浮云,惊若游龙”,它的《兰亭序帖》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我们或许会惊叹他的惊世才情,我们或许会对他的天赋顶礼膜拜,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了他的勤奋和执着无疑是大错特错了。倘若不是日琢夜磨,倘若不是体察万物,倘若不是倾洒汗水,辛勤播种,王羲之的书法又怎能入木三分,他怎能成为万世敬仰的书圣?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阐释了追求完美的真谛。杜甫不是苦吟诗人,可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园地里踽踽独行,追寻着尽善尽美的理想。虽然他曾自嘲“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的,舞文弄墨终究不能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是他仍愿意“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在仕途不通时,文学成了杜甫笔耕不辍的沃土,他不断地积淀、升华、创新,终于在盛唐的诗坛上耸立起一座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让人仰之弥高!“诗圣”不足以表明其诗名之盛,“诗史”足以证明其诗作之永恒!

“一支粉笔写冬夏,三尺讲台贯春秋”表明了了奉献的崇高意义。也许有的土地太过广袤,有的土地太过富饶,即使只有三尺讲台,只要它属于自己,也要将它耕种的花繁叶茂。被誉为“最美乡村教师”的王生英30年如一日扎根在条件最艰苦的山村学校任教,一场暴雨冲毁了教室,她就把孩子领回家里教,从教30多年她从来没有让一个孩子因为贫穷而辍学。条件艰苦怎样,土地贫瘠又怎样,只要怀有一颗爱心,只要肯于奉献,就可以让石缝长出松柏,就可以让沙漠开出奇葩!王生英,不愧“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土地,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劳作。我们要坚信,播种希望,收获理想;播种毅力,收获坚强;播种美好,收获幸福;播种懒惰,收获如梦一场。

3修建自己的码头

【作文素材】 有个人一直想成功,为此,他做过种种尝试,但到头来,都以失败告终。他非常苦恼,就跑去问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个老船员,他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要想有船来,就必须修建自己的码头。”儿子听了这话沉思良久。这之后,他不再四处尝试,而是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后来,他不但上了大学,而且成了令人羡慕的博士后。不少公司经常打电话来,希望他能够加盟,而且待遇好得惊人。

人生就是这样有趣。与其四处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座码头,到时候何愁没有船来。你所修建的码头的质量越高,到你这里停靠的船只就会越好;而你修建的码头越大,停靠的船只也会越多。

请以“修建自己的码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当今社会,泛动着一股浮躁之风,多的是急功近利之心,少的是潜心砺兵之功;多的是飘忽浮泛之浅尝,少的是心无旁骛之专攻。为此,“修建自己的码头”这一文题可谓切中时弊,给那些一入门就想成“大腕”、一创业就想成“大款”、一起步就想成“大牌”的芸芸众生打了一针清醒剂。孔子曾言:“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赏识,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广阔市场,必须依靠自己的竞争力;一个国家要想赢得国际地位,必须依靠自己的综合国力。要写好本文,必须去充分铺展或演绎“修建”的漫漫征程,因为在这一征程中,汗水洒得越多,功夫下得越深,底子打得越牢,其实力就积蓄得越雄厚,其机遇就越多,舞台就越广,作为就越大。

【参考范文】 修建自己的码头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华文化一直以其开阔的胸襟、厚重的底蕴屹立于世界东方。在这条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之中,一颗颗明珠璀璨夺目。

远方黄土地上车轮滚滚——这是孟子在周游六国。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他尊尧舜,崇孔子,守先王之道,不阿世取容,游则傲视王侯,著则汪洋恣肆。在他的滔滔雄辩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巍巍乎如高山、浩浩乎若江河的气度。孟子在三十余年的奔波游说中修身养气,使他的著作“沛然而不可御”,在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而他自己也因其塞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倍受后人推崇。

长江之水,滚滚东流,江边的天柱山上传来琅琅书声——这是李白在偃仰吟诵。潇洒的诗人路经天柱山,被其美景深深折服,他当下决定,哪也不去,就在这里潜心静读。此时的李白刚被逐出京城,他在这天柱山的天光云影中,调整心态,在泛着墨香的书卷中,让自己的才情进一步升华。此时的山外,唐王朝正在漫漫艳情和浩浩狼烟间作艰难的选择,而我们的青莲居士却在这寂寞的天柱山中,用书卷撑起了另一片天地。后人在惊叹李白的飘逸豪放之时,可曾想到他也曾“铁杵磨成针”地静静苦读呢?

