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先进:央视曝光解放军迫击炮弹的全保险型引信(图)

更新时间:2023-10-03 17: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世界最先进:央视曝光解放军迫击炮弹的全保险型引信

核心提示:该引信的出现,立刻引起比较敏锐的军事爱好者的注意,也在论坛上引起讨论,有的说这是迫击炮的定时引信,有的说这是近炸引信的无线电高频天线

7月24日,央视七台军事报道的一则新闻画面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探索高寒山地多兵种协同作战方法的新闻画面上,出现了该山地旅营属60毫米远程迫击炮的射击场景,其中一枚迫击炮弹的头部形状很令人费解和迷茫,并非传统迫击炮弹引信头帽具有的圆滑平头或半圆头特征,而是长着若干翼片,很显然这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式引信。

电视截图显示我军装备的新型全保险迫击炮弹触发引信

西藏军区某山地步兵旅营属60毫米远程迫击炮的射击场景,我军野战部队已经基本撤编60迫击炮,只是在山地、空降等轻装步兵营配备着新型的60毫米远程迫击炮,而其他摩步营、装步营通常装备82/100迫击炮。

该引信的出现,立刻引起比较敏锐的军事爱好者的注意,也在论坛上引起讨论,有的说这是迫击炮的定时引信,有的说这是近炸引信的无线电高频天线。笔者虽非业内人士,但碰巧比较迅速的找到了答案,这种新型引信其实是“迫-11”式通用机械式触发引信。本文就来说说我军迫击炮弹引信的进步。

迫击炮自100年前日俄战争期间问世以来,一直作为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迫击炮配用的引信也是中国军队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种引信。全国解放后,我军武器装备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由于制造迫击炮的工厂较多,全军使用的迫击炮引信也比较繁杂,先后有布朗式、100式系列、目式系列、岩式系列、TH2式、时-4式,这些引信多数为简单的惯性后坐半保险型引信。

从1960年开始,为了便于武器装备管理使用,总后军械部和五机部统一规定了我军制式弹药的名称,将主用迫击炮弹引信全部以“迫”字开头命名,并规范了引信形式,在60毫米迫击炮上配用迫-1甲式、迫-2式、迫-3式引信,在82毫米以上迫击炮配用迫-1甲式、迫-2式、迫-3式、迫-4式以及时-3式引信,精简了型号。 但上述旧式引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不尽如人意,如安全落高极低,仅为0.8米;没有炮口保险和远解机构;仅设置单一的后坐保险机构。80年代前研制生产的旧式迫弹机械触发引信在安全性能上存在严重缺陷,以至于部队训练中发生多次膛炸炮口炸等恶性安全事故,一度导致“迫-1甲”等多种引信停用。因此,只有在设计上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彻底消除由于引信设计缺陷而带来的弹 药不安全因素。

我军早期装备的“迫-1甲”式接卸触发引信

由于迫击炮多为滑膛,大多数迫击炮弹在膛内不旋转,并且膛压较低,因此须使用专门的迫击炮弹引信。旧式迫击炮弹引信的安全保险通常采用运输保险销加惯性后坐保险的简单形式,即发火机构由保险销固定,击针的运动被限制住,由运输、跌落等引起的震动,均不足以触发爆炸。

但在战场上会有以下情况出现:一是由于雨雪、风沙等恶劣天气,容易使刚出膛的迫弹在炮口爆炸;二是当迫击炮突然需要更换弹种或转移阵地,此时已经拔掉保险销的待发炮弹的处理就很麻烦,也很危险;三是由于发射药受潮等原因,炮弹出现初速和射高不足,会导致突发近射,或过顶近射的误炸。79年对越作战时期,我军的迫击炮就曾出现数起过这种事故,炮弹出膛后二十米即落地爆炸,造成误炸误伤。

我军新的迫击炮弹引信国军标规定了各种迫弹的炮口保险远解距离,从40米到300米不等。80年代新修订的迫击炮弹引信标准规定,迫弹引信要有两个独立的保险装置,而且两个保险装置要有不同的环境力才能解除,同时还要有炮口远解(远距离解脱保险)、故障保险、目视标志和防错装措施,以有效保证平时贮存、勤务和发射时的安全。

