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成中医临床应用处方集
更新时间:2024-04-01 01: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晃成中醫臨床處方集 編輯作者 晃成藥局 林世峯 藥師
1
傷寒論之湯方辨証:
(1). 桂枝湯證:發熱惡風,頭痛汗出,鼻鳴,幹嘔,苔薄白,脈浮緩。
(2). 葛根湯證:發熱惡寒,頭項無汗,身痛,項背強几,下利嘔逆,苔薄白,脈浮緊。 (3). 麻黃湯證:發重惡風,頭痛無汗,而喘,身疼腰痛,骨節疼痛,苔薄白,脈浮緊。 (4). 麻杏甘石:身熱咳嗽,汗出-煩渴-喘,胸悶胸痛,咯黃痰,舌紅苔黃,脈數。 (5). 白虎湯證: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咽燥口苦,腹滿身重,脈滑數。
本方有顯著的解熱作用(辛涼重劑),清法之代表方,主治在陽明胃腸病。 本方善清“肺、胃”之熱,止陽明-氣分-內盛之熱。
清熱力強,以大熱、大汗出,大煩渴,大脈洪為證治診斷要點。 本方加人參,名曰“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清熱、益氣、生津。 治白虎湯證,兼見煩渴不止,汗多而脈浮大無力,氣津兩傷者。
(6). 大承氣湯證:潮熱譫語,煩不解,手足汗出,腹滿痛,繞臍痛,不大便,脈遲有力。 (7). 小柴胡湯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舌苔白,脈弦細。 (8). 白頭翁湯證:主症是下利,欲飲水。 (9). 炙甘草湯證:主症是心下結,心動悸。 (10). 半夏瀉心湯證:主症是心下痞,嘔而腸鳴。 2
兒童感冒治療:
(1). 概述:感冒俗稱傷風,外邪所致,小兒常見疾病,以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打
噴嚏、咳嗽等為主要症狀(見于西醫上呼吸道感染)。 (2). 辨証:應首辨寒熱,再辨兼挾証。
1. 寒證:風寒之邪,衛陽受遏,証見惡寒重、無汗、不渴、咽不紅。 2. 熱證:風熱之邪,客于肺衛,証見發熱重、有汗、口渴、咽紅痛。
3. 挾濕:挾濕之邪,暑客衛表,濕困中焦,証見高熱無汗、身重困倦、胸悶泛惡、食慾不
振、或嘔吐腹瀉。 4. 挾痰:見多喉鳴,咳嗽劇。
5. 挾滯: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酸腐.口氣穢濁.大便酸臭.或腹痛腹瀉.或大便秘結。 6. 挾驚:見驚惕啼叫,睡臥不寧,咬牙齒,甚則驚厥。 (3). 治則:以解表為主,兼治挾證。
根據寒熱辨証:治療有辛涼、辛溫之別,或兩者並用。
根據挾證辨証:兼挾痰者佐以宣肺化痰;挾食滯者佐以消食導滯;挾驚者佐以安神鎮驚或平肝熄風。 (4). 風寒感冒:
【証見】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喉癢,口不渴,咽不紅, 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辛溫解表。
【方藥】主方葛根湯或荊防敗毒散。
【加減】
表寒重者,加麻黃0.3克。 頭痛甚者,加白芷0.3克。 咳嗽劇者,加杏仁0.3克。 (5). 風熱感冒:
【証見】發熱重,惡風,有汗或少汗,頭痛,鼻塞,流濃涕,口干而渴。舌質紅, 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辛涼解表。 【方藥】主方銀翹散。 【加減】
高熱者,加生三黃石膏湯1~2克,黃芩0.3克。 頭痛甚者,加桑葉0.3克、鉤藤0.3克。 咽喉腫痛者,加馬勃0.3克、玄參0.3克。 (6). 暑邪感冒:
【証見】高熱無汗,頭痛,身重困倦,胸悶泛惡,食慾不振,或嘔吐、腹瀉,或鼻塞、 流涕、咳嗽,舌苔薄白或膩,質紅,脈數。 【治法】清暑解表。
【方藥】主方新加香薷飲或藿香正氣散。
3
兒童汗證治療:
(1). 基本方:玉屏風散+桂枝湯+歸脾湯(或生脈散)。 (2). 概述:
1. 兒童汗証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種病証,是指小兒在安靜狀態下,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汗
出較多,或大汗淋漓的一種證候。
2. 小兒汗證,臨床表現以小兒在靜坐或靜臥時,全身或頭部、頸項、手足心有汗自出。睡
中汗出,醒時汗止者稱盜汗,盜汗多為陰虛。 3. 無故汗出者稱自汗,自汗多為氣虛表虛。 4. 汗自出而有口臭、便秘者,多為脾胃積熱。 5. 脫汗多為陽虛。
6. 汗證為小兒時期常見病症,主要分為盜汗、自汗。 7. 本病的辨証應首辨自汗與盜汗,繼則辨証之寒熱虛實。
睡中汗出,醒時汗止者稱盜汗;不分寤寐,無故汗出者稱自汗。
盜汗多為陰虛;自汗多為氣虛、表虛;脫汗多為陽虛;汗自出而有口臭便秘者,多為脾胃積熱,其証屬實。
8. 本病的治療總原則︰「陽虛」治宜「實表補陽」,「陰虛」治宜「清火滋陰」。 9. 汗證是指在安靜狀態下,全身或局部汗出過多,甚至大汗淋漓。中醫將白天無故汗出者
稱“自汗”;夜間睡眠出汗,醒後汗自止的稱為“盜汗。無論自汗或盜汗,多與體質虛弱有關,治療宜益氣養陰。
(3). 表虛不固:
表虛不固,衛外失護,則營陰外泄,而汗自出。 表虛不固,常以「氣虛出汗」,以「自汗為主」。
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動則汗出,體虛易感冒,舌淡苔白。治宜「益氣斂汗」。 【證見】
自汗為主,伴有盜汗,以頭、頸、肩、背尤為明顯,動則益甚,神倦乏力,面色少華,肢端欠溫,易患感冒。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固表。
【方藥】主方玉屏風散合牡蠣散加減。 【常用藥】
重用黃芪益氣固表,白朮健脾益氣,防風走表禦風調節開合,牡蠣斂陰止汗,浮小麥養心斂汗,麻黃根收澀止汗。
脾胃虛弱,納呆便溏者加山藥、炒扁豆、砂仁健脾助運;汗出不止者,每晚在睡前用龍骨、牡蠣粉外撲,以斂汗潛陽。 (4). 營衛不和:
營衛不和,開合失司,衛陽不能固密,營陰不能內守,故汗液外泄。
營衛不和,主要表現為自汗。平素怕冷怕風,易打噴嚏,晨起尤甚,有時半邊肢體汗出或伴肢體欠溫,舌淡苔薄而少。治宜調和營衛。 【證見】
自汗為主,汗出遍身,微寒怕風,低熱或不發熱,神疲納呆。舌淡,苔薄白,脈緩。
【治法】調和營衛。 【方藥】主方桂枝湯。 (5). 氣陰虛弱:
氣虛則不能斂陰,陰虛則生內熱,均使津液失藏,外泄而成為自汗或盜汗。
陰虛出汗,表現以盜汗為主,常伴午後潮熱,兩顴潮紅,或手足心熱,虛煩難眠,或咽幹音啞。舌質嫩紅,舌苔薄少。治宜斂陰止汗。 【證見】
盜汗為主,常伴自汗,汗出較多,神萎不振,心煩少寐,或伴低熱、口幹、手足心灼熱,舌質淡,苔少或見剝苔,脈細弱或細數。 【治法】益氣養陰。 【方藥】主方生脈散。 (6). 脾胃積熱:
脾胃積熱,蒸騰津液,迫津外泄而為汗。 【證見】
汗出粘膩,以頭額、四肢為多,面赤煩躁,口渴口臭,納呆腹脹,大便不調。 舌紅,苔黃或膩,脈濡數。 【治法】清胃導滯。 【方藥】主方保和丸。
4
汗證治療:
【證候特徵】
① 自汗表現為白晝時時汗出,動則益甚,常伴有氣虛不固的症狀。 ② 盜汗表現為寐中汗出,醒後即止,常伴有陰虛內熱的症狀。 (1). 自汗、盜汗、脫汗、戰汗、黃汗鑒別。
1. 自汗:時時汗出,動則尤甚者為自汗。常白晝時時汗出,常有氣虛不固的症狀。 2. 盜汗:睡中汗出,醒來自止者為盜汗。常伴有陰虛內熱的症狀。 3. 脫汗:脫汗表現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如油如珠,肢冷息微者為絕汗。
常同時出現聲低息微,精神疲憊,四肢厥冷,脈微欲絕或散大無力。 多在疾病危重時出現,為病勢危急的徵象,故脫汗又稱為絕汗。
脫汗為元氣耗散之徵,是陰陽離決危候,急診,ICU才會看到(屬急症學)。 4. 戰汗:急性外感熱病中,突然惡寒戰慄而後汗出者為戰汗。
主要出現於急性熱病過程中,表現為突然惡寒戰慄,全身汗出,發熱口渴,煩躁不安,是邪正交爭的徵象,歸類於感冒。
若汗出後,熱退脈靜,氣息調暢,為正氣拒邪,病趨好轉。 5. 黃汗:汗出色黃,染衣成黃者為黃汗,多屬濕熱。
常伴見口中粘苦,渴不欲飲,小便不利,苔黃膩,脈弦滑等濕熱內鬱之症。
(2). 【辨證要點】
1. 應著重辨明陰陽虛實。 2. 一般來說,汗證以屬虛者多。
3. 自汗多屬氣虛不固;盜汗多屬陰虛內熱。 4. 但因肝火濕熱等邪熱鬱蒸所致者,則屬實證。
5. 病程久者,或病變重者,則會出現陰陽虛實錯雜的情況。
6. 自汗久則可以傷陰,盜汗久則可以傷陽,出現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之證。 7. 邪熱鬱蒸,病久傷陰,則見虛實兼夾之證。 8. 西醫相關病症:
如:甲狀腺機亢進、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風濕熱、結核病、低血糖、虛脫、休克及某些傳染病等。
(3). 【辨證施治】
1. 肺衛不固:
[1] 症狀:
汗出惡風,稍勞汗出尤甚,易於感冒,體倦乏力,面色少華,脈細弱,苔薄白。
[2] 治法:益氣固表。 [3] 方藥:玉屏風散。
a. 本方為益氣固表止汗的常用方劑。
方中以黃芪益氣固表止汗;白朮健脾益氣,助黃芪益氣因表;少佐防風走表散邪,且助黃芪固表。
b. 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麥、糯稻根。牡蠣固表斂汗。 c.