漫漫黄沙,西行路上,一位僧侣在跋涉——这是玄奘跋涉在取经路上。他以舍身求法的执着,走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来到犍陀罗。在那里,他遇上了印度最后一位伟大的君主戒日王。玄奘以其海纳百川的胸襟和聪慧绝伦的悟性,大量汲取犍陀罗佛教文化的精髓,历经十七寒暑,带回数千佛经。玄奘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中国的佛教。不久,日本数以百计的遣唐使也来到中国“取经”。

孟子的滚滚车轮,李白的琅琅书声,玄奘的踽踽脚步,实际上都是在修建自己的码头。码头既成,他们或被尊为亚圣,或被誉为诗仙,或被奉为高僧,引来四方顶礼,万古膜拜。与其同时,他们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站在自己的码头边,笑看人来人往,船进船出——从木制小船到欧洲帆船再到现代邮轮……

“呜——”一声汽笛,在这里,中华文明又将谱写出新的篇章。

【佳作评析】 本文的智慧体现于收放和升华。文章起笔就以一个总括句拉开了一幅中华文化的恢弘画卷,接着信手撷取了思想史、文学史、宗教史上的三颗璀璨的明珠,并以其立身行事——养气济世、静读提升、取经弘佛——“修建”起他们人生的码头,收笔再以两组凝练的整句绾系全文。纲举目张,收放自如,“放”铺展出“码头”的厚度,“收”升腾起“码头”的高度。如果说“收放”足显作者功底的话,那么“升华”更显出作者的灵气。将三界泰斗的人生码头升华至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码头,不仅昭示出纵贯全文的一条思想内脉,而且将全文的主旨升华至一个峭拔的高度。“船进船出”,回眸历史,“一声汽笛”,放眼未来,妙喻绎旨,化虚为实,言尽意荡,余韵袅袅。

重点:二:时评文章(引现象。说危害,挖根源 怎么做)用观彼思此、观远思近的思路——缘事说理

注意材料的引用)

1、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 (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析例,以小见大)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 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 (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

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

(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 (得出结论)

2 急

社会上流行一种急躁病:学生学习急躁,不想通过勤奋努力得到收获;人们总想一举成名,一夜暴富;工作应付,敷衍塞责,总想走捷径,找窍门;游戏人生,放荡自我,贪图享乐,追求刺激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引现象) 急躁病害莫大焉!必须拒绝急躁。(明观点)

有目共睹的是:由于急躁,我们在学业上一无所获;由于急躁,干事创业不愿吃苦,不愿奋斗,我们在事业上无所建树;由于急躁,做学问、搞研究,忍受不住寂寞,只想出名,最终无所作为;由于急躁,不深入基层,不搞调查研究,只想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瞎指挥,搞一些劳命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致怨声载道。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急躁,会使我们丢掉实干和创新精神,白白丢掉难得的历史机遇 急躁实在是社会的大敌,民族的大敌,国家的大敌。(说危害)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有一个量的积累,当量的积累未达到一定程度时,是不可能发生质变的。而有急躁心态的人,一心只想着功成名就,不愿静下心来,埋头苦干。最后除了拔苗助长,事与愿违以外,不会有别的结果。因为它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说危害)

干事创业需要拒绝急躁。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都需要我们附下身子,真抓实干。妄想不经过艰苦的奋斗而取得事业的辉煌,那是痴人说梦。一些人只想着“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看不到别人为此付出的辛劳,于是干起了偷,抢,贪,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的勾当,结果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落得深陷牢狱,悔恨终生的下场。(怎么做)

做学问、搞研究需要拒绝急躁。一项科研成果,一个发明创造,一项技术革新,一个理论的诞生,都是研究人员,科技工作者血汗的结晶,他们为此付出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心血。许多科学家默默奋斗了一辈子,直到白发苍苍才有所收获。而一些人,却不想为此付出努力,看到别人成功便眼红心跳,也急于功成名就,于是采取抄袭、剽窃等卑鄙的手段,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最后,事情败露,他也弄得个声名狼藉。震惊世界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科学造假事件,不就是一个明证吗?事实证明,做学问、搞研究,急躁不除,就难有收获。