依照上述要求,我军在80年代发展了迫-7甲式双重保险机械引信。该引信是全保险引信,设有钟表回转式炮口保险装置,保险原理是一样与涡轮风扇式类似,只不过是用上紧钟表发条来驱动回转体水平走动,使击针和雷管对正,让引信处于待发状态。但钟表型全保险需要配备运输保险销和引信保险帽,发射前仍要像旧式引信一样进行摘除操作。此类引信的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系统要求精密,造价比较高。迫-7甲引信并未得到普遍应用,直到90年代后期迫-11引信问世以后,我军迫击炮弹引信才真正做到了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

大多数迫击炮弹引信在发射前都必须手工拔掉运输保险销,美国佬现役炮弹也不例外

1995年,北京理工大学、9624厂、9324厂开始联合研制新一代迫击炮通用机械触发引信,1997年1月通过由兵种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主持的产品设计定型审查,被命名为“迫-11”型引信。随后通过生产定型并大量装备部队,也就是本文开头所说的那种新型引信。

“迫-11”是我国第一个迫弹通用机械触发引信,可通用于4种口径、4种螺口、

9种火炮,13种弹丸。这个通用引信结束了我国迫击炮炮弹引信品种繁杂、结构各异、不安全、不可靠的历史局面。引信由1个基型引信和4个派生型引信组成系列化引信族。其标准机芯能够取代目前我国生产装备的全部迫弹机械式触发引信。与国外现有迫弹机械触发引信相比,其综合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是所有装备机械式引信国家中最先进的。

该引信具有“四全”、“三高”“一低”和“三化”四大特征:即标准引信机芯适用于全口径、全螺口、全号装药和全弹道一致性;引信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高作战效能,以及相对于高性能下的低成本;其设计完全遵循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该引信现在已经普遍装备,大量应用于我军现役60~120毫米口径的各种迫击炮弹上。

这种带有独特的可以转动头帽的“迫-11”引信,准确定义应该叫做“旋翼式全保险型机械触发引信”,或者叫“涡轮式保险型引信”,或者叫“风轮式触发引信”。总之,国内不同文献对这种引信有着各自的命名。旋翼式全保险型引信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可靠、最先进、最容易通用化和扩展功能最强的机械式引信,在性能上能够与其抗衡的只有采用内置涡轮的小型电子引信,但内置涡轮电子引信造价比较高、技术还不够成熟。

题图上炮弹头部那个涡轮风扇一样的装置,学名是“旋翼(涡轮)式炮口保险解脱装置”,是一个由尼龙或铸铝制成的空气涡轮。其原理是引信的击针和雷管并不在引信中轴线上,而是由回转体错开相连,当炮弹发射后,弹丸飞行的迎面气动作用于涡轮上的几个小翼面,使引信内部的回转体做水平旋转,回转体带动处于保险状态而错开的击针和雷管回转到引信轴线上,相互对准对正,炮弹引信就处于待发状态,从而达到炮弹飞出炮口三十米以上再解除保险的目的,当保险解除后,空气涡轮即自动脱落,不影响迫弹的外弹道一致性。

旋翼涡轮的工作过程:采用头部涡轮保险机构是为了实现双环境力保险,涡轮装在引信头部,通过连接螺杆与引信体连接,并暴露在空气中。涡轮被制转销固定,不能随意旋下。平时,涡轮密封引信和约束击针,并通过击针将远解机构和隔离机构锁定处于保险状态,这时引信是安全的,可以贮存、运输。发射后,制转销下沉,涡轮被引信内部保险机构抬起,离开引信上体一定距离。 当炮弹发射后,以规定初速在空中飞行,由于高速气流从涡轮叶片流过,从而产生转动力距,该力距克服了系统的摩擦阻力,涡轮开始转动。当涡轮带动回转体转动到位后并锁定后,涡轮在离心力作用下与连接螺杆分离,脱离引信体飞落。这时,击针靠击针簧的弹力抬起,释放远解机构和隔离机构。当隔离机构转正到位后,引信即处于待发状态

涡轮旋翼型保险极其可靠,虽然现代迫击炮可使用不同药包,且射角和初速变化极大,但使用旋翼炮口保险可以自动恒定远解距离(远距离解脱保险距离),可以同时满足所有口径、装药、弹种的不同炮口保险要求。这种保险装置通常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tw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