氣虛甚者,加黨參、黃精益氣固攝。
d. 兼有陰虛,而見舌紅、脈細數者,加麥冬、五味子養陰斂汗。
e. 氣血不足,體質虛弱,而症見汗出惡風,倦怠乏力,面色不華,舌質淡,脈
弱者,可改用大補黃芪湯補氣血,固表斂汗。本方除含有玉屏風散的藥物外,尚有人參、山茱萸、茯苓、甘草、五味子等益氣固攝藥;熟地、川芎、肉蓯蓉等補益精血,補益之力遠較玉屏風散為強,故宜用於自汗之氣血不足及體虛甚者。
2. 營衛不和:
[1] 症狀:
汗出惡風,周身痠楚,時寒時熱,或表現半身、某局部出汗,苔薄白,脈緩。
[2] 治法:調和營衛。 [3] 方藥:桂枝湯。
a. 方中以枝枝溫經解肌,白芍和營斂陰,兩藥合用,一散一收,調和營衛;配
以生薑、大棗、甘草,助其調和營衛之功。 b. 汗出多者,酌加龍骨、牡蠣固澀斂汗。 c.
兼氣虛者,加黃芪益氣固表。兼陽虛者,加附子溫陽斂汗。
d. 如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可配合甘麥大棗湯之甘潤緩急進行治療。
e. 營衛不和而又表現倦怠乏力,汗出多,少氣懶言,舌淡,脈弱等氣虛症狀者,
可改用黃芪建中湯益氣建中,調和營衛。 f.
由瘀血阻滯導致者,兼見心胸不適,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等
症者,可改用血府逐瘀湯理氣活血,疏通經絡營衛。
3. 心血不足:
[1] 症狀:自汗或盜汗,心悸少寐,神疲氣短,面色不華,舌質淡,脈細。 [2] 治法:補血養心。 [3] 方藥:歸脾湯。
a. 方中以人參、黃芪、白朮、茯苓益氣健脾,當歸、龍眼肉養血,酸棗仁、遠
志養心安神,木香、甘草、生薑、大棗理氣調中,共奏益氣補血,養心安神之功。
b. 汗出多者,加牡蠣、五味子、浮小麥收澀斂汗。 c.
血虛甚者,加制首烏、枸杞子、熟地補益精血。
4. 陰虛火旺:
[1] 症狀:
夜寐盜汗,或有自汗,五心煩熱,或兼午後潮熱,兩顴色紅,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
[2] 治法:滋陰除火。 [3] 方藥:當歸六黃湯。
a. 當歸六黃湯:
[組成藥物]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芩、黃柏、黃連、黃耆。 [主治效能] 盜汗發熱,面赤口乾、唇燥心煩,便難濇赤。
[運用經驗] 內熱盜汗值得一試,屢有良效。
b. 方中用當歸、生地黃、熟地黃滋陰養血,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黃連、黃芩、
黃柏苦寒清熱,瀉火堅陰;黃芪益氣固表。 c.
汗出多者,加牡蠣、浮小麥、糯稻根固澀斂汗。
d. 潮熱甚者,加秦艽、銀柴胡、白薇清退虛熱以陰虛為主,而火熱不甚,潮熱、
脈數等不顯著者,可改用麥味地黃丸補益肺腎,滋陰清熱。
5. 邪熱鬱蒸:
[1] 症狀:
蒸蒸汗出,汗液易使衣服黃染,面赤烘熱,煩躁,口苦,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象數。
[2] 治法:清肝泄熱,化濕和營。 [3] 方藥:龍膽瀉肝湯。
a. 方中以龍膽草、黃芩、梔子、柴胡清肝泄熱,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濕熱,
當歸、生地滋陰養血和營,甘草調和諸藥。 b. 裏熱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陳清解鬱熱。 c.
濕熱內蘊而熱勢不盛,面赤烘熱、口苦等症不顯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熱除濕。方中以黃柏清熱,蒼朮、薏苡仁除濕,牛膝通利經脈。
(4). 【辨證施治以症候分型】
1. 陰虛火旺:久咳虛喘,虛煩少眠,夜寐盜汗,或有自汗,形體消溲,骨蒸潮熱,五心煩
熱,女子月經不調,男子夢遺,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降火,可用當歸六黃湯。
2. 營衛不和:汗出惡風,周身酸痛或微發熱,頭痛,或表現半身、局部出汗,脈緩,苔薄
白。治宜調和營衛,可用桂枝湯或甘麥大棗湯隨症加減。
3. 肺脾氣虛:久病咳喘,體弱納少,汗出惡風,動則益甚,易於感冒體倦乏力,面色萎黃
無華,脈細弱,苔薄白。治宜益氣固表,可用玉屏風散。
4. 裏熱蒸迫:蒸蒸汗出,汗液昴粘或前服黃染,或頭汗出,或手足多汗,面赤,發熱,氣
粗,口渴,喜冷飲,胸腹脹悶,煩躁不安,大便幹結不行,脈洪大或滑數,或沉實。治宜清肝泄熱,化濕和營,可用竹葉石膏湯或龍膽瀉肝湯隨症加減。
5. 心血不足:心悸少眠,睡則汗出,氣短神疲,面色不華。治宜補血養心,可用柏子仁丸。
(女科柏子仁丸:婦人良方。組成:柏子仁、熟地黃、牛膝、卷柏、續斷、澤蘭。功能:祛瘀通經。主治:一、婦女月經不調或瘀積不通,血虛有火,月經耗損、漸至不通,羸瘦而生潮熱。二、室女思慮過度,經閉成勞。臨床應用:月經不調、閉經、痛經)。 6. 絕汗:突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精神疲憊,四肢厥冷,聲短息微。治宜益氣固脫,
回陽斂陰。可用生脈散加附子。
7. 戰汗:發熱口渴,躁擾不寧,突然全身戰慄,而後汗出,治宜風寒風熱治療。 8. 黃汗:發熱汗出,色正黃如柏汁,染衣著色,口幹不欲飲,或身體浮腫,狀如風水。治
宜清熱利濕,可用茵陳五苓散。
(5). 總結:
1. 自汗:臨床較為常見﹐任何年齡都可罹患本證﹐有寒熱虛實的不同。
[1] 肺衛不固。證見汗出惡風﹐稍勞尤甚﹐易於感冒﹐體倦乏力﹐面色少華﹐脈細弱﹐苔薄白。治
宜益氣固表﹐常以玉屏風散加味。
[2] 營衛不和。證見汗出惡風﹐周身酸痛﹐或微發熱頭痛﹐脈浮緩﹐苔薄白。治宜調和營衛﹐
常以桂枝湯加味。
[3] 裡熱熾盛。證見燻蒸汗出﹐口渴喜冷飲﹐面赤烘熱﹐煩躁不安﹐或兼發熱﹐大便乾結﹐舌紅苔
黃﹐脈洪大﹐或滑數。治宜清裡泄熱。裡熱得清﹐則汗液自止﹐常以白虎湯加味。
2. 盜汗:以虛熱居多﹐也可見於氣虛﹑陽虛﹑濕熱等。
[1] 心血不足。證見心悸少眠﹐睡則汗出﹐醒則汗止﹐氣短神疲﹐面色不華﹐脈細﹐舌淡。治宜補
血養心斂汗﹐常以歸脾湯加減。
[2] 陰虛火旺。證見虛煩少眠﹐寐則汗出﹐形體消瘦﹐骨蒸潮熱﹐五心煩熱﹐或有久咳虛喘﹐女子
月經不調﹐男子遺精﹐舌紅少胎﹐脈細數。治宜滋陰降火﹐常以當歸六黃湯加減。
3. 絕汗:
急性熱性病或各種危重病證﹐突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精神疲憊﹐四肢厥冷﹐氣短息微﹐舌乾少津﹐脈微細欲絕。
治宜益氣回陽﹑固脫斂汗﹐常以參附龍牡湯加味。如熱病兼見口渴欲飲﹐舌紅絳或見捲縮﹐為陽虛陰竭之象﹐可與生脈散合用。 4. 黃汗:
多屬濕熱。證見發熱汗出﹐色黃如黃柏汁﹐染衣著色﹐口乾不欲飲﹐口黏口苦﹐小便短少﹐脅痛﹐
胃納獃滯﹐或有發熱煩躁﹐苔黃膩﹐脈弦滑。 治宜清熱利濕﹐常以茵陳五苓散加減。
5. 戰汗:急性熱病中﹐證見發熱口渴﹐煩躁不安﹐並突然出現全身戰慄﹐而後汗出﹐汗後熱退身涼
﹐或熱勢減輕﹐脈數﹐苔薄黃。戰汗一般不需特殊處理﹐主要根據原發病情辨證論治。 6. 汗證除絕汗外﹐治療得當﹐一般預後良好。
絕汗乃重危之證﹐為生命垂危﹐陰陽離決的一種表現﹐應採取緊急措施﹐治不及時﹐往往可危及生命。
5
感冒常用方劑:
葛根湯、九味羌活湯、十神湯、麻黃湯、大青龍湯、麻杏甘石湯、銀翹散、荊防敗毒散、辛夷散、桂枝湯、香蘇散、參蘇飲、人參敗毒散、補中益氣湯等隨症應用。 感冒原因:外感內傷。
(1). 所謂「外感」就是六淫(風、寒、暑、溼、燥、熱)引致的症。 (2). 所謂「內傷」就是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引致的症。 6