为官更需要拒绝急躁。为官者干的是为人民服务之事,因此要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从人民的需要出发。为官急

躁,就会工作应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不从实际出发,急功近利,盲目决策,乱搞一些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就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真正的为官者,应附下身子,深入实际,科学决策,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怎么做)

其实,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拒绝急躁。因为只有拒绝急躁,我们才能学有所成,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研究才能硕果累累,我们的政策才能不出现失误和偏差,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蒸蒸日上。如果我们真正远离了急躁,那真是社会幸甚,国家幸甚,民族幸甚!(怎么做)

拒绝急躁!

3材料:“煎饼人 ” 范文 聚焦一点 如今,随着各种获取信息渠道的拓展,许多人不再将精力专注在某一领域,而是让自己的关注点浅浅的分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如煎饼一样薄而大,其后果便是“门门通,门门松”,既不能博览,又失了本职。这让我想起那只猴子的故事,他捡了玉米丢了桃子,捡了西瓜丢了玉米……最终他什么都没有得到。

现在社会上出现的正是这么一种状况:人们把目光放得太广,把心思放得太散,把事务整得太杂,故而不能专精。帕瓦罗蒂的父亲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便对因职业选择而犹豫不决的儿子说:“你只能选择一把椅子。若你两把椅子都想坐,就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空地上。”是的,我们应聚焦一点,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聚焦一点,是时代和实际的要求。当今是个信息膨胀的时代,作为一个个体,要想触类旁通,汇集百家是不现实的。这已经区别于古代。古时候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内容尚不丰富,才有人得以上观天文,下行地理,内修涵养,外主策略。而今学科门目众多,学科分化明显,所以我们应顺应时代,聚焦一点,做学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须知:古希腊大师亚里士多德被誉为“百科全书”,其成果经后世检验多有错误。智者尚如此,况于常人哉。

聚焦一点,是构建良好风气的需要。“煎饼人”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虚浮的社会心理。社会默默驯化年轻人“什么都知道一点”,拼知识,拼名头,拼面子,这样才吃得开。人们越是遵从了这样的心理,该风气就越为健盛,如此恶性循环,其危害不言而喻。我们应该提倡这样一种精神,聚焦一点,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干好本职。只有这样,社会系统才更为畅通,社会风气才更为纯正。

聚焦一点,是成就自我的途径。古人曾有云:博观而约取。是啊,术业有专攻,干好本职工作,聚焦一点,又何愁干不出辉煌业绩?有多少价值永存的人即是聚焦一点的人?陈惠妹专心为学生服务,温暖港大;月华专心做好医生职务,感动中国;林俊德专心科研,成就非凡;罗阳专心航母事业,舰载升天……还有很多默默无闻但聚焦一点踏实工作的人,值得我们铭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再广,长河再阔,聚焦一点,专心一事,也便有孤烟穿大漠,落日映长河。

3、有关“让”的话题

范文1学会礼让

荷兰不知名古镇德拉赫腾镇没有红绿灯,人们用眼神和手势来交流达成默契,素不相识的驾驶者会在路口相让,“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成为人们默认的规则,他们的礼让创造了交通奇迹。

荷兰古镇德拉赫腾的“无红绿灯”现象,使我不禁想到我国许多地方的“无视红绿灯”现象。

在我国大小城市,红绿灯、电子警察遍布交叉路口和要道,可谓设施完备,然而时常可见高速奔驰的汽车乱闯红灯。如果两车在小巷“狭路相逢”,“虎视眈眈”的现象并不鲜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时甚至恶语相向,拳脚相加。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我国,“人让自行车,自行车让汽车”倒成为人们“默认的规则”。

不懂礼让的行为贻害无穷,使我们愧称“文明古国”的称号。

“请自觉排队”,“请不要大声喧哗” 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中国游客走向世界各地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和粗鲁的代名词。

“不懂礼让”现象的出现,根源何在?

