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民俗文化结课论文

更新时间:2023-03-08 05:42:4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名称:汉字与民俗文化

作业题目:关于侗族大歌的民俗学研究

姓名:蒙兰艳 学号:1270150127 学院:文法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索引目录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侗族大歌的产生及发展 1.鼓楼文化与大歌的相辅相成 2.侗族传统及习俗的影响 3.“歌以择偶”及对歌风俗的影响4.乐器与大歌的互动 二.侗族大歌的功能 1.教育功能 3.社交功能 4.审美功能

三.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 1.亲子传承 2.师徒传承 3.自然传承

四.侗族大歌所面临的危机 1.亲子传承出现断层 2.歌班面临着解体 3.风俗活动的日趋减少

4.时代发展所引起的审美心理变化五.侗族大歌的保护措施 1.引入学校教育 2.融入旅游资源 3.继承传统与积极创新 六.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关于侗族大歌的民俗学研究

摘 要: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作为侗家世代相传的文化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是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贵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经亮相,技惊四座,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侗族大歌已唱出过门,惊动世界,是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民俗学上的一朵长盛花。

侗族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音乐民俗学、社会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解读侗族大歌,了解侗族人民,传承民族文化,侗族大歌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关键词: 侗族大歌 发展 功能 危机 措施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侗族是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侗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贵州、湖南、广西等省,现有人口260多万。侗族是热爱音乐的民族,素有“侗乡是歌的家乡,诗的海洋”之美誉,侗族有三大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在民族文艺方面,侗乡一向被誉为“民歌之乡”,至今还传承着“行歌坐月”之民俗,其民间音乐以大歌、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曲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 侗族大歌是多声歌的一种,大致分为六大歌种: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戏曲大歌、礼俗大歌、儿童大歌。自古以来,侗族人民就是用“以歌代文”的方式来记载历史、传播文化、教育后代。侗族大歌的传承不仅极具特色,同时也反映着侗家人的人文风俗。

一.侗族大歌的产生及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而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是侗族大歌产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侗族大歌属于民间文艺,它的产生、发展、演变

2

和消亡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态相关,民间的社会文化就是民俗文化,民间文艺就存在于民俗文化环境之中。

民俗对民间文艺的影响除一般表现为整体效应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某一文学艺术总是深深扎根于某一民俗环境之中。侗族之所以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艺术瑰宝——侗族大歌,这和侗族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分不开的。现实生活中,侗族人民各种民俗活动都以集体为主,例:集体做客、集体对歌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友谊、团结和群体意识较强的文化精神,也是侗族人民在直觉状态中去体验爱情、人生,从中发现、领悟、感叹人生的究竟和意义。这些民俗和民俗精神就是侗族大歌生存的良好土壤,促进了大歌的演进。 1.鼓楼文化与大歌的相辅相成

鼓楼文化可以说是侗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缩影,是侗寨的象征。鼓楼的功能除聚众议事、传递信息和报警外,它还是重要的娱乐场所,是大歌演唱和传承的重要场所。如每逢重大节日活动的对歌,大都在鼓楼中进行;如果有外寨客人(歌班)来访,主寨的歌班也邀请对方夜间进入鼓楼对歌,全寨男女老少围在鼓楼周围倾听等。因此可以说,鼓楼文化促进了侗族大歌的发展演进,对侗族大歌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侗族传统及习俗的影响

侗族是一个团结、爱好交往的民族,有着一寨集体出动到另一寨子做客的传统习俗。一般多发生在农闲季节,一般先由一个村寨向另一平日有姻亲来往的村寨提前发出邀请,到时客寨带上代表本寨歌唱水平与实力的歌班和戏班前去做客,唱歌、演戏、喝酒,热闹个几天几夜。这期间,从进寨时的“拦路迎宾”开始,侗家人便进入到了整个民俗活动的歌唱状态:寨门前对唱拦路歌;进寨时唱踩堂歌;吃饭喝酒时唱酒歌;进鼓楼后唱侗族大歌;戏台上演侗戏;夜里青年男女互相交流,寻觅合适的对象时唱琵琶歌等。由此看出,诸多的侗族习俗是侗族大歌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歌以择偶”的对歌风俗

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以歌择偶的对歌习俗,比如苗族“游方”、彝族“跳月”、壮族“歌墟”等,侗族则有“行歌坐月”。这种赋歌唱以婚姻功能的特点,不仅产生了这一系列的歌俗活动,也使这些民俗活动中的歌唱展演行为

3

具有异性、对唱的特点。侗族大歌的传统展演,是在不同房族、不同性别的歌班对唱中进行,其典型的演唱形式即是异性对唱。不仅如此,侗族的其它民间歌曲,比如琵琶歌等,也都是以男女相对的歌唱形式进行,其主要目的和作用无不指向婚姻,唱功的高低犹如现在的才学,是男女青年间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 4.乐器与大歌的互动