葛根湯臨床應用:
(1). 功能:發汗解表,解肌生津。
(2). 葛根湯即是桂枝湯+麻黃+葛根,是中藥感冒方劑中使用最多。
葛根湯:對SARS也有極好的預防作用。
(3). 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項背強几几,並可治感冒腸炎與赤痢初起。 (4). 主治感冒頭痛、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前額痛、肩酸痛、肩膀疼痛、肌肉酸痛、神經痛、
手部肩部疼痛、各種皮膚病、濕疹、發熱等。
(5). 葛根湯:主治外感風寒表實,惡寒發熱,頭痛,項背強肌,身痛無汗,腹微痛,或下痢,
或乾嘔,或微喘,舌淡苔白,脈浮緊者,現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關節痛等病証見上述症狀者。葛根湯使用不限於感冒,不論有無發熱惡寒、凡是項背部有緊張感、炎症充血或急性痙攣等症狀,均可使用。
(6). 葛根湯或柴葛解肌湯:皆適宜感冒伴有頭痛、項背強痛之症。 (7). 升麻葛根湯:適用於感冒出疹(或麻疹)初期。 (8). 葛根黃芩黃連湯:可用於治療痢疾,使用後有極佳效果。 (9). 《傷寒論》
1. 葛根湯主治太陽陽寒,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及太陽陽明合病下利者。 2. 惡寒發熱,無汗身痛,項背強几几,苔薄白,脈浮緊。
3. 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無汗(或有汗),下利或嘔逆,苔薄白,脈浮。
7
脊柱側彎疼痛或腰背部疼痛:
可以服用獨活寄生湯+葛根湯+疏經活血湯來治療。
站在中醫治療的觀點,若從上肩背痛及腰痛兩個區域來區分,在用藥方面可分別以葛根湯及獨活寄生湯為主方作加減來治療,通常服用約2週後,即可有效的緩解,特別是對於脊柱側彎造成小關節錯位所引發的疼痛,對輕重度脊柱側彎的患者具持久的療效。 8
九味羌活湯:
(1). 功能:袪風發表,袪風除濕痛,兼清裡熱,袪風除濕熱,兼解肌痛。
(2). 主治:感冒引起之風濕神經痛尤佳,外感風寒濕邪兼有裡熱濕痛證。 (3). 主治: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4). 主治:一般感冒或流感之「風濕性關節炎痛症」。
(5). 主治:感冒之傷寒或傷風,有汗或無汗,有頭痛身痛(有頭痛或有身體酸痛),或有項痛脊
強,或有憎寒壯熱,或有嘔吐口渴,或有口苦而渴者。 (6). 主治:感冒四時不正之氣,之溫疫熱身疼痛病者,皆宜用。
(7). 本方為四時發散之通劑: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之惡寒、發熱、頭痛、無汗、項強、肢體
疼痛、嘔吐、口苦而渴等。及感冒後引起之風濕神經痛、偏頭痛。
(8). 本方可用於感冒引起之風濕痛,屬於風寒濕邪外侵者;有外感風寒濕邪、頭痛、項強、四
肢酸痛皆可應用。
9
十神湯:
本方常用於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無汗、咳嗽、鼻塞聲重、胸滿脇痛,或欲成疹者。 (1). 此藥不問陰陽及兩感風寒,主要四時不正之氣,或瘟疫妄行,並宜服之。 (2). 主治:流行性感冒,感冒頭痛,發熱,惡寒,鼻塞,咳嗽,胸悶。 10
麻黃湯:
(1). 功能:發汗解表,宜肺平喘。
(2). 組成:是由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藥組成。
1. 主藥: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2. 輔藥:桂枝,發汗解表,溫通經脈,助麻黃以增強發汗解表的作用。
3. 佐藥:杏仁,助麻黃宣肺平喘,以治療氣喘的兼症。 4. 使藥:甘草(炙),調和諸藥。
(3).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症,主症是惡寒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兼症是氣喘。 11
大青龍湯:
(1). 大青龍湯由七味組成:麻黃、石膏、桂枝、杏仁、生薑、炙甘草、大棗。 (2). 大青龍湯《傷寒論》即「麻黃湯」原方劑加「石膏、生薑、大棗」。 (3). 功用:發汗解表,清熱除煩。
(4). 主治:外感風寒熱俱重,脈浮緊,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
(5). 《傷寒論》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大青龍湯主之。 12
麻杏甘石湯:
(1). 組成:麻杏甘石湯內含麻黃、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藥。 (2). 功能:解表清熱,宣肺平喘。 (3). 《傷寒論主治》
1. 傷寒發汗後,汗出而喘,無大熱。 2. 傷寒發汗後,飲水多而必喘。 3. 傷寒及溫瘧,先熱後寒者。
(4). 本方為清熱止咳平喘的常用方,此為汗後或下後,餘邪入肺之證。
(5). 麻杏甘石湯對於因咳嗽所引發的氣喘,或是先天遺傳性氣喘,都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6). 麻杏甘石湯有治咳嗽與定喘之功,對於因咳嗽引起的氣喘及胸悶、口乾、火氣大等症狀,
都有不錯的療效。
13
銀翹散:
(1). 組成:銀花、連翹、桔梗、牛蒡子、薄荷、竹葉、荊芥、甘草、淡豆豉。 (2). 功能:袪風清熱,利氣解毒。
(3). 主治:風溫初起,發熱惡風,有汗無汗,頭痛發熱,目赤渴飲,咽喉口痛,乾咳嗽。 (4). 銀翹散藥效藥理學:有顯著抗病毒、抗菌、解熱、抗炎、抗過敏、增加免疫力等作用。 (5). 銀翹散常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口腔咽胛皰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單
純皰疹性角膜炎、病毒性心肌炎、咽結膜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為中醫臨床廣泛應用療效確切的中藥複方之一。
(6). 銀翹散是記載於清代醫書「溫病條辨」,具有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的功能,銀翹散用於風溫
初起而有發熱無汗或有汗不多、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而數等。凡一切熱性病、傳染病之不惡寒但發熱,及有汗熱不解,服之均有效。
(7). 銀翹散能治療風溫、溫熱以及某些傳染病,屬於邪在衛分、上焦,治當辛涼清解毒。近年
來,對銀翹散研究取得了「一些治療衛分及上焦感染」有好成績。 (8). 大量研究雖巳表明銀翹散具有較好的防治流感的作用。 (9). 感冒初起熱咳用桑菊飲,晚則有黃痰用銀翹散。 14
荊防敗毒散:
(1). 荊防敗毒散:由十一味藥材組成,為荊芥、防風、美活、獨活、紫胡、前胡、川芎、枳殼、
桔梗、伏苓、甘草等,有消炎、解熱、抗病毒、鎮痛、止咳化痰的療效。
(2). 荊防敗毒散為明朝就有的漢方,針對風寒有很好的療效,而風寒即是指發燒、怕冷、舌苔
白膩、全身酸痛、咳嗽、多痰,但沒有出汗的病情。
(3). 荊防敗毒散不但可以縮短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感冒病程,還可以預防感冒,尤其在流行
