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11-07 08: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分析了家庭教育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着重探讨形成良好家庭教育的方法、对策等。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影响

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并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家庭必须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努力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美满幸福。 现代社会中,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均有相当比例的人出现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呼吁大家重视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说明家庭教育对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起关键性作用,希望家长们能够了解、学习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一、 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概述

重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组织正常运转及提高人的生活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质量的重要渠道与途径。但一谈到健康,人们常常只想到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而实际上心理健康是健康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给人类健康下了一个权威性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1989年,它又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广义上,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随着社会的变革,心理

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理健康开展,将有助于人们更好的适应社会、防治心理疾病,也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健康是每个正常人追求目标的目标之一。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及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怎样判断心理是否健康?它的衡量标准又有哪些呢?事实上,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确定了一些不同的标准。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大部分学者认为,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以行为表现为客观标准的,随着人的成长、环境的改变及经验的不断积累,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所改变,人们所做的判断只能反映某段时间内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理想尺度,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是没有绝对界限的。

心理健康状态需要正常的躯体、生理、生化等物质基础来保证,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也是与很多因素有关的,主要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三大类, 社会环境中所包含的教育因素对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尤为重要。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心理健康及个性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美满幸福。

所谓家庭教育,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

互相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它是一种私人教育、非正规教育及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及终身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同时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及传播道德行为规范的任务。

人类的的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a、家庭;b、学校;c、儿童所在的集体;d、儿童本人;e、书籍;f、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人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相比下,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1)早期性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因此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2)连续性

家庭是人出生后,几乎2/3时间生活的地方,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对子女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的学风及品行有关。 (3)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子女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4)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教育工作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家庭教育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抓准问题,根据子女的特点,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和方法对子女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采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渐。 (5)感染性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

乐对子女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子女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子女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父母在处理事情是要发挥自己的正面态度,这样对子女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6)丰富性

家庭生活内容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家庭成员的实践活动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家长对子女的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都很关注,千方百计地扩充子女的知识面、开阔子女的眼界,创造条件,发展子女多方面的能力。

当然,家庭教育还有其局限性,如家庭教育条件的不平衡;家庭教育易感情用事;家庭教育比较封闭。

目前青少年学生的经常容易出现的各类心理障碍,其主要原因是后天环境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所致。而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包括:(1)亲子关系。国内外研究证明,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会使子女向父母态度的相同方向发展。亲子关系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不健全的双亲关系方面较为突出。

(2)父母的教养思想、态度、方式。父母应该有正确的教养思想,采取正确的教养态度及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子女健康成长。同时,父母对青少年学生的期望必须适度。大量研究与调查证明,在民主的家庭教养态度与方式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善于与人相处并能取悦于人,其情绪、情感是健康的,个性发展也是较全面、正常的。

(3)父母的文化修养及个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个人兴趣爱好等对子女的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个性健康的父母能给子女以正确的模仿榜样,并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从而有利于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亲情绪稳定、细心、性格开朗、自信等等,这些积极的个性品质均能给子女以正向的潜移默化影响。 (4)家庭气氛。健康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均能使情感得到充分交流,彼此能体验到体贴和关心,相互间能得到理解、尊重、帮助并接受各自的差异。这种健康的家庭既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发的结果,又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气氛。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青少年能不能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关系极大.特别是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家庭教育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当然从整个教育体系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都不容忽视。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影响工作的整体效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 (一)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会给青少年带来不同的影响。而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教育和抚养子女的方式,是受教育者教养观念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教养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我国家庭教养方式大致分为四种:溺爱型、专制粗暴型、冷淡型、民主型。

溺爱型的父母表现为子女过于宠爱,过于关心,过于监护和关注,对子女的要求一味满足,百依百顺。在娇生惯养的家庭中生活的儿童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私、任性、放纵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导致儿童的许多不良行为,对子女的个性、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专制粗暴的父母往往强迫子女按父母的意愿办事,不许子女有差错或失误,否则就打骂或其他惩罚,完全忽视子女人格的存在。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子女的自尊心。有统计表明,有这种观点的家长约占20% 。这种教育方式的后果,会使子女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失去安全感、归属感,使子女学会粗鲁待人。并且子女表现的情绪很不稳定,会因惧怕失败而退缩,意志力差;因逃避惩罚而养成说谎话的习惯,孤僻,不合群,自卑感强。并逐渐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或者形成执拗、逃避和神经质的性格。

冷淡型的父母采取放任教养态度,对子女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指导,子女会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而失去归属感。子女会缺乏社会责任心、自我控制能力。这样的子女还容易形成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的性格。从小不懂得爱和关心,情感冷漠、意志薄弱、胆怯、孤独等性格. 科学的教养方式应当是民主宽容的。民主型的父母是关心的,温和的,他们鼓励子女独立探索,承认子女独立活动的范围。子女可以独立做出决定,但是必须在家长的同意下确定最终方案。民主的父母对子女爱而不惯,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这种教养方式可以给子女带来安全感、归属感。在这样家庭中的子女能感受到爱和被爱,也学会怎样爱他人和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这样的子女情绪稳定,感情丰富,性格开朗,意志坚强,自信,能与人和睦相处。无疑,这种教育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也是唯一值得推崇的。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当前中国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这是好现象。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误区。家长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它主要表现在:第一,任意超前教育,超越子女的年龄阶段及年龄特征,让他们学习很难理解、很难接受的东西。比如还没上小学,就拿小学课本知识来学习等等。这使得子女的学习负担沉重,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第二,表现片面性,只重视一半的教育。比如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方面干涉过多,只重视其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重视特长,忽视全面发展等等。第三,家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t72.html

Top