侗族大歌的复调形式与侗族民间乐器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乐器是大歌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催化剂。常用的乐器有芦笙、木叶、弹琵琶、二弦琴(牛腿琴)等,其中,最主要的伴奏乐器是琵琶、牛腿琴,两种乐器伴奏时一般会产生和声的效果。这种和声效果给侗族人提供了和声美的直感,从而促进人们审美意识的形成,还有有的歌种为歌手自弹(牛腿琴)自唱,唱的调子和弹的调子不一样,但弹的是为唱的作铺垫,打和声,听上去非常和谐。这些都有可能促使大歌这种复调歌曲的诞生,而这种复调歌曲的发展也会促进牛腿琴、琵琶等乐器演奏的不断发展。

二.侗族大歌的功能

侗族大歌里蕴藏着丰富的侗族传统精神和文化,其包罗万象的歌词被誉为“侗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同时,侗歌歌词还保留了侗族古代诗歌体文学的特征以及精练、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可以说,侗族大歌艺术是侗族文化的缩影,是传递其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工具,它的功能已经超出音乐的本体功能,与侗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堪称侗族民俗的活化石。 1.教育功能

翻阅侗族的历史,可以发现其伦理道德、风土人情、生活经验等完全靠歌来记录和传承。日常生活中以歌代言,以歌传文,唱歌不仅是侗族人民劳动生活的调剂,更是教育培养下一代的手段。侗族的道德教育及其文化历史的传承,都融入在侗歌里,成为侗家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同时它还是青年人学习生活、体验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在侗族大歌《敬老人》的歌词中,详细叙述了如下内容:“老人养育应思恩,羊知下跪自己吃母乳,咱当女儿要孝顺”,充分体现了其教育功能。 2.社交功能

侗家最好客,各群体性的交往活动很普遍,在特定的日子里,家族与家族之间,

4

村寨与村寨及地区与地区之间经常往来做客。而这种群体性的交往习俗,都离不开用歌传情,以歌相贺,比如,侗家世代沿传下来的风俗——“游乡”、“坐月”、“拦路”等社交活动。就“坐月”而言,是以寻求配偶为主要目的的青年男女的群体活动,以歌声为媒介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用歌声来抒发内心情感。侗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对歌声中加强了相互的交往和了解,促进不同村寨间的团结互助,而且也是男女之间交往的奠基石,是男女双方进入婚姻殿堂的重要一步。 3.审美功能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长期在特定人文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审美意识。侗乡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陶冶了人们的心灵,激发了人们创作灵感——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从而产生了崇尚自然和谐美的审美心理。

三.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

侗歌传承的特点是有歌无谱,口传心授,传统的传承方式主要3种,即“亲子传承,师徒传承,自然传承”。 1.亲子传承

唱歌是侗家人的生命之源,父母则是孩子习歌的启蒙者和教导者。在侗家,当孩子们还在牙牙学语时,父母就很自然地唱侗歌给她们听了;学步以后,他们听的是模仿山雀欢唱、河水流淌以及蝉虫鸣叫的曲调,最为著名的是《蝉之歌》;再长大一些,父母便用歌把侗族的丰富文化传承给他们。在父辈的教育下,孩子们也学会用侗歌来唱自己的历史、习俗和情感。这种父传子、母传女的传承模式保证了侗族大歌的连续性。 2.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是在侗族歌班里,由歌师来传授大歌的一种主要传承方式,当孩子到了五六岁时,父母就会把他们送到歌班接受严格、系统的训练。传统的歌班按性别、年龄分班,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训练培养方法。传统的歌班是按照年龄层次来组合的,分为男声、女声及童声歌班。作为文化精英的歌师谙熟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礼仪习俗和伦理道德等,在民众心目中,他们是智者,是能人,他们喜教乐传、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以及特殊的地位,自然成为侗族大歌的第一传承人。这种师徒传承模式保证了侗族大歌的纯正性和完整性。

5

3.自然传承

自然传承指的是青少年在侗族的各种传统节日中,参加演唱活动,通过“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学会侗族大歌。自然传承与风俗活动紧密相连,各项风俗活动为自然传承提供了学习场所和条件,这种传承模式保证了侗族大歌的普及性。人们以唱歌来作为劳作时的动力和休息时的放松方式,就连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也是通过男女对歌的方式来进行,同时村寨与村寨之间也是通过组织各自歌队赛歌来加强他们的交往,而各种节庆日里人们更是以唱歌、对歌、赛歌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侗乡是名副其实的“诗的故乡,歌的海洋”。由此可以说,侗族人的自我传播、人际间的互动传播、各村寨间的组织传播都对侗族大歌得以完整传承起到了关键的外在推动作用。 四.侗族大歌所面临的危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文化出现了大融合现象,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老一辈与年轻一辈的价值观、审美观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致使侗族大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1.亲子传承出现断层