期間,或是已有初期感冒症狀時,均可作為預防之用。 (4). 小兒預防感冒妙方『荊防敗毒散』。
(5). 荊防敗毒散可治癰疽、乳腺炎、頭瘡、蕁麻疹、濕疹、疥癬、蓄膿症、過敏性皮膚炎。 (6). 荊防敗毒散可以治皮膚化膿症,並治慢性蕁麻疹。 15
辛夷散:
(1). 組成:辛夷、槁本、防風、白芷、升麻、木通、川芎、細辛、甘草九味中藥組成。 (2). 功能:散風寒,袪濕邪,通鼻竅(利竅),散結解鬱。
(3). 對過敏性鼻炎初起者具有良效,能較快使患者恢復嗅覺功能,迅速解除因過敏性鼻炎所致
的頭痛等症。
(4). 本方主治鼻塞,腦冷(腦清冷),清涕不通,或氣息不通,不聞香臭,應用於感冒鼻塞頭痛,
肥厚性 鼻炎,蓄膿症,副鼻竇炎,鼻瘜肉等症。
16
鼻敏感的良藥方:
(1). 鼻竇腫脹?鼻敏感:優鼻湯+辛夷清肺湯+散腫潰堅湯+補中益氣湯。 (2). 黃涕蓄膿?鼻敏感:辛夷散+蒼耳散+補中益氣湯。
1. 辛夷散主要緩解鼻塞。
2. 蒼耳散對過敏性鼻炎鼻塞清涕較多者,最為適用,使腦清晰。
3. 鼻子過敏常屬於陰虛體質,因此,滋陰也相當重要。 4. 腸胃道過敏的患者,要搭配四君子湯或是參苓白朮散來調養。 5. 鼻塞、鼻蓄膿症經久不癒者,可以加補中益氣湯。
17
辛夷清肺湯:
(1). 組成:辛夷,枇杷葉,黃芩,山梔子,石膏,升麻,百合,麥門冬,知母,甘草。 (2). 辛夷清肺湯用來治療鼻過敏的情況較多。 (3). 辛夷清肺湯有緩解鼻子過敏症狀及清熱之功效。 (4). 本方專治:
肺熱,鼻生瘜肉,初如榴子,日後漸大,孔竅阻塞,氣不能宣通。 適用於鼻塞,鼻蓄膿,鼻流膿涕或鼻生瘜肉。
(5). 主治:肺熱鼻塞,鼻流清涕,鼻生瘜肉;無論鼻閉塞,鼻茸,肥厚性鼻炎,鼻蓄膿症,均
有一定之療效。 (6). 方義:
方中辛夷、升麻引胃中清氣上行頭腦;百合、麥門冬潤肺生津;枇杷葉為清涼健胃劑,能和胃清熱;黃芩、山梔子瀉火消炎;石膏、知母清涼解熱作用極強,能清內外實熱,共成:清熱瀉火、通竅醒腦之方。
18
兒科杏蘇散:
主治:小兒感冒(大人也可以用)。
主治:小兒感冒風寒.如:發熱、憎寒、有汗、無汗、頭痛、鼻塞、嚏涕、聲重、咳嗽等。
19 小柴胡湯:
(1). 組成: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炙甘草、大棗、生薑.(速記:柴芩參夏-草棗薑煎) (2). 仲景學說認為:太陽主表,少陽主半表半裡,陽明主裡;表證用「汗法」可解;半表半裡
證用「和法」可解;裡證可用「吐法、下法、清法」可解;小柴胡湯及其類方就是「和法」的代表方劑。 (3). 小柴胡湯:
內科臨床應用,凡屬少陽證的寒熱往來、胸脅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嘔吐,口苦咽干,目胘及「婦女產後外感」,「月經期外感」等症,皆宜用。
慢性胃炎、潰瘍病、肝膽病發熱性疾患、神經官能症等,均可用小柴胡湯治療。 (4). 小柴胡湯《出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其功用為「和解少陽」,原文用於治療“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之邪入少陽證。邪犯少陽,樞機不利,正邪分爭於半表半裡證。 (5). 方義:
1. 方中柴胡為君、黃芩為臣,合用可解半表半裏之邪。 2. 半夏、生薑合用可調理脾胃降逆止嘔為佐。 3. 人參、甘草、大棗益氣和中扶正祛邪為使。 (6). 小柴胡湯整理:
1. 柴胡-黃芩(和解少陽)。 2. 半夏-生薑(和胃止嘔)。 3. 人參-甘草-大棗(益氣扶正)。
三組的配伍藥理作用「解熱、抗炎、保肝、免疫調節」。
20
小柴胡湯類方劑:
小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大柴胡湯、柴胡加桂枝湯、四逆湯、逍遙散、柴胡疏肝散。 21
目眩症治療:
小柴胡湯+苓桂朮甘湯:
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的主方,能夠和解少陽、舒達氣機、主治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目眩等症;苓桂朮甘湯,則是溫化痰飲的主方,主治心下痰飲、心下逆滿、起則頭眩、胸脅支滿、目眩等症;兩方皆有主治目眩之症,兩方配合,小柴胡湯以升少陽膽氣為主,苓桂朮甘湯以溫降胃中濁陰為主,使清升濁降,升降和調,頭暈目眩,諸症自除。 22
月經期感冒:
最宜使用「小柴胡湯」。
還有要記得女孩子在月經的時候得到感冒,最宜使用「小柴胡湯」,什麼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都可以「症狀療法」,但不能「排除感冒病毒而根治」,因為月經來的時候,月經往下走,走到子宮的時候,正好得到感冒,感冒的病毒從外表直接進到子宮,根本不停留於肌表,這時候「麻黃湯、桂枝湯、葛根湯」多半「症狀療法」,只有用「和解劑」方法,使佣「小柴胡湯」下去,感冒的濾過性病毒跟著你的月經及小便一起排出。
23 中西醫結合治療消化系統疾病: 治胃痛應該從療肝著手。
胃脘痛、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酸過多、慢性胃炎,使用漢方治療,效果令人滿意。 現今生活步調緊湊,胃痛的患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不少人在看遍西醫後,最後求助於中藥治療,所以胃痛的治療也是中醫界頗為熱門的項目。中醫而言,胃痛是屬於胃脘痛、心下痛、肝胃氣痛的範圍。胃痛發生的原因通常有兩類,一.是由於憂思惱怒、肝氣失調、橫逆犯胃所引起,二.是由於脾不健運、胃失和降而導致,所以常發生在情志失和、脾胃虛弱、飲食不節的人。 有些患者總認為稍微疼痛是無所謂,這是不正確的想法,因為胃潰瘍與胃癌是有相關的,稍一不慎即會導致癌化,所以最好以中藥能根本治療。
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是攻擊因素>保護因素失去平衡所導致,攻擊因素包括:胃酸、胃蛋白脢、膽汁、刺激性食物、煙酒、胃幽門螺旋桿菌或非類固醇抗炎藥物;保護因素包括:胃黏液分泌、胃黏膜血液循環、細胞再生能力。
西醫界治療消化性潰瘍以制酸劑、黏膜保護劑、抗膽鹼藥劑(抑制副交感神經)、H2受體阻斷劑、質子幫浦阻斷劑、抗胃幽門螺旋桿菌之抗生素,可以使大多數患者的潰瘍獲得痊癒,但是停藥後1-2年內有潰瘍復發的可能性90%以上。
※胃潰瘍(Gastric Ulcer).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 Ulcer).胃炎(Gastritis)處方: (1). 處方01:有效率98%
小柴胡湯2gm+小建中湯2gm+延胡索0.3gm+半枝蓮0.3gm+黃耆0.3gm+白芨0.3gm 以上一天四次.飯前或飯後.
Fomatidine(Gaster)早晚個一粒. (2). 處方02:有效率98%
小柴胡湯2gm+仙豐胃散2gm+小建中湯2gm+藕節0.3gm+川七0.3gm+黃連0.3gm+人參0.3gm. 以上一天四次.飯前或飯後服用. Fomatidine(Gaster)早晚個一次. (3). 處方03:有效率98%
小柴胡湯2gm+仙豐胃散2gm+小建中湯2gm+黃連0.3gm+元胡0.3gm+丹參0.3gm.以上一天四次.飯前或飯後服用. Fomatidine(Gaster)早晚個一次. (4). 處方04:有效率99.9%
小柴胡湯1gm+安中散1gm+香砂六君子湯1gm+小建中湯1gm+烏貝散1gm+甘草0.3gm,以上一天四次.飯前或飯後服用. Fomatidine(Gaster)早晚個一次.