一个有文明素养的人才懂得礼让,礼让的本质是对人的体贴和尊重。不懂礼让,其实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为对方着想,不懂得体贴对方、尊重对方。很多人满脑子都是“孔方兄”,早已将古人“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的“遗训”抛在脑后。十字路口,加大油门高速奔驰,为得是赢得时间去追求自己的金钱、名誉和地位;在追求功利的路上,“狭路相逢”,必定是一场好斗

由此可见,缺乏文明素养,不懂得体贴人和尊重人,过于追求功名是造成“不懂礼让”的根源。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只有使国人认识到文明礼让的重要性,大力培养国民的文明素养,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礼义之邦才能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礼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战国时蔺相如对廉颇一让再让,终于让出了“将相和”,成为千古美谈。古人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见礼让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礼让是人与人交往的缓冲带,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冲突;礼让又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减轻摩擦,化解紧张的关系。

学会礼让,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于己、于人、于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一个宽松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一个祥和的文明环境需要每个人都学会礼让。只要人人都学会礼让,祖国处处都能变成美好的德拉赫腾古镇。

[点评]文章采用观彼思此、观远思近的思路,由古镇德拉赫腾奇迹联想到我国普遍存在的与此截然相反的不懂礼让的现象,并深入剖析其危害,挖掘其根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合题意,观点正确鲜明,能很好联系实际,分析深刻。

4、如何看待“荣誉”

范文 乱花迷人眼,荣誉扰人心

“荣誉和阴影同样空虚;荣誉也像人的影子那样,有时走到了身体的前面,有时则要比身体长好多。”可恰恰就是荣誉这朵“乱花”,迷惑了千千万万人的眼睛,令当局者疲于奔命,旁观者为之叹息不已。

在我看来,所谓荣誉,不过是外界对我们的一种褒奖,只是一种表象而已。可是,如今的许多人却被“乱花”迷惑了,忽略了对本质的充实而趋向对荣誉的追求。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然而经常有人无功受禄,轻而易举地得到与他实际功绩不相符合的荣誉。这种没有内涵的荣誉有意义吗?曾经的薄熙来、王立军、杨达才、张曙光 他们哪个不是高高在上?哪个不是集万千荣誉于一身?可到头来呢?繁华落尽,内里却是肮脏不堪。

所以,当这一层层的、华丽的荣誉外衣被褪去之后,所显露出来的,该是石头还是石头,不会因为外衣的华丽而变质成金子。荣誉如阴影,荣誉如浮云,终有一天,会荡然无存。

相反,倘若你是金子,无论是否有荣誉包装,你都会有自己独特而耀眼的光芒。我们有视相位如腐鼠的的庄子;有游学欧洲,学贯中西,却不求半个文凭的陈寅恪;有拒绝英女王邀请,固守心灵自由领地的钱钟书。这些先哲不求名,不求利,视荣誉为虚无,不为乱花迷眼,不为荣誉扰心,修身求学,丰富内涵,终名垂千古,成后世典范。浮云总会有飘走的一天,而美好的品德,不巧的思想却在我们心中永生永存。

但现实中,名与利的浮华不时在诱惑着我们的内心,荣誉不可怕,可怕的是为追逐荣誉的那颗功利的内心,为攫取荣誉而不择手段的龌蹉行为。面对荣誉,我们尤需一份份淡然。莫言荣获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家,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是一份无上的殊荣,但是在被问到将以何种方式庆祝获奖时,莫言却淡淡地表示,晚上会跟家人一起包顿饺子吃。获奖的庆祝方式居然只是吃一顿饺子,这该令多少追名逐利的所谓专家、学者为之汗颜啊!无独有偶,2013年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当颁奖典礼结束后,李安却迫不及待地在路边一手握着奥斯卡小金人,一手开心地抓着汉堡包狼吞虎咽。或许,在他眼中,代表奥斯卡最高荣誉的小金人和手中的汉堡包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面对荣誉的淡然,尤令我们敬佩。

乱花迷人眼,荣誉扰人心。荣誉只是表象,难道我们还要为之疲于奔命吗?放下面对荣誉的功利之心,淡然处之,如此,才不会成荣誉的奴隶,才不会为荣誉所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tw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