由于年轻一代的父母自身并不习歌,自然无法担任起对小孩授歌启蒙的角色,而这种角色正逐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渡,亲子传承的方式正逐步演变为家庭隔代传承。无疑亲子传承的减少与转型,直接影响孩子学唱侗歌的氛围、心理和质量,进一步动摇了师徒传承的基础。 2.歌班面临着解体

歌班作为师徒传承的主要方式,现在正面临着解体的危机。随时代的发展,有的侗族青年迫于生活压力外出务工,有的则是专注于学习知识而忽略了侗族大歌,对大歌不再呈现祖辈般的兴趣,参加侗族大歌演唱活动的青年人越来越少,无法担当侗族大歌发展和再传承的接力棒;另外,许多著名的侗族大歌歌师均已年过古稀,培养优秀的歌师接班人已出现了断层现象,后备力量得不到及时的储备,这将直接导致侗族大歌的消亡。 3.风俗活动的日趋减少

自然传承与风俗活动紧密相联,各项风俗活动为自然传承提供了学习的场所,而风俗活动的减少必然导致自然传承的变化。近些年,侗族风俗活动的次数、

6

规模和人数在逐年减少。踩歌堂作为侗族最古老的习俗,现在已经近于消失;游寨作为侗族独有的习俗虽被保留至今,但昔日的热闹景象已不再,场面极其冷清。风俗活动日趋减少,使侗歌失去生存的基本环境和必要条件,面临着巨大的传承危机。

4.时代发展所引起的审美心理变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演变,人们的审美心理发生了变化。现今,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更喜欢流行歌曲,而喜欢唱侗歌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了。“唱侗歌”已不再成为侗家青年引以为荣的事情,质朴、含蓄的侗歌旋律也无法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着严酷的危机。 五.侗族大歌的保护措施

在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和本土化不断撞击的严酷现实下,侗族大歌的发展和传承正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侗族大歌变迁的脚步日趋加快,民间文化处于边缘化状态的今天,我们必须要探寻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有效途径。 1.引入学校教育

纵观古今中外,学校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匈牙利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法在当代世界影响深远,比如其合唱教学的教学思想及主张学校的音乐教育首先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强调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侗族大歌除了本身的文化传承价值外,其传承过程中所蕴含的教育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将侗族大歌编写在音乐教材中,并引入到音乐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多声思维、合作意识、协调能力与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起到双向作用。 2.融入旅游资源

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推行一系列民俗旅游活动,既可以创建一种新的传承方式,又可以大力发展侗族经济,实现双赢机制。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正式演唱大歌必在约定俗成的特定地点——侗寨鼓楼,以坐唱的形式来进行,因此,两者之间产生了依存性联系,也就有了“到鼓楼必听侗族大歌”的说法。将鼓楼观光与侗族大歌欣赏相结合,聆听天籁之音,使游客享受到视觉与听觉盛宴,从而促进形成“唱侗族大歌,品民族文化,创世界品牌,促旅游发展”的主题,使侗族大歌成为旅游业中的亮点,从而得到发扬,使更多的人了解侗族大歌,了解

7

侗族民间文化,使其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3. 继承传统与积极创新

侗族大歌流传至今,本身就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继承传统与积极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以适应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和审美观。侗族大歌传统上是以坐唱的表演形式来进行的,歌声婉转优美,但动作过于单调、呆板,不利于搬上艺术舞台,而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侗族大歌,走出国门,成为高雅的民族音乐精品,就要在侗族大歌表演形式方面进行实践创新。比如可以适当加进一些舞蹈动作,让欣赏者不但能聆听到美妙的大歌,还能够增强视觉欣赏效果。

六.结束语

侗族大歌作为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珍贵部分,是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而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侗家人,发扬和传承侗族大歌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刘亚虎,天籁之音[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2]张中笑,杨方刚,侗族大歌研究五十年[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 [3]杨秀阳,吴定国,侗族大歌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M].北京:文联出版社,2003年

[4] 杨权,侗族民音文学史[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 [5] 李雄飞,文化视野下的山歌认同与差异[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

姓名:蒙兰艳 学号:1270150127 学院:文法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8

图片欣赏

图1小黄十姐妹随温总理出访日本 图2 侗族大歌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

图4鼓楼演唱侗族大歌

3鼓楼对歌

图5行歌坐月 图

6以歌择偶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t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