1. 烏貝散:消化性潰瘍治方,組成:85%烏賊骨、15%象貝母,共研細末,制酸作用。 2. 當消化性潰瘍急方疼痛時,可先用烏貝散(浙貝加海螵蛸),以緩解疼痛。 3. 海螵蛸一名烏賊骨,宣通血脈,現代用以制酸、止血、止痛、收斂,效果良好。 4. 二烏賊甘草湯:消化性潰瘍治方,制酸並促進潰瘍癒合,65%烏賊骨、35%甘草。 5. 肝氣鬱滯:症見胃脘脹痛、胸悶心煩、噯氣頻繁,舌邊色紅,脹多沈弦,處方可用、加
味逍遙散、逍遙散、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疏肝湯、四逆散,以補氣
養血兼解鬱調經,疏肝理氣、和胃止痛,選擇其中一種即可。
6. 脾胃虛寒:患者貪食生冷,嘔吐清涎、腹脹噯氣、面色萎黃、上腹疼痛、進食後疼痛減
輕、怕冷畏寒、舌苔淡白,處方香砂六君子、安中散,以溫中散寒,健脾和胃。 7. 肝胃不和:胃脘脹痛,噯氣頻作,舌苔白、脈弦滑,處方可用柴胡疏肝湯、四逆散,以
調和肝脾和解表裏。
8. 有胃出血者:可再加入白芨末,田三七末。
9. 「黃連、黃芩、大黃、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抗幽門桿菌。
10. 小建中湯對胃痛有很大的效果,可迅速的止痛,同時大多可根治,因此目前中醫生治療
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時,最常用小建中湯。
11. 若因潰瘍而引起出血更導致貧血的話,則可適時使用十全大補湯及四君子湯。
12. 除了以上內服藥之外,也可以熱敷肚臍上十公分處的「中脘」穴,並按摩手上之「內關」
穴與膝下三寸之「足三里」穴,經常可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24
胃潰瘍中醫療法林世峯藥師用藥的思考:
(1). 第一種用藥的思考:是胃部脹痛,肚子有氣、想嘔吐,大便不順,遇上憂愁惱怒的事情疼
痛就更加嚴重,這種情形大多是潰瘍初期或形成的前期,服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或逍遙散,選擇其中一種即可。
(2). 第二種用藥的思考:是胃部隱隱約約不斷的疼痛,怕吃冰冷的食物,遇到環境變冷、空腹
疼痛的情況會加重,吃一些食物後痛楚會減輕,容易感到疲倦乏力,臉色蒼白、大便會稀薄,碰到這種情況服用黃耆建中湯、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其中一種。
(3). 第三種用藥的思考:是胃部痛得急,有灼燒感,空肚子時會更痛,吃了東西也無法減輕疼
痛,心情煩躁易怒,口苦咽喉乾燥,會便秘且大便呈紅色,碰到這種情況服用瀉心湯、和金鈴子散、合方涼膈散、清胃散、加味逍遙散,任選其中一種。
(4). 第四種用藥的思考:一般消化性潰瘍通治方式以鉤藤、乳香、沒藥、川七、元胡、五靈脂、
黨蔘、烏側骨、白芨一起磨粉服用,可以用以日常保健,預防消化性潰瘍應保持情緒的平穩,避免激動緊張,不宜吃不消化或刺激性的食物,太甜的食物會引起胃酸也不宜多吃。 (5). 第五種用藥的思考:
1. 胃炎、胃痛、十二指腸潰瘍治療以黃連解毒湯合併芍藥甘草湯也是常用的方劑。 2. 胃潰瘍的治療以四逆散為最常使用的中藥方劑。
3. 黃連解毒湯對胃出血有效果,並且對殺死幽門曲狀桿菌有效果。 4. 少數於急性期合併出血時,可短暫使用黃連解毒湯加減。
5. 體質特別虛冷患者,必須選擇安中散合人參湯合君子湯劑等具溫補性的方劑。 6. 四逆散治療胃潰瘍的成必高達百分之88%左右。
7. H2阻斷劑及質子幫浦阻斷劑可以中西合併治療應用,柴胡桂枝湯合併少量H2受體阻
斷劑比單獨服用H2受體阻斷劑,其潰瘍復發率減少一半以上。
8. 斷根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時,最好選擇中西藥的合併使用,值得考慮的新療法。 9. 柴胡桂枝湯可以抑制胃酸、胃蛋白脢的分泌,可以增加胃黏液的分泌及促進胃血流,提
高胃壁保護能力。
消化性潰瘍的中醫觀「肝膽」、「腎」、「脾胃」合併思考治療。
10. 消化性潰瘍發生,以中醫理論而言,胃主受納水穀,脾主運化精微,若胃失和降,脾失
健運,易致肝鬱脾虛陰陽失調所致,經年累月之後,保護胃的黏膜層嚴重傷害,則易併發嚴重的消化性潰瘍、胃出血、吐血、解黑便、胃穿孔、幽門阻塞症狀。
11. 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是發生在飯後3~5小時,即所謂之『餓疼』,與胃潰瘍的『飽疼』
是最大不同點。疼痛主要在腹部上方部份,制酸劑、H2阻斷劑、質子幫浦阻斷劑、通常都可以解除疼痛。肝氣鬱結,肝火幻胃是無效,不得不信。
12. 肝氣犯胃、肝胃鬱熱、瘀血停滯等多屬實證;胃陰不足、脾胃虛寒等多屬虛證,若久病
因虛而導致氣滯血瘀濕阻者,屬本虛標實。
[1] 疏肝和胃,理氣止痛:適用於氣滯型,以逍遙散合金鈴子散。 [2] 養陰柔肝,和胃泄熱:適用於鬱熱型,用一貫煎合左金丸。 [3] 溫中散寒,健脾和胃:適用於虛寒型,用黃耆建中湯。 [4] 活血化瘀:適用於血瘀型,以膈下逐瘀湯為主。
[5] 溫中化飲,健脾利濕:適用於痰飲型,用苓桂朮甘湯合半夏厚朴湯。
半夏厚朴湯(金匱)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薑、蘇葉,功能:行氣散鬱、降
逆化痰。主治:七情鬱結(梅核氣)。
[6] 胃脘發涼,喜熱飲者,加吳茱萸、乾薑溫中散寒。 [7] 胃中灼熱、苔黃,加黃連、黃芩清降胃火。 [8] 吐酸者,加烏賊骨、浙貝母、或牡蠣以制酸和胃。 [9] 噯氣頻繁者加沈香、蘇子或是代赭石以順氣降逆。 [10] 噯腐,苔厚膩者加神曲、麥芽、半夏、茯苓以消食和胃。 [11] 舌質偏紅、有陰虛者,加玄參、麥冬。
25
消化性潰瘍中醫治療: (1). 脾胃虛寒:
見貪食生冷、嘔吐清涎、腹脹曖氣、面色萎黃、上腹疼部作痛、食後疼痛減輕、怕冷、舌苔淡白,常用方劑為香砂六君子、安中散,能溫中散寒健脾和胃。每當天氣寒冷之時就發作時可以使用。 (2). 肝氣鬱滯:
胃脘脹痛、胸悶心煩、曖氣頻繁、舌邊色紅、脈多沉弦,用加味逍遙散,能補氣養血兼解鬱調經。更年期婦女及每當天氣寒冷之時就發作時可以使用。 (3). 肝胃不和:
胃脘脹痛、曖氣頻作、舌苔白、脈弦滑,以柴胡疏肝湯、四逆散,調和肝脾和解表裏。 (4). 胃出血者:以上為基礎加入白芨末、田三七即俗稱川七末治療。 (5). 潰瘍急迫疼痛:
可用烏貝散(浙貝加海螵蛸)以緩解疼痛。
烏貝散也是中醫抗酸、解痙藥之一,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
26
腸易激綜合症的中醫辨証治療: (1). 概述:
1. 其特點是腸道無架構上的缺陷,但對刺激有過度的回應或反常現象,表現為結腸性腹痛,
便秘或腹瀉或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2. 本病多為「精神壓力」所引起,病理原因是「腸管痙攣」、「脹氣易激動疼痛,引起黏液
分泌增加」、「可見輕度的直腸管黏膜充血水腫」。
3. 主要表現以腸道功能紊亂為主,患者常見腹瀉、腹部不適、腹脹、腸鳴音亢進、或便秘
等症狀。觸摸可觸引乙狀結腸腸段有敏感性壓痛。 4. 可分為腹瀉型、便秘型、腹瀉便秘交替型、黏液便型四種。 5. 糞常規檢查、X線鋇劑造影、結腸鏡檢一般無器質性改變。 6. 本病屬于中醫學的“腹痛”.“泄瀉”.“便秘”.“下痢”.“腸郁”等範疇。 (2). 診斷:
1. 病多起病緩慢,病程多經年累月,反覆發作,症狀輕重不一,一般時好時壞。 2. 臨床病情與情緒關係密切,對飲食、寒溫、勞累等也頗敏感而易於誘發,常伴有失眠、
焦慮、精神渙散、頭痛、健忘、神經過敏等症狀。
3. 對精神憂鬱藥物“敏感者”,初服多有效,再服則無效,如:prozac。
4. 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不適,多為脹痛或呈痙攣痛,部位以「左少腹」為常多見,排氣或
排便後腹痛可減輕或緩解,常伴有食慾不振、噯氣、腹脹、腸鳴、消化不良等症。體檢左下腹有輕壓痛,或可摸到條索狀腸管。
5. 大便檢查︰大便黏液較多,鏡檢無紅細胞、白細胞,找不到阿米巴,潛血反應陰性。 6. X-線、鋇劑灌腸檢查︰結腸有激惹現象。 7. 內窺鏡檢查︰腸運動亢進有痙攣現象。
8. 「查不出原因」的腸胃症狀,便秘、腹瀉、脹氣、放屁等等,都是“激躁性大腸症候群”
的常見表現。
9. “激躁性大腸症”非常常見,約占腸胃病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主要是支配大腸的植物神
經不穩或紊亂,因而促使大腸敏感、易激惹,甚至功能異常。其表現千變萬化,有人以腹痛為主,有人以腹氣為主,有人經常性腹瀉,有人慣常以便秘表現,還有人是腹瀉與便秘交替進行。
10. “激躁性大腸症”由於沒有發炎、沒有阻塞、沒有長東西、沒有潰瘍等病變,所以用儀器
是查不出病因來的,患者只能在遍尋名醫;最後只能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模式對症下藥,在症狀嚴重時以「治標」而已。
11. 激躁性大腸症臨床表現︰常見於青年或中年人,女/男比例1︰2。主要表現是慢性便
秘,間歇性腹瀉或兩者均有。典型病患可數年或數月內間斷出現水樣腹瀉,常在清晨或早餐后腹瀉加重,在排泄3-4次帶大量黏液的稀便后,病患其餘時間均感覺正常。整天腹瀉,或總是夜間腹瀉者很少見。腹瀉可持續幾周或數月,隨后自動消失一段時間。有些病患無腹瀉而排泄“鉛筆樣”糊狀大便。 病患另一種典型的表現是慢性腹痛,伴便秘,
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這些病患主訴間斷性下腹部絞痛,排氣或排便后可緩解。激燥性大腸症還常有胃灼熱、明顯腹脹、背痛、軟弱、疲乏、心悸等。
(3). 病因病機:
1. 病因脾胃虛弱是本病的病理基礎。
2. 病機主要在于「肝脾」氣機不暢、運化失常、大腸傳導失調、日久形成肝、脾、腎、腸
胃等臟功能失調。憂思惱怒,久郁不解,傷及于肝,肝氣不舒,橫逆及脾,脾氣失和,可形成肝脾不調證。
3. 根據臨床觀察:有一些明顯的精神壓力變化,均能影響自律神經功能,從而引起結腸運
動功能和內分泌失調。
4. 中醫“脾藏意”、“肝主舒泄”、“思慮傷脾”、“肝郁克脾”的道統理論,表明十分重視神經活動在病
因學中的地位。
5. 脾胃的腐熟輸運,賴腎陽之溫煦,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脾陽,是脾運不健的的重要原因。
氣運不調,生濕、生熱、生痰,也可形成寒熱互結,虛實夾雜的徵候。
6. 早期多屬于肝郁脾虛;后期累及腎,表現為脾腎陽虛;波及血分可見氣滯血瘀症候。 (4). 辨証論治︰
濕為泄瀉的主要病理原素,脾虛濕盛是其發病關鍵。固治療當以運脾祛濕為原則。 1. 寒濕困脾︰散寒化濕,健脾止瀉。方藥︰藿香正氣、理中湯、胃苓湯、荊防敗毒散。 2. 濕熱下注︰清熱利濕,濃腸止瀉。方藥︰葛根芩連湯、新加香薷飲、和六一散。 3. 食滯腸胃︰消食導滯、調和脾胃。方藥︰保和丸、大.小承氣湯。
4. 肝氣乘脾︰抑肝扶脾、調和脾胃。方藥︰痛瀉要方。
5. 脾虛濕盛︰健脾益氣、運中止瀉。方藥︰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湯、附子理中湯。 6. 脾腎陽虛︰溫補脾腎、固腸止瀉。方藥︰四神丸、真人養臟湯合桃花湯。 7. 預防及保養︰
1.注意飲食衛生,起居有常。
2.勿過食生冷、或肥甘濃膩、或飲酒無度。 3.注意情志原素。
4.注意保暖,切勿受濕受涼。
27
腸子激燥綜合症狀群(IBS): 處方01:有效率98%
(1). 小柴胡湯2gm+仙豐胃散2gm+木香1gm+陳皮1gm+茯苓1gm+白朮1gm
以上一天四次. 飯前或飯後服用.
(2). Sulpiride 50mg. 一天四次. 飯前或飯後服用.
(3). Fomatidine(Gaster)早晚個一次(有十二指腸、胃潰瘍者). 28
補中益氣湯:
鼻子過敏:你可參考玉屏風散+補中益氣湯+加辛夷散或辛夷清肺散。 29
「依照法則選藥方」肯定是對:
晃成同仁,只要記住以下很簡單的辨症法。
基本問診症狀? 有無發燒? 有無體痛? 有無胃口? 有無口渴? 有無喜歡喝熱水還是冷
水? 有無出汗? 有無怕冷? 有無怕熱? 有無咳嗽? 有無咳出清痰還是黃痰? 有無便秘? 一定要問診清楚才能對症下藥。有問題林藥師一律完全免費服務,我保證把大家教會,但是你如果是因為笨到不會問,因為你實在是太笨了,想少些笨,就是要問。 感冒會死人嗎???真是讓人笑掉大牙的事。 30
桂枝湯症---病人出現有汗,怕風吹,頭痛,有點發燒,肌肉有些酸痛時,就可以服用它,如有咳嗽加些止嗽散(寧嗽丸或厚补杏仁)就可以了。 31 32
麻黃湯證---病人出現極度怕冷,發燒,身體疼痛,完全無汗時,請立刻服用它。
葛根湯證---葛根湯就是太陽陽明雙經之方,方中以治療溫病(感冒)的處方,病人出現項強,頭痛,微發熱-微惡寒,有汗(更正一點:或是無汗都可用,以前忽略掉這一點),喉嚨痛時,就可以立刻服用它,尤其小孩子幾乎都是葛根湯症,因為小孩好動成性,在身體出汗發熱時得到的感冒,因此就出現病得自溫熱,這就是葛根湯症。 33 34
麻杏甘石湯證---病人咳嗽不止,痰出黃粘,胃口尚好時,可以服用此方。
大青龍湯證---病人出現怕冷,無汗,發燒,咳嗽重,咳出黃痰,身體痛,口渴重,喜喝冷水,沒有胃口時,就吃大青龍湯(這就是SARS主要症狀)。 35
小青龍湯證---病人有怕冷,無汗,發燒,鼻子過敏,咳嗽重,出白痰,無渴,身體痛重,沒有胃口時,就可以服用它。 36
小柴胡湯證---病人忽冷忽熱(往來寒熱),加上嘔心(是病在半表裏)時,請服用此方,還有女子月經期來時正好得到感冒時,就服用此藥方,如有咳嗽加些止嗽散(寧嗽丸或厚补杏仁)就可以了。
37 大柴胡湯證---如果病人出現忽冷忽熱時,又有便秘,兼有發燒此時請服用大柴胡湯。 以上七方是我國使用近二千年之有效處方治療感冒,時常都是一天感知,二天爽知,三天神奇好了,只需按照上面所陳述的症狀,就可以判定需要吃什麼藥了。保證當1~3天就好了,不需要經過西醫師處方,反正他們也不會用,你去問他們也不少是白問的。衛生署不知道他們自己已經核准的科學中藥如此之好。
如果按照上述指示仍然沒好,請TEL給我,0933-598-222,我一定幫忙治好。
38 笑口常開一笑:
如何證明上面的中藥絕對有用呢?很簡單,請買一些克流感,然後去公園或是養雞場,將中藥與西藥灑在地上,你就會看到這些禽類將選擇中藥吃,絕對沒有一隻笨雞或是笨鳥會去選擇西藥克流感吃的,這就是Mother Nature。,就好像是當你家的貓或狗有病時,它們會去吃草,自己去找尋能夠治病的藥物,絕對不會去吃西藥克流感。也可以將這兩種藥放在餐桌上過一夜,第二天早上你就會發現你家的蟑螂只吃中藥,沒有一隻笨蟑螂會去吃克流感的,這就是蟑螂可以生存在地球十億年以上而不被毀滅的真正原因,因為它們比人類聰明太多了,連他們都知道如何做選擇。
疾病管制局也建議,請你們去購買桂枝湯與大青龍湯來抗禽流感,實驗證明將它們(桂枝湯與大青龍湯)分開做兩堆,置於戶外,當你們看到有鳥類來吃大青龍湯時,這些就是被感染到禽流感的鳥,去吃桂枝湯的鳥就是沒有得到禽流感的,此法也可以用在養雞場,如禽類吃了大青龍湯之後會排糞便出來,此時你們就可以去取些樣本來化驗,就知道有無感染「禽流感」? 根本不需要趕盡殺絕「無知識」的行為。
如果有民眾真正得到了禽流感,西藥是肯定失效的,當此生死存亡之時如果醫師的態度是寧可眼睜睜的看到病人死去,也不給病人一絲生存機會不讓病人服用經方時,你告訴衛生署是沒用的,他們官官相護。這些惡質醫師遺臭萬年,因為他們一直在專門研究如何嚇病人,這是他們專業所在,晃成是一直在研究如何把病治好,這是晃成專業所在,晃成的專業是佛陀心,「濟世救人」是「晃成職責所在」,謝謝!謝謝! 39
感冒:
(1). 感冒頭痛症:葛根湯23g+川芎茶調散3g+清熱消炎劑2g(發炎:如銀翹散) (2). 感冒風濕神經痛:九味羌活湯3g+銀翹散3g+清熱消炎劑2g (3). 感冒鼻敏症:優鼻湯2g+辛夷清肺湯2g+十味敗毒散2g(正急性期) (4). 感冒鼻敏症:荊防敗毒散3g+辛夷散3g+補中益氣湯2g(亞急性期) (5). 綜合感冒:荊防敗毒散3g+香蘇散3g+銀翹散2gm (6). 綜合感冒:葛根湯3g+銀翹散3g 40
清熱消炎劑: (1). 銀翹散。 (2). 黃連解毒湯。 (3). 十味敗毒散。
(4). 消炎蜂膠(Bee Propolis)-天然抗生素。 41
有必要需用「抗菌消炎劑」:
(1). Minocycline(Minocin)100mg。
(2). Doxycycline100mg。
(3). Clarithromycin250mg 一般1~2tab bid/day use for 7-14days
※ 幽門螺旋菌感染:
Clarithromycin250 tid/day+Omeprazole20~40mg/day use for 4days (4). 奎諾酮類抗生素(Quinolones)
1. Ciprofloxacin HCl 250mg(Ciproxin速博新)500~750//day,250 mg q8~12h 2. Levofloxacin100mg(Cravit可樂必妥)200~400/day,100 mg q6~12h 3. Moxifloxacin400mg(Avelox威洛速)400mg mg/day,400 mg qd 4. Ofloxacin100mg(Tarivid泰利必妥)300~400 mg/day,100 mg q6~8h 5. Norfloxacin100mg(Baccidal滅菌樂爾)【晃成無再進貨】
42
感冒辨證:
當人體抵抗力下降,無法抵拒細菌、病毒、抵禦風寒時,易引起感冒。 (1). 風寒犯肺咳嗽︰既是一般感冒咳嗽
臨床表現︰起病較急,咳嗽,痰白清稀,流清涕,鼻塞噴嚏,頭痛身痛,怕冷身微熱,無汗,口不渴,飲食減少,舌苔薄白,脈浮緊。
(2). 風熱犯肺咳嗽:既是發燒性「病毒或細菌」感染性咳嗽。
臨床表現︰流黃濁涕,咳嗽吐黃色稠粘痰,常伴發熱,咽幹疼痛,口渴喜飲,大便乾燥,小便黃色,扁桃腺紅腫,喉嚨咽部充血,舌苔薄黃或黃濃,舌色紅,脈浮數。 (3). 痰熱蘊肺︰
臨床表現︰咳嗽痰多,痰黃稠粘難於咳出,甚至喘促氣急,喉中痰鳴,鼻扇發青或痰中帶血,並伴有發熱(輕者低燒,重者持續高燒),面赤唇紅,口渴煩急,大便乾燥,小便色黃,舌苔黃,舌質紅,脈數或滑數。 (4). 肺陰虛證︰
臨床表現︰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伴有午後傍晚定時發熱(即潮熱),睡後身出汗而醒後汗止(即盜汗),口燥咽幹,舌苔少或剝脫呈地圖樣舌質紅缺少唾液。 (5). 肺氣虛證︰
臨床表現︰咳嗽無力,喘促氣短,痰白清稀,伴有精神不振,說話聲音低微,喜暖怕冷,動則汗出,舌苔薄白,舌質淡,脈緩無力或沉。
43
咳嗽常用方:
止嗽散、寧嗽丸、頓嗽湯、二陳湯、杏蘇散、桑菊飲、麥門冬湯、百合固金湯、柴陷湯、滋陰降火湯等隨症應用。 44
咳嗽基礎選方:
(1). 風寒咳嗽:華蓋散、杏蘇散、止嗽散、頓嗽湯。 (2). 風熱咳嗽:桑菊飲、麻杏石甘湯。
(3). 燥邪咳嗽:清燥救肺湯、貝母瓜蔞散、桑杏湯、杏蘇散等。 (4). 陰虛咳嗽:百合固金湯、麥門冬湯。 45
咳嗽基礎方:
止嗽散(或寧嗽丸、華蓋散)2g
+清燥救肺湯2g
+黃連解毒湯【清熱瀉火,消炎解毒】(或十味敗毒散)2g 46
黃連解毒湯:臨床應用
(1). 用於敗血証,膿毒血症,膿皰瘡,肺炎,膽囊炎,急性胃腸炎,細菌性下痢,尿路感染症,
日本腦炎,神經症,高血壓症,口內炎,腎孟腎炎,B型肝炎,蠶豆症,乳腺炎,過繁性紫癜,伴隨熱証發生的各種出血或發疹。
(2). 適用於溼熱黃疸、癰腫疔毒、急性化膿性感染、膿毒血症、熱痢、下膿血、皮膚搔癢、膽
囊炎、闌尾炎、泌尿道感染、腎盂腎炎、腦血管障礙後遺症、骨科術後預防感染、乳腺炎、痢疾、淋濁、膿皰瘡、癤腫、敗血症、肺炎、肝炎、菌痢、高血壓等屏火毒盛者。 (3). 本方是瀉火解毒的主要方劑,既能解熱毒,又能清心火。見邪火溼熱充斥三焦,舌苔黃膩,
可選用本方,黃疸、痢疾也可此方配合,對吐血、衄血、下血、尿血亦有良效。本方為常用的瀉火解毒止血要劑之一。 (4). 黃連解毒湯:
1. 黃連-君:瀉中焦之火,清肝胃火,兼瀉心火。 2. 黃芩-臣:瀉上焦之火,清肺火。 3. 黃柏-使:瀉下焦之火,清腎火。 4. 梔子-使:通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 (5). 黃連解毒湯:
這個處方裡有黃芩、黃連、黃柏以及山梔子四味藥,這四味藥為什麼叫解毒呢?古時候的
毒,常常指的是熱毒濕毒,黃連解毒湯是解熱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處方。 1. 黃芩是瀉上焦火,上焦是指從橫膈之上的胸腔部分。 2. 黃連是治中焦火,中焦火就是橫膈之下到肚臍這個地方。
3. 黃柏是治下焦火,下焦就是肚臍以下的腹部,也就是說胸至下腹這個地方。 4. 上焦:裡有肺、心臟、氣管、支氣管等等。 5. 中焦:裡有肝、膽、脾、胃。
6. 下焦:裡有大腸、小腸、膀胱、腎臟、子宮卵巢等等。
(五臟六腑都在這上中下三焦裏)。
7. 黃芩、黃連、黃柏這三味藥就可以治上焦.中焦.下焦,再加上一個山梔子,它是治上中
下三焦火的藥物,你看,把上中下三焦的火全部一起去掉,這就是「黃連解毒湯」的主要的作用。
(6). 黃連解毒湯常運用於:
1. 大熱煩躁,口燥咽乾,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2. 錯語,不眠。*熱病吐血、衄血。 3. 或熱盛發斑,身熱下痢,濕熱黃疸。 4. 外科癰疽疔毒,小便黃赤。
47
三黃瀉心湯:
由黃連,黃芩,大黃,三味組成,主治邪火內熾,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濕熱黃疸,積熱上沖,目赤腫痛,口舌生瘡,及疔瘡腫毒,見有心胸煩熱,大便乾結者。
現代藥理:
(1). 抗菌:本方對多種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尤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痢疾桿菌。 (2). 抗病毒:本方對各型流感病毒及雞瘟病毒有抑制作用。 (3). 降氨利膽:降低中毒性肝炎的血清轉氨酸及利膽作用。 (4). 解熱、鎮痛、抗炎。 (5). 解痛、催眠、抗驚厥。 (6). 降壓、止血、增加腦血流量。
(7). 綜結,本方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固紫染色(革蘭氏)陰性、陽性球菌及桿菌均有抑制作
用;且不易產生耐藥性;又能抗病毒和促進膽汁分泌。故全方為抗菌消炎劑。
48
腎虛久咳(既是陰虛久咳、久咳久虛): 麥門冬湯+百合固金湯+六味地黃丸。 49 50 51
黃痰熱咳:止嗽散+銀翹散+桑菊飲(或麻杏甘石湯)【風熱咳嗽】。 發燒熱咳:止嗽散+銀翹散+桑菊飲+三黃石膏湯【風熱咳嗽】。 華蓋散:麻黃、杏仁、茯苓、橘皮、桑白皮、紫蘇子、甘草。
(1). 宣肺袪痰,平喘止咳。治風寒外感,咳嗽氣逆,胸膈煩滿,項背拘急,鼻塞身重,頭目昏
眩,痰氣不利,脈浮數者。治流行性感冒、感冒咳嗽、支氣管炎、支氣管喘息、百日咳等,經驗上對小兒喘鳴咳嗽有良效。本方為麻黃湯加減方,主發汗止咳平喘袪痰,以治肺感風寒,咳嗽上氣,胸膈煩悶,項背拘急,鼻塞聲重,頭目昏眩。痰氣不利,脈浮數者,及胃腸虛弱而無食慾者適用之。
(1). ※風寒型
病機:風寒束肺,肺氣宣降失司。
特徵:喘咳,痰白稀薄,形寒,頭痛,無汗。
主症:喘咳,胸滿氣促,痰白稀薄,或頭痛,形寒,身痛楚。 治則:散寒宣肺,化痰定喘。 常用方藥:小青龍湯 (2). ※風熱型
病機:痰濁內壅,遏阻肺氣,肺氣壅遏,宣降失權。 特徵:痰白而稠,量多,極易豁出,胸悶,納呆。 主症:咳喘,喉間痰鳴,痰黏,胸悶,口渴喜飲。 治則:袪痰、降氣、平喘。 常用方藥:蘇子降氣湯 (3). ※痰濁型
病機:痰熱交阻,肺失清肅。
特徵:煩熱,口渴,痰黃稠,量少,口不渴,或喜熱飲。
主症:呼吸氣促,咽喉間有哮鳴聲,咳喘陣作,胸悶,面赤,甚或發熱自汗。 治則:清熱宣肺,化痰平喘。
常用方藥:發熱者,麻杏石甘湯。不發熱者,定喘湯。 (4). ※肺虛型
病機:久咳損傷肺氣,肺虛而衛外不固。
特徵:氣不接續,呼長吸短,自覺形寒,極易感冒。 主症:咳喘,呼吸短促,頭昏乏力,少氣懶言,納食不振。 治則:補肺固表 常用方藥:玉屏風散 (5). ※脾虛型
病機:脾虛而運化失權,積濕生痰,上貯於肺,阻遏肺氣不利。 特徵:神疲倦怠,食少便溏,少氣懶言。
主症:平日痰濕偏盛,食後脘脹,多食油膩即有腹瀉,此型往往因飲食不節所以誘發。 治則:健脾益氣 常用方藥:香砂六君子湯 (6). ※腎陽虛型
病機:腎氣虛,下元不固則攝納無權,腎氣上逆,或日久腎陽亦虛,衛外之陽不固。 特徵:跗腫,膝冷,動則喘甚,或心悸汗出,肢體畏冷。 主症:喘而跗腫,腰膝冷麻,小便短少,甚則肢體浮腫。 治則:溫腎納氣 常用方藥:腎氣丸 (7). ※腎陰虛型
病機:腎陰虧虛不能上乘滋潤於肺,肺失清潤肅降無權。
特徵:咽乾燥,面紅,手足心熱。 主症:喘而咽乾,煩熱盜汗。 治則:滋陰補腎 常用方藥:七味都氣丸
61
氣喘常用方劑:
麻黃湯、麻杏甘石湯、射幹麻黃湯、定喘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神秘湯、蘇子降氣湯等隨症應用。 62
過敏性體質之調理:
(1). 過敏體質的人主要出現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細支氣管氣喘及過敏性皮膚炎等症狀。
過敏性鼻炎,為早上起床流鼻水、打噴嚏、鼻塞、眼睛四周皮膚癢、上顎癢,遇天冷或吹冷風時,則加重病情,過敏性鼻炎多流清鼻水,而感冒多有黃色鼻涕及黃痰,兩者有所區別,以中醫觀點過敏性鼻炎,要以溫補為主可以服用小青龍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平時可以龍眼乾即福圓肉或人參片煮湯飲用。在日常飲食攝取營養要均衡,牛奶、蛋和海鮮很有營養但亦容易引起過敏應特別注意,可以選擇其一,先停食一週,一週後再恢復食用觀察是否會產生過敏反應,逐一試驗,若有過敏,則先停食。忌食寒涼性食物如西瓜、哈密瓜、木瓜等,更不宜飲用冰水,早上起床時先喝熱開水,並且按摩鼻部的迎香穴、鼻通穴、合谷穴,再用溫水刷牙洗臉,洗澡洗完頭後一定要馬上吹乾頭髮、擦乾身體或同時可用吹風機吹大椎穴,以溫暖肺經、督脈,頭頂部百會穴與足雙膝眼下方三吋之足三里穴,依上述方法持之以恆,鼻過敏可以慢慢地改善。
(2). 過敏性皮膚炎亦稱異位性皮膚炎,好發肘部、膝部、膝後窩、四肢、全身等,常為對稱性
發作,有搔癢症狀並起紅色斑疹、濕疹、蕁麻疹,常反覆發作,此病在飲食上也不宜食用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海鮮、辛辣類,在食療上建議過敏性體質的患者,可食用薏仁、紅豆、扁豆等具有健脾燥濕,腎虛者取黑豆、小米、小麥,鯉魚、木耳、芹菜、竹筍、絲瓜、慈姑、蜂蜜等,以上皆有健脾利虛的功用,以為日常食療所採用。
(3). 過敏性體質的人,主要是肺、脾、腎三臟腑功能失調,肺主呼吸,肺不耐寒熱,易受外邪
侵襲。脾主運化,營養失調亦損傷脾胃,進而運化水濕聚合成痰。腎主氣納,腎陽不足,氣納功能不良,水分蒸化亦失調。除了改善體質調養脾、肺、腎三臟之外,避免過敏原的刺激,生活環境中易引起過敏的如枕頭、棉被、床墊、地毯、窗簾、衣櫥易附有塵蹣,應常清洗、日曬,以消滅塵蹣之存在,也要避免處在花粉及粉刷油漆的空氣中,以免刺激而誘發過敏病症,平時多加運動,放鬆身心,再配合藥膳飲食及按摩來增強免疫力,假以時日對過敏體質會有顯著的改善。
63
氣喘在中醫又分寒喘和熱喘:
(1). 寒喘者痰狀稀白帶有泡沫、四肢不暖、口不渴、舌苔白為脾肺虛弱而引起,以溫肺散寒、
豁痰平喘的中藥,平時以小青龍湯、補中益氣、六子君湯來調理。
(2). 熱喘為黃痰濃稠、舌質紅、痰不容易咳出,治療以清熱宣肺,化痰平喘的麻石甘石湯、清
燥救肺湯、麥門冬湯改善。
64
氣喘現代醫學證明有效(說明): (1). 常用方劑:
1. 小青龍湯(宣肺) 2. 定喘湯(宣肺) 3. 清燥救肺湯(清肺) 4. 瀉白散(瀉肺) 5. 蘇子降氣湯(降肺) 6. 麥門冬湯(潤肺)
(2). 相較於西醫抗發炎藥物如類固醇的多副作用,我國傳統醫學對哮喘有很好的臨床經驗,通
過對患者的辨證論治,按“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急性期取用溫化寒痰法、清肺利痰法、降逆平喘、燥濕豁痰法,緩解期則用益氣固表法,健脾益氣法和補腎納氣法扶正固本,常能發揮多重療效,根據上述原則,傳統醫藥發展出許多單方或複方,近年來也有許多文獻探討其作用原理,發現複方如麻杏石甘湯、厚朴麻黃湯、定喘湯等有抗發炎作用,單味藥如白芷、當歸、黃耆等有幹擾素誘導作用,但到目前我們還看不到確實而深入的實驗數據證明中草藥的作用機轉。
(3). 總結上述目前中醫常用的治法約可包括:宣肺、清肺、瀉肺、降肺及潤肺等。
而各種治法所使用的平喘方劑,在臨床上較常用的有: 1. 小青龍湯(宣肺) 2. 清燥救肺湯(清肺) 3. 瀉白散(瀉肺) 4. 蘇子降氣湯(降肺)
正在阅读:
晃成中医临床应用处方集04-01
六(3)小学生素质报告01-09
高考模拟题复习试卷习题资料高考数学试卷理科附详细答案1254905-29
两会,热点02-19
学生假期安全注意事项07-31
余政挂出60号地块建设项目 - 图文09-30
注射剂除热源06-11
企业基本竞争战略分析01-27
保健食品监管及有关情况介绍(张兴甲)08-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临床应用
- 处方
- 中医
- 川崎玫瑰的详细折法 - 图文
- 用友T3采购模块操作手册
- 陈述句变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及练习
- 罪犯自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 小学教师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 浅谈工程造价成本管理
- 雨季、冬季、风季施工方案
- 单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doc
- 氨氮催化处理成套专利设备简介
- 某某大道施工组织设计
- 欧拉图与哈密顿图
- 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个人总结
- A1+A2+A3海区设备配置 - 图文
- 9年级物理《14.3伏安法测电阻》
- 100分在线学习答案全面解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
- 工程测量B卷 中国矿业大学工程测量考试试卷 复习资料
- 2016-2022年中国氨基酸市场发展战略及投资前景预测咨询报告(目
- 曲线拟合的线性最小二乘法及其MATLAB程序
- Task 1参考范文
- 2019年整理--市下派乡镇挂职干部的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